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个人的爱情故事我们应该都知道,令人最动容的应该就是他们的凄惨结局了,一开始两个人非常享受爱情,带着青涩与美好,虽然偶尔会产生一些小误会,但是在人们看来还是很浪漫的,不过他们两个在一起确实不合适。
有些人觉得林黛玉太小家子气了,因为一些小事就会生气,动不动就冷战,而这个时候,贾宝玉就会去向她道歉,哄劝她。林黛玉从小就身体虚弱,每天都要吃药,贾宝玉都会自己先尝一尝要再让她吃,有了一些好吃的好玩的首先都会想到与她分享,是林黛玉太过敏感,经常莫名其妙的生气,贾宝玉很多时候都不明白其中的原因,也不管那么多,只是想着怎么将林黛玉哄好,有一次,贾宝玉的丫鬟骗他说,林黛玉要走了,贾宝玉着急的不得了,所以人们都觉得林黛玉太任性,只有贾宝玉在为爱情一直付出,其实不然,林黛玉对这段感情付出的更多。
林黛玉是敏感,但那是因为她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从小失去父母,贾宝玉对她来说很重要,是她一生的挚爱,有时候更像一颗救她的稻草,所以她把贾宝玉看得尤为重要,有时候会因别人的一句流言而哭上一整天,渐渐地身体越来越弱,在这段感情中,她付出了自己的心神和身体,她再也经不起流言蜚语,放弃了这段感情。
与其说是因为流言让林黛玉放弃了这段感情,倒不如说是因为贾宝玉的多情,对于贾宝玉来说,没有了林黛玉,还有晴雯、薛宝钗、还有袭人等人,他还有整个贾府,即使最后他做了和尚,但还在这个世界上活着,而林黛玉失去了贾宝玉,就什么都没有了。林黛玉的矜持、痴傻耗枯了她的纯洁的心灵和身体,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和贾宝玉在一起,在这段感情里,林黛玉付出的要比贾宝玉多的多。
可爱的贾宝玉修订版
贾宝玉,是红楼梦的第一主人公,更是红楼大观园里一个别样的存在。
如果说林黛玉是曹雪芹饱含着血泪同情塑造的人物形象,那么,在贾宝玉身上则更多的倾注了曹雪芹的理想和激情。他是曹公用尽毕生心血和才情创造的艺术形象。熔铸了他的性格追求,代表着他对社会人生的洞察和体会。
脂砚斋曾经这样评价,贾宝玉是“古今第一未见之人”,她说“不独于世上不曾亲见这样的人物,即阅尽古今小说传奇之中,也未见这样的文字。”贾宝玉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特立独行的一个。也是最值得分析品味的典型形象。
所谓典型形象,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形象,他有典型背景,典型性格和典型故事。是作者最真挚的表达。
人世间,一个人不通事务,不被理解,被人们视为异端。总结一下,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他有性格缺陷,二是他思想超前。前者就是个傻子;后者诸如哥白尼,伽利略。就是个先贤。
在封建世界里,贾宝玉,无疑是一个异类,他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他被冠以“狂,疯,痴,呆,傻”的标签,而被“百口嘲谤,万目睚眦”。在他身上,有着太多的故事值得我们品味思考,值得玩味。
今天,刘老师带你去研读贾宝玉,体悟曹公通过贾宝玉告诉我们的人情世故,社会炎凉。
我是刘老师,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刘老师。
如同林黛玉的出场,曹公也同样以浪漫的文法讲述了宝玉的由来,这是一个荒诞神奇而又寓意深刻的故事:
女娲娘娘炼石补天,炼成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大石,结果单单剩下一块,被弃置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这顽石自经女娲历练,灵性已通。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一天,遇着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点化,原来高十二丈见方二十丈的庞然大物,缩小如扇坠大小,可佩可拿,而且鲜莹明洁,如同宝玉模样。便带它到昌明荣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走一遭。
于是,石头城中,荣国府里,诞下一位公子,他一落胞胎,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这就是那个无稽崖青埂峰下的顽石幻象。
诗云: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世,倩谁记去作奇传?
本来一块顽石,无知无觉,无情无爱。坦荡于洪荒野际。平静安宁,悠远恒久。偏偏通了性灵,有了感觉,有了爱恨灵魂。他享受了人间诸多美妙,也要经历人间的种种痛苦。但顽石最终只是顽石,宝玉为假。最终他还是要回到他来的地方。这正是一个无穷无尽的圆环,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一如人生的种种轮回,一种悲戚的宿命。让读者深思。
分析人物,必先从人物形象入手。请先看这段描述。冷子兴这样为贾宝玉出场做了这样的铺垫:“万人都这样说,因而他祖母爱如珍宝。那周岁时,政老爷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所有的东西摆了无数叫他抓。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玩弄,那政老爷便不喜欢,说将来不过酒色之徒,因此不甚爱惜。独那太君还是命根子一般。说来又奇,如今长了十来岁,虽然淘气异常,但聪明乖觉,百个不及他一个,说起孩子话来也奇,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似乎,各种怪癖,集合在宝玉身上,未见其人,先听其“癖”
我们的公子,便在这千呼万唤中,缓缓而来。
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我们才通过林妹妹的眼睛见到了宝哥哥的完整形象。
带着种种奇怪的传说,带着前世的宿缘。王夫人嘴里的“孽根祸胎,混世魔王”整天“有天无日,疯疯傻傻”的贾宝玉,在林妹妹的眼里闪亮登场:
宝玉出场时,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缨络,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换了衣服的宝玉:
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含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一开始,这丫鬟的的禀报尤其显得不寻常。“笑道”这是一贯的形态。显示了在宝玉的心目中,似乎少有主仆、尊卑的区别。对丫鬟的这些看似毫不经意的叙写交代,暗示出宝玉的平易随和而又超凡不俗。
黛玉眼里看到的,这哪里是什么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这分明是一个颜值爆表,身份高贵,观之可亲的小鲜肉欧巴。
一种亲近感已经油然而生,前世的宿命使林黛玉大为疑惑:“这个哥哥在哪里见过?为何眼熟至此。”一种情愫已经不可遏制的占据了黛玉的全部心灵。成为宝黛玉之爱的发端。
宝黛初见的视频
在大观园的日子里,宝玉的形象日益完整的呈现在读者面前。
纵观全书,宝玉之可爱,集中表现在热爱女性,尊敬女性,崇拜女性上。
这是贾宝玉这个典型形象的集中表现。他的这一个特点贯穿了全剧,从未改变和动摇。
文章开篇,曹公便用浪漫主义手法,塑造了木石前盟的传说,又用夸张的笔法加以渲染强调,如刚才说道的“抓周试志”,对刘姥姥信口开河信以为真,派人求证。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儿是泥做的骨肉;他说,凡山川日月精秀只钟情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他对许多少女都多情,不但对活人,甚至连画上的美人都顶礼膜拜,怕她寂寞,特去“望慰”一番。
当晴雯和袭人吵闹不休的时候,他伤心的说:“叫我怎样才好呢?把这个心使碎了也没有人知道!”
龄官画蔷一节,曹公着力刻画了宝玉的痴,和龄官对贾蔷的深爱。
一个龄官,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的女儿,大有林黛玉之态(宝玉的眼里),正在一遍一遍的画“蔷”字,画完一个又一个,已经画了有几千个蔷字。
一种爱恋,精纯如斯!
