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蛊之祸”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大浩劫。因“巫蛊之祸”被杀的人,达到数万,牵涉的人数甚至超过了十万。
之所以会牵涉到那么多人,完全是因为汉武帝的昏庸、封建皇权的专制,以及汉武帝后期恶劣的官场习气。当时可以称得上是群魔乱舞,戾气横生。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相继自杀,一些与太子刘据交恶的大臣,在汉武帝的纵容下,对刘据的后代进行大肆杀戮。刘据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相继被杀,甚至除了刘病已的父亲刘进(史皇孙)我们知道名字外,刘据的其他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搞不清楚他们的名字。
那些人之所以要趁乱杀掉刘据的儿女们(当然,汉武帝其实也有这个意思),目的非常明显,就是为了斩草除根,避免刘据的儿孙们将来复仇。
这一种做法,在古代皇权社会是非常普遍的。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政变后,就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们杀得干干净净。
(刘病已剧照)
既然如此,那么,他们为什么却没有杀掉刘病已,以至于最终刘病已成长起来,最后还当了皇帝。刘病已是如何躲过这一场灾难的呢?汉武帝为什么就确认刘病已就是他的皇曾孙,而不是假冒的呢?
事实上,刘病已能够成长起来,真的还是一个奇迹。他至少有三次机会差点死掉。
第一次,是“巫蛊之祸”发生后不久,当时刘据兵败,本来想带着三个儿子一起逃走。但是,他的大儿子刘进因为刘病已出生才一个月,不敢带着刘病已到处跑,于是就留在了长安。如果刘进当时跟着刘据一起逃走,乱兵追过来,刘进、刘病已都是没法活命的。
第二次,是在刘据自杀,他带着一起逃走的两个儿子也被杀害后。当时,刘据的敌人回长安清剿刘据的其他子孙。没有随刘据逃走的刘进以及刘据女儿被杀。同时,刘据的太子妃和刘进的老婆也被杀。不过,毕竟当时刘病已只是个襁褓之中的婴儿。而且当时已经没有乱兵,不好“趁乱而杀”,所以,刘病已便得以被保护起来。
不过,保护起来,并不表明他就安全了。如果汉武帝接下来不清剿江充、韩说等人的同党,那么刘病已可能依然还会死。
第三次,汉武帝派人望气。望气的人告诉汉武帝,长安监狱里有天子之气。于是,汉武帝决定把监狱里的人全部登记造册杀光。但是廷尉监丙吉把大门关上,说皇曾孙在监狱里,不准他们进来。负责执行任务的郭穣就没有杀得了刘病已。
不过郭穣当时很不高兴,回去给汉武帝说了这件事。也就是那时候,汉武帝才知道,他原来还有一个这样的皇曾孙。
(汉武帝剧照)
那么,为什么当时汉武帝一听到这件事,他就确定刘病已是他的皇曾孙呢?
