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的峡谷文化

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的峡谷文化,第1张

堂琅矿冶文化是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的文化之魂文化是山水的灵魂,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巧家堂琅文化的核心——堂琅矿冶文化及其重要组成部分彝族发祥文化、发拉花灯和孙世祥《神史》等是滇东北的主要文化内涵,是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的文化灵魂。

堂琅矿冶文化是古堂琅县冶所所在地的今巧家县为研究区域文化“堂琅文化”而确定的堂琅文化的主要内涵和最核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古堂琅县所辖的今巧家县、会泽县、东川区及其周边永善县、昭阳区、鲁甸县等区县的滇东北人民,自古及今开采、冶炼、运输、铸造以古堂琅县地及其周边区域的金、银、铜、铅等金属矿藏的矿冶文化,是滇东北文化的主要内涵。

堂琅矿冶文化依托于滇东北堂琅区域以铜矿为主的丰富矿冶资源。从宏观的地理区域考察,西南地区云贵川交界的滇东北,有一条金属大矿带。这一大矿带呈东北——西南走向,自昭通永善,经昭通市昭阳区、鲁甸县、巧家县到曲靖市会泽县、昆明市东川区,绵延近千里。这一矿带以古堂狼山中的堂琅县治所所在地的今巧家老店镇一带以药山为主峰的堂狼山为中心,分别可以大体划分为三部分:北部为牛栏江东北的古朱提山,自古及今以盛产银矿为主;中部为巧家古堂狼山,即今巧家以药山为主峰的东部山脉为主,自古即“出银、铅、白铜”;南部为巧家老三区(1952年划归昆明市东川区)和巧家老二区(1952年划归四川会东县)。

数千年来,这一矿带上的银铅铜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一直以来,众多研究者没有将这一矿带从一个有机的整体上进行研究,更多的是从朱提银、堂琅铜、东川铜等割离的点去做,这就难以从总体上把握滇东北这一矿带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巧家堂琅文化研究课题组的研究人员查阅了大量矿冶典籍,开展了深入的田野调查,认识到滇东北金属矿带开采历史久远、开采规模大,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深入持久,且因这一矿带主要分布在以巧家堂狼山为中心的古堂琅县地及其周边区域上,堂琅铜已成为重要的区域文化品牌,在中华青铜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鉴于此,巧家县堂琅文化研究课题组研究人员一致决定将古堂琅县地及其周边区域的整个滇东北存在的这一金属矿带命名为堂琅金属矿带,将其矿冶文化作为古堂琅治所所在地的巧家及代表滇东北区域文化内涵的概念提出来,并对其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

