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陈皮功效有哪些 有什么作用呢

中草药陈皮功效有哪些 有什么作用呢,第1张

苗二堂 陈皮会员价:¥2500 我们生活中所食用的陈皮是由最常见的橘子皮经过特殊工艺处理晒制而成的,在各大超市药房里都可以非常轻易的买得到,对于人们的养生有很好的额保健作用。那么,中草药陈皮功效有哪些,有什么作用呢 中草药陈皮,其实是我们平时所吃的橘子的皮,由于其放置的时间越久,其药效越强,故名陈皮。在中药归类中,它是属于理气药物,但因同时具有健胃、驱风、止呕逆的作用,而常与消化药或脾胃药并用。此外尚有燥湿化痰的功效,对于痰多黏白、胸脘闷者有其疗效。 中草药陈皮的功效与作用——陈皮的功效: 1用于脾虚饮食减少、消化不良,以及恶心呕吐等症。本品燥湿而能健脾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消化不良、大便泄泻等症,常与人参、白术、茯苓等配合应用。因其既能健脾,又能理气,故往往用作补气药之佐使,可使补而不滞,有防止壅遏作胀作用。此外,橘皮又能和中,可治胃失和降、恶心呕吐,若胃寒呕吐,可与生姜同用;胃热呕吐,又可配伍竹茹、黄连等药同用。 2用于胸腹胀满等症。橘皮辛散通温,气味芳香,长于理气,能入脾肺,故既能行散肺气壅遏,又能行气宽中,用于肺气拥滞、胸膈痞满及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等症。常与木香、枳壳等配伍应用。 3用于湿阻中焦、脘腹痞胀、便溏泄泻,以及痰多咳嗽等症。橘皮苦温燥湿而能健脾行气,故常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闷、便溏苔腻等症,可配伍苍术、厚朴同用。又善于燥湿化痰,为治湿痰壅肺、痰多咳嗽的常用要药,每与半夏、茯苓同用。 上述就是关于陈皮的一些简单介绍,如果您需要购买,选择康爱多。全体员工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喉咙老是有痰,怎么咳都咳不完,而且这痰还老是卡喉咙,很是黏腻,甚至有时候还伴有形寒肢冷、胸部满闷的情况,这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这些问题大多数是因为体内寒痰导致的。在中医上,有句话讲百病皆因痰作祟,而脾为生痰之源。因此人大多数生病则跟痰有关,而痰的产生则跟我们脾脏有很大的关系。

中医讲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我们身体所需的水谷精微以及营养物质都是靠脾的运化能力来输送的。

一旦脾脏虚弱,脾脏无法把摄入的水谷精微以及营养物质运送到身体各个部位,久之导致痰湿内生,再者寒邪之气侵入,这两者致使痰在体内根深蒂固,很难祛除。

那应该怎么办呢?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个健脾气,温化体内寒痰。可强力祛痰的方子,——七味除湿汤。该方是由茯苓、苍术、藿香、半夏、陈皮、厚朴和炙甘草这7味中药组成,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组方。

方中首先用茯苓、苍术、藿香来健脾祛湿。

茯苓能把体内的多余的湿气给集中在一起,从而切断生痰的根源;苍术则能醒脾,脾气充足,运化水湿的能力就会提高。而藿香也可祛湿除邪,快速醒脾。三者合用则可以把脾脏调动起来,祛湿体内湿气。

然后用半夏、陈皮、厚朴来专攻化痰。

这三味都是理气化痰的良药,半夏凡是身体有痰,不管在哪个地方,都可以化掉,厚朴可化脾胃痰滞,而陈皮则配合半夏和厚朴,化掉全身之痰,而且还能理顺全身气机。

最后则用炙甘草,不仅健脾,而且还能调和诸药。

总的来说,以上就是七味除湿汤的方解。熟悉药理知识的朋友就会发现,这七味除湿汤,其实就是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加了厚朴、藿香和苍术。

当然,二陈汤也是健脾祛湿化痰的方子,因此,这七味除湿汤也可算是加强版的祛痰方,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提醒大家一定要找专业的医生进行辨证调理,不要自行抓药。有什么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给我留言,我是沈医生,感谢你的关注和点赞。

半夏

(《本经》)

异名地文、水玉(《本经》),守田、示姑(《别录》),羊眼半夏(《唐本草》),和姑(《纲目》),蝎子草(《植物名实图考》),地珠半夏(《昆明药植调查报告》),麻芋果(《贵州民间方药集》),三步跳、泛石子(《湖南野生植物》),地鹧鸪、地茨菇(《广西中兽医药植》),老黄嘴、老和尚头、野芋头,老鸹头(《江苏植药志》),捉嘴豆子,地巴豆(《河北药材》),无心菜根、天落星、老鸹眼、麻芋子(《山东中药》),地雷公、老瓜蒜、狗芋头(《中药志》),珠半夏(《广西中药志》),裂刀菜(《辽宁经济植物志》),麻草子(安徽《土农药介绍》)。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

