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从剑桥毕业班里挑出的姑娘!她一下火了,简直戴妃还魂啊

导演从剑桥毕业班里挑出的姑娘!她一下火了,简直戴妃还魂啊,第1张

微信的规则进行了调整

希望大家看完故事多点“ 在看 ”,喜欢的话也点个 分享

才能继续跟大家分享每个开怀大笑或拍案惊奇的好故事啦~

最近,一个叫Emma Corrin的妹子,在欧美火炸了天。

作为Netflix《王冠》第四季中新登场的角色,Emma 饰演的戴安娜王妃引发了欧美网友的热议,因为,无论从神韵还是扮相,妹子的一颦一笑都像极了黛安娜王妃……

戴安娜王妃,永远的英伦玫瑰,很多英国人心中绝对的女神,这么一个角色,不管谁来演都很难不被骂。

可Emma不但顶住压力完美出演,还赢得了网友们一边倒似的赞扬:

“这根本就是戴安娜王妃还魂!”

“《王冠》第四季很难看,但是Emma Corrin妹子很漂亮,还原了戴安娜的举止和内心!”

“Emma Corrin是《王冠》里最亮眼的角色,她应该得艾美奖!饰演戴安娜实在是太难了,但是她却贡献了完美而纯净的表演!

“我太失望了!我们只能在这一季看到Emma Corrin演的戴安娜王妃吗?”(因为《王冠》剧组每两季就会经历一次所有主角的更换)

“Emma Corrin抓住了戴安娜每一个细微的手势,每一种情绪,从害羞的戴安娜的侧头倾听的习惯动作,到声音总是有点脆弱感的细节,然而除此之外她的表演还是能让人感受到新鲜。”

就连戴安娜王妃的密友Jimmy Muggle 也对Emma的表演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Emma Corrin抓住了害羞的Diana那种十分特别的美丽,而我也准备再一次用这样的方式爱上王妃,尽管播放进度很慢,但是并不影响我一口气看到第五集。”

而Emma之所以能如此大受好评,背后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神仙剧组1比1还原戴妃经典造型

尽管《王冠》开播以来,一直被皇室和英国议会官员各种嫌弃和吐槽,但从用心程度来看,《王冠》剧组其实根本就是王室的铁粉,无数细微之处都在向皇室致敬。

剧中,Emma所穿的每一套衣服都像是从戴安娜的衣柜里刚借出来的,眼熟到让人热泪盈眶。

先来上一组Emma一比一还原戴妃经典穿搭的对比图,不能说是很像只能说有点一模一样。

1985年戴安娜在皇家剧院芭蕾舞会惊鸿一舞的经典片段,剧组也拍的很还原本尊,除了戴妃的小肚子之外,其他细节都十分神似。

这是戴安娜本人。

这是Emma Corrin。

而在最受瞩目的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的世纪婚礼戏份中,Emma也丝毫没有露怯,艳压全场。

她穿的那件婚纱,跟戴安娜王妃当年穿的那件一模一样,裙摆长达762米、用手工刺绣、亮片和10000颗珍珠。

“我记得应该是在伦敦的兰卡斯特宫里——有一个大约10人的团队帮我穿上婚纱,因为它太大了,当我走出去的时候,所有人都安静了。”

为了保证婚纱的完美还原,《王冠》的服装设计师直接请来了原版设计师 Emanuel 夫妇做了件一模一样的天价婚纱,真正做到1:1复制了1981年的世纪婚纱。

原版

只能说,当神仙颜值的小妹遇上一个烧钱不眨眼的土豪剧组,造出来的不是真王妃,也胜似真王妃了!

从假小子到戴妃翻版,妹子的气质是个迷

初出茅庐就碰上这样的顶尖制作,作为一个新人演员,Emma实在是个幸运的妹子。

随着最近《王冠》的热播,很多人开始好奇她到底是哪儿冒出来的天选萌妹?

其实这一季的选角从2年前就开始了

2018年,刚从剑桥大学表演专业毕业的Emma接到了导演Ben Caron的一个电话,他们聊了好一会,随后导演要求她读了几句台词,她意识到这些台词和戴安娜有关。

一开始,她只当这不过是毕业季一个不请自来的试镜,然而很快她被告知,这并不是试镜,她被正式定下来出演黛安娜!

她完全吓呆了。

这个消息一经放出,当时的影迷们都感到一头雾水。

她谁?导演是不是疯了?

有多么奇怪?比如像下面这些:

她有时候像是王尔德笔下那种美少年

有时候也可以是个朋克糙汉子(就连胡渣都很像是刚长出来的原装的)

还有这种清爽类型的

总之,不知为何妹子专注于开发男里男气的 时尚 路线,很多人感觉,她的样子有点像朱迪福斯特,后者也是以雌雄难辩的气质而闻名世界。

甚至有很多谣传,她就是朱迪的女儿

所以乍一看,导演的选角思路可以说是相当的叛逆。

然而,其实Emma和Diana之间的缘分其实冥冥中早已注定。

因为不仅仅她长得像戴安娜,她妈妈长得更像!撞脸这事儿也会遗传。

据Emma的回忆,年轻时候她的妈妈,经常被路人误认为是戴安娜。

甚至,有那么一天,她妈妈刚刚走进火车站附近的一间咖啡馆,有好几个人无比激动——他们以为自己见到了戴安娜王妃本人。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也就是在这一幕发生的几个小时之后,电视上传来了戴安娜王妃在巴黎高速隧道里遭遇严重车祸,香消玉殒的噩耗