堂琅矿冶文化主要包括堂琅金属矿带金、银、铜、铅等堂琅金属矿藏自古及今的勘探、开采、冶炼、运输、铸造等矿冶工作中形成的物质性的矿冶文化和非物质性的矿冶文化。数千年来,堂琅矿冶区域人民创造了丰富的矿冶历史文化资源。一是矿冶历史久远、深厚。朱炳泉和金正耀是国际著名的铅同位素研究专家通过铅同位素理论研究认为,三星堆铜料、安阳殷墟妇好墓部分铜料所含铅的同位素比值全国只有永善和巧家的铅的比值能与之匹配。这说明三星堆铜料、安阳殷墟妇好墓部分铜料只可能来自堂琅区域。先秦时期,家堂狼山铜矿铸造了今出土古彝文铜质印章“堂狼山里手辖印”、“堂狼山里木手印是”。东汉时期,古堂狼山采冶的铜矿铸造的“堂狼”铜洗远销全国。公元3世纪典籍记载的堂狼山“白铜”是世界是最早关于“白铜”的记载,比西方早15个世纪以上,这说明公元前3—2世纪在大夏国出土的“大夏镍铜币”也是经南方丝绸之路由堂狼山经印度传到大夏去的。西汉时期,堂狼区域朱提山、堂狼山开采的“朱提银”因质地优良而成这闻名天下的“朱提银”。东汉时期巧家堂山区开采的铜铸造了名闻天下的“堂狼铜冼”。明清时期,云南产铜占全国的80%,而东川府(时巧家老三区汤丹一带)产铜占全省的72%,每年额定滇铜600万斤运交京师专供宝源、宝泉两局铸币,运距之长、运量之大、持续时间之久,在世界古代史上也属罕见,故称之为“京运”。鲁甸、巧家的“乐马厂银”名闻天下。直至今日,古堂琅区域的矿冶仍在大量采冶,矿冶文脉自古不绝;二是遗存大量的银、铅、铜等矿冶遗址。堂琅区域留下了成千上万个银、铅、铜矿采冶遗址。其中以古代即开采成空山的巧家堂狼山留下的矿冶遗址最多,调查到传说中694个古铜矿硐、492个古铅矿硐中的144个和170个;三是具有诸多会馆、碑刻等矿冶文化遗迹。堂琅区域古代因矿冶而会馆林立,其中以巧家、昭阳、会泽、鲁甸最多。其余如安顺桥、普车河桥碑记址、乐马厂“官房”遗址、乐马厂西王庙遗址、乐马厂土主财神庙遗址、“达崎开塞”石刻、“灵裕九圜”匾、巧家金沙江铜运古栈道等矿冶遗迹不可胜计;四是遗存和出土大量而丰富的矿冶文物。堂琅区域遗存了堂狼山里手辖印、堂狼山里木手印是、“建初元年堂狼造”铭文铜洗、唐代“朱提瓶”等数百种金、银、铜、铅铸造文物和科学检测证明矿料来自滇东北的古蜀国三星堆、商妇好墓青铜器物等等。无论从时间和空间来说,堂琅矿冶文化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需要从宏观和整体上对其作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

2010年4月2日,昭通历史文化研究座谈会在昭通举行,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陆琴雯与省、市专家学者座谈,共同探讨昭通市历史文化发展。会上,市内学者就“朱提文化”、“乌蒙文化”、“昭通文化”、“彝族文化”、“堂琅文化”等文化概念在昭通历史中的地位和昭通历史文化的定位进行了讨论,云南大学方铁教授对巧家堂琅文化研究课题组将堂琅文化的主要内涵定位为堂琅矿冶文化给予了高度肯定。方铁教授认为,昭通市历史文化的主要内涵是矿冶文化,建议将昭通文化定位以矿冶文化为核心,以“朱提矿冶文化”或“堂琅矿冶文化”为名称,对以矿冶文化为核心的昭通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研究。这充分说明巧家堂琅文化研究课题组以堂琅矿冶文化作为滇东北堂琅区域的主要文化内涵的定位是准确的。

“堂琅矿冶文化”是巧家堂琅文化主要内涵,也是昭通历史文化的主要内涵,是“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的文化之魂。 彝族发祥文化是“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各地彝族典籍都提到以巧家药山为主峰的巧家堂狼山(罗尼山、洛尼白)是是彝族再生始祖笃慕的居住地、彝族发祥地、彝族先民的活动中心、已逝彝族同胞灵魂归依的“祖界”。康熙《大定府志》载:“有祝明(笃慕)者,居堂狼山中,以伐木为业,久之,木拔道通,渐成聚落,号其地为罗邑,又号其山为罗邑山;夷人谓邑为业,谓山为白,故称为罗业白。” 彝文典籍《六祖分支》、贵州彝文《指路经》、四川凉山彝族《指路经》均载明彝族发祥于巧家的堂狼山;”陈本明、傅永祥在《彝族史探》、范文钟在《昭通历史文化论述》指出彝族六祖分支的事件“就发生在堂狼山(今巧家县境域仍存此称谓)”

