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号战列舰的遗憾

俾斯麦号战列舰的遗憾,第1张

俾斯麦号战列舰的遗憾是被德国海军自行凿沉的

为什么说俾斯麦号战列舰的遗憾是被德国海军自行凿沉的?我们从卡梅隆《重返俾斯麦战舰》纪录片开始寻找答案!

在纪录片《重返俾斯麦战舰》中,利用遥控潜水器,卡梅隆拍摄了若干影像、照片,目睹了这艘战舰自沉没以来再也不曾为世人所见的部分真容。他发现俾斯麦号的船体内壳没有被任何鱼雷或弹丸击穿,因此,有可能英国的鱼雷其实并未造成任何严重的进水。据有些幸存的德军舰员声称,俾斯麦战舰是德国人为避免英国人将船掳去而自行凿沉,这与传统的英国人击沉说截然相反。

但是,这么严肃的事实,自尊心强烈的英国历史学家们怎么能承认!

俾斯麦战舰的这个名字源于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人称“铁血宰相”的奥托·冯·俾斯麦,此舰于1936年动工,1940年8月服役,满载排水量达49972吨,是当时德国最大的战舰,1941年5月27日被英国皇家海军击沉。

俾斯麦战舰是在在希特勒的支持下,时任海军总司令的雷德尔制定的扩充海军Z计划的产物,其中包括违反条约建造航空母舰及大型战列舰。然而,在重建海军的过程中,雷德尔面临着来自戈林的德国空军的竞争,导致某些计划进度缓慢,未能在战争开始前完成。这种竞争关系在战争时期仍然存在,在1941年战舰俾斯麦出航执行的“莱茵演习行动”,雷德尔也考虑到了希特勒已在准备巴巴罗萨作战,陆军和空军的需求将为最优先,若不在海上取得惊人胜利,则难使希特勒继续支持海军舰队。

1941年5月,俾斯麦号战列舰在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伴随下闯进大西洋,两舰行踪在挪威卑尔根附近海岸先后被瑞典巡洋舰和英国侦察机发现。在随后的一系列战斗后,5月27日上午,英军的主力追击舰队赶到,英舰英王乔治五世号和罗德尼号及其他战舰,经过约90分钟的战斗,俾斯麦号在当日早上10时40分沉入水中。这艘纳粹德国的超级武器最终沉人了大西洋水下三英里的深处,生还一百多人。

在此,人们不禁要问,二战德国名声一时的潜艇呢?在俾斯麦战舰最后一战中,德国海军的潜艇在哪里?

据邓尼茨讲述,德国海军在俾斯麦执行任务时,就作出了潜艇支援俾斯麦号在大西洋作战的决定:1 继续按通常的潜艇战观点部署潜艇。2 如果我战斗群在大西洋逗留期间有可能与潜艇协同作战的话,就进行协同作战。为此特派一名有经验的军官到俾斯麦号舰上。3 舰队司令随时通过潜艇发出的无线电通信来掌握潜艇的位置和了解潜艇部队司令的意图。

1941年5月24日舰队司令吕特晏斯要求邓尼茨的潜艇在格陵兰南端以南的海区排成正方形阵位。他想把已保持接触的英国舰船吸引到这个正方形阵位中。按照其要求邓尼茨将该潜艇群的7艘潜艇进行了配置。当德舰及其追击者英舰到达德军潜艇阵位之前,它们都出乎意料地向南,然后又向东南方的比斯开湾港驶去。德国海军潜艇后来所知,临时改变决定的原因是由于俾斯麦号的前部中弹,引起油料不断损耗。为了准备让俾斯麦号重返大西洋军港,遵照扎尔韦希特尔海军将军的作战命令,潜艇在那里配置成一个巡逻幕。其中刚从战场返航处于途中的U-556号和U-98号潜艇没有装备鱼雷。但它们作为侦察艇还是有用的。该巡逻幕的另一艘潜艇U-74号由于被深水炸弹击中而失去战斗力,也同样处于返航途中。该艇准确地看到了形势的严重性,并报告了自己的情况,说最迟在第二天凌晨可到达比斯开湾潜艇群附近的阵位。因此,它也作为侦察艇配置在巡逻幕中。

当时,英国皇家海军派遣了多达8艘战列舰及战列巡洋舰,和2艘航空母舰的隆重场面前往拦截俾斯麦号。当俾斯麦号进行最后的战斗时,在俾斯麦号附近德国海军方只有无弹药的U-556号潜艇和失去战斗力的U-74号潜艇,而英国海军却有半个舰队的兵力。

俾斯麦号沉了,莱茵演习行动以德国海军的失败告终,使得希特勒对大型水面舰的兴致降至谷底,成了水面舰队和雷德尔的转折点,雷德尔也因此被冷落,随后德国水面部队遭遇了一系列的失败,尤其是巴伦支海海战,英运输队安全逃离,阿道夫·希特勒对海军水面舰艇的无能十分愤怒,甚至暗示要将所有的大型水面舰艇都一并拆毁。海军司令埃里希·雷德尔元帅被迫辞职,被潜艇部队指挥官卡尔·邓尼茨接替。

