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气又心酸的心情说说:只因你给的嬉笑太盛 无人在意你的心酸认

霸气又心酸的心情说说:只因你给的嬉笑太盛 无人在意你的心酸认,第1张

1、“ 相爱这词太漂亮 实践起来太心酸 ”

2、我们关系早就淡了 你加盐也没用。

3、“ 如果你有喜欢的女孩子 就别再逗另一个女孩子笑了 因为 一个会吃醋 另一个会心动 ”

4、你对我冷淡,我就对你冷淡,你酷,我比你还酷!

5、依赖别人是这世界上最没有安全感的事。

6、“可能骨子里就是个淡漠的人,没有特别挚爱的东西,没有一定要得到的人,也没有非做不可的事。”

7、那些后来躺在黑名单的人 最开始也都是踩着七彩云朵而来 照亮过整个世界

9、“ 给你一巴掌再给你一颗糖 反反复复 你要什么时候才明白 他只是没那么爱你 ”

10、“ 只因你给的嬉笑太盛 无人在意你的心酸认真 ”

因为你给的嬉笑太盛,于是没有人再欣赏你的认真

1.因为你给的嬉笑太盛,于是没有人再欣赏你的认真。

2.每个人都有脾气,为你忍下所有的怒气仅仅因为那个人比你更心疼你。

3.有人感激过你的善良吗,貌似他们只会得寸进尺。

4.温暖是奢侈的东西,奢侈到需要用很深的寒冷和疼痛才能体现。

5.用三年时间考上一所终生受益的大学总比用三年时间去爱一个与未来无关的人来得实在。

6.不喜欢日久见人心,就像我喜欢你,只凭第一眼就够了。

7.原来,我所有的运气加起来都不够让你爱上我,只够让我遇见你。

8.抓不住的东西,连伸手都是愚蠢的。

9.有些人注定只会惊艳你的时光,而不能温柔你的岁月。

10.我不想争,不想抢,我只是习惯顺其自然,我坚信,是我的不会走,不是我的强求不来。

11.年轻的我们容易把感动当成爱情,也容易把过客当成挚爱。

12.多年后嫁得如意良君,感谢你当年不娶之恩。

13.最棒的安全感就是知道你嘴上对我的任何嫌弃都是基于喜欢。

14.有钱,任性。的下联是什么?没钱,认命。

15.熟悉的人触到底线会比被陌生人触到时反应更激烈,因为,心里总觉得你该是懂我的啊。

16.我就是那种什么事都往坏处想的人,提前失望总好过突然失望。

17.多少承诺的背后都有个情绪,叫一时兴起。

18.不要轻易的松开你的梦想,因为总有一天它会在你手里发光。

19.腻了就连谎言也不用编制了,剩下的只有冷淡敷衍。

20.保护好你的梦想,等到它开花结果的那天,它会让你俯视所有曾经看低你的人。

伤心的心情说说 没人会在意你的疼你的梦你的心酸你的痛

一、发现一个真理,每次自拍,当时拍完觉得很好看,过一段时间再看就会觉得丑的想死

二、得不到的不需要乞讨怎么做不需要别人转告

三、世界上没有冷男只是他暖的不是你。

四、分手快乐。祝我快乐。我可以找到更好的。但是。谁能如他。

五、我很好啊 能疯能闹还能微笑

六、不敢接受新的人新的事,不说心底的自卑感就是怕受伤。

七、[你的样子我快要忘记了 快点回来吧]

八、等我努力变成你爱的模样,少年,我已不再爱你。

九、分开是为了更好的相聚

十、我想我早就过了耳听爱情的年纪,你不用每天对着我说你爱我,我太笨分不清真假更不想拿吃奶的劲去猜,

十一、即使最后我们无法在一起 我依然会感激生命中曾经有你

十二、我爱你,是我对自己下的最可怕的蛊。

十三、爱情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

十四、晚安晚安晚安 我不想每天只和你说晚安

十五、[我好想听你叫叫我的名字 我怕你快忘了]

十六、有些话只是说给人听的。

十七、我只是觉得我不够好

十八、两个疯人院出来的孩纸编了一晚上的幸福。

十九、嘿,你鼻毛露出来了。

二十、「你永远也无法感受到我想你时有多开心」

二十一、[我就像个哑巴 对你的爱只能用手比划 ]

二十二、大概是因为你喜欢娇小,而我姓高。

二十三、越秀恩爱越恩爱

二十四、[我也想知道一意孤行坚持爱你的路到底能走多久]

二十五、我以为十一朵玫瑰送了就真的可以在一起很久,原谅我想错了!

二十六、[理学专家曾说过男孩摸女孩的头发百分之八十是喜欢这个女孩,女孩抓男孩的衣袖百分之八十是喜欢这个男孩]

二十七、知识改变命运!

二十八、我一直觉得 只要还活着 就总会遇见自己喜欢的人 经历自己喜欢的事 拥有以前从没想过的好运气

二十九、我还找你我就是狗!

三十、你所谓的开玩笑就是把我玩了还怪我没笑

三十一、世界在转,人心在变,打你就打你,还特么挑子么

三十二、-现在的后啊无法无天了,如今你们毛还没扎齐就被破处了,还在空间爆裸照,你们爸妈造吗?

三十三、三角恋,让人愁

三十四、我给足够开心我就能忘掉所有伤心事

三十五、我知道我很渺小,每天回复你的只有嗯!我不敢去说别的,我怕我说完我爱你。然后梦就行了。

三十六、曾经的朋友还有几分想念

三十七、你就在我眼中从不曾飞走

三十八、蔡蔡蔡蔡先生,你是暖光好么我爱你好么你知道的好么,可为什么你无动于衷呢?

三十九、句话形容这期舌尖上的中国,遇到新东方厨师就嫁了吧

四十、[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不是因为它稀有,而是因为它坚不可摧 ]

四十一、小皮袄花衬衫,此人指定不一般

四十二、劳资就是这么拽,你能拿我怎么滴撒i

四十三、[ 因为喜欢你啊 所多拒绝点暧昧多改变一点多孤独一点又算什么]

四十四、[ 我固执的想证明我会是喜欢你到最后的人]

四十五、过去的一切只适合存放和怀念,而不适合让人守望一生,更不适合凭借着它度

四十六、我相信这里的人都懂分手的痛

四十七、我要像一块石灰一样活着别人越泼我凉水 我的人生越沸腾

四十八、有一天我突然发现你不在我的列表里了,但是我并没有删除你,你知不知道我有多心痛。

四十九、想尽办法和你在一起死了我多少脑细胞!

五十、待时光垂垂老矣 我会记得黑发的你爱着白发的你

五十一、许海强 我喜欢你 能过 号我向他表白。

五十二、认真的对待你的工作。工作也许不如爱情来的让你心跳,但至少能保证你有饭吃,有房子住,而不确定的爱情给不

五十三、没人会在意你的疼你的梦你的心酸你的痛

五十四、%的女生用沉默来表达伤痛 当一个女生选择忽略你的时候 你要知道你真的伤害了她

五十五、爱不能太容易拥有!!

