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情》为何越有出息的男人,越宠老婆?

《父母爱情》为何越有出息的男人,越宠老婆?,第1张

01

父辈的爱情,总是带有一抹神秘的色彩,那是一个巨变的时代,社会在飞速发展,而人们的淳朴气质却未改变。

不少人,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走上经商或是从政的道路,赶上了时代的潮流,有了不一样的人生结局。

但是时间告诉我们,那些在刻苦条件下还能坚持对老婆好的男人,最后往往能成大事,因为越是在困难的条件下,越是考验一个男人的各种品德。

现代社会物资充足,百姓丰富丰衣足食,夫妻之间一般都很和谐,丈夫也愿意处处礼让自己老婆。

但在当时物资匮乏的时代,为了抢夺粮票等资源,不少男人就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但能够选择克制自己自私的欲望,用德行来限制自己的行为,依旧对自己妻子很好的男人,最后都很有出息。

02

我们不能用学历文凭来评判一个人是好是坏,就像《父母爱情》里面的江德福,虽然他文化水平不高,但人却十分善良,是部队里有名的老好人。

缘分让安杰和江德福相遇相知,相爱相守,谁也没想到,恰恰是看起来如此不适合的两个人,幸福恩爱的走完了一生。

其实,最初安杰是瞧不上江德福的,江德福笨手笨脚跳舞的样子,和安杰这个资本家**所幻想的“白马王子”相差甚远。

一个人越是怕什么,就越是来什么,安杰怕见到江德福,但这江德福就总是出现在她的面前,家人朋友都纷纷劝说安杰,觉得江德福是个不错的对象。

在江德福的几次“优秀表现”下,安杰总算松了口,嫁给了江德福为妻。

事实证明,安杰的选择没有错,江德福如同当初追安杰的时候一样,在婚后也一直对安杰的尊重和珍惜。

在那个年代,心甘情愿做“妻管严”的男人其实很少,战友们调侃江德福是“三洗丈夫”,他虽然也很糗,但都一笑置之。

或许在江德福看来,娶到安杰这样既貌美如花,又知书达理,还知情识趣的老婆,是莫大的幸运,所以在生活中,他愿意穷尽所有去宠她爱她。

有出息的男人,大多都是懂得珍惜老婆,并且懂得感恩的。

为了娶安杰,江德福放弃了升职的机会,而安杰的所作所为也并没有让他失望,她甘心情愿跟着她去海岛上受苦。

那可是个从未吃过苦,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资本家**,愿意放弃舒适的生活,跟她去穷苦到岛上生活,安杰的牺牲和付出,江德福是真的很感动。