转而雨至,女儿竟不觉,头上滴下水来,纱衣登时湿了。宝玉想:“这时下雨,他这个身子,如何禁的骤雨一激!”因此禁不住便说道:“不用写了,你看下大雨,身上都湿了。”
那女孩听说道唬了一跳,抬头一看,只见在花外一个人叫他不要写了,下大雨了。一则宝玉脸面俊秀,二则花叶繁茂,上下俱被枝叶隐住,刚露了半边脸,那女孩子只当是个丫头,便不想是宝玉。因笑道:“多谢姐姐,提醒了我,难道姐姐在外头有什么遮雨的?”
一句提醒了宝玉,宝玉“嗳吆”了一声,才觉浑身冰凉,低头一看,自己身上也都湿了,说声“不好”只得一气跑回怡红院去了,心里却记挂着那女孩子没处避雨。
宝玉之痴,由此可见!
警幻仙子说,宝玉为“意*”第一人,不单指宝玉生长在少女群中,多所眷爱,而且,他的爱,也并非只是男女之爱,而更多的是广泛意义上的对周围不幸者的爱。
这种爱,包括亲近,爱恋,体贴,尊重,同情,甚至崇尚!这种爱对象极为广泛,他不仅限于黛钗,湘云,也包括晴雯,袭人,紫鹃,鸳鸯,平儿,香菱,他朋友圈中的所有人。
因为博爱,所以心劳。
第三十一回“撕扇子做千金一笑”宝玉说了这样的道理:
视频二
晴雯生气抱怨,不给宝玉拿果子吃,说:“我慌张的很,连扇子还跌折了,哪里还配打发果子吃,倘若再打破了盘子,更了不得呢!”
宝玉笑道:“你爱打就打,这些东西原不过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这样,各自性情不同。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以生气时那它出气,这就是爱物了!”
晴雯听了笑道:“既这麽说,你就拿了扇子来撕,我最喜欢撕的。”宝玉听了便笑着递给她,晴雯果然接过来,嗤的一声,撕了两半。接着嗤嗤又听几声,宝玉在旁边笑着说,响的好,再撕响些!……
正说着,只见麝月走过来笑道:“少做些孽罢”,宝玉赶过来,一把将她手里的扇子也夺了递与晴雯,晴雯接了也撕了几半子;二人都大笑。
一个富贵人家的高贵公子,为博丫环一笑,竟能如此去做。实在是不多见。在宝玉的心里,没有大少爷的脾气,只有对女性的尊重呵护。诸如此类,多不胜举,俯拾即是。
四十四回平儿理妆一节,平儿挨了贾琏夫妻的打。此事原本和宝玉毫不相干,然而他却十分同情平儿的不幸,不令“劳形”,为她理妆,而且“劳心”叹其身世。他想到贾琏惟知道*乐悦己,并不知作养脂粉,平儿并无父母兄弟姐妹,独自一人,供应贾琏夫妇二人,贾琏之*,凤姐之威,她竟能周全妥帖,今日还遭荼毒,想来此人命薄,比黛玉尤甚!但因为他能为平儿理妆,补偿了他平日不能“尽心”的“恨事”,竟感到“今生意中不想之乐。”
其痴心如斯,足足是个,懂人知人疼人爱人的“暖男”了。
宝玉捱打,宝钗送丸药过来,又见宝钗之可爱,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就跑到九霄云外,心中自思:“我不过捱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如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何等悲感呢?即便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
黛玉来探,宝玉见黛玉悲戚之状,抽抽噎噎的说:“你从此可都改了吧!”宝玉也甚为动情。他说:“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是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在这些时候,宝玉没有把自己放在前头,而是始终先考虑到女儿的感受,宝玉的大爱,怎能不让人感动。
金钏投井,似乎在贾府没有引起多少波澜,只不过是打发了几十两银子,而只有宝玉匹马奔出七八里到水月庵,虔诚祈祷,焚香垂泪。
晴雯含冤被赶出大观园,忧愤而死,宝玉为她月夜拜祭,撰写《芙蓉女儿诔》,前序后歌,泣涕哀悼。感人至深。
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命薄!
凡此种种,无不感人至深,宝玉之真性情。可以慰藉诸女儿的在天之灵了。
贾府,在一次次的浩劫中,迅速走向崩塌。正如红楼梦开篇所说: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从迎春出嫁开始,大观园诸女儿逐渐“辞根散做九秋蓬”,迎春带了四个丫头过去,宝玉跌足自叹:“从此而后,这世上又少了五个清洁人了。”并做一伤感的诗:
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
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
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
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当今手足情。
其真情如斯,令人无限伤感!
在宝黛的爱情主线上,宝玉之爱更是铭心刻骨,可鉴日月。他对黛玉的爱,正是以同情关切尊重相知为基础的。
同情和爱情自然是两回事,但同情可以是爱情的起点和支柱。
偌大的贾府里,宝玉是黛玉的唯一知己,是超脱凡尘爱恋的精神世界的知己,数次的试探,小矛盾,小摩擦过后,宝黛之爱日益坚定。从未产生过动摇,致死未渝。也许,这更是黛玉坚强活着的唯一理由。
黛玉一曲《葬花吟》,尚未吟罢,那边宝玉早已恸倒在山坡上了。足见宝玉对黛玉词中所表现的内容情感的高度认同,他对黛玉的身世处境,病体心性的体察最深,感受最切,他是黛玉唯一的知己。
数百年来,宝黛的爱情悲剧,不知又感动了多少人!(宝黛之爱,上一讲已经交待,不再重述。)
在封建的男权社会里,这样的心态是何等的高贵难得!又是何等的格格不入!
在宝玉的眼里,没有尊卑贵贱,更没有男尊女卑。他否定了封建家庭设定的求仕之路,
他为可卿吐血,为黛玉哀恸,为袭人大哭,为平儿哀怜,为金钏含亏,为古人林四娘赞颂;
为龄官挡雨,为芳官焚祷……他的爱推己及人,众及身边的众女儿,丫鬟,甚至花鸟鱼虫,自然花木。
“女儿”是像花儿一样鲜艳美丽芳香,像水一样的清澈,明洁,她们的青春生命里,闪耀着真和美的色彩。
宝玉正是从她们身上看到了人性的价值,发现了优美的灵魂和纯正的爱情,这感动着他,使他忘记了自己,他的内心纯真无私,显示着朴素的人本主义思想和民主思想。
正如黛玉是一个时代的女儿缩影一样,宝玉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哀,尽管他身上倾注着曹公太多的理想和钟情,但在那样的社会环境里,宝玉也只能会是一种悲剧的结局。
随着贾府大厦忽倾,诸位女儿也纷纷被命运捉弄,成了无辜的殉葬品。食尽鸟归林,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机灵聪明的贾宝玉一次次“犯病”。宝玉经历了可卿的死,元春的死,黛玉的死,迎春的死,探春远嫁,贾母的死,鸳鸯的死,凤姐的死,惜春出家。所谓“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
至此,宝玉的心也死去了。于是他走进仕途,参加科举,终于以第七名进士及第,证明了自己。同时又了却了尘缘,兑现了对黛玉的承诺。回归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
后人续写的红楼梦,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最后一个场景,笔者认为确实极好的!
