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势的含义

手势的含义,第1张

手势通俗点讲就是手的姿势,通过手势可以表达对对方的情感和交流,是人类最早使用的交际工具,现在通常是聋哑人使用。手势通常有很多种含义,而且极具表现力,现在有一些部队也会使用手势发出命令,所以首次在体态语言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例如最简单的竖起大拇指就是代表准备妥当、一切就绪的意思。在澳大利亚英国等地区竖起大拇指,代表需要搭车,但是如果竖起大拇指的时候急剧上翘则是一种侮辱人的表现。而手比作三,则代表ok的意思,这种手势几乎在全世界都通用,手比V的姿势则代表胜利的狂欢。

感谢你能从百忙之中抽空来这儿提出你的问题,但希望你能附上或详细的资料,以便于我们能更好的回答问题,给你更满意的答复。

手的姿势  ,通常称作手势 。它指的是人在运用手臂时,所出现的具体动作与体位。它是人类最早使用的、至今仍被广泛运用的一种交际工具。在一般情况下,手势既有处于动态之中的,也有处于静态之中的。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手势被赋予了种种特定的含义,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加上手有指、腕、肘、肩等关节,活动幅度大,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手势便成了人类表情达意的最有力的手段,在体态语言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手势是指人类用语言中枢建立起来的一套用手掌和手指位置、形状构成的特定语言系统。其中包括通用的,如聋哑人使用的手语。还有在特定情况下的该种系统,如海军陆战队。

一手食指书空“子”字。

手语(C)是用手势比量动作,根据手势的变化模拟形象或者音节以构成的一定意思或词语,它是听力障碍或者无法言语的人互相交际和交流思想的一种手的语言,它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辅助工具”,而对于听力障碍的人来说,它则是主要的交际工具。

手语与语言的差别则主要在于语音这个问题上和聋哑人是否以手势进行思维。

2018年7月1日,中国实施《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和《国家通用盲文方案》作为语言文字规范发布。 2021年3月1日,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GF0024-2020)正式实施。

古代就有手语的存在,并非专为聋人所有,古人靠手势来传达沟通意见,而后才慢慢产生语言。古人以打猎耕种为主,社会上需要遵循的规则也少,因此聋哑人较能适应生活,但文化发达后社会进步,抽象的符号也多,为了适应社会生活,只好藉手语来表达沟通情意了。

手语历史悠久,但是正式的聋哑教育却是四百多年前才发展的,可考察到的是法国第一位伟大的聋教育家德雷佩神父,为了需要,自己创造发明手语以利管训工作。

到了1760年他的收容所改为国立聋校,他被任命为第一任校长,他的助手认为应该编手语字典,也花很多时间致力于手语编辑工作,可惜手势太复杂,不能广泛被人使用,何况一个字有时往往需要用许多手势方能解释清楚,尤其抽象的表达更难,所以在1880年后只好改用口语法教学。

手语(聋人交流方式)_

手语是由于聋人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已作为聋人的一种语言,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手语包括手指语和手势语。他们也一样要上课的,有专门的,聋哑人学校的,家属会是因为也做过功课,好和他们交流。

聋哑症(deafmutism)通常说的聋哑症就是听觉与语言障碍兼有的病症。凡出生后或处于幼儿时期便有严重耳聋,不能听到说话的声音,以致无法学说话,或者初步学会说话,又因耳聋重新丧失说话能力者,都叫聋哑症。

聋哑人不会说话,并不是语言系统的中枢部分或末梢部分有什么病变,而是由于听力障碍使之失去模仿学习的可能;丧失听到和辨别语言的能力;也就无法自我矫正。聋是因,哑则是结果。

临床表现

双侧严重耳聋,听不见一般声音,故对声响无反应。有的存在残余听力或可听到汽笛、雷鸣、放炮等声音,虽不会说话,但哭笑声正常。对幼儿时期的聋哑有时难以鉴定,年龄越小,困难越大。聋哑儿的主要症状是耳聋,但许多聋儿尚具有一定残余听力,能对外界响声做出反应。

所以,往往到了学说话时仍不会说话,才发现耳聋。因此,优生优育,加强孕期和婴幼儿保健与医疗监督,是一项长远的有战略意义的措施。早期发现聋儿,是减少聋哑儿的重要方面。一般年满周岁的孩子不会说话就要引起重视。2-3岁以前,发现耳聋并及时治疗是相当关键的。

