政治老师教会犯罪要用保护法,
历史老师教会后宫佳丽要三千,
化学老师教会迷、春药等做法,
物理老师教会用最小的力度得到最大的满足,
地理老师教会如何识别野战地点,
生物老师教会不怀孕的方法,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高三女孩爱上了她的语文老师,因为她作文很好,老师让她参加作文比赛,并经常给她单独辅导,终于有一天,女孩表白了,男老师吻了那个女孩,女孩很高兴,每天幻想着等自己高中毕业了就和那个男老师结婚,但有一天男老师突然告诉那个女孩说他的家人催他回老家结婚,男老师就这么离开了学校,也离开了那个女孩,女孩十分伤心,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学习,最终考上了好大学。而那个男老师呢?他回到家乡并没有结婚,而是开了一家书店,当初离开前,他写信告诉自己一位作家朋友,说女孩作文很有天赋,希望他的朋友给女孩一些帮助辅导,他说他不能毁了那个女孩,他作为老师却吻了自己的学生已经是个错误,他不能再继续错下去,因此他选择离开。
小姑娘,对比一下我说的这位语文老师吧,你才12岁,人生的路还很长,不能毁在一个人渣手上,对一个12岁的小女孩出手,还是自己的学生,这种人根本就是人渣、变态!而你喜欢他,只是一时迷惑,年纪小犯些错误在所难免,我们都能理解你,只要改过就好,如果你那老师再对你动手动脚就告诉家长吧,这是犯罪的,14岁以下都属儿童,无论儿童是否自愿,成年人对其动手动脚就是犯了猥亵儿童罪,你那老师根本不是喜欢你,否则不会对你做出这种事,早点清醒吧,我怕有一天他会对你做出更可怕的事情,你的人生就毁了!
王杨军。杭州丁兰实验中学的语文老师和教研组长,王杨军,学生多为05后。相比传统诗词,孩子们更喜欢新潮、网络化的语言表达。为此,王杨军在课堂上开辟了专门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古代诗文赏析,鼓励他们自由阅读、创作。其中一些精彩瞬间被他拍成短视频发在了网上,吸引超700万网友关注。
呼和浩特一中语文老师唱rap火遍抖音,他为什么能够火起来?
各位网友们大家哄,呼和浩特一中语文老师唱RAP火遍全网,主要是因为他唱的歌词生动有趣,让我想起了自己高中时期,也是规定剪头发,而且他的表演非常有趣,才火了起来。这个牛老师现在是呼和浩特一中的老师,这个学校也是一所非常不错的中学,但是我想象不到的就是这样的中学居然也管头发这个事情。
我不知道以多少中学是必须要求学生剪头发的,反正我的高中就强制剪头发,正如这个语文老师的歌词一样:本来初中以前,我还非常单纯,根本不知头发长短还有对错之分,来到一中第一天,我就犯了错误,什么错误?头发太长必须马上剃掉。歌词里包含了对于学校的吐槽,当然也有很多人说有对于学校的理解,反正我至今不能理解这个事情。就是学生必须剃短发才能证明要好好学习。一个好的学校,会每天就抓学生的仪容仪表吗?
有的人会说是为了让学生听话,为了让学生统一。其实我认为这也就是我们的学生在步入社会后没有主见,没有自己的想法,一直都是听从于老师的安排。因为我们现在的孩子从小就被遏制,反正不论父母老师都口口声声为了你好。难道你们有时候不就是为了管理自己孩子从而显示的自己有价值吗?甚至有的学校也此为荣,大行其道,要是剪短头发真能学好了,还不如去天天琢磨头发这点事。我就不知道为什么有的学校不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呢?反正我的高中就是这样,也算是一所不错的高中,校长对于剪头发这件事可谓是乐此不疲,每天什么也不干就抓头发。
每次一堆所谓的校领导检查仪容仪表的时候那场面,堪比黑社会老大收钱。反正我个人对于剪头发这件事情完全看不懂。
孙双金。现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
曾任江苏省丹阳师范附属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教育学会理事,江苏省青联委员。
相比数理化等理工科,可以通过刷题、技巧方法,让学生的成绩短时间内得到一定的提高,语文重积累。学习方法固然也有用,但更侧重日拱一卒的阅读、消化理解和重复记忆,以及一些对于文字与生俱来的天赋和感觉。就语文学习而言,很难有立竿见影、临时抱佛脚等说法。
当语文学科入场抖音,和其他学科开展K12流量争夺战时,劣势是明显的,但也有它的优势。
语文学科范围,除了应试教育的部分,还包含大量人文能力提升的内容,比如传统文化、历史、艺术、分级阅读等。这些反而可能吸引了更广范围的受众(虽然可能稍欠精准)。
那么,抖音上的语文教育,有哪些代表性玩法呢?
