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清秋诗句伊人在何处

冷清秋诗句伊人在何处,第1张

1 关于冷清秋的诗句

关于冷清秋的诗句 1形容"冷清秋"的诗句有哪些

1、《相湖》

年代: 宋

作者: 朱升之

世路羊肠淹客游,尘缨来此濯清流。

半窗修竹翠含雨,一片澄湖冷清秋。

2、《宿南海神祠东廊候月烹茶次闻雷》

年代:宋

作者: 曾丰

祠宇眈眈海岸头,况逢冷夜更清秋。

风前尘外笛三弄,饭后月中茶一瓯。

借我孤舟随水住,乘时一棹与天浮。

旧谈八月流槎事,岂料予来傍女牛。

3、《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年代:唐

作者: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一般 一作:一番)

4、《废墓叹》

年代:明

作者:吴鼎芳

废墓丛荆榛,下有妖狐穴。

哀魂泣杜鹃,化作枫林血。

颓波声断夕阳空,伤心莫向英雄说。

恩亦不堪酬,仇亦不堪雪。

神仙寂灭天地古,世故茫茫几销歇。

吴王台上望胥江,依然冷浸清秋月。

5、《荷花》

年代:宋

作者:陆游

南浦清秋露冷时,凋红片片已堪悲。

若教具眼高人看,风折霜枯似更奇。

2形容"冷清秋"的诗句有哪些

1、《相湖》 年代: 宋 作者: 朱升之 世路羊肠淹客游,尘缨来此濯清流。

半窗修竹翠含雨,一片澄湖冷清秋。 2、《宿南海神祠东廊候月烹茶次闻雷》 年代:宋 作者: 曾丰 祠宇眈眈海岸头,况逢冷夜更清秋。

风前尘外笛三弄,饭后月中茶一瓯。借我孤舟随水住,乘时一棹与天浮。

旧谈八月流槎事,岂料予来傍女牛。 3、《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年代:唐 作者: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一般 一作:一番) 4、《废墓叹》 年代:明 作者:吴鼎芳 废墓丛荆榛,下有妖狐穴。

哀魂泣杜鹃,化作枫林血。颓波声断夕阳空,伤心莫向英雄说。

恩亦不堪酬,仇亦不堪雪。神仙寂灭天地古,世故茫茫几销歇。

吴王台上望胥江,依然冷浸清秋月。 5、《荷花》 年代:宋 作者:陆游 南浦清秋露冷时,凋红片片已堪悲。

若教具眼高人看,风折霜枯似更奇。

3金粉世家中金燕西写给冷清秋的诗句

你走了,走的很远;

我在秋的身后,

珍重的拾起一张半红的枫叶;

把它挂在夕阳照到的墙上;

并排挂着的还有你的小影,

微笑 在林间

我走了,可能不再回来;

你在哪儿?我找不着了;

我把你的小影和那枫叶,

留在了那儿,

在那夕阳找到的墙上;

如果你还愿回那儿,

收下那枫叶,

收下我最长远的等待!

也许

已经没有机会向你表白

在你不爱我的时候我还爱着你

也许我珍藏的种子永远不会发芽

于是

我把这首诗变成一棵不会腐烂的树

深深埋在心里

当我想起你的时候

就会心痛

我知道你已经忘记了我

所以才会留下这个背影

我是多么不愿意想到

你已经忘记了我

我是多么愿意相信

当你走出那条小街

当你唱一首歌的时候

当你读我写的诗的时候

会在一阵心跳中

记起我

感谢你的沉默

感谢你真挚而聪明的沉默

让我欣慰的是

你就住在我的隔壁

让我难过的是

我们之间的距离却那么遥远

虽然一丝矮矮的墙

却把我拦住

让我无法靠近

虽然一堵厚厚的墙

却拦不住我心里的月光

每当暗夜来临的时刻

它都会悬挂在你的窗前

你是否看见

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去年听雨楼阁上,

江阔云底,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屋檐下,

秋叶已凋零,

悲欢离合总无情,

伊人何处,总在寒冷清秋!

