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10日,我来到了北京。背上的双肩包,手握的拉杆箱,便是我全部的行囊,一张尚能感受到温度的火车票,历经一夜的车程,将我送到了这个一直心向往之而又陌生的地方。
下了火车,进入地铁站,当时应是正值高峰期,安检门前排了长长的两列队伍,脚步似乎是以每分5步的速度一点点向前挪动,望着前面如自己一样背着包、握着拉杆箱,额头上、脸上挂着汗水的人群,我心中竟然有些窃喜和兴奋——我终于加入了“北漂”这一个群体了!
第一次接触“北漂”这个词, 是在上大学的期间,一部名为《蚁族的奋斗》的电视剧深深地吸引着我。大学毕业后不愿回家乡小县城过稳定安逸生活的男女主角,渴望凭借一腔青春的热血和激情在北京这座偌大的城市站稳脚跟,实现各自的梦想。
为此,他们在这座城市漂泊着。白天如同蚂蚁一样急匆匆穿梭在人潮拥挤的地铁上,乘坐着混杂各种刺鼻气味的公交车上,周旋于工作与名为“工作”的各类“心怀鬼胎的”饭局上,最后将疲惫的身体放置在城中村里的一张床铺上栖息。
这大抵是我能想象的,作为一个“北漂”奋斗的模样。
所以,当决定来北京前,我做了一些准备:听着喜马拉雅APP里的北京交通广播电台,获知哪个区域上下班高峰期更显拥挤,想象着我将会乘坐几号线的地铁或是几路公交车,从工作的地方驶向城中村或是地下室的居住处;恶补各种关于“北漂”奋斗的电视剧,想象着邻铺的室友是善是恶,旁边的邻居会是同是异乡漂泊人还是操着一口老北京腔;听着类似《北京北京》的各种励志歌曲,想象着当孤独无助袭来,如何让自己在夜深人静时寻求一丝安慰,足以支撑第二天神采奕奕的奋斗姿态。
或许由于上天的眷顾,我经历的远比原本想象的情况要好得多。经过平均每天一次的面试,15天之后,我找到了现在仍在做着的工作,并且仍充满着创造力和激情地工作着。
去年的10月25日,我正式入职。距离今天整整是一周年。
至于居住的地方,经历了刚来时最初的3次搬家之后,最终落脚于一间不足9平米的隔断房里。
房间不大,只容得一张宽度少于15米的床,和嵌在墙体上的简易衣柜;
设备也比较简陋,落满灰尘和粘上锈迹污渍的厨房,没有洗衣机,卫生间里的马桶按钮还时不时“罢工”;
由于空气的不流通,整个房间里常常会弥散着隔壁邻居泡面的味道,穿过他的房门,经由狭窄的走廊,或是红烧牛肉味,或是酸菜味,融进我房间的每一个分子气体里。
所幸的是,工作与住的地方仅10分钟步行的路程,无须坐公交、挤地铁。下班之后,回到出租房里,洗个热水澡,在淋浴下洗尽一身的疲惫。关上门,裹着睡衣,躺在床上,这便是一方自由的天地。自由地玩乐,自由地学习,自由地展开想象,挥毫泼墨。
偌大城市有一方这样自由的安心栖身之地,已然是十分满足的。
此刻躺在床上敲打手机键盘的我,思考着:北漂这一年,我收获了什么?