植物形态半夏,又名:三叶半夏。

多年生小草本,高15~30厘米。块茎近球形。叶出自块茎顶端,叶柄长6~23厘米,在叶柄下部内侧生一白色珠芽;一年生的叶为单叶,卵状心形;2~3年后,叶为3小叶的复叶,小叶椭圆形至披针形,中间小叶较大,长5~8厘米,宽3~4厘米,两侧的较小,先端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光滑无毛。肉穗花序顶生,花序梗常较叶柄长;佛焰苞绿色,长6~7厘米;花单性,无花被,雌雄同株;雄花着生在花序上部,白色,雄蕊密集成圆筒形,雌花着生于雄花的下部,绿色,两者相距5~8毫米;花序中轴先端附属物延伸呈鼠尾状,通常长7~10厘米,直立,伸出在佛焰苞外。浆果卵状椭圆形,绿色,长4~5毫米。花期5~7月。果期8~9月。

野生于山坡、溪边阴湿的草丛中或林下。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采集7~9月间采挖,洗净泥土,除去外皮,晒干或烘干。

药材干燥块茎呈圆球形、半圆球形或偏斜状,直径08~2厘米。表面白色,或浅**,未去净的外皮呈**斑点。上端多圆平,中心有凹陷的黄棕色的茎痕,周围密布棕色凹点状须根痕,下面钝圆而光滑。质坚实,致密。纵切面呈肾脏形,洁白,粉性充足;质老或干燥过程不适宜者呈灰白色或显**纹。粉末嗅之呛鼻,味辛辣,嚼之发粘,麻舌而刺喉。以个大、皮净、色白、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以个小、去皮不净、色黄白、粉性小者为次。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河南,浙江等地;以四川产量大、质量好。

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同属植物掌叶半夏的块茎,在江苏、河南、河北、山西等地亦作半夏使用。与半夏的主要区别点为:掌叶半夏的块茎较大,通常直径3~4厘米;叶片掌状,有小叶9~11枚。参见"掌叶半夏"条。

化学成分块茎含挥发油、少量脂肪(其脂肪酸约34%为固体酸、66%为液体酸)、淀粉、烟碱、粘液质、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β-氨基丁酸等氨基酸、β-谷甾醇、胆碱、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3,4-二羟基苯甲醛,又含药理作用与毒芹碱及烟碱相似的生物碱、类似原白头翁素 皮肤的物质。嫩芽含尿黑酸及其甙。

炮制生半夏:拣去杂质,筛去灰屑。法半夏:取净半夏,用凉水浸漂,避免日晒,根据其产地质量及其颗粒大小,斟酌调整浸泡日数。泡至10日后,如起白沫时,每半夏100斤加白矾2斤,泡1日后再进行换水,至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取出略晾。另取甘草碾成粗块,加水煎汤,用甘草汤泡石灰块,再加水混合,除去石灰渣,倒入半夏缸中浸泡,每日搅拌,使其颜色均匀,至**已浸透,内无白心为度。捞出,阴干。(每半夏100斤,用白矾2斤,甘草16斤,石灰块20斤)

姜半夏:取拣净的半夏,照上述法半夏项下的方法浸泡至口尝稍有麻辣感后,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六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每半夏100斤,用生姜25斤,白矾12斤8两,夏季用14斤8两)

清半夏:取拣净的半夏,照上述法半夏项下的方法浸泡至口尝稍有麻辣感后,加白矾与水共煮透,取出,晾至六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每半夏100斤,用白矾12斤8两,夏季用14斤8两)

①《雷公炮炙论》:"修事半夏四两,用捣了白芥子末二两,头醋六两,二味搅令浊,将半夏投于中,洗三遍用之。半夏上有隟涎,若洗不尽,令人气逆,肝气怒满。"

②陶弘景:"半夏,用之皆先汤洗十许过,令滑尽,不尔戟人咽喉。"

性味辛,温,有毒。

①《本经》:"辛,平。"

②《别录》:"生微寒,熟温,有毒。"

③《药性论》:"有大毒。"

④《日华子本草》:"味辛。"

⑤(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性温,味辛苦。"

归经入脾、胃经。

①《汤液本草》:"入足阳明、太阴、少阳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胃三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太阴、阳明、少阳,手少阴经。"

④《本草汇言》:"入手阳明、太阴、少阴三经。"

⑤《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经。"