五十六、我是一个很有原则的人,我的原则是,好吃的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五十七、人家就不拿你当回事,你还多愁善感的 不行。

五十八、有时候相见不如不见,再贱就该再见。 -柒离

五十九、你们知道有些人为什么留刘海么。因为难过的时候,只要轻轻低下头,就不会被人发现~

六十、一个人成长他会经历过分分钟

六十一、有没有一瞬间 你觉得你什么都不是

六十二、[你问我何必 我笑笑 我只是跟你一样为喜欢的人执着]

六十三、不论友情还是爱情我始终是一次不忠百次不用

六十四、我很简单,只要你一句温和的早安

六十五、愿时间能告诉我是否遇上的是对的人-

使人变得成熟的经典说说:因为你给的嬉笑太盛,于是没有人再欣赏

1、最温暖的时刻,应该是你正想着给某人打个电话或发条短信,却先收到了他的!

2、不要拿过去的回忆,折磨现在的自己。

3、因为你给的嬉笑太盛,于是没有人再欣赏你的认真。

4、如果你没瞎就别用耳朵去了解我。

5、那时候的我比现在还阳光

6、强颜欢笑在人前,谁知我心似刀割。

7、我害怕你这一秒对我的好,下一秒会转移到另一个人的身上。真的,我并不需要什么轰烈的爱情,我只要你能牵我手,从年少到年老,从心动到古稀,给我倾世温柔,我必将陪你到白头。

8、人生目标确定容易实现难,但如果不去行动,那么连实现的可能也不会有。

9、因为没有,从不担心失去;因为想要,才会患得患失。

10、输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

11、善良的人永远是受苦的,那忧苦的重担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因此只有忍耐。

12、如果孩子考了95分,父母只会关心为什么会丢那五分,却不会关心那95分是怎么来的。

13、曾经被家人说是狐朋狗友的一群人 我却视他们如命。

14、有人曾对我说:“泼在你身上的冷水,你应该烧开了泼回去。”但我更愿意去做像石灰一样的人,别人越泼我冷水,我的人生越沸腾!

15、你再惹我,我就把你的名字写在我的裤衩上,放屁崩死你。

  连环联,是一种制联方法,又叫顶针格、联珠法,联中音节或句子首尾相连,前后承接,产生上递下接的效果,好像串珠子一样,读来饶有趣味。如“断桥桥不断;残雪雪未残。”“鱼钓钓鱼鱼骇钓;马鞭鞭马马惊鞭。”“烧火火烧烧火杖;渡船船渡渡船人。”“水上冻冰冰积雪,雪上加霜;空中腾雾雾成云,云开见日。”……等等。再如:

  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

  水陆洲,洲停舟,舟走洲不走。

  这是湖南长沙流行的一副对联,联语综合运用了顶真、同音异字等多种手法,联中“阁阁”、“鸽鸽”、“洲洲”、“舟舟”等顶真,“鸽阁”和“洲舟”同音(或谐音),颇具匠心。

  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一位相国**,貌秀丽,有文采,立志要嫁一个才子,条件是只要对通她的上联,不论贫富都行。她把上联贴在相府门外: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这上联运用的技巧更多,有顶真、拆字、集句等,联中“寺”、“诗”顶真,同时“寺”和“诗”都用前面两个相联的字组合而成,最后一句唐诗中,“月”又是“明”字中拆出来的,难度很大。一位姓林的书生写出了下联,贴在相府: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相国**看了,非常满意,便与之结为夫妻。

  还有这样一副对联,综合运用连环与回文技巧,堪称连环联中的妙对:

  僧过大佛寺,寺佛大过僧;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在连环联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吴文之对客人联。传说吴文之幼时能对,某日家中来客出对:桑养蚕,蚕结茧,茧抽丝,丝成锦绣;吴文之对曰:草藏兔,兔生毫,毫扎笔,笔写文章。客人叹为观止。

  三国名将关云长,在民间千古名扬;关帝庙到处可见,以北京为例,最多的庙宇就是关帝庙。清代的关庙,北京城内外达到二百多个,占北京总庙宇的十分之一。其它地方的关帝庙也不计其数,关帝庙联也各有特点。湘潭市关圣殿联:

  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皆丧胆;

  单刀辞鲁肃,江南士子尽低头。

  此联突出了关羽勇武好胜的性格。左宗棠曾撰常德关庙联:

  史策几千年未有,上继文宣大圣,下开武穆孤忠,浩气长存,树终古彝伦师表;

  地方数百里之间,西连汉寿旧封,东接益阳故垒,英风宛在,想当年戎马关山。

  上联说关羽上继文宣大圣(孔子),下开武穆(岳飞);下联结合地理形势与关羽的事业加以发挥,很有特色。

  宁夏六盘山上有座关帝庙,其庙联是劝人诚心做人:

  拜斯人便思学斯人,莫混帐磕了头去;

  入此山须要出此山,当仔细扪着心来。

  这副对联叫人学关羽的品德,不要假心假意。台湾的一副关帝庙联,则用“忠义”二字对关羽的一生作了高度概括:

  义勇腾云,一朝兄和弟;

  忠心贯月,千秋帝与王。

  在居室内挂一副对联,可以反映出主人的志趣、爱好和品格。爱国教育家蔡元培举进士后,供职翰林院,他曾在寓所贴上一联:

  都无作官意;

  惟有读书声。

  蔡先生并不是故作清高,他看透了官场的黑暗腐朽,愿意沉醉在书声中。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年轻的时候也是在读书声中度过的,他的书斋联是:

  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著名画家、文学家丰子恺为自己的《缘缘堂》书房写联:

  星河界里星河转;

  日月楼中日月长。

  书斋联宜恰到好处,不宜夸海口。否则,引人笑话。清代才子袁枚居随园,曾在书斋里挂一联: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所谓《三坟》、《五典》、《九丘》,都是传说中的上古之书,早已不传,袁枚如何读得到?袁枚的好友汪客甫听了,登门找他借上古之书,他自知惭愧,连忙撤掉了对联。

  许多卧室联是个人好恶的表白。郁达夫的故居联:

  绝交流俗因耽懒;

  出卖文章为卖书。

  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文澜的家里曾有一联:

  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

  此联简直已是范老的座右铭了。

  某地有一庸医,不通歧黄,常常误人性命。有人因撰一联贴于其门:

  未必逢凶化;

  何曾起死回。

  上下联各用一成语,但隐去一字,真是妙语天成。

  民国时期,曾广泛流传一联:

  民国万税;

  天下太贫。

  借“税”与“岁”、“贫”与“平”谐音,对当时苛捐杂税众多、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进行了无情的讽刺。

  清朝有年科举考试,题用《大学》句“昧昧我思之”。一考生视力不佳,把“昧昧”看成“妹妹”。批卷者看了,不觉好笑,挥笔写出批语,与考生之题恰成一联:

  妹妹我思之;

  哥哥你错了。

  古时候,有个读书人,脚有点跛,老丈人嫌弃他,从不让他进门。一年,女婿居然考中秀才。丈人请女婿吃饭,席间,丈人出一联嘲讽女婿:

  贤婿枉顾,路途坎坷,高一步,低一步;

