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探春是个奇特的庶出**,第一她不愿意承认,她口口声声的喊,我只认老爷和太太两个人,她不认生母娘家的亲戚,左一个奴才,右一个他们的好坏不与我相干。
见了赵姨娘,当了人,主子是主子,姨娘是姨娘,私下里如何相处,有待考证,总之公开场面,与赵姨娘相见,这对母女,不见亲情,只看见了,妥妥的界线。赵姨娘想要表白,这是我生的,探春反复强调,我是主子。
探春和赵姨娘见面,是尴尬的,她要人们记住,她是贾政的三女儿,不是赵姨娘的女儿,所以见了赵姨娘,她难免架子实足,其实非常的累。
贾府的女儿,是读书识字的,所以探春有通身的气派,能更早的洞悉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她不是对抗的,她是融入的,只有融入了,才能被接受,要被认可,不是被轻视。
她积极的融入进去,靠近王夫人,在贾母面前为王夫人解围,果然,王夫人投桃报李,凤姐生病时,让探春参与管家,给了探春一展抱负的机会,而且能经常去王夫人的娘家,参加一些活动,这是拓展了社交,也让亲戚朋友知道,太太对这个庶女是非常认可和重视的,有了社交的机会,有了让王家接受的可能。
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了她,这朵亮丽的玫瑰花。凤姐也要赞叹一声,好个三姑娘。
管家是一件大事,探春要抓紧机会,哪怕是生母为了赵国基的后事补助银子,来闹腾,赵姨娘明打明的要关照,要特例,只因为,我生了你,你现在说一是一,你就要额外照看赵家,探春马上讲规矩讲礼仪,直言,我按规矩行事,我不拉扯奴才,他们的好坏不与我相干。二人各有各的理,赵姨娘是私情,探春是规矩。
当然是规矩大过私情,赵姨娘闹腾一场,也还是无功而返,除了帮助探春树威,让大家知道,三姑娘的态度,规矩就是一切,我就是维护规矩,我不额外照看庶母。
有了这个好的开始,余下的事,否定凤姐的,凤姐要点头,免了重复开支,大家要拍手。于是令行禁止,赵姨娘到是闹对了,没有赵姨娘的折腾,探春不能无缘无故的树威,不能让凤姐低头。
三姑娘有强烈的责任感。
夜抄大观园,上有李纨下有宝玉,无不老老实实接受,只有探春,和太太的关系,亲近不及宝玉,体面不如李纨,却敢拒绝清查,一句话,查我可以,我的丫头,却不许查。还敢打了王善保家,把贾母的两个儿媳妇的面子,都扫了,一句话,烦感他们内斗。
然后沉痛地提及江南甄家,如何被抄,感叹大家族内部不团结,自杀自灭,才是败家的根本。
三姑娘就是三姑娘,一朵奇葩,还是庶出的奇葩。
我认为徐令宜和罗十一娘的感情并不纯粹。因为在一开始的时候徐令宜并没有想要在原配去世后重新娶一个继室,只是徐老太太有意向乔莲房作为继室,而罗元娘害怕自己孩子在自己去世后得不到庇护,自己的病也来的蹊跷,所以才在临终前恳求徐令宜娶了她的庶妹作为正妻。罗十一娘也是为了调查自己母亲死去的真相和凶手才愿意嫁往徐府。即使成亲了两人也是互不相干的模样。于是在他们感情萌发的开始,一个只是为了守诺,一个只是为了寻找真凶,都是有着目的性得,算不上纯粹。
一、原著也并不纯粹在原著小说中罗十一娘能够嫁给徐令宜也是靠自己谋划才得来的,并不是像剧版改编的一样为了调查真凶才嫁到了徐家。而在原著里也没有那么多的扎心事,姨娘们也并不都是那么的无理取闹、心机深沉,徐老太太也十分的善解人意。虽然改编之后故事情节丰富了许多,但是却和原著大相径庭了。
二、感情的萌发徐令宜是在和罗十一娘的相处过程中慢慢发现她和别的女子似乎有些不一样后,才开始一点一点去关注她的举动和为人,慢慢的也就被十一娘的性格吸引深陷其中。而十一娘对侯爷也是从敬重到后来得相救才开始对他有了不一样的感觉和目光。话说日久生情,而他们就是最好的说辞。在动情之后两人的关系也明显的改善了许多,互相开始关心对方,为对方考虑,但是双方都没有亲自开口互表衷肠,以至于两人总是会产生一些误会。也可以说先用情的是侯爷,所以在后面的时候侯爷总觉得十一娘并不是那么的爱他,对自己没了自信。正所谓在爱情里谁先动情谁就输了,但侯爷与十一娘的爱情终是双向奔赴的。