功用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消痈肿。

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内痰眩晕、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

(1)燥湿化痰:用于痰清稀而多之湿痰、寒痰,常配陈皮。

(2)降逆止呕:降逆止呕之功颇著,可用于各种呕吐,尤宜于湿浊中阻所致的脘闷呕吐,常配生姜、茯苓。热证呕吐,应配清热泻火药。

(3)消肿止痛:外用治疮疡肿毒、毒蛇咬伤。

①《本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

②《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疗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

③《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气虚而有痰气,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治吐食反胃,霍乱转筋,肠腹冷,痰疟。"

⑤《本草图经》:"主胃冷,呕哕。"

⑥《医学启源》:"治寒痰及形寒钦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阳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主治秘要》云,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

⑦朱震亨:"治眉棱骨痛。"

⑧《纲目》:"治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钨;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默。

宜忌一切血证及阴虚燥咳、津伤口渴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射干为之使。恶皂荚。畏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龟甲。反乌头。"

②《药性论》:"忌羊血、海藻、饴糖。柴胡为之使。"

③张元素:"诸血证及口渴者禁用。孕妇忌之,用生姜则无害。"

④《医学入门》:"凡诸血证及自汗,渴者禁用。"

选方①治湿痰,咳嗽脉缓,面黄,肢体沉重,嗜卧不收,腹胀而食不消化:南星、半夏(俱汤洗)各一两,白术一两半。上为细末,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生姜汤下。(《紊问病机保命集》)

②治湿痰喘急,止心痛:半夏不拘多少,香油炒,为末,粥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汤下。(《丹溪心法》)

③治痰饮咳嗽:大半夏一斤,汤泡七次,晒干,为细末,用生绢袋盛贮,于磁盆内用净水洗,出去粗柤,将洗出半夏末,就于盆内日晒夜露,每日换新水,七日七夜了,澄去水,晒干,每半夏粉一两,入飞过细朱砂末一钱,用生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用淡生姜汤下,食后服。(《袖珍方》辰砂半夏丸)

④治心下有支饮(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半夏一升,生姜半斤。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金匮要略》小半夏汤)

⑤治肺胃虚弱,好食酸冷,寒痰停积,呕逆恶心,涎唾稠粘,或积吐,粥药不下,手足逆冷,目眩身重;又治伤寒时气,欲吐不吐,欲呕不呕,昏瞶闷乱,或饮酒过多,中寒停饮,喉中涎声,干哕不止:陈皮(去白)、半夏(煮)各七两。上二件,锉为粗散,每服三钱,生姜十片,水二盏,煎至一中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留二服滓并作一服,再煎服。(《局方》橘皮半夏汤)

⑥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芩三两。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金匮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汤)

⑦治胃反呕吐者:半夏二升(洗完用),人参三两,白蜜一升。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汤之二百四十遍,煮药取二升半,温服一升,余分再服。(《金匮要略》大半夏汤)

⑧治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各一两,半夏二两。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金匮要略》干姜人参半夏丸)

⑨治小儿痰热,咳嗽惊悸:半夏、南星等分,为末,牛胆汁,入胆内和,悬风处待干,蒸饼丸,绿豆大。每服三、五丸,姜汤下。(《摘元方》)

⑩治霍乱心腹胀痛,烦满短气,未得吐下:桂、半夏等分。末,方寸匕,水一升,和服之。(《补缺肘后方》)

⑾除积冷,暖元藏,温脾胃,进饮食,治心腹一切痃癖冷气及年高风秘、冷秘或泄泻:半夏(汤浸七次,焙干,为细末)、硫黄(明净好者,研令极细)。上等分,以生姜自然汁同熬,入干蒸饼末搅和匀,入臼内杵数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温酒或生姜汤下十五丸至二十丸,妇人醋汤下。(《局方》半硫丸)

⑿治痰厥:半夏八两,防风四两,甘草二两。同为细末,分作四十服,每服用水一大盏半,姜二十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计时侯。(《卫生家宝方》省风汤)

⒀治目不瞑,不卧:以流水千里已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灵枢》半夏秫米汤)

⒁治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上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服散者,以水一升,煎七沸,纳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伤寒论》半夏散及汤)

⒂治痰结,咽喉不利,语音不出:半夏(洗)五钱,草乌一字(炒),桂一字(炙)。上同为末,生姜汁浸蒸饼为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至夜含化。(《素问病机保命集》玉粉丸)

⒃治喉痹肿塞:生半夏末搐鼻内,涎出效。(《濒湖集简方》)

⒄治产后晕绝:半夏末,冷水和丸,大豆大,纳鼻中。(《肘后方》)

