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酒的散文感受酒文化魅力

有关酒的散文感受酒文化魅力,第1张

  我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 文化 的发源地,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有关酒的 散文 ,供大家欣赏。

  有关酒的散文:酒道

 酒是中国的灵魂,所以有无酒不成诗之说辞,中国亦是酒的发源地,也是酒的故乡, 传说 杜康梦里得制酒之法,酉时制酒至九天,加三人之血方成,所以杜康成了酒祖。

 刘伶为魏晋竹贤七子之一,一生孑身孤傲,偏与陆机,嵇康交好,一生嗜饮,称为中国品酒第一人,故而有杜康造酒刘伶醉的说法!所以刘伶有酒仙的美谈,之后更有曹子建,陶渊明,李白,苏轼等品酒的大贤们以继承和发扬。诸如杜康,杯中物,壶觞,曲秀才,忘忧物,扫愁帚,狂药,浊闲等美名层出不穷,可谓遱继有人矣。

 早在《诗经》《左转》就有酒的记载,有即醉以酒;酒以成礼为证。曹孟德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悲凉感慨,李太白有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之雅兴,杜子美有白日放歌需纵酒的潇洒,苏东坡有把酒问青天袒胸露乳的豪情,欧阳修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迈,辛弃疾有醉里挑灯看剑的报国心臆……

 酒的确是好东西,可以促使血液循环,祛风湿之功效,在西北寒风来袭,酡红每每挂于脸上,酽酒可以与肥肉飨食,倘若尔等不曾用的确有些遗憾了,我之前有幸涉足岛城,喜欢夏天吃青岛的蛤蜊,加以香菜爆炒,又有塞北风味的羴羊肉串来饮青岛冰镇过的扎啤,可谓虽不到蓬莱,已有飘飘欲仙的感觉,并不曾目睹宓妃,好似依然窥得六车云中而来的洛神矣。

 饮酒可以助兴,试看刘邦大摆鸿门宴,其间武士说藉酒兴舞剑与畿毯,才有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桌谈,如若没有酒, 故事 将没有佐料,好似再吃一碗白水煮来的饕餮熊掌,岂不大煞风景。刘备徐州败逃至曹操,曹操恐失天下人心,不予谋害皇叔,而且款待刘备,有煮酒论英雄之侃侃,错失时机,刘备从此如鲲鹏翱翔于九天,在汉中成就蜀汉霸业。如果曹孟德邀刘玄德喝白水而论,便没有论英雄的雅兴,因为摆宴席缺少了酒的存在,就像小孩子过家家,没有诚意可言。

 就现在人结婚,烟酒是必备之物,我敢说无酒不成席,尤其在西部,宴席之上大都要猜拳助兴,其声觳觫千里,俨然鹣鲽伉俪们只有在亲朋的酒声祝福中相伴一生,这正是中国烈酒的特性,时间越久,其味越甘甜悠长,如情谊,如爱怜。

 唐代诗人崔曙《登九日望仙台》中有且欲竟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的千古名句,其诗大概意思是想和中国隐逸宗师陶渊明一起持觞醉倒在恬静的道路上,写到这里,我想这正是獂道散人喜欢靖节公之所在,司马 文章 元亮酒,右军书法少陵诗,汉代司马迁《史记》之文章向来被推崇至今,这本未可厚非,再有右军王羲之以《兰亭序》得以书圣之桂冠,据说王羲之在酗酒后写之,醒来便不有往前,功劳归功于酒矣。

 少陵杜甫有诗圣之说,出自这里不稀奇,可是元亮(陶渊明)出现在这里亦不稀奇,《五柳先生传》中有浅尝辄尽之说,其意是说陶渊明喜欢饮酒颇有心得,喝醉之余不会闹事扰民,以诗文以娱情。陶公在《饮酒》中说,问君何能而,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我想元亮的真意,只是一杯酒,一杯甘澧之酒,像菊花俏自傲霜的清酒……我喜欢饮酒,我崇拜陶公,奈何我胸臆有谁来懂微斯人邪!只好每邀元亮来助兴把盏。

 唐代书法家张旭,怀素尤喜杯中物,每饮而操瓠,狂草字字欲仙,秤为神来之笔,宋蜀中豪杰苏舜钦,颇好读书,半夜读到张良刺秦王,不中而遗憾,大拍大腿而呼遗憾,拿起书桌上的斠酒大饮,所以有了《读书佐酒》的来源,纵观华夏文豪,书画家都有酒的熏陶,曹植,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张旭,怀素,米芾,倪瓒…都与酒接下了不解之缘,李白《将进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恰道其意。

 据说辛弃疾一生作诗627篇,其中312篇就与酒有联系,这位南宋山东大汉,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为公饮,须一日,三百杯;但将痛饮愁风月,莫放离歌如管弦…赳赳武夫亦能婉约诗词,有斜阳真在,烟柳断肠处。铁血豪情也有泪,性情中人,这正是酒道之所在,李清照为婉约派代表,有酒醉不知归路的词作,更有我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坯土的豪情,这是爱国的豪情,这是酒道的豪情!易安居士真乃丈夫也。

 当然豪饮为道,但是也要理性饮之,三国袁绍粮官淳于琼因为好饮而失了乌巢,曹操在淳于琼脸上刺了乌巢酒徒的字样,羞辱了袁本初一番,有了曹操官渡的胜利。张飞大醉失

 徐州。莫不告诉人们,喝酒需谨慎。

有关酒的散文:爱 酒

 试问天下人,不管男女,有几个不喝酒不爱酒上至神仙、帝王、旷世英豪,下至平头百姓白丁一枚,高兴了饮两杯,伤心了喝一口,兴致来了要喝酒,生孩子要喝酒庆祝,死人了要喝酒寄托哀思,甚至没事“举杯邀明月”也能整出仨人来,更不必说结婚祝寿乔迁升职等等喜事了,可见酒这东西是无处不在的,是符合大众的需求,而且酒力超强。难怪会有“酒逢知己千杯少”“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一醉解千愁”等等“名”言流传于世,我不是给自己找理由,事实确实如此。

 每次喝酒前我都会在心里提前给自己划出底线,今天喝三两就是三两,半斤就是半斤,绝不贪杯。当然也有场面失控的时候,不过那都是极少数,我知道自己不比当年,所以不会拿身体开玩笑,这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亲人负责,如果出点意外,命丧酒桌,别人议论某某是喝酒喝残喝死的,半世英名毁于酒,那就太没面子。

 对第一次喝酒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只是听说我两三岁的时候,父亲用筷子沾着白酒放到我的嘴巴里,当时我并没有呲牙咧嘴,反而津津有味的品尝……看来我从小就有喝酒的潜力,没有好好培养,实属可惜。嘿嘿!上学的时候,几乎没有怎么喝过酒,即使在 毕业 的时候,同学们也只是在葡萄酒和啤酒的作用下,有借着酒劲在操场上喝着哭着喊着,也有“酒后吐真言”相互表白真情的,总之,毕业前,很多事都是酒的功劳,虽然果酒和啤酒真的算不上酒。

 走出校门正式踏入社会这个大江湖后,喝酒的机会就慢慢开始多了起来,套用一句当下的流行语,那就是“人在江湖漂,哪有不喝高”那个时候年轻气盛,一两斤白酒真的不算什么,几个哥们盘坐在一起,人手一瓶,不管是宿舍的床上还是露天**院的河岸,一瓶鱼罐头两根黄瓜就可以魁五手啊六六啊的喊得山响,不灌趴下几个就不算喝好,或许只有那样粗喉咙大嗓门才符合喝酒的气氛,也才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迈。

 我没有酒品也没有酒德,更和酒文化扯不上半毛钱关系,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酒桌上的氛围也发生了一点点变化,如果说年轻的时候是喝酒,那么现在就是尝酒。三五好友,不见得有什么三星五星,安静就好,不需要什么山珍海味,简单就好,不需要什么1573和XO,一壶清茶一瓶浊酒足矣,聊着天慢悠悠的推杯换盏,我觉得这样才有喝酒的感觉。

 其实,酒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不管是狐朋狗友还是文人雅士,三杯酒下肚,什么风度什么气质全扯淡,个个双眼放光粗俗不堪,就像茅台有52°的飞天,五粮液有63°的精品一样,喝酒其实也要讲究一个度,喝得烂醉,不仅有损自己的形象,更对不起自己的胃,回到家又吐又闹的实在不好。喝酒,其实大可不必把谁喝倒桌子下才叫喝到位,小酌微醺最好,那时候,身体渐热,话题渐多,不伤大雅,岂不美哉!