三、如果成功远离罗家在电视剧前期十一娘为了不嫁入王家准备带母私逃,但在准备逃离的时候母亲意外丧命才和林公子失了约。如果当初的一切都没有发生,十一娘也成功逃离了罗家,那么和她一同离开的林公子是不是也就有机会在一起呢?这些都是不可知的,不过若论纯粹,林公子一开始对十一娘的感情的确很纯粹,没有任何的目的,只是因为喜欢才想要对她好,但是命运终究是和他开了一个玩笑。再见时心上人已为人妻,自己也没有了竞争的资格。
红楼梦诗词鉴赏《红楼梦鉴赏辞典 人物形象鉴赏 贾府的太太和奶奶 赵姨娘》
在贾府的女眷中,赵姨娘是地位很特殊的一个。她是贾政之妾,探春、贾环之生母,但探春、贾环却不认她做母亲,只称她为“姨娘”。其他人也都只称她“姨娘”、“姨奶奶”。她是由丫头而成为主子的小老婆: 说她是奴才,她与一般奴才不同;说她是主子,她又非正经主子可比;因而称她为半个主子也许最合适。畸形的家庭地位,更助长了她性格的畸形发展;而她生性的糊涂,心术的不正,又使她在家庭中进一步处于孤立和被歧视的地位。
赵姨娘生性愚昧糊涂,说话办事,常蝎蝎螫螫,不伦不类,极不自重,因而被上下人等都瞧不起。为她兄弟赵国基丧事的赏银,她雄赳赳吵上门来,当众给自己的亲生女儿探春“没脸”,“作贱”得探春“气的脸白气噎,抽抽咽咽”哭个不住;须知在封建家庭,像探春这样的庶出女儿本就忌讳自己的出身,但她做母亲的丝毫不体谅女儿的苦心,“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并指责女儿“如今没有长羽毛,就忘了根本,只拣高枝儿飞去了”。她还常常调唆了贾环去闹,闹出了事来,贾环捱了打骂,她一般也低了头。一次为茉莉粉些须小事,她调唆贾环未成,竟自己出面去闹,半路上又听了一起老婆子的挑拨,更“越发得了意”,竟和芳官等小丫头大打出手,闹得不成体统。难怪探春说她“自己不尊重”,“这么大年纪,行出来的事总不叫人敬伏。这是什么意思,值得吵一吵,并不留体统,耳朵又软,心里又没有计算”,“没的惹人笑话,自己呆白给人作粗活”。
即便在一些小事上,她也有些着三不着两的。一次宝钗送了贾环些东西,她心中喜欢,“忽然想到宝钗系王夫人的亲戚,为何不到王夫人跟前卖个好儿呢”,于是“自己便蝎蝎螫螫的拿着东西,走至王夫人房中”,兴兴头头说了些“不伦不类”的话。谁知被“抹了一鼻子灰,满心生气,又不敢露出来,只得讪讪的出来了。回到自己房中,将东西丢在一边,嘴里咕咕哝哝自言自语道: ‘这个又算了个什么儿呢。’一面坐着,各自生了一回闷气”。卖好卖不到关眼上,拍马拍不到点子上,这就是赵姨娘之所以为赵姨娘。
赵姨娘不仅生性糊涂,而且心术不正。她自以为生了探春、贾环,颇不满于偏房的无权地位。她虽不敢对王夫人怎样,但对王熙凤、贾宝玉最为忌恨,认为如果没有王熙凤和贾宝玉,她就可以掌管荣府家政,贾环也就可以成为荣府的合法继承人。但她又没有与之抗衡的手段与本领,只能悄悄勾结马道婆,采用魇魔法暗中“算计”凤姐和宝玉姐儿俩。宝玉和凤姐被魇病重后,她“自是称愿”,在旁劝说“哥儿已是不中用了,不如把哥儿的衣服穿好,让他早些回去,也免些苦;只管舍不得他,这口气不断,他在那世里也受罪不安生”。当即被贾母照脸啐了一口唾沫,臭骂了一顿。处于偏房地位而不满于正房的权力威势,这是可以理解的,但采用旁门左道来把对方置于死地而后快,这就属于心术不正了。
在《红楼梦》中,作者对他笔下的人物多采用褒中有贬、贬中有褒的手法,只有很少几个人物纯粹采用贬法,赵姨娘即是其中之一。曹雪芹最讨厌历来小说中那种“美则无一不美,恶则无往不恶”的俗套写法,他何以自己又重蹈窠臼呢这一点,也许我们从赵姨娘的出身和地位中能找到部分答案: 即由于她畸形的出身和地位,决定了她畸形的性格和灵魂。从赵姨娘这个人物身上,我们不难看到封建家庭和婚姻制度是如何扭曲了一部分女性的心灵。