⒅治奶发,诸痈疽发背及乳方:末半夏,鸡于白和涂之,水磨敷。(《补缺肘后方》)

⒆治小儿惊风:生半夏一钱,皂角半钱。为末,吹少许入鼻。(《仁斋直指方》嚏惊散)

⒇治重舌木舌,肿大塞口:半夏煎醋,合漱之。(《纲目》)

(21)治诸瘘五六孔相通:生半夏末,水调涂孔内,一日二次。(《外科小品》)

(22)治外伤性出血:生半夏、乌贼骨等分,研细末,撒患处。(徐州《单方偏方新医疗法选编》)

(23)治蛇伤:鲜半夏、鸭食菜(苦麻菜)、香蒿尖各等量,混合捣碎成膏状,敷于伤处。(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24)老人风痰。用半夏(泡七次,焙过)、硝石各半两,共研为末,加入白面捣匀,调水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

(25)风痰头晕(哎逆目眩,面色黄,脉弦)。用生半夏、生天南星、寒水石(煅)各一两,天麻半两,雄黄二钱,小麦面三两,共研为末,加水和成饼,水煮浮起,取出捣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极效。亦治风痰咳嗽、二便不通、风痰头痛等病。

(26)热痰咳嗽(烦热面赤,口燥心痛,脉洪数)。用半夏、天南星各一两,黄芩一两半,共研为末,加姜汁浸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饭后服,姜汤送下。此方名"小黄丸"。

(27)湿痰咳嗽(面黄体重,贪睡易惊,消化力弱,脉缓)。用半夏、天南星各一两,白术一两半,共研为末加薄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姜汤送下。此方名"白术丸"。

(28)气痰咳嗽(面白气促,洒淅恶寒,忧悉不乐,脉涩)。用半夏、天南星各一两,官桂半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此方名"玉粉丸"。

(29)呕吐反胃。用半夏三升、人参三两、白蜜一升、水一半二千,细捣过,煮成三升半,温服一升。一天服两次。此方名为"大半夏汤"。

(30)黄疸喘满,小便自利,不可除热。用半夏、生姜各半斤,加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两次服下。

(31)老人便结。用半夏(泡,炒)、生硫磺,等分为末加自然姜汁煮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此方名"半硫丸"。

(32)失血喘急(吐血下血,崩中带下,喘急痰呕,中满宿瘀)。用半夏捶扁,包在以姜汁调匀的面中,放火上煨黄,研为末,加米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开水送下。

(33)喉痹肿塞。用生半夏末鼻内,涎出见效。

(34)骨鲠在咽。用半夏、白牙,等分为末,取一匙,水冲服,当呕出。忌食羊肉。

临床应用①治疗呕吐

用姜半夏制成1:1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治疗各种呕吐,临床上可代替"爱茂尔"应用,有人认为其镇吐作用比"爱茂尔"强两倍多。未发现副作用。

②治疗疟疾

生半夏2钱,捣烂置于胶布上。于疟疾发作前3~4小时贴于脐部,可控制发作。

③治疗急性乳腺炎

取生半夏1~2钱,葱白2~3根,共捣烂,揉成团(亦可用生半夏捣细和米饭少许捏成丸),塞于患乳对侧鼻孔,每日2次,每次塞半小时。用于急性乳腺炎早期计72例,多数治疗2~3次见效。

④治疗鸡眼

半夏研末敷于患部。用药前先洗净患处,消毒后用手术刀削去鸡眼的角化组织,呈一凹面,然后放入半夏末,外贴胶布。经5~7天后,鸡眼坏死脱落,生出新生肉芽组织,再过数日即可痊愈。治疗30余例未见复发。

⑤治疗牙痛

生半夏1两,捣碎,置于90%酒精3两中,浸泡1日后即可使用。用时以棉球蘸药液塞入龋齿洞中,或涂擦痛牙周围。治疗100余例,95%以上患者均有效果。

⑥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生半夏研末溶于米酒或50%酒精中(1份半夏,3份酒精),浸泡24小时以上,取上层澄清液滴耳。用时先用双氧水洗涤外耳道,然后滴入药液数滴,每天1~2次。据10例观察,对急性中耳炎效果较好,一般1~2天见效,1周内可治愈。

⑦预防和减轻血吸虫病口服锑剂的中毒反应

口服锑剂治疗血吸虫病过程中,呕吐是常见的毒性反应,往往迫使治疗中断;如于口撮锑剂同时加服法半夏粉与甘草粉,则有预防或减轻中毒反应的作用。每口服锑剂1次,服半夏粉32分,生甘草粉48分。据12例观察,一般服药期间都能照常工作,精神愉快,食欲正常;仅4例有轻微不适:略感恶心呕吐,或短暂的腹痛或腹泻,均不影响工作。

