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长征医院器官移植科的一名普通护士,日常负责病房移植病人护理和静疗学组的相关工作。回首刚过去的那段不寻常的日子,虽然经历了一些困难,我越发觉得,只要心向阳光,就不会有阴影。
小风波不断
3月31日,在浦西封控前一天,为了不影响轮班,我简单收拾了几件换洗衣服,准备住到科里。出发前,年近古稀的婆婆说:“你照顾好自己,家里有我呢!”爱人对我说:“你放心去吧,家里有我在你不用操心,儿子的学习我会安排好的。”家人总是用理解和支持让我没有后顾之忧。
4月3日晚接到外派采核酸的通知,不巧的是,前一天不慎右脚扭伤,自己简单处理后,虽不太影响走路,仍然肿得像个馒头。我不想影响任务,也不想出去后给队友们增加负担,于是选择了隐瞒。
4月9日下午,爱人突发高热,全身乏力,此时,上海疫情正值高位,小区也有阳性病例。我不禁心里一阵紧张,脑补了万一爱人阳性,应该怎样安排老人和小孩。稍做镇定,让家里人把口罩戴好,爱人在卧室先隔离,减少家人交叉;然后复盘活动轨迹,排除与其他人的接触。自测抗原阴性,服药后盖被子睡觉。到晚上11点,体温降至378°C,第二天爱人觉得整个人舒服很多,自测抗原阴性,核酸检测阴性,我悬着的心总算落地。
一场虚惊
4月11日,这是采核酸最难忘的一天。这天上海最高温度33°,我们接了最大的一单,20人完成近万人的单采任务。早上大巴车送我们到目的地,明确分工后,为减少人员聚集,分布到每栋宿舍楼下去采样,
计划8:30开始采样,因为种种原因,11:00才开始,此时,我们已经穿了2个月半小时的防护服,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也把热量保护得好好的。热烈的阳光下,里面的衣服早已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好几次,队友们不顾一切地坚持着。到12:00多,由于楼栋人员转运、消毒,采样工作暂停。我们也抓紧时间更换防护服,补充点水份后继续,到下午2点,采样顺利结束。谁知,正在吃午饭时,接到队长通知,大巴车司机红码,在复测核酸,让我们穿上防护服,等待其他车辆接我们去完成自己的核酸检测。幸好,下午4点,大巴司机核酸阴性,警报解除,我们才回到住处进行消杀。高温下,队友们虽然精疲力尽,却没有丝毫抱怨,对每一位居民都耐心,每一次采完,都认真做好手卫生和采样环境的消毒。
急症“风云”
采样工作结束隔离后,我又留守科室轮岗。5月11日晚,接院里通知,第二天要支援急诊工作。急诊专科性强,我心里有些忐忑,一上午边问边学,好在到了下午,分检,筛查已经得心应手。疫情之下,很多患者及家属因为出行不便和生病的原因,情绪并不好,我们要不断地解释、安抚,维持秩序,配合治疗,确保患者尽快得到有序的医治。
5月19晚17:00,接120通知,一心脏骤停患者马上送到,请做好接诊准备。我和小伙伴分工准备抢救物品,患者送到,立即救治。胸外按压、建立静脉通路、气管插管、骨髓腔穿刺、用药、记录,在急救医生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防护服下的我们,各项操作显得有些笨拙,我们深呼吸,调整姿势,但手上丝毫不敢懈慢……,我们在和时间抢生命。结束抢救之后,才发现衣服早已湿透,连面屏上都是热气。
这轮疫情期间,全上海有10万余名护士、外省市援沪的16万余名护士,用自己的付出与汗水,为2500万市民筑起健康防火墙。我为自己是他们中的一员而感到自豪。上海是我家,我们一起守护她。
抗疫英雄的赞美诗有如下:
赞美抗疫英雄的诗歌1
赤胆忠心抗瘟疫,众志成城举国援
情系华夏扛重任,白衣天使挽狂澜
防控疫情赴战场,青丝白发再请缨
南翁坐镇施大爱,赤胆忠心不顾身
悬壶济世真美善,救死扶伤为苍生
万人挥汗风雷动,斩尽流毒享太平
看我中华除疫剑,我装出征最可亲
待到花开春色好,阴霾散去更妖娆
赞美抗疫英雄的诗歌2
凝望着窗外的山峰,像逆行者们一样坚毅
凝望着天边的阳光,像医护人员灿烂的笑靥
乌云散尽 风光无限 万里河山,我们日夜奋战
我们无所畏惧,我们用一抹绿色
共同守护归家路,赞美抗疫英雄的诗歌3
单薄的身影,黑夜与白昼
在寒风中矗立,为人们出行提供安全保障。
我们是儿子、是女儿,也是爸爸,也是妈妈
都有一个小家,而此时,心中只有大家
在这场特殊的战争里,坚守路为家
用无畏与担当,奋战第一线
赞美抗疫英雄的诗歌3