这或许是她们之间某种神秘的羁绊吧。

几十年过去了,她也长大成人,并且继承了母亲的撞脸体质,看上去酷似戴安娜的30版本

为了演活戴安娜,她把自己变成复读机

确定正式出演这个角色后,Emma就开始不眠不休研究戴安娜。

比如反反复复看一部2017年的戴妃纪录片,一遍又一遍模仿她说话的语气,最高纪录是把戴安娜的每句话都重复15次,这样笨蛋式地去练习。

而身为职业语言治疗师妈妈则在一旁随时纠正她的发音错误

“有很多地方我都希望能尽量效仿,比如戴安娜喜欢倾斜着身子说话,还有一些只属于她的谈话风格。“

为了练习戴安娜高贵的口音,Emma使用了诸如 get into 或者alright之类的词来模仿皇家的英语口音

面对排山倒海的压力,她有一套爱咋咋地豁出去了的调节方法。

”尽管我感觉到责任重大,但我告诫自己尽量不要想太多,否则会被击垮。”

除此之外,她买了很多活页笔记本,也制作了各种戴妃档案照片文件夹。

“戴安娜王妃的手指其实有特别多的细微表达,她的右手手指总是能让人一眼识破她的焦虑不安,当她焦虑时,两只手也会交叉在一起,而她情绪激动的时候,她又会把它们攥到一起。”

美妆组为了真实还原戴安娜生前最著名的几款发型,为Emma制作了6个不同长度的订制假发,其中包括戴安娜少女时期的青涩妹妹头,也有结婚后明艳锐利的飘逸短发造型。

“弄这几个发型的时候,Emma几乎要被迫在椅子上端坐几个小时。”

导演:让她火起来,也是揣摩角色的需要!

除了脸蛋酷似戴安娜之外,Emma从小到大的某些成长经历,其实也有点像戴安娜的翻版。

“我真的能明白戴安娜当时的处境,19岁就结婚!成为了王室的一员,一年后就生下了威廉王子,随后她便开始了无尽的挣扎。”

今年24岁的Emma,出身于一个英国中产家庭,老爸是个商人,妈妈则是一个语言学者,从小也是个不愁吃喝的大**。

和戴安娜类似,她在中学时期也就读于英国一间顶级私立女高,Woldingham School,就是那种课外活动比课堂活动多出几倍,成天赛马、划赛艇、打高尔夫致力于培养名媛的贵族式女校。

Woldingham School一年的学费就高达15万英镑,同学们也都跟伊顿公学似的,都是 社会 名流子弟。

学校的硬件设施尤其逆天,特别是拥有一个超大的学生剧院,里面总是有人在排演各种世界经典戏剧。

Woldingham School剧院

Emma也活跃在小剧团里,通过不断地尝试各种角色(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啥的),从此爱上了演戏,下定决心成为一名演员。

或许是感觉自己人生阅历太浅,高中毕业之后她先是跑到南非做了一年难民志愿者(那个时候就开始剪了短发),然后才回到伦敦,进入剑桥大学正式开始学习戏剧。

本来她也是几十万毕业季迷茫少年的一员,一开始只能接到一些短片里的小角色,但不久之后,Netflix《王冠》剧组就相中了她。

这似曾相识的感觉,让人想到19岁的平民少女戴安娜,突然就成了王子的约会对象

而导演也有意在剧集开播前,就让这个萌妹赶紧“火起来”,因为这可以帮助Emma揣摩戴安娜的年少成名的内心境遇。

“你要知道,一旦主演《王冠》的消息公布,你也会马上受到全世界的瞩目,而这个从无人知晓的少女到世人皆知的魔幻过程,其实跟戴安娜是一样的。”

随之而来的王妃同款,就是狗仔队。

1980年,当戴安娜与查尔斯王子约会的消息传出后,狗仔队就开始跟踪这位未来王妃了,堵在她工作和生活的路上。

而年轻的Emma近两年来也逐渐开始体会到被狗仔围堵的苦恼,她从未想过,迅速成名的感受居然也包含了恐惧,她也把这样的感受运用到了表演中。

可以说,戏里戏外,Emma和戴安娜的人生,实现了某种程度的重叠。

并不想顶着“翻版戴安娜”头衔一辈子

不过,现在她在《王冠》的使命已经告一段落,她并没有选择顶着“翻版戴安娜”的头衔止步不前。

在私下里,妹子的风格其实非常百变,充满各种滚烫的青春气息。

时而维密超模风,身材线条无懈可击。

时而是这种铁锅卫士,看起来脑子不太好使的样子。

还有这种奇特的掰脚腕大赛冠军照

或许在结束了轰轰烈烈的播出季限定“热搜女郎”之后,妹子内心深处还是很拎得清的。

“在本质上,模仿不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只是相信眼前的故事是真实的。”

《王冠》同剧组的奥斯卡影后Olivia Colman是这样评价Emma的,“伟大的表演总是体现在细微之处,需要很多有趣的发挥,她真的做的很棒。”

Olivia Colman

令人遗憾的是,《王冠》第五季戴安娜王妃将会由30岁的Elizabeth Debick接手,而在下一季的第五集,1997年王妃不幸去世的一幕将会上演。(因为剧中王室成员的年龄跨度很长,所以不管多大咖,都会在两季后换角,由年龄合适的演员接力)

“不过我们还是在想办法能不能在一些闪回镜头里,让Emma以这样的方式继续陪伴大家。”