 一直想着戒酒,几个同学听后深表怀疑,甚至说如果我戒酒,他们就戒饭。哎!看来我喝酒除了历史比较悠久之外,还应该逐步增加自己和朋友对我戒酒的信心才行。就目前而言,酒估计暂时还是无法离开我的生活,但我会更加有分寸更加安排的合理,以不至于因为饮酒伤及自己和家人。

 我不信佛,但还是想用一句**《少林寺》中的台词结束:“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有关酒的散文:酒里的乾坤

 不善饮酒,偶尔一醉,是不是别有一番风情

 昨日盛情难却,老家邻居大妈杀年猪了。席间,小妹给我斟来满满一杯自制葡萄酒,色红味甘,活血养颜,推辞不过,只好慢慢饮下。未曾离席,便有些昏昏然的样子。回家洗个热水澡,斜倚床头,仍觉面色桃红,头隐隐作痛。又喝了茶,似睡非睡,似醒非醒。脑海里竟蹦出一些醉酒的诗词。我也是醉了![色]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堪称醉酒豪迈之作!欣赏不已!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酒君子们作何感想酒,虽可忘忧,可醉酒后与病态有何两异自当是享受喝酒的过程了!把酒思闲事,春愁谁最深这样的喝酒也是将愁绪与诗意共存了!

 小时喜爱看《红楼梦》,湘云醉眠芍药裀一章节,也是赚足了眼球,印满了记忆。我是不喜欢女人醉酒的,一来伤身体,二来不雅观。但是小酌小饮我倒也不反对。凡事就怕过。不过者而为之,也未尝不可。但若有极喜极悲之事,须借酒方能助兴解忧,自当别论。因为人的感情有时候需要狠狠地释放一下,方又能轻松上路的。

 白居易有篇《花下自劝酒》。酒盏酌来须满满,花枝即看落纷纷。莫言三十是年少,百岁三分已一分。不谈后面两句的感慨,单看前两句的情景,你有没有被这意境陶醉若是有三五好友,于春暖花开之际,落英缤纷之时,花树下小饮,岂不美哉乐哉

 我的家族男人都是不饮酒的,我父亲三兄弟都滴酒不沾。我的哥哥弟弟们也少饮酒,就连我们姐妹几个招进来的女婿能喝上两杯的也屈指可数。逢年过节的时候,能喝上一杯就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推杯换盏间,情谊也是否在滋滋的往上涨酒浓情浓未能知晓,也无须过问,一切尽在酒杯中。

 酒,微醉,人,微漾。来,斟上一杯,有道是酒逢知已千杯少,酒不醉人人自醉。酒醉心明,酒醉能心静才是大家!

 静心,是打开心灵悟之门的鈅匙。有忘年之交困惑:为什么在别人的眼里,他的字写的是极好的,而他自己总是觉得不能突破一个高度我想,这就是需要静下来的缘故。而他因为公事繁琐,不能潜心于写字,所以总是不能满意自己的作品。一切交给时间!静心,我们才能淡听风雨,静看花开,静守流云,把年华错落成诗。静心于我,能否指尖花开,舞墨春秋,把清简如水的日子舞一袖倾城

 酒意正酣,人微醉。来,斟上一杯,杯里有乾坤。

有关酒的散文:酒缘

 作者:枫林秋水

 我醉了。醉人的是酒,但我没喝酒,因为我从不喝酒。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喜欢上了酒的香味儿,准确的说应该是白酒的香味儿。啤酒的不好,味太重,还有点酸酸的不好闻;红酒的也不行,虽说是淡淡的还略带着点儿甜,可我还是不喜欢。我喜欢的酒的香味儿是纯粹的酒的香味儿。这种香味儿不能沾到人的身上,更别说喝到肚子里,因为一但沾到人身上或者是喝到肚子里再从嘴里喷出来的就不是酒香而是酒气了。我喜欢的是倒在酒杯子里的酒散发出的香味儿或是打开瓶盖儿的酒瓶子里的酒散发出的香味儿。总之,就是盛在器皿里的酒的香味儿。不过,也没那么多的讲究,不是非得用酒杯,只要是干净的不会影响酒的气味的象饭碗什么的都行;有的装在瓶子里的酒不用拆开包装就能闻到一股淡淡的酒香,这时的香气似有似无、且时远时近又时有时无,真让人怀疑自己的嗅觉;有时不小心把酒瓶碰倒了或是把酒洒在地上了,更会酒香四溢。不过,得提一下,就是酒味儿不要太浓烈:因为浓了就失了酒的沁香,失了酒的绵纯,浓了就会刺鼻,甚至对它生厌。

 我喜欢酒香,不过也不是什么时候或是什么地方的酒都行的。我就不怎么喜欢酒席上的酒香,因为这个时候在这种场合下的酒香不是纯粹的酒味儿,是夹杂着一桌子菜味儿和呛鼻子的烟味儿的酒味儿,闻起来让人头疼,让人反感,再说喧喧嚷嚷中人是浮的,更别提入心了。

 我喜欢酒,但从不喝酒。因为喝酒的人身上甚至嘴里散发出的酒气,实在令人作呕,我讨厌这种让人不舒服的气味儿,也讨厌这种不尊重别人的作法,更讨厌喝得酩酊大醉乱喷酒气的人。

 我不喝酒,但却喜欢酒文化。它巧夺天工的制造工艺;它得天独厚的内涵特质还有那绵远悠长的深厚的文化底蕴都让人叹为观止深深折服。酒,从复杂考究的酿造依始一直沿着“沉醉东风”醉着 ,“醉了山童不劝咱,白发上黄花乱插”,文人雅士醉了,浴血沙场的将士醉了,多少人为它醉了又醒、醒了又醉 ,直到醉成了神,醉上了天。

 我喜欢酒、欣赏酒文化、赏闻酒香,但从没为自己买一瓶或是倒上一杯静静的赏味,倒是从开盖儿的瓶口凑过去闻过,既是偶尔闻到,便是好的。所以,对它我不会过多的触碰,多了或会迷了自己,也失了它的美。或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得不到的总是好的吧,我觉得就这样蒙蒙朦朦胧胧的也挺好。

 我们匆匆忙忙为生活奔波,倦了,累了或是久了才会寻一处休闲的处所。其实大可不必,因为我就是在不经意间闻到了酒香,有些快意,觉得好就记下了,进而又发现它是美的。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东西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没在意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和平淡无味的”,“美即生活”。不用刻意去寻找,热闹中的是奔放、静中的是安逸,只要可以超然,身边的一切都是好的。美,就在我们身边!

1 有关喝酒的散文

2 关于白酒的散文

3 有关红酒的优美散文

4 关于酒的文章

5 关于人生好文章:品尝生活的美酒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由盛唐到中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陆游

人物评传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杜甫的资料: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傅,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对后来元白的“新乐府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傅,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倍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有《杜工部集》。

1962年,杜甫诞生1250周年时,世界和平理事会把杜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杜甫年谱

712壬子睿宗太极一(玄宗先天一),杜甫生于河南巩县。

717丁巳玄宗开元五,杜甫六岁。尝至郾城,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

718戊午玄宗开元六,杜甫七岁。始作诗文。

720庚申玄宗开元八,杜甫九岁。始习大字。

725乙丑玄宗开元一三,杜甫十四岁。壮游诗曰:「习年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从,以我似班扬。」原注:崔郑州尚,魏豫州启心。

726丙寅玄宗开元一四,杜甫十五岁。百忧集行曰:「忆昔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730庚午玄宗开元一八,杜甫十九岁。游晋,至郇瑕(今山西猗氏县),从韦之晋、寇锡游。

731辛未玄宗开元一九,杜甫二十岁。游吴越。

732壬申玄宗开元二0,杜甫二十一岁。游吴越。

733癸酉玄宗开元二一闰三月,杜甫二十二岁。游吴越。

734甲戌玄宗开元二二,杜甫二十三岁。游吴越。

735乙亥玄宗开元二三闰十一月,杜甫二十四岁。自吴越归东都,举进士,不第。

736丙子玄宗开元二四,杜甫二十五岁。游齐赵。交苏源明。

737丁丑玄宗开元二五,杜甫二十六岁。游齐赵。

738戊寅玄宗开元二六,杜甫二十七岁。游齐赵。

739己卯玄宗开元二七,杜甫二十八岁。游齐赵。

740庚辰玄宗开元二八,杜甫二十九岁。游齐赵。

741辛巳玄宗开元二九,杜甫三十岁。归东都。筑陆浑庄,于寒食日祭远祖当阳君。

742壬午玄宗天宝一,杜甫三十一岁。在东都。姑万年县君卒于东京仁风里。六月,还殡于河南县,公作墓志。

743癸未玄宗天宝二,杜甫三十二岁。在东都。

744甲申玄宗天宝三,杜甫三十三岁。在东都。五日,祖母范阳太君卒于陈留之私第。八月,归葬偃师,公作墓志。是年夏,初遇李白于东都。秋,游梁、宋,与李白、高适登吹台、琴台。尝渡河游王屋山,谒道士华盖君,而其人已亡。

745乙酉玄宗天宝四,杜甫三十四岁。再游齐、鲁。是时李之芳为齐州司马。夏日,李邕自北海郡来齐州,公尝从游,陪宴历下亭及鹤山湖亭。旋暂如临邑(属齐州)。秋后至兖州,时李白避归东鲁。公与同游,情好益密。公赠白诗所云「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者是也。俄而工将西去,白亦有江东之游,城东石门一别遂无复相见之日矣。