03

很多女人,择偶的标准都不现实,要么要求男人长得帅,要么要求男人有钱,而男人的人品却不在考量的标准之内。

可是,帅不能当饭吃,有钱的男人也不会一辈子有钱,只有出众的人品,才是永恒的。

所以,在婚前女人们就要好好观察男人,若是谈恋爱的时候都对你不好,那么婚后就更不用指望他会珍惜你。

婚前是个穷小子,但不代表婚后仍然穷,这主要是看夫妻二人是否和睦,一般男人越是宠女人,家庭就越是和睦。

正所谓家和万事兴,只要两个人一起为了未来而奋斗,那么未来的生活就一定是清晰明朗的。

男人越疼老婆,女人就越是体贴懂事,而女人越是贴心,男人在外工作就越是有动力,能够照顾好家庭的男人,同样能够将工作做得很好。

与之相反,那些喜欢对老婆动手,在言语上打压苛待老婆的男人,在外一般也很难有很高的成就。

试问,对自己亲近的人都不好,那对外人又能有什么好态度呢,经营不好人情世故,事业上就不会走的太长远。

04

江德福被调到小岛上,小岛上物资匮乏,什么都没有,但江德福十分疼爱安杰。

半夜没电,就划火柴给安杰照明,虽然安杰嘴上埋怨江德福让她跟着他吃苦,但心里却十分甜蜜,两人将原本破烂的房间,整理成了最温馨的地方。

女人是需要宠爱的,男人越宠她,她就越能够理解男人,在生活中也就越包容用心。

就像江德福,岛上的生活很难,但他一直在为安杰创造更好的条件,白天要忙工作,晚上要帮安杰做一个独立的厕所。

这一切都让安杰看在眼中,也停止了埋怨,两人日子虽然过得苦,却十分甜蜜,引得旁人不少羡慕的眼光。

但有的男人却觉得,对老婆狠一点,能够显得自己很有面子,这种想法是极其不成熟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连最亲密的家人都能够狠得下心,那旁人与他关系不深岂不是更加危险,这种男人也不会受到周围人的信赖。

毫无疑问,江德福是一个有出息的男人,即便剧中没有刻意的刻画过江德福在工作上的样子。

但其实可以试着想一想,在那个年代,从战场上摸爬滚打下来的海军司令,其能力是不容置疑的。

而这样一个有出息的男人,并没有将老婆当作附属,而是当成一生的伴侣来尊重和宠爱。

可见,越有出息的男人,越宠老婆。

05

《父母爱情》之所以受到那么多人的喜欢,就是因为它刻画了一副美好的画卷。

在那个“车马邮件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年代,江德福和安杰互相尊重彼此珍惜,相濡以沫的爱情,感动了所有人。

江德福宠了安杰一辈子,这种和谐的家庭氛围,也让他们的子女们能够有健康的成长环境,都成为了出色的人才。

即使在江德福老了以后,他爱安杰的心也一直未变。

安杰在客厅昏迷过去的那一次,江德福一下子六神无主,在子女的带领下去了医院。

在医院里忙前忙后,守着昏迷的安杰,他一下子憔悴了许多,安杰一日不清醒他就一日无法安然入睡,直到几日后,安杰醒来,江德福那颗提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事实证明,爱老婆,宠老婆的男人,都是成功的人,因为这样宠老婆,既能家庭和睦,还能对外树立自己友好的人设。

宠老婆并不丢人,大胆的表达自己对老婆的爱意,生活也许会变得更美好。

如果你也想走上人生巅峰,你也想成为一个知名的成功人士,从爱老婆开始做起。

正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宠爱老婆,让家庭和谐,是关键的第一步。

就像江德福,从他努力追求安杰开始,他的人生就开始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老师是《父母爱情》中的悲情女子,一出生就注定了人生悲剧。渔霸女儿的身份,让她在松山岛上抬不起头,岛民们可以嘲笑她,学生们可以讥讽她。所有人都可以踩在葛老师头上欺凌她、凌辱她,葛老师没有招架的男人,只能低着头默默承受。

出身不好不是她的错,却让她一生崎岖坎坷。葛老师到了适婚年龄,却没有媒人上门提亲,却没有一个爱她的男人,没有一个敢娶她的男人。哪怕是丧偶的渔民,也介意葛老师的身份。葛老师就这样成了嫁不出去的姑娘,恨嫁也无奈。

看看和自己出身类似的安老师,过着悠哉幸福的生活,有丈夫的宠爱,有小姑子的照料,日子堪比活神仙。葛老师只有羡慕的份,只有眼红的份。这就是命啊,葛老师心里不得不认命。她觉得自己永远不会有安杰的好运气,没有安杰的好命,遇不到江德福这样的男人。其实吧,葛老师也从没有奢求可以遇到一个像江德福一样的男人。只要有男人敢娶她,不介意她的身份。只要这个男人是她所爱,就足够了。

但就算这样,葛老师也没碰到合适的男人。直到四十多岁,实在没有更好的人选了,才稀里糊涂嫁给了有过恩怨的王政委。葛老师嫁给王政委,完全是出于物质生活的考虑。而葛老师这辈子,真正爱过的男人,其实是曾经来松山岛采风的画家夏老师。

