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颂党的七、五律诗

赞颂党的七、五律诗,第1张

把幸福的曙光捧到了人民心中 。

是你刚强的性格,

冲杀在硝烟弥漫的战场,

为我们书写神奇的篇章。

当洪水肆虐的时候 ,

当地震到来的时候,

是你站在人民的前面 ,

伸出双手拯救生命。

是你站在决堤的江中,

用你的身体铸就堤坝;

是你卧在倒塌的废墟下,

撑起一片安全的天;

在泥石流的奔跑中,

以巨人的脚步蹦向被掩埋的人们,

那一刻我的心触动了。

我为你骄傲 ,

我为你自豪,

你永远是国旗上的一颗星

时刻闪烁着光芒。

你是那喷血的朝阳,

用生命书写乐章。

你永远没有轻薄地表白,

却用博大诉说着耀眼的辉煌。

是你钢铁的意志 ,

有力的臂膀举起祖国的彩虹,

把幸福的曙光捧到了人民心中 。

是你刚强的性格,

冲杀在硝烟弥漫的战场,

为我们书写神奇的篇章。

当洪水肆虐的时候 ,

当地震到来的时候,

是你站在人民的前面 ,

伸出双手拯救生命。

是你站在决堤的江中,

用你的身体铸就堤坝;

是你卧在倒塌的废墟下,

撑起一片安全的天;

在泥石流的奔跑中,

以巨人的脚步蹦向被掩埋的人们,

那一刻我的心触动了。

我为你骄傲 ,

我为你自豪,

你永远是国旗上的一颗星

时刻闪烁着~~

伟大的国家伟大的党,红日东升照四方,

伟大的人民顶天立地,

伟大的军队握紧枪,

伟大的领袖毛泽东,领导我们向前, 大海不能拦,高山不能挡,高山不能挡!

伟大的国家伟大的党,革命的旗帜高高飘扬,

伟大的人民不怕风浪,伟大的军队步伐坚强,

伟大的领袖毛泽东,领导我们向前, 祖国要富强,人类要解放,人类要解放!

亲爱的党啊! 我们把您比作火红的太阳,可您心中的太阳却是我们新的一代。

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你们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我坚信,我们就是沃土里的一颗种子,阳光下的一朵葵花,在党的关怀下,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们将会茁壮成长,把祖国的明天建设得更加富强。

朋友,我为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而骄傲,无论是迎着朝阳走进教室,还是披着晚霞离开校园,每当仰望那鲜红的太阳,我心潮激荡,我们沐浴着太阳的光辉,让我们放声幸福的歌唱;我们憧憬美好的未来,让我们放飞火红的希望!

律诗句,50句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孤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晚晴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

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

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回,

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

归飞体更轻。

杜甫

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

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

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

阴晴众壑珠。

欲投人处宿,

隔水问樵夫。

既然是"自创",何作此问状? 既是伸手党,谈甚么“自创”?

不堪捻须吟,偏要诗名扬,不解风和月,唯见名利场。

沽名又钓誉,小丑跳大梁,明月笑萤火,莲花生沸汤。

自创方法:

首先格式上,推荐先学习五律的写法。 要想吟诗,推荐先学对联。建议参考《声律启蒙》。对联的主要定义简单来说要做到六相:

字数相等: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 “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是“对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异位重字”和“同位重字”。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同位重字是尤其应该回避的,这被叫做“合掌”。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桃花流水之曲;绿荫芳草之间。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一人千古;千古一人。

是词性相当: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 时令(年节朝夕等)、 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 、草木(草木桃李等) 、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天文对地理、地理对宫室等等。

因为汉语环境发生的变化,现在可以相应放松。但名词对名词,量词对量词,动词对动词这个基本原则不应摒弃。

例如:鲁迅小时候的对联

结构相称: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节奏相应: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举一个难登大雅之堂,但是很生动的例子:老汉奸杀了五名同志,我们中出了一个叛徒。 这个对联因为停顿(断句)不同,有不同的意思。