俾斯麦号究竟是被击沉的,还是自沉的,历史最终会给出正确的答案。

俾斯麦号简介:俾斯麦号战略舰是德国1936年7月1日开工建设的俾斯麦级战略舰的第一艘,同级的战略舰德国只建造了2艘,一艘俾斯麦号,另外一艘是她的姐妹舰提尔比兹号,俾斯麦号以德国前首相俾斯麦的名字命名,是集合的当时德国的海军全部精华,动力系统是布罗姆。福斯齿轮变速涡轮机3台,瓦格纳并列式三体水管式燃油锅炉12台,设计马力13800制动马力,极速30节。主炮是双联装380mmX47倍口径4座,副炮口径为双联装150mm炮6座,105mm双联装防空炮4座。装甲:侧装甲带320mm,穹甲倾斜侧110mm,露天甲板50mm,主装甲110mm—80mm,炮塔座圈220mm,炮塔正面360mm,顶板180mm,侧壁220mm,庄家指挥塔四周350mm,顶板220mm。排水量:标准41700吨,满载为50900吨。全长248米。额定船员:2092人。于1940年8月24日完成,1941年5月27日战沉。俾斯麦号作战前期:1940年法国战败后,法国成立了傀儡政府,贝当时任法国傀儡政府的总理,法国维希政府,首脑在波尔省维希市,从此法国北方为德国占领,南方为维系政府的。至此德国有了可以用于通往大西洋的最短航程的港口,在法国的港口可以为德国海军的潜艇和大型水面舰艇提供通往大西洋的最短航程,同时德国空军还可以提供空中掩护。德国海军元帅雷德尔认为德国海军出击的时候到了,于是下达了名为“莱茵演习”的商业破交计划,并通过了希特勒的同意。突破大西洋: 俾斯麦号的第一次及唯一一次的任务,是于1941年5月18日实行的莱茵演习行动(Rheinübung),伴随的有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德国另外的主力军舰,包括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因机械故障或战损而不能参加该行动;而俾斯麦号的姊妹舰提尔皮茨号还未完成海上测试。舰队由刚瑟·吕特晏斯(Günther Lütjens)海军上将指挥。德军的目标包括:尽量袭扰盟军的船舶以使英军暂缓派出护航运输队,令双方在地中海及北非的势力暂时平均;转移地中海的英国皇家海军力量令隆美尔及其部队由克里特岛入侵利比亚的计划风险减低。英国海军部早已怀疑德军会突破大西洋,而俾斯麦号已经出发的消息亦被Ultra情报机关解密(破解恩尼格玛密码讯息)证实,并且瑞典巡洋舰哥得兰号已发现了俾斯麦号的行踪。在3日后,俾斯麦号于接近卑尔根的挪威格里姆斯塔峡湾(Grimstadfjorden)下锚时被喷火式侦察机发现并拍下了照片。皇家海军的战列舰及其他军舰己作好部署,密切留意俾斯麦号进入大西洋时将会途经的各条航线。 德军先取北航向,再取西北航向,成功平安无事地穿过挪威海,向格陵兰方向前进,驶向冰岛与格陵兰之间的丹麦海峡,即大西洋入口。由于舰队的航线距离北极圈很近,因此英国航空侦察没有发现德国人。由于德国人的主要目标是运输队,吕特晏斯希望能在浓雾的帮助下悄悄地突入大西洋。 5月23日傍晚,德军被配备有雷达的重巡洋舰萨福克号及诺福克号发现,当时两舰正在丹麦海峡巡逻,期待德军的突破。对方舰只在短暂交火后,英军巡洋舰自知不是对手,被迫释放烟雾并退往德军的射程范围外,以雷达尾随德军。同时,俾斯麦号主炮射击产生的巨大震动导致桅杆上的凝结冰脱落砸坏其雷达,迫使吕特晏斯命令欧根亲王号行驶至舰队前方,为舰队提供前方的雷达搜索。该决定在之后使英军分不清德军舰只,因为两艘德舰自身的轮廓十分相似,舰身喷涂的伪装也一样。 激战丹麦海峡: 5月24日,星期日,凌晨5时,德军舰队准备离开丹麦海峡,欧根亲王号的声纳探测到在左舷处有2艘未判明舰只。德舰立即做好了战斗准备。英国拦截舰队包括刚完工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及胡德号战列巡洋舰,由兰斯洛特·霍兰海军中将指挥。英国编队由胡德号打头阵,威尔士亲王号殿后。胡德号被视为皇家海军的骄傲,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列巡洋舰,但其弱点是水平装甲相当薄弱。霍兰中将命令己方舰首对准德舰,以图尽快缩短双方距离。因为他知道胡德号的甲板装甲很薄弱,而假如炮战中双方距离超过10,000码的话,敌方的炮弹就很可能会落到己方军舰的甲板上,反之则会落到装甲带上。5时49分,霍兰命令向德军领头舰——欧根亲王号开火,因此英国人又误将欧根亲王号当成了俾斯麦号。胡德号在5时52分主炮抢先开火,威尔士亲王号随后也向欧根亲王号开火。直到打了2轮齐射后,霍兰才发现攻击的目标是错误的,立刻命令将火力转向俾斯麦号,但已浪费了很多时间,并造成了一些混乱。当时双方距离大约为125英里,即109海里左右。 5时55分,德国编队开火还击,集中火力攻击胡德号。由于英舰的错误判断,所以一开始炮击时并未命中德舰,反观德舰就没有犯这种错误,所以炮弹不断准确地向英舰射去。尽管霍兰拥有比德舰更强大的火力,但战场形势对吕特晏斯有利——由于英国战舰舰首正对德舰,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分别只能使用四门和六门前主炮,而德国军舰却能使用全部火力向英国人还击。此时俾斯麦号发射第三次齐射,命中胡德号中部,造成救生艇甲板产生火灾,并迅速蔓延。霍兰中将此时意识到己方处于不利地位,于是命令左舵二十度,以发挥全部火力。6时整,胡德号刚完成转向,俾斯麦号进行第五次齐射,一发(一说2发)炮弹贯穿了胡德号的薄弱的甲板装甲,引爆了主弹药库。胡德号瞬间折成两半,迅速沉入海中,包括霍兰中将在内的1418名官兵阵亡,仅有3人获救。德舰立刻将炮火指向威尔士亲王号。该舰舰桥遭一发15英寸炮弹击中,除舰长与一信号兵外所有舰桥人员阵亡。另外各处遭4发15英寸炮弹及4发8英寸炮弹击中,舰体受重创,数门主炮因故障与战损而无法发射,在重伤之下失去战斗力,被迫退出战斗。 德国人也为胜利付出了一些代价。俾斯麦舰中弹三发,二号燃料槽受损破裂,泄漏出大量重油,航速降低至28节。但其损伤相较于英国人的惨重损失实在微不足道。在这场战斗中俾斯麦号技术上的优势非常明显,以至于在不到10分钟内便击沉了皇家海军最引以为傲的军舰之一。俾斯麦号的绝唱:  英国人很快确定了俾斯麦号的位置,并集结了大量的军舰前来围击,包括约翰·托维上将指挥的本土舰队及詹姆斯·索默维尔中将指挥的地中海H舰队。5月24日,俾斯麦号遭到从胜利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剑鱼式鱼雷机的攻击,被命中1枚鱼雷,但仅造成了轻微的损伤。随后欧根亲王号继续前进,进入大西洋,俾斯麦号则转向前往法国圣纳泽尔以修理损伤。其后英国人差点失去了同俾斯麦号的接触。但在5月26日,俾斯麦号再遭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的飞机空袭,被命中3枚鱼雷,其中1枚击中舰尾,沉重的结构受到损坏后向下压迫到舵机,导致俾斯麦号的舵角卡死在15度。这使俾斯麦号已无法回避英国舰队的攻击,速度再度降低,而且很难控制航向。5月27日晨,英军的主力追击舰队赶到,包括英王乔治五世号与罗德尼号战列舰,于八点左右进入射程,两舰迅速接近,并用其16英寸及14英寸主炮轰击俾斯麦号。俾斯麦号由于舵机失灵,航向不定,还击效果不佳。俾斯麦号被最少数十枚,甚至上百枚大口径穿甲弹以及数百枚小口径炮弹击中,加上至少1枚鱼雷。最后的一枚16英寸炮弹是在极近的距离发射的(大约3,000码)。但直到10时25分俾斯麦号仍然没有沉没,甚至引擎尚在运转。在没有希望的情况下,德国人开始准备自行炸沉军舰以避免被俘获。英国多塞特郡号重巡洋舰随后在近距离发射了3枚鱼雷,全部命中。10时39分,俾斯麦号终于沉没于布雷斯特以西400海里水域。前后,皇家海军派遣了大量军舰前往拦截俾斯麦号,包括多达8艘战列舰及战列巡洋舰,和2艘航空母舰,即皇家海军约半数的力量,才最终将俾斯麦号击沉。英军指挥官托维上将在战斗后说:“就像一战时的德意志帝国海军一样,俾斯麦号进行了一次最勇敢的战斗,抵抗着数倍于己的敌人,以至于在她沉没时她的旗帜还在飞扬。” 俾斯麦号沉没的后果: 俾斯麦号沉没后,希特勒大怒,并扬言“我要把海军的所有大型舰艇融掉造坦克!”在德国海军上将卡尔。邓尼茨与德国海军元帅雷德尔的劝说下,德国的大型水面舰艇才幸免于难,但是雷德尔元帅被撤职,邓尼茨海军上将担任德国海军司令部司令,邓尼茨意识到依靠大型水面舰艇是无法战胜英国的皇家海军的,只有依靠潜艇来对英国的海上贸易进行打击,所以“狼群”战术便产生。 俾斯麦号沉没后,希特勒认为英国可能会从挪威登路,所以他把德国的大型水面舰艇调往了挪威,从而威胁英国的大西洋北部的航运,阻止英军从挪威登陆,并把在那的大型水面舰艇称为“从在的舰队”,其中就有著名的提尔比兹号战略舰。 俾斯麦沉没后希特勒害怕德意志号巡洋舰也沉没,认为一艘以国家的名字命名的战舰沉没会对部队的士气产生严重的打击,所以下令将德意志号巡洋舰改名为吕佐夫号。