夏老师是省城高校的老师,也是个有名的画家。夏老师相貌英俊、仪表堂堂,身上富有书卷气,温文尔雅、风度翩翩。葛老师一见了他就怦然心动,就认定他是自己喜欢的男人。葛老师每每见到夏老师,眼神都是含情脉脉的,神情都是含羞的。只有在遇到真爱的时候,女人才会如此表现吧。葛老师喜欢上了夏老师,喜欢他身上的味道,喜欢他散发出来的独特气质。葛老师喜欢夏老师,却一直不敢表白,也不能表白。

一是两人身份相差悬殊,夏老师是大学学历,又是省城高校的老师。而葛老师不过是个渔霸的女儿,是岛上的代课老师。二是夏老师已经结婚了,已经有老婆了。葛老师不能因个人喜好,而耽误别人的婚事,破坏别人的家庭。

三是夏老师不知道葛老师的情义,不知道葛老师的心思。夏老师不喜欢葛老师,他喜欢的是安杰安老师。不知大家又注意吗?夏老师抓住一切机会接近安杰,跟安杰谈艺术创作,都是为了跟安杰在一起。哪怕安杰故意躲闪他,冷落他,他也不在意,不灰心,甚至主动来学校找安杰。

在剧中,杨书记是安杰的领导,是炮校校长的老婆,在江德福与安杰的婚事中她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开始的舞会是校长和杨书记主办的,江德福看上安杰以后,是杨书记让安杰去相的亲,其实一开始安杰挺不情愿去的,是杨书记使了一点小手段才让安杰心甘情愿的去相亲的!后来,因为安杰出身的问题,组织上没有批准他们结婚的申请,结果还是杨书记给江德福出的主意,让他去找基地政委,最后这两人的婚姻才有了着落!到这我们不禁奇怪,为什么这个杨书记对江德福的婚事这么上心呢?成就成,不成拉到呗,干嘛非要促成了呢?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下这杨书记的小心思!

一是说媒的普遍心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遇到说媒的,不管是谁给别人说媒都是希望他们能成的,毕竟受累不讨好的事情谁都不喜欢做!媒人总觉得自己的介绍是最合适的,去相亲的两个人如果看不上彼此,这媒人会觉得很没面子的,剧中的杨书记就是有这样的心理!她是医院的书记,丈夫又是炮校的校长,这两个人组合起来简直无敌啊!本来舞会上成功配对的几率就小,这好不容易看上了一对,这媒人还不得赶紧给使使劲啊!

二是女人的强势!杨书记一个年纪轻轻的女人能当上医院的一把手那是相当的不容易啊,由此可以看出她确实是一个强势的女人!杨书记安排安杰去跟江德福见面的时候,安杰不太情愿,这已经让杨书记心生厌烦了!谁曾想,安杰竟然穿着上班的衣服去相亲,杨书记一看立马就不高兴了,这敷衍的也太明显了吧!从家里出来,杨书记就说了一句“这些资产阶级真让人讨厌!”正是这一句彻底激发了杨书记强势的心理,她一定要让两人成了,让那个资产阶级好好接受接受改造!

三是江德福的真心!江德福对安杰十分用心,愿意花尽心思去接触安杰,杨书记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最重要的,安杰的出身不好,组织上都不同意他们的婚事,可是江德福在明知道会影响自己仕途的前提下还是想尽办法要娶她!杨书记看到了江德福对安杰的用心,身为女人,谁不想嫁给江德福这样懂爱的男人呢?杨书记身为媒人看到了江德福的真心,所以她愿意想办法成全他们!不过最终结果究竟如何那也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了!好在,老天有眼,成全了这对佳人,而杨书记更是功不可没啊!

在海军炮校时,老丁和江德福都是两杠一星的少校,后来江德福高升为基地司令,正师级退休,他却一直都是团级副参谋长。老丁为何几十年一直都没升,原地踏步到老?