⑧治疗矽肺

据144例各期患者的初步观察,对主观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客观检查除个别病例的血清粘蛋白下降和血矽增高外,其它检查(如X线摄片)尚无明显变化。少数病例对肝功能有不良影响,尿中出现红细胞,故应用时应紧密注意肝肾的毒性反应。用法:用姜半夏口服、肌肉注射或喷雾给药,剂量一般为每日7钱。治疗持续1~10个月不等,大多在3~5个月左右。

中毒处理

曾有报道,4例误食生半夏01~02克、14克、18克、24克而引起中毒者,症状表现主要为口腔及咽喉部粘膜的烧灼感和麻辣味,胃部不适、恶心及胸前压迫感。4例中除1例因误食量甚少而自愈外,其余3例均经服生姜而痊愈。

提醒您:半夏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中药陈皮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陈皮的功效与作用,作为一种十分常见的中药材,相信陈皮大家一定不陌生吧,很多人在生活中都会使用陈皮,有的人还会吃陈皮做的零食,下面为大家分享中药陈皮的功效与作用,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药陈皮的功效与作用1

  防晕车

 陈皮可用于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其最常见的用法就是用来治晕动病。乘车(船)前1小时,每隔20分钟放1片进口腔,崩解后吞下;车(船)开动后,每隔10分钟放1片进口腔,崩解后吞下即可起作用。

  清肠道

 此外,还可以用陈皮来清肠。取番泻叶10~15g、陈皮6g,开水1000ml冲泡,密盖20分钟,分2~3次饮服。番泻叶具有泻下的作用,可以行气通便,加上陈皮可清洁肠道。

  治咳嗽

 用干橘皮5克,加水2杯煎汤后,放少量姜末、红糖趁热服用。也可取鲜橘皮适量,切碎后用开水冲泡,加入白糖代茶饮,有化痰止咳之功效。

  消积食

 山楂和陈皮都是消食利器,而大米粥又比较温和,同煮熬制食用,可以消除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制作时,水添多一些,此粥熬煮时间较长,一方面使米软烂易消化,另一方面更好地发挥山楂和陈皮的作用。

  养容颜

 橘子皮中含有大量的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维生素C以及香精油,可以将橘子皮晒干之后和茶叶一起服用,这样冲泡服用不仅能够起到提神通气的作用,同时还能够令气味更加清香。

 另外,服用陈皮之后能够很好地将体内的毒素排出体外,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体内内循环的协调,皮肤也就会越来越好,人也会越来越漂亮。

  治感冒

 如果身体出现了感冒并且伴随咳嗽的情况,可以将新鲜的陈皮放入锅中用水煎煮,随后加入少量的白糖服用,这样不仅能够帮助身体发汗,同时还能够快速令身体恢复健康。

  止胃痛

 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很多人由于生活作息的不科学出现胃痛的情况,这个时候就可以将陈皮泡水来缓解身体的不适。将陈皮还有生姜用水煎煮,随后加入少量的红糖搅拌均匀之后服用。

  助睡眠

 陈皮具有的芳香味,可以化湿、醒脾、避秽、开窍。除了醒脑开窍外,芳香的气味还能够镇静安神,也有利。

中药陈皮的功效与作用2

  用于胸腹胀满等症

 橘皮辛散通温,气味芳香,长于理气,能入脾肺,故既能行散肺气壅遏 ,又能行气宽中,用于肺气拥滞、胸膈痞满及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等症。常与木香、枳壳等配伍应用。

  用于湿阻中焦、脘腹痞胀、便溏泄泻,以及痰多咳嗽等症

 橘皮苦温燥湿而能健脾行气,故常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闷、便溏苔腻等症,可配伍苍术、厚朴同用。又善于燥湿化痰,为治湿痰壅肺、痰多咳嗽的常用要药,每与半夏、茯苓同用。

  用于脾虚饮食减少、消化不良,以及恶心呕吐等症

 本品燥湿而能健脾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消化不良、大便泄泻等症,常与人参、白术、茯苓等配合应用。因其既能健脾,又能理气,故往往用作补气药之佐使,可使补而不滞,有防止壅遏作胀作用。此外,橘皮又能和中,可治胃失和降、恶心呕吐,若胃寒呕吐,可与生姜同用;胃热呕吐,又可配伍竹茹、黄连等药同用。

  燥湿化痰

 本品辛散温通,气香而燥,既能行肺气之壅滞,又能燥湿浊而化痰,故常用于痰湿阻肺,咳嗽痰多,胸膈满闷,头目眩晕等证。

  利水通便

 陈皮辛苦宣降,其行气之功,又能利水通便,故常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大便不通等证。

