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看到很多人对圣母母狗说谢谢,我满脑子都是问题。"为什么是圣母?为什么圣母院是个婊子?这太奇怪了。道德之书"教导我们,善待他人,在生活中谦逊并不是这样。谢炎怎么能这样做呢?如果他有这样的行为和教养,他就会成为你所称的圣母母狗。我想老子会生气的。你说谢谢你照顾他的生意?
为什么拯救那些生病和忘恩负义的人,并发现他们自己的罪过?我只想说拯救别人然后分手?在救一个人之前检查一下你是否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从城墙上拯救花城是不对的?当生命危在旦夕时,你必须考虑人们的想法吗?人的生命是重要的还是别人思考的重要?此外,由于人民的保护,是他作为王子天生的责任,成了血缘责任。有人说,感谢和怜悯已经上升为不朽,但也关心凡人做什么?当你结婚的时候,你会离开你的父母?另外,这位语文老师不是还说谢贤飞升职太早了吗,这意味着他目前的成长还不够。
但这还不足以成为你所说的"圣母母狗"。即使他失败了,他的父母也死了,他的朋友们也走了,最后因为一顶小帽子保持着一颗白莲花心,他就陷入了黑暗,这就是为什么他能飞三次,为什么他和我走上了不同的路。"他还说:"在桃园是值得学习的。他能飞三次,我和他走不同的路,他也做了那句话,"没有心在桃园",这是值得学习的,是为什么他能飞三次,为什么他和我和你走上了不同的路。就像我们常说的那样,"了解世俗而不是世俗。
我相信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自从他第三次飞起来以后,他就卷入了诸神之间的是非?这不是他主动要求参加的,而是你我给他的。此外,如果他不这样做,他怎么能有那些朋友和他背后的情结呢?难道没有什么感觉是从困境中诞生的吗?他和那些不帮他在街上拔剑的人有什么区别?总之,我很喜欢谢燕,在历法中操练,也是神仙,让人喜欢春风。
第一次战斗就夺去了一千名难民。可以想象,总共有数万人被杀害。因为他腐朽的王朝被推翻以报复社会。在风师124事件发生后的两三个章节里,他高兴地爱上了华城。两次由于华城焦躁不安,齐荣在他面前抓起了小米。各种黑暗的食物毒害他人,尤其是同儒山毒药无怨无悔的小贝失去了战斗力,使我觉得这是一种预兆,小贝其实是个恶棍。和华成一起看"玉黑史",我想有些尊重别人隐私的人会拒绝的。当玉死时,他没有向花城的主人华城,他吸引了数百年的玉石,并开始再次表示他的爱。800年后,当爱处于生死的边缘时,他认为这在800年前并没有帮助他。最后,站起来救人的乞丐吃了鸡精浴水。
《天官赐福》作为墨香铜臭在魔道祖师之后的作品,可以说开局是吸引了大量的眼球的。毕竟在魔道庞大的粉丝量下自然会有不少人会选择继续追看墨香铜臭的新小说。结局一贯是墨香铜臭的风格,大战过后交代一下各自的归宿,算死HE吧。
首先正文部分从第244章“百无禁忌”就算是完结了。之后的八章算是番外,基本任务就是在撒糖,可能也是为了弥补正文行文过于苍白希望多拉点人气回来吧。结局最后公开了君吾和白无相其实是同一人,也是两千年前乌庸国太子殿下。众人血战后被破开咒枷的谢怜斩杀214章算是大战结束,花城因为将法力全部送给谢怜而消散,之后众神官开始在太仓顶重建神殿,基本上每个人都算是有了相对良好的结局。宣姬放下了对裴宿的不甘,剑兰也和胎灵离开了,新天庭有了灵文开始重建仙京 。而谢怜在太仓山等了一年之后终于等到花城,最后以各路神仙在重建的菩萨观道喜结尾。
比起魔道祖师,天官赐福在设定上还是修仙玄幻流,但作者对整体的把控显然不是太好,同样采用了和魔道一样的插叙形式来填充故事背景,可最后的结局明显有崩盘的情况,每个人的结局过于草率,对君吾最后的开解也仅仅是国师的一句话就结束。至于师青玄最后完全成为一个乞丐,虽然在文中表明其自乐其中,但让读者无法接受,赎罪也不应该采取这种毫无意义的方式。番外完全是为了谢怜的花城的生活,对其他角色的补充也没有,整本书的配角过于苍白缺少足够丰满的人物形象。
西游记第23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
诗曰:
奉法西来道路赊,秋风渐浙落霜花。
乖猿牢锁绳休解,劣马勤兜鞭莫加。
木母金公原自合,黄婆赤子本无差。
咬开铁弹真消息,般若波罗到彼家。
这回书,盖言取经之道,不离乎一身务本之道也。却说他师徒四众,了悟真如,顿开尘锁,自跳出性海流沙,浑无挂碍,径投大路西来。历遍了青山绿水,看不尽野草闲花。真个也光阴迅速,又值九秋,但见了些:
枫叶满山红,黄花耐晚风。
老蝉吟渐懒,愁蟋思无穷。
荷破青绔扇,橙香金弹丛。
可怜数行雁,点点远排空。
正走处,不觉天晚。三藏道:"徒弟,如今天色又晚,却往那里安歇?"行者道:"师父说话差了,出家人餐风宿水,卧月眠霜,随处是家。又问那里安歇,何也?"猪八戒道:"哥啊,你只知道你走路轻省,那里管别人累坠?自过了流沙河,这一向爬山过岭,身挑着重担,老大难挨也!须是寻个人家,一则化些茶饭,二则养养精神,才是个道理。"行者道:"呆子,你这般言语,似有报怨之心。还象在高老庄,倚懒不求福的自在,恐不能也。既是秉正沙门,须是要吃辛受苦,才做得徒弟哩。"八戒道:"哥哥,你看这担行李多重?"行者道:"兄弟,自从有了你与沙僧,我又不曾挑着,那知多重?"八戒道:"哥啊,你看看数儿么:
四片黄藤蔑,长短八条绳。又要防阴雨,毡包三四层。匾担还愁滑,两头钉上钉。铜镶铁打九环杖,篾丝藤缠大斗篷。
似这般许多行李,难为老猪一个逐日家担着走,偏你跟师父做徒弟,拿我做长工!"行者笑道:"呆子,你和谁说哩?"八戒道:"哥哥,与你说哩。"行者道:"错和我说了。老孙只管师父好歹,你与沙僧,专管行李马匹。但若怠慢了些儿,孤拐上先是一顿粗棍!"八戒道:"哥啊,不要说打,打就是以力欺人。我晓得你的尊性高傲,你是定不肯挑;但师父骑的马,那般高大肥盛,只驮着老和尚一个,教他带几件儿,也是弟兄之情。"