一、汉武帝宁愿信其有。
汉武帝在杀掉刘据以后,不久就后悔了,为此,他还专门建立了一座“思子宫”,表达了对儿子刘据的思念之情。
后来,还发生了一件事。汉昭帝的时候,有个人冒充是卫太子刘据,说刘据当时并没有被杀,而是流落民间了。汉昭帝知道后,对这件事相当重视,把他找来,让大臣们都来辨认。很多大臣都不敢开腔。最后查出这个人是冒充的,被腰斩了。
但这里也说明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个人敢冒充卫太子呢?说明汉武帝在晚年的时候,确实表现出了非常思念太子的样子,民间才有人敢这么干。为什么大臣们都不开腔呢?因为其实他们也希望刘据活着。
正因为汉武帝非常思念刘据,他才会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相信刘病已就是他的皇曾孙。
(丙吉剧照)
二、因为丙吉极力维护。
丙吉是一个非常正直,也是非常忠诚的人,这一点,汉武帝是很清楚的。丙吉既然在极力维护,肯定他有维护的道理。更重要的是,丙吉维护了刘病已,但他从来没到汉武帝面前邀功请赏。并没有在汉武帝思念刘据的时候,把刘病已献给汉武帝,表白自己的功劳。要不是郭穣状告丙吉,不执行圣旨,汉武帝还不知道这件事。所以,他非常确定这个人就是他的曾皇孙。
三、汉武帝的一种政治做秀。
虽然汉武帝知道刘病已是他的皇曾孙,但是,他并没有给予刘病已什么特殊的关照,只是表示赦免郡邸狱里面的犯人。这样做,其实是一种政治做秀。包括汉武帝建“思子宫”,也免不了政治做秀的嫌疑。
当然了,也许汉武帝还会有下一步动作,只不过他大赦以后,过几日就死了,因此,我们并没有看到汉武帝保护刘病已的具体措施。
都知道,汉武帝早年还是一副雄才伟略的样子,但是晚年却坐在自己的功劳簿上享受荣华,将国家整理的一塌糊涂,这也使得国内群魔乱舞,导致自己的太子也被处死了。但是之后就后悔了,所以一个太子的儿子突然冒了出来,就算是假的,汉武帝也宁愿相信他是真的,毕竟是对于儿子的思念,更有甚者是朝中的亲太子的人极力维护的结果。
在汉武帝后期,因为汉武帝的昏庸、封建皇权的专制,在汉武帝的纵容下,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相继自杀,甚至对于刘据的后代进行大肆杀戮。其实在古代这种事情是很常见的,毕竟对于皇帝来说,保证皇位血统的纯正是首要的事情,所以经历过“玄武门之变”的李世民就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们杀得干干净净。
而对于刘据,在汉武帝将他杀死以后还是很后悔的,他还专门建立了一座“思子宫”,表达了对儿子刘据的思念之情。无论是真的想念刘据还是政治作秀,为了做给天下人看,但毕竟还是将刘据的儿子封为了太子,并且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说了这么多,还是汉武帝愿意相信刘据的后代没有被自己杀完,希望有这样一个人的存在。而且朝中大臣的维护也是必不可少的,丙吉维护了刘病已,但他从来没到汉武帝面前邀功请赏。并没有在汉武帝思念刘据的时候,把刘病已献给汉武帝,表白自己的功劳。最后,可能也是汉武帝为了向天下表明自己悔过了,知道错了,才故意将刘病已封为皇帝。
汉高祖刘邦和汉武帝刘彻相比较~还是汉武帝的贡献更大。
主要是因为:汉武帝对内作了很多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中最大的两条,一是解决地方诸侯国问题,二是统一思想。对外开疆扩土,击败了强大的匈奴,为边疆的稳定做出了贡献。
政治成就
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汉武帝创造了数个第一:
罢黜百家,表彰六经
(易白沙将其曲解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听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排斥,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学说。“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在中华传统文化舞台上独领风骚两千余年,受到历代统治者所推崇。这里要说明的是,汉武帝并非限制其他各家的发展,只是大力提倡儒家的发展儒法结合,即所谓的“儒表法里”。例如夏侯始昌既研习儒家又通晓阴阳五行家;宰相公孙弘兼治儒法两家;主父偃以纵横家起家;耿直的汲黯司马谈司马迁以黄老学说起家。
开疆拓土,奠定版图
汉武帝时期,外事“四夷”:南平两越、北伐匈奴、经营西域、通西南夷、东定朝鲜,建立了空前辽阔的疆域,是汉帝国的极盛时期,奠定了中华的疆域版图。
设立中朝 抑制外朝