今天给各位分享半夏作用与功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半夏作用与功效是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半夏的功效与作用2、半夏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半夏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及禁忌3、半夏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4、半夏的作用及功效5、中药半夏的功效与作用中药半夏的功效半夏的功效与作用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1缓解呕吐

呕吐一般都是胃部造成的原因,人们患上炎症时,就会出现呕吐反胃等症状,而半夏还对胃部有帮助,可以帮助胃部排解垃圾、有毒物质,有着一定的治疗胃部炎症的功效,还有养胃治胃保胃的功效,能够有效的缓解呕吐感。

2抗早孕

3治梅核气

梅核气被称为是咽异感症,会出现痰黏感、蚁行感、灼热感等症状,使人感到不适应,不舒服,这个时候可以食用半夏,它当中的营养成分可以起到治疗梅核气的功效,不过需要长期食用才有良好的效果。

4镇静催眠

生半夏中含有的一些药用成分,能直接作用于人类的神经,而且具有一定催眠作用,人们服用它以后能镇静安神,也能提高睡眠质量,它最适合那些失眠多梦和神经衰弱的人群服用。

5治少阴病

少阴病指的是心肾阳虚、阴寒内盛的人群,症状原因是三阳病变而来,而半夏可以调节人体,对人体有着不小的帮助,能够有效的治疗少阴病,适合心肾阳虚、阴寒内盛的人群食用。

6调理脾胃

半夏能提高人类脾胃功能,缓解人力,脾胃不和。

它对人类因脾胃不和引起的恶心呕吐,有十分出色的治疗作用。

除此以外,它对人类的不思饮食和消化不良,以及胃气不足等症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7开胸散结

半夏能理气止痛,也能开胸散结,它对人类的腹部胀满和腹部胀痛都有十分出色的治疗作用,另外它还能润肺止咳,对人类的咳嗽气喘以及痰多等症也有明显治疗作用。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半夏的功效与作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了。

需要注意的是,大家在选择半夏治疗疾病的时候,需要按照正确的方式进行,尤其在用量上一定要特别注意,不能自己随意安排,否则会危害到身体健康。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半夏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及禁忌1、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和作用。

当患有呼吸道喘息、痰多、呕吐反胃、胸脘痞满、头痛眩晕、夜不能安、痈疽肿胀等,治疗有良好的作用。

如果患有脾虚生湿的临床症状,在应用姜半夏治疗的同时,可以配合陈皮或者茯苓等药物,有良好的健脾祛痰的作用。

2、对于出现寒痰,可以配合白芥子或者是生姜等药物,具有良好的化痰功效。

另外,对于患有胸壁疼痛的症状或者是疮疡肿毒、梅核气等疾病,应用姜半夏的同时可以配合理气散结的药物,比如海藻、川贝母等。

临床应用中,对于患有疖肿病变,外用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临床应用中,避免与以下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发生不良反应,比如川乌、草乌、附子、炙草乌等药物。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半夏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即使还是有很多人不了解它的作用,不同的食物对人体产生的作用不同,否则中医也不会沿用这种药材多年,但它的功效和作用还不仅仅是这些,清楚半夏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才能更好地生活。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1

半夏属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是中国中药宝库中的一种重要药材,产地只有中国和日本。

半夏的别名又叫三叶半夏、三步跳、麻王果、燕子尾、地文。

半夏按照生长环境分为水生和陆生两种,即所谓水半夏和旱半夏,旱半夏的药性价值强于水半夏。

按照用途功效来分,常用的半夏则分为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生半夏4种。

半夏含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又含辛辣醇类、三萜烯醇、胆碱和多种氨基酸、生物碱。

此外,其尚含微量挥发油、棕榈酸、异油酸、亚麻油酸、硬脂酸、淀粉及黏液质。

功效作用方面,半夏性温,味辛,有毒,具有燥湿化痰、和胃止呕、消肿散结等功效,对湿痰咳喘、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外用还可消痈疽肿毒。

医学实验发现半夏蛋白有抗早孕作用,其所含β-谷甾醇及类似物具有抗肿瘤作用,并能明显促使癌细胞逐渐脱落而使癌体缩小或消失,临床药理观察,对宫颈癌有效,且局部清洁作用明显。

半夏在用药量、食用方法及食物相克方面,有下面一些注意。

半夏忌药用剂量过大、生服,误服。

半夏有一定的毒性,药用剂量过大、生服,误服,可产生口腔、咽喉、胃肠道黏膜及对神经系统的毒性,如口干舌麻、胃部不适、恶心、胸前有压迫感、口腔有烧灼疼痛感、呼吸困难、痉挛甚至窒息等症状。