行者道:"你说他是马哩!他不是凡马,本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唤名龙马三太子。只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被他父亲告了忤逆,身犯天条,多亏观音菩萨救了他的性命,他在那鹰愁陡涧,久等师父,又幸得菩萨亲临,却将他退鳞去角,摘了项下珠,才变做这匹马,愿驮师父往西天拜佛。这个都是各人的功果,你莫攀他。"那沙僧闻言道:"哥哥,真个是龙么?"行者道:"是龙。"八戒道:"哥啊,我闻得古人云,龙能喷云暧雾,播土扬沙。有巴山捎岭的手段,有翻江搅海的神通。怎么他今日这等慢慢而走?"行者道:"你要他快走,我教他快走个儿你看。"好大圣,把金箍棒揝一揝,万道彩云生。那马看见拿棒,恐怕打来,慌得四只蹄疾如飞电,飕的跑将去了。那师父手软勒不住,尽他劣性,奔上山崖,才大达辿步走。师父喘息始定,抬头远见一簇松阴,内有几间房舍,着实轩昂,但见:
门垂翠柏,宅近青山。
几株松冉冉,数茎竹斑斑。
篱边野菊凝霜艳,桥畔幽兰映水丹。
粉泥墙壁,砖砌围圜。
高堂多壮丽,大厦甚清安。
牛羊不见无鸡犬,想是秋收农事闲。
那师父正按辔徐观,又见悟空兄弟方到。悟净道:"师父不曾跌下马来么?"长老骂道:"悟空这泼猴,他把马儿惊了,早是我还骑得住哩!"行者陪笑道:"师父莫骂我,都是猪八戒说马行迟,故此着他快些。"那呆子因赶马,走急了些儿,喘气嘘嘘,口里唧唧哝哝的闹道:"罢了!罢了!见自肚别腰松,担子沉重,挑不上来,又弄我奔奔波波的赶马!"长老道:"徒弟啊,你且看那壁厢,有一座庄院,我们却好借宿去也。"行者闻言,急抬头举目而看,果见那半空中庆云笼罩,瑞霭遮盈,情知定是佛仙点化,他却不敢泄漏天机,只道:"好!好!好!我们借宿去来。"
长老连忙下马,见一座门楼,乃是垂莲象鼻,画栋雕梁。沙僧歇了担子,八戒牵了马匹道:"这个人家,是过当的富实之家。"行者就要进去,三藏道:"不可,你我出家人,各自避些嫌疑,切莫擅入。且自等他有人出来,以礼求宿,方可。"八戒拴了马,斜倚墙根之下,三藏坐在石鼓上,行者、沙僧坐在台基边。久无人出,行者性急,跳起身入门里看处:原来有向南的三间大厅,帘栊高控。屏门上,挂一轴寿山福海的横披画;两边金漆柱上,贴着一幅大红纸的春联,上写着:丝飘弱柳平桥晚,雪点香梅小院春。正中间,设一张退光黑漆的香几,几上放一个古铜兽炉。上有六张交椅,两山头挂着四季吊屏。
行者正然偷看处,忽听得后门内有脚步之声,走出一个半老不老的妇人来,娇声问道:"是甚么人,擅入我寡妇之门?"慌得个大圣喏喏连声道:"小僧是东土大唐来的,奉旨向西方拜佛求经。一行四众,路过宝方,天色已晚,特奔老菩萨檀府,告借一宵。"那妇人笑语相迎道:"长老,那三位在那里?请来。"行者高声叫道:"师父,请进来耶。"三藏才与八戒、沙僧牵马挑担而入,只见那妇人出厅迎接。八戒饧眼偷看,你道他怎生打扮:
穿一件织金官绿纻丝袄,上罩着浅红比甲;系一条结彩鹅黄锦绣裙,下映着高底花鞋。时样鬘髻皂纱漫,相衬着二色盘龙发;宫样牙梳朱翠晃,斜簪着两股赤金钗。云鬓半苍飞凤翅,耳环双坠宝珠排。脂粉不施犹自美,风流还似少年才。
那妇人见了他三众,更加欣喜,以礼邀入厅房,一一相见礼毕,请各叙坐看茶。那屏风后,忽有一个丫髻垂丝的女童,托着黄金盘、白玉盏,香茶喷暖气,异果散幽香。那人绰彩袖,春笋纤长;擎玉盏,传茶上奉。对他们一一拜了。茶毕,又吩咐办斋。三藏启手道:"老菩萨,高姓?贵地是甚地名?"妇人道:"此间乃西牛贺洲之地。小妇人娘家姓贾,夫家姓莫。幼年不幸,公姑早亡,与丈夫守承祖业,有家资万贯,良田千顷。夫妻们命里无子,止生了三个女孩儿,前年大不幸,又丧了丈夫,小妇居孀,今岁服满。空遗下田产家业,再无个眷族亲人,只是我娘女们承领。欲嫁他人,又难舍家业。适承长老下降,想是师徒四众。小妇娘女四人,意欲坐山招夫,四位恰好,不知尊意肯否如何。"三藏闻言,推聋妆哑,瞑目宁心,寂然不答。
那妇人道:"舍下有水田三百余顷,旱田三百余顷,山场果木三百余顷;黄水牛有一千余只,况骡马成群,猪羊无数。东南西北,庄堡草场,共有六七十处。家下有八九年用不着的米谷,十来年穿不着的绫罗;一生有使不着的金银,胜强似那锦帐藏春,说甚么金钗两行。你师徒们若肯回心转意,招赘在寒家,自自在在,享用荣华,却不强如往西劳碌?"那三藏也只是如痴如蠢,默默无言。
那妇人道:"我是丁亥年三月初三日酉时生。故夫比我年大三岁,我今年四十五岁。大女儿名真真,今年二十岁;次女名爱爱,今年十八岁;三小女名怜怜,今年十六岁,俱不曾许配人家。虽是小妇人丑陋,却幸小女俱有几分颜色,女工针指,无所不会。因是先夫无子,即把他们当儿子看养,小时也曾教他读些儒书,也都晓得些吟诗作对。虽然居住山庄,也不是那十分粗俗之类,料想也配得过列位长老,若肯放开怀抱,长发留头,与舍下做个家长,穿绫着锦,胜强如那瓦钵缁衣,雪鞋云笠!"
三藏坐在上面,好便似雷惊的孩子,雨淋的虾蟆,只是呆呆挣挣,翻白眼儿打仰。那八戒闻得这般富贵,这般美色,他却心痒难挠,坐在那椅子上,一似针戳屁股,左扭右扭的,忍耐不住,走上前,扯了师父一把道:"师父!这娘子告诵你话,你怎么佯佯不睬?好道也做个理会是。"那师父猛抬头,咄的一声,喝退了八戒道:"你这个孽畜!我们是个出家人,岂以富贵动心,美色留意,成得个甚么道理!"
那妇人笑道:"可怜!可怜!出家人有何好处?"三藏道:"女菩萨,你在家人,却有何好处?"那妇人道:"长老请坐,等我把在家人好处说与你听。怎见得?有诗为证,诗曰:
春裁方胜着新罗,夏换轻纱赏绿荷;
秋有新蒭香糯酒,冬来暖阁醉颜酡。
四时受用般般有,八节珍羞件件多;
衬锦铺绫花烛夜,强如行脚礼弥陀。"
三藏道:"女菩萨,你在家人享荣华,受富贵,有可穿,有可吃,儿女团圆,果然是好。但不知我出家的人,也有一段好处。怎见得?有诗为证,诗曰:
出家立志本非常,推倒从前恩爱堂。
外物不生闲口舌,身中自有好阴阳。
功完行满朝金阙,见性明心返故乡。
胜似在家贪血食,老来坠落臭皮囊。"
那妇人闻言大怒道:"这泼和尚无礼!我若不看你东土远来,就该叱出。我倒是个真心实意,要把家缘招赘汝等,你倒反将言语伤我。你就是受了戒,发了愿,永不还俗,好道你手下人,我家也招得一个。你怎么这般执法?"三藏见他发怒,只得者者谦谦叫道:"悟空,你在这里罢。"行者道:"我从小儿不晓得干那般事,教八戒在这里罢。"八戒道:"哥啊,不要栽人么。大家从长计较。"三藏道:"你两个不肯,便教悟净在这里罢。"沙僧道:"你看师父说的话。弟子蒙菩萨劝化,受了戒行,等候师父。自蒙师父收了我,又承教诲,跟着师父还不上两月,更不曾进得半分功果,怎敢图此富贵!宁死也要往西天去,决不干此欺心之事。"那妇人见他们推辞不肯,急抽身转进屏风,扑的把腰门关上。师徒们撇在外面,茶饭全无,再没人出。八戒心中焦燥,埋怨唐僧道:"师父忒不会干事,把话通说杀了。你好道还活着些脚儿,只含糊答应,哄他些斋饭吃了,今晚落得一宵快活,明日肯与不肯,在乎你我了。似这般关门不出,我们这清灰冷灶,一夜怎过!"