身白色战袍,乱了芳华
一如既往的娇柔,依旧热血昂扬
荡了自由,心血浸灾区
摒弃了几何困苦,数十天如一日
流了无尽汗水,笑然
心中时刻朝阳,美了病人心田
老骥伏析,幸素之年阀了舒快
一日休一刻,看泪了旁人
钟南之情,志在中华之兴
数十年日月星辰,终究败不了中华儿女
问天高,英雄志更胜一筹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邓铂鋆
11月10日,第九版防控方案基础上的“优化二十条措施”(以下简称“二十条”)发布引起舆论哗然,许多人表示“颠覆了我对疫情防控的认知”,再加上这几天各地在落实防控政策过程中也表现出一些乱象,引起了群众不满。
“二十条”的原则是“以快制快、速战速决”去控制疫情,一方面是群众希望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另一方面是一些地区的防疫工作又进入“爬坡吃劲”阶段,这其中矛盾很难一句话讲清楚。面对近三年的抗疫“斗争”,医疗队伍中也产生了一种“既不要又不要”的复杂感情。既不要“躺平”,又不要“疲劳作战”,少数人还产生了动摇情绪。那么,“二十条”能解决医疗工作者这一抗疫中坚力量的精神内耗吗?
既不要“躺平”
由于全球新冠感染者数量居高不下,新冠病毒变异层出不穷,各国疫苗产品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免疫逃逸,通过疫苗构建免疫屏障的努力遭到挫折。当前各类疫苗产品主要是降低接种者的重症率及死亡率,无法实现获批上市之初的感染保护率。
新冠疫情已经成为美国的主要死因。(来源:社交媒体)
随着新冠病毒的变异和新药物、疫苗的应用,我们对这种感染性疾病的诊疗能力提升,当前新冠病毒的危害性较两年前大幅下降。但由于变异毒株的传染性上升,扩大了感染规模,新冠疫情带来的死亡人数不降反升,持续冲击疫情流行地区的医疗服务体系。
2020年到2021年,不论哪种毒株流行,新冠肺炎都是欧美等医疗条件优越地区居民死亡原因的前三位,仅次于癌症和心脏病,死亡人数高于糖尿病及其他呼吸道疾病。我国医疗资源紧张,医务人员工作负荷较大,再增加一个难对付的“新冠科”,对于医疗行业来说任务更加繁重。
新冠抢夺全社会医疗资源的例子并不少见。拿英国举例,该国的公立全民医疗服务系统——NHS的预约人数从疫情前的400万人增长至600万人,相当于全国十分之一的人口都在等医生。NHS有个考核指标叫“癌症病人从确诊到得到治疗超过62天的比例”。该指标从疫情前的20%左右上升到了如今的33%。英国要求一类事故的救护车平均响应时间低于7分钟,二类事故的救护车平均响应时间低于18分钟,新冠疫情以来这一数字已经奔着两小时去了。
新冠疫情导致全世界医疗资源紧缺情况加剧。(来源:社交媒体)
在医疗现场,医疗挤兑、医疗资源高度紧张的情况下,“救甲还是救乙”的两难选择将一再出现,让医务人员饱受精神折磨。
另一个问题是,我们如何看待疫情防控措施急转带来的后果?台湾地区就是前车之鉴。2022年4月放弃“清零”防疫措施以来,台湾地区累计报告死亡12586例,感染者新冠死亡率为054‰。除直接报告的新冠死亡病例之外,台湾地区今年5月至10月累计死亡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17990人。台湾大学公共卫生系研究认为,当地“超额死亡”较2021年相比,5月~10月间各月的超额死亡增加了15%~43%,平均234%。
超额死亡的原因包括抢救新冠肺炎病人挤占了其他病人的救治资源导致病人死亡,还包括新冠导致的免疫系统破坏及“长期新冠”后遗症。新冠病人在康复后的死亡率仍然远高于常人。每轮新冠流行高峰都消灭一批老弱病残,又通过后遗症制造新的一批老弱病残。不巧的是,医务人员由于工作性质,在新冠疫情长期流行的情况下,必然反复遭到院内感染的戕害。据英国调查,该国各职业当中新冠后遗症报告比例最高的是医务人员及健康护理人员,已超过5%。
各国近年来死亡人数变化趋势图。(来源:社交媒体)
分析多个国家及地区的近年死亡人数,你猜哪个是今年才告别“清零”,哪个“共存”了两年?那么其他“老疫区”呢?实现了所谓的“群体免疫”了吗?新冠不是水痘,一次感染就能获得终身免疫的“群体免疫”是痴愿。感染新冠获得的抗体很快就会减退,或是因为新的变异毒株破防。