老丁到松山岛,本来就是炮校下放过来的干部,与之前江德福不同,老丁他们是受过处分的。他们到岛上相当于古代被流放,无奈之举。老丁在炮校到底犯了什么错误?剧中没有详细交代情况,只能从其他人身上推断。江德福退休后带着老婆孩子重返炮校,特地拜访之前的贵人炮校丛校长夫妇。当时丛校长已犯老年痴呆,神志不清,但是嘴里老是念叨“不剃头”。他当年可能被人剃过头,所以一直心有余悸,念念不忘。那个时候剃头只有反革命分子才有,这意味着丛校长当年被人打倒。作为一校之长,他身后应该有不少的追随者。老丁可能就是其中一员。当年江德福深受丛校长的器重,而他跟老丁又是好哥们,彼此都相互关照,所以老丁很可能跟丛校长也走得比较近。当丛校长被打倒后,老丁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他也被打倒。炮校已经不是丛校长的天下,而是打倒者的,老丁他们这批人已经靠边站。

老丁本身比江德福有文化,算军队里的知识分子,后来的表现也是如此,退休后专注于书法,喜欢舞文弄墨的。知识分子有个毛病,爱多嘴、爱断是非,言多必失,失之有罪。外部知识分子欧阳懿不就是因为话多而被打成右派的吗?当然不只是这个方面,家庭成分也有问题,但多言成了导火线。老丁也不例外,在炮校,他是教员,可能在课上说了不该说的话,又或者丛校长被打倒后,仗义执言,替他说了几句后,所以被打倒。总而言之,老丁在炮校的经历成了他政治上的污点,已经记录在案,成了他晋升的绊脚石

老丁知识分子出身,除了好为人师外,他还是个情种。他的心思不在工作上而是在情感上。老丁曾跟江德福说,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希望能找一个有文化有见识的女人,能和他一起谈谈天说说地。但命运捉弄了他,他和王秀娥的包办婚姻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王秀娥典型的农村妇女,大字不识,两人根本聊不到一块。老丁跟她在一起非常痛苦,但也没办法。遇见安杰后,他的这种痛苦更深。后来王秀娥难产去世,他到岛上后还是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瞄上了渔霸的女儿葛老师,只可惜被人搅和了,后来跟医院吴助理也腹死胎中。他越是想追求理想的爱人越不能得。时间精力都花在谈情说爱上了,工作上哪还有进步。

工作上没有积极性,他被领导多次谈话,连自己好哥们江德福都劝他,振作起来,好好工作,但老丁还是提不起什么精神。晋升需要看工作表现,老丁当时连基本工作都难以让领导满意,能够留任他做副参谋长就已经不错了。岛内主管干部晋升的王振彪对其相当不满意,老丁也看不惯他,两人彼此不对眼。在部队,政委是一把手,党对军队要绝对领导,老丁跟一把手的关系不好,那岂不是自毁前程?人家不刁难他,已经很不错了。尽管江德福能护着他,但也只是在工作上,而且局限于他负责的领域。所以老丁只能在副参谋长这个位置上,因为工作与江德福直接相关联,江德福也只能照顾于此。另外安杰的出身也使得他处处小心,不敢大意,对王振彪也只能忍。

尽管如此,老丁倒没有过于在意,副参谋长就副参谋长,知足常乐,没想着晋升,一辈子也就那样了。唯一遗憾的是没找到自己想要的女人,所以退休后他寄情于书法艺术,在那里找到了归宿。

亲,我之前表达爱意还是十分重要的,毕竟有些感情,有些迟钝的人,他只能通过言语去进行察觉,而不能靠平时的一些言行习惯能获取其中的感知,所以情侣之间相处肯定是需要常常主动去表达爱意的,就常常主动去表达爱,才能相互感知得到什么才是爱。

1我们在追求一个人,或者是向对方表白时,往往会勇敢地对他说:我爱你。

“我爱你”可以说是最直接,也是最动听的一句情话,虽然只有短短三个字,却饱含了真心和爱意。

但是有的人在表达感情时比较内敛,也觉得“我爱你”只是所谓的甜言蜜语,没有什么表达的必要,觉得懂得人自然会懂。

虽然爱情确实如他们所想,即便不说出来,也能从一些行为和表情中流露出来。

2可是如果我们只用细节表现,却不用语言体现,那么大大咧咧的人可能很难分清你的行为是爱还是别的什么感情。

所以,在恋人之间我觉得是有必要说我爱你的,只有懂得表达,才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心