悟净道:"二哥,你在他家做个女婿罢。"八戒道:"兄弟,不要栽人。从长计较。"行者道:"计较甚的?你要肯,便就教师父与那妇人做个亲家,你就做个倒踏门的女婿。他家这等有财有宝,一定倒陪妆奁,整治个会亲的筵席,我们也落些受用。你在此间还俗,却不是两全其美?"八戒道:"话便也是这等说,却只是我脱俗又还俗,停妻再娶妻了。"
沙僧道:"二哥原来是有嫂子的?"行者道:"你还不知他哩,他本是乌斯藏高老儿庄高太公的女婿。因被老孙降了,他也曾受菩萨戒行,没及奈何,被我捉他来做个和尚,所以弃了前妻,投师父往西拜佛。他想是离别的久了,又想起那个勾当,却才听见这个勾当,断然又有此心。呆子,你与这家子做了女婿罢,只是多拜老孙几拜,我不检举你就罢了。"那呆子道:"胡说!胡说!大家都有此心,独拿老猪出丑。常言道:和尚是色中饿鬼。那个不要如此?都这般扭扭捏捏的拿班儿,把好事都弄得裂了。这如今茶水不得见面,灯火也无人管,虽熬了这一夜,但那匹马明日又要驮人,又要走路,再若饿上这一夜,只好剥皮罢了。你们坐着,等老猪去放放马来。"那呆子虎急急的,解了缰绳,拉出马去。行者道:"沙僧,你且陪师父坐这里,等老孙跟他去,看他往那里放马。"三藏道:"悟空,你看便去看他,但只不可只管嘲他了。"行者道:"我晓得。"这大圣走出厅房,摇身一变,变作个红蜻蜓儿,飞出前门,赶上八戒。
那呆子拉着马,有草处且不教吃草,嗒嗒嗤嗤的赶着马,转到后门首去,只见那妇人,带了三个女子,在后门外闲立着,看菊花儿耍子。他娘女们看见八戒来时,三个女儿闪将进去,那妇人伫立门首道:"小长老那里去?"这呆子丢了缰绳,上前唱个喏,道声:"娘!我来放马的。"那妇人道:"你师父忒弄精细,在我家招了女婿,却不强似做挂搭僧,往西跄路?"八戒笑道:"他们是奉了唐王的旨意,不敢有违君命,不肯干这件事。刚才都在前厅上栽我,我又有些奈上祝下的,只恐娘嫌我嘴长耳大。"那妇人道:"我也不嫌,只是家下无个家长,招一个倒也罢了,但恐小女儿有些儿嫌丑。"八戒道:"娘,你上复令爱,不要这等拣汉。想我那唐僧人才虽俊,其实不中用。我丑自丑,有几句口号儿。"妇人道:"你怎的说么?"八戒道:"我
虽然人物丑,勤紧有些功。若言千顷地,不用使牛耕。只消一顿钯,布种及时生。没雨能求雨,无风会唤风。房舍若嫌矮,起上二三层。地下不扫扫一扫,阴沟不通通一通。家长里短诸般事,踢天弄井我皆能。"
那妇人道:"既然干得家事,你再去与你师父商量商量看,不尴尬,便招你罢。"八戒道:"不用商量!他又不是我的生身父母,干与不干,都在于我。"妇人道:"也罢,也罢,等我与小女说。"看他闪进去,扑的掩上后门。八戒也不放马,将马拉向前来。怎知孙大圣已一一尽知,他转翅飞来,现了本相,先见唐僧道:"师父,悟能牵马来了。"长老道:"马若不牵,恐怕撒欢走了。"行者笑将起来,把那妇人与八戒说的勾当,从头说了一遍,三藏也似信不信的。
少时间,见呆子拉将马来拴下,长老道:"你马放了?"八戒道:"无甚好草,没处放马。"行者道:"没处放马,可有处牵马么?"呆子闻得此言,情知走了消息,也就垂头扭颈,努嘴皱眉,半晌不言。又听得呀的一声,腰门开了,有两对红灯,一副提壶,香云霭霭,环佩叮叮,那妇人带着三个女儿,走将出来,叫真真、爱爱、怜怜,拜见那取经的人物。那女子排立厅中,朝上礼拜。果然也生得标致,但见他:一个个蛾眉横翠,粉面生春。
妖娆倾国色,窈窕动人心。花钿显现多娇态,绣带飘飖迥绝尘。半含笑处樱桃绽,缓步行时兰麝喷。满头珠翠,颤巍巍无数宝钗簪;遍体幽香,娇滴滴有花金缕细。说甚么楚娃美貌,西子娇容?真个是九天仙女从天降,月里嫦娥出广寒!
那三藏合掌低头,孙大圣佯佯不睬,这沙僧转背回身。你看那猪八戒,眼不转睛,*心紊乱,色胆纵横,扭捏出悄语低声道:"有劳仙子下降。娘,请姐姐们去耶。"那三个女子,转入屏风,将一对纱灯留下。妇人道:"四位长老,可肯留心,着那个配我小女么?"悟净道:"我们已商议了,着那个姓猪的招赘门下。"八戒道:"兄弟,不要栽我,还从众计较。"行者道:"还计较甚么?你已是在后门首说合的停停当当,娘都叫了,又有甚么计较?师父做个男亲家,这婆儿做个女亲家,等老孙做个保亲,沙僧做个媒人。也不必看通书,今朝是个天恩上吉日,你来拜了师父,进去做了女婿罢。"八戒道:"弄不成!弄不成!那里好干这个勾当!"