尤其是生半夏不能内服,只可外用。

半夏忌与羊肉、羊血同食。

羊肉、羊血中的某些有机成分易与半夏所含的醇类、生物碱、有机酸等产生不良的化学反应,从而引起身体不适。

此外,由于羊肉苦甘大热,半夏性温而辛燥,同食则易损阴而伤津。

半夏忌与饴糖同食。

饴糖性温,味甘,易生痰动火,半夏性温而辛燥,就药用功能来看,半夏与饴糖不相和,故忌同食。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2

半夏

别名:三叶半夏、三步跳、麻王果、燕子尾、地文

禁忌人群:一切血证及阴虚燥咳、津伤口渴者忌服。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半夏的基本介绍

半夏属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是中国中药宝库中的一种重要药材,产地只有中国和日本。

半夏有水生和陆生两种,即所谓水半夏和旱半夏,旱半夏的药用价值强于水半夏。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7~9月间采挖,洗净泥土,除去外皮,晒干或烘干。

常用的半夏分为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生半夏4种。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辛散温燥有毒,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湿,降逆气,而善祛脾胃湿痰。

水湿去则脾健而痰涎自消,逆气降则胃和而痞满呕吐自止,故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良药。

既主治脾湿痰壅之痰多咳喘气逆,如二陈汤、小青龙汤,又治湿痰上犯之眩晕心悸失眠,如半夏白术天麻汤,还可治风痰吐逆,头痛肢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如玉壶丸。

半夏的营养价值

块茎含挥发油、少量脂肪(其脂肪酸约34%为固体酸、66%为液体酸)、淀粉、烟碱、粘液质、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β-氨基丁酸等氨基酸等。

半夏的选购

干燥块茎呈圆球形、半圆球形或偏斜状,直径08~2厘米。

表面白色,或浅,未去净的外皮呈斑点。

上端多圆平,中心有凹陷的黄棕色的茎痕,周围密布棕色凹点状须根痕,下面钝圆而光滑。

质坚实,致密。

纵切面呈肾脏形,洁白,粉性充足;质老或干燥过程不适宜者呈灰白色或显纹。

粉末嗅之呛鼻,味辛辣,嚼之发粘,麻舌而刺喉。

以个大、皮净、色白、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

以个小、去皮不净、色黄白、粉性小者为次。

半夏的食用方法

内服:煎汤,15~3钨;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调默。

1、用于痰多咳嗽。

用半夏的地下部分制成半夏露糖浆,用于痰湿壅滞、咳嗽气逆等,与陈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与贝母配伍应用。

可用治寒痰,宜与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热痰与风痰,治热痰可与瓜蒌、黄芩等配伍;治风痰,宜与天南星等同用。

2、用于胸脘痞闷,胸痹,结胸。

痰湿内阻、胸脘痞闷者,可配陈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热互结,可配黄芩、黄连、干姜等。

此外,又常用于胸痹疼痛,配瓜蒌、薤白等同用;治结胸可与瓜蒌、黄连等同用。

3、用于瘿瘤瘰疬、疮疡肿痛、梅核气等。

治瘿瘤瘰疬痰核,与海藻、昆布、贝母等配用。

痈疽未溃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调醋外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

用治梅核气,可配厚朴、紫苏等。

4、用于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治胃寒呕吐,可配合生姜或藿香、丁香等品;治胃热呕吐可配合黄连、竹茹等药;治妊娠呕吐,可配合灶心土等品;治胃虚呕吐,可配人参、白蜜同用。

半夏的作用及功效半夏的作用及功效

半夏的作用及功效,这种食物是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的,因为生活中也较少有人食用它,适合的食物就是最好的,不适量食用药材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看完半夏的作用及功效,你了解了吗?

半夏的作用及功效1

1、解毒作用

其中所含葡萄糖醛酸的衍化物有显著的解毒作用,可使中毒小鼠半数致死量的值升高,对乙酰胆碱也有解毒作用。

2、止咳作用

用洋地黄酊给鸽静脉注射引吐法,证明口服制半夏丸、制半夏或生半夏流浸膏、姜半夏或白矾半夏混悬液、姜半夏或生夏煎剂3克/公斤,每日2--3次,连服2日均有一定的止吐作用,煎剂灌胃也有一定的止吐作用,其有效成分是生物碱。

3、促细胞分裂作用

半夏蛋白的促细胞分裂作用亦有动物种属专一性,它促使兔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但不促使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裂。

4、用于痰多咳嗽

半夏性燥而功能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湿,聚而成痰者为主,为治湿痰的要药,适用于痰湿壅滞、咳嗽气逆等症,常与陈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与贝母配伍应用。