在惠文景帝期间,丞相大多主要是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丞相受到礼遇,武帝和丞相多有不合,经常会借口打压杀死丞相,导致朝中大臣不愿意接任丞相之职。为贯彻自己的命令,他便设立中朝,尚书台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
建立年号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公元前113年武帝以当年为元鼎四年,并追改以前为建元,元光,元朔 元狩,每一年号六年。但根据一些出土的文物来看,上面都标有建元、元光等年号,证明建元、元光等年号并非后来追命。
太初改历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色尚黄。
盐铁官营
盐铁官营自汉代延续至今,今天盐铁茶主要仍由政府及国企控制。
通西域
中国传出了冶铁术、凿井术、丝绸制造、漆器制造等技术,西方(域)传入胡(黄)瓜 胡豆 胡麻 石榴胡萝卜 葡萄 汗血马 核桃 天马等。中原大量的丝织品和金属工具向西输送,铸铁技术,井渠法也传到西域 历史意义重大
创立太学
汉武帝创建太学、乡学,设立举贤制度,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官制度
罪己诏
征和四年(前89年),汉武帝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给百姓造成了痛苦,从此不再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甚至表白内心悔意。这就是《轮台罪己诏》。这份诏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帝王罪己诏。
加强中央集权
为加强中央集权,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即允许诸王将自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武帝还找借口,一次就削去当时一半的侯国。
伟大开拓
反击匈奴,开拓疆土
汉武帝对外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公元前133年马邑之战起结束高祖以来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开始对匈奴正式宣战,先后派卫青、霍去病征伐,解除了匈奴威胁,夺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扩张了西域版图,将匈奴置于被动称臣的局面,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1)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又一次兴兵南下,前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汉武帝果断地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迎击匈奴。这次用兵,汉武帝分派四路出击。车骑将军卫青直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治代县,今山西大同、河北蔚县一带)出兵,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出兵,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卫青首次出征,但他英勇善战,直捣龙城(匈奴祭扫天地祖先的地方),斩首 700人,取得胜利。另外三路,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还。汉武帝看到只有卫青胜利凯旋,非常赏识,加封关内侯。
(2)公元前128年(元朔元年)的秋天,匈奴骑兵大举南下,先攻破辽西,杀死辽西太守,又打败渔阳守将韩安国,劫掠百姓两千多人。汉武帝派李广镇守右北平(今辽宁省凌源西南),匈奴兵则避开李广,而从雁门关入塞,进攻汉朝北部边郡。汉武帝又派卫青出征,并派李息从代郡出兵,从背后袭击匈奴。卫青率三万骑兵,长驱而进,赶往前线。卫青本人身先士卒,将士们更是奋勇争先。斩杀、俘获敌人数千名,匈奴大败而逃。
