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坛奇男子朴树,到底有多神奇?

乐坛奇男子朴树,到底有多神奇?,第1张

朴树能有多皮?

他和王菲一样,

他皮得我行我素,

还让人恨不起来。

八百年上一回综艺,众人群星拱月间,却发现朴树窝在角落一脸惆怅,问他怎么了,他揪着衣角为难地说道:“到点了,我该回家睡觉了”

2018年《跨界歌王》,主持人问:为什么想来参加节目?

答:因为缺钱。

主持人不肯罢休,又问:《清白之年》这首歌,是想表达什么心境?

答:嗯忘了。

他和媳妇吴敏菲参加节目,小吴含情脉脉地问道:“老公,如果有一天我比你先死怎么办?”朴树搂搂她说:“没事,我会好好活着。”

这么多年,朴先生语不惊人死不休,说话风格简单粗暴——能一个字说话,绝不会说两个字废话。

他是采访届的泥石流,让主持人头疼的问题男中年。但就是这样一个特立独行,从未入世的老男人,却一直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让他得以缱绻在自己的世界里,孤独地像个诗人,又自在地像个孩子。

游离在世界边缘,却被世界偏爱的朴树,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

01 忧郁少年

朴树,原名濮树。

1977年,四岁的他跟着家人从南京搬到北京大院儿。

当时的他,对北京人只有一个印象—— 皮!

几个半大小子常常冲着他做鬼脸儿,要不就偷摸扒他裤子,性格内向的朴树刚开始还含羞捂腿,后来脸皮越练越厚,拿大人的老话儿说,这孩子是典型的蔫淘啊!

这段经历让他的性格颇具雏形——既有南方人的安静,也有北京人的贫,神经纤细,还有点直男的不解风情。

朴爸是北京大学的教授,同时也是一名物理科学家,可以说小朴误打误撞,生在了一个典型的理工男世家。作为打小就物理不及格的他,地位尴尬堪比误入男澡堂的女娇娥,在老父亲的日夜鞭策下苦不堪言。

他还有一个哥哥,叫濮石。石头哥从小就爱听歌儿,国内的情歌国外的摇滚,逮住什么听什么,后来干脆离家出走当了一名流浪歌手。

那时的朴树年龄尚小,在父母隐隐约约的抽泣声中,手指发麻地解锁一道又一道复杂的数学题。由于哥哥的离家出走,父母将更多希望倾注在他身上,繁杂的课业常常压得他头皮发麻。

偶尔抬头看看夜深人静的繁星暗涌,想得也是哥哥收音机里那些美妙的音乐,他所有学习的动力,都是为了父母,还有老爸承诺的,考了第一名,就送他一盘猫王的卡带。

那时北京高干子弟的出路无一例外:北大附小、北大附中、北大、出国留学,娶妻生子。奈何多年后的他只做到了最后一个,还只做了一半儿,只娶了妻,却没打算留下一儿半女。

好了,时间先回到朴树“小升初”的那年,他当时的成绩简直让全家人抓狂

为啥抓狂?北大附中分数线1735,而小朴考了173,就差了区区05分!

要说这世间遗憾,无非是差一步美满,差一环满贯,区区跬步,却毁人千里,命运的机关算尽,大概也不过如此。

老濮当然咽不下这口气,他北大教授的儿子怎么能考不上北大附中?他不服啊!口干舌燥奔走了一个月,求爷爷告奶奶,最后仍然拗不过命运的大粗腿。

老濮仰在沙发上连连叹气,事已至此,他不得不承认也有他一个教授办不到的事。这个男人的无力感从未源于事业,反而全部来于两个儿子

而那头朴树也不好过,脑袋里只有一个声音——我没考上,我爸妈没法做人了!

