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赏析

宋词:《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赏析,第1张

  《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

 五代:顾夐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

 争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译文

 漫漫长夜你撇下我远走到哪里?没有一点音讯。香阁门儿关上,眉儿紧紧皱起,月亮就要西沉。

 怎么忍心不把你追寻?怨恨这孤眠独寝。只有换我的心,变作你的心,你才会知道这相思有多么深。

 注释

 诉衷情:唐教坊曲名。因毛文锡词句有“桃花流水漾纵横”,又名《桃花水》;因顾夐本词,又名《怨孤衾》。

 永夜:长夜。

 眉敛:指皱眉愁苦之状。

 争忍:怎忍。

 孤衾:喻独宿。

 鉴赏

 这首词通过女主人公口语式的内心独白,揭示了作为一个闺中弱女子被负心人所折磨而带来的心灵创伤,表现了旧社会情爱悲剧的一个方面。主人公怨中有爱,爱怨兼发,心情复杂。作品在艺术构思与表现手法上甚见匠心,深得后代词评家的赞赏。

 这是一首单调小令。开头五句,奏的是感情音响的主旋律——怨。“永夜”两句,就悬想负心人行踪着笔。“长夜漫漫,负心人啊,你抛下我到哪里去了?”自问还复自答:“音信已绝,奈何!”着一“绝”字,点出薄悻者之寡信绝情。“香阁掩”三句,就闺中人己方情况着笔,从环境描写(闺门紧闭)、表情描写(眉头紧皱)、时间推移(斜月将落、长夜将尽)这三个方面,写出了终宵坐候之难耐。这两笔归结到一点——对薄悻者之怨。

 “争忍”句以下写心池又起新澜。“争忍”两句是第一个浪头,特点是思之不已,爱怨兼发。“叫我怎忍心不苦苦追寻啊?”这一句心灵独白,表明她怨中有爱,情丝难解。但稍加推究,闺门紧闭,室内一目了然,无物可寻。“寻”这一动作,正好显示她已陷于身难自主迷离恍惚的精神状态。等到她头脑稍为清醒,又得面对令人心碎的现实——孤衾独处,因而“怨”字又重上心头。“换我心”三句是第二个浪头,特点是情之所钟,忽发痴语。清王士禛《花草蒙拾》曾指出:“顾太尉‘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自是透骨情语。徐山民‘妾心移得在君心,方知人恨深’全袭此。”徐山民句中之“移”字,倒也深得顾词“换”字之真谛。换心者,移心之谓也。主人公是多么希望把自己的一颗心移置在对方的心腔里,以取得对方对自己思念之深的理解啊。就事论事,移心之说似属无理,而主人公发此痴想,却正好显示其爱之深,其情之真,此即所谓“无理而有情”。当然尽管如此,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将是难以避免的。这一点,明汤显祖在《花间集》评本中曾一语道破:“若到换心田地,换与他也未必好。”但作品的思想倾向性却十分明朗,同情完全放在被折磨被损害的弱女子这一边,这也就从侧面鞭挞了薄悻之徒。

 顾夐此词,以善作情语著称。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把此词作为“有专作情语而绝妙者”的显例之一,并且说:“此等词,求之古今人词中,曾不多见。”足见评价之高。▲

 赏析

 《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是情人怨恋相思之词。此词运用白描手法,写一位独守空闺的**的情态与景物,表现并反衬出她在漫漫长夜中的孤寂与怨恨,既有文人词的细腻华美,又带有民歌风味,是写闺情的别开生面之作。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永夜”,即漫漫长夜;一个“抛”字暗示出女子对自己命运的担心。起句劈面一问,不仅揭示了女子愁怨的根由,还写出了她因久盼不归而产生的焦灼、苦闷、不安和疑虑。下接“绝来音”,表明所爱深夜不归,并不是不得已的行为,而是故意给她的冷遇,一则写夜阑人静、悄无声息,烘托出女子的孤寂无伴;同时透露出在漫漫长夜、寂寂空闺中她一直在侧耳凝神聆听户外声息的不安心情,门外的每一点哪怕是极轻微的声音都会唤起她的希望,使她激动和喜悦。

 “香阁掩,眉敛,月将沉。”当希望之火一次次在心头燃起旋又熄灭以后,她终于明白今宵是无望的了,“香阁掩”三字表明了她内心的绝望。一个“掩”字,显示了她的情感所系,她并不想把那个无情的人拒于门外,依然为他留着门,闷坐空闺,独对孤灯,痴痴等待着他。“眉敛”,正是她内心深处压抑不住的怨情的不自禁的流露。然而直到月将西沉时分,他也没有给她消息,或者回来陪伴她。“月将沉”一句不仅点明天将破晓,它既暗示了清幽的月光没有给人以任何安慰,徒然增加了女子的愁思,也透露出女子为怨思所苦而一夜无眠,在辗转反侧之际,往日恩爱厮守、形影相随的情景尽在眼前,在独卧孤寝的凄清中更添加了几分寂寞和冷清。

 “争忍不相寻?怨孤衾。”她的语气里有埋怨,有委屈,“争忍”二字反问,表明她怨中有爱,情丝难解,既有不忍苛贵之意,也有不免怨怪之情,仔细体味,竟似有要对方发慈悲的意思。忍或不忍,不是因为情感的自然生发,不是因为情不自禁,而是来自慈悲的意念。然而稍加推究,闺门紧闭,室内一目了然,并无可寻。“寻”这一动作,正好显示她已陷于迷离恍惚的精神状态。等到她头脑稍为清醒,又得面对令人心碎的现实——孤衾独处。“怨孤衾”一句,短而有力,长夜难眠的孤独,自身情感依依而不获对应的痛苦,终于直接以一个“怨”字透出。“怨”,是因爱所生的恨,是不敢决裂而去的恨。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情之所钟,忽发痴语,这是女子发自内心深处的表白和对负心人的恳切呼唤。换心者,移心之谓也,主人公希望把自己的一颗心移置在对方的心腔里,以取得对方对自己思念之深的理解。如果对方已经彻底绝情,任是怎样他也不会回心转意了。虽是如此,但词这样写,却愈见感情激愤而又无可奈何,沉哀深痛,入木三分。这里既有对男子的嗔怨,更透出女子的一片深情,令人低徊不尽。