由于探春不认她这个母亲,只称她为姨娘,更谈不上“拉扯”她和环儿,因此赵姨娘每每怀恨在心。后来探春远嫁,宝玉等都很伤感,唯赵姨娘反倒喜欢。贾母死后,全家送殡至家庙铁槛寺,赵姨娘突然中邪,把一生所行不义之事尽都吐露出来,最后发疯而死。这一些,都已是后四十回的事了。这些描写虽无太大背谬之处,但对人物的处理未免浅薄了一些,特别是人物的内心感情揭示得过于简单了一些。
探春是贾府四位**中作者用笔墨最多,刻画最为细致的一个人。她一出场就显得比迎春,惜春更为漂亮。“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鹅蛋脸儿,俊眼修眉,频盼神飞,文才精华见之忘俗。”[1] 在旧社会,女孩的前景和受宠的程度往往取决于容貌的优劣,探春的美丽决定了她成为元春以外最为受宠的女儿和孙女。就能干,心计,胆识与志气而言,她在《红楼梦》众女性中仅次于王熙凤,而且冷静明智,对家族的荣辱兴衰有清醒的认识。她是作者心目中的脂粉英雄,也是作者为中国古代文学塑造的一个最为出色的庶出的典型形象。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探春这一形象作具体的分析,揭示人物的闪光之处以及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意义。 一 精明的才干 “才自精明志自高”一语道明了探春的本质特点。首先应该是她的组织能力,琴棋书画本是高贵**的休闲品,若论诗的格调与才气,探春确实不是很高,远比不上黛玉,宝钗等人,可诗社的发起者却是探春。黛玉虽然诗情很高,但她说“你们只管起社,可别算上我,我是不敢的。”[2]宝钗受“女子无才便是德”传统闺范的影响,更不会发起这样聚众作诗的活动,更不想因这事引起长辈们的非议,宝玉是个“无事忙”,即使有这样的想法,他也不敢,因为他父亲那一关就过不了。所以,只有让既风雅又勇敢的探春来发起了。她以邀请信的形式叙说兄妹情深为铺垫,从自己感冒说起,把自己生病的前因后果和感激宝玉对她的病中关心都用优美的文字描述出来,感情真挚,娓娓道来。面对这样高雅有趣,极具诚心而且刚刚病愈的小妹妹,有谁会扫她的兴呢?作者这样的安排是非常合乎情理的,诗社的发起者必然是志趣高雅而又勇敢的人,同时更表现出探春的组织能力。海棠诗社是《红楼梦》中的精彩章节,如果没有这些女孩子们结社的故事,整篇小说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必然大为降低,可见探春组织这次活动在书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其次,探春对丫头们要求更为细致严格。她律己甚严,在管理自己的丫鬟更是一点也不疏忽,同时也表现出她是一个非常讲究礼的人。探春吃饭时,“众媳妇皆在廊下静侯,里头只有他们紧跟常侍的丫鬟伺候,别人一概不敢擅入……等饭完回事,只觉得里面鸦雀无声,不闻碗箸之声,一时只见一个丫鬟将帘栊高揭,又有俩个将桌抬出。茶房内早有三个丫鬟捧着三盆沐水,见饭桌已出,三人便进去了,一回有捧出沐盆并漱出来,方有侍书素云莺儿三个,每人用茶盘捧了三盖碗茶进去。”[3]这些情景也不是一天两天,肯定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否则那些贴身仆人也不会如此训练有素。正是探春在管理上的严格,所以这些丫鬟都表现得特别守规矩。在抄检大观园时探春冷笑道:“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我的东西倒许你们的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凡丫头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有收藏。”[4]探春之所以有恃无恐,因为她心里清楚自己的下属是不敢犯错误的。