当然,不管以后妹子还会不会出现在《王冠》的剧集中,这个气质很迷人的妹子,正在成为英国演艺圈一颗冉冉升起的巨星。

ref:

https://peoplecom/royals/emma-corrin-reacts-disapproval-over-princess-diana-portrayal-the-crown/

https://timecom/5910950/princess-diana-popularity-the-crown/

https://wwwbuzzfeednewscom/article/ellievhall/the-crown-emma-corrin-vs-princess-diana-season-4

导读:就像手表 象征着一位男士的身份一样,一顶皇冠也象征着一个王妃的地位。让我们共同来看看历年王妃的绝美皇冠吧!看看他们在世人眼中到底占据着什么样的地位。

就像手表 象征着一位男士的身份一样,一顶皇冠也象征着一个王妃的地位。让我们共同来看看历年王妃的绝美皇冠吧!看看他们在世人眼中到底占据着什么样的地位。

戴安娜王妃的皇冠

戴妃和她的母亲结婚时都是戴的这顶

这是戴妃的娘家斯潘塞家族的珍宝,戴妃和她的母亲结婚时都是戴的这个,戴妃的弟弟斯潘塞伯爵大婚时,新娘戴的也是这个。

王冠顶部的钻石可以自由拆卸,转换成珍珠

戴安娜在1981年得到了这顶王冠

戴安娜在1981年得到了这顶王冠,玛丽王后在1913年命珠宝匠仿制她祖母剑桥公爵夫人的王冠制造了这顶。

制造于1910年

挪威王妃梅特在大婚时佩戴

挪威王妃梅特在大婚时,得到了这份礼物。它制造于1910年,是哈罗德国王与索娅王后结婚时的礼物。

镶有绿松石的王冠

格洛斯特公爵夫人布丽吉特

这顶镶有绿松石的王冠是TECK公爵和夫人送给女儿玛丽与乔治五世的结婚礼物。当爱丽斯公主与格洛斯特公爵亨利结婚时,玛丽王后把它送给了爱丽斯公主。图为格洛斯特公爵夫人布丽吉特,说句题外话,她长得挺美的,格洛斯特公爵是英国最有价值的单身 贵族,当时戴妃的姐姐莎拉追求过公爵,并一心想嫁给他,但没有成功。

钻石和珍珠结合起来是贵族的象征

多数还是把钻石和珍珠或宝石结合起来……都是贵族的象征,摩纳哥的卡洛琳公主的这顶珍珠钻石王冠,是她的祖母夏洛特公主在1920年与丈夫结婚时,获得的礼物。

由一颗巨大的碧玉和两颗钻石领针组成

这是玛德琳公主18岁生日时从父母那儿获得的礼物,它由一颗巨大的碧玉和两颗钻石领针组成。曾属于玛格丽特王妃所有,玛德琳公主的眼睛颜色和这颗碧玉很像。

瑞典王后

西尔维娅成为瑞典王后时,第一张官方肖像照戴的就是这顶王冠,它由成百上千颗钻石组合成蔓状花纹的形状,它高125厘米,长50厘米,西尔维娅并不经常戴它,可能因为过于沉重的缘故。

西班牙国王的结婚礼物

佩戴豪华头冠

这个巨大的钻石王冠是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和新娘英国公主维多利亚-尤金妮亚结婚时的礼物。

整套首饰 是从国王的王冠上截取下来的一部分

这套首饰是不允许离开丹麦国土的

这套绿宝石镶嵌的王冠以及整套首饰是从国王的王冠上截取下来的一部分,因此这套首饰是不允许离开丹麦国土的,女王从未在丹麦以外的地方戴过这套首饰。

来源于俄罗斯

是伊丽莎白女王珠宝中最著名的一个

这是伊丽莎白女王珠宝中最著名的一个,它来源于俄罗斯,最早属于俄罗斯的公爵夫人Vladimir,她是梅克伦堡公主,在1917年时,一位年轻的英国贵族将它从圣彼得堡的宫殿里偷了出来。1921年,玛丽王后买下了这顶王冠,伊丽莎白女王有时会用绿宝石来替换镶在王冠里的珍珠。

这顶王冠制造于1900年,属于肯特公爵家族所有

肯特公爵夫人

珠宝因为其自身的价值,一直深受人们的追捧。对很多有钱人而言,佩戴高档的珠宝首饰,既能彰显身份,又能传给子孙后代,简直是一举两得。在国外,尤其是皇室成员,对珠宝更是有着狂热的追求。

除了富豪,收集珠宝最狂热的爱好者就是王室。戴安娜王妃也有自己最喜欢的珠宝,那就是她的那顶珍珠泪王冠。

然而却有这样一种传言,说每一个拥有这顶王冠的女子,婚姻之路都非常坎坷,没有人能得到幸福,这是真的吗?