对于堂狼山的地理位置,《华阳国志》、《续汉志》、《水经注·若水》、《清史稿·地理志·东川府》、《新纂云南通志》、《民国巧家县志稿·舆地·山脉》、《云南省历史地名考索》、《巧家县地名志》、《中国历史地名大词典》、《中国历史地图集》、《新纂云南通志》等均认为堂狼山是横贯巧家境内始于牛栏江边老店镇迄于炉房乡的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笃慕所居的罗邑,即后来的古堂琅县治所在今老店镇。

商末周初的时候希幕遮从“牦牛徼外”带领部族跋山涉水迁到今巧家县城附近沿金沙江一带的平坝地区的“邛之卤”。这里依山傍水,山上可狩猎放牧,坝区可耕种,金沙江里可捕鱼,是个理想的人居环境。更重要的是东部高山即是富藏银、铅、铜等矿产资源的堂狼山,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希慕遮和他的子孙们在这里发展生产,创造文化。后来,由于发生世纪性大洪水,希幕遮的三十一世孙笃慕带领部族就近迁往堂狼山,主持了彝族历史上著名的“六租分支”。千百年来,彝族从堂狼山中走出,分布于西南诸省,并走向全国、全世界,创造了“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灿烂的彝族发祥文化。 孙世祥《神史》等巧家文艺是“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文化的重要部分。“昭通作家群”是中国唯一以地区命名的由一群文学创作者组成的群体,“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家堂狼山主峰药山下的孙世祥创作的长篇小说《神史》,是巧家文学艺术的重要代表,也是“昭通作家群”作品中极为重要的文本,同时也是“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文化的重要部分。

有评论者认为,《神史》符合JW Deforest 给伟大的美国小说下的“一个描述美国生活的长篇小说,它的描绘如此广阔、真实、并富有同情心,使得每一个有感情、有文化的美国人都不得不承认它似乎再现了自己所知道的某些东西”的定义标准,是一部“描述中国生活的长篇小说,它的描绘如此广阔、真实、并富有同情心,使得每一个有感情、有文化的中国人都不得不承认它似乎再现了自己所知道的某些东西”的伟大的中国小说。该书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分别代表了某个领域的生活的最高成就的《金瓶梅》、《红楼梦》、《儒林外史》等书,是上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巧家堂狼山社会生活的真实再现,是重要的青年励志书、汉语教育的经典读本和百科全书式的滇东北社会风俗画卷。

《神史》于2007年获云南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入选奖,北京汉语研究所把第六届“汉语贡献奖” 授予其作者孙世祥,“祝贺他以刚强勇猛的意志重构了汉语的疆界”。2008年列为云南省专家推荐的“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神史》和渊源于商周时期的方相氏驱傩活动于汉代与每年元宵灯节的“百戏”活动结合后,渐渐发展成数千年来汉民族娱神娱人歌舞剧“中国花灯”,其活化石发拉花灯等巧家文学艺术,成为“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文化的重要部分。

总之,以堂琅矿冶文化、彝族发祥文化、民族民间文化、文学艺术等为核心的巧家堂琅文化,是滇东北文化的主要内涵,是“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的文化之魂。

邢台峡谷群自驾车路线

邢台北方向:京深高速至邢台北下,沿邢台北外环、西外环至(邢台到山西左权)邢左线,再向西,沿途无收费站,过路罗行至小庄口(里程碑557公里处),即有指示牌指向景区,约8公里抵达太行奇峡群景区。

邢台南方向:京深高速至邢台南下,至邢台市新兴大街(东西方向)一直向西,沿途无收费站,沿邢左公路行至罗小庄(里程碑557公里处),即有指示牌指向景区,约8公里抵达太行奇峡群景区。

邢台峡谷群乘车路线

专线车:

邢台:早6:20 新世纪广场南口(桥东) 早6:40 育才小学对过(桥西)

石家庄:早6:00 河北艺术中心(桥西) 早6:20 河北剧场门口(桥东)

邯郸: 早6:20 新世纪商业广场门前

四川的最美梯田应该是宜宾的高坎梯田吧!从高空俯瞰,一级一级犹如登天步梯,成片的万亩梯田,纵横交错,就像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在大地塑造的雕塑一样,让游览者不由心生佩服。