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在毗陵驿,在津渡口。处理完丧事的贾政在船中写家书,正写道宝玉的事,便停下笔。(注意停下笔的深义)
……
抬头忽见,船头上微微的雪影里面一个人,光着头,赤着脚,身上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向贾政倒身下拜。贾政尚未认清,急忙出船,欲待扶住他,问他是谁,那人已拜了四拜,站起来打个问讯,贾政才要还揖,迎面一看,不是别人,确是宝玉。贾政大吃一惊,忙问道:“可是宝玉麽?”那人只是不言语,似喜似悲,贾政又问道:“你若是宝玉,如何这样打扮,跑到这里?”宝玉未及回言,只见船头上来了两个人,一僧一道,夹住宝玉道:“尘缘已毕,还不快走!”说着,三个人飘然登岸而去……
而歌曰:“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
皑皑的白雪,迷离的津渡,癫狂的僧道,猩猩红的斗篷。想来都让人痴醉。顿悟的宝玉,此刻,他会想些什么?一切又如何想起,如何诉说。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还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一切都如南柯一梦!可在梦里,宝玉认真的投入了真情。尽管在整本书里,他是最大的一片绿叶,可也正有了他的衬托,才有了众芳缤纷,争奇斗艳。
导入视频三
宝哥哥,最终选择了遁出红尘,尽管他会有太多的不舍,太多的柔情和爱恋。纵观宝玉的形象,如何总结。总不能得出一个完整合适的结论。或许曹公那两阙《西江月》,明贬实褒。反过来理解,正是对他最真实的评价吧!大家可以和我一起背诵:
无故寻仇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事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我是刘老师,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刘老师。
敬请期待刘老师讲坛下一期,《卿本多情,自成风景》,听刘老师解读词人柳永的爱与哀愁。
1、贾宝玉 - 第一主角,书中的情节主要是以他为中心,故事从他的前世写起,几乎就是在写他一生。厌恶世俗名利,追求浪漫美学情怀的满足。
住在怡红院,在诗社中号为“怡红公子”更是母亲眼中的“混世魔王”。脂砚斋透露雪芹评贾宝玉用“情不情”三字,某些人认为指贾宝玉具有深广的人文主义思想,能够对将自己的感情赋予没有感情的人、事、物。
2、林黛玉 - 女主角之一,与贾宝玉相映衬,为“木石前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性灵形象的典型。林黛玉为贾母外孙女,即宝玉的姑表妹,寄居贾府,父母双亡,聪明绝顶,品貌风流,体弱多病,多愁善感,才情高捷,同时伶牙俐齿且自尊心强。
书中宝玉曾以“神仙似的”形容黛玉的气质外貌,宝钗则戏称她“颦儿的一张嘴让人爱也不是恨也不是。”。字颦颦(本无字,贾宝玉以其“眉尖若蹙”为灵感所赠),住在潇湘馆,在诗社中号为“潇湘妃子”。占花名签得芙蓉。
脂砚斋透露雪芹评林黛玉用“情情”二字,指林黛玉能够将自己的感情赋予自己所爱的人。高鹗版为病逝。周汝昌等红学家认为最后投水自杀。
3、薛宝钗 - 女主角之一,与林黛玉相对,红楼梦曲中称红楼梦的主旨是“怀金悼玉”。薛宝钗为王夫人的外甥女,即宝玉的姨表姐,随母亲薛姨妈、哥哥薛蟠居住贾府。
她体态丰艳,才情亦高,为人亲和圆融,心思细腻,在贾府众多下人中,比多情敏感的林黛玉受欢迎得多,也深得贾母喜爱;住在蘅芜苑,在诗社中号为“蘅芜君”。
占花名签得牡丹。薛宝钗服膺世俗价值,虽然她身上所佩戴的金锁,和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是为“金玉良缘”,但在宝玉心中仍不及超凡脱俗的林黛玉。
书中反复隐喻,如:冷香丸、所居院落蘅芜苑前大石封闭及无花冰冷的环境来看,有人认为评语似乎应为“冷情”。
警幻曲中称“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暗示宝玉与宝钗成亲,但宝玉怀念黛玉,虽然宝钗有如山中高士,也有举案齐眉的美德,但宝玉心中依然难忘黛玉。
4、史湘云 - 重要配角,贾母娘家史家的侄孙女儿,和宝玉、黛玉同辈,父母双亡,由叔父母抚养长大,家世中落,经济拮据。幼年时因贾母疼爱,也曾在荣府居住一段时日,是宝玉的第一个青梅竹马,与宝钗交好。
性格爽朗明快,为人豁达大度,厌恶忸怩作态,言谈举止自然随性,有一次因此得罪了林黛玉。并不住在大观园,在诗社中号为“枕霞旧友”。
占花名签得海棠。作者形容史湘云的外表是“蜂腰猿臂,鹤势螂形”,喜诗,有“诗疯子”之称,才思不输薛林二人。高鹗本中,湘云的丈夫婚后不久即得痨病,令她终身守寡。不过有人认为原著安排的情节并非如高鹗本所说的,红学家之间有湘云嫁卫若兰与嫁宝玉两种见解。
5、贾元春 - 宝玉长姐,同为王夫人所出,元月一日出生,故名元春,被选入宫中,后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无有子嗣。贾府盖大观园就是为了元春回家省亲,高鹗续写她后因痰疾过世,终年虚岁43岁。
元春和迎、探、惜春四姊妹名字谐音为“原应叹息”;姓名谐音是作者惯于暗示意涵的手法之一。判词称她“虎兔相逢大梦归”。暗示于虎年与兔年相逢的兔年正月(卯年寅月)过世。典故应为引用《后汉书·郑玄传》与北齐刘昼《高才不遇传》中“辰为龙,巳为蛇,岁至龙蛇贤人嗟。”一语加以变化。
6、贾迎春 - 贾宝玉的堂姐,贾赦的女儿,住在紫菱洲里的缀锦楼,在诗社中号为“菱洲”。性格懦弱胆怯,处处克己忍让,信奉道教,最终被嫁给一个性格暴躁的色狼武官孙绍祖,受虐而死。判词称“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暗示被忘恩负义的丈夫虐待而死。
7、贾探春 - 贾宝玉的庶出妹妺,住在秋爽斋,在诗社中号为“蕉下客”。占花名签得杏花。有着超卓的才干,远大的眼光,以及敢作敢为的个性。有人误以为她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亲生母亲赵姨娘,尊嫡母为母亲,实为当时风俗礼法如此,非其不认亲也。
曾在贾府与李纨、薛宝钗于王熙凤病中主事,高鹗续写她远嫁海疆统制周琼之子。判词称她“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依甲戌本,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影印本与程甲本,程乙本《红楼梦》俱作此语,甲戌本脂批“好句”确为定本。)暗示远嫁外地,再难回返。
8、贾惜春 - 宁府贾珍之妹,在荣府长大,是众同辈姊妹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住在藕香榭周围的蓼风轩,在诗社中号为“藕榭”。
性情孤僻冷漠,善绘画,喜佛法,贾家衰败后修行,终身未嫁。是红楼梦中另一个远避俗世的角色。判词称“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傍。”暗示出家为尼。
9、妙玉 - 贾府家庙中的年轻带发修行尼姑,她实际身份是贾府世交之女,因生父得罪于朝廷被抄家,以尼姑身份避祸于贾家。她生性好洁,颖慧捷悟,判曲称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暗示可能沦落风尘。
一百二十回通行本中,被强盗掳去,生死不明。
10、王熙凤 - 另一女主角,普遍认为是红楼梦中最为鲜活的人物,具有强烈的世俗气息。为贾琏之妻,王夫人的侄女,即宝玉堂嫂及表姐,因此虽然身为邢夫人的媳妇,却帮王夫人处理荣府家务。精明能干,口舌伶俐,手腕灵活,手段毒辣。
但害死尤二姐等人,导致贾府被御史弹劾;而克扣下人月钱违法放印子(高利贷),也成为贾府家产被抄后无法放还的主因。判词称“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一种说法认为该句暗示最后被休(拆字为人木),过世还葬金陵,即“王熙凤衣锦(寿衣)还乡”。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一从二令三人木”是说该句应该读作主动式,即开始她从于长辈等人,后来就因才干使唤(令)别人,最后就“退休”(因为从前80回后期她确实病体缠身,却并未有被命令或家族内失权的迹像)。
高鹗版本中并没有被休。高鹗版本第一百零一回中,王熙凤抽得签诗“去国离乡二十年,于今衣锦返家园。蜂采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暗示离开金陵二十年后,过世身穿锦绣寿衣还葬金陵,一生争强斗胜,积蓄钱财,最后却不得享用。