不幸婚姻之说的起源

这座珍珠泪王冠一开始是以宝石和珍珠镶嵌。到了戴安娜这里,款式已经不符合当时的审美,于是便改成了以钻石和珍珠为主题的样式。

上世纪八十年代,戴安娜王妃嫁入皇室,伊丽莎白二世很满意这个聪慧、漂亮的儿媳妇,于是将这顶王冠赠送给了她。

戴安娜深知自己嫁入王室的意义,对婆婆赠送给自己的王冠十分看重,经常在重要场合佩戴着它。

然而,戴安娜和查尔斯王子的婚姻并不像这顶王冠一样光鲜亮丽。在看似繁华的表面,实则内里暗流涌动。

查尔斯在背负婚姻的情况下,和一名叫卡米拉的女子纠缠不清。两人一次又一次不加掩饰的行径,刺痛了戴安娜的心。

最终,戴安娜离开了让她身心俱疲的王室。不到一年,车祸带走了这位美丽善良的王妃。她去世后,这顶王冠也被王室收回。

先是戴安娜不幸的婚姻,接着是她骤然离世的打击,都给这顶王冠蒙上了一层阴霾。

更令英国民众难以接受的是,成功上位的卡米拉竟然也在公开场合数次佩戴珍珠泪王冠。这让一些拥护戴安娜王妃的群众非常不满,他们纷纷指责王室行为欠妥当,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这顶王冠是属于戴安娜王妃的专属印记。

卡米拉并没有得意多久,因为就在不久前,英国王室数次传出了她和查尔斯王子不和的传闻,这个曾凭一己之力挤走戴安娜王妃的女子,如今似乎也开始走上了戴安娜的"老路"。

另一顶珍珠泪王冠则存在于巴伐利亚。它是奥托为妻子阿玛丽亚定制的一顶王冠,这座王冠最大的亮点,就是上头镶嵌着形似女人泪水的珍珠,被称为另一顶珍珠泪王冠。

这顶王冠完工后,国王突发精神类疾病,严重到生活无法自理。此后,阿玛利亚王后终日以泪洗面。几乎没有时间和机遇戴上这顶王冠。

阿玛利亚王后的不幸遭遇,让这顶珍珠王冠蒙上了"不详"的色彩,加上戴安娜王妃、卡米拉的婚姻状态,似乎都在印证,这顶王冠的确是"不祥之物",拥有它的人无法拥有幸福的婚姻,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打破传闻的凯特王妃

2011年,凯特王妃和戴安娜的长子——威廉王子,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完婚,2年后,凯特王妃诞下长子。长子2岁后,凯特王妃如愿诞下二胎。

凯特王妃虽然没有机会和戴安娜见面,但是她对婆婆曾经视若珍宝的珍珠泪王冠十分看重,经常在各种重要场合佩戴着。

不仅如此,凯特王妃在言行举止中也在努力向戴安娜王妃靠拢,她热心公益、爱护百姓,在民众中口碑很好,基于她的种种表现,英国群众亲切地给她冠上了和戴安娜一样的称呼:"平民王妃"

凯特王妃比戴安娜成功的地方,也许在于她遇到了一个真正爱她、接纳她的男人。自她和威廉王子结婚以来,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媒体关注。

从他们的日常相处来看,两人的小日子过得十分甜蜜惬意。

两人在爱尔兰之旅时,彼此相依的背影照,让无数人感慨再一次相信爱情。威廉王子是出了名的不苟言笑,但是在和凯特王妃的相处中,他经常被妻子逗得乐不可支。

威廉王子宠溺地看着凯特王妃的样子,眼里盛满了柔情蜜意。

无论是出席正式场合,或是因为体验新科技而露出的窘态,凯特王妃始终站在威廉王子的身边,脉脉含情地注视着丈夫,彼此的眼里似乎只有对方。

而威廉王子时不时地来一把"背影杀"秀恩爱,都印证了夫妻两人的关系十分和谐。

看着凯特王妃幸福的模样,大家才明白,原来婚姻不幸的原因从来不是因为那顶珍珠泪王冠,而是遇到的男人不同。

  个人婚姻的挫折使她认识到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爱,她的热情和对社会疾苦的深切关怀,不但为她个人赢得了众多友谊和同情,也使她成为世界上最热心、也是最成功的集资者。戴安娜失去了王子,却得到大众。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曾评价她是“人民的王妃”。

人民王妃/赢了世界

离婚后的戴安娜怀着巨大的勇气与爱心致力于防治麻风病、艾滋病、反杀伤地雷等慈善事业,爱心和足迹遍及世界各地。

新鲜而快乐的生活/离婚后,戴安娜曾被错过的如花的岁月又重新绽放。几年之间,她迅速成熟起来,人们注意到,她说话语气的变化是反映她日趋成熟的晴雨表。当她提到抑郁的日子时,语调平缓、柔和、深沉,似乎在从恐惧的内心深处挖掘思想;当感觉自己成为“中心”,能够自我把握时,声音则生动活泼,饱含激情,充满诙谐。

丰富、坎坷的生活阅历,使戴安娜受到磨练,获得了知识。同时,在实践中她也深深体会到,她的知识领域尚需不断开拓。于是,这个在中学成绩平平的女孩,却要雄心勃勃地准备研究心理学和精神健康学,用她的话说,她想涉足“任何与人有关”的领域。

过去,戴安娜总是本能地附和丈夫和高级廷臣的意见,对自己的知识、能力缺乏信心。现在,她对自己生活的方向更加明确,所以总是准备辩论一些政策性问题,这是她几年前想也不敢想的。

一些墨守成规、无所作为的外交家,现在开始对戴安娜刮目相看,逐渐认识到她的真正价值。

戴安娜出访中东给他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戴安娜首次单独访问巴基斯坦,随后又访问了埃及和伊朗。而伊朗这个伊斯兰共和国,在几年前还常焚烧英国国旗。正如戴安娜评论的那样,这次中东之行是她王室生活中“非常成熟”的一个方面。她的演讲发自内心,内容出自亲身经历,真切感人。对记者们提出的问题,她的回答自如圆满,记者们无可抱怨。这一经历是她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当戴安娜真诚地说出自己的心愿时,所有的人为之感动――包括那些曾经讥诮她的人,“我想如今承受着最大痛苦的人,就是那些得不到爱的人,而我知道我可以给他们带来爱,哪怕一分钟,半个小时,一天,一个月,我都能给予。我非常高兴能那么做,并且这也是我真心诚意想做的事情……英国人民需要一位公众人物给他们以爱、理解、帮助,她会在黑暗隧道的尽头为他们点亮一盏灯。我一心想要扮演这个独一无二的角色,我愿意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王妃……”