除此之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有:撒哈拉之眼、马尾瀑布、蓝月谷、蛇河峡谷、羚羊峡谷、奇迹石、海底大瀑布等。

撒哈拉之眼:从高空俯瞰,宛如一只深邃的大眼睛,有着明显的蓝色眼珠和棕**瞳孔,神秘而又深邃,在地面仰视着宇宙星空。其形成原因众说纷纭,至今仍无明确结论。

马尾瀑布:又被称为“火瀑布”,因为在傍晚时,落日余光投射在瀑布上,水帘就会染上火一样的金**,犹如火焰般跳跃耀眼,绚丽多彩。

蓝月谷:位于我国的云南省玉龙雪山下,因为河底有白色的细沙,所以将谷水映衬出一片湛蓝,而又因为其谷形状弯弯似新月,所以就被取名为“蓝月谷”。

蛇河峡谷:从远处看就像一条被撕裂的伤疤,峡谷外一片恬静的田园风光,峡谷内沟壑嶙峋一片荒凉,形成了强烈对比的视觉冲击。

羚羊峡谷:是由大风侵蚀而形成的洞穴,整个峡谷内都是大自然雕塑的艺术品,每个线条每个洞穴都是鬼斧神工的创作,随手一拍都是风景大片,所以又被誉为世界七大地质摄影之一。

奇迹石:位于挪威境内,又被称为“勇敢者之石”,因为它刚好夹在了两座峭壁之间,如果你想从一座峭壁通向对面的另一座峭壁,奇迹石就会成为你的垫脚石,但是这绝对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举动。

海底大瀑布:位于大西洋底,细沙和淤泥在洋流的作用下形成了巨大的漩涡在海洋底下回旋,呈现出“水下大瀑布”的奇观,落差最大可达3500米。

青海旅游必去景点

青海湖边空气十分清新,美丽的湖和漂亮的油菜花,湖水非常清澈。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青海旅游必去景点,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青海湖

中国最大的咸水湖泊,同时也是藏传佛教中的圣湖,青海湖在藏区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除了一年一度的环湖赛和油菜花,不同季节的青海湖都在向世人展现她独特的美丽。这里有很多环湖朝拜的人们,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青海湖的敬仰。人们说,青海湖就像一位有很多心事的姑娘,它总是用不同的蓝来讲述着她的故事。

塔尔寺

塔尔寺的来历非常特别,因为此地曾是黄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出生地。因此这座寺庙也成为藏传佛教黄教六大寺院之一。透过它金碧辉煌的外壳,你还可以感受到历史和宗教艺术的丰厚沉淀,在这里不仅有游客来往,更有很多当地淳朴的藏民日夜前来朝拜。

祁连

祁连,有“东方小瑞士”之称,森林、峡谷、溪流、草原和雪山都是祁连山区的亮点。祁连山脚下的那些牧场上坐落着一个个村庄。当我们风尘仆仆的驱车深入祁连山腹地时,眼前的村庄在山下静静地等待着我们,蓝天,雪山,村庄,河流如此和谐的结合在一起。住在祁连山脚下,体验这种异域的风情,时间仿佛定格于此。

玉树

一场地震给玉树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但这并不能掩饰它的美。重建后的结古镇,会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玉树最令人心动的风景是在囊谦,在崇山峻岭间,在大峡谷,以及那些奔腾的河流间,分布着108座寺庙,其中许多寺院在整个藏区都赫赫有名。

年保玉则

年保玉则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青海果洛州久治县索呼日麻乡境内,由仙女湖和日干措两个景区组成。在这里,登山、徒步穿越、转湖都是非常经典的户外项目。每年6-8月的时候,草原鲜花盛开,美得醉人,你的眼前就是一片壮美而充满神秘气息的群峰。它的磅礴气势令人屏息,它在云层和光线的承托下色彩浓郁,堪比一幅完美画作。