迎春的丫鬟和宝玉的丫鬟都因为犯错误被逐,连王夫人的丫鬟金钏也因与宝玉调情被撵出去,宝钗的丫鬟莺儿也曾跟贾环和春燕妈吵架,可是探春的丫鬟却从未惹出过事端,也从未让别人挑出过错来,这就是她们严厉的主人对她们的管理,比起宝玉和迎春对丫鬟纵容不羁,出了事却无能为力的表现,探春这种原则性极强的态度更令人欣赏。再次,在探春治家时更表现了她的理财能力,她的才情和干练都在这里显露无遗。她一开始就免贾兰,贾环,宝玉的上学的点心,纸笔的钱,(实际上是作为李纨,赵姨娘,袭人零用的月钱)她坚决而肯定的说:“怎么学里每人又多了这八两?原来上学是为这八两银子!从今儿起,把这一项免了。平儿,回去告诉你奶奶,说我的话,把这一项务必免了。”[5]没有人敢说反对话,因为人人心里都明白,探春这样做是正确的。这件事后,王熙凤嘱咐平儿说:“她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言语谨慎,她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厉害一层……倘她驳我的事,你可别分辨,你只越恭敬,越说驳得好才是,千万别想着我没脸,和她一犟就不好了。”[6]由此可见向来无所畏惧的凤辣子对探春也有所畏惧,从细微处看出她这个小姑子管家的能力与过己之处。接着探春又做了两件让人佩服的事:第一,她把每个**每月置办头油和粉的二两银子免了,因为这些姑娘们每个月已有了二两月钱。在这里,探春发现了贾府里家庭经济中存在着“买办”现象。虽然是买办点丫头,**们的脂粉,却存在很大的弊端。探春免了这个钱,对姑娘们的损失并不大,倒是打击了买办们的恶势力。第二,她在赖大家看见赖大花园里的管理办法,认为好,就按照一样的方法派专人管理贾府的花园,每个月只要管理的人能奉呈少量姑娘们的头油,脂粉钱,花园中的收益就全归他们。这种具有现代农业生产观念的经济方法,竟然出自一个姑娘之手,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可见作者对这位三**赋予了极高的关注,赐予了她无比的智慧。探春治家是由于王熙凤病了,而顶替王熙凤的人除了探春,还有李纨和薛宝钗。而在治家的过程中引起我们目光更多的是探春,他的见识长远,措辞正确。精明干练毫不亚于王熙凤,所以我们习惯拿她与王熙凤这个历来管家的媳妇做比较:王熙凤理财贪且狠,她放高利贷,收受贿赂,都是为了填满自己腰包,而探春恰恰与之相反,她真正是为了日渐衰落的家族着想。探春节省了看来不起眼的小钱,使用的也是极其简单的方法,但这种公事公办,大胆无畏的做法充分显示了这位三姑娘的理家能力。可以说贾探春是贾府除王熙凤以外最有治家才能的人,也是同辈们的主心骨。当宝钗听说探春要远嫁时,心理叫苦:“我们家姑娘里就算她是个人尖,如今又要远嫁,眼看这里的人一天少似一天了。”[7]袭人听了也很不受用,足见她在贾府同辈们中的地位和作用。探春理家时间虽短,但探春在理家期间表现的卓越的管理才能和非凡的改革精神,以及她的大将风度和气魄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 远大的抱负和远见的卓识说起探春的抱负,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了,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个女孩儿家,一句多话都没有我乱说的。”[8]可以看出探春并不安心做一个富贵人家的**或太太了此一生。她是个天性好强的人,她自信不比男人逊色:“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9]体现了她有着男孩子般的大气和独具胸襟。作者曾很细致的描写过她的闺房:“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大理石书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的笔如树林一般……西墙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幅对联,乃是颜鲁公的墨迹。”