3才更确定心意

在某一年的春晚上,《父母爱情》剧组在春晚的舞台上上演了一个小品。

情景是安杰与江德福结婚五十周年的纪念日,亲朋好友们齐聚一堂。江德福问安杰想要什么礼物,安杰说想听他说出那三个字。

江德福觉得自己说不出口,百般推脱,十分抗拒,惹得安杰心里很不痛快。后来,在大家的劝说和鼓励下,江德福终于向安杰说出了“我爱你”这三个字。

这个小品当时感染了电视机前的很多人,也让我们明白了“传达爱”的重要性。

很多人觉得,既然两个人已经在一起了,就已经知道彼此相爱,没必要再跟对方说“我爱你”这三个字。

4

但实际上,人在感情中本来就是比较感性的,他需要不断地确定对方的爱,想要知道自己是被爱的。

有时候,行为上的一些表达可能因为粗心之类的关系,很难感受到。这个时候如果连言语的表达都寥寥无几,就会让人感受不到那种被爱的氛围

5就像《请回答1988》里面的正焕,他虽然深爱着德善,但是因为不懂得表达,只能以一种朋友式的陪伴来体现自己对德善的爱。也正因为他的不表达,让德善看不懂他到底是爱她,还是她的错觉。

所以,在最后,正焕错过了无数次可以表白的机会,永远错过了自己深爱的人。

在爱情中,千万不要觉得你不说别人就会懂你的心意,毕竟人心隔肚皮,别人又不是智能分析器,怎么能懂得你内心真实的想法呢

6给彼此营造氛围,创造美好回忆

对于“仪式感”这个东西,有的人认为比较虚,没有什么太大的必要。觉得感情还是需要脚踏实地,不要太理想化

7可是,我们要知道,我们想要寻找另一半,就是为了享受爱情中幸福的那一部分,让我们能够在爱情里得到安慰,寻得幸福感。

如果我们的感情太过脚踏实地,没有任何的浪漫可言,那么我们平时相处下来就只是平平淡淡,没有什么幸福沉淀。当我们之间遇到矛盾的时候,我们想要离开的想法就会非常强烈,不会有任何的不舍。

我们为什么要在爱情里营造幸福感呢?

8这是因为爱情是一个不断被消耗的东西,我们需要不断填充一些幸福的记忆点进去,才能达到平衡。否则耗着耗着,爱情也就没了。

在《小王子》中,小狐狸说过这样一句话:仪式就是让一天与另一天不同,让这一刻与另一天不同。

生活中的一些仪式感和浪漫体验其实就像是给我们爱情的房子添砖加瓦,让它锦上添花。让我们能够在这平淡而忙碌的生活中感受到人生值得,这份爱值得。

表达爱意

总的来说,所有的爱情体验或者浪漫表达,其实都需要我们通过一些言语去进行表达的,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份感情觉察能力,从中体会到别人是否爱他,只有大声说出来,才能真切感觉得到,这种爱是否是真实的,所以一定要常常主动表达爱意。

在《父母爱情》中,江德华是个最爱口是心非的女人。

她,看似霸道,实则心软;看似咄咄逼人,实则心口不一。

江德华,是个苦命人,结婚一个月,丈夫就去当兵,从此,便一去不回,她成为村里人口中的“扫把星”、“克夫的寡妇”。

婆婆见她无生养,便从心眼儿里看不起她,又觉得她是个干活的能手,也不愿意让她走。

就这样,江德华一直被吊着,过着没有底气、没有主心骨的日子。

直到她唯一的哥哥,江德福发来电报,江德华便满心欢喜的去了城市。

说来,江德华是个有福气的人,不论是在炮校,还是后来到岛上,身边都有一个贴心的嫂子,可以解闷、聊天,不至于生活太枯燥。

直到江德华帮哥嫂带大五个孩子后,找到了终身的归宿,嫁给了心心念念的老丁。

而这个老丁,又是大家都知道,有着“花花肠子”的男人。

正如德华说过:“我就觉得我应该嫁给他,不会有万一的,没有万一”。

为何德华偏偏认定他呢?