746丙戌玄宗天宝五闰十月,杜甫三十五岁。自齐、鲁归长安。从汝阳王琎、驸马郑潜耀游。

747丁亥玄宗天宝六,杜甫三十六岁。在长安。

748戊子玄宗天宝七,杜甫三十七岁。在长安。屡上诗韦济,求汲引。与书家顾诫奢订交,约当此时。

749己丑玄宗天宝八,杜甫三十八岁。在长安。冬日,归东都,因谒玄元皇帝庙,观吴道子所画壁。

750庚寅玄宗天宝九,杜甫三十九岁。来长安。初遇郑虔。

751辛卯玄宗天宝一0,杜甫四十岁。在长安。进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秋,病疟。友人魏君冒雨见访,因作秋述贻之。病后过王倚,王饷以酒馔,感激作歌赠之。是年,在杜位宅守岁。

752壬辰玄宗天宝一一,杜甫四十一岁。在长安。召试文章,送隶有司参列选序。暮春,暂归东都。冬,高适随歌舒翰入朝,与公暂集,俄复别去,公有诗送之。

753癸巳玄宗天宝一二,杜甫四十二岁。在长安。首夏,同郑虔游何将军山林。次子宗武约生于此年秋。

754甲午玄宗天宝一三闰十一月,杜甫四十三岁。在长安。进封西岳赋。自东都移家至长安,居南城之下杜城。因田梁丘投诗河西节度使歌舒翰。岁中,张�自卢溪召还,再迁为太常卿,公复上诗求助。又进雕赋,表中词益哀激。秋后,*雨害稼,物价暴贵,公生计益艰,遂携家往奉先,馆于廨舍。

755乙未玄宗天宝一四,安禄山反。杜甫四十四岁。在长安。岁中往白水县,省舅氏崔十九翁。九月,同崔至奉先。十月,归长安,授河西尉(河西县故城在今云南河西县境),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十一月,又赴奉先探妻子,作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岁暮,丧幼子。

756丙申肃宗至德一(玄宗天宝一五)七月改元,安禄山称大燕皇帝。玄宗奔蜀。杀王国忠、杨贵妃。杜甫四十五岁。岁初,在长安。五月,至奉先壁难,携眷来往白水,寄居舅氏崔少府高斋。六月,又自白水取道华原,赴鄜州(今陜西鄜县)。至三川县同家洼,寓故人孙宰家。闻肃宗及位灵武,即留妻子于三川,孓身从芦子关奔行在所。途中为贼所得,遂至长安。九月,于长安路隅遇宗室子弟,乞舍身为奴,感恸作哀王孙。

757丁酉肃宗至德二闰八月,安庆绪杀禄山。张巡、许远战死。郭子仪复东京。史思明等降。杜甫四十六岁。春,陷贼中。在长安时从赞公苏端游。四月,自金光门出,间道窜归凤翔。五月十六日,拜左拾遗。是月,房管得罪,公抗述救之。肃宗怒,诏三司推问,张镐、韦陟等救之,仍放就列。六月,同裴荐等四人荐岑参。闰八月,墨制放还鄜州省家。于是徒步出凤翔,至邠州,始从李嗣业借得乘马。归家卧病数日。作北征。十一月,自鄜州至京师。

758戊戌肃宗乾元一(至德三)二月改元,复以载为年,史思明反。杜甫四十七岁。任左拾遗。春,贾至、王维、岑参皆在谏省,时共酬唱。时毕曜亦在京师,居公之邻舍。四月,玄宗亲享九庙,公得陪祀。六月,房管因贺兰进明谮,贬为邠州刺史。公坐管党,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是秋,尝至蓝田县访崔兴宗、王维。冬末,以事归东都陆浑庄,尝遇孟云卿于湖城县城东。

759己亥肃宗干元二,史思明称燕王。杜甫四十八岁。春,自东都归华州(陜西华县),途中作三吏、三别六首。时属关辅饥馑。遂以七月弃官西去。度陇,赴秦州(甘肃天水)。是时有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寄李白二十韵。又有寄高适、岑参、贾至、严武、郑虔、毕曜、薛据及张彪诗。时赞公亦谪居秦州,尝为公盛言西枝村之胜,因作计卜居。置草堂,未成,会同谷宰来书言同谷可居,遂以十月,赴同谷。途经赤谷、铁堂峡、盐井、寒峡、法镜寺、青阳峡、龙门镇、石龛、积草岭、泥功山、凤凰台,皆有诗。至同谷,居栗亭。贫益甚,拾橡栗,掘黄独以自给。居不逾月,又赴成都。以十二月一日就道,经木皮岭、白沙渡、飞仙阁、石柜阁、桔柏渡、剑门、鹿头山。岁终至成都,寓居浣花溪寺。时高适方刺彭州,公甫到成都,适即寄诗问讯。

760庚子肃宗上元一(干元三年)闰四月改元,杜甫四十九岁。在成都。春,卜居西郭之浣花里。表弟王十五司马遗赀营造,徐卿(疑即知道)、萧实、何雍、韦班(应物侄)三明府供果木栽,开岁始事,季春落成。时韦偃寓居蜀中,尝为公画壁。初秋,暂游新津,晤裴迪。秋晚至蜀州,晤高适。冬,复在成都。

761辛丑肃宗上元二,史朝义杀史思明。杜甫五十岁。居草堂。开岁,又往新津。二月,归成都。秋,至青城。旋又归成都。是时多病,生计艰窘。始有迁地吴楚之念。冬,高适至成都,尝同王抡过草堂会饮。

762壬寅肃宗宝应一四月改元,帝及玄宗崩,太子豫及位。诗人李白死(701-762)。杜甫五十一岁。自春至夏,居草堂。与严武唱和甚密。武时有馈赠。七月,送严武还朝,以舟至绵州,抵奉济驿,登陆,遂分手而还。会徐知道反,道阻,乃入梓州。秋末,回成都迎家至梓,然颇有东游之意。十一月,往射洪县,到金华山玉京观,寻陈子昂读书堂遗迹。又访县北东武山子昂故宅。旋复南之通泉县,访郭元振故居,于庆善寺观薛稷书画壁。又于县署壁后观稷所画鹤。

763癸卯代宗广德一(宝应二)七月改元闰正月,李怀仙杀史朝义。杜甫五十二岁。正月,在梓州,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便欲还都,俄而复思东下吴楚。间尝至阆州(四川阆中),因游牛头、兜率、惠义诸寺。既归梓,又因送辛员外,至绵州。自绵归梓。又往汉州。夏,返梓州。初秋,复别梓赴阆。九月,祭房管。秋尽,得家书,知女病,因急归梓。十一月,将出峡为吴楚之游,于是命弟占归成都检校草堂。

764甲辰代宗广德二,杜甫五十三岁。春首,自梓州絜家东荍出峡,先至阆州。会朝廷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以行程既定,不赴召。二月,离阆东去,闻严武将再镇蜀,大喜,遂改计却赴成都。三月,归成都。六月,严武表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秋,居幕中,颇不乐,因上诗严武述胸臆。遂得乞假暂归草堂。是时,曹霸在成都,公作丹青引赠之。弟颖往齐州。岁晚,因事寄诗贾至。是年与严武唱和最密。

765乙巳代宗永泰一闰十月,杜甫五十四岁。正月三日,辞幕府,归浣花溪。自春徂夏,居草堂。五月,携家离草堂南下。至嘉州(四川乐山)。六月,至戎州(四川宜宾)。自戎州至渝州(重庆)。候严六侍御,不到,先下峡。入秋,至忠州(四川忠县),居龙兴寺院。九月,至云安县(四穿白帝城)。因病,遂留居云安,馆于严明府之水阁。

766丙午代宗大历一(永泰二年)十一月改元,杜甫五十五岁。春,在云安。时岑参方为嘉州刺史,寄诗赠之。春晚,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日,移寓西阁。秋后,柏茂琳为夔州都督,公颇蒙资助。是年多追忆旧游之作。

767丁未代宗大历二,杜甫五十六岁。在夔州。春,自西阁移居赤甲。三月,迁居瀼西草屋。附宅有果园四十亩,蔬圃数亩,又有稻田若干顷,在江北之东屯。弟观自京师来。秋,因获稻暂住东屯。适吴司法自忠州来,音以瀼西草堂借吴居之。是时,始复动东游荆湘之意。十月十九日,于夔州别驾元持宅观李十二娘舞「剑器」。本年冬,仍复多病。秋,左耳始聋。

768戊申代宗大历三闰六月,杜甫五十七岁。正月中旬,去夔出峡。临去,以瀼西果园赠南卿兄。三月,至江陵。夏日,暂如外邑。留江陵数月,颇不得意。秋末,移居公安县。遇顾诫奢、李晋肃(贺父)及僧太易,留憩公安数月。岁晏,至岳州。