她的话让无数观众热泪盈眶。

禁雷勇士/作为王室贵妇,戴安娜并不满足于安享俸禄、养尊处优的生活,她以优雅的风度,迷人的魅力,饱满的热情和充足的信心,从事着她的社会公益活动,所到之处,皆得人心。

1997年1月,戴安娜飞往饱受战乱之苦的非洲安哥拉雷区,她此行的目的是利用个人影响,协助国际红十字会组织,呼吁在全球禁止使用和彻底销毁步兵地雷。

地雷在全球导致的问题直被忽略,在东南亚、非洲,波黑地区,既往战争留下的地雷每个月杀死800人,使1200人致残。

当飞机缓缓降落在安哥拉城市万博郊外破烂不堪的机场时,随同访问的英国爆破专家警告王妃,脚下这块土地充满危险。而罗安达那些不幸的人们使戴安娜流下了悲悯的眼泪,她的努力改变了许多安哥拉地雷受害者的命运。

对戴安娜来说,这只不过是一次出于善良本意的慈善活动而已,但她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无形中干预了政治,就在戴安娜忙于安哥拉的活动时,英国政府开始感到紧张,因为英国军方直在武器出口上获利。

6月,戴安娜访问了波黑。全世界知名媒体尾随着她。在那里,美丽纤细的王妃戴着透明面罩、大步踏入雷区的照片使全世界胆战心惊,而她无言地拥抱因地雷而伤残的儿童的照片,更激起了全世界的同情。

戴安娜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媒体的力量推动国际反地雷运动,她发表了无数演讲,向许多政府发出呼吁,请求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地雷。她离世四个月后,国际社会就签署了一项禁用地雷的协议。

正是因为戴安娜的影响力,使得以往许多不被关注的弱势群体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在她的支持下,“国际反地雷运动(ICBL)”蓬勃发展,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非官方组织在戴安娜发表支持禁雷法案后名声大振,先后获得了60余个国家、上千个组织和团体的加入。到本世纪初,全世界已有超过135个国家签署了禁雷条约,戴妃首倡义举,功不可没。

爱心大使/戴安娜已建立起足够的自信心,她开始从事一些带有挑战性的工作,例如帮助艾滋病患者。

离婚后,戴安娜先后出访澳、美、意等国,参加各种慈善活动,把自己的慈善事业从过去的100个减少到她最关心的6个。这些团体主要的资助对象是老人、儿童、癌症和艾滋病患者以及无家可归者。去医院探望病患者,对她来说,这时已不是一种公务,而是一种满足,她此时此刻的举动是她个人的成就,当她拥抱患者时,她是以她自己,而不是以王妃的身份履行职责。

戴安娜用温情和友爱温暖需要爱的人们,用亲吻与拥抱安慰孤独脆弱的人们,用行动接近人们,并践行着自己的诺言。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谈论艾滋病时不免带有恐惧心理,对其惟恐避之不及。而到米德塞克斯医院慰问艾滋病患者的戴安娜,却坐在病床边,与病人拥抱、握手,亲切交谈。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评价道:“1987年,一个许多人还相信艾滋病可以通过轻微接触就能传染的年代,戴安娜王妃坐到了一个艾滋病患者的病床上,握住了他的手。她告诉了世界艾滋病患者需要的不是隔离,而是热心和关爱。”

麻疯病患者是人们不愿接近的人群。由于病魔的折磨,许多人形态可怖。戴安娜访问尼日利亚期间,专门到麻疯患者聚集地去探视病人,尽管许多人由于病魔的侵蚀,手指已经萎缩变形。戴安娜仍坚持与病人握手,这一无私的举动,赢得了人们的好评,并使戴安娜的声誉再次提高。

王妃对这些人的同情是发自内心的。乔治・希伯特博士评论道“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病人们来说,像戴妃这样的人能认真地对待他们的问题,并乐于看望他们,和他们谈话。对他们来说是巨大的鼓舞。因此她的到来在病人中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有些人对自己的处境灰心丧气,王妃对他们极为友善,她提的问题切中肯綮,她专心致志地倾听对方的答话。当她发现这些人不再总是对她行屈膝礼称她作殿下时,她好像如释重负,这样她就凑到人群中来,和他们一起谈天说地。”

戴安娜的人道主义情怀泽及后世。2002年她的儿子哈里王子在10岁生日之际表示,他一直很想循着母亲的脚步,致力于禁绝地雷、防治艾滋病等人道主义事业,完成她未尽的慈善工作。“尤其是在我母亲过 世后”,他说,“我比任何人都有勇气做这项工作。”