  不巧,老丈人是个独眼,女婿便借题发挥,嘲笑老丈人:

  泰山错看,世态炎凉,睁只眼,闭只眼。

  1933年1月,红军到了四川枫香沟,当地乡亲敲锣打鼓迎红军,有人写了一副春联献给红军:

  红军到,反动逃,土豪劣绅藏猫猫,猫说妙妙妙;

  苏区乐,满山歌,人欢马叫笑呵呵,鸡鸣喔喔喔。

  这是一副拟声联,上联借用猫的叫声,赞扬红军来了,反动派跑了;下联用鸡的叫声来说明苏区欢乐的情景。

  还有一副拟声联,也很有趣:

  山童采栗用筐接,劈栗扑簏;

  野老买菱将担倒,倾菱空笼。

  联中很富生活情趣,是一种善意的取笑。

  郑板桥有一次与人联句,他出上联,一位老塾师对下联:

  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南西北;

  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俗语有“家有五斗米,不当娃娃王”的说法,说明旧日中国当塾师的是何等艰辛,下联正是道出了他们一年四季辛苦的状况。与此相反,也有道出一年四季快快乐乐的联语:

  翘首望仙踪,白也仙,林也仙,苏也仙,我今买醉湖山里,非仙也仙;

  及时行乐地,春亦乐,夏亦乐,秋亦乐,冬来寻雪风雪中,不乐亦乐。

  这是西湖“仙乐处酒家”联,上联句句切“仙”,白、林、苏分别指李白、林逋、苏轼,下联句句切“乐”,一副活灵活现的四时行乐图。

  据说曾有一长须老者出联,金圣叹对下联:

  大小子,上下街,走南到北买东西;

  少老头,坐睡椅,由冬至夏读春秋。

  清代戏曲理论家、文学家李调元与夫人联对,夫人出对,李调元应对:

  月圆月缺,月缺月圆,年年岁岁,暮暮朝朝,黑夜尽头方见日;

  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夏夏秋秋,暑暑凉凉,严冬过后始逢春。

  有一联劝人一年四季不忘耕耘的,很有意思:

  南来北往,货物流通,遂成东镇西市;

  春耕夏锄,禾苗生长,才有秋收冬藏。

  把各种各样的颜色构为一联,也是别具匠心的。请看这一副关帝庙联: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联中“赤”字与“青”字虽重叠四次,却显得流畅自然。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小苑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叶,此中有尧日舜天。

  这是曾做过莫愁湖主人的徐达题金陵明宫联,联中将朱元璋比作古代的尧舜,虽有溢美之辞,但此联像一篇优美的散文,青、白、绿、红点缀其间,却也艳丽无比。还有一首怪联:

  关公骑马过赤壁,红!红!红!

  孝子放羊上雪山,白!白!白!

  此联的上半联都是隐喻,联末各用三个“红”和“白”来加以重叠,使色彩更加鲜明。

  古花已见古人醉;

  今花还对今人红。

  在我国浩瀚的联苑中,花联为数不少,几乎自然界的花卉,在对联中都能找到,其中不乏有情有趣者。有人集古诗为联,描绘今天的好光景:

  又是一年春草绿;

  依然十里杏花红。

  有人以中药入对,一刚一柔,一文一武,浑然成对,趣味盎然:

  白头翁骑海马,身披穿山甲;

  红娘子坐车前,头戴金银花。

  “花联”中还有不少巧思妙对。如:

  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帖翰林书。

  联中“上、尚、和、荷”与“临、林、汉、翰”各各字音相近,颠倒可读,趣味无穷。解缙写的一副春联更妙。联云: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他用蒲、桃谐音葡萄,梅、桂谐音玫瑰,巧思妙对,不露斧凿之痕。

  胆瓶斜扦四枝花:杏、桃、梨、李;

  手卷横披一轴画:松、竹、梅、兰。

  这一联一下子道出了六种花:杏花、桃花、梨花、李花、梅花和兰花。可还有比它更多的,请看:

  帝女合欢,水仙含笑;

  牵牛迎辇,翠雀凌霄。

  联中写到的八种花名又是草药名,串起来实属罕见,特别是“合欢”、“含笑”、“迎辇”、“凌霄”当作动词来用,则更为高妙。

  爆竹三两声人间易岁;

  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

  几点梅花加上几声爆竹,有声有色,为新春增色不少,真不亏为一副梅花妙联。历来有关梅花的妙联极多。像徐霞客自题小香山梅花堂联:

  春随香草千年艳;

  人与梅花一样清。

  以梅花自比,格调清丽,堪称一时名联。扬州梅花岭上的史可法祠堂,后人也曾撰联云:

  殉社稷只江北古城,剩水残山,尚留得风中劲草;

  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铁骨,好伴取岭上梅花。

  写史可法为国殉难,像“风中劲草”、“岭上梅花”,被后人传颂。

  在咏梅联中,最受传扬的是挽周总理的对联。周总理一生功比天高,光明磊落,像梅花一样心胸高洁,令万代敬仰。联云:

  泰山凭海先接月;

  寒梅杖节最凌风。

  在我国的对联家族中,有关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对联虽颇为少见,但大都很精采。比如这样一副:

  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

  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差无错。

  这一副节气联的上联不仅指明了春分与秋分这两个节气所在月份(农历),而且把这两个月份的时间特点——昼夜相平讲得清清楚楚;下联则换了一个角度,道出了农历闰年的规律性,其科学性也是不容置疑的。另一副对联做得则更为奇妙:

  霜降如小雪;

  春分不大寒。

  这一联总共只有10个字,却包容四个节气,上联中的两个节气名称用一个“如”字相连接,即变成了“联中有景”,让人们欣赏到了一幅秋冬时节的“霜晨图”;下联中间的“不”字用得十分巧妙,与后面的大寒相连,把春分时节乍暖还寒的气候特征准确而又生动地描绘了出来。与这副对联异曲同工的还有另一副:

  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日光端午,清明水底现重阳。

截止到2020年12月11日,没有关于蔡志忠老婆的新闻以及报道,也没有关于蔡志忠夫妻之间的任何介绍,只有关于蔡志忠自己的新闻。

蔡志忠1948年出生于台湾彰化,著名漫画家,吉林动画学院漫画学院名誉院长。 15岁起便开始成为职业漫画家,1971年底进入光启社任美术设计,并自学卡通绘制技术,1976年成立龙卡通公司。

蔡志忠先后拍摄了《老夫子》《乌龙院》等长篇动画**,1983年开始创作四格漫画,已有《庄子说》《老子说》《列子说》《大醉侠》《光头神探》等100多部作品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多种语种版本出版,销量超过了3000万册。

2020年11月17日,蔡志忠“落发”少林寺,法名“延一”。

扩展资料

蔡志忠是一个极具智慧的人,蔡志忠先生在4岁的时候就想清楚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画漫画,就这一点就很让人佩服。蔡志忠的人物抽象立体生动,很有才情,属于少年得志。

蔡志忠总是说,自己身上有一种使命感,一定要写下3本书,作为自己留给后人的大树。“如果是好树自然是3000年屹立不动,人人拥护之,如果是坏树也会被检验出来,所以,我所要做的就是栽树,检验的事情就交给时间。”