[10]一切文房艺品,高雅而大气,一扫一般闺阁的庸俗与纤弱的气息,一望既知,此屋的主人修养有素,颇富傲骨。在后来的“菊花诗会”又以《簪菊》让人叹服,诗中的“高情不如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有着压服不弯的嶙峋傲骨与自我认定的纵情豪兴,表达了她有着时俗之人不理解的高尚情操。无论是她的闺房脱俗布置,还是她高雅的诗情,都是与她的心胸志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也表现出探春具有一些在当时广大女性当中所缺乏的女性意识和独立人格,她具有一种期男意识,就是期望自己成为一个男人,她认为女性的才华丝毫不逊色于男性。与贾府里的男人们相比,探春就更具有人格魅力。在贾府的众女儿当中,探春对自己的家族形势看的最清楚,抄检大观园是《红楼梦》前八十回五六处高潮中的最后一个高潮,是贾府腐败,大观园这个理想王国被摧残的转折点。而探春是主子中反抗最强烈的一个,宝玉与黛玉与她比较起来也黯然失色!抄检大观园时,她悲愤的说:“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都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是议论甄家,自己盼着好好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11]说着不觉流下眼泪来,可见探春对这种行径是多么痛心疾首。一个威武堂堂的贵族之家,所以趋向崩溃必须是先从内部的分裂和腐朽,而且由他们自己制造出来的种种祸乱开始的,这一规律被眼光深锐的探春已觉察到了,足已表明探春的远见卓识。“她是大观园中唯一具备政治风度的女性。”[12]探春这样痛心疾首又招人忌讳的忠言说出来是很需要勇气的,贾宝玉,林黛玉不是具有反抗精神吗?在抄检大观园时怎么不敢说话?只有探春,这个有胆识而且看得透,拿得定,说得出,办得来的三姑娘强烈反抗。探春深感“我们这样人家的人多,外头看着我们不知千金万金**,何等快乐,殊不知我们这里说不出来的麻烦更厉害”[13]和“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像乌眼鸡你吃了我,我吃了你!”[14]都表现出探春对这个家族既是悲哀又是不满。三 自强而又自卑的性格探春是庶出,王熙凤说:“只可惜她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的确,“庶出”这一身份在当时的社会,特别是在封建四大家族之一的贾府里,对她的婚姻,地位是有严重影响的。她在贾府的境地非常尴尬,一方面她是贾府的主子姑娘,享有封建贵族的一切特权,另一方面,她又是封建社会最让人看不起的姨娘所生,为世俗所鄙视,尤其生母赵姨娘又是让人感到可恶的人物,她由奴才出身而做了贾府的侍妾,始终处在很卑贱的地位,甚至还不如一个大丫头的地位,而且经常闹事,让探春脸上更加无光,加上赵姨娘还有一个让丫环,奴才都看不起的儿子贾环,这一切都让探春感到非常难堪。但是探春依然不失为“镇山太岁”,“玫瑰花儿”的称号,她有一股与生具有的“威仪”,就连恃权横行的 王熙凤也惧她三分。平儿教训那些媳妇们时说:“她撒个娇,太太也让她三分,二奶奶也不敢怎样。你们就大着胆子小看她,可是鸡蛋往石头上碰。……二奶奶在这些大姑子小姑子里头也就只单畏她五分。”[15]说明探春在众女性中独有着不畏权势,不容侵犯的性格光彩。她处处在维护着自己独立的人格尊严。在抄检大观园时,探春命令丫环“秉烛开门而待”。王善保家的自恃是邢夫人的陪房,连王夫人尚另眼相看,她想何况探春是个姑娘家,况且又是庶出,就故意掀她的衣服,结果被探春狠狠的打了一个耳光,指着王家问到“‘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我的衣服……你来搜捡东西我不恼,你不该拿我取笑。’