今年9月,日本在疫情相对“低谷”的状态下,明确因新冠死亡的人数是7295人。但是,当月日本共报告死亡人口135649人,超过前年同月17845人,增长151%;超过近五年平均值25087人,增长227%。日本的情况同样出现在其他“老疫区”。以上超额死亡数据都均剔除了社会老龄化加剧导致的自然死亡人数增长。
“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是我国医界长期以来的道德伦理和责任担当。在当前的新冠病毒特点及防治条件下,医务人员不论是出于职责还是出于自保,都不愿“躺平”。
“又不要”疲劳作战
特定区域内的医疗供给与其辖区人口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需求与资源”的相对平衡。在我国这样人口众多、人均医疗资源不丰富的国家,医疗资源分布更是“紧平衡”。在疫情突发时,医疗队伍要兼顾疫情防控与常规诊疗,供需平衡极易被打破。但是,除了“武汉保卫战”这类较为棘手的疫情事件,各地的疫情都由当地医疗队伍克服解决,至多由省内兄弟城市支援,压力较大。
我国医疗机构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对外提供医疗服务的业务收入。即便是公立医院,财政性收入占医院收入的比例仅在一成左右。医院的财政性收入都用于发放人员工资,也不到医务人员薪资总数的三分之一,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主要收入来自绩效,财政工资仅是一小部分。
疫情防控一旦影响医院开展常规诊疗服务,最着急的就是医院院长。非急症手术停一个月,院长就要借钱发绩效。大医院集中在大城市,病人来自全省甚至全国,越是顶级医院越是如此。上海东方肝胆医院这样的知名医院,85%的住院病人都来自上海以外。疫情防控措施如果影响人员正常的跨地流动,对病人来源较广的龙头公立医院及高端民营医院来说是沉重打击。
二级医院的服务量占我国各级医疗机构之首。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显示,在疫情防控任务最艰巨的2020年,我国二级公立医院医疗盈余率平均为-066%,较2019年下降273个百分点。约四成医院出现亏损情况,亏损医院的比例较2019年增加1675%。在亏损医院中,751%的二级公立医院资产负债率超过100%,4953%的二级公立医院资产负债率超过50%。
国家卫健委分析认为,医疗盈余的普遍减少,与医院为确保疫情防控和日常诊疗同步开展,加大防控投入、运行成本增加等因素有关。近期国家出台了17万亿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鼓励公立医院尤其是县级医院购买医疗设备提高危重疾病救治能力,提高救治新冠肺炎的水平。但是,各家医院考虑在当前环境下“负债前行”都较为畏缩。
受264万亿元退税减税及疫情冲击等影响,今年不少地方财政收入罕见出现下滑,而刚性支出不减,收支矛盾有所加大。以至于今年很多地区在公布地方财政收入时,强调剔除退税减税因素后,当地财政实现了正增长,以此稳定市场主体对当地经济的信心和预期。在这一情况下,一些地区开始拖欠医疗机构及核酸检测机构的核酸费,停发或拖欠医务人员的抗疫津贴及补助。笔者访问了三位抗疫一线的医生,得到的信息耐人寻味。
A医生,在某直辖市区属医院就职。疫情近三年,A医生多次脱离本职岗位,从事核酸采样及支援疾控流调。A医生参加当地历次区域全员核酸检测,经常被医院会计叫去对账。据他了解,区里每季度仅核酸大筛的耗材支出就欠医院六十多万元,一年累计下来200万元左右。区里及其他医院及独立检验机构的核酸费更多。医务人员的防疫津贴始终是笔糊涂账,甚至近期闭环管理的医务人员要自己掏饭钱,每天45元。 B医生,东南沿海某“侨乡”县级医院就职。B医生所在医院在全市排名前五,是县医院的励志榜样。“侨乡”2021年阻止了多起输入性疫情,实施数月的全县隔离管控及高风险乡镇居民整体异地隔离。医院派出大批人员支援防疫,医院实验室每天核酸检测三千份。县里今年前三季度欠医院的核酸费接近半个亿,约占医院总收入的六分之一,医院濒临技术性破产。去年年底医院前往县卫健委要账,主任说“公家账上的钱还不够买条烟的,你有本事都拿走。”财政局哭穷,说防疫支出用了半年的财政收入,没钱。今年该县卖地200亩,收入八个亿。医院听说了立即奔向财政局,局领导出面语重心长地说“全县财政供养人员是两万六千人啊!” C医生,“三区三州”连片贫困区州医院就职。今年以来,当地疫情不断反复,州医院支援方舱长达三个月。以往的“一刀切”封控措施力不从心,导致当地百业凋零,出现规模性返贫风险。职工群众既吃了疫情的苦又遭到了封控的不便利,人心涣散。州内某县医院长期矛盾爆发,大量医务人员临阵辞职,幸好当地封控及时,人没跑远,都劝了回来。州医院常规诊疗停顿,业务收入锐减,绩效工资按照隔离病房工作每天20元、社区采样工作每天15元、核酸检测实验室及隔离病房后勤工作每天10元、常规诊疗工作夜班费每次20元的标准发放。