他认为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打那之后,他的心就蒙了一层灰,生病了。

察觉到儿子异样的濮妈妈带他去看心理医生,得出的诊断结果是 :青春期抑郁症。

本就沉默的少年变得更加沉默,终日面无表情喃喃自语,似乎越来越接近崩溃的边缘

02 疯子在左,天才在右

人为什么会憋疯?迄今为止,心理学家也一脸问号。

他们认为,除了遗传,大概就是没有合适的宣泄出口与合理的世界观。

所幸的是,二十多年前的朴树,找到了适合他的宣泄途径——玩儿音乐。

由于生病,他中途休学了一年,父母也不敢吹胡子瞪眼刺激儿子,后来的整个高中他都是在浑浑噩噩中度过的,好像做了一场春秋大梦就混到了高考的日子。

对生活缺少欲望的他,对未来的人生也没什么野心,除了音乐,他所走的每一步都是为了回馈父母。

考前几个月,他忽然发疯似的啃书本,打复习战,最后被首都师范大学英语系顺利录取。

其实他这么玩儿命还有一个自己的小九九:濮爸以前说过,考大学吧!考上大学就让你留长头发,玩儿摇滚!我跟你说大学可好玩儿了!

濮爸哄儿子的话,他是真的听进去了。

可真到了大学,真相却相去甚远

留起长发不修边幅,整天背着把破吉他的他经常被当成不良少年,有一次还被误认为是谁家走丢的流浪汉,直接被领到了派出所。

这大概是小白兔朴树人生中第一次上当受骗,这骗子还是自己老爸。感觉到智商被一百分爆锤的他第一次做出了反抗——退学!

朴树的世界是单纯的,喜欢或者不喜欢,接受或者拒绝,做或者不做。他是少数敢想敢做,遵从内心世界的成年人。

濮爸觉着儿子只是闹脾气,托关系为他保留了一年学籍,没成想这小子这次是玩儿真的!

挣脱学校束缚,似乎一瞬间甩开了所有压力,所有灵感一触迸发。

在这段闲云野鹤般的自在日子,他常常晃荡着大高个子,背着吉他独自跑到小河边自弹自唱,那些流动的心事在他的笔尖下变成跳跃的音符,顺着青年忧郁的唇角流向江河万物。

此刻,他与音乐,融为一体。

心无挂碍的日子没过多久,濮妈委婉地提醒他:“儿啊,你要不要去端盘子挣点钱?”

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个成年人了,早该挣钱养活自己了。

其实朴树对这个世界的触感是后知后觉的,甚至有点迟钝,他更像一只用触角感知世界的蜗牛,虽然行动迟缓,落后了同伴一大截儿,但他只要下定决心,就会背着自己的重量不缓不慢地走在属于自己的时区里。

这时有朋友问他,你那么会写歌儿,怎么不卖歌儿啊?

恰好此时有个同学推荐了高晓松,那时的小高又白又瘦又美,出了几首歌初尝人红好滋味,揣着大哥大烫着小卷毛儿,在北京胡同里穿街过市。

某天慵懒的中午,小高刚吃完饭正在剔牙,忽然来了个电话。一接起来,电话那头支支吾吾,有点结巴但不废话——

“我我我想卖歌儿。”电话这头的朴树使出吃奶的劲儿终于憋出了这句话。

03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1996年一个闷热的夏天,青年时的他抱着一把破吉他唱着一首心血来潮写出来的歌儿,对面坐着高晓松和麦田老总宋柯。

这首歌是前几天他花了十分钟写完的,当时他独自坐在河边儿,陪伴他的只有周围几只明艳盛放的红色鲜花儿,他被那种张扬的生命力打动了,便写下这首歌的demo——《那些花儿》。

北京酷暑难耐,大太阳刺辣辣地照在他的身上,琴声悠扬,简单质朴的歌词,声线几乎没有起伏,像流浪漫天的蒲公英,一点一点落在行人的内心深处。

高晓松热得一直冒汗,就想赶紧听完出去,旁边的宋柯也一直抹眼睛,他定睛一看,发现宋柯竟然哭了

作为好哥们儿,俩人熟得不能再熟了,老高还从没见宋柯哭过。

“我说大男人别整这恶心人的,怎么了你?”老高有点麻,他只会哄女人。

宋柯哭得梨花带雨,只嘟囔了一句:“唱歌这小子,我要了!”

第二天,他签约了麦田音乐,宋柯如获至宝,老高却看着合同上“濮树”这两个字若有所思。

他寻思这小子这么有才,以后万一火了,粉丝排队签名时这名字也太浪费时间了,不如就改成朴树吧!