说着便亲自解衣卸裙,拉着凤姐细细的翻。‘省得叫奴才来翻我身上。’”[16]对王善保家的来说,这挨打也是头一回,自以为“有脸的奴才胜过有脸的主子”更没想到半辈子的体面毁在这个娇柔**手里,探春给王保善家的这一个嘴巴叫做“金声玉振,响彻乾坤,余音绕梁,千年不绝!”[17]探春最恨平时不尊重她的人,一个耳光既回击了对庶出女儿的歧视,又维护了自己的人格尊严,也维护了丫鬟的尊严。 “庶出”的身份虽然是探春身上无法弥补的缺点,但她非常的自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她极力亲近贾政,王夫人,费尽心思去博取他们的疼爱,经常为宝玉做些小手工,而对自己的母亲和同胞弟贾环却极尽鄙视,与别人一样歧视他们,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在“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下,身为女人已是非常的不幸,更何况是“庶出”。因此,探春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并不是探春对赵姨娘特别无情,而是那一点母女之情既被封建社会的嫡庶制度剥夺无几,又被探春的自尊心理损伤,更被赵姨娘的无行彻底破坏了。”[18]况且,从小她就在贾母王夫人那里长大的,赵姨娘对她没有任何的母女之间的感情。赵姨娘听说探春远嫁的事,反倒欢喜起来,心里说道:“我这丫头在家里忒瞧不起我,我何从还是个娘,比她的丫头还不济!……如今老爷接去了,我倒干净,想要她孝敬我不够了,只愿她像迎丫头似的,我也称称愿。”[19]一个母亲能说出这样的话,可见探春对她的态度是不值得同情的。同样是“庶出”探春却不像迎春那样懦弱老实,毫无原则,任人欺负。在七十三回邢夫人对迎春说:“你是大老爷跟前人养的,这探丫头也是二老爷跟前人养的,出身一样,如今你娘死了,从前看来你两个的娘只有你娘比赵姨娘强十倍的,你该比探丫头强才是,怎么不及她一半!……”[20]探春在自己家庭中的地位与声望,是通过自己的种种努力换来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正是由于“庶出”的身份使探春要强独立,探春的“庶出”不白庶出,她早已学会了在不利的情况下捍卫自己的尊严。而且对自己的优劣势她心里比谁都明白,她努力做一些事情博取大家对她的喜爱。在第四十六回,王夫人因鸳鸯拒给贾赦作妾的事受连累,被气头上的贾母骂了几句,众人都不敢辩护,只有探春勇敢的站出来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事与太太有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的事,小婶子如何知道?”[21]从描写中就可以看出探春的心思是何等的精细,她对众人的心里形势揣摩是非常到位的,能用一句话为王夫人解冤,让老太太自觉糊涂,探春的机敏可见非同一般,而贾母王夫人对探春的偏爱绝非偶然。探春虽然自尊自强,但是由于身上这种抹不去的身份印记,内心深处也隐藏着强烈的自卑感,曹雪芹多次点明探春的庶出身份,并写她竭力想摆脱这个庶出的阴影。“她的重场戏多与这庶出身份有关,她的好强与不甘受辱,从潜意识层面上看,正是这一反庶心理的驱动所致”[22]不论谁不小心触到探春这一隐痛,都会被她迎头反击。凡是探春出现的地方,基本上都刻意强调的尊严也随之出现,尽管探春自己说“不管什么偏的庶的”,然而恰恰是她最在意这种“偏的庶的”的自卑观念。“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三两个月寻出头来,彻底来闹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也不知道谁给谁没脸?”[23]她对赵姨娘的行为是气愤至极的,她痛苦着喊道:“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 !”此时她内心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探春在维护她的自尊的同时,内心的自卑感也恰好表现出来了。