11、贾巧姐 - 王熙凤与贾琏之女,判词称“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暗示贾府没落后被刘姥姥所救。
高鹗版本中为舅兄王仁贾环所出卖,差点成为外藩的婢女侍妾,为刘姥姥搭救躲到乡下,后嫁与周姓乡绅之子。有红学家认为是嫁与刘姥姥的孙子板儿,并认为贾芸没有参与出卖巧姐的事。
12、李纨 - 字宫裁,宝玉长兄贾珠之妻,李守中之女。贾珠死后,守寡抚养其子贾兰长大。有别于王熙凤,李纨性格恬淡守静,待下宽和,虽是王夫人长媳,但主要工作是陪众小姑们读书女红,偶尔协理家务。大观园内,李纨住在稻香村,诗社内号“稻香老农”。
判词称“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依甲戌本,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影印本,戚序本《石头记》与程甲本,程乙本《红楼梦》俱作此语,甲戌本,庚辰本脂批“真心实语”确为定本。)
暗示由于其子贾兰功名有成,守寡多年受封荫得凤冠霞帔。占花名签得老梅。
13、秦可卿 - 是秦业从养生堂抱来的养女,贾珍之儿媳,贾蓉之妻。名字谐音为“情可轻”,处理宁府家务,待下宽和,不落褒贬。第五回出场,第十三回死亡(现存版本中为病死,但脂砚斋评指出原回目名称为“秦可卿*丧天香楼”,此段情节后被删去)。
判词绘有美女悬梁,称“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暗示因为*行,受不了荣宁府中谣言的压力而悬梁自尽。现行版本中,仍看得见贾珍为媳妇的丧礼大肆铺张等情节,引发读者的揣想。
贾宝玉也曾在太虚幻境之梦中遇见警幻仙子之妹可卿(字可卿,乳名兼美,脂批称此暗喻并兼黛玉、宝钗之美),关于贾府中的秦可卿与宝玉梦中的可卿的关系,说法不一。近年有红学家强调秦可卿的研究,甚至标榜为“秦学”。
《红楼梦》写了几十个各有性格的人物,描述得栩栩如生,全书总共出现了768人之谱,当中丫鬟特多,数以百计,可以说出名的大丫头有六十余人。有学者指出,《红楼梦》以丫鬟为中心。
但其实全书基本上以男主角贾宝玉为中心。作者把贾宝玉周遭比较重要的年轻贵族女性列入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正册里是没有ㄚ环的。
像宝玉的姑表妹妹林黛玉、姨表姐姊薛宝钗、亲姐姐元春、堂姐迎春、异母妹探春、堂妹惜春,堂嫂凤姐、外甥女巧姐,堂侄之妻秦可卿、大嫂李纨、远房表妹史湘云,都是列在在十二钗正册的主要脚色。
十二钗唯一不是宝玉亲戚的是妙玉,但也是贵族女性。而跟宝玉没有亲戚关系也不是贵族的侍女丫环,只会在副册、又副册之中。
图为十二金钗
参考资料:
贾宝玉爱过袭人,他对袭人的感情非常复杂,首先,他把袭人当自己的姐姐,非常的依恋袭人。其次,他把袭人当自己的爱人,希望自己成年以后,让袭人当自己的姨娘。下面我们就从以下2点来解读贾宝玉和袭人之间的感情。
第一,贾宝玉把袭人当自己的姐姐
贾宝玉非常的依恋袭人,他在生活上根本离不开袭人。比如说贾宝玉和林黛玉吵架的那一回,别人都不敢说话,只有袭人带着怡红院的一众丫鬟去劝解两个人。袭人甚至训斥贾宝玉,说你再怎么生气也该看看这玉上的穗子。袭人让贾宝玉顾念旧情,不要再跟林妹妹生气了。
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来,袭人在贾宝玉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她才敢以一个姐姐的身份去训斥贾宝玉。
袭人这个角色是红楼梦中少有的从一开始贯穿到最后一回的女性角色,她在林黛玉初入贾府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作者介绍袭人是贾宝玉的通房大丫鬟,掌管着贾宝玉生活上的方方面面,对贾宝玉非常的关心。同时她对贾宝玉也有教导之情,每当贾宝玉想胡闹的时候,袭人总是第一时间站出来规劝他。
第二,贾宝玉把拿袭人当成自己的恋人
在贾宝玉所有的丫鬟里面,袭人绝对是那个最特殊的存在。两个人从小一起玩笑嬉戏,一起长大,所以贾宝玉对袭人产生了男女之情,他希望袭人可以留在自己身边,等自己成年以后,将她封为自己的姨娘。
有一次,袭人跟贾宝玉说自己年龄大了,母亲和哥哥要把她赎出去进行婚配,贾宝玉当场就急了,说你要是敢走的话,我就出家当和尚。
而袭人对贾宝玉也有着很深的感情,她非常喜欢贾宝玉,所以就拒绝了母亲和哥哥的好意,决定留在贾府。正是因为两个人之间有真挚的感情,袭人的能力才会被王夫人肯定,所以王夫人才将她的月例银子从一两涨成了二两。这个数额跟姨娘的工资是一样的水平,王夫人此举就是为了暗示袭人,自己已经接纳了她,将来会给袭人姨娘的名分。
综上所述,贾宝玉爱过袭人,他对袭人的感情仅次于林黛玉。他把袭人当作姐姐一样去尊重和依恋,同时又把袭人当作自己的爱人一样的去爱护。
红楼梦第37回体现贾宝玉什么特点
宝玉的四首诗表现了宝玉厌恶科举四书五经,爱好风花雪月,浓词艳赋,反映了宝玉对封建社会科举的反叛;后面咏菊表现出他对女儿的尊重喜爱,同时也表现出他对黛玉的偏爱
红楼梦第七回中体现贾宝玉性格特点的句子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这一节还怒得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你安得什么心莫不是她和我顽,她就自轻自贱了他原是公侯的**,我原是平民的丫头,他和我顽,设若我回了口,岂不他自惹人轻贱呢是这主意不是这却也你的好心,只是那个偏又不领你的这个好情,一般也恼了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恼他,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在这里,林姑娘把人格价值与门第价值以及两者之间关系说得再也清楚不过了比作戏子犹可恕,而把湘云看得比她高贵则是不可忍的虽然这只是她的分析,宝玉并非此意不过我们不要被黛玉的强词夺理所迷惑,其实最不可恕的还是把他比作戏子她觉得自己的身份受到了耻辱,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所以才发泄了这么一大堆,这也正是她维护自尊心的一种鲜明的表现
:“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趁着你们都在眼前,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去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托生为人,这就是我死的得时了”贾宝玉受时代的局限,找不到现实生活的出路,他要摆脱贵族社会桎梏,而又不能不依附贵族阶级这就使他的思想性格具有悲剧性的严重矛盾他的理想无疑是对封建主义生活的否定,却又十分朦胧,带有浓厚的伤感主义和虚无主义个性存在本身就是叛逆
第二十八回,写贾宝玉要看薛宝钗左腕上笼著的一串红麝串子宝钗因肌肤丰泽,一时褪不下来宝玉在一旁看着那雪白的胳膊,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这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它不仅真实地表现了贾宝玉在爱情生活中那种合乎贵族公子身分的心理和习性,更重要的还在于它说明了贾宝玉爱林黛玉绝不是一见钟情,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比较和选择;而选择的标准也不再是郎才女貌,而是内在的精神和思想尽管薛宝钗“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但是贾宝玉最终还是虽然不无惋惜却很坚决地舍弃了她,而选取了林黛玉那与他发生共鸣的风神灵窍这个表面上是那么平凡乃至近于琐碎的生活细韦,却是那样自然又那样真实地揭示了贾宝玉在选择爱情的过程中那种包含着深刻的社会内容的心理活动
望采纳~~~~~~~~~
红楼梦贾宝玉/贾宝玉究竟为什么出家因为贾母偷天换日,本来答应了贾宝玉娶林黛玉结果最后将薛宝钗送上了贾宝玉的花轿,林黛玉心中郁结咳血而死。贾宝玉第二天出了家
红楼梦贾宝玉生日《红楼梦》隐藏并暗示了贾宝玉真实的出生年份是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丙戌),这个年份也就是贾宝玉和甄宝玉共同的原型人物、小说真正作者曹頫的出生年份。那么,贾宝玉究竟生于哪一月哪一天呢?小说是不是隐藏并暗示了曹頫确切的生日?
