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玉,也就是小红,她在红楼中的地位是很让人伤神的,诸位丫环之中,红玉的出身最好,虽然也是家生子,可是她的老子娘却是荣府的风云人物,赫赫有名的林之孝,林之孝家的。而且,据说这两人还是王熙凤的娘家人。按说,仗着这些体面,红玉大可以有个很好的差事,至少也要做个一等丫头什么的,不要亚于袭人鸳鸯诸人。而且,依例子来看,既然赖大家的儿子赖世荣可以讨了奴才的命,还托了主子的庇护,选了出来,得了个知县的缺,很是风光了一把,那么,我们林之孝家的闺女,按道理,即使差了一等,也不改落到去伺候人,更不改落到个二等丫头了。怡红院中,出色的人也多,不知道处于何种原因,这红玉偏偏的就被分到那里去了,倘若,真的如秋纹晴雯等人说的,这红玉是个喜欢攀高枝的人,那么,到了怡红院,她究竟想做什么?难不成是想入了宝玉的眼,挣得个侧室姨娘的名分,让自己的老子娘过个“国丈”“国母”的瘾?可偏偏的,这红玉连宝玉都接近不得,端茶递水的巧宗儿,铺床叠被得近乎事,都被另外一干人等揽了去,这还不说,还遭到了以晴雯为首的诸位大丫环的排斥和戒备。这就又奇怪了。宝玉凤姐遭了暗算,后来好了的时节,贾母史太君“论功行赏”,这红玉也没入的一等,害的那个小丫头佳蕙很是给她不平了一番。不过,这红玉倒也不沮丧,说出的话倒也令人敬畏:“也不犯着气他们。 俗语说的好,`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 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呢?”小小年纪,居然如此的见识,让人咋舌,真是得了惜春的神气了。 种种疑团,答案又怎样呢我以为,进入怡红院,靠近宝玉,那可能是林之孝及其老婆的主意,谁认不想背靠大树好乘凉呢虽然说,这两个一个天聋,一个地哑,一对绝配,可是不能否认他们心里没个算计,要不然,贾府之中明争暗斗,派系林立,他林之孝一个奴才,若然不会见风使舵,不会察言观色,嘿嘿,说不定哪天晚上就离了位,受了众人的欺压呢。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那红玉是个有心气的丫头,不甘于简简单单的去做个姨太太,不愿意让别人说长了老子娘的势力;这丫头也是个有见识、胆色的丫头,有自信,应付分内之事一丝不苟,不落人的话柄,你看她与晴雯诸人的对答,不卑不亢,有理有据,这几位只有一肚子的不满,却无从数落的起。红玉也是个很上进的丫头,佩服有能力有度量有气魄的主子,说这话,不言而喻,我以为她是瞧不起宝玉的,混在脂粉堆中,没有任何算计,自称多情却有难得去为这些情做些预备,整个一富贵的闲人,败家的种子。你叛逆,那也罢了,算是有气魄,可是你叛逆的资本呢?依附于富贵,却说着富贵的坏话,这就很让人怀疑他的人品。你可以说红玉这么想,或者说我这么想是入了禄蠹一流了,可是你不能不承认,倘若生存都是个困难,你还谈什么新思想?所以,红玉铁定了是不能喜欢亲近宝玉的,她是佩服凤姐一流的人物的,你看她听了凤姐的一番话后的言语:“只是跟着奶奶,我们也学些眉眼高低, 出入上下,大小的事也得见识见识。”那番欣喜,是说不出来的;那份快意,是可以想见的。这丫头,也就是生就了的奴才身份,倘若她与迎春或者探春换个地位,依我看来,那精明,算计恐怕会直追三姑娘,压倒王熙凤了。可惜,她的舞台太小了。 红玉是个那得起放得下的丫头,会凤姐的话,口齿爽利,言谈得当,真真是个拿的出手,上得了台面的能干角色。嗯,可惜啊可惜。 红玉是个不轻视自己的丫头,是个敢于爱的丫头,放肆的与后廊下的芸哥儿眉来眼去,呵呵,那份胆色,不亚于女中豪杰司棋。书中把芸哥儿写坏了,我不知道是曹公的本意还是高先生的续貂,不过,我倒是喜欢央视中的笔法。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这丫头,只因被凤姐发现做了身边人,就对凤姐心怀感激,而且担当得了凤姐的大事,虽然,巧姑娘难逃狠舅的毒手,可是,这红玉的能担当还是让人称奇的,直不亚于金刚倪二,村姥姥刘氏这些人物。两府倾覆,凤姐魂归,阴森森羁侯所,孤单单女子红玉,泪涟涟悲声大放,影幢幢昔日富贵。难得流水西归,美韶华,大富贵,尽皆随风去,平安州里,白头侍女,闲说曾经人间天上景,漫语风流决断日,忆,有学者曾考证过红楼丫头的地位,认为小红应属又副册人物,她的重要性甚至比紫鹃还高。如果此证成立,以她的卑微地位,以她前八十回中占的那点笔墨,竟可跻身“又副册”之列,足以证明她在灵魂上精神上不但不输给晴雯等人,甚至还有超越之处,所以才得与地位比她高得多的,影响力也大得多的晴雯等人并列一册。 再看小红是凭什么跻身又副册之列呢?原来,贾府树倒猢狲散后,避而远之者有之,幸灾乐祸者有之,落井下石者有之,真是世态炎凉,人情淡漠!