行者道:"呆子,不要者嚣,你那口里娘也不知叫了多少,又是甚么弄不成?快快的应成,带携我们吃些喜酒,也是好处。"他一只手揪着八戒,一只手扯住妇人道:"亲家母,带你女婿进去。"那呆子脚儿趄趄的要往那里走,那妇人即唤童子:"展抹桌椅,铺排晚斋,管待三位亲家。我领姑夫房里去也。"一壁厢又吩咐庖丁排筵设宴,明晨会亲,那几个童子,又领命讫。他三众吃了斋,急急铺铺,都在客座里安歇不题。
却说那八戒跟着丈母,行入里面,一层层也不知多少房舍,磕磕撞撞,尽都是门槛绊脚。呆子道:"娘,慢些儿走,我这里边路生,你带我带儿。"那妇人道:"这都是仓房、库房、碾房各房,还不曾到那厨房边哩。"八戒道:"好大人家!"磕磕撞撞,转湾抹角,又走了半会,才是内堂房屋。那妇人道:"女婿,你师兄说今朝是天恩上吉日,就教你招进来了。却只是仓卒间,不曾请得个阴阳,拜堂撒帐,你可朝上拜八拜儿罢。"八戒道:"娘,娘说得是,你请上坐,等我也拜几拜,就当拜堂,就当谢亲,两当一儿,却不省事?"他丈母笑道:"也罢,也罢,果然是个省事干家的女婿。我坐着,你拜么。"
咦!满堂中银烛辉煌,这呆子朝上礼拜,拜毕道:"娘,你把那个姐姐配我哩?"他丈母道:"正是这些儿疑难:我要把大女儿配你,恐二女怪;要把二女配你,恐三女怪;欲将三女配你,又恐大女怪;所以终疑未定。"八戒道:"娘,既怕相争,都与我罢,省得闹闹吵吵,乱了家法。"他丈母道:"岂有此理!你一人就占我三个女儿不成!"八戒道:"你看娘说的话。那个没有三房四妾?就再多几个,你女婿也笑纳了。我幼年间,也曾学得个熬战之法,管情一个个伏侍得他欢喜。"那妇人道:"不好!不好!我这里有一方手帕,你顶在头上,遮了脸,撞个天婚,教我女儿从你跟前走过,你伸开手扯倒那个就把那个配了你罢。"呆子依言,接了手帕,顶在头上。有诗为证,诗曰:
痴愚不识本原由,色剑伤身暗自休。
从来信有周公礼,今日新郎顶盖头。
那呆子顶裹停当,道:"娘,请姐姐们出来么。"他丈母叫:"真真、爱爱、怜怜,都来撞天婚,配与你女婿。"只听得环佩响亮,兰麝馨香,似有仙子来往,那呆子真个伸手去捞人。两边乱扑,左也撞不着,右也撞不着。来来往往,不知有多少女子行动,只是莫想捞着一个。东扑抱着柱科,西扑摸着板壁,两头跑晕了,立站不稳,只是打跌。前来蹬着门扇,后去汤着砖墙,磕磕撞撞,跌得嘴肿头青,坐在地下,喘气呼呼的道:"娘啊,你女儿这等乖滑得紧,捞不着一个,奈何!奈何!"
那妇人与他揭了盖头道:"女婿,不是我女儿乖滑,他们大家谦让,不肯招你。"八戒道:"娘啊,既是他们不肯招我啊,你招了我罢。"那妇人道:"好女婿呀!这等没大没小的,连丈母也都要了!我这三个女儿,心性最巧,他一人结了一个珍珠篏锦汗衫儿。你若穿得那个的,就教那个招你罢。"八戒道:"好!好!好!把三件儿都拿来我穿了看。若都穿得,就教都招了罢。"那妇人转进房里,止取出一件来,递与八戒。那呆子脱下青锦布直裰,取过衫儿,就穿在身上,还未曾系上带子,扑的一蹻,跌倒在地,原来是几条绳紧紧绷住。那呆子疼痛难禁,这些人早已不见了。
却说三藏、行者、沙僧一觉睡醒,不觉的东方发白。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得那大厦高堂,也不是雕梁画栋,一个个都睡在松柏林中。慌得那长老忙呼行者,沙僧道:"哥哥,罢了!罢了!我们遇着鬼了!"孙大圣心中明白,微微的笑道:"怎么说?"长老道:"你看我们睡在那里耶!"行者道:"这松林下落得快活,但不知那呆子在那里受罪哩。"长老道:"那个受罪?"行者笑道:"昨日这家子娘女们,不知是那里菩萨,在此显化我等,想是半夜里去了,只苦了猪八戒受罪。"三藏闻言,合掌顶礼,又只见那后边古柏树上,飘飘荡荡的,挂着一张简帖儿。沙僧急去取来与师父看时,却是八句颂子云:
"黎山老母不思凡,南海菩萨请下山。
普贤文殊皆是客,化成美女在林间。
圣僧有德还无俗,八戒无禅更有凡。
从此静心须改过,若生怠慢路途难!"
那长老、行者、沙僧正然唱念此颂,只听得林深处高声叫道:"师父啊,绷杀我了!救我一救!下次再不敢了!"三藏道:"悟空,那叫唤的可是悟能么?"沙僧道:"正是。"行者道:"兄弟,莫睬他,我们去罢。"三藏道:"那呆子虽是心性愚顽,却只是一味懞直,倒也有些膂力,挑得行李,还看当日菩萨之念,救他随我们去罢,料他以后再不敢了。"那沙和尚却卷起铺盖,收拾了担子;孙大圣解缰牵马,引唐僧入林寻看。咦!这正是:
从正修持须谨慎,扫除爱欲自归真。
毕竟不知那呆子凶吉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我感觉花花还是个小娃娃的时候就开始喜欢谢怜了,不过那时候怜怜就只把他当做一个小弟弟。毕竟太子殿下前半辈子的生活太充实了。要飞升,要拯救世界,还要忍受被贬下凡间的痛苦。没事收破烂的时候,还要管管别的国家和别的种族的事情,真的是哪有不平哪有他啊!
起初花花就是个小孩子,由于他的八字及其诡异,所以生来就遭受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可是怜怜的存在变成了花花的光,小小的花花已经在心中默默仰慕着怜怜。小花花穿着有补丁的旧衣服,一直对怜怜表白,说自己喜欢怜怜。不过太子殿下只是把他当成一个可爱纯真的孩子,虽然被孩子喜欢也是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不过谁能想到这种喜欢是那种感情呢?
后来怜怜第三次飞升后,再次遇到了花花,这时候的花花再对怜怜表白就不是那么没轻没重啦,怜怜被美少年表白也是会很害羞的哟~花花为了渲染自己的感情,一个劲地把自己的小心心丢给怜怜,怜怜被埋没在花花的爱意之中不知所措。比起太子样子的怜怜,小编更喜欢怜怜这样朴素的打扮呢!
被花花的表白感动之后,怜怜也深刻感受到自己心中的那一份情感。怜怜也悄悄地说了一句喜欢,这句话声音虽然不大,但是重千斤,一句话就把花花震慑到了。没有什么事情能比被自己心爱之人表白更重要了,像怜怜这样老实淳朴的人,一句喜欢就是一颗超大的爱心,花花你可要好好珍惜啊!
经过了花花的不懈努力,怜怜终于明白了花花的心意,花花通过自己整个人生和半个鬼生的努力,将怜怜掰弯,不过怜怜本来就在那方面无欲无求哎~所以喜欢一个人还是很沉重的,能被花花这样的人喜欢,怜怜真的是好幸运,算是他一生中所有不幸抵消掉了吧!
以上纯属我个人观点。
7月15号,是太子殿下谢怜的生辰。B站、微博超话、抖音coser们已经预热了一个星期,摩拳擦掌地准备冒着被花城拧下脑袋的危险要和谢怜说一声:“太子殿下生日快乐。”我不想做只会啊啊啊白嫖的无脑粉丝了,在公号发个文给殿下排面吧。
《天官赐福》的作者墨香铜臭说过这样一句话:“天真永不消逝,浪漫至死不渝。”这本书作者很浪漫,诞生的过程也很浪漫。有一天作者不小心在太子殿崴了脚,感慨万千,《天官赐福》就诞生了,后来墨香以主人公谢怜和花城的名义给太子殿捐了100万,作者大大真的是他俩的亲妈了。墨香最让我觉得浪漫的点是她留白了花城和谢怜的通灵口令。读者问她花城和谢怜的通灵口令到底是什么,墨香说小情侣之间的秘密,我也不知道啊。
谢怜的人设真的是太戳人了。他是我追过的小说里最温柔的男孩子了(其实他已经800多岁了),对我这种吃软不吃硬的人来说,我对这种人设真的是没有一点儿抵抗力。他温柔到有时候会忘记到他可是武力值仅次于君吾的花冠武神。有些人的温柔是对个别人的,但是谢怜的温柔是对所有人的。也许是活了800年经历了太多,他什么都看开了。他对花城的温柔自是不用说,他原谅了在他最难的时候离开他的风信和慕情,自己很难的时候还保护过小女孩半月,他最痛苦的时候本来准备发动人面疫,但是一个素不相识的大叔给了他一顶斗笠,他就毫不犹豫地收起了自己的恶念,一顶破斗笠戴了800年,这是什么绝世小可爱?