因其性温,故又可用治寒痰,宜与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热痰与风痰,治热痰可与瓜蒌、黄芩等配伍;致风痰,宜与天南星等同用。

5、用于胸脘痞闷,胸痹,结胸等症

半夏功能辛散温通、化痰、燥湿,故可用于痰内阻、胸脘痞闷病症,可配陈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热互结,有可配黄芩、黄连、干姜等同用,可收辛开苦降、散结除痞的功效(如半夏泻心汤、。

此外,又常用于胸痹疼痛,配瓜蒌、薤白等同用;治结胸症可与瓜蒌、黄连等同用。

6、用于瘿瘤瘰历、疮疡肿痛、梅核气等症

半夏又能化痰散结,可用以治疗痰湿结聚所致的瘿瘤、瘰历痰核、阴疽肿痛,或痰气互结的梅核气等病症。

用治瘿瘤瘰历痰核,可与海藻、黄独、贝母等配用。

痈疽未溃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调醋外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

用治梅核气,可配厚朴、紫苏等同用。

7、用于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半夏有良好的降逆止呕功效,可用于多种呕吐症候,在使用时应根据不同的症状而予以不同的配伍。

如治胃寒呕吐,可配合生姜或藿香、丁香等品;治胃热呕吐可配合黄连、竹茹等药;治妊娠呕吐,可配合灶心土等品;治胃虚呕吐,可配人参、白蜜同用。

8、治疗失眠

半夏治失眠远胜于酸枣仁和夜交藤合欢花之类。

半夏的作用非常多,现在很多人都有失眠的症状,半夏正好可以治疗此类的症状,如果我们能认识到半夏的作用合理的利用,以上介绍的这些疾病都能有效的治疗。

半夏的作用及功效2

半夏食用方法

1、半夏粥

食材:稻米100克,半夏6克,黄芩6克,干姜5克,甘草5克,人参5克,干枣10克,白砂糖20克。

做法:

1、将以上半夏、黄苓、干姜、炙甘草、黄连、人参、大枣,一同放入药罐内;

2、加入适量清水煎煮20分钟后去渣留汁;

3、将大米洗干净后置于锅内,倒入煎好的药汁及适量清水;

4、用武火煮30分钟后,加入白糖即成。

2、半夏白术天麻汤

食材:半夏9克,白术12克、天麻6克、陈皮6克、茯苓15克、甘草3克、生姜2片、大枣3个。

主治:高脂血症引起的脾胃气虚、痰涎内停、虚风上搅,以致头眩眼黑、恶心烦闷、气促上喘、心神不安、目不敢开、头痛如裂、身重如山、四肢麻木、不能安睡等。

用法:日服一剂,每剂水煎2次,合并2次煎液,300—400毫升,分2次温服。

3、半夏山药粥

食材:大米100克,半夏30克,山药40克。

做法:半夏加水煎汁,去渣取汁,山药研末,大米洗干净,将大米、半夏、山药末倒入锅里,加水适量,煮成粥,然后加些白糖调味即可,每天早晚空腹服用。

功效:降逆止呕,燥湿化痰。

中药半夏的功效与作用中药半夏的功效1、润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半夏是一味中药材,它有润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多数的情况都用于痰多的咳喘,痰饮,还有风痰眩晕等等。

2、多用于呼吸系统的疾病,还有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当然还有抗肿瘤作用。

用于消化系统的主要是镇吐、催吐的作用。

3、用于抗肿瘤作用主要是临床上用半夏来治疗食道癌、胃癌、舌癌等等,也有过一些疗效好的报道,但是一定要用在医生的指导下来选用或者使用半夏中药材。

如果是在平时做保健性的使用时要短期应用,小量的可以尝试应用。

关于半夏作用与功效和半夏作用与功效是什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

灯笼笼灯,纸壳原来只防风。

上联:“鼓架”的作用是把鼓支撑起来,蒙鼓的的皮已很陈旧,一下都经不住敲打了。“陈皮”,“半下”谐音“半夏”,都是中药名。下联:“灯笼”的作用是把灯罩住,纸壳把风挡住,以免风把灯吹熄。“纸壳”谐音“枳壳”,“防风”两者也是中药名。

陈皮

别名广陈皮

性味与归经 苦、辛,温。归肺、脾经。

功能与主治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半夏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入脾、胃经。

〖功效应用〗: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消肿止痛。主治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外治痈疽肿毒,毒蛇咬伤。

枳壳

性味归经苦、辛、酸,温。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脱肛,子官脱垂。

用法用量 3~9g。

注意孕妇慎用。

防风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膀胱、肝、脾经。

功能主治解表祛风,胜湿,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用法用量煎服,45~9g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9361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22
下一篇2024-01-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