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天文术语的解释. 中子星,红巨星,蓝巨星,白矮星,暗物质.

一些天文术语的解释. 中子星,红巨星,蓝巨星,白矮星,暗物质.,第1张

简单地说,

中子星:演化后期的质量巨大的恒星,直径约为20英里(32千米),它非常致密,其中的质子和电子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子

红巨星:当一颗恒星度过它漫长的青壮年期——主序星阶段,步入老年期时,它将首先变为一颗红巨星

蓝巨星:是高质量的主序星,其内部的核反应速率很大,很快就离开了主序

白矮星: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

暗物质:既看不见又不发出辐射的物质,占宇宙的90%它们不可见,但通过它们对星系和银河星团的引力作用结果可以推断它们确实存在

1 有关天文学的知识,用英语翻译

太阳和太阳系的年龄

地壳中最古老岩石的年龄经放射衰变方法鉴定为略小于40亿岁。用同样方法测定的月球岩石样品年龄大致从41亿岁直到最古老月岩样品的45亿岁。有些陨星样品也超过了40亿岁。综合所有证据得出太阳系大约是46亿岁。由于银河系已经150亿岁左右,所以太阳及其行星的年龄只及银河系的三分之一。 虽然没有测量太阳年龄的直接方法,但它作为赫罗图主序星上一颗橙**恒星的总体外貌,却正好是对一颗具有太阳质量、年龄约46亿岁、度过了它的一半主序生涯的恒星所应该期望的 (英语翻译) The age of the sun and solar system

The oldest rocks in the crust by radioactive decay of age were identified as slightly less than 40 billion years old Using the same method the age of the moon rock samples from roughly 41 billion years old the oldest dated rock samples up to 45 billion years old Some meteorite samples has more than 40 billion years old For all the evidence obtained about the solar system 46 billion years old As the Milky Way has about 15 billion years old, so the sun and the plas and the Milky Way is only one-third of the age Although there is no direct way to measure the age of the sun, but as the HR diagram main sequence stars on an orange star general appearance, but with the sun just is a quality, aged about 46 billion years old, spent half of it main sequence stars in the career should be expected

2 天文学英文简介

There are different definitions of Astronomy Some define it as a branch of science dedicated to the study of the motions and natures of celestial bodies, like plas, stars, and galaxies Others say it is the study of objects and matter outside the earth's atmosphere and of their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Still others would say it is the study of everything, because it's a study of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 is part of the universe All three definitions are accurate, but however you define it, there are many fields within Astronomy Co ologists study the Universe as a whole, including its beginnings Astrometrists measure great distances Plaologists study plas within our own Solar System as well as those orbiting distant stars Radio Astronomers use radio-telescopes to study the Universe There are also Mathematical Astronomers who use numbers, calculations and statistics to explain the universe Astronomy is not a "stand-alone" science It bines areas from a number of other fields, including mathematics, chemistry, geology, biology and physics In fact, physics is such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field that many astronomers are also known as Astrophysicists The ancient Greeks were the first to start developing astronomy theories about the design of the Universe There have been many astronomers throughout history who have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the science Many have later been proved wrong as ou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improved, but if not for the earlier work, later scientists would have had nothing on which to base their research Astronomy is the study of the universe beyond the Earth's atmosphere The science does not claim to predict your future or lend credence to the practises of Astrology Rather through the use of Physics principles, Astronomy explains the evolution of the universe and through sound mathematical simulations forecasts its development Although Astronomy has been aroun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nd is perhaps the oldest science, it is only in the last century and particularly the last few decades that we have developed the technology to study the universe in greater detail Every day we are gathering new data on everything from galaxy formation to black holes to the big bang itself using a staggering array of multi-wavelength telescopes on the ground and in space We continue to answer one of humankind's most burning questions: "What is out there" but perhaps more impressive is the great progress that has been made in answering the question "How does it all work"。

3 用天文术语名称等来起英文名

1 你可以按照星球的名字做名字:Star 星星; Mercury 水星; Venus 金星; Earth 地球; Mars 火星(这个不错);Jupitor 木星;Saturn 土星;Neptune 天王星;Uranus 海王星;Pluto 冥王星

2 你可以按照天文方面牛人的名字:Nicolaus Copernicus;Stephen Hawking;Galileo Galilei;Carl Sagan;Johann Gottfried Galle;Johannes Kepler;Michael E Brown

更多名人可以参考:。

7 高中生怎样学好天文知识

首先兴趣是最关键的,数学物理基础要非常好,再学好计算机、英语。至于星星,看看就行,那属于启蒙基础,应该早就认识才对。不过很多天文学家都认不全天上的星星,不在少数。推荐你《天文学新概论》。已出了3版,此书讲述系统,较为专业,非常适合初学者全面掌握天文知识,一些大学选其为选修课教材。相信你看后不会失望。这本书不宜买到,我当年是从北京天文馆邮购的,你可去卓越亚马逊网上买到。

《天文爱好者》是本很棒的杂志。 忠实的天文爱好者,永不放弃星空!