他很温柔,很善良,但绝对不是软弱。他是仙乐国的太子殿下,皇族培养出来的谢怜天生就具有保护苍生的责任和担当,虽然他飞升成了神,但是在自己国家有难的时候他还是毫不犹豫下凡来帮忙了,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怜怜小可爱,一直践行的原则是:我有一杯水,别人也需要一杯水,但我没有多余的水,我就想办法造一杯水出来给别人。太子的自信和担当可见一斑,但是那杯水本来就没有,怎么可能造出来呢?毫无悬念,怜怜失败了,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城破国灭,他带着父皇母后东躲西藏,为了生计堂堂一国太子殿下竟然去打劫,还被其他人发现嘲笑了,之后父皇母后上吊了,他一个人颠沛流离该有多痛苦啊。可是他是善良的谢怜啊,后来永安和仙乐发生矛盾,他两边都想拯救,但是把自己搞得里外不是人,最后被自己的永安徒弟郎千秋用桃木剑钉在了棺材中,他又一次造多出来的水失败了。一把抱住我执拗的、惹人心疼的怜怜。百剑穿心那一段不想再提了,想起来就心疼。他总想造一杯水给世人,可是他从来都不懂得心疼一下他自己。这个时期的怜怜像极了青春期或者初入社会的我们,用慕情的话来说,就是“天真的、傻里傻气的17岁的太子殿下”。年轻、有理想、不肯服输。
人总会长大的啊。活了800岁的怜怜不再想拯救苍生了,他把自己年轻时候的经历当作黑历史,但是粉丝们就是喜欢这么天真勇敢的怜怜宝贝啊。800岁的怜怜安心在凡间讨生活,表演胸口碎大石、吹拉弹唱样样精通。有粉丝调侃怜怜肯定卖过二弟妹夷陵老祖的符咒,唱过大哥大嫂的《春山恨》,被洛冰河和沈清秋追着打,脑洞可以啊妹子们。不过以上都是怜怜的副业,怜怜在人间的主业是捡破烂、收破烂。可见,只要做精了一行,做什么都是有希望的。花城不就是怜怜在收破烂的途中捡回家的嘛。不过还是很心疼怜怜,以前的他锦衣玉食,最喜欢玩的游戏是用金箔造房子,现在啃个冷馒头、喝一碗粥他就能开心半天。800年磨平了他所有的棱角和欲望,就那样一天天一个人孤寂地在人间讨生活。再一次抱住怜怜,不敢说“我的”,怕花城打死。
但是被磨平了棱角的怜怜还是那个温柔的怜怜。很认同这样一句话:“真正的成熟不是把自己包裹起来变得冷漠,而是在历经千帆以后仍然能以温柔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怜怜就是这样的人。心机花花一上线就装可怜说自己无家可归,怜怜就收留了他把他带回了家,帝君交给他任务他会尽心尽力去完成、遇到风师那样有趣的人他也会和他成为好朋友,要不是他本来也很好,风师那样看似朋友很多、其实拎得很清的人怎么会说出“太子殿下是我的第二好朋友”这样的话呢?背叛了谢怜的慕情和风信看到谢怜如此落魄,心有不忍回来帮忙,谢怜理解他俩的难处,没对他俩说过一句重话,“仙乐三傻”聚齐。真的不知道世上怎么会有这么温柔的小可爱啊?
这样温柔的小可爱搞事业也不含糊,破案的时候智商从来没有掉过线,打架的时候凶起来能把第一武神君吾打败。谈起恋爱来也是很勇敢的。害羞的时候能害羞到语无伦次、想挖个坑把自己埋起来,勇敢的时候抱着花城的腰和花城表白了。花城主喜欢了谢怜800年,最后被谢怜给表白了,真不愧是太子殿下,恭喜花城喜提“花怂、花从心”的外号。忍不住为怜怜正个名,怜怜真的是温柔的小可爱,不是无脑圣母,也不是装柔弱的绿茶,哪个绿茶总想拯救苍生,能真胸口碎大石?怜怜和花城的爱情大概就是传说中的神仙爱情吧。戳中我的一个粉丝评论说:“从前有个破烂仙人,一心向道,心里装着天下苍生,唯独没有自己;从前也有一个红衣大鬼王,他的心里眼里只有谢怜,也没有自己。他俩都很好,但是都很笨,不知道怎么爱自己。后来,他们遇见了彼此,不会爱自己的两个人终于有人爱他们啦。”恭喜二位啦。怜怜在难过、痛苦的时候终于能抱着花城休息、流泪啦。怜怜在开心的时候也有花城听他分享啦。有花城在,怜怜再也不用吃冷馒头,不用担心住的房子坍塌啦。老母亲真是为怜怜操碎了心,大家对着怜怜的时候都是老母亲的心态吧,当时追漫画的时候神还原怜怜破破烂烂的屋子,弹幕一片:“啊啊啊,心疼怜怜”“怜怜不要怕,妈妈给你买床厚被子”“怜怜妈妈给你花钱修房子,抱住怜怜”。
不展开讲花怜的神仙爱情了,毕竟这里只想给怜怜打call。现在还记得看《天官赐福》时候的心情,怜怜被百剑穿心的时候感觉自己快要窒息了,他想拯救苍生,苍生以百剑穿心回馈他。一朝从云端跌落的谢怜去打劫、还被人抢了修行福地,被人羞辱,一下午都没缓过来,就是很心疼他,一块美玉蒙了尘,他一个人在漫长的岁月是怎么说服自己的才能坦然面对一切啊。坚强、温柔、强大的怜怜啊。不得不说花城小小年纪眼光就那么好,一眼就认定了怜怜,那么好的怜怜谁不喜欢呢?