平仄相谐: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a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b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但是因为汉语环境发生的变化,仄音已经不是完全的仄音。所以这个可以放宽。

内容相关: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但是凡事都有特例,有一种对联故意这样做,倒也不落窠臼。这便是“绝情对”。

试举几例:  五月黄梅天 三星白兰地;   如是我闻 安非他命;  表白 拉黑;

掌握了对联以后,可以尝试写五律,五律诗的格式一般为共有八句。其中第三和第四句,

第五和第六句要当做对联来写,而且偶数行的字的末尾还要在同一个韵部里面。(因为汉语环境的变化,今天只要韵母相同都可以算作押韵。例如周杰伦的“我叫你爸,你打我妈,这样对吗?”)

写诗最重要还是有感情,只要有某种强烈的情感,可以完全抛开以上的所有约束。比如鄙人原创的那首,虽然不文明,也谈不上是一首唯美的古诗,但至少表达了对伸手党的愤怒,不算是言之无物。 其实诗歌没落得太厉害,现在有诗性的人已经去玩rap了。rap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强烈的情感,而且嬉笑怒骂皆能入歌。两人你来我往互相写歌对骂,称之为diss。diss完以后,再相逢一笑泯恩仇,互相拥抱。

  思乡: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2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5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2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27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28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29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30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江楼感怀>>

  31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宋苏轼<<水调歌头>>

  3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关于爱琴的诗

  1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银河吹笙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树羁雌昨夜惊。

  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3菩萨蛮

  (宋)苏轼

  风回仙驭云开扇,更闻月堕星河转。

  枕上梦魂惊,晓檐疏雨零。

  相逢虽草草,长共天难老。

  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

  4凤栖梧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呆女。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5《青玉案 元夕》(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6子衿 <<诗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7静女 <<诗经>>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8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希。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 在水之俟。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止。

  9秋风词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10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11 梦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2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3凤栖梧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4迈陂塘 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儿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

  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

  来访雁丘处。

  15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满意的话记得采纳哦^_^

 五言律诗,又称五律,是中国近体诗(格律诗)中的一种样式,全诗共8句,每句5个字,三四句、五六句均为对仗句。以下是我整理的五言律诗,欢迎大家阅读。

 五言律诗精选3首

 七步诗

 作者: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暮秋山行

 作者: 岑参

 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

 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

 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

 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

 题祀山烽树赠乔十二侍御

 作者: 陈子昂

 汉庭荣巧宦,云阁薄边功。

 可怜骢马使,白首为谁雄。

 五言律诗的古诗词

 草

 作者: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江南曲

 作者: 储光羲

 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

 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

 春望

 作者: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夜喜雨

 作者: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旅夜抒怀

 作者: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 文章 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前出塞

 作者: 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经典的五言律诗带赏析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其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备受称赞的名句。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表达出极度钦羡之情。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678-740)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其《感遇》、《望月怀远》等更为千古传颂之诗。这首诗是月夜怀人之作,情深意永,细腻入微。起句高华浑融,历来被人传诵。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查了资料,有人将其归进五律,有人将其归进“五言古诗”)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这首诗,历来被诗家推为五言律诗的代表作。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李白的送友诗,除绝句《赠汪伦》之外,以这首五言律诗最为有名。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李白名律)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诗现存不满400首。《使至塞上》是唐代着名诗人王维于737年(开元二十五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做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途中所见所感。这是一首五言律诗,王维擅长五言诗,又因他精通音乐,故其所作五言诗容易合乐,传播既广,声名亦高。接下来便是那千古传唱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学诗时曾以此为例,可见其脍炙人口。

 《赠孟浩然》·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赠孟浩然》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诗在语言上也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平常,但格调高古,萧散简远。前人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李诗纬》)该诗就有这样的特色。

 说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8322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15
下一篇2024-01-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