 词写痴情女子对负心情郎的期待、爱恋与幽怨。心不可换,情痴故欲换之,换之而不可得,益增其怨忧。写闺怨情至于此,形象鲜明生动,无以复加

写古诗表白的方式可以让你的情话更加有情调,传达出深厚的感情。以下是一些指导:

1选择一个适当的诗体和韵脚。建议选择七绝或者五言绝句这类简单易懂,便于抒发真情实意的诗体。此外,可以参考唐诗、宋词等古典诗歌创作的经验和技法。

2确定好抒发的情感。在写诗之前,先要思考清楚自己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是浪漫的爱情,还是深沉的思念,或者是全部的感情,然后把这种情感转化为文字,在诗歌中表露出来。

3运用优美的词汇和修辞手法。古诗虽然使用了非常规的语言和繁复的词汇,但其中常会夹杂着许多生动的描述和极富艺术性的修辞手法。所以在写作时不妨加入一些比喻,借景抒怀,或许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4恰到好处的表达自己的心意。用温柔、真挚的语言向心仪的女孩子表白,但也要注意不要让她感到压力或者尴尬。在表达自己的思绪时,需要谨慎选择言辞,在合适的时候透露自己的深情。

五代词的发展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以西蜀为重镇,后期以南唐为中心。如果说西蜀词主要用于应歌,秾丽香软之作较多而接近晚唐;那么南唐词则重在抒怀,多写难以言传的悱恻心绪,着重展现词的纯情之美。南唐词增加了表现人生际遇方面的真实情感,词人择调又多选用含清乐成分的曲调,声情高度谐和,语言趋向清雅,促进了曲子词由“伶工之词”到“士大夫之词”的重大转变。冯延巳和李煜就是在这转变中起关键作用的词人。

冯延巳(903—960),一名延嗣,字正中,先世彭城人,唐末其父迁家寿春(今安徽寿县)。他早年为吴国秘书郎,与宰相徐知诰(李昪)之子李璟游处。至南唐代吴(937年),他以驾部郎中为齐王李璟元帅府掌书记,李璟即位(943年)后,他被拜为谏议大夫、翰林学士,再迁户部侍郎。但他不谙政务,只适合做词人,当南唐兵败福州,及失湖湘、丧江北时,他曾先后三次被罢相,还曾一度出为抚州节度使。他晚年心情孤凄抑郁,在北宋开国的那一年,以太子太傅的身份病卒于金陵。

作为南唐词人里的佼佼者,冯延巳的词写男女之情者将近半数,不失曲子词的传统风格;但他作词重在抒发由景色所触发的感情,心绪千回百转,若有寄托,又若无寄托,情思悱恻而深婉蕴藉。如他的两首《鹊踏枝》: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阑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其一)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上小楼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其二)

触景生情,睹物兴感,写思念,写离愁,把男女之情作为抒写的主要内容,这是冯延巳和花间词人的共通之点。可是,冯词较少对女性的容貌体态进行刻画,他写的是一种难以言说的纯情,并注重通过景物意象的勾勒来加以表达。如《采桑子》: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醉花间》: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阳明寒草。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写伤春之情,表现的情感很细腻真实,开掘得较深,像韦庄词一样给人以直接的感动,又像温庭筠的词一样给人丰富的暗示,引发联想,这对花间词而言已是一种超越。冯延巳于词中着力表现的,不是情事的直接描述,而是雅致优美的意境,如《谒金门》: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以风吹皱水面起兴,写思春闲情,完全是一种优美心绪的感发,情调意境极为雅致。冯延巳词的这种纯美情调,很符合士大夫文人的艺术脾胃,对后来的晏殊和欧阳修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花间词向士大夫词演进的重要一环。

表达难以言传的悱恻心绪的纯情之美,在李煜词里有更充分的体现。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徐州(今江苏徐州)人。他是南唐的最后一个皇帝,世称李后主。他青少年时代是在中主李璟的“荫育”下度过的,优游卒岁的享乐生活,养成了他性喜豪奢的习惯,虽生活视野狭窄,但感情细腻,南唐宫廷浓厚的文艺学术气氛,给天资聪慧的他以极深的影响。交泰四年(961),南唐因畏惧北宋威胁而迁都洪州(今江西南昌市),他被立为太子留金陵监国,同年六月在金陵即位,开始了偏安江南十五年的帝王生活,其间曾遭遇子夭妻亡的家庭悲剧。开宝八年(975),宋军攻到金陵城下,他肉袒出降,次年被宋兵押送到开封,白衣纱帽待罪明德楼下,辱封“违命侯”。他入宋后被视为囚徒软禁在“赐第”中,完全丧失了人身自由,所作词饱含亡国哀怨。太平兴国三年(978),他被宋太宗派人用毒药毒死,年仅四十二岁。

李煜是位艺术天分很高的帝王,他多才多艺,工书善画,精通音律,诗词文赋无所不能,而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在词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阅世浅,性情真率,不失赤子之心,其词的创作常随生活环境和际遇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他的早期作品以反映沉溺声色、纵情逸乐的宫中生活为主,如专咏美人口的《一斛珠》:

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这类艳情词并未脱花间旧格,但写得较为真率生动,有些许天真,富有情趣。再如相传写与小周后偷情的《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用直白浅露的叙说,把热恋中的女子赴情人约会的忐忑情态和放纵心理写得淋漓尽致,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作者宫廷享乐生活无检束的一面。