因为怜怜,有了很多美好的回忆。看神仙coser神还原花怜,听到了双儿和杨天翔的神仙配音,还有粉丝自制的广播剧,线下追肯德基和《天官》联动,还给铁锤姐姐寄了海报,第一次在某站漫画充钱追更疯狂截屏,一边柠檬一边看杭州银泰武林广场大屏在花花过生日的时候给投的公屏。啊,真是世事无常,早知道我现在这么爱追星,我当时就应该拼死拼活去杭州或者南京的,唉,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今天是怜怜的生日,平行时空一定很热闹。鬼市众人肯定在八卦城主会送大伯公什么礼物;心机花城正暗戳戳准备给怜怜一个惊喜,还想调戏单纯的怜怜;曾经的风师青玄在成了乞丐以后也肯定会给第二好朋友准备礼物,或者告诉他哪里收破烂最好;权一真小可爱说不定还会偷偷给谢怜塞金条;国师会告诉谢怜你可有点出息,不要花城给你点什么你就开心得不行,不要把自己放得太低,你可是17岁就想拯救苍生的太子殿下;黑水表达善意应该就是来大吃一顿,毕竟他是真的穷;风信和慕情也会来,慕情会损谢怜几句,风信会护着谢怜怼回去;郎千秋小可爱说不定也会想起谢怜师父吧;还有他那嘴抹了蜜的青鬼也不知道活过来没,要是活过来了,明明很在意太子表哥,还是会骂骂咧咧怼谢怜,然后谢怜就请他品尝最新研发出来的菜式。谢怜生日一定很热闹,毕竟温柔的谢怜人缘是真的好呢。太子殿下,生日快乐。
题外话:现在已经晚上12点40分了,洗洗睡吧。现在我在北京,这个快节奏的城市让我得到了许多,却也让我变得不敢太过于激烈地释放自己的情感,太过奢侈。压抑太久了反而不能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我想念临汾的节奏,想念那会儿我可以因为一首歌、一个故事一动不动把自己沉浸进去忘掉所有。现在的我,一边写着文一边还在想明天做什么饭,加什么班。懂得克制自己了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说不来,边走边看吧,毕竟百无禁忌,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第一次翻开乾隆八年编纂的《丽江府志略》时,在“艺文略”中看到了用民族语和汉译文并立记载的《白狼王歌》全文。还序注说:“汉永平中,益州刺史梁国朱黼,好立功名,慷慨有大略,宣示汉德,威怀远夷,白狼王唐菆等,慕化归义,作乐诗三章,诣请黼献于朝,黼遣从事史李陵,与犍为郡椽田恭上之。帝嘉悦,事下史官录其歌焉。按:白狼即丽江也。” 再往下看到第一章《远夷乐德歌》开头几句:“提官隗构,魏冒愉糟,罔泽刘脾,旁莫支留……”,立即把我带到了纳西啊妈、啊叔们双手相互搭放在肩上,围成圈悠悠地唱着、跳着“魏冒达”(一人领唱众人和声的一种极其优雅的纳西舞蹈)的情景之中。“魏冒达喂,魏冒达。魏冒愉渭,魏冒达,眉清目秀啊,面容之绝美……”如此亲切,似乎一见如故。《白狼王歌》(以下简称《王歌》)深深映在我的脑海中,多么想对它作进一步的探讨啊,但因工作太忙,这事就只好搁下来了。 最近重温《丽江府志》又看到了《王歌》,于是乎对《王歌》进行探讨的兴趣和念头又被挑起来了。尽管早在明代天启年间的《滇志》中就有“白狼即今丽江也”之说,到了清代乾隆和光绪两度纂修的丽江府志中又两次如此明白地说到“白狼即丽江也”,近代也经学者考证 “白狼”就是古代的纳西族,唐菆就是东汉时期纳西族人的首领。但《王歌》究竟是那个民族首领的献歌,唐菆究竟是那一个民族的首领?至今还争论不休。 在互联网上对《王歌》比较多的看法是: “有一篇东汉时期用汉语和白狼语的汉字音译对照的《白狼王歌》流传至今。” “这首诗歌对研究藏缅语族的语言和文学有较大的历史价值。”“白狼语是一种古代羌人所说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但“白狼语是一种已灭亡的语言。” 但是我们认为这样的看法是不确切,不全面的,完全有对《王歌》作进一步深入的探讨的必要。我们认为对《王歌》的进一步探讨,不仅能搞懂它是那一个族的首领的献歌。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 1,借助汉字的字音来记录少数民族诗歌的方式,这在东汉之前没有过,此后也并不多见。因此东汉永平中年记录下来的《王歌》,可以说它是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惟一和最古老的一首少数民族的诗歌了。我们认为对《王歌》的关注就是对古代少数民族文化的关注。 2,发生在公元74年东汉时期西南地区各民族首领聚集洛阳,并且献上《王歌》,这说明东汉永平年中曾出现过各民族团结和睦、平等相处的壮举。《王歌》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团结的产物,也是一首历史上各民族大团结的颂歌。今天我们对它的关注,也就是对当今在中国***的领导下各民族平等、团结、和睦相处而呈现出的民族大团结大好局面的关注。也就是今天对构建和谐社会,国家长治久安的关注。 二,分析和探讨《王歌》中注意到的几个问题 对探讨《王歌》的问题上,我自感知识之不足。为此,我特邀在纳西族地区土生土长,了解纳西民情、民风,关心纳西文化,特别对纳民歌有建树,且参过军,在政府机关工作多年的李道清先生和另一位长期从事基层公安工作,跑遍丽江、迪庆州村村寨寨,又对丽江藏传佛教有深究的许存仁先生。两位阅历丰富的同志作为我这位学理科的人的后盾,我们3位耄耋老人在一起,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切磋《王歌》,成了我们晚年生活中的一件乐事! 注意到的具体问题如下: 1,在乾隆年间编纂的《丽江府志略》“艺文略”中记载了《王歌》全文,《王歌》分3章,共有44句176字(每句4字)。每一句都由汉意译文,及用与“白狼语音”相似的汉字记录下来的《王歌》。既然有用“白狼语音”记录的《王歌》,当然它就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对象了。 《光绪丽江府志》也重复记载了《王歌》,但个别字有变动。后来看到另一些版本,也有个别字与《丽江府志》不一致的现象。我们一时也找不到《后汉书》,本文只好以两本“府志”所记载的《王歌》为蓝本了。 2,《王歌》的按语中说:《王歌》为东汉永平中期,白狼王唐菆,慕化归义,而献给朝庭的。 按语中还说到献歌过程中有益州剌史等官员的参与,故《王歌》的汉语译文中,必然会有献媚、渲染、好大喜功而曲解《王歌》原意的情况。再者按中还说:“事下史官录其歌焉”。那么当时当事的史官是否精通或懂“白狼语”也有所疑虑。 过于重视东汉时的“汉语译文”,它会禁锢和约束我们的思维,因此我们对原“汉意译文”采用先放置起来,不以它为主的谨慎态度。至于得出我们自己的结论后,再与原来的汉意译文作比对,这样做觉得更合理些。 3,在《丽江府志略》的按语中还说:“白狼即丽江也”,丽江一直是多民族杂居地,其中纳西族是古今滇、川、藏结合部最主要的民族之一。幸运我们也是纳西人,但是我们活动的空间及知识面都十分狭窄,也不懂其他民族的语言,我们仅有“我们是纳西人”这么点小小的资本,仅能用“丽江古城内流行的纳西语”来分析《王歌》了。也因此我们得出的结果也许十分片面、而可笑。