慈善明星/长期以来,戴安娜认为自己毫无价值,除长相可取之外,对世界毫无用处。而现在,她知道她可以对别人有所帮助。

王室成员一直都是慈善组织的参与者,他们开设慈善之家和医院。但戴安娜作为一个完全不同的慈善家出现。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而是现代消费社会的超级明星,“亲善大使戴安娜”的另一面是“明星戴安娜”,这是媒体、公众和她自己共同塑造的。在慈善事业中,戴安娜获得了自我认同。她发现,自己的魅力可以帮助那些不幸的人获得大笔资助和关注。她成了150多个社会机构和慈善组织的资助人或主席,在这些工作中,她可以遵循自己内心的准则,而不是王室的准则行事。在这里,她被爱,被需要,她不但通过许多社会活动为这些团体筹款,她自己也常常直接捐款。

渐渐地,媒体和公众发现,戴安娜每周花4000英镑购置服装的钱并没有浪费――她美丽的形象帮助她筹到更多钱,而这些钱是为了那些需要帮助和关爱的人,她运用自己的魅力成功地行善。一个名叫“人际关系”的组织在请戴安娜成为正式赞助人之后,其筹款数额由九千多英镑激增至二十多万英镑。为了筹钱,慈善机构常组织一些晚会,很多有钱的男士前来,每人付出7000英镑的入场费,仅仅是为了能将戴安娜拥在怀中跳支舞。

1996年7月,离婚协议刚刚达成,威廉王子突发奇想,提出为了慈善事业,王妃可以卖掉她的王家婚礼服,以此作为告别王室生活的象征,同时也是一种善举。戴安娜从她最喜欢的衣服中精心挑选了79套(这些衣服曾引起了多少效仿的狂潮),包括她在白宫与约翰・特拉沃尔塔跳舞时穿的那套白色礼服,在她为自己选定的第二个居住城市纽约拍卖,总共筹集570万美元,全部捐献给皇家马斯登医院。

戴安娜是英国艾滋病基金会最活跃的资金筹集者之一,而且也是最成功的,红十字会对她的感激简直无以言表。1999年11月,戴安娜慈善基金的款项一度达到1亿多英镑。

聚宝盆安哥拉

安哥拉是一个自然资源富庶国,有南部非洲“聚宝盆”之称。首都罗安达是安哥拉最大的城市,是非洲著名港口。葡萄牙统治时期,有“非洲小巴黎”之美称。近三十年的内战,使这里到处是难民。

焦点之国波黑

1992年春天爆发的波黑战争是欧洲近50年以来最残酷的战争,一度成为世界焦点。瓦尔特曾经保卫过的首都萨拉热窝是其首都,这里夏季多雨,冬季多雪,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萨拉热窝老城区的商业街别具特色,一排排的手工艺品店铺错落有致;中心城区多为奥匈帝国时代的古典建筑,独特的风貌明显迥然于欧洲其他传统的城市,被誉为欧洲的耶路撒冷。莫斯塔尔是波黑最主要的旅游城市之一,曾以一座古老石桥著称。波黑战争期间老桥一度被炸毁,2004年修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秘密恋情/1995年9月,戴安娜在伦敦皇家布郎溥顿医院邂逅外科医生哈斯纳特・科汉。戴安娜发现这个巴基斯坦后裔充满爱心,朴素,严谨,谈吐幽默,从不对病人摆架子。

1996年8月和查尔斯正式离婚后,戴安娜觉得新的生活终于开始了。但哈斯纳特对婚姻直没有承诺,他在犹豫。现实的苦恼时时缠绕着他:他和戴安娜如此不同,这种差别不仅体现在生活方式上,而且表现在文化传统以及经济状况上。

戴安娜是公众人物,不管她愿意不愿意,她总是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重视东方传统的哈斯纳特来说,一个完美的妻子应该能够照顾家里的事,能够在堂前伺候父母。他想要的只是个虽然简单却感到舒适的家,而不是一套豪华的明星住宅。哈斯纳特的每月薪水是1800到2000英镑,他住的是两间一套的房子,工作繁忙,娱乐时间不多,戴安娜能适应这样简朴的生活吗,

哈斯纳特家乡的人也知道他和戴安娜的事情,他们认为哈斯纳特和戴安娜结婚将是完美的结合,可以给巴基斯坦带来荣誉。这种想法使哈斯纳特感觉更不舒服,他不想为别人的意愿而结婚,婚姻只是他自己和家里人的事。他向一位比较信任的朋友征求意见,得到的回答很简单断绝关系,继续自己的生活。

戴安娜在巴黎惨遭车祸后,哈斯纳特以朋友的身份参加了戴安娜的葬礼。通过当时记录葬礼情景的照片可以看到,向沉稳的外科医生显然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哀伤,他孤独地坐在人群一角,悲痛欲绝。

仓促告别/富豪多迪,法耶兹的父亲穆罕迈德・法耶兹曾多次邀请戴安娜去海滨度假,她都推脱了。但这次不同,她正为哈斯纳特心乱如麻,而且这也是她离婚后第一个夏天。她想让两个孩子度过一个好假期,她接受了邀请,带着两个小王子和多迪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

1997年8月初,戴安娜和多迪又去了法国南方海滨。在那儿,戴安娜显得很高兴,和多迪起游泳,一起在游艇上晒太阳,聊天。她知道有人偷拍他们,但并不躲避,而且还故意做得开放些。

8月30日下午,戴安娜和多迪・法耶兹去法国圣托洛佩兹度完周末,于16点30分回到巴黎里兹饭店,共进晚餐之后两人坐上一辆黑色奔驰,他们准备去位于巴黎16街的多迪的一所私人别墅休息。