同好天文论坛 不错

天文学常用术语

〖名词解释〗天文学常用术语

绝对星等(Absolute magnitude) :假定把恒星放在距地球10秒差距(326光年)的地方测得的恒星的亮度。

吸收线(Absorption lines):某一波段的光被冷气体吸收时在光谱中形成的暗谱线。

吸积盘(accretion disk):是一个受恒星或黑洞引力作用的物质盘,最终将落到中心的恒星或黑洞中去。

活动星系(Active galaxy):能量极高的星系,中心是一个超大黑洞。

高度(Altitude):以角度度量的天体距地平线距离。

弧分(Arc minute):1度的1/60称为1弧分。1弧分又分为60弧秒。

星群(Asterism):是一群明显的恒星,如北斗星,它组成一个星座的一部分。

小行星(Asteroids):绕太阳运行的小的石质天体,主要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

天文单位(Astronomical unit):量度距离的一种单位,符号是AU,规定日地距离为一个天文单位,即9300万英 里(15亿千米 )。

方位角(地平经度)(Azimuth):自北点沿地平圈向东度量的天体的距离。

大爆炸理论(Big bang):这种理论认为,宇宙膨胀开始于150亿年前的一个小点。

物理双星(Binary star):两个互相环绕运行的恒星。

黑洞(Black hole):是非常致密的天体,光都逃不脱它的引力作用。

CCD:即电荷藕荷合器件。由一块硅晶片把光变成电流,然后再形成图象。

天赤道(Celestial equator):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

天极(Celestial poles):地球的南极和北极在天球上的投影。

天球(Celestial sphere):是一个假象的保卫地球的空心球,恒星看似镶嵌在这个球上。

造父变星(Cepheid variable): 这是一类变星,其代表是仙王座δ星,它们的亮度呈脉动变化。造父变星越亮,它的脉动就越缓慢。

昌德拉塞卡极限(Chandrasekhar):这是恒星核不能维持白矮星的质量极限。当一颗恒星的质量超过太阳质量的14倍时,它就会变成中子星或黑洞。

色球(chromosphere):恒星大气的一层,包围在光球层之外。

拱极星(Cirumpolar stars):位于某一特定纬度的观测者所看到的围绕在天极周围永不落下的恒星。

闭合宇宙(Closed universe):指一个宇宙所拥有的质量产生的引力足以对抗其膨胀,最后坍缩。

准校(Collimation):对一架望远镜的透镜或镜面进行校准。

合(Conjunction):两个天体与观测者的视线成一条直线。

星座(Constellation):人们在天空中定出88个由恒星组成的形象,每个称为一个星座,现在也指由这些星座圈定的天区。

冕(Corona):恒星大气的最外层。

暗物质(Dark matter):既看不见又不发出辐射的物质,占宇宙的90%。它们不可见,但通过它们对星系和银河星团的引力作用结果可以推断它们确实存在。

赤纬(Declination):以度表示的天体到赤道的距离。

双星(Double star):两颗互相环绕运行的恒星,或者是两颗实际上没有联系但处于同一视线上的恒星,后者为光学双星。

矮星(Dwarf star):像太阳一样的小主序星,如果是白矮星,就是像太阳一样的一颗恒星的遗核。褐矮星没有足够的物质进行熔化反应。

食(Eclipse):一个天体经过另一个天体的阴影。日食产生于月亮遮挡太阳从而在地球上形成阴影,月食产生于月亮穿过地球的阴影。

黄道(Ecliptic):行星的轨道面在天球上的投影。也是太阳在天空中的周年视轨道。

电磁波谱(Electromagnetic spectrum):电磁辐射的全部谱线,从波长很长的无线电波到波长很短的γ射线。

距角(Elongation):以度表示的行星到太阳的距离,可以从东或从西度量。

发射线(Emission lines):由炽热气体发射的特定波长的波所形成的明亮谱线。

发射星云(Emission netbula):由星际气体组成的发光的云。

事界(Event horizon):黑洞周围物质有去无回的边界,在边界以外观测不到边界以内的任何事件。

平坦宇宙(Flat universe):宇宙所拥有的物质足以使其膨胀速度减缓,但又不发生坍缩。

银盘(Galactic disk):在旋涡星系中,由恒星、尘埃和气体组成的扁平盘。

星系晕(Galactic halo):在一个星系周围由老年恒星和球状星团组成的巨大的球形区域。