  《对联趣事搜集》之 妙联集锦,联林撷趣连环联,是一种制联方法,又叫顶针格、联珠法,联中音节或句子首尾相连,前后承接,产生上递下接的效果,好像串珠子一样,读来饶有趣味。如“断桥桥不断;残雪雪未残。”“鱼钓钓鱼鱼骇钓;马鞭鞭马马惊鞭。”“烧火火烧烧火杖;渡船船渡渡船人。”“水上冻冰冰积雪,雪上加霜;空中腾雾雾成云,云开见日。”……等等。再如:

 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

 水陆洲,洲停舟,舟走洲不走。

 这是湖南长沙流行的一副对联,联语综合运用了顶真、同音异字等多种手法,联中“阁阁”、“鸽鸽”、“洲洲”、“舟舟”等顶真,“鸽阁”和“洲舟”同音(或谐音),颇具匠心。

 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一位相国**,貌秀丽,有文采,立志要嫁一个才子,条件是只要对通她的上联,不论贫富都行。她把上联贴在相府门外: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这上联运用的技巧更多,有顶真、拆字、集句等,联中“寺”、“诗”顶真,同时“寺”和“诗”都用前面两个相联的字组合而成,最后一句唐诗中,“月”又是“明”字中拆出来的,难度很大。一位姓林的书生写出了下联,贴在相府: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相国**看了,非常满意,便与之结为夫妻。

 还有这样一副对联,综合运用连环与回文技巧,堪称连环联中的妙对:

 僧过大佛寺,寺佛大过僧;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在连环联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吴文之对客人联。传说吴文之幼时能对,某日家中来客出对:桑养蚕,蚕结茧,茧抽丝,丝成锦绣;吴文之对曰:草藏兔,兔生毫,毫扎笔,笔写文章。客人叹为观止。

 三国名将关云长,在民间千古名扬;关帝庙到处可见,以北京为例,最多的庙宇就是关帝庙。清代的关庙,北京城内外达到二百多个,占北京总庙宇的十分之一。其它地方的关帝庙也不计其数,关帝庙联也各有特点。湘潭市关圣殿联:

 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皆丧胆;

 单刀辞鲁肃,江南士子尽低头。

 此联突出了关羽勇武好胜的性格。左宗棠曾撰常德关庙联:

 史策几千年未有,上继文宣大圣,下开武穆孤忠,浩气长存,树终古彝伦师表;

 地方数百里之间,西连汉寿旧封,东接益阳故垒,英风宛在,想当年戎马关山。

 上联说关羽上继文宣大圣(孔子),下开武穆(岳飞);下联结合地理形势与关羽的事业加以发挥,很有特色。

 宁夏六盘山上有座关帝庙,其庙联是劝人诚心做人:

 拜斯人便思学斯人,莫混帐磕了头去;

 入此山须要出此山,当仔细扪着心来。

 这副对联叫人学关羽的品德,不要假心假意。台湾的一副关帝庙联,则用“忠义”二字对关羽的一生作了高度概括:

 义勇腾云,一朝兄和弟;

 忠心贯月,千秋帝与王。

 在居室内挂一副对联,可以反映出主人的志趣、爱好和品格。爱国教育家蔡元培举进士后,供职翰林院,他曾在寓所贴上一联:

 都无作官意;

 惟有读书声。

 蔡先生并不是故作清高,他看透了官场的黑暗腐朽,愿意沉醉在书声中。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年轻的时候也是在读书声中度过的,他的书斋联是:

 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著名画家、文学家丰子恺为自己的《缘缘堂》书房写联:

 星河界里星河转;

 日月楼中日月长。

 书斋联宜恰到好处,不宜夸海口。否则,引人笑话。清代才子袁枚居随园,曾在书斋里挂一联: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所谓《三坟》、《五典》、《九丘》,都是传说中的上古之书,早已不传,袁枚如何读得到?袁枚的好友汪客甫听了,登门找他借上古之书,他自知惭愧,连忙撤掉了对联。 许多卧室联是个人好恶的表白。郁达夫的故居联:

 绝交流俗因耽懒;

 出卖文章为卖书。

 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文澜的家里曾有一联:

 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

 此联简直已是范老的座右铭了。

 某地有一庸医,不通歧黄,常常误人性命。有人因撰一联贴于其门:

 未必逢凶化;

 何曾起死回。

 上下联各用一成语,但隐去一字,真是妙语天成。

 民国时期,曾广泛流传一联:

 民国万税;

 天下太贫。

 借“税”与“岁”、“贫”与“平”谐音,对当时苛捐杂税众多、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进行了无情的讽刺。

 清朝有年科举考试,题用《大学》句“昧昧我思之”。一考生视力不佳,把“昧昧”看成“妹妹”。批卷者看了,不觉好笑,挥笔写出批语,与考生之题恰成一联:

 妹妹我思之;

 哥哥你错了。

 古时候,有个读书人,脚有点跛,老丈人嫌弃他,从不让他进门。一年,女婿居然考中秀才。丈人请女婿吃饭,席间,丈人出一联嘲讽女婿:

 贤婿枉顾,路途坎坷,高一步,低一步;

 不巧,老丈人是个独眼,女婿便借题发挥,嘲笑老丈人:

 泰山错看,世态炎凉,睁只眼,闭只眼。

 1933年1月,红军到了四川枫香沟,当地乡亲敲锣打鼓迎红军,有人写了一副春联献给红军:

 红军到,反动逃,土豪劣绅藏猫猫,猫说妙妙妙;

 苏区乐,满山歌,人欢马叫笑呵呵,鸡鸣喔喔喔。

 这是一副拟声联,上联借用猫的叫声,赞扬红军来了,反动派跑了;下联用鸡的叫声来说明苏区欢乐的情景。

 还有一副拟声联,也很有趣:

 山童采栗用筐接,劈栗扑簏;

 野老买菱将担倒,倾菱空笼。

 联中很富生活情趣,是一种善意的'取笑。

 郑板桥有一次与人联句,他出上联,一位老塾师对下联:

 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南西北;

 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俗语有“家有五斗米,不当娃娃王”的说法,说明旧日中国当塾师的是何等艰辛,下联正是道出了他们一年四季辛苦的状况。与此相反,也有道出一年四季快快乐乐的联语: 翘首望仙踪,白也仙,林也仙,苏也仙,我今买醉湖山里,非仙也仙;

 及时行乐地,春亦乐,夏亦乐,秋亦乐,冬来寻雪风雪中,不乐亦乐。

 这是西湖“仙乐处酒家”联,上联句句切“仙”,白、林、苏分别指李白、林逋、苏轼,下联句句切“乐”,一副活灵活现的四时行乐图。

 据说曾有一长须老者出联,金圣叹对下联:

 大小子,上下街,走南到北买东西;

 少老头,坐睡椅,由冬至夏读春秋。

 清代戏曲理论家、文学家李调元与夫人联对,夫人出对,李调元应对:

 月圆月缺,月缺月圆,年年岁岁,暮暮朝朝,黑夜尽头方见日;

 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夏夏秋秋,暑暑凉凉,严冬过后始逢春。

 有一联劝人一年四季不忘耕耘的,很有意思:

 南来北往,货物流通,遂成东镇西市;

 春耕夏锄,禾苗生长,才有秋收冬藏。

 把各种各样的颜色构为一联,也是别具匠心的。请看这一副关帝庙联: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联中“赤”字与“青”字虽重叠四次,却显得流畅自然。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小苑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叶,此中有尧日舜天。

 这是曾做过莫愁湖主人的徐达题金陵明宫联,联中将朱元璋比作古代的尧舜,虽有溢美之辞,但此联像一篇优美的散文,青、白、绿、红点缀其间,却也艳丽无比。还有一首怪联: 关公骑马过赤壁,红!红!红!