769己酉代宗大历四,杜甫五十八岁。正月,自岳州至南岳,游道林二寺,观宋之问题壁。宿青草湖,又宿白沙驿。过湘阴,谒’湘夫人祠。更溯流而上,以二月初抵凿石浦,宿之。又过津口,次空灵岸。宿花石戌,次晚洲(在湘潭)。三月,抵潭州(湖南长沙)。发潭州,次白马潭,入乔口。至铜官渚,阻风。发铜官,宿新康江口。次双枫浦,遂抵衡州(湖南衡阳)。夏,畏热,复回潭州。时苏涣居江侧,忽一日,访公于舟中,公请涣诵诗,大赏异之,遂订交焉。终岁在潭州。

( http://spacedanawacomcn )

770庚戌代宗大历五,杜甫卒(712-770)。杜甫五十九岁。春,在潭州。正月二十一日,检故帙,得高适上元二年人日见寄诗,因追酬一首,寄示汉中王瑀及敬超先。暮春,逢李龟年。四月,避乱入衡州。欲往郴州依舅氏崔伟,因至耒阳,时属江涨,泊方田绎,半旬不得食。聂令驰书为致牛炙白酒。盛夏回棹,秋至潭州,小憩,遂遍别亲友,溯湘而下,将出沔鄂,由襄阳转洛阳迻逦归长安。冬,竟以寓卒于潭岳间,旅殡岳阳。

陆游(1125-120911) 南宋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怀古诗: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湘中怀古 (作者:唐戴叔伦)

  昔人从逝水,有客吊秋风。何意千年隔,论心一日同。

  楚亭方作乱,汉律正酬功。倏忽桑田变,谗言亦已空。

  --------------------------------------------------

  广州试越台怀古 (作者:唐黄滔)

  南越千年事,兴怀一旦来。

  歌钟非旧俗,烟月有层台。

  北望人何在,东流水不回。

  吹窗风杂瘴,沾槛雨经梅。

  壮气曾难揖,空名信可哀。

  不堪登览处,花落与花开。

  --------------------------------------------------

  望中怀古 (作者:唐周朴)

  齐心楼上望浮云,

  万古千秋空姓名。

  尧水永销天际去,

  姬风一变世间平。

  高踪尽共烟霞在,

  大道长将日月明。

  从此安然寰海内,

  后来无复谩相倾。

  --------------------------------------------------

  金陵怀古 (作者:唐唐尧臣)

  晋末英雄起,神器沦荒服。胡月蚀中原,白日升旸谷。

  金陵实形胜,关山固重复。巨壑隍北壖,长江堑西隩。

  凿山拟嵩华,穿地象伊谷。草昧席罗图,荜路戴黄屋。

  一时因地险,五世享天禄。礼乐何煌煌,文章纷郁郁。

  多士春林秀,作颂清风穆。出入三百年,朝事几翻覆。

  搀抢如云勃,鲸鲵旋自曝。倦闻金鼎移,骤睹灵龟卜。

  吁嗟王气尽,坐悲天运倏。天道何茫茫,善*乃相复。

  行路偏衣半,遂亡大梁族。日隐汀洲上,登舻舟鹿川陆。

  月回吴山树,风闻楚江鹄。因依兰蕙丛,采襭不盈掬。

  --------------------------------------------------

  吴越怀古 (作者:唐李远)

  吴越千年奈怨何,两宫清吹作樵歌。姑苏一败云无色,

  范蠡长游水自波。霞拂故城疑转旆,月依荒树想嚬蛾。

  行人欲问西施馆,江鸟寒飞碧草多。

  --------------------------------------------------

  岘山怀古 (作者:唐李白)

  访古登岘首,凭高眺襄中。天清远峰出,水落寒沙空。

  弄珠见游女,醉酒怀山公。感叹发秋兴,长松鸣夜风。

  --------------------------------------------------

  咏怀古意上裴侍郎 (作者:唐骆宾王)

  三十二馀罢,鬓是潘安仁。四十九仍入,年非朱买臣。

  纵横愁系越,坎壈倦游秦。出笼穷短翮,委辙涸枯鳞。

  穷经不沾用,弹铗欲谁申。天子未驱策,岁月几沉沦。

  轻生长慷慨,效死独殷勤。徒歌易水客,空老渭川人。

  一得视边塞,万里何苦辛。剑匣胡霜影,弓开汉月轮。

  金刀动秋色,铁骑想风尘。为国坚诚款,捐躯忘贱贫。

  勒功思比宪,决略暗欺陈。若不犯霜雪,虚掷玉京春。

  --------------------------------------------------

  夜泊牛渚怀古 (作者:唐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释:牛渚:牛渚山,在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北。谢将军:谢尚,东晋人,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听到袁宏在船上吟哦自己的作品,大力赞赏。袁从此名声大振,后官至东阳太守。

  简析:

  这首诗当是诗人失意后在当涂之作,那时诗人对未来已经不抱希望,但自负才华而怨艾 人赏识的情绪仍溢满诗中。

  --------------------------------------------------

  卢十九子蒙吟卢七员外洛川怀古六韵…… (作者:唐元稹)

  闻道卢明府,闲行咏洛神。浪圆疑靥笑,波斗忆眉颦。

  蹀躞桥头马,空蒙水上尘。草芽犹犯雪,冰岸欲消春。

  寓目终无限,通辞未有因。子蒙将此曲,吟似独眠人。

  --------------------------------------------------

  汴河怀古 (作者:唐杜牧)

  锦缆龙舟隋炀帝,平台复道汉梁王。

  游人闲起前朝念,《折柳》孤吟断杀肠。

  --------------------------------------------------

  赤壁怀古 (作者:唐崔涂)

  汉室河山鼎势分,勤王谁肯顾元勋?不知征伐由天子,

  唯许英雄共使君。江上战余陵是谷,渡头春在草连云。

  分明胜败无寻处,空听渔歌到夕曛。

  咏物诗: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菊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咏蝉》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呤。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郑燮《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李贺《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山水田园诗: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杜甫《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归园田居五首

  陶渊明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战争诗:

  从军行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塞下曲(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行旅诗和国怨诗:

  诗 名: 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途中见寄

  类 别: 五言古诗

  作 者: 韩愈

  相公罢论道,聿至活东人。

  御史坐言事,作吏府中尘。

  遂令河南治,今古无俦伦。

  四海日富庶,道途隘蹄轮。

  府西三百里,候馆同鱼鳞。

  相公谓御史,劳子去自巡。

  是时山水秋,光景何鲜新。

  哀鸿鸣清耳,宿雾褰高旻。

  遗我行旅诗,轩轩有风神。

  譬如黄金盘,照耀荆璞真。

  我来亦已幸,事贤友其仁。

  持竿洛水侧,孤坐屡穷辰。

  多才自劳苦,无用只因循。

  辞免期匪远,行行及山春。

  使至塞上全诗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送别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润湿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

  作者小传: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其边塞诗很著名有《王昌龄集》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注释:之:去,往 广陵:扬州 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西辞:辞,辞别西辞,由西向东行

  意思: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

  [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 直下到扬州去

  [3]孤帆:单独的一条船碧空:晴朗的天空

  尽:没有了,消失了

  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4]唯:只 天际:天边

  意思: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

  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

  简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

  作者小传: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经典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代文化人送别往往赋诗相赠。赠诗以贴近其人其事其情为佳。套用西方理论所讲的"这一个"来说,送别也必须写出"这一回"。元二其人,史籍难考,大抵只是王维的一般朋友,不见得很"哥们",不见得属"死党"。使安西其事,固然要吃苦,但也荣耀。王维送元二其情,由前面两点推导,应以表达拳拳的祝愿与略略的遗憾为宜。我们且照着诗句看王维怎么处理:

  下笔从朝雨写起,其实是写了出使日的好天气:那雨轻轻湿润了大地,让阳关路上那些讨厌的尘土不致漫天飞扬。这对于没有红旗轿车可坐的元二来说,可算是天公的特别照顾了。有天公照顾,以后在马车上的行程想必安全、舒适、快捷些吧--王维没说"一路平安"和"旅途愉快",但这些意思却都包含在诗句里了。

  第二句写元二将要离开的客舍,虽然柳枝是等待人们折来送别的,见到柳毕竟会产生一点离情别绪。但王维显然要淡化那离情别绪,所以强调柳色是一片青青,在细雨清洗下更焕发着新的神采。作者用这句创设的氛围是开朗而非沉重的。读诗至此,应该把握住作者的主导情绪:他没有理由在后面两句表现悲戚,否则前后就太不协调了,作为一首七绝就失败了。

  这样读下去,后面两句一"转"一"合"其实都没太大的激动,不过是表示毕竟有点遗憾,今朝还能一起喝酒,"你"出了阳关,再聚一回已不知要等多久了。

  世人总把"西出阳关无故人"作脱离全诗且脱离盛唐背景的解悟。盛唐以后,许多小文人陷在个人的感情圈子里出不来,见花流泪,对月伤心,把离愁别恨铭刻在小肚鸡肠内,完全不知道世间还有"壮别天涯未许愁"的场合。西出阳关虽无故人,但西出阳关还有功业嘛!怎能在临歧饯别之际作儿女子态呢!用小文人的胸襟是量度不出盛唐诗人的怀抱的。然而不幸,"研究"古典文学的偏多染着小文人习气。有人竟说,读到"西出阳关"便心中流血。本人在此谨衷心祝愿他以后不会读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或"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以免心脏爆炸。

  我们有些很不经大脑的偏见,以为在诗里传出的一定要是深情,却不知道,人际之情,深浅是因关系而定的。该深的固然要深,关系不深却写得深,便显得矫情而且有阿谀谄媚之嫌,作者人格会因此而掉价。王维他们是视人格为命根的,他怎肯对一位普通朋友送上一份超越普通之情呢?