4《金粉世家》里面关于冷清秋的词是什么

第一首:

银汉红墙消息断,夜阑梦也匆匆。茜窗人去碧廊空,西风飞白露,冷月照孤松。几次欲眠眠不得,蕉心剥尽重重,隔屏数遍五更钟,泪珠和恨滴,封在枕函中。

说与旁人深不解,愁多转觉心闲。纸窗竹户屋三间,垂帘无个事,抱膝看屏山。一楼沉檀萦佛火,小楼今夜新寒。斜风细雨扑疏栏,残更来永巷,如水梦初还。

忏尽红情犹有恨,隔帘羞见牵牛。凄凉佛火黯高楼,拥衾无一语,敲折玉搔头。但愿思君休再梦,梦时醒也还休。倩魂频断莫勾留,好乘今夜月,一探广寒秋。

第二首:燕西为冷清秋读的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屋檐下,秋叶已凋零。悲欢离合总无情。伊人何在?总在寒冷清秋。

“ 烈火烧过青草痕,看看又是一年春风。”

01

半新半旧

在红楼梦第五十四回中有贾母评“凤求鸾”的一段,贾母道:

“这些书就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这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乡绅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

“这**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绝代佳人,只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哪一点儿像个佳人?”

照“贾母”的话,《金粉世家》的故事也实在没趣儿,这没趣的故事却引我入胜。《金粉世家》实在是一本半新半旧的书,“新旧”体现在多方面。在模式上,《金粉世家》取法于《红楼梦》又多有创新,张恨水先生本人亦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旧文人”。

故事发生在半新半旧的北洋时期,自然书中的人物也是半新半旧,从清秋这很能看到这一点。在她身上,新时代女性的独立之下又有着旧文人的迂腐的一面,这是在个体身上,而在多人物之间,新旧的对立显得更为突出。

新旧的对立必然产生矛盾,矛盾附着到人物上,使人物无不具有了复杂的性格、思想内涵,客观真实性使得人物更加立体。丫鬟小怜为了爱情也可以排除门第观念和一切社会因素,可以看到旧式女子在新思潮的冲击下思想意识的觉醒。

新旧的矛盾同样穿插在故事当中。从整个大家庭来看,冠冕堂皇之下是勾心斗角、明争暗斗,糜烂奢侈的寄生生活注定走向衰败。大火之后,热闹落下帷幕,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金府的衰荣也要与时代背景联系起来。

吃人的时代下每一个人亦是受害者。去看待燕西的纨绔,恨其不争的同时依然不能忽视大环境之于人的影响。清秋是个可怜人儿,在物质与爱情之间清秋有着自己的考量,我心疼她一直小心翼翼地去接受燕西,这“接受”又有些被动,背后有着来自家庭的推力。

清秋深知“齐大非偶”,但更多的是期盼相互的努力能够拉近两人的距离,这并非是不可能,至少我们能在春江和小怜身上看到希望。我们看对立的关系,须理解“齐大非偶”是矛盾的体现而并非矛盾的根源。

02

一见钟情?

自由恋爱是二十世纪新兴的玩意,这新兴的玩意儿在社会上流行开来,在这部作品中亦不乏笔墨却又显得不太稳固。而张恨水先生似乎又对“一见钟情”情有独钟,燕西与清秋自不必说,我们来看看柳春江与小怜的初次见面:

“他看见小怜一身的艳装,水红的蝴蝶结丝辫,束着青光的短发,正是一个极时髦的少女,老远地已经看定了。走到近处,却又在回廊边,挨着短栏杆走,让小怜走中间,鼻子一直向前,眼睛不敢斜视,仅仅闻到一阵衣香袭人而已。”

老远望着,柳春江就已经魂不守舍了,但见这“一见钟情”也不过是外表的吸引。执于外表的一见钟情不难想见最终以悲情收尾。但柳春江与小怜已经算是圆满,这不全归于作者的照顾,他们之间确有真情的流露。与之相比,燕西与清秋的悲情更引人注目。