罗振宇在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中提到“认知迭代”一词,我很难说经过在二、三线城市获取不到的信息的输入,我是否已经将这些信息迭代进了自己的认知,所以姑且称作为自我的“信息迭代”。
2016年11月27日,刚来公司的第一个月,参加了由一招在北大百年讲堂举办的《人物IP、视频经济与内容红利》的讲座。
第一次接触到“自媒体时代”一词,显然这一概念在一线城市已经被炒得沸沸扬扬、甚至有些过时,但对于我这个来自于二线中下游、信息闭塞的城市的人来说(PS:请原谅我用这样的措辞来形容浸透着我青春时奋斗泪泉的合肥,我依然热爱着的城市),似乎是一个新的发现。
原来在这个时代,从事写作、爱好写作的人并不是很难有出路的。传统的媒体人、文字工作者纷纷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单位,脱离了体制内的生活,依靠诸如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网络平台进行内容创业,开始了一手理想、一手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穷酸书生”终于利用自己笔下的酸楚,使自己不再饱受穷苦。更有甚者,很快熟练运用“内容创业”商业规则的人实现了发家致富,财富自由,将理想照进了现实,走到了自己的诗和远方。
这无疑是文字爱好者或愿以此为生的人的春天。当然,对于痴迷于文字的我来说,自然也是一件喜事,起码让我知道人生的选择还有更多的可能——以梦为墨,落笔成花。
进入2017年,“知识付费”的概念被翻炒的火热,再一次刷新了自己的认知。
5月6日,偶然参加了由36氪举办的“知识新经济峰会”下半场——知识的炼金时代。听着知识付费领域的大咖们的演讲,看着那一串串标志着“知识付费”时代到来的惊人数字,真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个知识分子所处的最好的时代。
知识不再是只高悬在那些枯燥还带有腐朽气味的教科书上,而是可以被重新解读为通俗易懂、加以利用、并能创造财富的技能。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有用的知识被大量无用的信息淹没,人们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这些无用的信息上,谁能在浩瀚如海的信息里筛选知识、整合知识、创造新的知识,谁就能在这场“知识付费”的滚滚潮流中站在浪尖,成为这个时代的弄潮儿。
“知识付费”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新风口,而正处于这个风口上的我及我的团队,正在这条路上乐此不疲地探索着。
来北京这一年,最大的感触是,身边的人都在学习。公司的领导会在忙忙碌碌的工作后,利用周末的时间去学习一些管理类和公司战略类的课程;身边的同事会在下班后的时间,去听一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职场技能的各类付费音频;而身处其中的我,同样也从没有像现在一样有着对学习如此的渴望。或工作之余的闲暇、或下班后的时间、或周末,去学习一些弥补自己不足的各类培训课程。
曾听过一句话:真正能决定你未来的不是看你上班的时候在做什么,而是看你下班后的时间在做什么。我不知道是否真的能决定未来,但至少决定了我越来越好、渐入佳境的现在。
一直以来,对“学习”持有这样的观点:腹有诗书气自华。无论看过什么书,学习过何种内容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发挥它的作用。即使未能体现它的功利性作用,也已经融入到我的血液里、骨子里,内化到精神里、气质里——至少看起来像一个读过几本书的人。
而现在,对学习的理解有了新的认知。除了内化外,还需要将学习的内容进行向外输出。通过不断的输出,一遍遍加深自己的理解,达到运用的层级。
这一点是尤为重要的。于自己而言,学习了很多杂而乱的内容,没有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归类,输出的内容又少之又少。总会让自己产生一种假象:肚子里的货很多。但却是始终吐不出来。
在接下来的一年,要做的就是除不断学习外,还要持续的向外输出。
转眼间,已经毕业近3年零5个月了。真正感觉身在职场的时间,大概就是在北京待的这一年。
毕业的前两年,先是在一家辅导机构任教。后来渐渐感觉教培市场的丰厚利润,便开始了与其称之为创业,不如称之为折腾的一年。
所以,前两年,除了感受到激情澎湃的血液和不断挑战自己吃苦的极限,职场的经验甚是缺乏。
来北京的这一年,才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什么是职场,一个职业化的职场人应该是什么样的?
刚来的时候,听了一位在职场多年的同事说了这样一句话:不要认为你是在为公司工作,你只是在为你自己工作。当你真的是为公司在工作的时候,可以想象下你是处在哪一个位置了?
这句话确实给了我很多的启发。作为一个初入职场的新人或是基层员工,你的工作并不能对公司的战略和发展产生任何直接而又微小的影响,又怎么能说是为公司而工作呢?
那既然是为自己工作,毫无疑问,把所有的埋怨、牢骚都屏蔽掉,把工作真正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做。例如,一个项目,A方案做好了,想想是否可以有个B方案、C方案更好?不能做到完美,也要做到每次都能有所改善。
奇葩说有一期节目中,罗振宇提到了职场人的三个要素:目标、方法、执行力。
这成为了我职场工作的方向与指南。做每一件具体工作时,先想想目标是什么;确定了工作目标,接着思考实现目标的方法有哪些,哪一种方法更有效率;找到了实现目标的方法,剩下的就是毫不犹疑的执行。
有一个名词叫“职场黑洞”,是指拒绝沟通、没有进行工作反馈的一类不职业化的行为。
例如,当我们接到一项任务,要时刻清楚她的进度和问题,要及时向其他相关人员作反馈,确保他们在询问之前你已经告知他们想要的答案了。
正是这三点,不仅让我目前在工作上游刃有余,还能贡献出更多的创造力和激情。
然而,不足的一点是,我对“办公室文化”还有着自己狭隘的理解。
我始终无法理解“聊天、喝茶、看报”这样的体制内的办公室文化是怎样的场景?我也无法理解从早到晚充斥着“嘻嘻哈哈、毒舌吐槽、背后八卦”的职场办公室文化是否是健康的?难道办公室不应该是充满着正能量、充满朝气、大家为了一个新奇的项目想法或是欢呼雀跃,或是争论得面红耳赤?
