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琴与我的故事

口琴与我的故事,第1张

这篇关于口琴与我的故事,是 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次桃花堤春游就像春天的桃花一样给我在口琴协会的生活带来了粉红色的春光,这里人情味变得更浓,也证实了口琴协会给我的安全感——做事似乎不需要一波三折,像从前那样,最重要的是可以与音乐相伴。我第一次明白“独乐乐与众乐乐”的问题了。我约杨曦、张怡园出来练琴,本部那边说原先“NICE重奏团”中董莹莹、谭柏松要退役,我们新人可以加入乐团里去,当时在我心中那个是极高的殊荣。老师年前曾说过让我吹和弦,我心里是高兴的,但是也有一丝不服气,觉得老师偏爱yx(因为他自然是吹高音),但技不如人,资格和别人的评价都要靠自己的努力。

 几天过后,口琴协会注册的事圆满结束,取得了堂堂正正的名份。我更期待着见到杨老师,也真的关注那个和蔼慈祥的老人,想知道他的病情。后来赵悦通知我们,老师的病好转了,我们可以在那周日去老师家里看望他。我也更努力地练琴了,练手震音,练伴奏,但没有什么特定的曲子。记得我在苦苦尝试着练出分解和弦来,总是混浊模糊不像回事。

 我还没有去过老师家, 4月5日,我们中午在本部集合,张怡园,杨曦,赵燕芳,还有本部的那些牛人,第一次见到了一个住在儒苑东的会员邵延军。其他的情形记得不太清楚,但邵yj拿了几包零食还问我们女生吃不吃,倒是给我印象挺深的。

 西门也是我第一次走,其实,在南开校本部,我除了范孙楼和主楼、经院圆楼上课和活动,没有到处转过。但全校的路都是很干净通畅的,所以没想到还有那么一条弯弯曲曲坑坑洼洼的通向西门的小路,不知拐了多少弯,出了一个小铁门,居然上面写着南开大学,原来到了这个据说是最狭长的大学的西端。出了学校又是拐来拐去,后来看到一座桥,我们在旁边买了水果,我出了一半的钱,据说将有会费报销(但后来没有)。这么点小事我也不知为何五年后还记得清楚。

 在对老师家的种种猜想中,师姐们说快到了,一条狭窄宁静的小路左边是一条小河,还有一个很古老的木头拱桥,右边是一些商铺,我们从一个小小的缺口推车进去,路很坎坷,大家的车子叮叮当当的。一个看起来很破旧的老楼房独立在那里,随着我向五楼走去,每家门口码得齐齐的蜂窝煤,灰尘炮土的塑料布盖在上面,楼梯又暗又窄又陡。这是我第一次来天津人的家里,觉得新鲜也略有失望,老师这样一个口琴大家,就是光教学生也会有可观的收入了,却住在一个这样的楼里。

 到了四楼和五楼中间,我看见垃圾道的门上写着“垃圾请往里倒,请自觉”,那字体让我一直怀疑是老师的杰作。上到五楼走到里面,看见门铃旁边一张纸,用飘逸的艺术字写着:503 yang/Welcome!

师家里的布置要雅致得多,而且比我想象的大,门厅,一个卧室,一个客厅兼书房,还有厨房和阳台,地上铺了白色瓷砖。屋子里有几面大镜子,有字画,有福逼真的贝多芬像;写字台上方的镜框里排的满满的都是学生的照片,大屋里有两面都有窗户,挂着紫红色烫绒的窗帘。总之给我一个艺术家生活的第一印象——老师算是我第一个认识的真正艺术家吧。

 我很拘谨,老师说话我都恨不得站起来听站起来回答,但老师笑容可掬,还是那么和善,虽然比给我们授课时颓唐了很多,看得出是大病初愈,尤其是精神有些蔫蔫的。我算是会长了,老师语重心长地说着口琴协会的事情,其中一个我就是出一本照片集,我立刻就在心里有了规划。老师夸我有能力,鼓励我好好干,这一年恰好是口琴协会成立20周年,肯定要有正式的庆祝音乐会,都要我们来办下去的。口琴协会传承了这么多,多少优秀的学生,包括屋子里的赵悦,我们的NICE一定要拿下来,“只要有NICE,南开大学口琴协会就不会倒”。我听得很认真。老会员也连声答应。老师总是有一股鼓舞人心的力量和激情,见了老师,我感到口琴的热爱已经完全恢复,对学好口琴和接近艺术的渴望比原来更为浓烈。见了老师,我感到,老师把这么大的希望寄托在口琴协会上,我怎么能不好好把协会接下去呢?虽然赵y、老会长他们对此似乎并不热衷,甚至告诫我老师的话要学会听,有些听听算了,还有口琴协会别办大活动这些。我经验少,他们的意见像真理一样重要,我虽然点头接受但心里是十分别扭的,自从听了老师的话,我自己的想法得到肯定,既然有能力干好,为什么不认真干好呢。