1第二十七回,探春和宝玉闲坐:“这几个月,我又攒下有十来吊钱了,你还拿了去,明儿出门逛去的时候,或是好字画,好轻巧玩意儿,替我带些来……我还象上回的鞋作一双你穿,比那一双还加工夫,如何呢?”,宝玉:“……我回来告诉了袭人,袭人说这还罢了,赵姨娘气的抱怨的了不得:“正经兄弟, 鞋搭拉袜搭拉的没人看的见,且作这些东西!’"探春听说,登时沉下脸来,道:" 这话糊涂到什么田地!怎么我是该作鞋的人么环儿难道没有分例的,没有人的 "宝玉听了,点头笑道:"你不知道,他心里自然又有个想头了"探春听说,益发动了气 , 将头一扭,说道:"连你也糊涂了!他那想头自然是有的,不过是那阴微鄙贱的见识 他只管这么想, 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就是姊妹弟兄跟前, 谁和我好, 我就和谁好,什么偏的庶的,我也不知道论理我不该说他,但忒昏愦的不象了!还有笑话呢:就是上回我给你那钱,替我带那顽的东西过了两天,他见了我,也是说没钱使, 怎么难,我也不理论谁知后来丫头们出去了,他就抱怨起来,说我攒的钱为什么给你使,倒不给环儿使呢我听见这话,又好笑又好气,我就出来往太太跟前去了 " 2在书中六十回,贾环向贾宝玉的丫环讨要一点蔷薇硝,小丫头用茉莉粉掉包,赵姨娘气不愤,亲自去讨面子,被其他人煽风点火,一言不合,与丫头们厮打起来。贾探春和李纨、平儿等几个家中主事的人赶来调节,先把几个丫头喝住后,然后问缘故。贾探春叹:“……这是什么大事,姨娘也肯动气……你瞧周姨娘,怎不见人欺他……我劝姨娘且回房去煞煞性儿,别听那些混账人的挑唆,没的惹人笑话,自己呆自给人做粗活。”一席话,平和恬谈,夹枪带棒,说得赵姨娘闭口无言,只得回房。接下来贾探春气得和尤氏李纨说:“这么大年纪,行出来的事总不叫人敬服。这是什么意思,值得吵一吵,并不留体统,耳朵又软,心里又没有计算,这又是那起没脸面的奴才们的调停,捉弄出个呆人替他们出气。”越想越气,因命人查是谁挑唆的,媳妇们只得答应着,出来相视而笑,都说是“大海里哪里寻针去” 3书里第五十五回,凤姐因小产不能料理家事,暂由探春和李纨两人协同代理,恰好赵姨娘的兄弟(贾府家奴)过世,家中执事请示探春,探春指示按最低抚恤标准(20两纹银)料理,赵姨娘气不忿去找贾探春,希望贾探春给予自己的兄弟(也就是贾探春血缘上的亲舅舅)一点人情照顾,不料不说还好,一张口就惹急了贾探春,贾探春一向深忌自己的出身,而正在自己春风得意,执掌贾府大权的时候,偏偏赵姨娘不识时务,不仅当众提及她的出身,更说到死去的贾府家奴是她的亲舅舅,不亚于给她一个大耳光,登时一反平日众人眼里“平和恬淡”的**形象,当众与赵姨娘翻脸:(拿出帐本与赵姨娘看)“……他是太太的奴才,我是按着旧规矩办……若说办的不均,那是他糊涂不知福,也只好凭他抱怨去……依我说,太太不在家,姨娘安静些养神罢了,何苦只要操心?太太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为难不叫我管,那才正经没脸,连姨娘也真没脸!……谁家的姑娘拉扯奴才?……与我什么相干” “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哪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也不知谁给谁没脸?幸亏我还明白,但凡糊涂不知道理的,早急了。” 你看过《红楼梦》吗?这些就是故事情节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