燕西的追求的确不遗余力,费尽心思,但他远没有柳春江来得真诚。柳春江面对家人的反对可以私奔,但我没办法把“私奔”联想到燕西身上。很大程度上,燕西的追求不过是一种“示好”,“示好”的对象也并不是非她不可。

”为了一个女子,就肯另立一个家,和人做街坊,慢慢地去认识。用心实在也用心,下工夫实在也肯下工夫。但是有这种工夫,何不移到读书上去?老实说,他简直是靠他几个臭钱,去引诱人家的。这种婚姻,基础太不正当,成就了也没有什么好处。严格一点地说,就是拆白。”

“基础太不正当”可以说是一语中的,“齐大非偶”不能自圆燕西的“混蛋”。燕西有爱过清秋吗?即便是有,也远不如燕西对自己的“爱”,燕西爱的是荣华富贵,习惯于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安逸的生活。我想,“奉子成婚”的婚姻来得匆忙,一见钟情还远没有情至深处,把对方读得明白,才有了婚后的悲情。

燕西放荡惯了,这令他不能忍受白秀珠的蛮横,清秋的独特气韵吸引住了他。他以为清秋的温柔在婚后不会对他太过约束。但他们还是相互了解得太少,清秋实则是一位外柔内刚的女子。不消说,“物质”对清秋确有几分考量,但远达不到“爱慕虚荣”的说法。

燕西不遗余力的讨好下确有几分虚假,清秋看到的只是极力伪装出的燕西,要说爱,也只是婚前的昙花一现。清秋对燕西婚后展现出的“真实”失望,而内心的刚强、独立令她不愿意成为燕西的依附,她从不喜欢纨绔子弟,更不忍受自己也去过那种寄生虫式的生活。

他们的想法要么擦肩而过,要么背道而驰,清秋觉得燕西变了,不再是婚前的那个他,但燕西自始至终就没有变过,只是不再刻意地去讨好。清秋不是没有看到两人的差别,而是更寄希望于改变,遗憾的是,两个人都无法去改变自己。

我说他们的婚姻太过匆忙,那时他们只有十七八岁,远没有到入世的年纪。评说他们不必带着过多的苛责,也不必对“一见钟情”式的爱情感到失望。我在过去的一篇《马丁·伊登》的书评中有过一番描写仍可以用到这里。

“真正的爱情难道不应该是兼收并蓄的吗?选择性地去爱一个人的美好这很容易,去接受对方的缺陷却很难。”

03

一场大火

“我四个儿子,全是正经事一样不懂,在这女色和一切嗜好上,是极力地下工夫,我恨极了”。

金府的几个儿子,一个个游手好闲、不学无术、 坐享其成,过着醉生梦死、 挥金如土的生活。他们泡在“ 金粉之香” 中, 逛窑子、娶小妾、捧戏子,从这一方面看,金府的夫人、太太们虽一个个锦衣玉食却也是一个个可怜人儿。

一场大火烧得这个家庭分崩离析,但大火只是表象,真正让这个家庭鸟兽散的“大火”不外乎醉生梦死。

目睹过热闹,这热闹又戛然而止怎能不让人伤感,人生的聚散离合总是这样突如其来。这部作品是一个悲剧,却不只是着眼于悲情,金府的衰荣同样是整个社会的缩影。

金府愈是热闹便愈能看出满纸底层人民的血泪。作者借助金府这个舞台,暴露豪门荒*的寄生生活,揭示人生的热与冷,在客观上也一定程度地反映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上层社会的面貌。一场大火烧掉了这个家,不妨说烧掉了那个时代。

“人生宇宙间,岂非一玄妙不可捉摸之悲剧乎?吾有家人相与终日饮食团聚,至乐也。然而今日饮食团聚,明日而仍饮食团聚否?未可卜也。”

繁华尽去,自此劳燕分飞,各奔东西。我期盼他们在各自的世界里安好。烈火烧过青草痕,看看又是一年春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9942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26
下一篇2024-01-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