星系(Galaxy):一个由引力结合起来的巨大的恒星群,分为不规则星系、椭圆星系、棒旋星系和规则旋涡星系。

球状星团(Globular cluster):在星系轨道上由恒星群组成的古老的球形星团,最多可包含100万颗恒星。

引力透镜(Gravitational lens):从遥远的辐射源发出的辐射受到某种质量的引力场 ——例如星系——的作用所发生的弯曲。

暴涨宇宙理论(Inflationary-era theory):这是关于大爆炸宇宙理论初始态的理论,认为在最初的真空中有一种推动力,推动宇宙以超光速膨胀。

干涉测量法(Interferometry):用多架望远镜把来自同一天体的光或无线电波进行组合,以增加分解。

开氏温标(Kelvin):以绝对零度为基点的温度标尺,绝对零度即-27315摄氏度,在此温度下分子停止运动。(0摄氏度=27315K)

苛伊柏带(Kuiper Belt):在冥王星轨道以外的一个由冰质天体构成的环盘,处于澳尔特云之中,是短周期彗星的储存库。

光年(Light-year):光在一年中走过的路程,等于6万亿英里(9470000000000千米)。

本星系群(Local group):由大约30个本星系组成的以引力相联系的星系群,我们的银河系就在其中。

星等(Magnitude):天体的亮度。星等每降低一等,亮度增加为前一星等的251倍。

主序(Main sequence):恒星生命周期中的主要部分,这期间恒星以氢为主燃料。

子午线(Meridian):想象中在天空上经过天顶连接正南和正北点的线。

梅西叶星表(Messier Catalog):由110个明亮天体组成的星表,包括星团、星云和星系。

星云(Nebula):由尘埃和气体组成的星际云。

中子星(Netutron star):演化后期的质量巨大的恒星,直径约为20英里(32千米),它非常致密,其中的质子和电子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子。

NGC:星云星团新总表,包括840个星团、星云和星系。

新星(Nova):一颗恒星从它的伴星中获取气体突然燃烧变亮。

掩星(Occultation):一个天体,例如一颗恒星被另外一个天体,例如月亮所遮掩。

澳尔特云(Oort Cloud):包围在太阳系外面的一个由冰质物质构成的巨大的球形云,是长周期彗星的储存库。

疏散星团(Open Cluster):由年轻恒星组成的松散的星团。

开放宇宙(Open universe):如果一个宇宙质量不大,引力就不足以降低其膨胀速度,这就叫开放宇宙。

冲(Opposition):行星在其轨道上与与地球隔着太阳正相对的一点。

视差(Parsec):从不同角度观测,一个天体在遥远背景上的位移。

秒差距(Parsec):指一个距离,在这个距离下,日地距离正好是1秒。

光球(Photosphere):恒星可见的表面。

行星状星云(Planetary nebula):红巨星变为白矮星之前喷发而成的气体壳层。

岁差(Precession):地球自转以25800年为周期进行摆动,造成天极和天球坐标移动,称为岁差。

日珥(Prominence):从太阳表面喷发出来的带磁性的太阳物质。

自行(Proper motion):从地球上看恒星在天球背景上的视运动。

脉冲星(Pulsar):是自转的中子星,当其强磁场决定的射束扫过地球时,就造成带脉冲特征的无线电波。

类星体(Quasar):类似恒星的天体。是活动星系处于形成初期的能量极高的阶段,其特征是辐射非常强。

射电星系(Radio galaxy):活动的椭圆星系,它的大部分辐射是无线电波。

红移(Red shift):谱线向光谱中红色的一端移动,这是由于天体向原离地球的方向移动,把电磁波的波长拉长了。

逆行(Retrograde motion):行星正常的运动是自西向东,与此相反的视运动叫逆行,是由行星与地球的相对运动决定的。

赤经(Right ascension):天球上相当于地球经线的线,通过天球两极并与天赤道垂直。以时、分、秒表示,自西向东由0时经一周增加到24小时。

塞弗特星系(Seyfert galaxy):星系核激烈活动的星系,其核心是一个黑洞,它可能是类星体演化的后期阶段。

恒星时(Sidereal time):一种时间系统,以地球真正自转为基础:即从某一恒星升起开始到这一恒星再次升起(23时56分4秒)。

奇点(Singularity):黑洞中心无限致密的点。

太阳风(Solar wind):从太阳发出来的带点亚原子粒流。

时空(Space time):统一的四维宇宙(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受质量的影响而弯曲。