阿尼玛卿雪山

阿尼玛卿雪山,是位于果洛州大武镇附近的古老山脉,她散发着神秘和不可征服的气质。她是青海众山之首,藏区四大神山之一,是这方水土最大的山神。在下大武到雪山的碎石公路上,有个最好的观景台,从那里看阿尼玛卿的主峰,仿佛伸手可触。在这里,你常常会碰见转山的人,有些是游客,更多的是当地人,他们与这座雄伟的雪山一起,勾绘出果洛最令人难忘的画面。

三江源牛头碑

我们所探索的是广阔的三江源地区,主要分布在崇山峻岭间,事实上很少有人真正抵达过这三条大河的源头。这里有鄂陵湖和扎陵湖,两湖之间的牛头碑,是“到此一游”安顿绝佳影地。当你站在山巅上,仿佛坐拥整个山河。大小不一的河流穿梭在俊美险要的峡谷,形成一张巨大的水系网络。安静的寺院就建在这些山水间。

黄南热贡的唐卡艺术

唐卡在热贡的传播,起源于隆务寺的修建时期,它是一种用彩缎织物装裱成的卷轴画,主要绘制佛像及藏传佛教有关的内容,以及各种藏族吉祥图案。漫游在藏传佛教的寺庙里,可以看到色彩缤纷、风格迥异的唐卡作品,年代久远的唐卡就是镇寺之宝。,以唐卡为代表的宗教艺术,如今已成为黄南的文化象征。

坎布拉国家公园

坎布拉公园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丹霞地貌的群山森林,第二部分是群山脚下的李家峡水库。在青海,很难找到将山和水结合得如此完美的地方,这里有奇特的丹霞地貌,丰富的植被,历史悠久的藏传佛教氛围和民俗风情。在这里,没有一处风景是浪费的,每一刻都值得停留。

想问青海湖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青海跨距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仰观喜马拉雅,俯视中原大地,集雪域高山、河湟谷地和盐湖河流于一体。

看群山

南昆仑北祁连,格拉丹东耸西南;姜根迪如孕长江,巴颜喀拉孕黄河;阿尼玛卿神山首,玉珠峰迎登山潮。

观湖泊

览冰川

青海的冰川属于大陆冰川,主要分布在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等高山的上部,主要有祁连山冰川,昆仑山冰川,格拉丹东冰川,姜根迪如冰川。

游峡谷

黄河大峡谷(门票)位于河南县的宁木特乡,距县城35公里。峡谷全长30公里,远看河面悠悠,近观波涛汹涌,悬崖绝壁,气势磅礴,是漂流,探险的理想之地。

那棱格勒峡谷位于昆仑山区,谷内有大量野生动物生存,夏季水草丰美,鸟语花香,景色秀丽。峡谷神秘异常,是传说中的昆仑山死亡谷。

黑河大峡谷位于祁连县,是世界第三大峡谷,仅次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黑河和八宝河在黄藏寺附近合二为一#,然后调头北下,将祁连山拦腰斩断,开凿出姿态万千,气势不凡的黑河大峡谷。峡谷内冰川广布,峭壁林立,千壑氤氲,万仞峥嵘,怪石嶙峋,草木葳蕤。

青海大美之六~龙羊峡大峡谷

我在黄河头,曾住黄河尾。如今见识黄河源头的大美,真是养在深闺人未识——黄河大峡谷、龙羊峡水库、龙羊峡水电站、龙羊峡大坝,气势磅礴,碧水蓝天,气温7-20度。有人说这里的黄河不能叫黄河,一点不黄,河水在陡峭的悬崖绝壁下静静流淌,清澈碧绿,如同一块天然的翡翠,应该叫“碧河”。龙羊峡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离西宁100多公里,龙羊镇龙羊新村作为移民村,安静祥和,游人不多,但基础设施完善,假日酒店崭新舒适绝对是休闲避暑的佳地~