在李煜当上偏安皇帝,经历了人去屋空的家庭不幸之后,他对南唐小王朝的内外交困感同身受,词的意境和情调也因之发生了明显变化。他用词写心情沉痛的离愁别恨,流露出了难以尽言的哀思,伤感悱恻之极。如《捣练子》:“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写离怀别感,集中了许多能引起这种情感的印象,心情尤显沉重。再如《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抒写好景不长、离恨难消的悲痛,始于春来别肠寸断,终于离恨如春草无边际,不尽的哀伤化作了愁花恨草。此时李煜作词,已由对外界事物的描绘转入内心的真情表白,如他在《乌夜啼》中所说: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抒写孤独、惆怅和无奈的抑郁情怀,难以明言而又牵肠挂肚的茫然心绪,显得很沉痛。

李煜词最感人的篇章,是那些写亡国后深悲巨痛的作品。在入宋做囚徒的三年时间里,他蒙受家国俱亡、苟且偷生的奇耻大辱,经常以泪洗面,真是往事不堪回首。如其《乌夜啼》所云: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又《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追怀故国、痛念江山,抒写美好事物丧失后的深悲巨痛,这成为其作品的突出主题。他在《望江南》中说:“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并非无关痛痒的 ,而是用血泪写成的悱恻词。当然,其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在对江山、故国的怀恋中,充满了悔恨、悲愤和哀愁等复杂的情感,感慨极深,词境也极为阔大。李煜的这些词,纯以白描手法直抒内心的极度悲痛,旧事新境贯穿,作品时空跨度很大,能引发许多的联想,加大了感情容量。因其天性柔弱,又嗜佛说,故所抒发的感情率以哀伤为主,但能于创痛之余,萌发悲天悯人的悱恻情怀。虽然李煜在词中所表现的人生愁恨,只是一种个人的情绪和感触,却是用血泪写成的不朽之作,反映出人类悲悯的深刻普遍性,能引起历代读者的共鸣。

在南唐词人里,中主李璟(916—961),字伯玉,也是一位有艺术才能的作家,虽然他的词仅存四首,但都是优秀之作。如《浣溪沙》: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写悲秋和离恨,于萧瑟的景物中寄寓身世憔悴的感慨,故能脱去浮艳,给人以“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其艺术感染力和成就可与李煜写悱恻情思的同类作品相媲美。一冯(冯延巳)二主(李璟、李煜)的词,向来被视为南唐词的代表。他们把自身的欢戚、愁怨和无奈都率真地写入词里,创造出具有纯情之美的艺术珍品,把词从娱乐性的应歌而作的曲子词,变成抒 情实感的抒情诗创作,对宋词的发展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关于爱情的《宋词》精选

《蝶恋花》

遥夜亭皋闲信步

,

乍过清明

,

渐觉伤春暮

;

数点雨声风约住

,

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

,

谁在秋千

,

笑里轻轻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

,

人间没个安排处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

,

春意阑珊

,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

!

无限江山

,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

天上人间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篇《宋词三百首: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 考 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作品简介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由李清照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词是作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设想与天帝问答,倾述隐衷,寄托自己的情思,景象壮阔,气势磅礴,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的豪放词,在她的词作中不多见。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照的南渡以后的作品。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这一首却是例外。

原文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作者: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

⑴星河:银河。

⑵转:《历代诗余》作“曙”。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天语:天帝的话语。

⑸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意仿《离骚》上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⑹“我报”二句:意谓人生路长而时光渐晚,徒有诗才,志事难酬。报,回答。王灼《碧鸡漫志》云:李清照少时便有古诗名气,“才力华赡,逼近前辈。”但男女不平等的封建社会,其才华被扼制,不能有所作为,故说“谩有”。惊人句,化用《江上值水如海上势聊短述》有“语不惊人死不休”诗句

⑺谩:徒,空。

⑻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⑼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⑽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11)吹取:吹得。

(12)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翻译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赏析

 这首词写梦游太空的情景。开头两句就把我们的目光引向了另一个世界。这里云层接天,有如波涛汹涌的海洋;雾气弥漫,透露出黎明前的曙光。平常称作银河的星河,正随着夜色将尽而回转它的河床,好似有无数小帆船在银河中随波荡漾。作者用“涛”、“转”、“舞”几个字,写出了景色的动态。由银河联想到地面上的河流,进而设想有许多帆船在天上的河流中航行,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力。这使我们想起唐代诗人李贺《天上谣》中的诗句:“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李贺想象云彩象水那样在天河中流动,发出响声,漂起群星。两人的描绘真有异曲同工之妙。从第三句我们得知,前面写的原来是梦境,云涛、星河都是作者梦中在天宫所见。“帝所”,传说中天帝的住所。这句说,我的梦魂仿佛是飞上了天宫。因为梦中的感觉是恍惚不清的,所以用“仿佛”。写到这里,作者舍弃了其它一切不必要的描绘,只是说:我听到了天帝关切地问我:“要到哪里去?”她的意图是突出天帝对她的询问,以便引出下片的回答,而这个回答,正是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下片一开始就是对天帝的回答。“报”,即回答。“嗟[jiē]”,叹息。“谩”,是徒然的意思。她回答天帝说,我感叹天色晚、道路长,前途渺茫;我白白具有写诗的出众才华,因为这毫无用处。天晚路长,不是写实而是象征,并且化用了《离骚》的诗句。战国时楚国伟大诗人屈原在他的长诗《离骚》中,曾用“日忽忽其将暮(日暮)”“路曼曼其修远(路长)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来象征当时楚国政治黑暗的现实,并表现自己追求光明理想的决心。李清照写这首词时,北宋已经灭亡,南宋朝廷权误国,抗战不力,她自己也饱经离乱之苦,精神上十分苦闷。在这两句词里,她用“天晚,路长”象征当时而又看不到光明的社会现实;通过“学诗谩有惊人句”,表现了她感到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然而她也并没有颓丧、消沉。看,“九万里风鹏正举”,大鹏鸟正在乘着强劲的风势向着九万里的高空奋飞呢!作者在这里借助于《庄子·逍遥游》中的故事,描绘了大鹏鸟冲天而起,搏击长空的雄伟形象,字里行间充满了她对大鹏的无限钦仰之情,借以表现她昂然向上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下文又通过向往神话中的“三山”,得到了进一步的表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吹取”,吹到的意思。作者是多么希望,乘上有如蓬草那样随风飘荡的小船,借着这股强劲的风力,把她吹向那远在渤海中的三座仙山啊!“三山”,指蓬莱、方丈、瀛洲。传说那里住着神仙,有长生不老药,有珍禽异兽,还有富丽堂皇的宫殿,在传说中,是一个极富有吸引力而又难以到达的神奇的世界。李清照说她向往三山,当然,并不是真的要去求什么仙,她只不过是在现实社会中,看不到光明,借那虚无缥缈的仙山,作为一种理想境界的象征,来表示她不甘心消沉,仍然抱有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罢了。而把理想寄托于仙境,这也就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一种否定。