 孝子放羊上雪山,白!白!白!

 此联的上半联都是隐喻,联末各用三个“红”和“白”来加以重叠,使色彩更加鲜明。

连环联,是一种制联方法,又叫顶针格、联珠法,联中音节或句子首尾相连,前后承接,产生上递下接的效果,好像串珠子一样,读来饶有趣味。如“断桥桥不断;残雪雪未残。”“鱼钓钓鱼鱼骇钓;马鞭鞭马马惊鞭。”“烧火火烧烧火杖;渡船船渡渡船人。”“水上冻冰冰积雪,雪上加霜;空中腾雾雾成云,云开见日。”……等等。再如:

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

水陆洲,洲停舟,舟走洲不走。

这是湖南长沙流行的一副对联,联语综合运用了顶真、同音异字等多种手法,联中“阁阁”、“鸽鸽”、“洲洲”、“舟舟”等顶真,“鸽阁”和“洲舟”同音(或谐音),颇具匠心。

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一位相国**,貌秀丽,有文采,立志要嫁一个才子,条件是只要对通她的上联,不论贫富都行。她把上联贴在相府门外: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这上联运用的技巧更多,有顶真、拆字、集句等,联中“寺”、“诗”顶真,同时“寺”和“诗”都用前面两个相联的字组合而成,最后一句唐诗中,“月”又是“明”字中拆出来的,难度很大。一位姓林的书生写出了下联,贴在相府: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相国**看了,非常满意,便与之结为夫妻。

还有这样一副对联,综合运用连环与回文技巧,堪称连环联中的妙对:

僧过大佛寺,寺佛大过僧;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在连环联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吴文之对客人联。传说吴文之幼时能对,某日家中来客出对:桑养蚕,蚕结茧,茧抽丝,丝成锦绣;吴文之对曰:草藏兔,兔生毫,毫扎笔,笔写文章。客人叹为观止。

三国名将关云长,在民间千古名扬;关帝庙到处可见,以北京为例,最多的庙宇就是关帝庙。清代的关庙,北京城内外达到二百多个,占北京总庙宇的十分之一。其它地方的关帝庙也不计其数,关帝庙联也各有特点。湘潭市关圣殿联:

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皆丧胆;

单刀辞鲁肃,江南士子尽低头。

此联突出了关羽勇武好胜的性格。左宗棠曾撰常德关庙联:

史策几千年未有,上继文宣大圣,下开武穆孤忠,浩气长存,树终古彝伦师表;

地方数百里之间,西连汉寿旧封,东接益阳故垒,英风宛在,想当年戎马关山。

上联说关羽上继文宣大圣(孔子),下开武穆(岳飞);下联结合地理形势与关羽的事业加以发挥,很有特色。

宁夏六盘山上有座关帝庙,其庙联是劝人诚心做人:

拜斯人便思学斯人,莫混帐磕了头去;

入此山须要出此山,当仔细扪着心来。

这副对联叫人学关羽的品德,不要假心假意。台湾的一副关帝庙联,则用“忠义”二字对关羽的一生作了高度概括:

义勇腾云,一朝兄和弟;

忠心贯月,千秋帝与王。

在居室内挂一副对联,可以反映出主人的志趣、爱好和品格。爱国教育家蔡元培举进士后,供职翰林院,他曾在寓所贴上一联:

都无作官意;

惟有读书声。

蔡先生并不是故作清高,他看透了官场的黑暗腐朽,愿意沉醉在书声中。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年轻的时候也是在读书声中度过的,他的书斋联是:

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著名画家、文学家丰子恺为自己的《缘缘堂》书房写联:

星河界里星河转;

日月楼中日月长。

书斋联宜恰到好处,不宜夸海口。否则,引人笑话。清代才子袁枚居随园,曾在书斋里挂一联: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所谓《三坟》、《五典》、《九丘》,都是传说中的上古之书,早已不传,袁枚如何读得到?袁枚的好友汪客甫听了,登门找他借上古之书,他自知惭愧,连忙撤掉了对联。

许多卧室联是个人好恶的表白。郁达夫的故居联:

绝交流俗因耽懒;

出卖文章为卖书。

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文澜的家里曾有一联:

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

此联简直已是范老的座右铭了。

某地有一庸医,不通歧黄,常常误人性命。有人因撰一联贴于其门:

未必逢凶化;

何曾起死回。

上下联各用一成语,但隐去一字,真是妙语天成。

民国时期,曾广泛流传一联:

民国万税;

天下太贫。

借“税”与“岁”、“贫”与“平”谐音,对当时苛捐杂税众多、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进行了无情的讽刺。

清朝有年科举考试,题用《大学》句“昧昧我思之”。一考生视力不佳,把“昧昧”看成“妹妹”。批卷者看了,不觉好笑,挥笔写出批语,与考生之题恰成一联:

妹妹我思之;

哥哥你错了。

古时候,有个读书人,脚有点跛,老丈人嫌弃他,从不让他进门。一年,女婿居然考中秀才。丈人请女婿吃饭,席间,丈人出一联嘲讽女婿:

贤婿枉顾,路途坎坷,高一步,低一步;

不巧,老丈人是个独眼,女婿便借题发挥,嘲笑老丈人:

泰山错看,世态炎凉,睁只眼,闭只眼。

1933年1月,红军到了四川枫香沟,当地乡亲敲锣打鼓迎红军,有人写了一副春联献给红军:

红军到,反动逃,土豪劣绅藏猫猫,猫说妙妙妙;

苏区乐,满山歌,人欢马叫笑呵呵,鸡鸣喔喔喔。

这是一副拟声联,上联借用猫的叫声,赞扬红军来了,反动派跑了;下联用鸡的叫声来说明苏区欢乐的情景。

还有一副拟声联,也很有趣:

山童采栗用筐接,劈栗扑簏;

野老买菱将担倒,倾菱空笼。

联中很富生活情趣,是一种善意的取笑。

郑板桥有一次与人联句,他出上联,一位老塾师对下联:

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南西北;

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俗语有“家有五斗米,不当娃娃王”的说法,说明旧日中国当塾师的是何等艰辛,下联正是道出了他们一年四季辛苦的状况。与此相反,也有道出一年四季快快乐乐的联语:

翘首望仙踪,白也仙,林也仙,苏也仙,我今买醉湖山里,非仙也仙;