双手五指撮合,指尖相对,在胸前摇动几下,意即“爱”。

手语是用手势比量动作,根据手势的变化模拟形象或者音节以构成的一定意思或词语,它是听力障碍还有无法言语的人(即聋哑人)互相交际和交流思想的一种手的语言,它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辅助工具”,而对于听力障碍的人来说,它则是主要的交际工具。

古代就有手语的存在,并非专为聋人所有,古人靠手势来传达沟通意见,而后才慢慢产生语言。古人以打猎耕种为主,社会上需要遵循的规则也少,因此聋哑人较能适应生活,但文化发达后社会进步,抽象的符号也多,为了适应社会生活,只好藉手语来表达沟通情意了。

扩展资料

沈玉林在他的《中国手语与常用手语表意法比较分析》中认为手语表意主要有摩状、会意、指示、借代、综合等。摩状指模仿事物的形状。会意是将一些不宜直接模仿的或比较抽象的事物,采用与这类相关联的事物来间接表达词语的意义。

指示就是用手指直接指点(指向)所表达的事物。借代就是直接借用有声语言的语音或字形,用拼打指语或模仿字形、书空字形等的方法来表达词的意义。

在了解了这些特点之后,就很容易弄懂聋人打出来手势的意思了。如用手直接指着身体的某个器官来表示该器官;根据用手模仿出来的事物的形状来判断该事物的名称。 在构词法上,手语有词根和词缀。如由一个“女”的词根,可以构成“姐姐”、“妻子”等词。

手语句子里也有主谓宾、定状补等成份;有主谓、主动宾、主动补等句子结构;也有宾语前置、定语倒置、状语倒置、省略句等常用特点。在掌握了手语的这些特点后,就能更好地理解手语,学习手语,甚至在有些词不会时可以根据手语的特点和规律自创手语。

手势舞慢动作教程如下:

OK摇手势舞

1、首先两只手都做出ok的手势。

2、然后将手掌展开,随后做交替动作。

3、随后先用左手撩一下头发。

4、然后再重复第二个动作,将手掌展开,随后做交替动作。

5、再用右手撩一下头发。

6、将两只手交叉点肩。

7、左边做两下兔耳朵的动作。

8、然后再将两只手交叉点肩。

9、最后再用右手做两下兔耳朵的动作,这样ok摇的手势舞就完成了。

资料扩展

手势舞,是抖音上面很火的一种舞蹈,该舞蹈用手来表现节奏,节奏感强烈,2018年3月火遍网络,引发众人模仿。

手语舞是通过聋人手语演化成姿势优美的肢体语言,但是这只是个演化 并不是真正的手语 手语舞是通过中国手语和歌词含义演化成一个表示词的意思和肢体优美的动作  这只是个舞蹈  和手语没有太大的关系。

手语与语言的差别则主要在于语音这个问题上和聋哑人是否以手势进行思维。语言学家根据语言的语音属性认为手语是一个符号,而非语言;耳聋教育专家、特殊教育工作者和聋哑人本身根据手语的语言属性认为手语同样是语言,它是语言的一个分支,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

然而,手语不能和书面语对应起来,聋哑人书面语言要受到手语的限制,不能形成正确的书面语言,虽然手语不能作为完全意义上的语言,但手语所具有的语言的属性说明,手语应该作为语言的类型之一。

手语的二十六个字母如下图:

扩展资料

部分手语手势:

A: 拇指伸出,指尖向上,其余四指握拳。

B: 手掌伸直,拇指弯曲贴在手心,其余四指并齐,指尖向上,手心向前偏左。

C: 拇指在下,向上弯曲,其余四指并齐,向下弯曲,相对成C形,虎口朝里。

D: 手握拳,拇指搭在中指第二节上,虎口向后上方。

E: 中,无名,小三指伸直,分开不并紧,指尖向左,手背朝外,拇指和食指弯曲,拇指 搭在食指上。F: 食,中二指伸直,分开不并紧,指尖向左,手背朝外,其余三指弯曲,拇指搭在无名 指上。

G: 食指伸直,指尖向左,其余四指握拳,手背朝外。

H: 食,中二指并紧伸直,指尖向上,手心向前偏左,其余三指弯曲,拇指搭在无名指上。

I: 食指伸直,指尖向上,其余四指握拳,拇指搭在中指上,手心向前偏左。

J: 食指伸起带弯曲,其余四指握拳,拇指搭在中指上,手心向前偏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7311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8
下一篇2024-0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