龙羊峡水电站距黄河发源地1684千米,下至黄河入海口3376千米,是黄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级电站,人称黄河“龙头”电站。龙羊峡位于青海省共和县与贵德县之间的黄河干流上,长约37千米,宽不足 100米。黄河自西向东穿行于峡谷中,两岸峭壁陡立,重峦叠嶂,河道狭窄,水流湍急,最窄处仅有30米左右,两岸相对高度约200米~300米,最高可达 800米。

“龙羊”系藏语,“龙”为沟谷,“羊”为峻崖,即峻崖深谷之意。龙羊峡长40公里,黄河穿越其间,河谷两岸,一边是起伏峻险的茶纳山,一边是连绵不断的莽原,中间是一片宽阔平坦、肥沃丰腴的盆地,使整个峡谷成为一个巨大的天然库区。到了峡口附近,突然峭壁陡立,两岸距离仅有30多米,这里是修建水电站得天独厚的地方。龙羊峡水电站最大坝高178米,为亚洲第一大坝,大坝全长1140米,将黄河上游13万平方公里的水流量全部拦住,形成一座面积为380平方公里、总库容量为240亿立方米的我国最大的人工水库。

龙羊峡人工水库已成为美丽的旅游景点,大坝锁黄河,高峡出平湖。碧波荡漾,湖光山影,乘游船绕湖一周,苍穹碧野,心旷神怡,黄河水在这里是“清”的。清清的黄河水,是大自然的赋予,是人们对黄河利用和改造的结果。[强]

龙羊镇以及龙羊新村是江苏省如皋援建的,一座座海边别墅非常漂亮,镇上村子很安静。龙羊假日酒店坐落在龙阳镇,拥有ABC三座楼,二三层,干净舒适,正在打造高原休闲度假村,走进黄河新乡村,体验高原美丽乡村-///龙羊峡景区犹如待嫁的新娘,现在游人不多,是居家休闲避暑的佳地

龙羊大峡谷在哪里?

龙羊峡位于青海共和县境内的黄河上游,上距黄河发源地1684公里,下至黄河入海口3376公里,是黄河流经青海大草原后,进入黄河峡谷区的第一个峡谷,“龙羊”系藏语,即险峻沟谷之意,峡口只有30米宽,峡谷全长33公里。

坚硬的花岗岩两壁直立近200米高,是建设水电站的绝佳坝址,1976年国家决定兴建龙羊峡水电站,坝址就选于此峡口,水电建设者在“龙羊”之后加上一个专业术语“峡”字,便有了今天的称谓;

电站建成后这里成了黄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级电站所在地,水电站也被称为“万里黄河第一坝”,人称黄河“龙头”电站;因水电站的建成,当地旅游业兴起,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龙羊峡谷成为也被称为“中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名扬海外。

扩展资料:

青海省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部低的态势,西部海拔高峻,向东倾斜,呈梯型下降,东部地区为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地貌多样。

青海省地貌复杂多样,五分之四以上的地区为高原,东部多山,西部为高原和盆地,兼具青藏高原、内陆干旱盆地和黄土高原三种地形地貌,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地跨黄河、长江、澜沧江、黑河、大通河5大水系。

参考资料:

-龙羊峡

-青海

太行大峡谷景区有刀削斧劈般的悬崖 ,山峰刚劲峥嵘,千姿百态,林海涌动,清溪水湍,流瀑四挂,是典型的北雄风光,集中了雄、险、奇、幽、美的自然风光,可谓巧夺天工,景色绝美。太行大峡谷位于林州西北部,是一个长50公里、宽15公里的深切峡谷。它也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地质公园,具有典型的嶂石岩地貌,谷幽峰奇,气势恢宏。

一、太行大峡谷的特点。

太行大峡谷北边起于任村镇回山角,南面到山西井底,由浊漳河支流露水河切割于林虑山中形成。山体海拔在800到1739米之间,高差达1000米以上。景区内有高起的悬崖,陡峭的山峰,姿态万千的山石,白色的瀑布,清澈的深潭,雄伟的庙宇,神奇的溶洞,令人心驰神往。