俾斯麦号战列舰(英文:KM Bismarck battleship[1] ),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汉斯·布洛姆造船厂建造的,以德国首相俾斯麦的名字命名的一艘王牌战列舰。

该舰始建于1936年7月,1939年2月下水,1940年8月建成服役,是当时吨位最大的战列舰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所建造的最强的战舰。

1941年5月26日,俾斯麦号再遭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的“剑鱼”式鱼雷轰炸机空袭,被3枚鱼雷击中,其中1枚击中舰尾,沉重的结构受到损坏后向下压迫到舵机,导致俾斯麦号的舵角卡死在15度。这使俾斯麦号已无法回避英国舰队的攻击(在海流和风的影响下,俾斯麦只能向北北西方向前进,而这是英军的包围网中央),速度再度降低,而且很难控制航向。

1941年5月27日晨,英军的主力追击舰队赶到,包括英王乔治五世号与罗德尼号战列舰及巡洋舰、驱逐舰,用炮弹、鱼雷轮番对操纵失灵的“俾斯麦”号进行轮番攻击。于八点左右俾斯麦号进入战列舰主炮射程,两舰迅速接近,并用其16英寸及14英寸主炮轰击俾斯麦号。俾斯麦,前后火控站先后被击破,甚至在前20分钟内舰艏的两门主炮就先后报废。事实上,从战斗开始,到战斗结束,俾斯麦号一直只攻击罗德尼号,但是1496英寸炮无法贯穿“BIG SEVEN”中以惊世骇俗防护能力著称的纳尔逊级战列舰罗德尼号。俾斯麦号中弹26枚,加上至少1枚鱼雷。最后的一枚16英寸炮弹是在极近的距离发射的(大约3,000码)。但直到10时25分俾斯麦号仍然没有沉没,甚至引擎尚在运转。在没有希望的情况下,德国人试图自沉军舰以避免被俘获。英国多塞特郡号重巡洋舰随后在近距离发射了3枚鱼雷,全部命中。10时36分,俾斯麦号终于沉没于布雷斯特以西400海里水域。“永不沉没的战舰”沉没了,大西洋海成为它的水下坟墓 。英军指挥官托维上将在战斗后说:“就像一战时的德意志帝国海军一样,俾斯麦号进行了一次最勇敢的战斗,抵抗着数倍于己的敌人,以至于在她沉没时她的旗帜还在飞扬。”