车子沿着塞纳河畔的高速大道向前飞驶。

但是,他们永远没有到达多迪的别墅。

车子只开到了艾菲尔铁塔附近的阿尔玛桥下。

很快,在医院的法国内政部长舍韦内瓦和院方宣布戴安娜惨遭车祸,因胸腔大出血,于凌晨4时26分死在手术台上,时年36岁。

巴黎旺多姆广场

巴黎旺多姆广场是巴黎一座封闭式豪华广场,中间是绿色的旺多姆柱,一侧是著名的里兹酒店。这里有上百年悠久历史,是传统的富人消费区,有很深的历史文化积累。只有少数商人的商品才有资格陈列在巴黎旺多姆广场的珠宝店橱窗里,多迪・法耶兹在此地为戴安娜买了那枚刻有她名字的戒指。里兹酒店是多迪父亲的产业,是巴黎最豪华最著名的酒店之一,是名人、影星在巴黎最爱下榻的酒店。戴安娜的最后时光,曾与多迪在这里用餐。那时,对戴安娜来说,摄像头无处不在。

塞纳河的阿尔玛桥

巴黎的桥是历史的纪念碑,阿尔玛桥是塞纳河上最“新”的桥梁之一,其设计非常简洁,没有过多的雕饰,那段与沙俄军队的交战史也已经很少有人知道。1997年8月,戴安娜和多迪在阿尔玛桥地下隧道蒙难,阿尔玛桥一夜成名,被称作戴妃香销桥。事后,这里树起了一座火炬状的雕塑,纪念戴安娜。雕塑基座上曾写满各种文字的留言。尽管巴黎市政府后来专门在古老的第四区建了一个花园纪念戴安娜这位“大众情人”,但是多数游客还是希望到“自由之火”雕塑去为心中的女 神献上自己的鲜花。

世纪葬礼/戴安娜去世后,全球无数媒体不约而同使用了同一组词――“震惊和悲伤”。讥诮、伤害过她的媒体此时用这样的口吻形容她的离去――“不列颠的王冠上失去了

颗明珠”。英国广播电台停止了正常节目的播出,专门播放戴安娜王妃身后的消息,这是二战以来绝无仅有的。

1997年9月6日,英国为戴安娜举行了葬礼。威斯敏斯特教堂外,成千上万的人为她祈祷,她的灵柩经过的77英里的道路上洒满了鲜花。从肯辛顿宫到威斯敏斯特教堂,送葬队伍足足走了2个小时。当灵车经过英国王宫――白金汉宫门口时,身着黑衣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率领着三代王室成员向戴安娜的灵柩深深地鞠了一躬。在她身后,白金汉宫上空飘扬的英国国旗早早地降下了一半。

这是威斯敏斯特教堂建成1000年来最为隆重的一次葬礼。对一个女人的祭奠,不仅变成了世界历史范围内奇迹性的盛大聚会,还使交战的爱尔兰天主教和亲英教徒联合为她致哀。唱诗班的颂诗中,英国首相布莱尔宣读了《科林斯人对爱的赞美》:“如今我们只能透过玻璃模糊地看到她的遗容。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忠诚,希望和爱,但三者之中,最伟大的是爱。”

英国广播公司用44种语言向世界转播了这场史无前例的葬礼实况,全球25亿人看到了本世纪最令人伤感的一幅画面戴安娜王妃的灵柩安放在炮架上,覆盖着褐紫红色和金色的皇家旗帜,上面摆着白色鲜花,鲜花丛中有一张两位年幼的王子写的卡片,上面只有一个词:“MUM”。画面上还有那个使戴安娜的人生发生非常故事的查尔斯悲伤的面容。

余波未了/戴安娜死后,各行各业都开动脑筋思考怎样利用这个时机大赚钞票,已形成了一个所谓的“戴安娜经济。”有人把话说得更透:戴安娜无论在生前还是身后,都养活了一大批人。

玫瑰已经离去,但没有消失,风中之烛还在摇摆不定。突然的死亡使人充满了狐疑,不断有朋友揭密,又不断有人站出来指证,好事之徒的谣言,不安分者的自述。戴安娜,这朵英格兰玫瑰生前光华万丈,死后也不寂寞,故事永远都有,各自新鲜。

戴安娜死后,死亡原因猜测多达9个版本。譬如,司机酒后酿车祸、汽车故障出意外、地雷商埋下地雷、因医生延误而死、英国王室下毒手等等。但更多人相信戴安娜的突然离去是英国情报机构所策划的暗杀行动。

2003年10月20日,英国《每日镜报》发表了一封戴安娜的亲笔信,信是戴安娜的管家伯勒尔提供的,信中写道:“现在我处于生命最危险的阶段,有人正在策划为我制造一起‘意外车祸’:刹车失灵,头部受重伤……害我的目的就是为查尔斯结婚扫清障碍。”这使英国一些始终怀疑戴妃之死是“阴谋”的人似乎找到了证据。

2004年1月10日,英国《泰晤士报》再次抖出惊人消息。该报称英国警方怀疑戴妃司机亨利・保罗的血样被“掉包”,因而严重质疑法国方面得出的“保罗酒后驾车酿成车祸”这一结论。

2006年12月14日中午,英国警方正式公布了戴安娜与男友多迪死亡原因的详细 调查报告 :戴安娜王妃当年的确死于意外,而绝非死于谋杀。这份长达850页的调查报告是伦敦警察厅前警察总监率13名专家组成的特别小组花费两年时间,耗资400万英镑,在英国,法国和美国情报机构以及政府部门的全力协作下,走访400名证人,提取了250份证词后出炉的。