二、太行大峡谷的风光。

太行大峡谷景区主要有泉潭叠瀑桃花谷、原始生态峡谷漂流、百里画廊太行天路、人间仙境仙霞谷、太行之魂王相岩等景观组成。桃花谷是一个谷中之谷,相对高差近千米。 谷内山峰突起,挺拔雄伟,桃花溪水蜿蜒曲折的流过峡谷,两岸树木苍翠,随风涌动。桃花谷也被称为爱情谷,春天百花绽放,鸟鸣山涧中,瀑布高悬,潭水如镜。沿桃花谷内行走,还可以看到黄龙潭、飞龙峡瀑布、飞龙峡栈道、九连瀑、桃花洞等秀丽景点。

此外,景区内的太行天路、王相岩等景点,也是风景壮美,值得游览。峡谷漂流运动项目,惊险刺激,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快乐。

三、太行大峡谷的文化特色。

景区内的民间艺术表演打花棍,具有浓厚的当地风俗特色。花棍长约齐眉,两端有孔,表演时发出有节奏的响声,十分赏心悦目,成为景区重要的表演节目,游客也可以参与其中,亲身体验一下当地的风俗。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的身边出现了很多惊人的变化,比如说今天的建筑技术可以说是事前没有的,如今很多地方都新建了很多的建筑艺术,在平地上的建筑是可以理解,但是在那种峡谷上怎么做?所以很多人就会问峡谷上是怎么造桥的,一般都是通过吊桥以及通过吊机来安装等,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

我们都知道,在一些峡谷的地带,很多都是一些悬崖峭壁以及地面较陡的地形,甚至是下面还有流水,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想要直接过去那是非常困难的,而且有些地区就是因为有了这个峡谷而阻碍了两地这件的交流与发展,所以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就会在峡谷的地方修建桥梁,以便人们更好的通行,同时也能够促进两地的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

我们都知道,在峡谷地方造桥是要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以及人力的,在峡谷上造桥,工程师也要经过大量的计算以及多方面的实地调查,以确保造桥人员的安全以及桥梁的稳固性。在峡谷上造桥,不仅要考虑天气的变化情况,还要考虑各个地方的原料以及施工的问题。很多时候都是通过吊索的形式,比如在修建的时候需要原料就是通过这个吊索才能把原料送到上面去。

还有就是通过吊机来安装,我们都知道,在造桥的时候需要很多的钢筋水泥以及砖块之类的,再加上是在峡谷地带,下面还有流水,如果不小心可能会引起很多的危险事情的发生,因此在这种特殊地带造桥的时候都会非常注意施工人员的安全以及各种环节等。平时我们不了解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很神奇,但是当你了解之后就不会有这种感觉了。

大峡谷地区是青藏高原最具神秘色彩的地区,因其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被科学家看作“打开地球历史之门的锁孔”。因此,大峡谷地区的地质调查是青藏高原地质大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是青藏高原地质大调查的主力军之一。1999年以来,先后承担和完成了西藏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项目和青藏高原空白区地质填图、青藏铁路沿线资源矿产基地调查评价、西南三江有色金属基地调查评价项目中的部分子项目。其中在大峡谷地区开展的1:20万波密幅、墨脱幅区域地球化学测量项目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被科学界称作是本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发现之一。它是中国几代科学家经过长期艰辛努力后蓦然发现的。在此之前的二十多年间,众多学科的中国科学家曾先后8次进入该地区进行综合性科学考察。

1998年10月下旬至12月初,由科学家、新闻工作者和登山队员组成的科学探险考察队,历时40多天,穿行近600公里,在深山密林、悬崖陡峭、水流湍急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区域开展了异常艰辛的科学探险考察活动,获取了大量科学资料,领略和探索了世界第一大峡谷的奇观,实现了人类首次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壮举。