1996年,作为新人的他首支单曲《火车开往冬天》问世了,但这只是麦田对他的热身包装,三年后的第一张专辑《我去2000年》才真正让他大火起来。

当年这张专辑冲破了30万张的销量,朴树成为年度新人黑马,专辑中的《那些花儿》和《白桦林》一直挂在那两年的热歌榜首。

似乎就在一瞬间,平凡青年朴树从默默无闻到鲜花簇拥,好像一下子从温水里被捞进滚烫的热锅中,虽然被众星捧月,手里也有闲钱了,但他却再次感受到当初年少时的身不由己,和更难以言说的孤独感。

从始至终,他只想写歌,卖歌,简单生活。

一时间无法调节,他又陷入了抑郁的漩涡,整夜失眠,不得不靠药物维持精力。

2000年,央视春晚想找个“特别”的年轻人首唱,他们看上了低调的朴树。

他刚想拒绝,就被一句话怼了回去: “有多少人挤破头皮想上去,那意味着你会被几亿人同时看到!”

其实朴树压根不想被看见,安静是他唯一的追求,人多了他就心慌!但胳膊始终拗不过大腿,最后他还是去了。

于是那年的春晚,全国观众看见了一个高高瘦瘦的年轻人,神情淡漠地站在舞台上,表情凝重地唱着一首歌儿,跟现场浓烈喜庆的气氛格格不入。

父母看着电视里的儿子即骄傲又有点生气,濮爸不满地嘟囔: “这臭小子,大过节的拉拉个脸,好像谁欠他两百万是的!”

但也正是这次春晚的露相,让电视机外一个叫周迅的女演员注意到这个有点颓废的男青年。

那时的迅美人儿刚和贾宏声分手,与朴树一样,小贾也是带点颓废的痞帅,估计当时她就得意这口,稀罕长头发浪里浪荡的文艺青年。

不久,媒体坐实了两人恋爱的消息。他与周迅合作专辑,一起拍mv,有了爱情滋润后的朴树状态也似乎越来越好了。

还记得周迅对他说过,你抽烟的样子很像他(贾宏声)。不知是小周把他当作了替代品,亦或者深入了解后,发现他并非是她想象的样子,这段恋情没有维持多久就消散了。

失恋后的他沉寂了一阵儿,那段时间他的生活似乎又恢复了安静,白天录歌儿,晚上坐在马路牙子上,看车来车往。

2003年,30岁的朴树发布了第二张专辑《生如夏花》,突破了50万的销量,一跃成为内地出场费前三的男艺人。

这张专辑的序言是: “在蓝天下,献给你,我最好的年华。”

如此精炼总结性的语言,未免让歌迷担心,朴树是不是要退圈了?

果不其然,自打这张专辑过后他就销声匿迹了,除了2007年参加综艺《名声大震》外,他就像被施了隐身术一般无迹可寻,也是在这期间,他与演员吴晓敏低调注册结婚。

2009年,他与麦田的合约到期,彻底恢复了自由身,也大概是从这时候开始,他真正从内心解放,开始了自在如隐士一般的生活。

就像他的《生如夏花》,我们每个人都是想要绽放的夏花,只是有的人未拼尽全力,而有的人努力绽放过,反而更想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我后记:

2014年,久未露面的朴树终于被韩寒拉出了山,在众人的欢呼雀跃中,一首《平凡之路》打动了无数人尘封的心。这,说的不就是每个人平凡的人生吗?

生活是一场修行,或许在沉寂的十年里,他已经与世界和解,找到了 情感 的归属,和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现在的朴树,需要钱了就出去唱唱歌,他不懂 时尚 ,用着老式诺基亚,出街有时候就随便套着老婆衣服。对此,吴晓敏早已习以为常,她宠他,就像宠一个大孩子,也说过就算他一辈子不工作也会一直养他。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率性而为的朴树,大概是少数没有事业心还不被讨厌的男人。

如果你问为什么,那大概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朴树梦,但却没有人敢拥有他那赤子之心。