显然,如果不做出改变,医疗队伍难以一如既往的“既要、又要、还要”,完成社会赋予的任务。
“二十条”能否帮医务人员轻装上阵?
再次支援区疾控中心的A医生可能是最早感到“二十条”变化的人。A医生的城市近期正处在疫情吃紧的阶段。“二十条”颁布当日,A医生所在区的密接、次密接人员达到全区人口1%,一些密接人员无法及时转运。“二十条”停止隔离次密接人员正逢其时。疾控中心密接组的工作量顿时减半,虽然整个城市都在为疫情焦心,但是A医生感到办公室里平静了下来,就像黎明降临。两天后,该区密接人员也达到了全区人口1%,这两天时间为当地方舱集中隔离点建设争取了宝贵的战略纵深。
B医生所在的省份在“二十条”颁布之前就率先试点,停止公布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对疫情防控重点任务集中发力。B医生当时心底捏了一把汗:冬天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在疫情不平稳的时候实施看似更宽松的措施,这靠谱吗?今冬除了新冠,又是全球甲型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大流行。一旦我国在这个冬天抗疫失败,“三鬼拍门”。我国危重救治能力有限,每十万人口仅有45张ICU床位,美国的这一数据是294,中国如果发生了美式“大流行”,情况将比美国更糟。
美国因疫情致医疗资源紧张,心脏病患者遭43家医院拒收
令B医生没想到的是,当地的社会面很快就实现了清零,B医生开始回想此前动辄全县静默的防疫模式。以往的防疫模式给地方财政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导致一些地区在疫情面前瞻前顾后贻误时机,必须通过创新方法予以破局。
同时期待变化的还有某传染病医院的肝病医生。自从供职的医院转为定点医院,他的收入受到很大影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提出,新冠阳性感染者可收治在集中隔离设施。但是由于相关分级诊疗措施没有落地,当前我国绝大多数轻症病例及相当数量的阳性感染者都收入到定点医院。定点医院多是条件较好的传染病医院或龙头医院感染科,建设成本巨大,运转成本较高。轻症及阳性感染者的治疗较少,为医院带来的业务收入少,直接导致收治医院出现亏损,影响医务人员收入。一些定点医院为避免交叉感染,停止常规诊疗服务,造成医务人员相关业务生疏及病人流失。“二十条”再次强调分级诊疗,希望这一措施早日落地。
C医生提出,“二十条”居家隔离仅采取赋码管理,对于一些社会管理水平较低的地区,是否能真的能保证足不出户?西部地区地广人稀,集中隔离可以集中人手,居家隔离反而不便于管理。“二十条”强调精准性,对边远地区的县级治理水平有了更高要求。
C医生的问题较有代表性。近期出现疫情的一些地区,尤其是C医生所在的这类边远地区,疫情源头及传播扩散途径,隐隐约约提示一个庞大的前现代群体的影子。不管隔离天数是14+7还是5+3,这个前现代群体都游离在管控之外,他们主动或被动地抵制现代化,包括了核酸检测与查验健康码等疫情防控成熟手段。这些同胞对疫情及防疫缺少概念,不能很好地配合疫情防控措施。C医生就曾经在隔离病房外面拦住过不知道新冠疫情为何物,扛着大包袱要进病房卖货的老乡。
变异毒株的传播性加大了防疫难度,让影子群体浮出水面,“一封了之”的老办法无法解决问题,甚至激化矛盾。前现代对防疫的冲击远大于后现代。后现代有动员能力而不做,前现代根本没有动员能力。疫情再次让我们认识到,社会发展必须顾及各地、各阶层,解决各类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
优化不是“躺平”
“二十条”措施出台后,少数声音试图把“二十条”曲解为“躺平”。石家庄、广州等地在措施调整过程的举动中不断被人借机炒作。这一风潮对医疗行业也有影响。