然而就是在无数像贾雨村那样身受贾府恩惠的有权有势的人们恩将仇报或唯恐延祸于己,避犹不及的时候,小红,这个并没有从贾府得到多少好处或地位的丫头,却勇敢地挺身而出,奔走营救身陷囹圄的宝玉--虽然,她在宝玉房中几年,宝玉都不知道有她这么个人,虽然宝玉把她交换出去的时候是那么样的无所谓。在炎凉的俗世中,锦上添花者众多,雪中送炭者少,何况救助对象是多数人避犹不及的罪犯亲族。当小红与刘姥姥出现在落迫穷途的凤姐儿面前时,这个昔日威风八面的女强人就是铁石心肠,恐怕也不能不感动得掉下眼泪。当小红迎接囹圄中的宝玉重获自由的时候,当日曾在晴雯被逐后写下诡画词的宝玉也不得不慨叹,“座上公卿今何在?惟见闺中林小红!”而小红之不同于林四娘的,是宝玉既非她的丈夫,也对她不曾有没什么大恩,并且她本已有“天下无不散的筵席”的领悟。在种情形下,却并没有因“事不关己”而置身事外,这就较之恒王面前得意人林四娘的“报恩”更为难得,不是单纯的报恩,而是近乎“侠义”的行为了!此外,当时跟随小红营救宝玉的还有茜雪,但“以小红和贾芸为首脑”,这似乎在小红替佳蕙收零钱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伏笔了。 在乱世之中,能出淤泥而不染的确难得,它让晴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然而,那些不但能够自保,还勇于跳下泥潭救人,并且最终成功的人,难道不是更难得吗?卓文君等司马相如的时候,相如已为高官,那又如何?她并非贪图司马的地位!同为抗争,文君较之一死殉情的祝英台,文君在追求自由的灵魂方面,是否更胜一筹? 《红楼梦》是一部结构严谨的作品,作者在一开始就已经为所有人物设计好了结尾,由于前八十回涉及小红的笔墨不多,关于她的每一笔就更不可能是闲笔,在那么短的几笔中,写了她对贾芸从相识到坠入情网,写她从被宝玉注意到被王熙凤赏识,写了她的才气,勇气,也写了她的侠气,灵气。当然也写了世俗对她的压制--其一,只因为名字里带一个“玉”字,就得改名儿,对一个**的名字尚要避讳,可见其地位之卑下及所受压迫之深。其二,她在宝玉房中几年,宝玉不知道她的存在。因为大丫头们出去了,导致宝玉喝茶只能自己动手--如果宝玉因此烫了手,不知这些大丫头们要怎么吃不了兜着走。小红不过在这种情况下给宝玉倒了杯茶,就招来一番奚落。其三,她给王熙凤递话儿,以致“晴雯一见小红,便说道:“你只是疯罢!院子里花儿也不浇雀儿也不喂,茶炉子也不弄,就在外头逛!”在这种情形下小红才辩解道:“昨儿二爷说了,今儿不用浇花儿,过一日浇一回。我喂雀儿的时候儿,你还睡觉呢。”碧痕道:“茶炉子呢?”小红道:“今儿不该我的班儿,有茶没茶,别问我。”绮霞道:“你听听他的嘴!你们别说了,让他逛罢。”小红道:“你们再问问,我逛了没逛。二奶奶才使唤我说话取东西去。”说着,将荷包举给他们看,方没言语了,大家走开”。即使替凤姐儿传话,也是凤姐自己朝小红招手,不是小红自己蹭上去的。晴雯自知发脾气没道理,这才“冷笑道:“怪道呢!原来爬上高枝儿去了,就不服我们说了。不知说了一句话半句话,名儿姓儿知道了没有,就把他兴头的这个样儿。这一遭半遭儿的也算不得什么,过了后儿,还得听呵。有本事从今儿出了这园子,长长远远的在高枝儿上才算好的呢!” 在王夫人面前,王夫人是世俗的压迫者,晴雯是抗争者,但在这里,小红却是抗争者。曹雪芹在这里安排晴雯第一个向小红发难,不是偶然的。而并不知道这些事情的佳蕙为小红抱不平时,只也是指名道姓地立即说到晴雯,那显然也不是偶然的。那时小红却并没有随声附和,反而劝她不要气,并说出“千里搭长棚”一番话来。较之红楼梦里的多数人物,晴雯无疑是上上中人,脂批对晴雯是很赞赏的,独小红一节,对晴雯多有微词,一再指名道姓地指出小红是受晴雯有意排挤的,因为她是林之孝之女,晴雯才对她有戒心,甚至刻意找碴儿,而她“攀高枝儿”是“被逼的”。 作者确是写小红攀宝玉,但《红楼梦》中反笔甚多,很多时候是故意用世俗之语明贬暗褒,明褒暗贬,其实小红和宝玉的这段对话已经可看出些意思来了,她“冷笑一声”,道:“爷不认得的也多呢,岂止我一个。从来我又不递茶水拿东西,眼面前儿的一件也做不着,那里认得呢?”宝玉道:“你为什么不做眼面前儿的呢?”小红没有解释,却说“这话我也难说。”作者说小红经此一事心灰意冷了,毋宁说小红已经把事情看得很清楚了,才有后面“千里答长蓬”一段说词。正因为她看得清楚,所以不但能够自保,而且还能救人。而后来她的义行,证明她绝非趋炎附势之辈。 就在这一章里,曹雪芹通过凤姐这样赞扬小红,“如今除了我随手使的这几个丫头老婆之外,我就怕和别人说话,他们必定把一句话拉长了,作两三截儿,咬文嚼字,拿着腔儿,哼哼唧唧的,急的我冒火,他们那里知道?我们平儿先也是这么着,我就问着他,难道必定装蚊子哼哼就算美人儿了?说了几遭儿才好些儿了。”凤姐儿是什么人,她有什么人什么事看不出明白的不透的?作者通过她所说的那些惺惺作态虚伪做作者的指责和对小红的赏识难道是偶然的?倘若小红也学那些人,以为如此方有得体,方合大体,凤姐儿看得上她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