初来青岛,江德华就和老丁的妻子王秀娥,很快就达成同盟军。

而江德华,正如江德福说过自己的妹妹也只有和王秀娥这种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相处,才显得如鱼得水。

德华和王秀娥,是很对脾性的,而德华对于老丁的印象也是:“那家的爷们长得不错”。

在德华“长”在老丁和王秀娥家里的那段日子,她也知道,丁大哥这个人,是不错的。

后来,江德福独自前往岛上,德华的侄子发高烧,是老丁陪着安杰奔波了一夜。

后来

,江德福一家随军到岛上,德华再次从老家归来,就这样辛辛苦苦帮助哥嫂带大了五个孩子。

直到十几年后,老丁带着孩子调到岛上,看到面容憔悴的老丁,往日的意气风发早已不在,一行人才知晓王秀娥早在生四样的时候,难产而去,不由得一阵悲凉涌上心头。

四个儿子,八十岁的老母,上有老,下有小,全靠一个人撑着,老丁的生活,可想而知。

江德华,很念旧情,懂得感恩。

因此,不论是出于老丁是哥哥多年的战友,还是为了秀娥嫂子昔日情谊,或是为了老丁的儿子们,亦或是自己的善良、同情心驱使,江德华都付出了自己能做的一切。

打扫、洗衣、送饭、缝被子,冬天来了,德华就赶紧把哥嫂的狗皮褥子,拿去给有关节炎的老丁使用。

她主动承担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所谓的情愫,或许就在这点点滴滴的日常接触中产生,当老丁默许德华的好时,德华更加确定自己“应该嫁给他”。

只是,德华知道,秀娥嫂子也说过老丁喜欢的是识文断字的女人。

所以,德华从来不对老丁表白,只是一门心思对老丁好。

有很多人说,老丁选择德华,是反复推敲后的最后结果,老丁必须找到一个身份简单,又能帮他支撑丁家的女人,翻来覆去,只有德华最合适。

那德华呢?德华选择老丁,何尝不是如此?

德华在哥嫂家十几年,为何没有想过结婚呢?最大的原因不过是德华的善良,她为了哥嫂和侄子们,一直勤恳付出,从来没有抱怨。

当侄子们慢慢长大,一个个离开了家,不再需要姑姑的照料,德华的存在感无处安放。

作为司令的妹妹,再嫁不是难事。

恰巧知根知底、年龄相当的老丁来了,秀娥嫂子不在了,老丁那么多年没有再娶,还有一个幼子需要照顾,德华这样的“付出型”人格,必定会积极主动去承担。

当身边的风言风语盛行,还有隔壁邻居桂英嫂子的推波助澜,德华全心全意付出,更觉得自己和老丁是天注定的缘分。

而这样的德华,一旦认定,就是八头牛都拉不回来了。

这何尝不是时代造就的“德华”?是知识、文化的匮乏,是贫困和落后的必然产物。

淳朴的中国女性,心里哪懂得什么爱和不爱,更不懂得用什么方式去喜欢。

认定一个人,就无限对他好,甚至没有底线的好。

哪怕别人要结婚了,她还是一如既往做自己,倔强的说:“让他为难更好,我不管”。

哪怕别人偷偷换了锁,德华在门前急的大头小汗,回到家的她,哭的像个孩子。反倒见了老丁,德华立马“怂”:“没事,不要紧”。

老丁和葛老师谈的时候,德华在等;老丁和吴医助好的时候,德华还在等。

德华知道,嫁给老丁,不是只嫁给他这一个人,更是嫁给老丁这个家庭。

这个,不是人人都可以的。

而老丁所谓的“花花肠子”,不过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当生活安稳,物质层面得到满足后,精神层面需求的开始。