(3)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匈奴集结大量兵力,进攻上谷、渔阳。武帝派卫青率大军进攻久为匈奴盘踞的河南地(黄河河套地区)。这是西汉对匈奴的第一次大战役。卫青率领四万大军从云中出发,采用“迂回侧击”的战术,西绕到匈奴军的后方,迅速攻占高阙(今内蒙古杭锦后旗),切断了驻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同单于王庭的联系。然后,卫青又率精骑,飞兵南下,进到陇县西,形成了对白羊王、楼烦王的包围。匈奴白羊王、楼烦王见势不妙,仓惶率兵逃走。汉军活捉敌兵数千人,夺取牲畜一百多万头,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区。因为这一带水草肥美,形势险要,汉武帝在此修筑朔方城(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设置朔方郡、五原郡,从内地迁徙十万人到那里定居,还修复了秦时蒙恬所筑的边塞和沿河的防御工事。这样,不但解除了匈奴骑兵对长安的直接威胁,也建立起了进一步反击匈奴的前方基地。《史记》《汉书》盛赞此仗汉军“全甲兵而还”,卫青立有大功,被封为长平侯,食邑3800户。
(4)匈奴不甘心在河南地的失败,一心想把朔方重新夺回去,所以在几年内多次出兵,但都被汉军挡了回去。公元前124年(元朔五年)春,汉武帝命卫青率三万骑兵从高阙出发;苏建、李沮、公孙贺、李蔡都受卫青的节制,率兵从朔方出发;李息、张次公率兵由右北平出发。这次总兵力有十余万人。匈奴右贤王认为汉军离得很远,一时不可能来到,就放松了警惕。卫青率大军急行军六、七百里,趁着黑夜包围了右贤王的营帐。这时,右贤王正在帐中拥着美妾,畅饮美酒,已有八九分醉意了。忽听帐外杀声震天,火光遍野,右贤王惊慌失措,忙把美妾抱上马,带了几百壮骑,突出重围,向北逃去。汉军轻骑校尉郭成等领兵追赶数百里没有追上,却俘虏了右贤王的小王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牲畜有几百万头。汉军大获全胜,高奏凯歌,收兵回朝。
汉武帝接到战报,喜出望外,派特使捧着印信,到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加封食邑8700户,所有将领归他指挥。卫青的三个儿子都还在襁褓之中,也被汉武帝封为列侯。卫青非常谦虚,坚决推辞说:“微臣有幸待罪军中,仰仗陛下的神灵,使得我军获得胜利,这全是将士们拚死奋战的功劳。陛下已加封了我的食邑,我的儿子年纪尚幼,毫无功劳,陛下却分割土地,封他们为侯,于是卫青三子在襁褓中被封为列侯,长子卫伉为宜春侯,次子卫不疑为阴安侯,幼子卫登为发干侯,均食邑1300户。
(5)经过几次打击,匈奴依然猖獗。入代地,攻雁门,劫掠定襄(今山西省定襄)、上郡(今陕西绥德县东南)。元朔六年(公元前124年)二月,汉武帝又命卫青攻打匈奴。公孙敖为中将军,公孙贺为左将军,赵信为前将军,苏建为右将军,李广为后将军,李沮为强弩将军,分领六路大军,统归大将军卫青指挥,浩浩荡荡,从定襄出发,北进数百里,歼灭匈奴军数千名。这次战役中,卫青的外甥霍去病率800精骑首次参战,取得了歼敌两千余人的辉煌战果。战后全军返回定襄休整,一个月后再次出塞,斩获匈奴军一万多名,取得了辉煌战果。
出使西域,和亲乌孙
汉武帝在发动对匈奴战争同时,他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获得了大量前所未有的西域资料,打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进一步加强了与西域的联系,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并发展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为了联合乌孙抗击匈奴,封刘细君为公主和亲乌孙。
灭朝鲜,收南越
在东北方,他派楼船将军杨仆、左将军荀彘兵灭卫氏朝鲜(今朝鲜北部),置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汉帝国的版图至此基本成形。
在南方,派中郎将唐蒙通夜郎、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灭南越,使得夜郎、南越政权归附汉朝,在西南先后设立了七个郡,其中在今海南岛置儋耳郡、珠崖郡,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岛与南海诸岛的地区。疆土最南端超过今天越南胡志明市,这也使得今天的两广地区自秦朝后重归中国版图。
重孙和曾孙是同一个辈分,曾孙大于玄孙,曾孙:三世孙,玄孙:四世孙。
重孙:
释义:口头语中多将“曾孙”说成“重孙”,也叫重孙子。“重孙”多用于“背称”语境。
举例:“孙子”和“重孙”只对老人而言,健在人世的老人为第一代。儿子(第二代)结了婚生下第三代子女,称“孙子”,而孙子长大结婚生下第四代子女,称“重孙”,只要老人还健在。
也就是说,儿子的儿子生下的儿子,是老人的重孙,孙子女叫“爷爷奶奶”,重孙子女叫祖爷爷、祖奶奶。
扩展资料:
曾孙是亲属称谓,拼音zēng sūn,是指儿子的孙子,或称孙子的儿子。也就是三世孙。
玄孙:曾孙的儿子,或称孙子的孙子,或称儿子的曾孙。也就是四世孙。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