光谱型(Spectral types):根据恒星的温度和颜色把恒星分为O,B,A,F,G,K和M几个型:炽热的蓝色恒星,M型:冷的红色恒星。

太阳黑子(Sunspot):是太阳表面相对冷的暗区域,这里磁场能够穿透太阳表面。

超星系团(Supercluster):数千个星系在引力的连接下结成的巨大星群。

超新星(Supermova):一颗恒星自身发生巨大爆炸。

变星(variable star):亮度发生变化的恒星,其亮度变化可能源于自身也可能是因外部影响。

黄道带(Zodiac):天球上沿黄道向南北各延伸9度的一条带。黄道带上有黄道十二宫,太阳、月亮和除 冥王星以外的行星都在黄道带上运行。

中国古代历法的基本元素——日、气、朔 中国至迟从殷商时代起就采用干支纪日。从甲子到癸亥,六十干支日名轮流循环使用。“气”是中国古历的阳历成分。从冬至点开始到下一个冬至点为一年(回归年)。一年分成二十四个“气”,称为二十四节气。按时间等分的叫平气。按一年中太阳所走的路程等分的叫定气。从冬至开始,每隔一个气,如:大寒、雨水、春分……等都叫中气;其余十二个,如:小寒、立春、惊蛰……等都叫节气。朔是中国古代历法的阴历成分。日月的黄道经度相同的时刻叫朔。月亮绕地球转动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它的速度变化的周期叫一个近点月。太阳周年视运动的速度也是不均匀的。它的变化周期直到明末以前一直认为就是一个回归年(见年、月)。由于日、月运动都不均匀,所以每连续两次朔之间的时间也是不相等的。不过,经过长期观测统计,可以求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平均数,这个平均数就称为一个朔望月。�菟吠�峦扑愠隼吹乃珐o叫平朔。对平朔进行日、月运动不均匀性的改正,得到真实的朔,称为定朔(见朔望)。中国古代的民用历法根据气、朔的变化,可分三个时期:从春秋战国时代到唐初,是使用平气、平朔时期。从唐初到明末,是使用平气、定朔时期。清代以后,是使用定气、定朔时期。

历法计算要点 为了推算每年的历谱,首先要定一个计算起点,叫做历元。中国古代历法大多数取下列这样的理想时刻为历元:某年十一月甲子日的夜半,它正好是朔和冬至,而且又是月过近地点(即月行速度最快的点)的时刻,等等。由于各种历法的数据不同,所以它们推得的理想时刻也各不相同。不过这样的理想时刻通常离开历法行用的年份都十分遥远。这种历元称为上元(见上元积/A>)。

设a 为一回归年时间,b 为一朔望月时间,c 为一近点月时间,单位均为“天”。又设 为从上元起到所求年的累计年数。则a 就是从上元起到所求年的冬至的全部时间。因为干支纪日以60天为一周,所以用60去除a ,所得余数r ,就是所求年的冬至时刻到前面一个甲子的夜半的全部时间。这个时间的天数部分叫做大余,不足一天的零数部分叫小余。通常历法都规定,大余“命甲子算外”,即以甲子日为0,乙丑日为1,等等。因此,根据大余的数字,就可以知道所求年冬至日的干支日名。有的历法“命甲子算上”,则应以甲子日为1,乙丑日为2,等等。还有少数历法,如北宋的《纪元历》,不选甲子日,而选己巳日为上元,命己巳算外,则大余就以己巳为0算起,庚午为1,等等。小余就是从夜半起算到发生冬至这瞬间的时间,可以把它按十二时辰制或百刻制等时刻制度(见漏刻),化成时刻。从r 累加一气的时间a /24,就得冬至以后各气的干支日数及时刻。