熟悉《红楼梦》的读者都知道,小说并没有明确写出贾宝玉或甄宝玉的生日,以至于贾宝玉的生日成了“红学史”上的一桩悬案,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对于小说中的其他重要人物,作者则明确地写出了出生的月份和日期,例如:
第2回:元春生日是“正月初一”;
第22回:薛宝钗生日是“正月二十一日”;
第26回:薛蟠生日是“五月初三日”;
第42回:巧姐生日是“七月初七日”;
第43回:王熙凤生日是“九月初二日”;
第62回:林黛玉和袭人的生日都是“二月十二日”,王夫人生日是“三月初一日”,贾琏生日是“三月初九日”;
第70回:探春生日是“三月初三日”;
第71回:贾母生日是“八月初三日”。
作者曹頫惟独对于贾宝玉的生日遮遮掩掩,实在令人好奇。不过,小说透露了贾宝玉出生的月份。
第58回写到,在宝玉过生日之前的一段时间,“这日乃是清明之日,贾琏已备下年例祭祀,带领贾环、贾琮、贾兰三人去往铁槛寺祭柩烧纸”。第59回写到,清明后不久,“一日清晓,宝钗春困已醒,搴帷下榻,微觉轻寒,启户视之,见园中土润苔青,原来五更时落了几点微雨”。再过了一段时间,就是第62回:“当下又值宝玉生日已到,原来宝琴也是这日,二人相同。”第63回写到,宝玉生日当天怡红院群芳开夜宴之前,林之孝家的带领几个管事的女人来查夜,林之孝家的对宝玉说:“如今天长夜短了,该早些睡。”既然已经“天长夜短”,可见宝玉的生日在“立夏”之后。
第63回又写到,宝玉生日的第二天凌晨,贾敬为“守庚申”吞金服砂,“烧胀而殁”,“目今天气炎热,实不得相待,(尤氏)遂自行主持,命天文生择了日期入殓”,“三日后便开丧破孝”。第64回则写道:“择于初四日卯时请(贾敬)灵柩进城。”由此可见,宝玉的生日应在立夏后的某个月底。
那么这个“初四日”究竟是哪一个月的“初四日”呢?这可以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常识和小说文字提供的时间线索来辨析。
一般来说,阴历朔望年一年十二个月每个月有两个节气,如正月有“立春”和“雨水”,二月有“惊蛰”和“春分”,三月有“清明”和“谷雨”,四月有“立夏”和“小满”,五月有“芒种”和“夏至”……通常将前一个称为“节”,后一个称为“气”。相邻的节与气之间大约相距15天,两个节气之间相距大约30天。
小说第58回写到,一位“老太妃”在清明节前去世了,在偏宫中停尸祭奠21天,贾母等人送葬则是在立夏之前。送葬队伍在路上走了十来天,到了孝慈县之后又停了几天的灵,然后贾母等人打道回府,回程又走了十来天。小说写到了祭奠和送葬的时间表:
谁知上回所表的那位老太妃已薨,凡诰命等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敕谕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姻。”贾母婆媳祖孙等俱每日入朝随祭,至未正已后方回。在大偏宫二十一日后,方请灵入先陵,地名孝慈县。这陵离都来往得十来日之功,如今请灵至此,还要停放数日,方入地宫,故得一月光景。
按这个时间表算来,贾母等人返回贾府时大约是在立夏之后将近一个月,即“芒种”前后几日。因此,贾宝玉的生日正好处于“立夏”到“芒种”之间的阴历四月。
第64回写到,贾敬灵柩于初四日进城,供奠举哀完毕,几天后贾母等人就回来了。就在贾母回府的前一天,贾宝玉听雪雁说林黛玉在自己房中设案点香,他想:
或者是姑爹姑妈的忌辰?但我记得每年到此日期,老太太都吩咐另外整理肴馔,送去林妹妹私祭,此时已过。大约必是七月,因为瓜果之节,家家都上秋季的坟,林妹妹有感于心,所以在私室自己奠祭,取《礼记》"春秋荐其时食"之意,也未可定。
这段文字明写的月份从上下文来看,根本不合理。贾母回府是在芒种节前后,可是芒种节既不可能在六月,更不可能在七月。这显然是作者在故意制造时序混乱,隐瞒真相。
第64回回末和第65回回初写到,贾琏是在贾敬死后的第二个月“初三黄道吉日”偷娶尤二姐的;第68回酸凤姐大闹宁国府,也说“亲大爷的孝才五七,侄儿娶亲”。第65回写到,尤三姐“嘲笑取乐”贾琏和贾珍时,尤二姐和贾琏已经“作了两个月夫妻”。至第66回,贾琏前往平安州,途中遇到薛蟠和柳湘莲,柳称“月中就进京”,将定下与尤三姐的亲事,“谁知八月内湘莲方进了京”。由此推算,贾琏偷娶尤二姐是在“六月初三”,贾敬灵柩进城则是在“五月初四”。
由于“开丧破孝”不可能在初四当天,最晚是在初三日;已知“开丧破孝”是在贾敬暴亡“三天后”,则贾敬最晚死于四月二十九日。故贾宝玉的生日必定在四月二十九日之前。
既然贾宝玉出生在四月底,那么他是否生于“四月二十六日”呢?从小说的叙述来看,贾宝玉不可能生于“四月二十六日”。第27回写道: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在这一天,“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大姐儿、香菱与众丫鬟们都在园内顽耍”,黛玉一个人在悲悲切切地葬花。第28回写到,四月二十六日当天,午饭过后,冯紫英请贾宝玉、薛蟠,“还有许多唱曲儿的小厮并唱小旦的蒋玉函、锦香院的 云儿”等人吃茶喝酒;宝玉回来后,很快就睡觉了,“一宿无话”。
第二天,即四月二十七日,宝玉醒来,听袭人说“昨儿贵妃打发夏太监出来,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叫珍大爷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呢。还有端午儿的节礼也赏了”。第29回写到,二十七日当天,凤姐来到贾母处,也只是“说起初一日在清虚观打醮的事来,遂约著宝钗、宝玉、黛玉等看戏去”,接着就是叙述五月初一贾母亲自去清虚观拈香为元春打平安醮的情节。
由以上三回可知,四月二十六日和二十七日两天,贾府上下完全没有给贾宝玉做生日庆贺的任何迹象。因此宝玉的生日只能是四月二十八日。
对于贾宝玉真实的出生日期,小说开篇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时间特征。第一回写到,在一个炎热的夏日,甄士隐梦见一僧一道携“通灵宝玉”“下凡造历幻缘”;梦醒后,甄士隐抱着英莲去街前“看那过会的热闹”,回来时正好看见一僧一道在街头分手。大家都知道此时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已在警幻仙子那里“将蠢物交割清楚”,“风流孽鬼下世已完”也就是说,贾宝玉出生在这一天。
小说在这里提到了一个特征时间:“过会”。什么是“过会”呢?“过会”是民间旧俗,据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载:
过会者,乃京师游手,扮作开路、中幡、杠箱、官儿、五虎棍、跨鼓、花钹、高跷、秧歌、什不闲、耍坛子、耍狮子之类。如遇城隍出巡及各庙会等,随地演唱,观者如堵,最易生事。
这是京城“过会”的情况,但各地大致相仿。中国宗教学会理事、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刘仲宇先生如此介绍“过会”:
道教在自身的发展中形成了不少在本教内部以及民间都有重大影响的宫观、名山,有的还是某一教派的宗坛所在,所以在教内外都有极大的号召力。这些名山宫观中所供奉的神,能够吸引附近乃至于千里以外的信众、香客前来进香,尤其是其神仙的生日等重大节日,以庙为中心,以敬奉该宫观的神仙、祖师等为主要内容,形成规模巨集大的祭祀、庆祝活动。所以这些庙会常常有不同的名称。有时为突出其进香的内容,称为香会;为突出其报答神佑、采取大规模民间文艺演出的特点,称为赛会、过会、出会。……在庙会中,人们常举办各类娱神又娱人的民间文艺活动,有时也请专业的戏班来演酬神戏。比如,北京有所谓过会的习俗,就是在各庙会期间,演出各类曲艺、杂耍等。
这就是说,“过会”是道教的祭祀、庆典活动,其中有各类民间文艺演出。正因为“过会”有各类文艺演出,甄士隐才会抱着三岁的小女儿英莲到街前去“看那过会的热闹”。由此大家可以知道,贾宝玉的生日与道教在四月底的某个祭祀或庆典活动有关。
查卿希泰主编的《中国道教》卷三《神仙谱系》、卷四第八篇《文化艺术·道教节日》,以及香港“道教文化资料库”网站(该网站刊登了《诸神圣诞日玉匣记》等集所载的《诸神圣诞节日期》),四月二十八日当天,道教的重大庆典活动只有一个:四月二十八日,“药王圣诞”。
由于《诸神圣诞日玉匣记》等集所载的《诸神圣诞节日期》截止于明代,后来实际又有增加,有些神诞就没能够都蒐集进去。又由于时代及地域的差异,这些圣诞日对于民间风俗的影响不一。例如,小说第29回写到,“八十多岁的人”张道士对贾母说:“前日四月二十六日,我这里做遮天大王的圣诞。”这个“遮天大王的圣诞”就不见记载。
什么是“药王”呢?《中国道教·卷三》对此有清楚的解释:“药王是古代对精于医术的名医和有关传说人物的景仰并加以神化,而后奉为主司医药之神。”主要者有三:扁鹊、孙思邈和韦慈藏。该书写道:
清顾铁卿《清嘉录》卷四又记吴郡(今苏州市)药王诞日祭祀情况,曰:“(四月)二十八日,为药王生日(据载,此为扁鹊生日引者注),医士备分烧香,骈集于洙泗巷之三皇庙,即医学也。郡县医学官司香火。卢家巷亦有药王庙,诞日,药市中人,击牲设醴以祝嘏,或集众为会,有为首者掌之,醵金演剧,谓之药王会。”
《清嘉录》记载的仅是苏州一地的情况,实际上,在我国历史上的各朝代中,不少地方都建有“药王庙”,广大民众对药王极为崇重,向有药王盛会之俗。河南省商丘市医药局的曾军先生在《历代的医药盛会庙会》一文中对药王庙会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对庙会期间的热闹景象,该文写道:
庙会期间,盛况空前,许多名医或沿古驿道而上,或乘河船而下,聚集庙中,效法药王为民除疾,施医施药;并欢聚一堂,互相交流治病经验,共襄诸子百家学说。邻县乡镇,商贾士绅也纷纷前来借会经商卖艺。庙会全场,满挂天花彩帐,庙中灯火辉煌,香菸缭绕;庙外高搭吹台,梨园弟子二、三家对众公演,终日丝竹之声不绝,锣鼓之声遥相可闻;更有铁炮声震,鞭炮齐鸣,世人雀跃欢腾,人流如涌,各个争相登高,以目睹庙中药王圣像为幸事。
由此看来,甄士隐抱着英莲去街前所看的“过会”的热闹,正是四月二十八日“药王会”的盛况。
各地尊奉的药王不一样,有“北谓扁雀,南为孙思邈”之说。药王孙思邈的生平经历特别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他终身不仕,隐居山林,唐太宗、唐高宗等几位帝王数次征召他到京城做官,都辞谢不就。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孙思邈被追封为“妙应真人”。
《红楼梦》多次写到了有关医药的情节,由第10回张太医论秦可卿之病这个情节来看,作者曹頫精通医药之学。汪佩琴女士的《红楼医话》一书对此有深入精辟的辨析,大家可自行参看。从第28回贾宝玉论林黛玉之病这个情节来看,宝玉也懂得不少医药知识。由此看来,作者和宝玉都是继承了“药王”衣钵的。
更有意味的是,小说第120回写道:
贾政进内谢了恩,圣上又降了好些旨意,又问起宝玉的事来。贾政据实回奏。圣上称奇,旨意说,宝玉的文章固是清奇,想他必是过来人,所以如此。若在朝中,可以进用。他既不敢受圣朝的爵位,便赏了一个“文妙真人”的道号。
在此前多回情节中,贾宝玉口口声声说要去做“和尚”,可是“文妙真人”分明是一个道号,并且与道教神仙孙思邈的封号“妙应真人”有着惊人的对应关系,两人又都是“不受圣朝的爵位”。由此可以断定,作者曹頫设定上述情节,正是为了暗示贾宝玉真实的出生日期就是四月二十八日“药王(孙思邈)圣诞”这一天。
查郑鹤声《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1706年丙戌阴历四月二十八日,阳历为6月8日,告诉大家,这一天,就是贾宝玉的真实生日,也就是小说真正作者曹頫确切的出生日期。
<红楼梦》贾宝玉谐音假宝玉
红楼梦贾宝玉哥哥
若真按血缘来的话,宝玉没有嫡亲的弟妹,跟他同父同母的元春和贾珠都比他大。比他小的探春和贾环的生母是赵姨娘,跟他同父不同母,是他的庶妹庶弟。
亲戚中,他是林黛玉的表哥,跟史湘云也是亲戚,也算她表哥,但从血缘上来说不如跟林黛玉亲。跟他同辈的其他人要么比他大,要么八竿子才能打出一点关系,叫他哥哥只是表示亲切和讨好。
关于红楼梦中贾宝玉的语言特点但知言语浅 不知人意深
他总是问林妹妹 昨夜咳嗽了几次 醒了几次什么什么的
句句平平淡淡 却真真实实
《红楼梦》第七回中体现贾宝玉性格特点的句子有哪些?贾宝玉有点叛逆,不喜欢读书,尤其是厌恶八股文,从内心鄙视和牴触所谓的功名利禄,不追求上进,是既奇又俗的人物。《红楼梦》中一段诗词这样描写贾宝玉:“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不通世务”、“怕读文章”是贾宝玉的最主要,也是最可贵的性格,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精神也集中体现在这里。“不通世务”是说他在结交仕人、应酬官府、遵守礼教等方面一概不通,不符合封建正统派人物的要求;“怕读文章”是说他对封建统治阶级奉为经典的儒家著作,对猎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八股文章毫无兴趣。这是一个“愚顽”的“蠢物”,其实,这正反映了贾宝玉对封建正统思想的不满和反抗精神。
在贾宝玉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第二,贾宝玉尊重女性、热爱女性、崇拜女性、同情女性,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贾宝玉喜欢过随心所欲、听其自然的生活,亦即在大观园女儿国中斗草簪花、低吟悄唱、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对许多少女都多情,喜欢林黛玉,暗慕薛宝钗,欣赏史湘云,尊重袭人、晴雯、紫鹃、麝月,同情平儿、香菱、鸳鸯。