这是我接下来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如果将北漂这一年的经历进行量化,我能记住的只有银行卡里那一串串的数字,但这绝不是来北京的最终目标。
北京正在大力整治违规加班问题,但是一直以来坚持落实八小时工作制却始终存在着阻力,而由此而来的是不断地有“码农猝死”“外卖小哥猝死”的消息传来?坚持捍卫一个几百年来奋斗得来的休息权为什么这么难呢?笔者认为不外乎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不合理的公司内部管理机制和企业文化。很多企业管理乏力,后端机构臃肿,但制定不合理的业务目标,塑造过大的内卷竞争压力,导致不加班完不成部门任务。更有些企业,以为项目加班多少多少天、多少天没回家、快生孩子采取医院来作为荣誉宣传,企业文化畸形发展,造成不加班、少加班就是不敬业的标志。第二,部分企业主拒绝提高成本招纳员工,不断以“工作饱和度”试探人能力的上限,工作多人少,就只有加班才能完成工作目标。再佐以严格的考核制度,使得人人不知不觉被职场“PUA”。事实上,适当弱化“工作饱和度”,而以态度、效率来考核其实更能激发人的积极性,因为每个人每天的兴奋度、工作高效时间都是有效的,持续压榨体能极限都是在体能下滑趋势上榨油水。第三,部分企业对员工健康、家庭关爱的缺失。很多创业公司创业成功以后,公司上市了,一大批创始人、股东变成亿万富翁,但是员工的福利、怠于并没有提升,反而为了业绩好看而不断控制成本而裁员;对于员工长期加班、超负荷工作可能带来的身体危机都视而不见,缺乏对员工最基本的关怀和尊重。第四,企业主对法律的漠视和劳动管理部门职能的缺失。虽然国家规定八小时工作制和加班费,但私营企业主出于逐利本性,往往突破法律管理,导致“该给员工的不给,要员工付出的却少不得丁点儿”。而劳动管理部门主动履职很少,对违法用工现象不及时纠正,乃至今天竟然使“996”工作制成为了理所当然和“福报”!第五,社会舆论的错误引导。时至今日,仍然有人在发声称“996”工作制是现在社会的最优选择,八小时工作制不合时宜。其实不奇怪,因为资本控制舆论的能力依然强大,好在现在自媒体、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底层无资本傍身的基层员工可以发声,我们才可以有机会反思为什么要打破“996”
沉睡花园12集表白。孙东向客户递交了自己的产品介绍方案,客户没有见孙东,而是让女秘书打发走了孙东。左妍打电话给孙东,先是自我介绍,随后提醒孙东约了肖潇做心理咨询,有时间了就按时去邵林心理诊所。孙可乐对左妍产生了好感,但却不知道如何追求左妍。
孙可乐向肖潇和林深请教,俩人分别指导孙可乐。林深发完信息给孙可乐后,冷不丁搂住肖潇,不由分说把自己的嘴唇贴到肖潇的嘴唇上。肖潇获得林深亲吻后,在公众号发恋爱心得文章,她认为就算获得异性亲吻,也不一定说明收获了爱情。
李伊心让林深催眠,她进入到了催眠状态中,梦到自己回到了大学宿舍里面。孙蕊因为被人揭发陷害肖潇,被学校暂时停了学业。李伊心往过道走去,看到了另一个自己被孙芯推倒在地上。梦境忽然结束,李伊心睁开眼睛一看,发现林深坐在旁边。
沉睡花园剧情
自媒体情感公众号博主肖潇(乔欣饰),与专业心理咨询师林深(龚俊饰)在一档恋爱综艺节目中因为观念分歧而结怨。机缘巧合之下,肖潇应聘成为了林深助理,她希望通过学习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增强自己公众号的情感分析专业度。两人在一起工作和生活当中。
共同解决了若干心理个案,也解决了埋伏在身边的一个个危机,譬如粉丝恋爱妄想、网络杠精、情感依恋损伤等等,彼此的心越靠越近。肖潇的热情与活力感染了个性高冷的林深,林深则教会肖潇如何成为一个优秀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但埋伏在他们身边的危机也逐渐显现,两人在经历冲突和危机之后,最终发现其实爱情也是一种催眠,成就彼此成为更好的自己。
如何利用自媒体打造个人品牌?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下什么是自媒体:
近两年来,自媒体大爆发,不论你是草根还是大V,都可以当上媒介的主人,有机会走向百万粉丝,千万融资的人生巅峰。身边很多人都开通了自媒体来传播自己的价值观,并且在圈子里有了一定的影响力。自媒体平台有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网易号,一点资讯、UC订阅号等等 这些平台为了吸引更多自媒体人入驻,都是有各种的优惠政策和资金奖励。所以一定不要局限在微信公众号一个平台上。详情可以参考之前发不过的http://mtsohucom/20161125/n474124179shtml
那接下来咱们来分享该如何打造个人品牌?