  一般朋友的送别实在只应以表达拳拳的祝愿和略略的遗憾为度。此诗一出,许多别宴便以唱"阳关"代替各自赋诗。这现象正好说明王维所写内容情调具有普泛性,最适合一般朋友表达感情的度。试想想,假如只是泛泛之交,离别时,某甲对某乙竟流泪而执手;或者某丙要去做大生意,某丁却说希望路断车轮生四角,这不都成大笑话么!至于后来,听唱阳关三叠会有断肠之感,那是因为音乐起了诗歌原所没有的作用造成的

  王维送元二,大抵只是应酬。人在官场,少不免有应酬。但应酬要写诗时,却又要显出独特修养来才好。《送元二使安西》,技巧一流。这类应酬诗,王维其实不少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仍连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一位美国男子在婚礼上给好友当伴郎,可他竟当众表白新娘。虽然大家只是一笑置之,没想到他居然在一年后成功娶到好友老婆。那名男子的妻子讲述了他们的故事。

德西蕾和布莱恩特

据报道,那名美国男子叫布莱恩特-怀特,他来自伊利诺伊州,妻子叫德西蕾-怀特,德西蕾跟前夫喜结连理。在婚礼上,他们请共同的朋友布莱恩特-怀特当伴郎。德西蕾穿着婚纱站在台上发誓要与丈夫共度余生。接下来,布莱恩特作为伴郎也发表了致辞,他当着200名宾客的面向新娘表白爱意。德西蕾的新婚丈夫就坐在布莱恩特的旁边。

布莱恩特在婚礼上表白德西蕾

尽管布莱恩特的讲话有些出格,但大家只当他是喝多了,宾客们也是对这个小插曲一笑而过,唯独德西蕾的心里有点异样的感觉。德西蕾回忆说,她和布莱恩特在高中的时候就认识了,他们是在上课的时候偶然认识的。德西蕾已经有男朋友,就是她在那次婚礼上的丈夫。德西蕾给布莱恩特看了男友的照片,布莱恩特竟发现他是自己的朋友。

“我不知道他是个女人,我只是他诈骗的工具!”面对警察的盘问,徐延慧无力地说出了这句话。徐延慧无论怎样都没想到,与自己同居6年的“丈夫”,竟然会是个女人。

一个男生去嫖娼,嫖了一个女生无罪,嫖了两个女生则是犯罪,这个道理能接受吗?对于本案这样的行为,你认为应该调整法律吗?这样的判罚是否准确呢?想起往日被閧得团团转的自己,徐延慧就觉得后悔,如果当初没有答应和“丈夫”订婚,自己如今也不会锒铛入狱。

徐家父母觉得徐延慧年纪小,没见过什么世面,便想给她介绍几个条件更好的男人,说不定到时候女儿自己就放弃了。徐妈妈脑海中立刻就冒出了一个人的影子,来自日本的中泽华一。

回到家后,徐家父母便又对徐延慧展开语言攻势,一直在夸中泽华一能力怎么怎么强啦,家里多有钱啦,要是徐延慧嫁过去肯定不会吃苦之类的话。这些话听得多了,徐延慧慢慢地开始觉得中泽华一人确实还不错,可以交往看看。

中泽华一对徐延慧大献殷勤,经常约她一起出去吃饭逛街,出入的地方全都是高档饭店、高档商场,看到徐延慧喜欢什么,二话不说掏钱就买下来送给她。除此之外,中泽华一将目标放到了徐延慧亲戚身上,非常大方地请他们吃饭,给他们送礼物,希望能“曲线救国”,帮他在徐延慧面前说说好话。

徐延慧渐渐地开始察觉丈夫的不对劲,他对自己好像没有欲望,无论徐延慧明里暗里勾引他多少次,中泽华一都只是亲了亲她然后倒头就睡。一开始徐延慧还能安慰自己,中泽华一白天工作太忙了,没关系,再等等就好了。然而,中泽华一给出的理由却是:“我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没有结婚之前是不能发生关系的。”

一个男生去嫖娼,嫖了一个女生无罪,嫖了两个女生则是犯罪,这个道理能接受吗?对于本案这样的行为,你认为应该调整法律吗?这样的判罚是否准确呢?

很多影视剧中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穿帮镜头,有的比较明显,大多数观众都能看的出来。有的比较隐晦,但是还是会被眼尖的观众看出来。很多穿帮镜头比影视剧作品的吸引力还要大,因为它们在剧中显得特别突兀,越是突兀越会让人觉得搞笑。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些比较尬的穿帮镜头。

1,《锦绣未央》中丫鬟的手上出现了手表

《锦绣未央》是一部热播剧,也是唐嫣和罗晋的定情之作。唐嫣和罗晋这对荧屏CP有过太多次的合作,两人的颜值和演技都十分出众,喜欢他们的观众也有很多。

《锦绣未央》中有一处特别尬的穿帮镜头,有一个丫鬟的手腕上居然带了手表。剧中李未央的一个丫鬟紫烟和李敏峰发生了关系怀了孩子,叱云柔让其他丫鬟把紫烟拉走。这时候李未央过来劝阻,两个丫鬟放开了紫烟,此时其中的一个丫鬟手腕上露出了手表。这个穿帮绝对够雷人的,古代的丫头戴上了现代的手表,难道她是穿越而来的?

2,《庆余年》中商铺的下面出现了脚轮

《庆余年》是一部非常火的网络剧,这部剧是穿越题材的,而且还是由一部大IP的小说改编的。这部剧汇集了很多优秀的中青代演员,张若昀、李沁、陈道明、吴刚、李小冉等等。剧中有很多搞笑的场景,也要很多温情的场景,还有很多热血的场景。

《庆余年》中有一处特别尬的穿帮镜头,商铺的下面出现了脚轮。范闲刚入京城的时候,他探出马车看着沿途热闹的场景。镜头一转,马车的右前方出现了一个上铺,上铺的下面有一个脚轮。一看这个商铺就是移动的,这个镜头用完,就可以推到下一个地方了。

3,《人民的名义》中全身烧伤的人眉毛竟然完好无埙

《人民的名义》的播出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这部剧是以反腐为题材的,能够迎合广大观众的喜好。这部剧的成功除了题材好之外,还离不开众多优秀演员的精彩演绎,剧中有很多老戏骨,比如:侯勇、张丰毅、吴刚等等。

这部剧虽然精彩,但是也有一些比较尬的穿帮镜头。剧中大风厂的员工为了阻止假警察入内,在门口洒上了汽油,后来不小心导致汽油燃烧,烧伤了很多工人,其中王文革被烧的最严重。郑西坡去医院看望王文革,王文革的全身都被绑带包着,但是露出的眉毛却是完好无缺的。这得多坚硬的眉毛才能抵得过大火的侵袭啊?

结束语:

影视剧中有穿帮镜头其实也情有可原,毕竟一部剧的制作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有时间性就会有不连续性。而且一些穿帮镜头的出现会给观众带来很多乐趣,很多影视剧都带有戏剧系,穿帮镜头也可以看成是戏剧性的一幕,丝毫不伤大雅。当然,如果是一些正剧审片的时候一定要严肃对待,杜绝穿帮镜头的出现,这样才能保证这部剧的严谨性和可观看性。

“小春,做我女朋友吧,好不好?”

“什么,我没听清,你再说一遍。”

一个女生大声回应道。

“做我女朋友!”