正如老丁向江德福的坦白:你也知道我一直想找个有文化的,能陪我一起谈谈天说说地,聊点书本上的事,这也是我年轻时候的梦想。

或许,在生活的“无可奈何”面前,感情是最容易让人先舍弃的东西,因为它的代价,最小。

喜欢的葛老师,家庭成分过重,为了家,老丁不得不舍弃。后来相处的吴医助,老丁认识到,文化和人品相比,人品更重要。

兜兜转转,江德华这样的女人,最适合自己,他是对现实的妥协,也是对家庭的妥协。

娶了德华之后,黯然神伤的老丁活了过来,他不但恢复了昔日的满面红光,还重新变回了江德福的“狗头军师”。

不仅如此,德华给老丁生了个女儿,也满足了老丁一直想得女的愿望。

德华,虽一生辛苦,因为知足,所以她也幸福

她善良,哥哥把他从农村带到身边,拯救她逃离“克夫”的苦海,所以,德华就辛辛苦苦付出十几年的光阴,帮忙哥嫂带孩子。

她简单,在帮哥嫂的十几年,德华没有考虑过个人问题,没有因此而纠结,直到孩子们长大,老丁出现。

她不强求,得不到老丁的心,德华就静静等待,不带目的、死心塌地去对一个人好,所以当老丁说“你嫁给我,咱们俩一块过”的时候,德华是蒙的,也是吃惊的。

村上春树说:不管全世界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对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

江德华,这个无欲无求的女人,只在老丁这一件事上,懂得遵循自己的本心,从而坚持到底。

所以,43岁的她,赢了。

她哭着、雄赳赳气昂昂、眼睛里圈满泪花儿往家赶,在岛里人异样的目光中,她笑了,很美。

最近几天,我终于抽出时间来集中看完了这部长达四十四集的伦理电视剧《父母爱情》,内心的情感也随着剧情而不断地起伏。这部剧虽然一共有四十多集,但我却一点也不曾感到冗长,反而还觉得看的不过瘾。好长时间都没有看到过这么贴近生活的电视剧了。真的,为爱情,为生活而感动。

故事的题材并没有多少的新意,类似的电视剧有《金婚》、《安娜与王贵》等,家庭史诗长剧。故事主要讲述了海军团级军官江德福与文艺女青年安杰的爱情。长达半个世纪的相濡以沫,叙说着家庭情感琐事。有苦也有乐。感触的东西很多,却又不知道该具体先从何说起。

一、对于上辈人的爱情我们是以一种仰视的角度去看的,因为我们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个时代,所以有些事情很难去理解,然事情总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自然的发生了。

由于安杰是资产阶级成分,在当时的社会中政治地位很低。江德福刚离婚,在舞会上与安杰相识。两人意外地开始了相恋,其中多有波折。安杰在单位杨书记的组织谈话下及家人的劝慰下,好像就那么稀里糊涂的嫁给了江德福。其实按照我们今天的价值观来看,两个拥有着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人是永远不可能有交集的。不得不说,对于他们的婚姻,“时代”帮了很大的忙。

二、婚后的生活就是一个相互适应、相互包容的过程。江德福被安杰成功改造为“三洗”(洗脸、洗脚、洗屁股)丈夫,根治了吧唧嘴的毛病,实现了从一个粗鲁人到文明人的转变。潜移默化之中,江德福渐渐适应了这种文明的生活。安杰受到的是当时最现代的教育,而江德福是典型的半文盲。从对事情的思维角度及认知能力来看,他们俩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上。然而,在婚姻之中是不存在个性的,是江德福的包容成就了婚姻的美满。

三、江德福与安杰一共生育了三男二女,看到那么多的孩子真的很可爱,同时也很羡慕,我们现代人几乎是很难有那样的福气了。尽管带孩子很辛苦,但孩子多也自有孩子多的好处。老来不孤独,有在外边发展的,也有守在身边的。当江卫民夫妇下岗之后,兄弟姐妹们又一起帮忙给他创业,那份血浓于水的手足情深着实让人看的既羡慕又感动。