2022年11月13日,华清大学太白医院(化名)一位急性心梗病人病故后,新冠检测呈阳性。病人死因调查需要过程,此时就有人把学术问题政治化:“目前还没想好是按照清零思维宣布die of,还是按照躺平思维宣布die with,或是按照维稳思路装没这事”。一些地区在调整工作时,新旧措施不衔接。比如说取消了常态化核酸检测点但是未取消务工、求学、乘车的核酸证明要求。这导致居民涌向医院做核酸,加重了医务人员工作负担,造成了疫情防控风险。
“二十条”措施的目标,是优化之后的防控政策举措能够有效应对各地疫情处置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瓶颈和困难,比如隔离资源紧张,采样和检测能力不足等问题,要将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地投入到疫情传播风险高的人员和区域上来。新措施尽量减少疫情防控对人们正常的影响,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兼顾民众生活需求有利于人民支持抗疫,有利于医疗行业良好发展,共同助力疫情防控。
当前,新冠病毒的演化趋于稳定。如果没有研发出革命性的疫苗、特效药、检测手段,在境外疫情输入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国内抗疫斗争仍将是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世界各国的抗疫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我们没有资本在不同模式之间反复摇摆。在客观条件下,为了疫情防控工作的可持续性,我们必须根据疫情变化的特点,及时调整防疫措施,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间寻求最适合的平衡点,久久为功。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胡歌经常被粉丝称作“失踪人口”。他上一次更博还是3个月前,在线向坚守在抗疫一线的粉丝表白。
而这一次,剪去长发的胡歌,前往内蒙额济纳旗,参与守护G7公路生态公益项目,去G7公路种树。
时隔三个月,胡歌分享了这一行所见所感的三个小故事,他说他想要对他们“表白”:82岁守护着胡杨林的班都爷爷。老伴儿在三年前去世了,他回到那片满载回忆的土地上筑坝蓄水,枯死多年的胡杨奇迹般冒出了新芽。其实奶奶并没有离开,生命会以别样的方式绽放。
74岁决心守护黑城的苏和爷爷。几年前因为一次事故,被截去了左腿,装上义肢后,他继续扎根沙漠,植树造林、守护黑城。
还有年轻的珠拉和她的爱人。他们放弃城市的工作和生活,毅然回到大漠,运用科学方法和机械化手段保护着自然生态。
我想如果没有胡歌,可能绝大多数的人都不会知道这三个故事。
但是让人感同身受的地方在于:他们在做着自己内心想做的事情,平凡却很有意义。或许这就是胡歌所寻找的“活下来的意义”。
2005年,二十岁出头的胡歌凭借电视剧《仙剑奇侠传》爆火。但是仅仅一年后,命运急转直下。胡歌一行人在从片场返回上海的路上遭遇车祸,助理张冕经抢救无效死亡。而他身体遭受重创,脖子及右眼缝了一百多针,几近毁容。对于20多岁的他来说,经历过挣扎、迷茫,甚至曾想放弃演员这一行。好在后来胡歌跨过了这个坎儿。
胡歌说过,因为那场车祸,他背负了许多光环。大家都说胡歌从阴影里勇敢地走了出来,给了他很多溢美之词,经过不懈的努力,这些年他也再次证明了自己。
但在节目《朗读者》里,谈起这起车祸,胡歌说:车祸后的12年里,很多人以为他过得不错,因为事业的上升,他收获了不少的名和利。但是他始终觉得,这应该不是他从那场意外中活下来的意义。
或许我们低估了胡歌。
他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所做到的不仅仅是“大难不死”,而是去思考活着的意义。就像胡歌曾经发过的这条微博:
有的人会被生活中的苦难打败,有的人却能在苦难中去发现生命中那些更重要的东西。其实我们回头总结一下自己这段不长不短的人生,你也会发现:除了极少数“生命无法承受之重”,大部分的难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那要怎么活才不是白白地活着?