这艘船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设计好了。原计划在英德两国海军协议范围内建造一艘35万吨级战舰。但德国海军司令埃里希雷德尔认为这艘35万吨的战舰无法满足德国的需求,于是开始秘密研究建造更大的战舰。当法国新一代敦刻尔克级战列舰开始建造时,德国决定建造一艘排水量超过4万吨的超级战列舰,当时代号为“G”。1936年7月1日,美国军舰G号的龙骨在汉堡的布鲁姆福思造船厂安放,该造船厂后来被命名为俾斯麦号。1939年2月14日下水,1940年8月24日正式服役。第一任船长是恩斯特林德曼船长。

服役时,“俾斯麦”号的标准排水量为41700吨,超过了《英德海军协定》规定的35000吨。至于总排水量,“俾斯麦”号和它的姊妹舰“提尔皮茨”号都达到了5万吨。与其他战列舰相比,“俾斯麦”号由于基尔运河水深的限制而更加宽阔,这使得它能够在风雨飘摇的北大西洋中稳定航行。此外,其巨大的载油量也使其能够参与类似于太平洋上的远距离作战。主炮为双联装8炮47倍口径380mm/skc34,主炮射速高达每分钟3发,为同期战列舰最高水平;主塔前后对称布置,桥前后各两座。射程不低于纳尔逊的45倍口径16寸主炮,性能在当时非常先进。主炮穿甲弹采用“高初速轻型子弹”,在中近程具有良好的威力,但对远程目标的着舰速度性能相应下降。其装甲防护遵循“增量装甲方案”的设计模式,是同期战列舰中防护规模最大的。其主要装甲堡垒的侧墙覆盖了70%的水线长度和56%的侧高。装甲总重量占同期战列舰比重最大,占标准排水量的4185%。此外,在实现大防护尺度的同时,依托大防护尺度提供的空中补偿,将主横甲布置在第三甲板,使其在弹道上与主侧甲同时重叠,大大加强了对舰体关键部位的防护,超越同时建造的其他战列舰。其鱼雷防御系统的设计是抵御250kgTNT的水下爆炸,但实际上可以抵御德国300kgRDX的高爆,令人惊叹。此外,它的装甲材料也很出色。根据战后在弗吉尼亚海军基地的测试,俾斯麦kcn/a装甲的弹性抗力约为美国衣阿华A级装甲的115-120%,而日本大和vh装甲的弹性抗力仅为美国A级装甲的84%。坚固的焊接船体、高质量的装甲防护和308节的航速,使俾斯麦号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吸引和对付任何敌方战列舰。其主炮的威力可以轻易摧毁敌方护航舰队。上述条件使俾斯麦号得以突围,进入大西洋的广阔水域。德国油轮负责加油,停留在大西洋,攻击敌方护航舰队,不被英美舰船、潜艇和军舰发现。

俾斯麦号是以德国著名铁腕大臣俾斯麦命名的第四艘战舰。它是德国海军的骄傲。——的标准排量是4。2万吨,航速30节,武器装备惊人,4门双联381毫米主炮,6门双联150毫米副炮,8门双联105毫米高射炮,8门双联37毫米高射炮,2门四联20毫米高射炮,2门单管20毫米高射炮,2门四联533毫米鱼雷发射管,4架舰载水上飞机,2000年还装备了先进的电子设备,如“海拍”雷达、雷达告警器和无线电测向仪,这些都是它的结晶也秉承了德国军舰一贯重视防护的传统,边水线330mm厚优质装甲,主d100mm厚装甲

1941年5月18日,俾斯麦号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任务在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的陪同下在莱茵河完成。德国其他主要战舰,包括两艘沙尔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因机械故障或战损无法参与此次行动;然而,“俾斯麦”号的姊妹舰“提尔皮茨”号还没有完成海试。这支舰队由海军上将冈特卢金斯指挥。德军的目标包括:尽可能骚扰盟军船只,让英军暂缓派遣护航舰队,暂时平均地中海和北非的兵力;皇家海军在地中海的转移降低了隆美尔及其军队从克里特岛入侵利比亚的计划风险。

英国海军部早就怀疑德军会突破大西洋。俾斯麦已经出发的消息已经被超级情报机构对英格玛秘密信息的解密所证实。瑞典巡洋舰金兰号也发现了俾斯麦的行踪。三天后,俾斯麦在挪威卑尔根附近的格林斯塔德峡湾抛锚时,被一架喷火侦察机发现并拍下了照片。皇家海军战列舰和其他战舰已经部署,密切关注俾斯麦号进入大西洋时将采取的各种路线。

德军先向北,再向西北,成功安全渡过挪威海,向格陵兰岛进发,向冰岛和格陵兰岛之间的丹麦海峡进发,这是大西洋的入口。由于舰队的航线非常靠近北极圈,英航的空中侦察没有发现德国人。由于德国人的主要目标是运输船队,吕特晏斯希望借助浓雾潜入大西洋。

5月23日晚,德军被装备雷达的重巡洋舰萨福克号和诺福克号发现。当时有两艘船正在丹麦海峡巡逻,期待德国的突破。短暂交火后,英国巡洋舰自知不是对手,被迫释放烟雾,撤退到德国的射程之内,并用雷达跟踪德国人。与此同时,“俾斯麦”号主炮射击产生的巨大震动导致桅杆上凝结的冰块脱落并折断其雷达,迫使吕特晏斯命令“欧根亲王”号开到舰队前方,在舰队前方提供雷达搜索。这个决定后来使英军无法区分德国船只,因为两艘德国船只的轮廓非常相似,船体上涂的迷彩也是一样的。

5月24日星期天早上5点,德国舰队正要离开丹麦海峡,这时欧根亲王号的声纳探测到左舷有两艘不明船只。德国船只准备立即投入战斗。英国拦截舰队由新完工的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和战斗巡洋舰胡德号组成,由荷兰兰斯洛特海军中将指挥。英国编队由胡德率领,威尔士亲王紧随其后。胡德被认为是皇家海军的骄傲,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斗巡洋舰,但它的弱点是它的水平装甲相当薄弱。