李清照的许多词给人们留下了她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印象。可是这一首却迥然不同。它气象开阔,风格豪迈,形象壮美,富于奇想而又有所寄托,表现了她的精神面貌的另一个方面,也表现了她的词的另一种风格。

点评

 李清照是一位可以代表婉约派的女作家,她的《声声慢》、《醉花阴》等是大家熟悉的名作。这些词多半写闺情幽怨,它的风格是含蓄、委婉的。但是在她的词作中也有一首风格特殊的《渔家傲》,这是一首豪放的词,她用《离骚》、《远游》的感情来写小令,不但是五代词中所没有的,就是北宋词中也很少见。一位婉约派的女词人,而能写出这样有气魄的作品,确实值得注意。

 整首词都是描写梦境。开头两句写拂晓时候海上的景象。在李清照以前还没有人在词里描写过大海。“天接云涛”两句用“接”、“转”、“舞”三个动词,来写海天动宕的境界。“星河欲转”,点出时间已近拂晓。“千帆舞”写大风,这不是江河中的景象。可能因为李清照是山东人,对海的见闻比较多,所以写得出这样的境界。上片第三句“仿佛梦魂归帝所”,意思是说:我原来就是天帝那儿来的人,现在又回到了天帝处所。这和苏轼《水调歌头》中秋词:“我欲乘风归去”之“归”字意义相同。“归何处”句,着“殷勤”二字,写出天帝的好意,引起下片换头“我报路长嗟日暮”二句的感慨。《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就是李清照“路长日暮”句的出处。这句子的意思是说人世间不自由,尤其是封建时代的妇女,纵使学诗有惊人之句(“谩有”是“空有”的意思),也依然是“路长日暮”,找不到她理解的境界。末了几句说:看大鹏已经高翔于九万里风之上;大风呵,不住地吹吧,把我的帆船吹送到蓬莱三岛去吧(“九万里风”句用《庄子逍遥游》,说大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旋风,九是虚数)!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女作家,何以能写出这样豪放的作品呢?在封建社会中,女子生活于种种束缚之下,即使象李清照那样有高度修养和才华的女作家也不能摆脱这种命运,这无疑会使她感到烦闷和窒息。她作了两首《临江仙》词,都用欧阳修的成语“庭院深深深几许”作为起句,这很可能是借它表达她的烦闷的心情。她要求解脱,要求有广阔的精神境界。这首词中就充分表示她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但这种愿望在她生活的时代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她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在这境界中寻求出路。然而在那个时代,一个女子而能不安于社会给她安排的命运,大胆地提出冲破束缚、向往自由的要求,确实是很难得的。在历,在封建社会的妇女群中是很少见的。

 这首风格豪放的词,意境阔大,想象丰富,确实是一首浪漫主义的好作品。出之于一位婉约派作家之手,那就更为突出了。其所以有此成就,无疑是决定于作者的实际生活遭遇和她那种渴求冲决这种生活的思想感情;这绝不是没有真实生活感情而故作豪语的人所能写得出的。

简析

 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记梦”。从词的内容、情调及风格上看,可能是南渡以后的作品。前期,作者的生活美满,词中多为爱情的歌颂,离别相思与伤春悲秋的叹息虽时有流露,但情调仍是欢快的,风格是爽朗的。南渡以后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了。作者经历了靖康之乱,她举家南逃,备尝家破人亡与颠沛流离之苦。无疑,她的生活面扩大了,阅历加深了,作品的内容也较前期丰富了。很明显,贯穿这一时期词创作的主线是家国沦亡与个人不幸遭遇的哀叹。早期明快、爽朗的情调已经消失,而代之以浓厚的感伤情绪。但是,这首《渔家傲》却与作者一贯的词风有所不同。它借助干梦境的描述,创造出一个幻想中的神话世界,充分反映出作者的生活热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作者在梦中横渡天河,直入天宫,并大胆地向天帝倾诉自己的不幸,强烈要求摆脱“路长”与“日暮”的困苦境地,然后象鹏鸟一样,磅礴九天,或者驾一叶扁舟,乘风破浪,驶向理想中的仙境。这首词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词风豪迈奔放,很近似苏轼、辛弃疾。黄了翁在《家园词选》中说这首词“无一毫钗粉气,自是北宋风格。”可见,李清 照的词风是多样的。

 这首词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大胆而又丰富的想象。作者创造出虚无缥缈的梦境,把天上的银河与人间的河流联系起来,把闪烁的星群想象成为挂满篷帆的航船。作者正是乘坐这艘“飞船”驶入天上的神仙世界,受到“天帝”的接待。这的确是“穿天心,出地腑”的神来之笔。这样的词笔出自李清照,确实是“惊人”的。