朴树录制的最新一期《大事发声》上线。小小的录音棚里,朴树穿着宽松的格子衬衣,戴着毛线帽,话很少,只是抱着吉他认认真真地唱歌,唱了足足一个半小时。

《那些花儿》唱完,他停下来想了很久最后一首歌唱什么,“别的都不想唱了,《送别》吧。”可唱到一半时,突然哽咽到不能发声,强忍泪水,表情痛苦不堪。

一曲终了,朴树依旧眼眶湿润,他和贾敏恕紧紧拥抱在一起,互相安慰,直到节目结束。音乐博主@耳帝点评:这不是一个完整的表演,因为他泣不成声,他曾说此生若能写出这样的歌那死而无憾。我不知这首歌对他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他只说感觉生活像炼狱,而最后,突然碰到的话筒引起了一个短暂的啸叫,仿佛是麦克风在代替强忍的他哭出了声…

毫无预兆地戛然而止,仰着头崩溃大哭。今年4月的一天,《猎户星座》按时上线了,经历了长达14年的煎熬和等待之后,朴树终于发行了他的第三张新专辑,可在那天下午,他却把自己一个人关进酒店房间,嚎啕大哭了好久。因为很多都没达到朴树的预期,他非常愤怒,极度悲伤。几个小时后,演唱会首站演出开始,朴树勉强从酒店房间走出来到现场,他站在台上,唱到《且听风吟》的时候,忍不住又哭了。当时的这一哭,让朴树上了热搜。

可歌迷们心里清楚,这不是什么炒作营销,这是真的朴树,这是朴树的“真”。执拗、敏感、细腻、脆弱……这些孩子般的特质,如今依旧清晰地保留在朴树的身上。

现在的乐坛,似乎被一群流量明星霸占了整个市场,创作者若是不能持续产出,用不了多久便会被群众所遗忘……

在这个圈子里,有一些人可以称之为例外,阔别多年再次归来,他们依然能够成为一种现象。王菲是一位,朴树也是一位。

很多人用这句话来形容朴树: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从出道到现在,朴树出过的专辑并不多,但是在中国,很少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

朴树的作品创作过程极其漫长,因为那是他对于音乐精益求精的态度,所以有的人听完朴树的歌会想要嘴角上扬,眼中含泪。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位乐坛当中少有的“白月光”。

朴树原名“濮树”,父亲是北大知名教授,同时也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母亲是中国第一代计算机工程师。

出生在北大家属院,是多少人都梦寐以求的事情,可对于朴树来说,这里代表着无数期望与压力。小升初那一年,他没有表现好,录取线是1735,他差05分。回忆起当年这件事情,朴树说:

“我的抑郁症,就是从那05分开始的”

从那之后,朴树常常觉得自己很失败,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他觉得,父母都那么厉害,自己却连小升初考试的录取线都考不过去,爸妈以后在别人面前一定很丢人吧。

后来,有一个亲戚来朴树家里借住一阵子,他看到了朴树的失落,忙问朴树的母亲:

“我怎么这一个月都没见朴树笑过?”

这时母亲才发现朴树的不对劲,连忙带他去医院做心理测试,其中有一道问题是:

“如果你死了,你觉得身边的人会怎么样?”

朴树想都没想,勾选了“无动于衷”四个字。

初中时,朴树表现出了对音乐极大的兴趣,那个时候他就说出了“音乐是自己的生命”这样的话。

当时父亲给他的哥哥濮石买了一把吉他,濮石不在家的时候,朴树就偷偷拿来练手,为了报吉他班,他将自己最心爱的游戏机都给卖了。

想到朴树被诊断出抑郁症的事情,父母在这件事上尽量都随他去,想弹多长时间的吉他都可以,只要能够缓解他的压力,让他可以开心一点。

可朴树的父母怎么也没想到,到了上大学的年纪,朴树会对他们说出“我不想考”四个字。

北大教授的儿子竟然不上大学?这次,他父亲坐不住了。

好说歹说,朴树终于还是参与了高考,并顺利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通知书到家的那天,朴树对父母说:

“这是为你们而考的,我不去。”

在父母的坚决反对下,朴树在学校上了一年的学,大二还是把学退了。

退学后,朴树就在家里埋头写歌。那时候正值校园民谣流行,可他并没有赶上那一拨校园民谣的热潮。朴树的想法很简单,他觉得那时候大部分音乐都是“狗屎”,他要沉淀自己,做出更好的东西。