中将霍兰德命令他的舰首瞄准德国舰,以便尽快缩短双方的距离。因为他知道胡德的甲板装甲非常薄弱,如果双方在炮战中的距离超过10000码,敌人的炮弹很可能会落在自己战舰的甲板上,否则就会落在装甲带上。5时49分,荷兰下令向德国旗舰“欧根亲王”号开火,于是英国人将“欧根亲王”号误认为“俾斯麦”号。5点52分,胡德首先从主炮开火,随后威尔士亲王号向尤金亲王开火。两轮齐射后,荷兰发现目标不对,立即下令火力转向俾斯麦,但这浪费了很多时间,也造成了一些混乱。当时双方的距离大约是125英里,也就是109海里左右。

5时55分,德军编队还击,将火力集中在胡德身上。由于英舰判断失误,炮击开始时没有击中德舰。另一方面,德国船只没有犯这样的错误,所以炮弹不断准确地射向英国船只。虽然荷兰的火力比德国的强,但战场形势对吕特晏斯有利。因为英国军舰面对的是德国舰艇,胡德和威尔士亲王只能分别使用4门主炮和6门主炮,而德国军舰可以动用全部火力反击英国人。此时,“俾斯麦”号第三次齐射,击中胡德中部,引起救生艇甲板起火,火势迅速蔓延。这时,中将霍兰德意识到自己一方处于劣势,于是他命令左舵保持20度,以发挥他的全部火力。6点钟,兜帽刚转完,俾斯麦第五次齐射。一颗子弹穿透了胡德薄弱的甲板装甲,引爆了主弹药库。引擎盖立即对折,迅速沉入大海。包括中将霍兰德在内的1418名官兵阵亡,只有三人获救。德国船只立即将枪口对准了威尔士亲王号。这艘船的舰桥被一枚15英寸的炮弹击中,除了船长和一名信号员,舰桥上所有的人都遇难了。此外,4枚15英寸炮弹和4枚8英寸炮弹被击中,舰体严重受损。由于故障和战损,几门主炮无法发射,在重伤的情况下失去战斗力,被迫退出战斗。

德国人也为他们的胜利付出了代价。“俾斯麦”号被击中三次,2号燃料箱受损开裂,大量重油泄漏,使航速降至28节。但是,和英军的惨重损失相比,损失真的微不足道。在这场战斗中,俾斯麦的技术优势非常明显。不到10分钟就击沉了皇家海军最骄傲的战舰之一。

英国人很快发现了俾斯麦,并集结了大量战舰包围它,包括海军上将约翰托维指挥的地方舰队和中将詹姆斯萨默维尔指挥的地中海H舰队。5月24日,“俾斯麦”号遭到了从“胜利”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箭鱼”鱼雷飞机的攻击,被鱼雷击中,但仅造成轻微损伤。随后“欧根亲王”号继续前进,进入大西洋,而“俾斯麦”号则转向圣纳泽尔港修理受损船只。此后,英国人几乎与俾斯麦失去了联系。然而,5月26日,“俾斯麦”号遭到皇家方舟航空的攻击,被三枚鱼雷击中,其中一枚击中船尾。重型结构受损后压在舵机上,导致俾斯麦号舵角死亡,使俾斯麦号无法逃脱英国舰队的攻击。速度再次下降,很难控制航向。

5月27日上午,英军主力追击舰队抵达,包括战列舰乔治五世号和罗德尼号,于8点左右进入射程。两艘船迅速靠近并用它们的16英寸和14英寸主炮轰炸了俾斯麦号。俾斯麦号没有还击,因为它的舵机失灵,航向不确定。俾斯麦号被至少十枚甚至上百枚大口径穿甲弹、上百枚小口径炮弹和至少一枚鱼雷击中。最后一枚16英寸炮弹是在非常近的距离发射的。但直到10点25分,“俾斯麦”号才沉没,甚至发动机还在运转。没有希望,德国人开始准备击沉军舰以避免被俘。英国重巡洋舰多塞特号随后近距离发射了三枚鱼雷,全部命中。10时39分,俾斯麦号终于在布雷斯特以西400海里处沉没。前后皇家海军派出大量战舰拦截俾斯麦号,其中包括多达8艘战列舰和战斗巡洋舰,以及两艘空母舰,也就是皇家海军一半左右的兵力,最终击沉了俾斯麦号。战斗结束后,英国指挥官托维海军上将说,“就像一战期间的德意志帝国海军一样,俾斯麦进行了最勇敢的战斗,与数倍于自己的敌人作战,所以她沉没的时候,她的旗帜还在飘扬。”

罗德尼实际上在离俾斯麦只有3600米的地方来回穿梭,九门主炮一排排开火。俾斯麦号的上层建筑在火焰中翻滚,浓烟弥漫,面目全非。机舱里的蒸汽管被炸了,充满了烟。海水涌入船舱,船体开始急剧向左倾斜。曾几何时,俾斯麦如今血流成河。它在甲板上爆炸并燃烧。到处都是尸体。主炮已经被摧毁,只有几门副炮还在战斗。大约十点钟,俾斯麦号开始下沉。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和罗德尼毫不留情,重炮继续倾泻。10点15分,德军舰艇的炮火全部沉寂,只能任英军宰割。托维看到德国军舰沉没只是时间问题。乔治五世国王和罗德尼号的燃料耗尽,于是他命令巡洋舰多塞特号和驱逐舰毛利号留下来做最后一击,其他战舰开始返航。10时30分,多塞特号驶至俾斯麦号右舷,近距离发射两枚鱼雷,均被击中。紧接着,一枚鱼雷在德舰左舷附近发射,“俾斯麦”号甲板上的数百名水兵不等舰长命令,纷纷跳海逃跑。10点36分,“俾斯麦”号永远沉入大西洋,数百名水手在海上挣扎获救。出于人道主义,多塞特放下绳索救出了约80名德国水兵,毛利也救出了25人。然而,德国潜艇被发现时,救援工作刚刚开始。多塞特和毛利立即停止救援,撤离现场。数百名在海上挣扎的德国水手最终被德国气象船萨克森瓦尔德号和一艘潜艇救起。俾斯麦号有2000名船员,总共只有113名幸存者。卢金斯和林德曼不在其中。