或许经历过的胡歌已经告诉了我们。还记得在《如梦之梦》的舞台上,一位影迷的妈妈喜欢胡歌,却因为重病到现场。于是那天在签名的时候,胡歌趴在舞台上写下了这句话: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生活不负有心人。
“容颜终会逝去,平凡才是生活的主旋律”
2005年,彼时的胡歌还是李逍遥。一出道就爆红,没费多少力气,这是多少人羡慕不来的人生际遇。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好像只要胡歌穿上那身古装,我们就能在他身上看到所有美好的想象。但是那次车祸,毁掉了他的脸,看起来也会毁掉他所得到的一切。
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胡歌所有的戏都是一样的造型,长长的刘海儿遮住右脸的伤疤。甚至在生活中,他也是习惯了用左脸去面对亲友。或许命运还是公平的,让他获得了所有人注目的时候,也必然要让鞭策他有足够的实力去承担起这份重量。
所以直到今天,胡歌还在不断地变好。38岁的胡歌,早已不去在意曾经失去的那张完美的脸。微博大大方方地晒出自己的自黑照,无所顾忌地露出自己的伤疤。
甚至像个路人一样去参加公益、捡垃圾。
在自己的作品中,更是扮起了叼着烟卷的油腻中年大叔。
其实不管那次意外有没有发生,再华丽的容颜也终会逝去,平凡才是生活的主旋律。就像现今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活得很累。随着年龄增长,越到中年,内心渴求的东西越来越多,想把握住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但往往想要的越多,活得越累。其实胡歌也有中年危机,即将奔赴40岁的他一直在尝试事业上的突破。37岁的胡歌终于等来了自己第一部主演**《南方车站的聚会》。而去过戛纳的胡歌却谦卑地说:“去了之后我才知道自己跟**艺术真正的差距。”
相比大多数中年人的慌慌张张、急功近利,胡歌多了几分从容。他就像一个刚刚进入圈子的小学生,坦然地卸下曾经所有的包袱,只是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而努力。胡歌说他就是一个新人。简单而快乐。
我想起著名足球评论员贺炜,曾在2014年世界杯上有过一段经典解说:“人生当中,成功只是暂时的,平凡才是主旋律。我想真正的成熟应该不是追求完美,而是直面自己的缺憾。这才是生活的本质。”或许有一天我们终将变得平庸,但区别在于用何种心态去面对。
“人可以扮演很多角色,
但最难演的角色是真实的自己”曾经看到过一位粉丝对胡歌的评价:“胡歌在荧屏上扮演了太多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但是最难扮演的角色,却是他自己。”或许这句话已经揭示了,大家喜欢胡歌理由不是因为他的容貌,而是人格魅力大于一切。始于颜值、终于才华、陷于人品,大概说的就是他吧。
但对于一位真正的偶像来说,他带给大家的力量远不止于此。记得胡歌在37岁生日的最后一分钟,卡着点发了一条微博:
2019年,胡歌妈妈因癌症病逝。同年9月20日,胡歌的生日,也是妈妈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在这一天再次跟妈妈道别,意味深长。有人说,一个人真正成熟的表现,是坦然地去道别、接受失去。所以37岁的胡歌是这么说的:“如果很远,很辛苦,就别来了吧。”
这一句,我在心里反复念了几遍,斟酌了很久,很戳人。因为我觉得没有另一种道别方式,比这一句,更能让人释怀。有人仰慕胡歌的容貌,有人欣赏胡歌的才情。
而我,无比敬佩胡歌对人生和命运的感彻。
有人说胡歌自身就是一部剧,可供大家细细品味。其实每个人都是如此,自己永远是那个最难扮演好的角色。或许这就是人生最无奈的事情,每天一睁眼都有着太多太多没有办法掌控的事情,也有着太多超出我们认知的事情在发生。但人活一世,不管遇见什么人、发生什么事。幸运也好,不幸也罢。就像胡歌一样,多年之后当你回过头来再品味时,就只剩下两个字:释怀。
生命总是如惊鸿一般短暂,也会如夏花一般绚烂。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活在当下?多想办法让现在的自己快乐而有意义?希望胡歌,希望你我,永远年轻,永远感恩生命,永远在平凡的生活里热泪盈眶。
抗疫精神心得体会(精选6篇)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抗疫精神心得体会(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抗疫精神心得体会1