贾宝玉的秉性温柔,对女儿有着由衷的崇拜,他认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认为“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所以他“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在宝玉身上,这不是什么病态的心理。宝玉身上虽然有着一些脂粉气,但他仍是一个可爱的小伙子,是一个外在的秀气与内在的率真完美结合的英俊少年。他的气质与对女儿的赞美崇拜,更多地表现出对美和理想的追求,是对那个充满了浊臭气息的男尊女卑时代的抗争与颠覆。
红楼梦第八回中 宝玉此时与宝钗就近 体现了贾宝玉的什么性格一贾宝玉的“男性解放”形象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一个封建贵族阶级内部的叛逆者形象,是封建社会崩溃前夜的新人形象。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处处流露出对传统的男性社会性别角色的颠覆。虽然,受其时代的局限,他可能根本不知道性别角色是怎么回事。但在他的身上,却凝聚了男性解放思想所信奉的诸多理念。这一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形象,同时又是传统社会性别角色的叛逆者。
1、贾宝玉背叛了“男人应该事业有成”的性别角色。
儒家文化观念下的理想男人应该是:正心修身齐国平天下。贾宝玉是被其所属家庭寄予厚望的一个人物,贾政等人对宝玉的期望,自然是“深精举业”,平步青云,光宗耀祖。然而,贾宝玉一生鄙弃功名利禄,最恨所谓“仕途经济”。这种“不思进取”,是与传统社会性别角色对男人的要求背道而驰格格不入。在贾宝玉那里,与功名相对的,是“风月诗酒”,他沉浸其中而自得其乐。
2、 贾宝玉颠覆了“男人远离女性”的性别角色要求
在传统社会性别角色的规范中,男孩子从小便被教育他们是不同于女孩子的,他们应该与女性保持距离。一个“成熟”的男人如果整天和女性混在一起,会被认为“没出息”,沉湎于儿女情长而不可救药。男人本应有男人的事情去做,什么事情呢,自然是求取功名。但贾宝玉却偏对女孩子们做的事情感兴趣。这或许出于他的性别平等意识。
传统男性社会性别角色中的重要组成之一,便是男性霸权主义,是高高凌驾于女人之上的那份“权威”。在贾宝玉生活的时代,男人是社会的主宰,女人是奴仆,是被轻视与奴役的。
宝玉具有男人解放主义所要求的对女人的尊重,他曾说:“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沫而已。”他甚至认为“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世界如鲍鱼之市,女人世界则若芝兰之室。
他与女 往的平等观,以及对女性的爱护,通过许多细节表现出来。第二十一回,宝玉用湘云洗过脸的水洗脸,这绝对是传统的“大男人”形象所不容的。对于社会地位低下的女性,宝玉同样没有身为男性或“主子”便高人一等的概念,
3、贾宝玉挑战了“男人阳刚”的角色定位
中国传统的社会性别角色对男女差异有着明确的规定,男人的“阳刚”对应女人的“阴柔”。为了塑造这一不同的性别形象,男性和女性在幼年的游戏内容上便有区别,而贾宝玉却要打破这区别。第六十二回,香菱等人斗草,“可巧宝玉见他们斗草,也寻了些花草来凑戏”。这种女孩儿们的游戏,荣宁二府中,恐怕也只有宝玉这一个男性会热衷参与。贾宝玉被公认为多情公子,而这多情,也恰是男人的阳刚形象所不容的,是贾宝玉对传统男人性别角色的另一背叛之处。
4、贾宝玉不理睬“男人老成持重”的性别塑造
直到今天,“老成持重”、“成熟稳健”的男人仍是社会性别角色要求下的“理想男人”,而宝玉“谤僧毁道”,用袭人的话讲,就是“说话不顾禁忌”;在平时的生活中,他和女孩子吟诗作对、嬉戏打闹,没上没下。这种性情的自由随意,不受约束,同样是男人解放主义者心目中的理想。
5、宝玉反叛了男性友谊的“君子之交”
在传统社会性别角色下,男人间深刻的友谊受到抑制。儒家文化讲究“君子之交淡如水”。
二.贾宝玉的背叛,是阶级叛逆与社会性别角色叛逆的统一,正是这一双重叛逆决定了他背叛的彻底性,也使其人物形象变得更生动而鲜明。再以贾宝玉对男性的态度为例,《红楼梦》全书中,贾宝玉对于男性的态度主要基调是反感的,而他之所以同秦钟等人往来十分密切,以往红学家们基于阶级背叛的观点,对此做出的解释是,贾宝玉反感的男性是上流社会的人士,而他的朋友都是生活在底层的。。贾宝玉对他们的喜爱,表现了男性对俊美同性的欣赏,且这种欣赏又不是基于 的。而在传统的性别观念中,女性对美丽同性的欣赏受到认同和理解,同样的事情发生在男性身上被认为是不可思议的,或会立即由此联想到同性恋。所以引入男人解放视角,有助于我们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全面体察,以及对一些问题做进一步的深入思考。
红楼梦 贾宝玉 爱情观贾宝玉的爱情观,是“至情”——情不知其所以,一往而深。他对丫鬟的喜爱并不是滥情,而是发自内心对美好、清纯、干净的女孩的生命里的热爱,他所厌恶的八股科举,正是泥淖不变的、没有生命的象征。宝玉的爱情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是针对林黛玉的,从许多细节可以看出来。需要细节的话可以再补充提问哦
小时候,如果你是从《四大名著》开始读起,那么《红楼梦》里面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你的爱情启蒙。
他们的爱情是相知相惜,而且停留在最美好的时候。
两个人是青梅竹马,并且可以说是一见钟情。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一种“志同道合”的爱情。
她孤傲,多愁善感,才思敏捷。
虽然她早年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到贾府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但是黛玉的天性,其实很活泼跳脱。听到宝玉胡诌“林子洞”里的耗子变香芋来打趣自己,便笑着要撕宝玉的嘴;学湘云的咬舌,笑她“二哥哥”和“爱哥哥”不分;见宝玉、袭人和晴雯闹别扭,她来一句:难道是争粽子吃不成?看宝钗洋洋洒洒地列了一堆绘画工具,便悄悄向探春咬耳朵:莫非她把嫁妆单子都写上了?打趣刘姥姥是“母蝗虫”,给惜春的画起名曰《携蝗大嚼图》引得众人大笑,她却一本正经地拉住李纨:“这是叫你带着我们做针线教道理呢,你反招我们来大顽大笑的。”
林妹妹的可爱,宝玉最了解。恋爱中的人,误会是常态,但黛玉从不记仇,误会一澄清,就雨过天晴破涕为笑。当黛玉知道那晚晴雯没给自己开门,并非故意为之,便道:“今儿个得罪了我的事小,倘或明儿宝姑娘来,什么贝姑娘来,也得罪了,事情岂不大了。”说着抿着嘴笑。宝玉听了“又是咬牙又是笑”,颦儿颦儿,真真让人爱煞。
他们一起读禁书,一起葬花,一起当叛徒,他们有前世的渊源和牵挂。林黛玉从不跟宝玉说仕途经济的“混账话”,她毫不犹豫地扔掉皇帝御赐的香串:“哪个臭男人拿过的,我才不要”。她来看宝玉,会翻看宝玉案头新添了什么书,写了什么文章。她看着宝玉,说:“我为的是我的心!”