在40多天的徒步穿越考察中,有关专家在大峡谷地区精确测绘了大峡谷的深度和谷底宽度,掌握了极为重要的实测数据。地质、水文、植物、昆虫、冰川、地貌等方面,也都取得了丰富的科学资料和数千种标本样品,为大峡谷的资源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尤为值得称道的是,此次考察中不仅确认了雅鲁藏布江干流上存在的瀑布群及其数量和位置,而且发现了大面积濒危珍稀植物——红豆杉、昆虫家族中的“活化石”——缺翅目昆虫。

科学考察证实,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带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山地,是“植物类型天然博物馆”、“生物资源的基因宝库”。同时,大峡谷处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俯冲的东北挤角,地质现象多种多样,堪称罕见的“地质博物馆”。

雅鲁藏布大峡谷对世人有着神奇的魅力,独特的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们祖国的珍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珍贵自然遗产。

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后,大峡谷地区的科学考察、资源勘测工作正式列入议事日程。1999年中国地调局面向全国公开招标,拉开了该地区大规模、深层次、全方位的资源大调查序幕。河南省地调院以其在西藏十余年奋战的良好信誉和高原工作经验及雄厚的技术人才优势,在众多竞标者中一举夺魁,承担了国家地质工作重大专项——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核心部位《1:20万波密幅、墨脱县幅区域地球化学测量》。

河南地调院38名地质工作者组成的赴雅鲁藏布大峡谷科考队自2000年3月20日出征后,发扬“三光荣”、“四特别”精神,克服了许多无法想象的艰难困苦,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大峡谷全区进行了网格式全面考察。他们行程26000余公里,完成测量面积7938平方公里,系统采集各类地球化学样品2102件,测试分析化学元素达42种之多,获得基本数据63252个,首次获得了程度最高的地质资料。这是我国乃至人类历史上首次对大峡谷进行大规模、深层次、网格式、系统性地质大调查的国家级科学考察。

通过考察,新发现综合地球化学异常因。并初步查明了大峡谷地区生态地球化学背景,为防治地方病,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及制定大峡谷护开发规划提供了依据。

河南地质健儿在圆满完成科考任务的同时,还拍下了4000余张大峡谷风景照片、工作照片和数十盘珍贵录像资料,并从中筛选出精华部分,编辑出版了《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精美画册。画册真实记录了地质科考队员在大峡谷的生活、工作情景和大峡谷地区特有的自然地理景观,以地质队员特有的眼光从艺术角度对大峡谷地区的科考报告作了重要补充。

1: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春天之美。

花香鸟语, 枯木逢春 ,柳暗花明, 漏泄春光 ,满园春色 ,柳绿花红 ,鸟语花香

双柑斗酒, 寻花问柳 雨丝风片, 莺歌燕舞, 雨后春笋 ,有脚阳春 ,暗香疏影

2: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夏天之美。

蝉声阵阵 ,烈日当空 ,电闪雷鸣, 暑气逼人 ,绿树成荫 ,烈日炎炎 ,骄阳似火

阑风长雨 ,蝉不知雪 ,簟纹如水, 暑雨祁寒, 冬温夏清, 浮瓜沉李 ,寒来暑往

3: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秋天之美。

秋意深浓, 秋兰飘香 ,秋风过耳, 丹枫迎秋, 枫林如火, 秋风习习 ,金风送爽

雁过留声, 秋色宜人, 天朗气清 ,一叶知秋, 丹枫迎秋, 枫林如火,秋风萧瑟

4: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冬天之美。

千里冰封 ,白雪皑皑, 寒气袭人 ,银装素裹 ,冰清玉洁 ,滴水成冰, 瑞雪纷飞

冰封雪盖, 漫天飞雪 ,雪虐风饕 ,朔风凛冽 ,寒气逼人, 雪上加霜 ,阳春白雪

扩展资料:

(1)形容,汉语词汇。古义指容貌神色;今义指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2)形容词,很多语言中均有的主要词类中的一种。形容词主要用来描写或修饰名词或代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 状态、特征或属性,常用作定语,也可作表语、补语或状语。

参考资料:

——形容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8991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19
下一篇2024-01-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