 这首词具有阔大而又豪迈的气度。词中阔大的形象、阔大的志愿、出自阔大的胸怀。一个漂零无依的女词人竟渴望借助万里鹏风把自己映入神仙般的奇异世界。这奇异的神仙世界是词人理想与精神寄托之所在。词中既有李白的放浪姿肆,又具有杜甫的沉郁顿挫,这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终于使这首《渔家傲》成为《漱玉集》中独具特色的词篇。

 此词当为易安南渡后的词作。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设想与天帝问答,倾述隐衷,寄托自己的情思,景象壮阔,气势磅礴。这就是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的豪放词,在她现在的词作中是不多见的。

 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可谓一语中的,道破天机。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仿佛”以下这三句,写词人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可称之为“跨片格”。

 “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运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不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路长”、“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着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的文学家她肯定也有类似的感慨。

 “九万里风鹏正举”,从对话中宕开,然仍不离主线。因为词中的贯串动作是渡海乘船,四周景象是海天相接,由此而连想到《庄子·逍遥游》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说“鹏正举”,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

 大鹏正高举的时刻,词人忽又大喝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具大手笔也!“蓬舟”,谓轻如蓬草的小舟,极言所乘之舟的轻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

 前后呼应,结构缜密。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自然会气度恢宏、格调雄奇。充分显示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讲解

 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照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一般来说,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这一首却是例外。

 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兼夫死,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飘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岁月的晚年,处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但她是一个性格爽直、柔中有刚、不愿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所以,有时想象的翅膀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她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摆脱人间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况。于是梦跨云雾,渡天河,归帝宫,乘万里风到仙山去。这样豪迈的气概,不凡的壮举,就使这首词显示出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而和她的其他词作风格迥然不同。

 词一开头就写:“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活绘出一幅仙境一般的壮丽景色。这里,“星河”,即银河。意思是说,天空连接着那象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显得曙色胧朦。而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银河中波涛汹涌,象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河中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风帆摆动得象在银河中起舞一样。这是写天上的云彩,可谓千姿万态。虽然写的是作者在梦中所幻想的自然景象,但这一幻想无疑是她在人生道路上历尽艰难险阻、流徙奔波之苦的潜意识所促使的。所以,在它里面既有壮丽的一面,又有艰险的一面。它展现出一个晨雾迷茫、云涛翻腾、滚滚银河、千帆竞渡的开阔境界。这境界象是个仙境,作者就是在这仙境中经历着的。所以,也渐渐地使她的梦魂好象回到天帝居住的宫殿去了。——“仿佛梦魂归帝所”。“帝所”,指天帝居住的宫殿。其实,这是人们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后所希望和追求的美好前途。而她之所以梦回“帝所”,是有其思想根源的。古代诗人往往设想自己是从天上宫阙来的,所以在幻想美好的前途时也就往往说“归帝所”去。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也就是写他想回到天帝宫殿去。那么,作者魂回帝宫去,情况怎样呢?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她听着天帝在对她说话,殷勤地问她要回到哪里去?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的白眼,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作者这么写,不管其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已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讥讽了黑暗的现实社会。她在若干年来的逃难生活中,多少事,凭谁诉?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就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愿。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意思是说: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上句,“路长嗟日暮”,出自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这里着一“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徬徨忧虑的神态。下句,“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这一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文章无用,有李贺《南园十三首》中的“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之意。两者象是对立,实则统一,是互为因果的。那么,作者既然有这样苦衷,她希望怎样解脱呢?请看: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她要象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九万里风”句,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风名。“九”是虚数,是多的意思。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蓬舟”,象蓬草那样飞旋轻快的小舟。“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个神山。为神仙所居,在渤海中。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是否由于消极的游仙思想在作怪?不是的。从上文的意思来看,是由于她感到“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就是说,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这样想的。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

 这首词,思路开宕,想象丰富,意境辽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它把读者带到仙境中去,饱览丰富多姿的云涛;大鹏展翅万里的浩大境界,以及那轻舟乘风吹向三山的美景,使人为之神往。这种借神仙境界来表达自己胸怀的浪漫主义作品,在李词中是极为罕见的。

 李清照本为婉约派的女作家,能写出如此豪放的词,除了乱世迫使她从闺阁中走出社会,面对现实这些客观原因之外,还有她的主观因素,就是她的思维活跃,性格开朗,敢想敢说;同时,她遍读群书,记性特强,不常见的字句、故实,都能一一记得,这就丰富了她的形象思维,使她对各种神话传说和典故,都能运用自如来书写自己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心愿,从而构成了这首具有浪漫情调而又气魄宏伟的豪放词。

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1155),今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宋词英译

Yu Jia Ao

On Her Dream

In the sky merged with the floating clouds and morning mist,

The Silver River is about to fade, a thousand sails dancing;

It seems in a dream that I’ve returned to the Heavenly Palace,

And heard the Jade Emperor speaking,

Eagerly asking where I am bound

I reply that life’s road is long and I’m ageing,

What I’ve achieved is a few unusual poems

Now the mighty roc of nine thousand li has taken wing

May the wind keep blowing

My little boat to the land of the immortals

词牌简介

 《渔家傲》,词牌名之一,北宋流行,有用以作“十二月鼓子词”者。渔家傲也是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南曲较常见,属中吕宫,又有二:其一字句格律与词牌同,有只用半阕者,用作引子;另一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

 《渔家傲》不见于唐、五代人词,至北宋晏殊、欧阳修则填此调独多。《词谱》卷十四云:“此调始自晏殊,因词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取以为名。”

格律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四面边声连角起。

平中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羌管悠悠霜满地。

平中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译文]羞红了脸走进房中,靠在门边看那少年,内心十分高兴,顺手拉过一枝青梅闻着,来掩盖内心的激动和慌乱。

 [出典]李清照《点绛唇》

 注:

 1、《点绛唇》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戋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2、注释:

 关于此词作者众说纷纭,杨慎《词林万选》等收为李清照词,杨金本《草堂诗余》作苏轼词,《花草粹编》等作无名氏词,《词的》作周邦彦词,唐五代及北宋词集中词作互见现象所在多见,不足为奇。

 蹴(cù):踏。

 慵整:懒整。

 见有人来:一作见客入来。

 袜刬(chǎn):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

 3、译文1:

 荡罢秋千,揉着微微麻木的玉指。秋千旁纤细的花朵染上了晶莹的露水,薄汗透湿了轻纱。

 忽然有客人来,慌乱之中,她连鞋子都没有穿好,穿着袜子就匆匆地躲避,金钗在途中不知坠向了何处。羞涩的她,顺手折下一颗青梅,倚在门旁,向来人的方向投去深情的一瞥。

 译文2:

 春日,清晨,花园内。绿杨掩映着秋千架,架上绳萦还在悠悠地晃动。年轻的女词人刚刚荡完秋千,两手有气无力,懒懒地下垂。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在她身上,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花与人相衬,显得格外的娇美。

 蓦然间,进来一位客人。她猝不及防,抽身便走,连金钗也滑落下来。走到门口,又强按心头的激动,回眸偷觑那位客人的丰姿。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她嗅着青梅,边嗅边看,娇羞怯怯.

 4、李清照生平可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和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靖康之乱前,词人李清照的生活是幸福美满的。她这时期的词,主要是抒写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对自由的渴望。风格基本上是明快的。《点绛唇》(“蹴罢秋千”)很可能就是这一时期中的早期作品。

 这首词的上片用“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给读者描绘出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娇美形象。紧接着,词人转过笔锋,使静谧的词境风吹浪起,写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她自然而然地、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光着袜子,害羞地朝屋里就跑,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这把封建社会深闺少女的另一种心理和行动,也就是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遵守所谓“礼”的心理和行动,逼真地摹写出来了。但是,她害羞地跑到门边,却没有照常理立刻躲进屋里去,而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这两个短句和李煜《一斛珠》中的“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一样,成功地写出了少女的情态。同时,李清照这两个短句还生动地表露了少女的内心世界。她嗅青梅,不是真的嗅,而是用以表现其若无其事来遮掩她的紧张。这和欧阳炯《贺明朝》中的:“石榴裙带,故将纤纤玉指,偷捻双凤金线。”晃冲之《传言玉女·上元》中的“娇波溜人,手捻玉梅低说”,都有类似之处。这和今天现实生活中,年轻的姑娘以摆弄辫梢、手绢等,来掩饰她的害羞、紧张也是类似的。至于“回首”,那也和欧阳炯《南乡子》中“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的“回顾”,李珣《南乡子》中“玉纤遥指花深处,争回顾,孔雀双双迎日舞”的“回顾”一样,虽然它们所表现的内容、表达的感情,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都是以简单的回头看的动作,表现比较复杂的内心活动的。李清照这两个短句中的“回首”是少女对来人打搅了她自由玩乐的不愉快,她要看看打搅她的来人是谁,她要看看把他弄得那么狼狈的是谁,是什么样的人。这表现了她的天真、勇敢,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束缚轻视的一面。这种思想感情,就其内容来说,远远超过了这一生活侧面的描写。

 在李清照之前,虽然绝大多数词都是写妇女,但是,能够描绘出妇女的形象,并写出妇女的内心世界,而且有一定意义的却不多。李清照这首《点绛唇》语言质朴,形象生动逼真,不但有心理描写,而且有一定的深意,的确是一首写封建社会的少女(词人的自我写照)的好作品。它和李清照的词作《一翦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声声慢》(“寻寻觅觅”)等完全可以媲美。(马兴荣)

 6、李清照的《点绛唇》描写的是一个天真烂漫而又情窦初开的贵族少女形象。表现了词人李清照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和对自由的渴望。

 词的上阕描绘了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还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累态可掬的娇美形象。“蹴”本意为踩、踏,“赋罢秋千”,就是刚荡完秋千。“慵”,懒、困倦意,“慵整”,懒得收拾。刚荡完秋千,两只手又是土又是泥,而懒得去洗一洗,就这么悠哉、怡然地在花园中游逛。这种不拘小节的举动,只有天真烂漫、未被礼法束缚的少女才做得出。这里对人物的描画是多么真切、自然,又是多么细腻、生动啊。“露浓花瘦”,打秋千时已玩到了忘乎所以,等歇下来,才感觉到花园里是这么美:正是早春天气,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形形色色的蓊卉正含苞待放;仔细看,朵朵娇艳的花蕾上还凝聚着颗颗圆滚滚的露珠,在清晨的阳光下晶莹闪烁,幻出迷人的色彩。这样的景,衬托出主人公欣喜、兴奋的心情,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的赞叹。“花瘦”,即含苞未放之花,它又暗示了主人公的少女身份。这一句既写景又喻人,双关用得妥贴、自然、巧妙。“薄汗轻衣透”,主人公出汗,说明打秋千时的投入,以致汗出,而且不觉。这又纯然是一个少女所为。主人公毕竟是官宦人家女子,因而只是“薄汗”,而非“汗滴禾下土”之农夫汗。这里的描画十分细致,且恰到好处。“轻衣透”紧承“露浓”,“露浓”表明天气尚嫌凉。主人公玩的时候全然不觉,歇下来,加之出了汗,才觉凉意袭人,故而有“轻衣透”之感。