由于疫情,我们共同经历了一段特殊而又难忘的时光,幼儿也感受到了来自家长和老师不一样的陪伴。通过此次疫情,让我们改变了沟通方式,使我们更加懂得珍惜,也令我们感受到特别的陪伴。战疫期间,各地学校踊跃出一批党员教师先锋队,他们积极投身于疫线战场,以立德树人、关爱学生的教育情怀全力保障芊芊学子的生命健康安全,不断践行着人民教师的初心和使命。
一声号令,举国皆动。为抗击疫情,阻断病源,救治百姓,党中央发出一级号令。一时间,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民族;货不分贵贱;从天南地北整装出发,逆行湖北,驰援武汉。人民子弟兵整建制开赴抗疫一线!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带着全身的疲倦毅然登上北往的列车;年逾古稀的李兰娟院士带领团队昼夜攻关,第一时间分离出八棵毒株;万千个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一往无前投身疫区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在疫情肆虐的当下,所有为防控工作而努力的人都是负重前行的人,是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义无反顾地应战,责无旁贷地坚守,才有我们的平安健康。这样的携手并肩、这样的忘我逆行、这样的精神风貌,定能取得抗击疫情的胜利!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困难考验了中国人民,也锻炼了中国人民,面向未来新征程的重重考验,我们必将更加坚定党的领导,更加紧紧依靠人民,更加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我们必将发扬伟大的抗疫精神,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断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执政水平,聚合一切可以聚合的力量,团结一心、奋勇拼搏,向着“中国梦”的美好明天不断阔步前行!
抗疫精神心得体会2
疫情暴发后,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对躲在暗处的的“疫魔”,面对疯狂无情的病毒,广大义务工作者纷纷请缨参战,表现出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职业精神,不畏凶险、勇往直前的牺牲精神。夫妻并肩作战、父子(女)共同抗疫、推迟婚期请战、退休再返战场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大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对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在新时代要进一步坚守忠诚为国、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求真务实,以新时代应有的责任担当精神,奋力拼搏去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在疫情防控中我们自身遵守规章制度、公序良德,为人师表、行为示范,用良好的人格与优秀的品行感染学生。在疫情防控中主动发声,加强网络话语权,使用微信、QQ、学习通等网络平台与学生加强联系,把握学生生活及学习具体情况与思想动态,正面引导,传播抗疫正能量,让他们真正明白什么是时代使命与社会责任担当。
在这次抗击疫情中,各地涌现的先进事迹、先进人物值得我们党员学习。那些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们,舍小家为大家,不顾防护物资匮乏,不顾感染的高风险性,冲锋在前。尤其是那些带头请战奔赴前线的党员医生和护士、那些被感染、治愈后又返回前线的医生和护士,他们的医者仁心、履职尽责、无私奉献让我深受感动。
平凡的语言,讲述了不平凡的事迹,他们不平凡的战疫历程,感受着一个个惊心动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的瞬间,深深触动了我的内心。同时,感受着自己的幸福;对比之下,感觉到自己的不足和对有时产生抱怨的愧疚感。
通过学习抗疫精神,能够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加督促学生珍惜时光、刻苦学习、练就专业技能,筑牢职业精神,用青春梦想和实际行动助力疫情防控工作,诠释学子们的责任担当!