及时行乐地,春亦乐,夏亦乐,秋亦乐,冬来寻雪风雪中,不乐亦乐。

这是西湖“仙乐处酒家”联,上联句句切“仙”,白、林、苏分别指李白、林逋、苏轼,下联句句切“乐”,一副活灵活现的四时行乐图。

据说曾有一长须老者出联,金圣叹对下联:

大小子,上下街,走南到北买东西;

少老头,坐睡椅,由冬至夏读春秋。

清代戏曲理论家、文学家李调元与夫人联对,夫人出对,李调元应对:

月圆月缺,月缺月圆,年年岁岁,暮暮朝朝,黑夜尽头方见日;

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夏夏秋秋,暑暑凉凉,严冬过后始逢春。

有一联劝人一年四季不忘耕耘的,很有意思:

南来北往,货物流通,遂成东镇西市;

春耕夏锄,禾苗生长,才有秋收冬藏。

把各种各样的颜色构为一联,也是别具匠心的。请看这一副关帝庙联: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联中“赤”字与“青”字虽重叠四次,却显得流畅自然。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小苑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叶,此中有尧日舜天。

这是曾做过莫愁湖主人的徐达题金陵明宫联,联中将朱元璋比作古代的尧舜,虽有溢美之辞,但此联像一篇优美的散文,青、白、绿、红点缀其间,却也艳丽无比。还有一首怪联:

关公骑马过赤壁,红!红!红!

孝子放羊上雪山,白!白!白!

此联的上半联都是隐喻,联末各用三个“红”和“白”来加以重叠,使色彩更加鲜明。

古花已见古人醉;

今花还对今人红。

在我国浩瀚的联苑中,花联为数不少,几乎自然界的花卉,在对联中都能找到,其中不乏有情有趣者。有人集古诗为联,描绘今天的好光景:

又是一年春草绿;

依然十里杏花红。

有人以中药入对,一刚一柔,一文一武,浑然成对,趣味盎然:

白头翁骑海马,身披穿山甲;

红娘子坐车前,头戴金银花。

“花联”中还有不少巧思妙对。如:

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帖翰林书。

联中“上、尚、和、荷”与“临、林、汉、翰”各各字音相近,颠倒可读,趣味无穷。解缙写的一副春联更妙。联云: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他用蒲、桃谐音葡萄,梅、桂谐音玫瑰,巧思妙对,不露斧凿之痕。

胆瓶斜扦四枝花:杏、桃、梨、李;

手卷横披一轴画:松、竹、梅、兰。

这一联一下子道出了六种花:杏花、桃花、梨花、李花、梅花和兰花。可还有比它更多的,请看:

帝女合欢,水仙含笑;

牵牛迎辇,翠雀凌霄。

联中写到的八种花名又是草药名,串起来实属罕见,特别是“合欢”、“含笑”、“迎辇”、“凌霄”当作动词来用,则更为高妙。

爆竹三两声人间易岁;

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

几点梅花加上几声爆竹,有声有色,为新春增色不少,真不亏为一副梅花妙联。历来有关梅花的妙联极多。像徐霞客自题小香山梅花堂联:

春随香草千年艳;

人与梅花一样清。

以梅花自比,格调清丽,堪称一时名联。扬州梅花岭上的史可法祠堂,后人也曾撰联云:

殉社稷只江北古城,剩水残山,尚留得风中劲草;

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铁骨,好伴取岭上梅花。

写史可法为国殉难,像“风中劲草”、“岭上梅花”,被后人传颂。

在咏梅联中,最受传扬的是挽周总理的对联。周总理一生功比天高,光明磊落,像梅花一样心胸高洁,令万代敬仰。联云:

泰山凭海先接月;

寒梅杖节最凌风。

在我国的对联家族中,有关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对联虽颇为少见,但大都很精采。比如这样一副:

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

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差无错。

这一副节气联的上联不仅指明了春分与秋分这两个节气所在月份(农历),而且把这两个月份的时间特点——昼夜相平讲得清清楚楚;下联则换了一个角度,道出了农历闰年的规律性,其科学性也是不容置疑的。另一副对联做得则更为奇妙:

霜降如小雪;

春分不大寒。

这一联总共只有10个字,却包容四个节气,上联中的两个节气名称用一个“如”字相连接,即变成了“联中有景”,让人们欣赏到了一幅秋冬时节的“霜晨图”;下联中间的“不”字用得十分巧妙,与后面的大寒相连,把春分时节乍暖还寒的气候特征准确而又生动地描绘了出来。与这副对联异曲同工的还有另一副:

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日光端午,清明水底现重阳。

我国古代还有一种节气联,联语中虽然没有嵌进节气名称,但一笔一划都与节气有关联,这就是“消寒迎春联”。比如:

故城秋荒屏栏树枯荣;

庭院春幽挟巷草重茵。

屋后流泉幽咽洽香草;

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

幽柏玲珑浓荫送秋残;

柔柳轻盈香茗贺春临。

这几副对联每个字都是九划,上下联语各有81画,其书写的方法是从每年冬至(“一九”第一天)开始,每日上下联各写一笔,写完九九八十一日,正好到了春分,此时整幅联语写成了,也寒消了,春来了,故而叫做“消寒迎春联”。

诗词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李白有“斗酒诗百篇”之说,虽说有些夸大,但也道出了诗与酒的关系。对联与酒同样亲密无间。酒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堪称佳联者,不胜枚举。曹操早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名句,表现了一个乱世英雄的开阔胸襟。饮酒寄兴,须适可而止,“醉翁之意不在酒也”。唐代大诗人李白以工诗名扬天下,其嗜酒之癖古今驰名,向有“酒中仙”之誉。“阶下举杯邀明月;篱边信步赏花开。”联中没有一个“酒”字,但却是一副酒联,且属对联中的晦明嵌字格,上联暗示,下联明嵌,上联暗嵌“酒”字,下联明嵌“花”字。所以今人王友才题安徽马鞍山市采石矶太白楼联曰:“我辈此中宜饮酒;先生在上莫题诗。”

有的酒联,除表明一些酒店、酒馆、酒厂的经营性质的宗旨外,大都对酒致以赞美之辞。有的酒联,不仅内容得体,在表现手法上也十分巧妙。传说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与友人一次对饮时,曾吟一联曰:“贾岛醉来非假倒;刘伶饮尽不留零。”此联也没有一个“酒”字,但明眼人一看,便知是一副饮酒联。上联中的贾岛,是晚唐著名“推敲”诗人,联语以其名字谐音“假倒”,描写出酒后的醉态,维妙维肖。下联中的刘伶,是西晋“竹林七贤”之一,以嗜酒著称,曾作《酒德颂》。也是以其姓名谐音,描写酒席上“酒逢知己千杯少”,宾主开怀畅饮,酒杯点滴无余的情景。谐音自然,雅俗共赏,妙趣横生。