男孩又重新喊了一遍。

小春是听清了这个男孩说什么,可是,她还没来得及回答,火车就已经缓缓开动。

火车上的男孩听不清女孩说什么,只看见她的嘴唇动了动,随后就求学去了。

他以为女孩没有同意他,他也没想到,他能毕业之后,就和这个女孩一起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如今二人已经携手共度了40个年头,并且还共同孕育了一个可爱的女儿,这个女儿也成为了老两口的骄傲。

这个男孩就是我们熟悉的男演员——杜源;女孩则是圈外人,范小春。

自从杜源出道以来,他饰演过诸多的角色,从《金太郎的幸福生活》里的处长金大柱,到《雪暴降至》中的刑警老张等等,无一不让人印象更深刻,他也被观众们称为当之无愧的实力派演员。

他还曾和宋丹丹搭过戏,和闫学晶是好朋友,他虽然没有帅气的外表,也没有庞大的身躯;但是他却有一颗爱老婆的心,从一始至终,从未改变。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老戏骨杜源的故事看看吧。

1957年,杜源出生于哈尔滨的一个贫困家庭。

由于家庭条件差,请不起医生;生孩子又十分耗费元气,杜源的母亲,在生下他没多久,就撒手人寰了。

失去妻子的杜源爸爸,每日与酒为伴,后来甚至有些嗜酒成瘾,经常和朋友们喝到半夜才回来,而且回来的时候手中依旧拎着酒瓶子。

醉酒的杜爸爸回家看到妻子的遗像就崩溃大哭,而杜源听到动静也被吓得大哭起来。

杜源的父亲觉着自己没什么本事,害怕养不大孩子,自己受些委屈没什么,但是不想让孩子继续生活在这个黑暗的家庭中。

于是,杜爸爸一咬牙,就把还没断奶的杜源,送往城里的姑姑家,希望他能生活得好一些。

杜源的姑姑结婚多年也一直没有孩子,他们对待杜源自然也是视如己出,让他上学、教他道理,给予他温暖。

多年来,他一直喊姑姑姑父叫:爸爸妈妈;而对于亲生父亲他一直喊舅舅。

直到小杜源14岁的时候,才得知自己的身世。他也没有恨父亲,他也设身处地的为父亲考虑了之后,他更多的感谢的是姑姑姑父的养育之恩。

有一天,四岁的小杜源看到姑姑家院子上有一颗带果子的树,他想看看是什么果子,于是就顺着墙壁爬到树上。

他一看树上结满了红彤彤的苹果,小杜源开心地摘下一颗,在衣服上蹭了蹭,刚准备张开大嘴咬上一口,他就听见一个小女孩,喊了一声:

“嘿,你给我摘一个好不好,我不会白吃你的,我这有梨,咱俩换换。”

杜源一听,觉着爬一颗树能吃到两个果子,他觉着十分划算,于是就答应了。

没几分钟,他就和小猴子一样从树上跳了下来,然后拿着苹果对这个小姑娘说:“给。”

小女孩也没有食言,她也拿出梨递给了杜源。

然后两个人坐在台阶上大口地吃了起来,边吃边说:“嘿嘿,真甜。”

杜源望着这个小姑娘,看着她的五官精致,只是皮肤有些俏黑,不过并不妨碍她的美貌。

很快,太阳就要落山了,小女孩拍了拍屁股上的土,说:“我该回家了,下次咱俩再换换果子吃。”

说完,她就往家跑去,杜源发现,这个小女孩就住在姑姑家隔壁,他们是邻居。

这天之后,杜源经常喊着这个小女孩出来玩,还给她从树上摘不同的果子吃,小女孩也是开心地笑出了花。

杜源在姑姑家没待多久,姑姑就觉着侄子早该上幼儿园了,只是被原生家庭给耽误了;

于是姑姑在当地找了一个资质相当好的幼儿园,把杜源送了进去。

进幼儿园的杜源,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他一眼就认出来这是在树下等着摘果子的小姑娘。

他一蹦一跳地走到小女孩面前,笑着说道:“咱俩在这又见面啦,我叫杜源,认识你这么久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呢。”

“我叫范小春,叫我小春就行。”

小女孩一字一字地说道。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就是如此奇妙。

后来杜源上小学、初中。高中,都和范小春是同学,并且还是同桌。

二人的关系除了同学情谊之外,还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在空气中流淌。

但是谁也没有更进一步。

时光荏苒,高中的三年转瞬即逝;

杜源在高中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哈尔滨有证据的运转科工作。

工作名字虽然看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就是将快件分类,然后再将这些东西搬上车和运下车。

就是一个苦力活。

虽然苦,但是杜源觉着这份工作能养住自己,而且每个月省省花的话还能给家里补贴一部分。

每每想到这,杜源都觉着累也快乐着;这份工作也让杜源练就了一身好的体魄。

范小春则直接在当地找了一个工厂,成为了一名员工。

二人还是继续保持着朋友的状态,有时间就一起出去吃个饭;有时路过彼此工作的地方都会进去看一眼。

但是,杜源上了干了一段时间分拣快递的工作之后,他觉着有些枯燥,每天做着流水线的工作让他觉着生活毫无意义。

那段日子的他对未来充满了迷茫,他不知道自己应该何去何从。

范小春发现了杜源的异样,她小心翼翼地询问,在了解到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

她突然想起,自己工厂的同事说起中戏表演班正在向全国招生,于是她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杜源。

可是杜源觉着自己没有任何表演方面的天赋,他有些不自信,范小春看出来了他的气馁,于是说道:

“想改变就要试一试,要不然坐以待毙永远是原地踏步。”

杜源觉着范小春说得有道理,他鼓起勇气,准备奋力一试;可是第一步就难住了他。

他不知道表演什么才艺,他又去找范小春出主意。

范小春让他唱首歌,他刚开口唱一句,就被喊停;

小春摇了摇头,又说跳段舞,杜源的四肢开始扭动起来,她又摇了摇头,说:“像个鸭子,很滑稽。”

然后又继续给杜源出主意:“打个快板或者讲段相声吧。”

杜源又根据小春的想法开始,可是他话一说快,就老是出错,而且打磕绊。

杜源见此状,他又想放弃了,说:“要不我还是算了吧,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去了也是丢人。”

范小春却依然坚持:“你不尝试才丢人,你再试最后一个,还是不行的话那你就放弃,反正你不后悔就行。”

“诗朗诵,怎么样。”

“诗朗诵?我是去艺术院校,哪有人考试念首诗的啊。”

杜源睁大眼睛不可思议地说道。

“怎么没有,你念了就有了。”

说罢,范小春就给杜源找了一张报纸,随意在上面挑选了一首诗歌,让他朗读。

而杜源也端起报纸,有模有样地念了起来。

诗歌最后一句话的话音刚落,范小春就鼓起了掌,说道:“比之前那几个强多了,就这个吧。”

杜源有些半信半疑地拿着这个报纸回家,她和姑姑说了自己想去报考中戏表演班的事情。

姑姑很支持,而且还给他找了哈尔滨话剧院的老前辈安志民老师。

接下来的几个月,杜源辞去了原来的工作,跟着安志民突击专业知识,还讲老师为他准备的诗朗诵的稿子背的是滚瓜烂熟。

转眼间就到了考试的日子,杜源壮着胆子上了考场,在考官面前他声情并茂、绘声绘色地朗诵了一首诗歌。

之后,他向考官深深地鞠上一躬,并说了声谢谢,就离开了考场。

在家等待成绩的日子,杜源十分难熬,每天都在祈祷自己的成绩能对得起这几个月的付出;

他害怕自己表现不够出色,达不到录取的要求,而且他不想再做一些苦力工。

成绩很快就下来了,杜源看到了取录名单上有自己的名字,他开心地跳了起来;

他先是跑到话剧院给安志民老师道喜,随后又喊范小春出来,告诉她这个好消息;

然后等姑姑姑父下班回家之后,再次说了一遍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

很快,杜源考上大学的事情在附近传开了,街坊邻居见到杜源都纷纷为他道喜。

杜源也是笑嘻嘻地说:“同喜同喜!”

眼看就到了离乡求学的日子,去火车站那天,姑姑姑父由于有些事情无法脱身,就只能喊着范小春送杜源。

杜源登上火车之后,他在窗边和范小春聊了几句,随后就喊了一句:“做我女朋友吧!”

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等火车开走了好远,杜源也没猜出范小春到底说了什么。

他以为他被拒绝了,就在也没想过这档子事。

到了学校之后,杜源把所有精力都放到了学习上,可是他的学历不高,在高中的时候文化底子也差。

他在中戏的时候,经常是在学习上花费最多时间的人;有一次老师布置作业,有关鲁迅。

杜源拿着作业去问宿舍的舍友,他以为舍友们会耐心地给他解释;可是得来的却是冷嘲热讽。

“连鲁迅都不知道,怎么考上来的啊。”

“杜大哥,你先去补习一下文化课再来学表演吧。”

杜源觉着十分懊恼,他觉着自己在这里不适应而且还受排挤。

他找到老师,诉说了苦恼,并在最后补充了一句:“要不我退学吧,我可能还是适合回家当分拣员。”

老师听完杜源的话,不想让他自暴自弃,耐心地说道:

“你刚入学,不懂的地方还有很多,你现在应该是慢慢地去学习,而不是去逃避;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一个困难就逃避,那你今后的生活还要不要继续下去?”

“不要当胆小鬼,要做男子汉。”

在和辅导员深刻谈完心之后,杜源意识到了自己问题,他决心改正。

回去之后,他翻阅大量资料,并且在表演上也下了不少功夫。

他还将自己在学校发生的事情,都写信告诉了青梅竹马的范小春。

在当时,信息是又时差性的,范小春看到信的时候,杜源早已调整好了自己的状态,重新整装待发。

可是,范小春只读出来了杜源要放弃学业。

她二话没说,买了最早的一趟车票,连夜赶到北京,找到杜源,想为他加油鼓气。

杜源看到自己多年的朋友来了之后,十分惊喜,他热情款待,范小春心中纳闷,问道:

“你不是要放弃了吗?怎么我感觉你精神转状况还有斗志依旧很强呢?”