根据破译的德军密码,英军在“莱茵演习”中围捕了提前出海的补给舰和油轮。到6月23日,两艘补给船和五艘油轮共沉没五次,无一幸存。至此,“莱茵演习”计划宣告彻底破产,同时也宣布德国将结束使用大型水面舰艇破坏大西洋航线。从那以后,德国海军的水面舰艇就没有大的作为。

在俾斯麦之围,电子战已经初具规模。5月25日卢金斯发出的长电报无疑是最大的错误。如果英军不依靠这份电报来定位和测量德军舰船的基本位置,在不知道目标范围的情况下,就像大海捞针。箭鱼的鱼雷攻击对俾斯麦造成了致命的打击,在战舰的无线电引导下也成功了。俾斯麦巧妙地摆脱了英国巡洋舰的跟踪,是电子战中的神来之笔!可见,制电磁权在六十年前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更不用说今天的现代战争了。

飞机在这场战役中的作用,充分说明了制空权对海权的巨大影响。22日,英军首次发现德国船只乘飞机离开卑尔根。26日,搜寻失败,发现德舰被飞机跟踪,但正是飞机对德舰造成了致命伤害,最终导致其沉没!可以说,在整个海上恐慌战中,飞机总是在每一个关键时刻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反观德军,因为没有远洋空军,强大的俾斯麦成为了没有空中掩护的英军的敌人。

最重要的原因是燃油问题。即使德军有上述漏洞,如果俾斯麦有足够的燃料,也绝对可以在英军主力舰队到达之前进入岸基飞机保护圈。经过仔细计算,“俾斯麦”号的载油量为8000吨,可供军舰以最高速度航行8天。由于疏忽,在挪威卑尔根靠泊时未能加油,驶出丹麦海峡时未能按计划在海上加油。此时它已经消耗了2000吨燃油,随后被威尔士亲王号撞在船头油箱上,白白损失了1000吨燃油。经过三天两夜的高速航行,燃料所剩无几。在最后阶段,“俾斯麦”号始终不敢以超过28节的高速行驶。根本原因是没有足够的燃料!否则,最早在26日下午,就会在德国岸基飞机的作战半径之内。这种情况下,结果很难说。卢金斯确实精通海军战术,但他看不上后勤。卑尔根在挪威和丹麦海峡两次放弃补给的时候,就已经为俾斯麦号的沉没埋下了伏笔!

碧蓝航线获得俾斯麦的方法有哪些?,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想知道关于碧蓝航线获得俾斯麦的方法有哪些?的信息,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下面小编带给大家有关碧蓝航线获得俾斯麦的方法有哪些?详情,一起来看看吧~

《碧蓝航线》即将于7月19日晚上进行新铁血舰娘发布会,会上线新的战列舰——俾斯麦,很多指挥官还不清楚俾斯麦的获取方式及建造时间,铁骨小编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碧蓝航线俾斯麦获取途径一览:

俾斯麦应该是直接加入建造中,不能通过副本掉落,会加入重型舰建造当中,另外两个卡池不能获得。也不排除像上次威尔士亲王和爱宕那个活动,推出活动卡池,如果出了活动卡池就,一定要在活动卡池抽哦。

碧蓝航线俾斯麦建造时间一览:

俾斯麦是一艘战列舰,建造时间肯定突破4个小时,突破5小时几率也是很大的,目前官方还没明确消息,一有消息小编会立刻更新。

二战期间,德国战舰俾斯麦号被认为是当时最具杀伤力的海上死神,也是最安全的“永不沉没”号。然而它在正式服役不到两个星期后即沉入海中,关于它的沉没原因以及那场激烈的海战至今还吸引着很多人的好奇心。在俾斯麦号战舰沉入大西洋后的第61个年头,曾拍摄《泰坦尼克号》**的詹姆斯·卡麦隆导演将使用先进的深海探测仪器,重新探访俾斯麦号,并最终解开它沉没的谜团。

  那是1941年,正值二战,世界上装备最精良的战舰俾斯麦号——大多数军事专家都这么认为——从挪威的卑尔根港驶向远海时暴露了目标。英国当时最大的战舰胡德号加入了追击的行列,但却在随后发生的战斗中被俾斯麦号击沉。英国决意报复,派遣罗德尼号和乔治五世号战舰,随同100艘其它舰船向俾斯麦号进发。近2,000英里的追击后,舰队在法国布雷斯特以西400英里处赶上了它。俾斯麦号在强大的炮火攻击下沉入海底,只有一百名海员获救。“我希望战争永远消失,”一位在英军的炮火中幸存下来的德国老兵曾经感慨地说,“对我来讲,俾斯麦号就是死神的象征。”61年后,几位幸存下来的二战老兵又聚在一起。是时间,使他们化敌为友。提起当年的那段往事,这些髦耋老人唏嘘不已。

  “俾斯麦号是当时最先进的船。第一次登上俾斯麦号的时候,我想,这艘船绝对安全。没有人相信它会沉没。”俾斯麦号在德国汉堡秘密建成,于1939年下水。它是希特勒极度自大的表现,是一架屠杀机器。它的身长达830英尺(约252米),几乎和泰坦尼克号相当,而且还要宽出30英尺(约9米)。它的装甲极厚,重量几乎是泰坦尼克号的两倍。尽管块头很大,但在15万马力引擎的推动下,俾斯麦号的航速可达32节(时速592公里)。每个炮管口径15英寸,重25万磅,能摧毁15英里以外的船只。侧面装甲厚13英寸(约33厘米),可以抵御鱼雷和最大口径炮弹的袭击。当时德国海军赋予俾斯麦号的任务是,搜寻并摧毁向英国运送食物和补给的北大西洋护航舰队,以迫使英国投降。 