有的酒联,则多以典故点缀,清淡传神,明快含蓄。如:“刘伶借问谁家好;李白还言此处佳。”“画栋前临杨柳岸;青帘高挂杏花村。”“泉香凭谁问?酒冽待君尝。”刘伶、李白是古代闻名的嗜酒文人;“杨柳岸”是柳永词名句;“杏花村”出自唐代诗人杜牧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迢指杏花村。”“香泉”、“酒冽”,见诸宋文学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还有的酒联,极言酒之威力,十分幽默风趣。如:“入座三杯醉者也;出门一拱歪之乎?”“铁汉三杯软脚;金刚一盏摇头。”“三杯竹叶穿心过;两朵桃花上脸来。”“酿成春夏秋冬酒;醉倒东西南北人。”“沽酒客来风亦醉;欢宴人去路还香。”这些联属对工巧,妙趣无穷,雅俗共赏,不仅令人看了捧腹大笑,而且能引人开怀畅饮。既然酒的威力如此之大,有些贪杯好胜之徒偏偏不信邪,结果上了酒家老板的当。当然也有劝人少饮的,这些酒店老板很懂得生意经,一副“菩萨”心肠,如:“交易小心,须知良莠难辩;酒莫过量,谨防乐极生悲。”

更多的酒联,则是以热情的态度,渲染酒的品种与酒力,招引顾客光临。据说过去有家酒店生意萧条,几近倒闭。后来请位秀才写了一副对联:“东不管,西不管,酒管;兴也罢,衰也罢,喝罢。”来店喝酒的顾客便越来越多,很快生意兴隆了起来。某地一小酒家,门上贴对联曰:“头上白云悠悠过;足上清泉潺潺流。”横批为“太白酒家”。许多人读了此联,无不拍手称绝,自觉不自觉地要进去痛饮两杯。的确于此饮酒,头上飘着悠悠的白云,足下流着潺潺的清泉,眼望着远处蜿蜒的群山,“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在其中,乐在其中。另一家酒店门上的对联这样写道:“美味招徕云外客;清香引出月中仙。”联语情趣盎然,谁读了也会胃口大开,非得痛饮一番不可。山西汾阳县城东北15公里,有一酿酒闻名的古老村镇,镇上有古井一口,俗称神井,井水芬芳甘冽。该村镇八槐街有一杏花村汾酒厂,所酿汾酒竹叶青,在国内外久负盛名。厂门有联曰:“酒气冲天,飞鸟闻香化凤;糟粕落地,游鱼得味成龙。”以飞鸟化凤、游鱼成龙作烘托,极力夸张酒醇。飞鸟闻香能化凤,游鱼得味能成龙,人饮了如此神奇的佳酿,又该怎样呢?言外之意,只有让酒客自己去心领神会了。

在以酒入联之作中,也有着意于抒情写景的,如:“秋月春花名士酒;青山绿水美人箫。”月是秋月,山是青山;花是春花,水是绿水;酒是名士来饮,箫是美人来吹,一副赏心悦目的饮酒行乐图!

还有一些故事联也与酒有关。传说有一天苏轼与秦观乘船外出,忽见岸上有一个醉汉,骑着驴东倒西歪地走着。苏轼出对道:“醉汉骑驴,步步颠来算酒帐;”秦观一时不能对出,想着想着,忽见船尾艄公摇着船一俯一仰的样子,即对道:“艄公摇橹,深深作揖讨船钱。”

在酒联中,也有一种消极的以酒浇愁的内容。如“一醉千愁解;三杯万事和。”“消愁有绿蚁;解忧唯杜康。”后一联中的上联扣李白“举杯消愁”和李珣的“素鼓琴,倾绿蚁,扁舟自得逍遥志”的诗句;下联切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名句。联语悲观消沉,格调勽高,但对仗工整,用典得当,从艺术角度上还是值得鉴赏的。还有一类嘲讽的酒联,如某君赠酒徒联:“红白相间,醉后不知南北;青黄不接,贫来只卖东西。”嘲讽有力,入木三分,寓意深刻。四川乡村里过去土地庙不少,用得较多的对联是:“黄酒白酒都不论;公鸡母鸡均要肥。”把那些“当方土地”的小丑人物生动地刻划出来。过去的保甲乡约,就是最直接的敲诈勒索善良百姓的“大油嘴”。“土地老爷”就是比喻这些家伙的代表人物。联语巧绝妙极,堪称画骨之笔。若借用嘲讽当今极少数贪脏枉法、受贿纳赂的人,无疑也是挺合适的。

在丰富多采的中药宝库里,有些中药名或成药名本身就含意深远,并有悠深的寓意,给人以闲情逸致。不少文人学士看中药名的这一特点,巧妙地运用药名撰写“药联”,给药物以活力,赋草木以生机,表现手法颇为工整严谨,使人读后既得到艺术享受,又增进中药知识。现举几例如下:

当归方寸地;

独活世人间。

海龙海马通四海;

红花红藤映山红。

红娘合欢一见喜;

紫苑迎春广木香。

刘寄奴含羞望春花;

徐长卿砒霜采腊梅。

四君子讲八法降乌贼不用大戟;

两仙膏话四珍伏海龙专使虎杖。

想当年,辞知母,别莲子,走了几个月季,过了多少生地,到了沙苑,一路上斩荆芥,披蒺藜,满道桔梗;

到如今,心甘遂,酬远志,经历千离百合,赢来万家合欢,又茴香里,半途中赏红花,走熟地,路路皆通。

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若云母天仙。

对联有正对、反对、串对,一般要求上下联内容要相关,配合要紧密。而“无情对”的特点却是:只讲究上下联字词相对,至于内容则各讲各的,绝不相干,相差越远越好,使人产生奇谲难料,回味不尽的乐趣。下面是几则无情对的趣事:

解放前,上海一家报纸悬高奖出上联征对:

五月黄梅天;

联坛妙手各逞文思,纷纷应征。结果出人意料,金榜获选的下联却是:

三星白兰地。

原来这是酒厂老板在报纸上别出心裁地做广告。“五月”对“三星”,“黄梅天”对“白兰地”,字字工整,可意思却风马牛不相及。征联活动使“三星白兰地”酒名声大振,也使“无情对”广为人所知。

清末大臣张之洞,一日于北京陶然亭宴客,席中以对句佐兴。一客以一句诗出上联,张之洞作答:

树已千寻难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树”对“果”,乃物名;“千寻”对“一点”,皆量词,古八尺为寻;“斧”对“干”,皆器物名,“干”是古代一种兵器。可谓字字工整,但句意却毫不相干,出人意表。张之洞出对:

陶然亭;

按常理下联亦应对以地名,但一客却以人名为对:

张之洞。

因下联对得精妙,众人皆相视大笑:“张”对“陶”,皆为姓;“之”对“然”,是虚词;“洞”对“亭”,乃物名,字字成对而联意又极“无情”,情趣却也由此而生。

宋•龚明之《中吴纪闻》载,有叶先生出联:

鸡冠花未放;

有人对:

狗尾草先生。

字词相对,而意则各不相干。前句本为主谓句,表意为鸡冠花尚未开放,而对句成了偏正结构句,狗尾草成了先生的定语,与叶先生开了个玩笑。

有一联句,出句为唐诗,对句竟是三个国名:

公门桃李争荣日;

法国荷兰比利时。

初读两句简直势同水火,细加品味莫不叹服对得工巧。传说明成祖朱棣曾对文臣解缙说:“我有一上联:‘色难’,而甚难其对。”解缙应声答:“容易。”朱说:“既云易矣,何久不对?”解说:“臣适已对了。”朱始恍然。“色难”,既面有难色之意。“色”对“容”,“难”对“易”,实乃精巧之无情对。