“你没看后面的那封信吗?我在我们老师的指点下,又重新振作起来了。”

范小春笑了一声,说:“还没收到,我只看了第一封,就赶紧过来了,害怕你真放弃。”

杜源也笑了,心里充满了感动。

接下来的几天,杜源带着范小春在偌大的北京城游玩了一番,二人的心情都放轻松了许多。

在送走范小春的前一天晚上,杜源又没忍住,问道:“当初你答没答应我做我女朋友?”

“你猜呢?”

范小春也俏皮的说道。

“那我猜的话,你就是答应了。”

范小春说:“其实我愿意,但是我觉着咱俩年龄还小,你又上学去了,所以等以后再说。”

杜源听完这话,瞬间精神了,郑重其事地说道:“那你等着我,我一定娶你。”

二人就这样,私定了终身。

送走范小春后,杜源开始不断地打磨演技他的心中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闯出一片天地,给范小春一个好日子。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杜源的不断努力下,在他大二这一年,他在**《最后一个军礼》中,争取到了一个角色,这也给了他莫大的鼓舞。

让他更坚定地在演艺圈中能混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1982年,杜源大学毕业,他没有像其他演员一样,疯狂发展自己的事业,不考虑婚姻大事。

他毕业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回老家娶范小春。

他把自己打扮得十分利索,手里捧着一束小花,走到范小春的面前,学着**中的情节单膝跪地,深情地说道:

“感谢我不在家的这段时间你帮我在我父母面前尽孝,当初答应你一定要娶你,你说年龄太小了,如今我毕业了,可以了,你愿意嫁给我吗,范小春?”

范小春看到杜源如此正式,她感动得直掉眼泪,开心地说:“诶呀,你快起来,这么多人看着呢,我愿意!”

由于他们二人的家庭是知根知底,所以很快,二人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这对青梅竹马也有了最好的结局。

婚后,二人的女儿很快就出生了,杜源给其取名为“杜女”。

孩子的出生让这个家庭的开支多了许多,杜源就承担起了挣钱的大梁,只不过这时候的他还不怎么出名,只要有角色他就会去演,哪怕是小配角。

但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

杜源能够精确掌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他的神情举动都能将观众们带入剧情中去,哪怕戏份不多,但也总能做到形神兼备。

很快,他在《花开花落》中的表现让他的人气上涨,他也拿到了入行以来最多的一笔报酬——一万块钱。

他开心地拿着工资回到家,和妻子一同分享喜悦,范小春的脸上也是乐开了花,连连夸赞丈夫能干。

杜源之后的每一笔报酬,他都如数的上交给妻子,还对妻子说:

“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不够我再挣去。”

范小春知道丈夫虽然挣得不少,可是却都是辛苦钱,于是她就把这些钱全部精打细算,用在刀刃上;

剩下的就都替丈夫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范小春的能干,丈夫杜源都是看在眼里,所以就更加疼爱妻子。

最美好的爱情也不过如此,互相体谅、互相包容、永远事事为对方着想。

一般在结婚之后,夫妻的生活就会归于平淡,所有浪漫都会被柴米油盐抹平。

但是,杜源依旧保持浪漫,每当情人节或者周年纪念时,他都会为妻子准备一束花,每一朵花都是他精心挑选过的。

虽然范小春嘴上说着:“都老夫老妻了,还搞这套干嘛。”

但是手上收花的动作却从未停止。

每次看到此景,他们的女儿都会说:“爸,你看我妈就口是心非,心中指不定怎么美呢。”

真正的生活不仅仅是甜蜜,夫妻吵架也总是有的,但是却从未影响过二人的感情,吵完之后二人就当没有发生过一样,依旧恩爱。

父母的感情,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

杜源的女儿杜女,也深受父亲的影响,选择进军 娱乐 圈,当一名导演。

她在采访中曾表示:“其实在拍摄爱情的部分,开始的时候,我总是不知道该如何向观众们呈现,直到后来我意识到,最好的例子来源于父母。”

“艺术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父亲对母亲的爱,让我找到了灵感。”

如今,杜源在演艺圈不仅是一名老戏骨,受观众们爱戴,而且杜女也是继承了父亲优秀的基因,也成为了小有名气的导演,依旧在自己的领域中不断 探索 ,只为给观众带去更多好的作品。