1、大语文
大语文是指以文学史为线索的语文课程体系。相比于传统课堂更侧重“语”的语文教育,大语文更侧重于“文”的部分,把语文教育教学放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承载着提升思维能力、培养审美能力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
用户画像:K12学生、家长,对语文文化历史感兴趣的人
代表账号:
2、诗词类
用户画像:各年龄段对诗词感兴趣的人,18-30岁之间的年轻人为主
代表账号:
3、应试向的学习方法(识字、写作、阅读、成语、诗句)
用户画像:目标用户是5-12岁的小学生,实际粉丝跨越各年龄段,以25岁以上年轻家长为主
代表账号:
4、冷知识
用户画像:覆盖各年龄层,18-30岁年轻受众为主
代表账号:
5、金句盘点类
用户画像:受众较泛,集中于高中及以上年龄段;男性偏多
代表账号:
总结:
大语文和诗词类创作门槛最高,强依赖老师的个人沉淀和储备。可以看到,诸葛学堂几位网红老师便是凭借自身资历和教学风格出众而走红;韩小喵老西则是北京师范大学、留美海归背景,现为北京市某高中语文老师;网红教授戴建业更是有着深厚的文史积累;
学习方法类,适合有丰富经验的老师。臧老师、文老师都是公立校语文教师、资历经验丰富。方法类定位用户最为精准垂直,但在粉丝增长上不占优势。所以通常仅仅作为补充性的内容方向,或者采取更加有趣和创意的呈现方式,以此吸引更多人关注。
以上三种账号定位,总体而言,老师和内容是一体的,老师即脚本,编导不需要也很难代替老师写什么所谓的脚本。 同时如果账号人设是语文老师,气质上必得符合,大致就是博闻强识、款款大方、优雅沉稳、不疾不徐的感觉(具体可参照诸葛学堂杨老师或自行揣摩哈哈)。
冷知识和金句盘点创作门槛相对较低,这里的低是指对老师的经验和储备要求较低(甚至人设不必要是老师),只是对内容脚本——信息的收集、整合和再加工,以及呈现形式上提出了更高一些的要求。
冷知识常见视频形式为,出镜人一人分饰两角,分别衣着汉服和现代服饰,同框分屏口播,选题常见为古今对译、读音纠错、互动对话等。形式上很吸睛,加之出镜者颜值不错,涨粉相对快,已经出现不少百万大号,火起来的号也在积极开拓账号矩阵,彼此共用内容脚本。但因为门槛低,也已经出现了大批模仿者,不乏内容照搬。
金句盘点侧重对诗词名句的主题归纳,赋予这些句子一个合适的应用场景(作文、日常使用等)。形式上没有要求,核心在于出镜人的形象气质和内容匹配,且表达到位。
可以看到,以上 语文教育短视频的5种玩法 ,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几乎每一个账号作者,都会进行各种方向的内容尝试,最大程度迎合抖音用户需求,达到快速涨粉目的。
而作为(个人认为)门槛最最低的金句盘点类型,更是被重仓加码,如今几乎所有语文账号,无论头部、腰部还是新启账号,也都在加重金句盘点类视频的内容比例,譬如诸葛学堂杨老师、阿甘老师大语文、爱笑的包子老师。
下面简单展开说说金句盘点类账号的运营姿势。
这类账号也可以统称为 素材积累型 账号,核心特点为: 同类主题归纳汇总,如盘点xxx的六句话,一眼就惊艳到的5句诗……,用吸睛标题+文案抓住用户,以实用性驱动点赞(收藏)和转发。
1、金句分为哪几种?
按照文案类型:古诗词、名人名言、网络小说句子、满分作文佳句等;
按照语言特点:唯美型(古风、文艺,押韵);哲理型(深刻,引发思考);情感型(励志,鸡汤,共鸣)
2、内容价值和用户画像
1)有作文考试需求的初高中生,研究生、公考人士等,积累作文素材拿高分
2)单纯对语文、文学、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画像相对模糊
3、金句怎么和短视频结合?
1)高颜值**姐型
满分作文研究站(1918w关注):宝藏作文素材库,早期是翻页的纯素材号,出现掉粉迹象,从2020-4-24开始有北大**姐真人出镜,也开始分享一些学习技巧,打造名校学霸人设,内容实用性强,粉丝量开始迅速回升;
啾啾姐最爱高分金句(946w关注,矩阵账号“茂茂最爱高分语录”317w粉丝),某公考教育机构老师,分享适用于公考、高考的写作金句;内容特色在于挑选共鸣感、力量感极强的句子,容易走心;形式上采用了纯黑背景,着重突出人脸和文字,较少后期包装,给观众一种质感;
2)资深语文老师型
徐子曰不正经讲语文(86w关注):著名语文老师,在线学生超过200万人次,博学多识、饱读诗书的人设,“一本正经”地念出古现代诗词佳句,看似毫无感情,却独具个人风格,有时也分享一些诗人生平,文人轶事,夹杂幽默;
爱笑的包子老师(232w关注):网易有道初中语文掌门人,一线资深名师,文学硕士,近10年教学经验,著有经典畅销书《文语方程式》。从19年8月开始在抖音上分享语文学习方法——高分作文、阅读答题的科学方法及攻略,更新了180多条视频,截止到今年4月,粉丝才15万,只有2个点赞过万的视频。今年开始加入金句盘点,5月之后发布的3条人间绝句(古诗词),分别获得了10w、68w和65w的点赞,带来粉丝激增。
3)资料号
无需真人出镜,唯美的金句文案+匹配场景的美图和BGM,偶有一些语义注解,以翻页的形式呈现,制作成本低,可以批量输出,尤为受6-17岁的初、高中生欢迎,粉丝垂直精准。不过在抖音平台日渐打击素材号的今天,这类账号的现状可能更接近“马太效应”,老账号越做越好,新启的账号则难上加难。
杨淅茜老师。
网红语文杨淅茜老师是诸葛学堂的老师,新浪教育五星金牌教师。一线教育,其实最重要的,不是网红、引领作用的老师,而是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管理的老师。因为,老师其实不创造知识,只是知识的搬运工,我们把文学家、科学家,各类家们业已研究成熟的东西,踏踏实实传递给我们的学生就行。教育靠的不是发明、不是创造,而是“踏实”二字。我们现在,很多时候在研究教育的创新,目的是想要让我们这个给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更加简单,让学生易懂,但是,教育一搞起研究来,反倒是让简单的东西变得更复杂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