 老师去了另一间屋子,拿出一些口琴磁带来,我们坐在长椅上兴奋地听着老师放的重奏曲和复音口琴的独奏。那真的是非常美妙,耳朵舒服极了。还有一首《闲聊波尔卡》口琴三重奏,我虽然没有听过,但知道这定是经典名曲,那速度和气势把我听得呆了,心想自己什么时候能吹出这样的曲子来啊。

 后来大家先走了,我留下要跟老师说一件重要的事:南开大学口琴协会变成南开之音口琴会了。

 我万没想到,当我大略地解释了事情的经过和无奈之举,老师脸上渐渐呈现出一种我之前没有以后也没有见过的表情,不是愤怒,不是怨恨,而是震惊,紧锁着眉头。老师并没有责备之言,但我已经看出我改了协会的名字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了。

 我才明白,对于我来说,口琴协会不过是众多社团中的一个,即使我当了会长,也不过是一次经历而已,我只要能当这个口琴社团的会长就行,至于社团叫什么名字对我来说没什么重要的。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改革,新政也是很多新上任者惯用的。而对于亲手创立并保护口琴协会,手把手把她带了20年的老师来说,20 年的东西怎么能乱改?我一脸茫然地站在那。在我胆子容许的范围内忙不迭地解释我的困境,我曾经受过的威胁,我绝不是在特意标新立异。还信誓旦旦保证口琴协会绝对还是口琴协会,名称改了只是为了能在学校继续活下去,等到风头过去了,一定会渐渐淡化新名字和旧名字的界限,只是在社团注册的时候用新名字,对外都宣称是口琴协会。老师的脸色终于和悦下来了。

 老师让我、赵悦、杨xi组成新的NICE三重奏,赵悦吹第一高音,我吹和弦,还鼓励我买和弦。我二话不说,下楼找银行取了二百块钱,请老师买单联和弦,老师很高兴,用他后来的话说他很感动。

 在模糊的印象中,和我一起留下的,还有一个男生,因为那天他生日,老师留我们两个人下来,在他家吃了晚饭,我是忘记了这一节的,但当时留下的文曲星日记摘抄告诉我,4月5号,我是在老师家吃过红烧牛肉的。他是不是天大的会长樊建设呢?很有可能。

 饭前,老师拿出黑色的签字笔,给我解释和弦琴的结构,和弦的嘴型,还有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写了一些当时我十分费解的字:“大小小大,大大小小”我虽然一头雾水,但还是把老师写的这张纸精心地保存下来。直到今天仍夹在我的谱本里。看到先人留下的东西,想起那时温暖的场景和殷实的鼓励,真是心酸。

 老师的红烧牛肉真的很好吃。

 回宿舍了,对新和弦的期待,对艺术境界的向往,在这样春暖花开的时节,对我象征着一个新的开始。从记录看,那时的我对自己的生活是充满着不满的。第一学期就“挂”了高数,意味着保研找工作出国奖学金等等一系列都已经被宣判了,还有很多很烦的事,让我找不到主动追求生活幸福和一个中心,只是“跟着命运的转轮在飞转”然而,从老师家回来,我在记事本中写道:“见到了老师,对艺术的渴望之火又点燃了”第二天,我则写道:“今天办完了许多乱事儿,终于可以歇歇了,明天要开始新的生活,为自己做个清算,坏心情可以告一段落了”可见,去老师家这一普普通通的事件改变了我的生活状态和心态了。

 但那个时候关于改名,我还是始终不能释怀,对老师略微的愧疚,对一些把我置于那种处境的不负责任的旧***的无奈和愤慨。我幼稚而带有偏见地想到:“如果没有我没日没夜地跑,抓紧一切机会去协调,办好了那么多手续,口琴协会就不能存在下去了,在我最艰难地顶住压力,应付那些人际关系,低头代他们受训的时候,那些老人物都哪里去了?这个时候,协会留存了,只是有点小小的瑕疵,我倒成了指责的对象,成了只顾自己职位不顾协会历史的自私自利者”当然,这些想法像缥缈的风,转瞬即逝。在我充实繁忙的课业、图书馆、选修课生活和每天的练琴中,这些都不重要了。

 这就是我第一次去老师家的经历,在之后的四年中,南开大学到老师家——南开区长江道迎江里13号楼503——的这条路,我就是闭着眼睛也能骑车找到的这条路,我走了无数次,倾洒了多少感情。