杜源和范小春只要提到女儿,就无比自豪,他们觉着这是上天赐予他们的礼物。

他们的感情质朴而且纯真,是我们现在匮乏的,他们的爱情没有轰轰烈烈,只有细水长流。

殊不知,细水长流就是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事情。

饮中八仙歌 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饮中八仙歌》是一首别具一格,富有特色的“肖像诗”。八个酒仙是同时代的人,又都在长安生活过,在嗜酒、豪放、旷达这些方面彼此相似。诗人以洗炼的语言,人物速写的笔法,将他们写进一首诗里,构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图。 八仙中首先出现的是贺知章。他是其中资格最老、年事最高的一个。在长安,他曾“解金龟换酒为乐”(李白《对酒忆贺监序》)。诗中说他喝醉酒后,骑马的姿态就象乘船那样摇来晃去,醉眼朦胧,眼花缭乱,跌进井里竟会在井里熟睡不醒。相传“阮咸尝醉,骑马倾欹,人曰:‘个老子如乘船游波浪中’”(明王嗣奭《杜臆》卷一)。杜甫活用这一典故,用夸张手法描摹贺知章酒后骑马的醉态与醉意,弥漫着一种谐谑滑稽与欢快的情调,维妙维肖地表现了他旷达纵逸的性格特征。 其次出现的人物是汝阳王李琎。他是唐玄宗的侄子,宠极一时,所谓“主恩视遇频”,“倍比骨肉亲”(杜甫《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因此,他敢于饮酒三斗才上朝拜见天子。他的嗜酒心理也与众不同,路上看到�车(即酒车)竟然流起口水来,恨不得要把自己的封地迁到酒泉(今属甘肃)去。相传那里“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见《三秦记》)。唐代,皇亲国戚,贵族勋臣有资格袭领封地,因此,八人中只有李琎才会勾起“移封”的念头,其它人是不会这样想入非非的。诗人就抓着李琎出身皇族这一特点,细腻地描摹他的享乐心理与醉态,下笔真实而有分寸。 接着出现的是李琎之。他于天宝元年,代牛仙客为左丞相,雅好宾客,夜则燕赏,饮酒日费万钱,豪饮的酒量有如鲸鱼吞吐百川之水,一语点出他的豪华奢侈。然而好景不长,开宝五载适之为李林甫排挤,罢相后,在家与亲友会饮,虽酒兴未减,却不免牢骚满腹,赋诗道:“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旧唐书•李琎之传》)“衔杯乐圣称避贤”即化用李琎之诗句。“乐圣”即喜喝清酒,“避贤”,即不喝浊酒。结合他罢相的事实看,“避贤”语意双关,有讽刺李林甫的意味。这里抓住权位的得失这一个重要方面刻画人物性格,精心描绘李琎之的肖像,含有深刻的政治内容,很耐人寻味。 三个显贵人物展现后,跟着出现的是两个潇洒的名士崔宗之和苏晋。崔宗之,是一个倜傥洒脱,少年英俊的风流人物。他豪饮时,高举酒杯,用白眼仰望青天,睥睨一切,旁若无人。喝醉后,宛如玉树迎风摇曳,不能自持。杜甫用“玉树临风”形容宗之的俊美丰姿和潇洒醉态,很有韵味。接着写苏晋。司马迁写《史记》擅长以矛盾冲突的情节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杜甫也善于抓住矛盾的行为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苏晋一面耽禅,长期斋戒,一面又嗜饮,经常醉酒,处于“斋”与“醉”的矛盾斗争中,但结果往往是“酒”战胜“佛”,所以他就只好“醉中爱逃禅”了。短短两句诗,幽默地表现了苏晋嗜酒而得意忘形,放纵而无所顾忌的性格特点。 以上五个次要人物展现后,中心人物隆重出场了。 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也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兴酣落笔摇五岳”(《江上吟》)。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浮雕般地突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习以为常,不足为奇。“天子呼来不上船”这一句,顿时使李白的形象变得高大奇伟了。李白醉后,更加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幺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大声呼喊:“臣是酒中仙!”强烈地表现出李白不畏权贵的性格。“天子呼来不上船”,虽未必是事实,却非常符合李白的思想性格,因而具有高度的艺术真实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杜甫是李白的知友,他把握李白思想性格的本质方面并加以浪漫主义的夸张,将李白塑造成这样一个桀骜不驯,豪放纵逸,傲视封建王侯的艺术形象。这肖像,神采奕奕,形神兼备,焕发着美的理想光辉,令人难忘。这正是千百年来人民所喜爱的富有浪漫色彩的李白形象。 另一个和李白比肩出现的重要人物是张旭。他“善草书,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杜臆》卷一)。当时人称“草圣”。张旭三杯酒醉后,豪情奔放,绝妙的草书就会从他笔下流出。他无视权贵的威严,在显赫的王公大人面前,脱下帽子,露出头顶,奋笔疾书,自由挥洒,笔走龙蛇,字迹如云烟般舒卷自如。“脱帽露顶王公前”,这是何等的倨傲不恭,不拘礼仪!它酣畅地表现了张旭狂放不羁,傲世独立的性格特征。 歌中殿后的人物是焦遂。袁郊在《甘泽谣》中称焦遂为布衣,可见他是个平民。焦遂喝酒五斗后方有醉意,那时他更显得神情卓异,高谈阔论,滔滔不绝,惊动了席间在座的人。诗里刻画焦遂的性格特征,集中在渲染他的卓越见识和论辩口才,用笔精确、谨严。 《八仙歌》的情调幽默谐谑,色彩明丽,旋律轻快,情绪欢乐。在音韵上,一韵到底,一气呵成,是一首严密完整的歌行。在结构上,每个人物自成一章,八个人物主次分明,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多样而又统一,构成一个整体,彼此衬托映照,有如一座群体圆雕,艺术上确有独创性。正如王嗣奭所说:“此创格,前无所因。”它在古典诗歌中确是别开生面之作。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是天宝五载(746)或六载(747)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接着赞美李白的诗象庾信那样清新,象鲍照那样俊逸。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鲍照刘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这四句,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分量。 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诗是何等钦仰。这不仅表达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的诚挚友谊。清代杨伦评此诗说:“首句自是阅尽甘苦上下古今,甘心让一头地语。窃谓古今诗人,举不能出杜之范围;惟太白天才超逸绝尘,杜所不能压倒,故尤心服,往往形之篇什也。”(《杜诗镜铨》)这话说得很对。这四句是因忆其人而忆及其诗,赞诗亦即忆人。但作者并不明说此意,而是通过第三联写离情,自然补明。这样处理,不但简洁,还可避免平铺直叙,而使诗意前后勾联,曲折变化。 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幺奇特之处。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自然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自然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象“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故而清代黄生说:“五句寓言己忆彼,六句悬度彼忆己。”(《杜诗说》)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回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好时光,悬揣二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该有多幺丰富的内容。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每个字都千锤百炼;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传颂的名句。清代沉德潜称它“写景而离情自见”(《唐诗别裁》),明代王嗣奭《杜臆》引王慎中语誉为“淡中之工”,都极为赞赏。 上面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这就自然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什幺时候才能再次欢聚,象过去那样,把酒论诗啊!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呼应。言“重与”,是说过去曾经如此,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怅恨更为悠远,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用“何时”作诘问语气,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使结尾余意不尽,令人读完全诗,心中犹回荡着作者的无限思情。 清代浦起龙说:“此篇纯于诗学结契上立意”(《读杜心解》),确实道出这首诗内容和结构上的特点。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过接,极其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结合得水乳交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前出塞九首(其六) 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诗人先写《出塞》九首,后又写《出塞》五首;加“前”、“后”以示区别。《前出塞》是写天宝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的时事,意在讽刺唐玄宗的开边黩武,本篇原列第六首,是其中较有名的一篇。 诗的前四句,很象是当时军中流行的作战歌诀,颇富韵致,饶有理趣,深得议论要领。所以黄生说它“似谣似谚,最是乐府妙境”。两个“当”,两个“先”,妙语连珠,开人胸臆,提出了作战步骤的关键所在,强调部伍要强悍,士气要高昂,对敌有方略,智勇须并用。四句以排句出之,如数家珍,宛若总结战斗经验。然而从整篇看,它还不是作品的主旨所在,而只是下文的衬笔。后四句才道出赴边作战应有的终极目的。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诗人慷慨陈词,直抒胸臆,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声。他认为,拥强兵只为守边,赴边不为杀伐。不论是为制敌而“射马”,不论是不得已而“杀伤”,不论是拥强兵而“擒王”,都应以“制侵陵”为限度,不能乱动干戈,更不应以黩武为能事,侵犯异邦。这种以战去战,以强兵制止侵略的思想,是恢宏正论,安边良策;它反映了国家的利益,人民的愿望。所以,张会在《杜诗府粹》里说,这几句“大经济语,借戍卒口说出”。 从艺术构思说,作者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前四句以通俗而富哲理的谣谚体开势,讲如何练兵用武,怎样克敌制胜;后四句却写如何节制武功,力避杀伐,出“止戈为武”本旨。先行辅笔,后行主笔;辅笔与主笔之间,看似掠转,实是顺接,看似矛盾,实为辩证。因为如无可靠的武备,就不能制止外来侵略;但自恃强大武装而穷兵黩武,也是不可取的。所以诗人主张既拥强兵,又以“制侵陵”为限,才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很有体会地说:“上四(句)如此飞腾,下四(句)忽然掠转,兔起鹘落,如是!如是!”这里说的“飞腾”和“掠转”,就是指作品中的奔腾气势和波澜;这里说的“兔起鹘落”就是指在奔腾的气势中自然地出“拥强兵而反黩武”的深邃题旨。在唐人的篇什中,以议论取胜的作品较少,而本诗却以此见称;它以立意高、正气宏、富哲理、有气势而博得好评。

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圣”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和个人性格。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中国文学史》)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他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发展出自己独到的风格。

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他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任务的沉重责任忠实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杜甫“没饭不忘君”,艺术风格沉郁顿挫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尤其是宋代江西诗派更是杜甫视为宗祖他的影响力巨大

李白年少时博览群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他还仗剑任侠,“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中国文学史》)他年少是曾广有游历。这一切都对李白自由奔放的性格形成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导致了他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李白尚武轻儒,轻财好施,喜欢豪饮。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积极入世的。他的人格魅力也是别人所不能及的。

杜甫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重要诗人,所以对杜甫来说从仕与诗歌都是家业。他曾对儿子说“诗是吾家事“。杜甫深受儒家文化教养,终身都有辅佐君王的愿望,又加上自身一生的穷困潦倒,从而形成了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性格。他的诗歌也因此偏重于现实主义。

李白终其一生都徘徊在出仕与高蹈之间。他在《蜀道难》中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种忧虑,他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剑阁峥嵘而崔嵬”这可能是对当时政局混乱他抑郁不得志的一种隐喻。在他的《行路难》中他用“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等太行雪满山”来形容自己艰难处境。由于当时高力士杨国忠的受宠,贤士都被据在朝门之外,因此他发出了“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悲叹,但他的乐观主义天性又使他对理想追求都是执着的。他唱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在《夜泊牛渚怀古》中他写道“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借用谢尚知遇袁宏的典故来表明自己的怀才不遇渴望知音的心情。以上都说明李白对仕宦生涯是积极的。而另一方面李白又受道家的影响,不时又有高蹈出世的想法,而且他也曾在深山隐居过。在《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中他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表现了他对道家的崇信和对儒家的嘲弄和摆脱世情追求神仙生活的感情。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描写奇幻的梦境表达了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最后他说“安能催眉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表明了自己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志向。可以说李白的一生都在出世入世的矛盾中彳亍着。

而杜甫就简单的多。他一生都在谋求获得官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进雕赋表》)。他一生都相信自己能有朝一日“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这种精神一直渗透在杜甫诗的字里行间他的七律《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这首诗十分能体现杜甫诗歌的特点,诗开头就以景色引出作者心绪,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样有动人的对比。其后写出“万方多难”的境况,最后写出个人报负,他想像诸葛亮一样建功立业。全诗即景抒情写山川联系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说人事又借助自然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熔自然景物国家灾难个人情感于一炉,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风格。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写的是唐军攻克安史老巢后诗人听到消息后的喜悦。全诗以流走的音韵真挚的情感快速的节奏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的《登高》全诗对仗工整,写景抒情融合一体。前两联写景,后两联结合自身衰老,归结到零落潦倒的根源。其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名句。

在诗体上说李白擅长古歌行体,擅长五七绝句,他性格自由奔放使他不囿于格律音韵,他的《蜀道难》长短参差,他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云》的前两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使用的是散文句法。而杜甫精于音律,擅长铺陈排比。因此律诗尤其是七律是他的长处。在诗的音美形美的方面李白稍逊于杜甫。而在风格美方面,李白的飘逸豪迈,谈吐天然是别人所不能学的。李白直抒胸臆多,乐则大笑悲则大号。而杜甫的诗多含蓄曲折沉郁顿挫。这也是年轻人多喜欢李白而思想成熟的人多喜欢杜甫的一个原因。

李白热爱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务而对不合理现象毫无顾忌的投之以轻蔑。这种已被现实所牢笼却不愿接受想征服现实的的态度,与杜甫那种始终以严肃的悲悯的心情注视关心祖国人民命运那种现实主义精神是相反而本质又相同的。用韩愈的话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们的艺术成就和高风亮节永远是中国文化的代表。

参考书目:《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

《中国文学史》章培恒 骆玉明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西诗鉴赏与翻译》辜正坤

http://meiwenblogchinacom/2484947html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0001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27
下一篇2024-01-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