 下阕词人转过笔锋,使静谧的词境风吹浪起,写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她自然而然地、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光着袜子,害羞地朝屋里跑去,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这也就活脱脱刻画出一个大户人家少女形象的另一面来:在封建礼教束缚下不得不遵守所谓“礼”的心理与行动。但她害羞地跑到门边,却没有照常理立刻躲进屋里去,而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倚门”,在于以门为掩护,似露不露,“犹抱琵琶半遮面”,这才好回首一看;看,又不敢正眼看,还要装作赏花闻香,而眼中余光却早落在那人身上。“倚”、“回”、“嗅”三个动作,就像**中的特写镜头一样,不仅如画般折摄出主人公的动作、神情、姿态,而且准确地描绘出主人公既爱恋又羞涩、既欣喜又紧张、既兴奋又恐惧的微妙心理活动。把一个情窦初开,又受着封建礼法约束的少女的复杂情感,十分清楚而委婉、真切而自然、细腻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7、首句“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展现一幅这样的画面:少女抓紧绳索,脚不时蹬地,罗衣轻扬,不时发出惊喜的叫声。荡累了,头发乱了,鞋子脏了,衣裳皱了,本该收拾整理一下,但因为刚才玩得尽兴,忘了疲倦,双手酸麻,现在懒得动弹,一幅娇弱慵懒的样子。

 “露浓花瘦”,这是全诗一句写景,点明时间是春天早晨。“薄汗轻衣透”,春天乍暖还寒,她竟荡出汗来,而且进而湿透了罗衫,可见,这么一个活泼贪玩的女孩形象。

 上片并没有直接写出她是如何痴迷荡秋千,但通过她“慵整”、“薄汗”、“透”中可以想到她刚才玩得多么酣畅,真是动中见静。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诗人想在花园里休息片刻,突然发现有客人来,心理一慌,一时手足无措,竟然只穿着袜子就满含娇羞地溜。是什么人使她羞怯呢?我想应该是令她心动的年轻男子吧。这样生动逼真地描写了少女内心情感。

 全诗最妙的还得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她“溜”是怕见客人,却“倚门回首”,分明想见。这样描写突出了少女微妙而细腻的心理变化。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她还是利用“嗅青梅”这一个假动作来掩饰一下自己,偷偷看上几眼。

 下片通过“溜”、“走”、“倚”、“回”、“嗅”等动作描写,表现少女对客人的好奇和爱慕之心。与上片的静中见动形成对比,推出高潮。

 8、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蹴”,踏、踩,是说用脚蹬地,使人前后荡起来。词人没有描绘荡秋千时的情景,却让人想到这样的画面:少女紧抓绳索,脚不时蹬地,罗衣轻扬,轻盈似燕;荡得高时,不时发出惊喜的叫声。待到停下来时,头发有些乱了,鞋子有些脏了,衣裳也有些皱了,本该收拾整理一下;但因为刚才玩得尽兴,忘了疲倦,两手有些酸麻,也就懒得动弹,完全一副娇弱慵懒的样子。这就是“慵整”的含义。“纤纤手”,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在形容双手细嫩柔美的同时,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露浓”,表明时间是早晨。“花瘦”,指花儿柔嫩。结合全词来看,此时应该是春末初夏。清晨的花园里,露水很多,娇嫩的花朵上,凝结、滚动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这样的早晨应该说还略有些凉意,可是由于荡秋千时用力,少女的额上渗出了点点汗珠,轻薄的衣衫也湿透了。“轻衣”,大概是绸罗之类的衣裳。

 这一句不仅巧妙地交待了荡秋千的地点、时间和季节,而且还生动地描绘出了清晨花园里的景色。它与上一句构成词的上片,以静写动,以花衬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

 见有人来,袜金钗溜,和羞走

 因为有些倦意,就任由头发蓬松;被汗浸湿的衣衫也任其贴着苗条的腰身;为了更放松,少女甚至连鞋也脱了。本想在这清静的花园里,一边闲散地稍事休息,一边欣赏“露浓花瘦”的景色。可她发现突然有人来了,心里着了慌,一时手足无措,竟然只穿着袜子就满含娇羞地小跑而去,也不管头上的金钗掉落下来了。

 “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和羞”,含羞的意思。“走”,即小步跑。这一场景非常真实、生动,又极富生活情趣。不仅进一步写出少女一任自然、娇倦自适的情态,也把她仓促间的羞怯情态,以及躲避来人时的狼狈样子描绘得活灵活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少女虽然避得仓惶,却没有照常理立即躲到屋里去,而是在园门口停下来。好奇的她,靠在门边,回头看去;可是又不好意思正面看,于是拉过一枝青梅来,装作嗅嗅。这时的青梅,是没有味的,她只是借此掩饰一下,以便偷偷地看人几眼:到底来的是什么人呢?

 词的下片以动作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评解

 词中描绘出来的少女形象,很招人喜爱,这样的词还是很少的。清照少女时,居历城家中,父亲是个学者,藏书很多,母亲极富文学修养。天资聪慧的她,可能受唐人韩《偶见》诗的启发而作此词。当然,这也可说是她实际生活中的一个片断。

 韩偓在《偶见》诗中写道:“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酒一樽。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诗意是说一位少女刚打秋千回来,疲倦了,就在家里把衣裳松开,并让人给她拿杯乳酒来解渴。可正在这时,有客人来了,于是她一边不好意思地笑着,一边赶紧溜走,只在中门那儿留下手搓梅子的身影。

 相比之下,“和笑走”略显轻薄,“和羞走”则现娇羞;“手搓梅子”表现了不安,“却把青梅嗅”描画出矫饰之态;“映中门”似旁若无人,而“倚门”则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笔,少女窥人之态如在眼前。

 清照在《词论》中主张“铺叙”,即主张有情节。这首词正是这样。词中一层一层地描绘出一个天真活泼、好奇敏感而又矜持的少女形象,使人既见外表情态,又见内心世界,并深受其情绪感染。

 9、“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作了精确的描绘。“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下片以动作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划出来。

 10、贪玩的孩子,蹴罢秋千。见有人来,和羞走开,却缓倚门,回首嗅,青梅在手。

 借口是个好东西,可以掩盖我们羞涩,也可以掩盖我们的伤痕。

 如同青梅,如同孔老夫子的千年古训。

 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何休走”呢?