尽管报告内容已经公开,但当事人之一、多迪的父亲、埃及大亨法耶兹坚决否认他的儿子和戴安娜是死于纯粹意外。自事故发生后,法耶兹一直要求公开调查儿子和戴安娜的死因,并自组了一支侦探队伍,他认为戴安娜和他的儿子完全是死于谋杀。

10年来,戴安娜的名字从来没有被忘记,她就像一颗流星划过温莎堡的天空,但始终未了,她越来越像一个**故事,并且没有结局。

其实英国王室真正的平民公主,第一个嫁给王子的灰姑娘,其实是现在的剑桥公爵夫人凯特——。爱德华斯潘塞伯爵最小的女儿戴安娜从小就被称为“戴安娜女士”。她是来自贵族家庭的贵族**,不是真正的平民,甚至不是灰姑娘。

看看戴安娜结婚时戴的皇冠和珠宝。它们是从她的家族传下来的。尤其是这顶王冠,也被称为“斯潘塞之冠”,属于斯潘塞的传家宝。后来,两位货真价实的平民公主卡特和梅根在婚礼上借用了她们的王冠。

有人说斯潘塞家族出身羊毛商人,所以虽然你是伯爵,但你并不被其他贵族喜欢。其实说家庭背景低是相对的。与世卫组织相比,总的来说,斯潘塞家族是一个植根于洪妙的贵族家族。

斯宾塞家族第一伯爵是查理一世(1600年至1649年1月30日被克伦威尔送上断头台的那位)花3000英镑买下的爵位。在随后的数百年间,它在贵族圈和政商界流行开来,一直是白金汉宫的宠儿。

1693年,在斯潘塞伯爵在斯潘塞公馆主持的一次贵宾会议上,英王威廉三世同意限制王权,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从此步入正轨。当威廉三世国王于1714年去世时,斯宾塞家族和其他贵族一起,帮助汉诺威的王储登上王位,成为乔治一世,并建立了汉诺威王室。斯潘塞伯爵成了“开国英雄”。

数百年来,斯宾塞家族与皇室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戴安娜的父亲斯潘塞八世是乔治六世国王和伊丽莎白女王的宫廷侍从,曾经和女王的妹妹玛格利特公主约会过。戴安娜的祖母是一位男爵夫人,一位著名的钢琴家,她是英国王太后最好的朋友。

1954年,戴安娜的父母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了盛大的婚礼,由王室奉献。伊丽莎白女王和王太后亲自前来参加。这场婚礼相当体面高调,被称为“当年上流社会最受瞩目的婚礼”。

结婚后,斯潘塞伯爵和他的妻子一直担心他们的儿子,因为——人真的有一个头衔可以继承!

1961年7月1日,戴安娜降临人世,斯宾塞家族再次遭受沉重打击。所有人都认为戴安娜是多余的,甚至戴安娜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约翰斯宾塞(Johnspencer)和他的妻子因为不能生儿子而闹了很多矛盾(这件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当时所有的人类都上了太空,英国贵族试图在没有儿子的情况下自杀,就像几百年前一样)。

直到4年后,伯爵夫人为斯宾塞家族生下了一个男孩。然而,几年后,厄尔斯潘塞和他的妻子因为出轨而离婚,戴安娜的童年非常不幸。

因此,就地位而言,斯潘塞伯爵算得上是英国的老贵族,地位不低。然而,此前的英国王室继承人大多在欧洲王室“体系”内结婚。例如,伊丽莎白女王的丈夫是一位希腊王子。虽然斯潘塞伯爵拥有贵族身份,但他没有任何可追溯的皇室血统。所以所谓“布衣”是相对于皇室血统而言的。

此外,戴安娜也来自离异家庭。她是个人渣,高中没毕业,嫁到剑桥,在部队服役,见过世面的皇太子。她几乎不是一个害羞的灰姑娘。

其实“老百姓”这个词更多指的是戴安娜的行为。

戴安娜王妃是个自由奔放的**姐,很接地气,不像其他贵族家庭那么难相处,有距离感。婚后,她投身于公共服务和慈善事业,成为20世纪末著名的慈善募捐名人。

更何况,他们不像其他名人,只喜欢在媒体的闪光灯下高调捐款,或者在一些豪华的论坛上蹭嘴。

她宣布支持国际反地雷组织,这是从她自己走进雷区的行动开始的。

无论种族,国籍,肤色,她都把她当成自己的孩子。

没有施舍者这种居高临下的姿态。

近距离接触被普通人变色的麻风病人。

1987年,当很多人还认为艾滋病可以通过轻微接触甚至“呼吸”传播时,戴安娜王妃就坐在一名艾滋病患者旁边,主动握住他的手。她告诉世人,艾滋病患者需要的是更多的热情和关爱,而不是孤立。

她的“共性”也深深影响了她的两个儿子,就像小时候母亲为两兄弟营造的自由平等的氛围。威廉和哈里将这种精神带入了他们的成年生活。比如现在,乔治王子不选择传统的贵族学校,而是去一个普通的学前班,和普通的孩子做同学。

改革后的哈里王子热衷于慈善事业,非常关注全球儿童问题和艾滋病。

2018年7月,哈里王子出席第22届国际艾滋病大会时,主动与艾滋病儿童亲密拥抱。这也是对他母亲的一种怀念和致敬。

所有文章均为原创,本人拒绝他人随意抄袭或转载。如果遇到《白鹿原野史》《坚持创作的人》这种文案,我会投诉到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6921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5
下一篇2024-0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