借用一个老段子,我们来看看什么是个人品牌:
男生对女生说:我是最棒的,我保证让你幸福,跟我好吧。——这是推销。
男生对女生说:我老爸有3处房子,跟我好,以后都是你的。——这是促销。
男生根本不对女生表白,但女生被男生的气质和风度所迷倒。——这是营销。
女生不认识男生,但她的所有朋友都对那个男生夸赞不已。——这是品牌。
1、传播内容上:
我们要做一个善于分享的人,只有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从而才能一步一步打造个人品牌。其实对于职场人也是一样的,他们在各自岗位上一定积累了许多经验,那么你就可以试着去总结写文章或者在社群里分享自己的经验。这样的互动就是慢慢建立个人品牌的过程。
很多人都会说自己不会写文章,包括我身边很多朋友都会讲自己没文才,没创意,从小到大作文都不及格。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观念,这都是过时的想法。在十多年之前,我们看到的文章大部分来源于书本,报纸,还有专业的门户网站,只有文章达到一定的水准才可以刊登在书本报纸中。所以导致很多人认为写文章是高不可攀的一件事,但是互联网时代一切都不同于过去了。
微信公众号有一句推广语是这么写的:“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其实写作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儿,而通过写作获得心灵满足和自我成长则是水到渠成的,而当你用心去写用心汲取新的知识时,多半儿你还会赢得他人的赞许以及认同。所以只要写出真情实感,写出多数人痛点,就是好文章了,就能帮助到别人,就能体现个人品牌。
2、传播渠道上:
互联网时代造就了很多自媒体渠道,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搜狐自媒体,企鹅媒体号等等,这些渠道都是可以去尝试的,因为说不定某一个渠道就让你红了。所以,写一篇文章就可以多渠道推送,这样可以增加曝光度,让自己的个人品牌更好的去传播。
当你写出足够优质的内容时,就会吸引这个行业的许多大号来转发你的文章,这样的效果是最明显的,如果是大号转发了你的文章,那么你的个人品牌一下子就被扩散到最大限度,并且会有许多人加你为好友,这样一步一步就转化为自己的粉丝。或者也可以在各个资讯平台投稿发文,同样效果不错。
这儿讲到的一个关键字就是“引流”,什么是引流呢?很多人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埋头使劲在公众号上发文章,却一直传播不出去,因为公众号是相对封闭的环境,而其他的平台,如简书、今日头条,这些平台有独特的推荐方式,系统会把爆款文章推送给需要的人,基本和粉丝数量没有关系,决定阅读量的是文章的质量。所以一定要多平台发布,然后把粉丝吸引到公众号上,聚焦起来,这样就可以很好的管理粉丝,运营粉丝。现在很多自媒体人都使用的是这个套路。
打造个人品牌的三个维度:分别是内容值,人格化,影响力。
(1)内容值-打造个人品牌,内容是核心,你的内容一定三观要正,符合当下社会价值观,可以解决当下人们的需求,对于用户有价值。
(2)人格化-一个好的个人品牌,一定要有清晰的人格辨识度,主要从个人风格、标签、传播载体来塑造。那些随大流模仿别人的人,最后都悄声匿迹了,这个时代属于那些有特色、有强烈人格魅力的人物,人们只能记住那些闪闪发光容易辨识的人。所以要做一个有魅力独特的人,才能打造个人品牌。
(3)影响力-影响力不是你拥有多少粉丝,而是有多少粉丝愿意为你付费,现在很多公众号有打赏的功能,通过“阅读量”和“打赏人数“这两个指标可以看出有多少人愿意为你付费,高阅读量不一定高赞赏数,主要要看作者在粉丝心中的认可度和影响力。就像罗胖所说,在网上免费写作的人即使篇篇文章10万+,也抵不过一个能卖出十万册畅销书的作家影响力大。
五九推新媒体营销有限公司是国内专注于网络品牌服务领域的领导者,扎根深圳,服务于全国,专注为企业、个人、机构以及各类组织提供集网络品牌塑造、营销、广告投放为一体的一站式网络品牌服务,拥有正规的、开放的信息整合服务资源,同时为媒体机构、组织以及更广泛的受众提供了一个快速、丰富、准确、可信的信息来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