上述r 的算法,数学上习惯用一个算式来表达:a ≡r (mod60)。这种算式叫一次同余式。仿此,可以列出其他的一次同余式:a ≡r (modb),a ≡r (modc),r 就是所求年冬至离开十一月平朔的时间间隔。r 则是所求年冬至离月亮上一次过近地点的时间间隔。r - r 就是十一月平朔离上个甲子日夜半的时间。也和冬至的情况一样,它的整数部分代表甲子日以来的干支日数,零数部分则是从夜半算起到发生平朔的时间。

设这个时间为t 一般历法都给出一份太阳运动表,一份月亮运动表,从太阳运动表,根据所求的十一月平朔在二十四气中的位置(或者,十一月平朔在大雪气后,相距时间为;或者,如若,即十一月平朔在大雪气前,在小雪气后,这时,离小雪的时间为),使用内插法可以推算因太阳运动不均匀而引起的定朔改正数t ;从月亮运动表,根据所求的十一月平朔在一个近点月周期中的位置(即r ),也是用内插法,可以推算因月亮运动不均匀而引起的定朔改正数t 。于是,十一月定朔T =t +t +t 。T >1,定朔在平朔的次一日;T <0,定朔在平朔的前一日;0<T <1,定朔和平朔在同一天。十一月以后各个月的平朔即由(r -r )累加b 的数值而得。和数满60即可弃去,取余数。求定朔改正的办法和上述办法一样。

清代以后采用第谷体系和开普勒椭圆面积定律。定朔的计算也就改用欧洲的几何学方法。

十二个朔望月为一个民用历年。它和一个回归年有一个差数R,R =α-12b ,约为10~11天。不上三年,差数积累就超过了一个月,这时就要在这个历年内增加一个闰月,以免和回归年脱节。汉《太初历》以来规定了无中气之月为闰月的规则,这也等于规定了每个中气都要在固定的月份里,如冬至在十一月,大寒在十二月,雨水在一月,等等。在不同的历法里,月的名称可以不同(见三正),但一定的中气必须在一定的月份里,这条原则在《太初历》以后的各种历法都是一样的。这就使阴历成分和阳历成分结合得更加紧密。一般来说,如r >(b -R ),则规定这年有闰。R /12,则是两个气的时间比一个朔望月长的差数。将这个数累加到r 上,一当这个累加的和数大于b 的时候,就是中气超过月份的时候,这时,就把被超过的月份定为闰月。

中国古代有的历法不用前述特殊时刻的上元,而用近距取元,即取某个已知r 、r 、r 值(设为a 、a pa )的年的冬至时刻为历元。例如《授时历》就是以历法制定的那年的冬至时刻为历元。它把a 称为气应,a 称为闰应,a 称为转应。这时,一次同余式组改为:

a y +a ≡r (mod60),

a y +a ≡r (modb ),

a y +a ≡r (modc )。

以上是就世界各国历法最基本的内容,即按照推算民用历谱,安排历日的问题来说的。但是中国古代历法还有更丰富更广泛的内容。它包括日、月、五星的运动和位置的计算;昏、旦中星和时刻的测定;日、月蚀的预报等等。就某种程度来说,中国古代的历法就是一种编算天文年历的工作。它包括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许多重要内容。它的发展是中国天文学史的一条主线。

藏历 指中国藏族的历法。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大昭寺前保存有长庆年唐蕃会盟碑,碑文为藏文,碑中有藏历与唐历的对照。碑文中说:“大蕃泰七年,大唐长庆元年,即阴铁牛年,孟冬月十日也。”孟冬月为冬季第一个月。藏历纪年以五行、十干、十二支配合。十干配五行,木以甲阳乙阴,火以丙阳丁阴,土以戊阳己阴,金以庚阳辛阴,水以壬阳癸阴。干支纪年以五行区别阴阳,不用十干之名。十二г蛴檬��羰廾�9噬弦跆�D铁为金)即为辛丑,与唐长庆元年干支相合。

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藏族的桑杰嘉措撰《白琉璃》书,其中有年历表,以撰书年为零年,上推660年,说:“《时轮根本密典》传入西藏,因此定是年为六十周年之始。”按以1687年减660年为1027年,当丁卯,于藏历为阴火兔,相传藏历始于阴火兔年的说法即源于此。

藏医名著《四部医典》卷二第十四节论各时节的生活习惯,其中也介绍了藏历。说:“一年为六季,分为十二个月。”又说:“一百二十瞬息为一喀其摩,六十喀其摩为一怛,三十怛为一由赞,三十由赞为一昼夜,叫宁懈,三十宁懈为一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8307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15
下一篇2024-01-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