1996年,朴树加入了高晓松和宋柯的麦田,签约的时候,高晓松以为“濮树”姓“朴”,于是就把“朴树”就这么宣传出去了。

朴树后来也没有纠正过来,曾经有人说他命中缺木,再者他觉得“朴树”这个名字倒也不错。

1999年,朴树发行了自己的第一张专辑《我去2000年》。

这时候的朴树俨然是一个标准的文艺青年,身上有一些很明显的文青特质:敏感、拧巴、脆弱、孤独,这和他童年时候的经历有很大关系。

在这张专辑里有许多直到现在也依然被人们广为传唱的歌曲:《白桦林》、《那些花儿》等等,是朴树的青春,也是我们脑海里的经典。

2003年,朴树出了第二张专辑《生如夏花》,这张专辑一出,打破了无数销量方面的记录,很多人听到这张专辑之后都会由衷地感叹一句:这才是音乐啊……

那时候,朴树确立了自己“后校园民谣歌手”的地位,成为乐坛炙手可热的一位歌手,就在这时,他突然毫无征兆地离开了人们的视线当中。

其实在那段时间里,朴树是很疲惫也很痛苦的,尽管他那么那么的红,收到了无数人羡慕的鲜花与掌声,可他还是痛苦,痛苦到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孤独和绝望的人。

郭敬明曾这样评价他:

“他就是孤独,切头切尾的孤独,这种孤独不是末日后一个人站在荒凉的大地上仰望大得吓人的月亮时的孤独,而是站在像鱼一样穿梭不息的人群中间茫然四顾的孤独,前者是绝望,后者是残忍的绝望。”

也因为这段时光,外界的人一致认为朴树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不图名利的、对金钱完全没有兴趣的人。

可大家又错了,2016年8月,朴树突破人们对他的印象参加了一档综艺节目,主持人问他为什么要来参加这档节目,朴树很是实在的说:

“自己这段时间真的需要钱”

朴树的这份纯真与诚实,是从骨子里带出来的。

公司为他办盛大的欢迎会,他不开心;要他出钱办个希望小学,他出了20万元,戴着红领巾,开心地鼓起掌,那个样子比公司为他举办的任何盛大活动都高兴。

张亚东曾说:

“他不能接受作秀,希望所有事情都是真的,在这个时代几乎不可能,尤其是一个明星。”

2017年,朴树发布了自己的第三张专辑《猎户星座》。

写尽了历经沧桑后的觉悟与平静,经历了《那些花儿》里的忧伤与《生如夏花》的灿烂,在朴树的音乐里我们又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他的歌迷为了这张专辑,苦苦等待了14年之久,可以说,朴树是乐坛最大的一朵奇葩,估计没有哪个歌手会像他一样十几年不发歌,还能让那么多人惦记他。

他执拗、淳朴、直接,与世界保持距离,但人们就是愿意包容他、守护他就像守护自己曾经放弃的理想和执着,他让人相信人生真的可以活的像孩子一样简单。

大概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一颗类似朴树的心,只是自己把它藏得太深太久了。

哭对人来说是好的发泄方式,有时候哭完真的很释怀,落泪后人也更容易平静,万事皆有缘由,那问题是朴树“为什么”唱最后《送别》的时候失声痛哭?

周知,朴树说过如果他可以写出像弘一法师《送别》这样的歌曲就死而无憾,可见朴树对待自己的音乐是多么的苛刻和期待。然而有期待就会有失望,何况朴树是一个近乎的完美主义者,他对每首歌苛刻反复斟酌音调文字录音效果乐器效果。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当你一直盯着一个字看的时候,看10秒,20秒,一分钟。渐渐地这个字在你眼中就会发生变化,越看越不像原来的字,同理,朴树在针对着一首歌不停修改,反复录音的时候,就是这份对音乐的完美执着,让在当下看来“高质量”的歌曲却在朴树心中失真,然后开始纠结,开始矛盾,沦为他心中不满意的作品,虽然在我们外行来说已经很棒了,可他是朴树。