  1941年5月24日,俾斯麦号驶出丹麦海峡,即与英国战舰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相遇。胡德号和俾斯麦号全速驶向对方,胡德号首先开火,俾斯麦号进行还击。胡德号的弹药库中弹,船尾被炸开并因此沉没。船上1415人中只有3人幸存。随后威尔士亲王号也受到重创而被迫撤退。“小时候我们就接受了这样的教育,说英国人是我们的敌人。虽然我没见过他们。胡德号沉没的时候,我们的船上欢声雷动。看着那些飘在大洋中的海员,不知他们有多少人能幸存下来。但是我们中不少人都意识到,他们像我们一样,也是人。真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就成了我们的敌人。”

  那个早上,俾斯麦号上的卡尔和沃尔特和其他德国海军士兵感到了胜利的喜悦。他们炸沉了强大的胡德号,重创了威尔士亲王号。他们是祖国的英雄,俾斯麦号是不可战胜的。胡德号沉没的消息在英国引起了强烈的震动。胡德号几乎就是友爱之船,它是皇家海军的象征。这象征轻而易举就被摧毁,无疑在关键时刻对英国人的士气造成了致命的打击。首相邱吉尔深思熟虑之后,集结各处的海上力量,将矛头一起指向俾斯麦号,准备将它摧毁。

  1941年5月26日,俾斯麦号在海上遇到了风暴。它在狂暴的海洋中穿行,目标是法国海岸的安全地点。但英国人的进攻也开始了。5架鱼雷轰炸机穿越风暴向俾斯麦号发起猛攻,一颗鱼雷命中方向舵,俾斯麦号兜起了圈子。英军舰队围拢过来,准备实施摧毁。“我当时在无线电室,听说许多战舰开过来,我们陷入了包围之中。”1941年5月27日清晨,俾斯麦号上的德国水兵准备迎战。

  8点47分,英军海军上将约翰·托维命令罗德尼号和乔治五世号战舰向俾斯麦号开火,一时炮弹齐发。不久另外三艘战舰也加入了战斗。一发发炮弹从俾斯麦号的上层船体和海员中穿过。英军的轰炸持续了一个半小时,共向俾斯麦号投掷了2,876发炮弹。俾斯麦号上烈火熊熊,浓烟滚滚,却依然在海面上挣扎。托维命令多塞特郡号巡洋舰发射鱼雷。他们共发射了3颗,5分钟后即上午10点40分,俾斯麦号坠入了深渊。

  61年后的2002年5月27号上午10点40分,科学探险小队乘坐凯尔迪什号俄罗斯海洋研究船来到了沉船地点。詹姆斯·柯麦隆率领的这支小队共有32人,由科学家、历史学家以及俾斯麦号幸存者组成。凯尔迪什号携带了两个深潜器:“和平1号”和“和平2号”,它们都可以潜入两万英尺(约6100米)的深水。

在来到德国基尔之前,科学家们已经进行了一年的准备。5天前,和当年的俾斯麦号一样,探险队乘坐研究船,沿基尔运河航行。5月28日凌晨5点45分,探险小队的两架载人探测器开始向着3英里深的海底自由下落。下降过程需要花上3个小时,自由下落16,000英尺,才能抵达海底。当年,同样的旅程,俾斯麦号只花了10分钟。在浮力和水压的作用下,俾斯麦号船尾断裂脱落,船体俯冲而下,像一颗35,000吨重的钢铁炮弹,径直冲向海洋深处。

  俾斯麦号在海底撞出一个大坑,残渣碎屑四处纷飞,形成了巨大的烟云。它撞上了海底火山的侧面,并沿着山体下滑,在海底的湿泥中拖出一道深槽。船体推挤着前方的海床,以排山倒海之势一头扎入海泥之中,沿斜坡下滑了三分之二英里。强大的海流撕落了这艘旗舰的船桥。在船体的猛推下它翻了个身,倒立起来,就像一幢4层楼高的建筑从天而降。

  詹姆斯小组根据建造设计图制作了俾斯麦号每处甲板的详细图表。德国老兵卡尔的岗位在秘密通信室:“我每天的任务就是对来自外面的任何通信和情报进行分析,书写海军总部和总指挥之间的基本通信。副官的舱室在隔壁,他会口述命令和其它信息让我处理。比如希特勒5月15日登船的时候,他就告诉我希特勒将在何时、何处登船。下面的事情我们一点都不知道。我们都很天真,从来不问,他们也从来不告诉我们。”

  俾斯麦号上装备了4座口径15英寸的巨炮,由于它们完全靠重力固定,因此当战舰倾覆的时候它们沉入了海底。每座炮的长度都超过了100英尺,重量约为1,900吨。如今,舰炮沉默了,炮管成了海葵的家,防空炮仍然直指天空。

  潜水器来到了位于船尾的机库。俾斯麦号上有4架阿拉朵-196型水上飞机,可以借助弹射器起飞。但打开机库的门,里面只剩飞机残骸。在大海战的前一天晚上,舰长曾想把尽可能多的情况和报告通过水上飞机送回基地,船上的人也都把便条或信件交给飞行员,希望带给自己所爱的人。可是起飞弹射器出现了无法解决的故障。所以最后飞行员也没有离开。海战中,机库被直接击中。

  潜水小组也看到了位于舰尾最末端的巨炮。在俾斯麦号的最后时刻,卡尔、沃尔特和海因茨就曾躲在它的后面。潜水小组看到英国战舰发出的炮弹大多数击在左舷,所以这一侧的上层甲板受损严重,火焰剥掉了漆面。探测器发现了一个好像是炮弹炸出来的洞。有一种穿甲弹重达一吨,飞行速度是音速的25倍。击中目标后,弹头刺穿装甲抛掷出致命的霰弹,并以亚音速抛出被称为“车轮”的装甲碎片。霰弹和碎片会进一步穿透内层的墙壁,释放出更为致命的霰弹。在约百分之一秒后,弹头在船体内部爆炸,有巨大的杀伤力。德军和英军在当时都使用了同一类型的穿甲弹。但真的是英国人的炮火将它击沉的吗?据幸存的德国海员说,俾斯麦号是根据上面的命令自己炸沉的。他们更愿意相信,即使在最后的关头,也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