尽管如此我们还是鼓着勇气前来见见公婆好了。 4,2008年玉龙县政府组织专家组提交的《纳西语拼音文字方案修订草案》与《新华字典》提供的“汉语拼音方案”进行比较,现代的纳西语中有34个声母和20个韵母;而汉语中有21个声母和35个韵母。古代汉语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5个声部,现代汉语少了入声,只分4个声部了。纳西语中分高平调、中平调、低降调和低升调4个音调。纳西语和汉语是两种显然不同的语言。用“汉字的字音”来准确记录“白狼语”或“纳西语”,我们想古代和现代都是件不可能的事。因此我们只能像“天雨流芳”的谐音认作“去看书去”做法那样,认真地从汉字的谐音和接近音中去寻找其问题的答案了。 也因汉字不可能准确记录民族语这一事实,从而加大了探讨该课题的难度,或者说使我们增加了更多的猜测、联想和不确定性。但,曾加了悬念的同时也给我们增加了无限的乐趣。 5,今天的纳西语中渗入相当一部分古汉语,近代引入的汉语就更多了。故汉代的纳西语中引用、渗入一部分汉语和汉语意元素(所谓的外来语),这也应该是件很自然的事。据此道理,我们认为《王歌》中与汉语意义相通的句子或词汇,就可认为是“白狼语”中引用的外来语处理了。《王歌》至今已2000年,绝不可能通过时间隧洞回到唐菆和汉明帝刘庄的身边,用这样的办法来处理2000年前的问题,也只包涵于猜测、联想之范畴罢了。也许可笑,但只要有点情理,还合乎点逻辑性就可自慰。 6,我们在译《王歌》时,为尊重原诗之原来格式,采用与原歌相同的“四言体”式。我们对平仄、韵律知之甚少,因此我们对译文的音律只好不作严格的追求,只期望能表达出古人的本意而已。因此我们译出的东西也只是“非诗非词,不入格”的东西罢了。 三,对《王歌》的分析方式 (一)对《王歌》的具体分析 为使读者感到明快、清晰,我们用表格的方式列出《王歌》各章、句的分析结果。为便于对《王歌》的讨论,歌的每一句都编了固定的序号。表之第1列为句之序号。第2列为《王歌》的原始材料中借汉字字音记录的诗句,其上方注的是“汉语拼音”,下方注的是现代的“纳西拼音”。句子中与汉语语意相同的词汇或字,加以下面划注。第3列罗列的内容为我们对该诗句所用到的词、字的含意作明确而又简洁的分析和介绍。第4列即是今天我们对《王歌》所作的汉意译文。 (二),《王歌》分析结果 将以上分析得出的结果,再适当调整句次后,得出了我们翻译《王歌》的取终结果。整理如下:为便于与东汉时朝廷所译的汉语译文作对照,我们也将东汉时的原汉意译文排列在各章之未了。 第一章、远夷乐德歌 白狼语音 纳西拼音 今译汉意译 白话解译 提官隗构 Tee gai gui gul, 向他归贡,我们向汉朝归顺, 罔译刘脾 we cei lieq pil, 结果圆满,此决策英明圆满, 魏冒愉糟 we mal yul zaq, 我们快活,族人都喜出望外, 推谭伏远 tee teiq fvfq yai 。 真心服焉。真心实意服大汉。 旁莫支留 Pa mei chee lieq 和颜赐酌,天子笑迎并宴请, 徵衣随旅 zeiq yi chee liuq (lieq), 盛情宽待,用具佳肴之精美, 知唐桑艾 zhee taiq sher aiq, 此何度铎,如此的盛情宽待, 邪毗甚补 zeiq bbei shel bbee? 怎谢恩歌?这怎么来回报啊! 莫支度由 Me rhee ddiuiq ye, 蛮荒之边,故乡还不够美好, 拓柜苏便 to jul see diail, 简陋荒蛮,铺毡盖松毛度日。 局后仍留 iJjuq he ssei leq, 山水虽美,山川虽然很优美, 偻让龙洞 lei ssaiq le ddu, 或被羞嫌,或许被取笑嫌弃, 阳雒僧鲜 yaiq lof zeiq ser, 臣方愁情,朝廷啊臣虽贫困, 莫稚角存 me rhee jjeq seiq。 不言其难。不愿喧嚷诉其苦。 东汉意译句:大汉是治 与天合意 吏译平端 不从我来 闻风向化 所见奇异 多赐缯布 甘美酒食 昌乐肉飞 屈伸悉备 蛮夷贫薄 无所报嗣愿主长寿 子孙昌炽 第二章远夷慕德歌 偻让皮尼 Lei ssaiq pil neel, 或许被笑,或许会被人讥笑, 仍路孳模 lei lol ceeq meq。 越堑相栖,跨越天堑至洛阳, 且交陵悟 chee jerq liuq wul。 察汉起居,光观考察大汉朝, 绳动随履 seiq ddu seiq jju, 有理有节,理事既有理有节, 圣德度诺 seil deif ddvq no。 圣德肚明。仁德行心知肚明。 魏菌度洗 Wu juq ddiuq xi, 故土男儿,有志之故土男儿, 综邪流藩 chuq xi liuq fai, 快往观瞻,快去观光和瞻望。 莋邪浔螺 zzoq xi seiq lo, 莋人期盼,纳西人之年期待, 藐寻沪离 maf seil liuq yi。 咱必有报。您将看到必有报。 菌补邪推 Jel pv seiq tee, 此筹永锡,归附大汉是大事, 路且栋雒 lul ci ddoq loq, 既明前程,既看到光明前程, 莫受万柳 me shel mai liuq, 勿谈后兮,勿需瞻前又顾后。 辟危归险 pieq bbei gui xai, 惬意归化,执着坚定来归顺, 术叠附德 chuq vei fvl deif, 急速附德,急速归附仁德政。 东汉意译句:蛮夷所处 日入之部 慕义向化 归日出主 圣德深恩 与人富厚 冬多霜雪 夏多和雨 寒温时适 部人多有 涉危历险 不远万里去俗归德 心归慈母 第三章远夷怀德歌 荒服之仪 Huai fv rhee yil, 禽兽出没,飞禽走兽繁出没, 梨籍怜怜 il cei liai liai, 鸟啼悲凉,寒林乌啼悲清凉, 阻汉邪梨 ssee herq si li, 寒风凄惨,青草随凉风飘荡, 雷折险龙 leeq zzeeq xail lol, 跨江越谷,渡险滩跨山越岭, 雷狼藏幢 lei lerq zhuail zhuai, 传唤恭循,朝廷招唤即尊循, 莫砀粗沐 me daiq cee muq。 急速而至。不耽搁急速而至 是汉夜拒 Shi han yil guq, 大汉居所,大汉普天行德政, 踪优俗仁 zhu ye svf sseiq, 踪优俗仁,跟踪优秀俗仁风, 传言呼敕 chuaiq yaiq hu shel, 传告呼敕,跟踪优秀俗仁风, 扶路侧禄 fu lul ceif luf, 扶路侧禄,扶持地方并赐官, 罔译传微 we yi cherq vei。 甚觉心安。心旷神怡深受宠。 怀藁匹漏 Hoq gol pieif wul, 怀抱文书,怀抱文书藏腰间, 捕苣菌昆 bbeeq geel ji kui, 整理着装,捆紧腰带忙上路, 息落服* xi lu fu yi 匆忙谢恩,匆忙表白谢恩意, 理沥髭雒 lil li ceeq lof。 欣然赴洛,欣然奔洛阳而来, 陵阳臣仆 liq yuail ceiq pvq! 甘为臣仆!甘愿做大汉臣仆。 东汉意译句:荒服之外 土地墝埆 食肉衣皮 不见盐谷 吏译传风 大汉安乐 携负归仁 触冒险狭 高山岐峻 缘吏蟠石 木薄发家 百宿到雒父子同赐 怀抱匹帛 传告种人 长愿臣伏 四,《王歌》对我们的启示 从以上对《王歌》的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得出如下一些看法: 1,“冰川时期”之后,丽江坝子只是一个大湖泊而已,即学术上所说的“萎缩了的玉龙冰川”。