四、江德花朴素的爱情。作为江德福农村的妹妹,一直生活在江德福的家庭之中,帮着江德福带孩子,五个孩子与江德华既是姑姑又有母亲的情怀。很喜欢江德华这个角色,典型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妇女的形象,任劳任怨,朴素善良。她与老丁的爱情尽管过程一波三折,但她却用自己持久的实际行动感动着老丁,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她与老丁一起生活了三十年。在老丁去世之后,在经历一系列事情之后,听到自己百年之后能与老丁葬在一起而老泪纵横。江德华为了爱一生都在奉献着,为三哥江德福的一家奉献,为老丁一家奉献,尽管平凡,但她却又是那般的伟大。

五、江德福是一个真男人。整个电视剧所表现的江德福好像是一个很怕老婆的小男人,其实,江德福是那种为了爱情,为了家庭付出的真男人。所有的苦痛自己一个人承担。当初与安杰结婚的时候,面临脱去军装的抉择,而他还是毅然地选择了爱情,拿得起放得下。

而后在老家的“儿子”来认亲的时候,自己包容了所有的家庭苦痛,不求家人的理解,自己一个人承担。随着剧情的发展,迷雾一层层的退去。才知江德福的离婚是有难言之隐的。这儿认亲的“儿子”是自己的亲二哥与前妻的产物。为了遮掩家丑不得不自己扛。并且给自己这个“儿子”帮忙参了军。由于妻子安杰的家庭成分问题,江德福仕途屡屡受挫,但这些他从来都没有在安杰面前抱怨过。因为他自己心里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六、关于权利。这是一个在任何时代都无法回避的话题,《父母爱情》于我们这些普通人而言是一种仰视的角度,不是每个人的父亲都可以当司令的。江德福在安家所有的尊严,就在于自己在特定历史背景之下的权利。一个岛上最高的军事长官,庇护了一家人的政治安全。并且还安置了安家几乎所有晚辈的就业问题。安杰的哥哥安泰之所以对没有多少文化的江德福毕恭毕敬,很大成分上都取决于江德福的政治身份。

在子女的安置上江德福也行使了不少特权,在那个时代当兵是一件很光荣也很有前途的职业。长子江卫国想在中苏边境当兵,没几天就办好了,次子江卫东也很容易就当了空降兵。三子江卫民是他自己实在不愿意在岛上当兵,而选择了上山下乡。长女江亚菲在岛上当通讯兵,小女儿自己考上了大学。儿女在部队提干升职,我想也离不开江德福的影响力。任何时代想进步并不是简单的一句“好好干!”就能轻易地换来的。人的尊严来自于实力,这一点,江德福真正地做到了。

七、安杰是一个美丽的文艺女青年。安杰的父母是有名的资产家,放到今天应该算是大企业家。她从小受着良好的教育,生活富有情调,然而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她却只能压抑着。

安杰的悲剧在于时代,安杰的幸福在于她遇到了江德福。安杰也许在刚开始并不是真心的对江德福产生了爱情,但迫于现实的压力不得不如此去考虑,在相濡以沫的爱情慢跑之中,表面上是江德福被她改造了,实际上却是她潜移默化的受到了江德福的影响,偶尔说粗话,从一个娇贵的大**变成一个下厨做饭的家庭妇女。她是一个被婚姻与时代同化的女人。但文化意识已经超越了时代,劝慰丈夫珍惜老战友老同学的情谊,在今天来讲这就是人脉。在给女儿江亚菲介绍对象的时候,选择了全要塞最年轻的团级青年军官。虽然后来阴差阳错的成了自己的小女婿,但这种战略目光是很远大的——后来这位青年军官成为岛上最年轻的政委。

《父母爱情》这部剧重点刻画的是情感。如你我这般在锅碗瓢盆之中简单的生活着,人会渐老,然岁月会在幸福之中变得年轻。观看这部剧之后的感受其实还有很多,但一时又真的没办法完全表述出来。能勾起人心弦的影视剧首先是真实的,它能够让我们在欣赏剧情的过程中,从心底里产生那么一丝的共鸣,这份共鸣同时也在深深地感动着你我,庆幸自己能够在这样一个寒气渐重的日子里,欣赏到这样一部让人内心充满温暖与感动的作品,它也让我看到了爱情最真实的模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6922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5
下一篇2024-0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