尽管贾宝玉和林黛玉从小“一桌吃饭,一床睡觉”,耳鬓厮磨,但是,他们却没有越过道德的底线,他们是没有性关系的。惟其这样,才凸显了他们爱情的纯洁性。
他们的爱情停留在了最美好的时候。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在最美好年华的时候没有得到的爱情可能是最难以忘怀的,会影响我们的一生。
这么多年过去,曾经的经典却永远不会被超越,三毛曾说,《红楼梦》是一生一世都要看下去的书。人生中的每一个阶段,再回看一遍,都会得出和最初看它,上一次看它,完全不同的感受。
“一入红楼梦难醒”,何止是三毛,身边很多人对这部在园子里发生的事都有无法抗拒的情结。
在枉凝眉飘渺的歌声里,很多当年的懵懂小女生长大了,恋爱了,为人妻甚至为人母了,逐渐尝到生活的诸般滋味,而在不同阶段看这同一出戏,便生出不同的感受。
或许”红楼“也是你心中的一个梦,有些人不愿醒来,有些人很难醒来。
你对爱情失望,对人生现实愤慨,不如重回经典,再做一场梦吧!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情哥哥,从小在脂粉堆里长大,又有震惊封建当权者的盖世名言:“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得清爽,见了男人便觉得浊气逼人。”在如此毫言壮语下的贾宝玉,曾经窥视过薛宝钗的丰美,常说她貌如杨贵妃,以至于薛宝钗为此恼羞成怒。贾宝玉对园中姐妹多情,喜欢晴雯,哪怕看她怒气冲冲地撕扇,却也乐得让她作践。看到龄官划蔷,却也“痴了半天”,连天上下了雨都不知道。贾宝玉还喜欢和湘云一块玩耍,一个粗憨贵族**,与一个纨绔风流哥,只因史大姑娘胸前佩戴了金麒麟偏偏又引起痴情哥哥的呆意。贾宝玉对林妹妹的多情,更不用说,哪怕摔了“命根子”,也要跟林妹妹一样,不要那“劳什子”。
薛宝钗亮出她的金锁,正好与贾宝玉的玉是一对。可贾宝玉只是高兴了一阵儿,不久却又成了心病。薛宝钗去看望贾宝玉时,他却躺在床上睡着,甚至还在梦呓中嚷道:“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是木石前盟!”你看,林黛玉去看贾宝玉时,他几时敢“睡着”还不都是林黛玉假装睡着了逗他贾宝玉看薛宝钗,只是看到她肌肤的丰满,赞美她外表的漂亮,但却并没有动情。说起薛大姑娘也是挺招人喜欢的,人很健康,长得也很阳光。一进贾府就将众人的心聚拢过去,可唯独贾宝玉无动于衷,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想有以下原因。
金玉良缘的枷锁,反而使具有叛逆精神的贾宝玉从心里反感。贾宝玉这个多情的公子哥,不是那种甘心情愿被父母安排终身的人。他是一个有独特思维的情感公子,他渴望爱情,追求一种浪漫自由的婚姻,而不是那种被捆绑个人意志的传统姻缘。薛宝钗纵然才富五车,亦有世故通达的手腕,但却不知贾宝玉的心情,亦不懂得贾宝玉这类痴情公子,一生选择的是非同常人的生活方式。因此,金玉良缘的公布,反而使贾宝玉心里反感,从而对薛宝钗产生了抵触情绪。
薛宝钗的优势总是压倒贾宝玉的劣势。薛宝钗诗写得好,与林黛玉不相上下。但是聪明过人的宝钗,有时候却常常聪明反被聪明误。贾宝玉作诗用典出错,她却毫不留情地当着众人的面指出来,这其实对贾宝玉来说,显得他很难堪。要知道男人都是很要面子的,非常希望得到身边女性的夸耀。林黛玉尽管尖刻,但也没有当面说来——试想,林黛玉的才华并不亚于薛宝钗,她与贾宝玉之间无话不谈,连林黛玉都没有直言的错误,薛宝钗却站出来指责,贾宝玉当然心里不快了。薛宝钗与林黛玉争风吃醋,用“我看的是李逵骂宋江后来又赔不是”,讥讽贾宝玉对林黛玉认错。这种做法,使薛宝钗赢得了尊严,却也失去了贾宝玉的好感,林黛玉自不用说,跟薛宝钗的矛盾反而加深了。
林黛玉的牵制。贾宝玉钟情于林黛玉,自然是爱乌及屋了。既然薛宝钗与林黛玉不和,贾宝玉也必然要保持戒心了!由于“金玉良缘”之说存在,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也常常出现感情纠葛。本来十分和睦的一对表兄妹,常常无缘无故地赌气懊恼。正因如此,贾宝玉对薛宝钗还是“避嫌”了一阵。当然后来薛林二人和好,但终究还是带不走贾宝玉的心。
尽管贾宝玉和林黛玉所追求的爱情有些虚芜飘渺,但是从年龄上来讲,是符合年轻人的特点的,而且这种情性相投的感情,也是婚姻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薛宝钗作为大观园中的一位大能人,在婚姻和感情的定位方面,发生了错误,结局可想而知。当然,古代人的传统婚姻,自古以来都是父母之命,薛宝钗在参与林黛玉的婚姻之争方面,显然是动用了一番心机,然而,缺少真正的爱情,心机终究还是枉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