 五年后,老师已经作古。这时候回忆起来,真的不能自己,真的想见他,如果能够活着见到他一面,跟他说话,真的,让我做什么都可以。

很抱歉,我对音乐一窍不通,更别提乐器了。

但是~只要是与哥哥有关的,我都会尽全力的寻找(八卦除外~以免哥斯拉)

在网上搜索了一番,找到了可确信的说法!(直接复制原文了~)

原文:《当年情》适合用半音阶口琴(也就是说《当年情》的开场曲是用半音阶口琴独奏的,因为有升降音的乐曲必须使用半音阶口琴)

如果~我说的是如果啊,如果你是一位初学者,可能不太容易上手哦。而且半音阶口琴(十孔)比较贵,练习的话还是选择复音口琴(24孔)吧,便宜!而且容易上手,虽然吹出来的效果没有半音阶的感觉好,但是,我想一个初学者,用半音阶和复音都差不多吧,先用复音好好练习吧。

半音阶口琴的音阶组织一如钢琴,除普通音外,尚加入一般口琴所没有的半音阶。半音阶口琴主要分别为十孔,十二孔,十四孔,十六孔四种。

半音阶口琴(十孔口琴,是口琴爱好者中最大的族群)

复音口琴是口琴的一种,一般有16到28孔,其中以24孔为国内最常见,优点是结构简单而固定,也不需要复杂的技巧,且复音口琴种类、调性齐全,音色清脆嘹亮,音量大,具有很强的穿透力,适合一些民族风格,是初学者的一个好选择。

复音口琴

祖国,我美丽的祖国妈妈,是您养育了我,养育了无数像我这样的中国人。56个民族,56声不同的呼喊,却是一样地呼喊着“我爱您,我的祖国妈妈! ”游子离家,梦里是故乡抹不去的痕迹,纵使不曾相见却也是那般挂记在心头,而我的祖国妈妈呀,您是 那分散在世界各地,离家而去的游子心上最深沉的思念。大海用涛声歌颂,大山用巍峨见证,大地用缄默宣誓:中国,我为你骄傲。我们无数个中国人,无数个炎黄子孙,无数个被您,被 华夏所养育的中国人,亦在呼喊着:中国,我为你骄傲。我以我心爱祖国,我以我行报祖国。我在祖国怀里成长,祖国在我心中扎根。月是华夏明,家居祖国亲!祖国是我们心中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进的步伐;祖国是我们自信的源头,赋予我们无穷的力量。

祖国华诞72周年,在这个欢庆的日子里,周深献唱《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为祖国庆生,根正苗红好青年周深,用深情的歌声唱出对祖国的热爱,大气磅礴的嗓音融合歌曲铿锵热血的镟律,深深的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温暖而真挚。

大家都知道《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而创作的音乐作品

大家都知道《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而创作的音乐作品,白鸽、橄榄、麦穗,分别象征着和平、希望和收获,词作者用这些意象对祖国表白,还有对国家安宁富强的美好祝福。这首歌曲音乐基调真挚温暖,歌曲中都是对祖国深情的祝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的日子,周深也是怀着无比自豪的心情,倾情演绎这首经典作品,他独特的嗓音温暖动听,字字句句向伟大祖国表达深情祝福,生日快乐。

周深1992年9月29日出生于湖南邵阳

周深1992年9月29日出生于湖南邵阳,长于贵州贵阳,毕业于乌克兰利沃夫国立音乐学院,早期曾在网络语音平台YY唱歌,因为参加《中国好声音》而被关注。2016年的一首《大鱼》让他一炮而红。周深是童声底子的中性嗓,和女声嗓有区别。他的嗓音是那种像女声,也有细微的童声,还有成熟小男生的声音,三种嗓音混合后的嗓音,因此他在低中高三频段的声音上,会有很多微妙的变化。

周深的声音是有魅力的

周深的声音是有魅力的,无论是什么歌曲,经过他的演绎,都会有了属于他的味道。歌曲中饱含着他的深情,他也是用心对待每一首歌曲,所以才会让越来越多的听众喜欢,这首歌曲中,周深的声音再次与之相配,小编听着听着,眼里已是满含泪水,他的正能量和深情都能通过歌声传递给每一个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这片土地的热爱,都表达地淋漓尽致。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我们用语言表达着对祖国的祝福,周深用声音表达着对祖国的祝福,可以说,他唱到了大家的心窝里,这首歌曲越听越好听,你们听后都有怎样的感受呢?喜欢周深,是小编觉得无比自豪的事情,他的正能量随处可见,他的努力也都有了回报,这些都是生米们最愿意看到的,周深再忙碌,也会永远爱着他的生米们,为大家奉献一首首好听的歌曲,一个个精彩的舞台。

周深《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上线,歌声温暖动听,你可喜欢?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大家都要记得听这首好听的歌曲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7942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12
下一篇2024-01-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