  “战舰无法再移动,我们将战斗到最后,元首万岁。”这突然的消息震惊了所有的人。舰长林德曼的话也像宣布了死刑。船员们已准备好在黎明前做最后一战。研究人员希望通过分析战斗痕迹,解开历时60多年的谜题。他们将对俾斯麦号进行彻底的损伤检查。在船首,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弹头被发现了。最初胡德号被俾斯麦号击沉时,威尔士亲王号也遭受重创,但在绝望的反击中,炮手给了俾斯麦号关键性的一击。炮弹从左至右穿透舰首,留下一个六英尺宽的豁口。虽然被击中的位置高于吃水线,可汹涌的风暴向俾斯麦号内部灌入了大量海水。另一发炮弹击中了侧舷装甲的下方,海水灌入一个锅炉室,使船体向左倾斜了9度。这样的损伤使得当时的舰长林德曼无法再全速前进,这最终决定了俾斯麦号的命运。

  在尾舵的机房里,他们又找到了一个扭转历史的鱼雷弹洞。当时的英国飞行员中有很多之前并没有开过旗鱼飞机,也没有战斗经验。当时天很黑,天气也非常恶劣,他们用了两个小时才找到俾斯麦号,随即从左右两舷展开攻击。他们驾着又旧又慢的飞机在俾斯麦号上空飞行,对抗着防空炮火织成的密集的火力网,竭尽全力组织进攻。一次次贴着海面逼近,紧挨着甲板拉起来,穿过防空火力网,升入云层。他们尽一切可能使鱼雷攻击船体的侧面,如此无畏的攻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非常罕见。

  俾斯麦号成功地躲了无数的鱼雷,只有一枚除外。这唯一的一枚鱼雷居然命中了右舷的方向舵,使俾斯麦号只能在原地打转。这是致命的一击。船员尽最大努力想进行修复,可咆哮的海水一涌而入,把他们推了回来,甚至根本无法了解损伤情况。俾斯麦号的指挥官卢金斯当即拍发了一封简短的电报给德国海军指挥部:“战舰无法再移动,我们将战斗到最后,元首万岁。”这突然的消息震惊了船员和船上的无线电通讯员。电报内容在船员间迅速传播。凌晨,舰长林德曼宣布船员可以到储备库里随意取自己需要的东西,他的话就像宣布了死刑。船员们在黎明前已准备好最后一战。

  破晓后,英国海军上将托维首先命令在27,000码外向俾斯麦号开火。然后他不断靠近,直到把距离拉近到3,000码。在这样的距离炮弹几乎是平射的。它们洞穿了炮塔,凿开了上层结构的装甲。显然他们要报复德国人对胡德号所做的一切。托维下令让乔治五世号尽可能靠近俾斯麦号,这样他就可以透过望远镜看到巨大的战舰遭受炮火轰击的场面。

  英国炮手的主攻目标是船桥,他们想摧毁战舰的大脑。炮火指挥官施奈德曾在指挥塔内对四门主炮发号施令。但上午9点02分,罗德尼号一发16英寸的炮弹直接命中指挥塔,撕开了甲板,炸开了14英寸厚的装甲防护门。施奈德和其他指挥官立即丧命,俾斯麦号上的火炮就此失控。在英国舰队向俾斯麦号发射的2,876枚炮弹中,有七百多发是可以穿透装甲的14或16英寸炮弹。下潜小组惊讶地发现,在战舰的装甲带上只有4个穿透孔。这意味着七百发炮弹中只有4发穿透。如果是这样,沉船应该另有原因。多塞特郡号上的英国船员声称,在俾斯麦号沉没前几分钟,他们有3发鱼雷击中目标。会是鱼雷吗?

  要找到鱼雷弹孔,下潜小组必须检查更下层的船体,但遗憾地是,下层船体出现了很长的裂缝,推测是在降落到海底时受冲击而迸裂的。鱼雷的痕迹已经无从辨别。经过严密的考察和取证,下潜小组发现的所有证据都支持了德国人的说法。虽然英国海军上将托维不断要求拉近和俾斯麦号的距离,直到火炮能够成零角度平射,但由于弹道过平,无法形成致命伤,炮弹也由于水的阻力而无法击中下层船体。炮弹炸毁了船桥,杀死了船员,但没有破坏船体的核心,并未使它沉没,只是在不断的折磨它。为了拯救自己逃出狂轰滥炸,船员们凿沉了自己的船。

  当时俾斯麦号的水手卡尔、沃尔特和海因茨知道,他们必须弃船。人们慌张地拥挤着,来到左舷的甲板上。“我跑到左舷甲板上的时候,到处都是火焰和受伤的人。”海因茨在这里遇到他的一个朋友,腿被炸飞了。那个人跟他要最后一支烟,他递过去了,这是他最难忘的一幕。海因茨继续向船尾跑去,和其他20几个幸存者一起穿上救生衣,然后他喊了最后一句口号:德国人民和祖国万岁,随后他们就从甲板上滑进了水里。最初大家都围在他的身边,然后就各自散开了。就像海面上起起伏伏的木塞子。一千多人在冰冷的海水中丧生。

  “在英国战舰多塞特郡号上,我们明白了,他们也可以成为我们的朋友。我们得到了最好的待遇,那是你对待朋友,而不是敌人的方式。我们再次向那些失去生命的,那些永远无法回家的人们致敬。60多年来,他们的灵魂沉积在深深的海底,在这里的宁静中安息。战友们,你们没有被忘却,我们会记住你们,即使是在和平年代。”伟大的战舰逝去了,更可怕的武器取代了它们。俾斯麦号现在成为了海洋动物的家园,静静地守卫着海底世界。对于这个世界曾经发生的疯狂,它将时刻提醒人们不要忘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0187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28
下一篇2024-01-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