无情对,大多为信手拈来,偶然得之,绝非“拉郎配”、“乱点鸳鸯”所能成功,对句也必须有完整的意思,而且出其不意,给人带来突然情趣,却又回味无穷。

李清照是南宋著名词人,她的丈夫赵明诚是位金石学家。夫妻博学多才,又精通诗词格律,是名噪一时的“诗词夫妻”。有一次,俩人参加青州有名的乌老寿星的 150岁的寿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邀请清照夫妇合写一副对联,祝贺乌老寿诞。明诚稍作谦逊,挥笔而就:

花甲重逢,又增而立年岁;

每甲子是60年,“花甲重逢”即120岁,“而立”是30岁,两数相加正合乌老寿辰,客厅里顿时响起叫好之声。众人都看清照如何续联,只见清照毫不拘谨,握笔在手,也是一挥而就:

古稀双庆,复添幼学青春。

“古稀”是70岁,“双庆”便是 140岁,“幼学”是10岁,加在一起,也恰是乌老寿龄,对仗工整,珠联璧合。众人惊叹不止。乌老欣喜异常,亲自铺开宣纸道:“二位雅兴正浓,请再为老朽赐书一副。”未等清照表态,明诚抢先应诺,他揣度一番,纵笔写下五个大字:

三多福寿子;

只见清照从容镇静,目光落在乌老的书架上,灵机一动,低头写道:

四诗风雅颂。

明诚一心想难倒清照,向乌老施一礼说:“这般拙联既得老人家错爱,我夫妻再献一联,可否?”“好,好,好,真是求之不得!”乌老又亲自铺开了宣纸,明诚毫不谦让,刷刷刷就是几个大字:

乌龟方姓乌,

众人一愣,乌老脸上顿时也乌云密布。清照不慌不忙,在明诚的墨迹后续写道:

龟寿比日月,年高德亮;

乌老看罢,手捻长髯连声叫好!明诚万没想到如此致命之词,清照竟能巧对,便“死不服输”地续写下联:

老鼠亦称老,

清照嫣然一笑,将明诚轻推一旁,提笔而书:

鼠姑兆宝贵,国色天香。(鼠姑乃牡丹花的别称)

众人为清照夫妇的巧对喝彩,乌老见此联中巧嵌“乌老”二字,更是欣喜若狂,拉着明诚夫妻,连连干杯!至此,明诚也不得不服清照锦心秀口,机敏过人。

(作者:曾伯炎 推荐:孤寒鸭)

偶有文章娱小我;

独无兴趣见大人。

10年前,此联由流沙河撰写,楷书于宣纸,被海外游客从杜甫草堂好雨轩书画廊发现,一掷千金购走,便成为新闻,也开始了流沙河撰联卖字的业余爱好。

在短句表意,且由对仗与声韵平仄约束下出新,此功夫,今人有者不多矣!似信笔之作,却魅力独具,不熟谙汉语之神韵,无炼意炼句之功力,便很难矣。 面对当今泛滥声色之娱,流沙河只迷著文之自娱,这娱趣,岂非文人精神之坚守?趋权者之炎,附大款大亨之势,已成流行,而书生不屑此道,岂非独立人格之操持?这种性格突出生动之对联,对以往那些豪语口号,无异是一种奚落,故颇受人们喜爱。

正如中国画有文人画一派,此类联亦堪称文人联,应是东坡、徐渭、板桥类诗文的发展而来,又传承了“五四”血缘,故此联语义通俗,又特个性化,纵有人喜爱,书之家中,却未必合适。不但不合适,近来,此联求之者众,而流沙河又不便落笔。我乃戏改此谐联为:

绝有文章娱小我;

最无兴趣见大人。

其实,我改得很适合大众,却恐怕无人愿求此联。不但人不来买,恐怕连鬼都不会上门!

旧日粤西婚俗,有通过婚前的“龙烛对”、“彩旗联”、“轿门联”,结婚之日洞房的“逗新娘”、“难新郎”等五花八门的项目来进行“考诗斗联”,以观其一对新人的“知书识墨”程度。这些项目,特别是在文人结婚时犹为注重。这也算是粤西婚俗的一支插曲吧。

龙 烛 对

粤西旧俗,男女迎亲嫁娶之日,男家除了具备酒米肉饼、干菜槟榔、八音乐队、大红花轿前往迎娶新娘之外,还要把男家准备拜祖先的龙凤礼烛,包扎装璜,外面贴上一张洒金红纸,拟好一比“龙烛对头”,让女家对回“凤烛对尾”。女家除回赠一台四椅、衣服被帐、鞋帽、器具等嫁妆外,也以拟好一比“凤烛对尾”为主要形式。这样,新郎便心满意足地带着龙凤礼烛,偕同新娘“成双成对”地回家,以谐其“好意头”。

“龙烛”出对头,“凤烛”答对尾,二者合成一副“大吉大利”的对联。旧日内容多是“百年好合;五世其昌。”“螽斯衍庆;麒麟呈祥。”“同心永结;比翼齐飞”等吉祥美意的对句。后来逐渐演变为夸耀自己氏族的光辉历史,表彰自己先人的彪炳业绩,双方互斗口气高,而故意出奇联难对,来“考”对方文墨的一种程式。这当中,亦有不少佳联妙对富有哲理及艺术性。由于有这一“考”,女方一时对不通“龙烛对”,虽日暮入夜,新娘也不能出门。故用重金聘能人高手来代对者有之,预先派人到男方处暗中打听“龙烛对头”,回来筹对者亦有之。因为谁也不愿在大众场合中承认自己的“低威”,故这一支“小插曲”,往往为婚礼增添了不少趣味,由此而引出不少奇闻轶事。

民国初年,罗定县泗纶镇榃井社许光荣的儿子聘定青桐村黄伯书的女儿为妻。迎娶之日,许家特地请黄沙秀才沈养轩为他写了一比“龙烛对”的对头:

龙烛画龙凤,龙引凤,凤引龙,龙引凤归偕白发;

此联为“顶真”格联,首嵌“龙烛”为题。黄家乃泗纶三大望族之一,文人墨客,人才济济。但一看到此比联首亦不禁愕然,搜索枯肠、绞尽脑汁仍未得句。待到筵席饮完,嫁妆备妥,但“龙烛对”尾尚未对出来,按风俗新娘不能上轿,黄伯书情急如热锅上的蚂蚁。其侄女黄尔慈年方十八,聪明伶俐,容貌出众,正在房中绣着枕头,闻知此事便问:“二伯父,这联尾试由小侄女学对如何?”黄伯书心想,村中云集的文朋高手个个都拈须抓耳对不上来.区区女流之辈又怎能对得来!但见天近黄昏,新娘再上不了花轿便受世人耻笑,便说:“侄女尽管一试吧,以解伯父燃眉之急!”

好个黄尔慈,望着手中的绣花枕触景生情,一下子便对出联尾来:

鸳枕绣鸳鸯,鸳弄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8944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19
下一篇2024-01-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