这也许就是他之前隐退的原因。

那时候他唱着《生如夏花》,唱着“两眼带刀,不肯求饶” 那时的朴树像王小波文中的牛一样,在那个时代他觉得没什么能锤的了他,命运算个狗屁,一往无前,冲。

可慢慢的有了《平凡之路》,《baby,再见》

就像是向自己妥协,命运妥协了一样,他始终是抵不过不完美,抵不过音乐圈所谓的体制(详情搜索高晓松朴树),他归来的时候很疲惫,是与自己大战一番后的疲惫,他失败,败给了自己心中的自己,自己心中的歌。

新专辑发布,他没有兴奋开心,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很久,他更多的是怒火和悲伤。

送别,多的是送别原先心中不甘平凡的自己。

送别,多的是送别原先心中完美理想的歌曲。

接受不完美,接受音乐圈娱乐圈的体制,接受自己的缺点,接受自己写出的歌的缺陷,接受别人的冷眼,消灭掉自己心中的完美主义,所以他哭了。

也许现在 在他眼里他早已不是原来的自己了,尽管我们全然不知。

此时此刻,我坐在教室里,桌子上水杯热气腾腾,外面天空灰白,树木无精打采。这又是一个熬人的寒冬,它无比冷清,无比冷清。

我等待暖春的到来,鸟儿争鸣,树木再焕发。

我无比盼望春天,盼望春天,盼望春天。

我不是追星族,喜欢朴树源于他的那首《那些花儿》,优美伤感的旋律中唱出来的美丽芳华。后来关注他,为他的歌深情投入,为他的抑郁担忧,也为他新专辑点赞,更为他的对音乐的追求和纯粹钦佩。

一个有故事的文艺大叔。十八年前,朴树唱着“十八岁是天堂”“我们的生活甜蜜的像糖”“Now Boy”,带着当时年轻人一路奔向2000年,那时“我是金子,我要发光”的他是张扬、新潮的;十八年后,“所有曾经有过的疯狂都挂了”,走过那么多失意的日子,依然不变的是对音乐的热爱,用十八年的沉淀成就一个“永远年轻”的文艺大叔。

受人喜欢的抑郁少年。人们说他“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年过四十的他,依然高大、清瘦、挺拔、帅气,面对镜头仍然会有些羞涩得微笑。十年的抑郁让他自带悲伤的气质,略带少年沧桑的朴树,用十八年的时间回归娱乐圈,而大家仍然那么欢迎他。朴树让人喜欢,来源于他对人、对音乐的诚恳率真,他用自己的方式爱着这个世界。高晓松说“20年人来人往,你还在,不是因为你爱着圈子,而是因为这圈子爱你”。

才华横溢的爱心歌者。在《跨界歌王》上,被问为什么登台,朴树一脸认真“我最近在筹办新专辑,在录制MV,所以这段时间需要很多钱”这就是朴树,质朴简单,没有娱乐圈的做作。大家爱朴树,爱他的善良纯真,对朋友的无私帮助,还有他那藏不住的才华。他的作品从来不向市场妥协,却获得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成功!

听朴树的歌让你流泪让你痴狂,看他的歌词,又有句句有直击心灵的震撼。对于悲伤“我猜我有个混账,在我心里面躲藏,能安慰他只有陌生还有放荡”;对生活“我们都是软体动物,躲在壳里,发誓抵抗,最后不过丢盔卸甲,慢慢顺从”;对于岁月“我想回头望,把故事从头讲,时光迟暮不返人生已不再来”;对于归来“以苦难为船,以泪为帆”;对于成长“我向你招手,让你看到,我混账到老,天涯海角,天荒地老,等你摔杯为号”。

“此生多勉强,此生越重洋,轻描时光漫长,低唱语焉不详”这是属于朴树的低唱,高晓松说“因为他不是那种读过万卷书,背过十三韵,靠底子写东西的人,他全靠燃烧。……所以他才花这么多年做一张专辑,因为燃烧这个事情不是随时随地就能发生,需要积累很久才能燃烧一把。”

听好听的歌,讲有趣的人,关于朴树还有很多让我们心动的故事,欢迎戳公众号“和太阳的距离有多远”一起分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9720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25
下一篇2024-01-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