何时水位降至现出整个坝子还难以查清。但上世纪50年代在“木家桥”发现了10万年前的智人化石,说明坝子里曾有土著居民。三国时期离丽江坝子不远的金沙江畔的石鼓镇,相传诸葛亮留下无字“石鼓碑”。唐代玉龙山麓“相传昔有人于山中得异石,负而归,至此少憩,重不可举。乡人神之,为立异石祠”即后来之“北岳庙(又名玉龙祠)”……说明大量纳西人在唐代以前迁入丽江坝子,并证明当时居住于金沙江流域及丽坝为中心的纳西人已达到了较高层次的文明。尽管古纳西族人分布区域较广。但是,现代住在的丽江坝子的纳西人,既能如此一见如故,毫不费力,轻松、畅快地通篇读诵出《王歌》来,还不足以说明《白狼族》就是居住在丽坝为中心的古代纳西人吗?但至少也说明《白狼族》很有可能就是分布于金沙江流域的古纳西人了。进一步证实了《丽江府志略》中 “按:白狼即丽江也。”这一说法是正确的。 第22句:“莋邪浔螺”,纳西语读“Zzoq xi seiq lo” 今译作“莋人所期”。《王歌》中出现有“zzhoq xi(莋邪)即莋人”,而史书无庸置疑地说“莋人”就是古代的纳西人。《王歌》中“白狼人”又自称是“莋人”由此可推出:“白狼人”就是“莋人”,“莋人”就是“纳西人”,那么白狼人不就是古代的纳西人了吗? 和瑞尧老师在《话说长江第一湾》中对纳西族族源作了如下深入的介绍:“1964年,在丽江城南11公里处的木家桥,发现一个人类头骨化石,经鉴定研究,属距今10万一5万年的智人阶段化石,定名为‘丽江人’,为一少年女性。其后,又在该地点陆续发现旧石器时代的石器28件,有石核、石片、刮削器、砍研器、石球等,并发现一件鹿角工具。1980年以来,在距丽江城数十公里的大东热水塘。九河等地,先后发现新石器时代的遗物,包括石斧、石键、石凿、骨针等。自60年代末迄今,在距丽江城4公里的马鞍山、离城百里之内的金沙江沿岸大具、石鼓、红岩等地,陆续发现青铜时代的石棺葬墓群,出土器物有铜器中的矛、剑、戟、刀、镜,以及陶器、海贝等。 90年代,又在虎跳峡、宝山花英、鸣音江凹。洪门等金沙江沿岸耳余公里内,发现十多处古崖画,多为牲畜、动物形象,且大多为洞穴崖画,总面积达540平方米,距今有4000年左右。丽江境内包括丽江城的主体居住民族是纳西族,那么,纳西族在丽江的居住上限可追溯到何时呢?从族源的考察,有三说:一是土著说:主要基于上述考古发现,认为丽江纳西族是土著民族。按此说,纳西族在丽江的生成、生息时间最古、最长。二是南迁说:据史学家方国瑜等研究认为,丽江纳西族源自古代从西北打湿地区南迁的羌人,秦汉时迁至大渡河、雅砻江流域,即今四、盐源、木里、盐边一带,再西迁至今宁蒗永宁、中甸白地、丽江奉科、大具,再西迁人丽江坝。秦汉时称为牦牛夷、白狼夷,晋常璩《华阳国志》称摩沙(读suo)夷,隋唐时称磨些(读suo0)蛮。据唐樊绰《蛮书》记载,其时丽江县境金沙江沿岸多是磨些部落,因而把金沙江称为‘磨些江’。三是融和说:即丽江纳西族由土著者和南迁者融和而成。此说已被多数学者认同。按此说,古纳西民族的分布中心,在汉唐时逐步完成了从滇川交界的东部向西部丽江的大转移。” 纳西族族源的问题上,我们对《王歌》的探讨结果支持了“土著说”及“融合”说。 至于“南迁”说中在很多宣传丽江,宣传纳西族的文章说的:“唐代,砻江南下,抵达丽部分纳西先民沿雅江。随后挥师南下,在洱海东部建立了第一个政权——越嶲诏” 。这里的“唐代”恐怕要推到“汉代”或汉以前了。 我们还需要指出:凡是说到纳西族时,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分场合及不分时段只停留于丽江坝子,这是不全面的。 2,不论那一个民族经历千年以来的迁徙、战乱、自然灾害等等风风雨雨之后,语言、语音都必然会发生一些变化这是必然的。以此《王歌》中还有个别诗句,用今天的语言解析起来还不够流畅,甚至有些牵强附会的东西,这也在情理之中。 3,纳西语与汉语在语法上的最大差别是:主语和谓语是倒置的。例如汉语说“人吃猪肉”,纳西语就要说成“人猪肉吃”了。《王歌》中也出现。纳西语中还经常使用倒转句,《王歌》中也有反映。如果《王歌》在顺序上作适当的调整,则语言的逻辑关系、语气都觉得顺畅多了。不论纳西人或汉人读起来都更加通顺。 4,我们用了不顾原《王歌》的汉意译本来寻求《王歌》的本意。到头来,译出的字句虽与东汉时的译文完全不同,但其诗所表达的志向,还是与公元67年前的译文之含意非常近似,一方面表白唐菆居处山水虽美,鸟啼悲凉,寒风凄惨,仍简陋荒蛮。另一方面慕汉大治,扶路侧禄,踪优俗仁,有理有节。然后择路寻机,惬意归化,急速附德,甘为臣仆的选择。 最终还是离不开“慕化归义”这一主题。 由以上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王歌》确实是古代纳西先民的头人向大汉朝表白慕化归义之歌的结论。 5,我们从第一章“远夷乐德歌”可以明白无误地体会到,汉明帝刘庄对来自远方的异族归顺而特别高兴,“龙颜嘉悦”,盛情款待了来宾的场景。被盛情接待的来者,即兴而歌,既赞誉大汉仁德厚天,又表白了(唐菆等)“慕化归义”决策之自信,对未来无限期待和瞻望。其第二、三章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引伸。 和瑞尧老师在《话说长江第一湾》中有这样一段话:“在《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有一段关于纳西族的记载,其中叙述了在公元74年,西南一带的首领们到东汉都洛阳靓见汉明帝刘庄的事。并说明当时西南一带有‘百余国’,人户‘一百三十六万’,人口六百万以上,国名有叫‘白狼’、‘槃木’、‘唐菆’等。他们到洛阳后,东汉朝廷非常重视,礼遇优厚,‘事下史官’,即由中央历史记事机构当作重大政治活动记录下来。朝廷用国宴款待他们一行,在宴会上,‘白狼王’当场引吭高歌,用纳西族语言演唱了一首歌。”我们得出的结论与和老所说真是不谋而合。 6,目前有学者说:“一般认为白狼语属藏缅语族,但究竟与那一种语言最近则说法不一,主要的说法是,藏语、加戎语、彝语、纳西、西夏语、普米语等”。也有的人说:“白狼语是一种已灭亡的语言”。 认为《王歌》是壮台语族诗的学者也像我们一样,他们也用他们的语言对《王歌》进行分析之后,写出他们的译文。 另外关于《白狼王歌》与汉语对译的问题,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先有汉语歌辞,然后再用汉字译注‘白狼语’,但也有相反的说法”等等。 尽管有以上种种不同的观点。但汉代用“白狼语音”记录的《王歌》与今日之纳西语如此吻合。不正说明“白狼”即应该是分布于金沙江流域的“纳西”先民,唐菆应该是一位古代有智慧的古纳西人的首领的事实吗?也证明“白狼语”非“已灭亡的语言”,而是一种这在当今纳西族中普遍使用着,而且还在发扬光大的一种语言,不是吗? 7,从对《王歌》的剖析中可以看出,纳西族人自汉代以来就有与时俱进,顺应潮流,效忠中央,保卫祖国边防,维护中华民族团结统一之光辉思想和光荣传统了。古代纳西民族创就了“融合各民族文化”这样一个典范。清代纳西族人的代表木公木增曾写下 “凤诏每来红日近,鹤书不到白云闲”之著名诗句,这真是与历史一脉相承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