抗疫精神心得体会3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作为一名老师,我不禁多了一些情感上的认知与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在冥思苦想中行动有了方向,要用手中的笔墨去唤醒自知,用勤勉的阅读去强大自我,用精彩的课堂去丰富学生,愿做一名有温度、有智慧的语文教师。
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殊死鏖战中,面对气势汹汹、突如其来的病毒侵袭,中国人民从未退缩畏惧,而是更加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努力与时间赛跑,与“疫”魔较量,义无反顾,以汗水、血泪和生命相托,奋勇向前,用一个个坚实的身躯,挺起了抗疫的“民族脊梁”。
疫情牵动着所有国人的心。灾难面前,爱国绝不是一句口号。同舟共济,共度难关。微薄之力当尽之。自疫情侵袭以来,我教育自己的两个女儿,关注疫情,帮助他人,拿出自己的压岁钱为抵御疫情贡献一己之力,共同为疫区人民祈福。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纵使我们每个人的力量如同小流,但只要团结起来也可汇成大江大海。尽管疫敌再凶再险,但我们团结的力量便可让病毒彻底消灭。零三年的非典挺过来了,零八年的汶川大地震挺过来了,如今新型肺炎的“乌云”逐渐消散,这场防控阻击战“疫”也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如今已春暖花开,阳光明媚,我们再度约定,一起行走于祖国的大川南北。
抗疫精神心得体会4
9月8日上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授予钟南山同志“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三位同志“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大会还对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员、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进行了表彰。荣誉授予英雄,铭记永在心间,为国为民拼命的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心中最亮的“星”。
“我是党员,我先上!”无论是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险象环生的救灾现场,经常听到这样的豪言壮语。这是***人的'响亮表白,也是勇立潮头、无所畏惧的责任担当。再看疫情期间,党员同志们冲锋陷阵的身影也是常在。不同的岗位,同样的真心,大家忠诚履职,众志成城,互帮互助,这便是危难关头的中国力量,也是在这次观看表彰大会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
大疫面前,没有旁观者,每个中国人都是参与者,“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对于一个伟大的国家,疫情不仅带来挑战,也历练国家能力,此刻,让我们向你们不计回报的付出致敬,感谢所有平凡人在那个春天里不平凡的付出和坚守!
抗疫精神心得体会5
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表彰大会再一次将我们的思绪带回了年初那场没有硝烟的战“疫”。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党员干部、医护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凝时聚力、共克时艰,取得抗击疫情的重大战略成果!
看完全国抗疫表彰大会,深有感触,他们都是新时代的民族英雄,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带领着全国亿万同胞打赢了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中国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疫病无情,人间有爱!看着一位位被表彰的英雄,眼睛不禁湿润,内心澎湃万分。为平凡的普通人热泪盈眶,为亿万中华儿女在大疫面前的担当和付出潸然泪下。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再一次让我想起了“中国速度”“中国温度”“中国力量”,更加体会到了我们祖国的强大,作为一线党员也是倍感自豪与骄傲,向最美逆行者致敬!
抗疫精神心得体会6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肆虐中国,这个春节虽然很冷,但最美逆行者却温暖了我们的心。“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们最终赢得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的胜利。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自战“疫”打响以来,各行业涌现出千万名挺身而出抗击疫情的“逆行者”,在肆虐的疫情面前,全国医务工作者夜以继日,奋力拼搏,在一线与时间赛跑,与疫魔竞速,与死神抢人。医务工作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在观看直播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抗击疫情、共克时艰的责任和使命,和全国人民一起抗疫、众志成诚的强大力量。也让我们看到了英雄从来都是沉默寡言的,因为只有胸怀信念,笃心实践,用行动克家国之难,解人民之忧,才是对党性最为完美的诠释。
国家勋章荣耀无限,我向“战疫”致敬,为祖国骄傲,只有中国***的坚强领导,才能在如此关键时刻,统筹疫情防控,取得如此骄傲的成绩。
1抗疫情手抄报都能写些什么
1农历正月十五,正是阖家团圆的日子。有这么一群可爱的“疫”线战士,却已经连续工作半月之久。在这座城市最需要保卫的时候,他们不畏艰辛、不畏险阻,义无反顾的冲在最前线,做每一位市民的守护者
2疫情尚未结束,后续可能还会有更多的任务下达,____早已做好准备,无论今后有多困难,形势有多严峻,我们都会一一克服,在疫情面前显担当,用行动展现我们____人“最美逆行者”的风范!
3抗疫路上,有最美逆行的医务工作者,有坚守服务岗位的一线员工,还有一群默默提供支持保障的后方人员。____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用平凡的行动践行“全员的健康安全,我们共同来守护”的美丽誓言
4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动员能力,发挥***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起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就能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5____的***员,在疫情面前选择舍小家、为大家,丝毫不敢懈怠、不敢停息,他们恪尽职守,守初心、担使命,而且不辱使命,始终奋斗在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员的初心和使命
2抗击疫情手抄报内容: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佩戴方法
第一步: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向外,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
第二步: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
第三步: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
第四步: 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 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调整鼻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