 有时候,多少放下一点自己的锐气,或许,我们会得到很多。

 比如,青梅,比如,来人。

 11、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整个一娇憨少女初遇意中人的又喜又羞的景况。“和羞”、“疾走”也就罢了,还“倚门”、“回首”,末了甚至欲盖弥彰地“却把青梅嗅”,^_^真是淋漓尽致了。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清照的惊鸿一瞥,像一股晶莹的泉水,比诗还深远,比画还优美。

 

 不知道现代的女生是不是遇到自己的意中人也会这般娇羞,还是或直接或委婉地勇敢表白。依我却想,如若心中真正喜欢一个人,定也是欲语还休、不敢直视对方的,而且极有可能上演一出现代版的“嗅青梅”,或故作大方,滔滔不绝,侃侃而谈,或抿嘴而笑作温柔矜持状,以掩盖心中那惊诧、惶遽、羞怯、好奇以及爱恋。

 

 初见意中人,你是不是也是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呢?

 12、喜欢:“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衩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是一种状态,这样的状态应该代表一种希望,一种安宁,一种尘埃落定。我甚至觉得,坐在阳光满满的院子里,手里捧一本书,把自己全身心地沉浸在书中所描绘的世界里,是幸福。在貌似幸福的生活中,我忘掉了一些事情。有时我在某个地方不停地转圈,不停地眩晕,在将要停下来时有幸福的眩晕感。但仅仅是一刹那。在一刹那过后,又一次迷惑。问:这是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在不停地奔忙中我找到了什么?丢弃了什么?

 13、教堂内少女美目微闭安静地祈祷。教堂外风车缓缓转动,来自远山的微风,吹皱了湖面,带着花草的味道撩动了她的秀发。

 或者是“山抹微云,云粘衰草”或者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莫非她就是那个“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娇艳姑娘?还是那个既羞涩又惊奇,既天真又迷乱的少女——“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又或者“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暗恋着某个男孩,不曾明示暗示,而他是否也对自己有意呢?既腼腆又憧憬,既矜持又难耐的“恼人”心绪。而此刻,终于按捺住矛盾,祈祷,愿君知我心!

 14、少年情怀总是诗,爱上层楼也罢,为赋新词强说愁也罢,世界在他们的眼中是一幅缤纷绚丽的图画。他们童心未泯,姹紫嫣红,豪放浪漫。李清照的“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她们嗅到的是一朵叫心事的娇羞芬芳;王维的“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他们游侠纵酒,痛饮豪迈的气概;即使是蒋捷的“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也不是细雨细如愁。

 少年和青年难以截然分开,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每天升起的还有他们对爱情、事业、前程的憧憬。歌德说:“青春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少女哪个不善怀春?”他们情窦初开,英姿风发。青春,是绿色的春天。桃红柳绿,是青春的色彩;莺啭燕语,是青春的声音;风吹花开,是青春的生机。青春有比画更斑斓的色泽,比诗更优美的意境。

 少年是一幅画。

 15、每一个人出生前,极乐世界里的佛主都会告诉他:“去吧,去苦难的世界寻找快乐。”于是,人们都在哭喊中降临人间。

 然而生命又是快乐的,快乐就在于其丰富多彩,无法洞若观火,更不能一眼看透全程。有荣有枯,有明有灭,生命正是在有限的时空苦难中寻找无限的绚丽欢乐。

 爱情是快乐的,李清照矜持地说:“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独上高楼,望遍天涯路”是快乐的;

 “衣带渐宽钟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也是快乐的;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更是快乐的。

 大自然也是快乐的。

 仁者乐山,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泰山的快乐,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琅琊山的快乐,而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无名小山的快乐;

 智者乐水,苏轼的“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大江的快乐,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大湖的快乐,而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无名小河的快乐。鲜花阳光,清风明月,在苦难中寻找快乐的人,游目骋怀,鸟语盈耳,岂非平生一大快事?

 我们徒自对快乐做着飘渺不已、诗意无限的遐想时,她正悄然随着岁月从我们的指间和身边流走。

 生命有黑夜深深,亦有阳光灿烂。和快乐结伴同行,生命的过程其了融融,何乐而不为呢?

本文作者(来源):李清照

喜欢啊,从初中的时候吧,最喜欢的时候是在高中。

从初中开始,就对唐诗宋词非常有兴趣,怎么说呢,我这人比较懒,不愿意说那么多话,那就言简意赅的用唐诗宋词来表达吧,那个时候开始,就试着写一些,试着去填词,但是有很多都是凑的,没办法,谁让我对唐诗宋词没那么精通呢?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有才能却没有发挥的机会,抑郁非常是难免的,毕竟人都是有感情的,谁都愿意自己被认可,一旦怀才不遇,没有诉苦的人,没有知心的人,也难免会借助诗词感慨了!

等到了高中的时候,学习的时候特别压抑,就爱写一些诗、词来诉苦,那个时候写了很多很多,每次一想到更好的,然后反反复复的改,最后觉得自己比较满意了,然后去投稿,高中的三年,基本上都是在自娱自乐中度过的。

高中写的现在还保留着呢,按现在来看,我当时真的很厉害,居然能写那么多,居然还写的那么好(哈哈,此处忽略,请容许我自恋一下)现在是真写不出来了,工作之后颓废了

这篇《宋词名句: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是 无 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译文]美丽的心上人你在哪里呀,只看见江水依旧不停地向着东流去。

 [出典]晏殊《清平乐》

 注:

 1、《清平乐》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云鱼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2、注释:

 红笺:印有红线格的绢纸。多指情书。

 鸿雁:大雁。

 据《汉书(苏轼传)》记载,汉朝派出使臣,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汉使臣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骗单于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尺素是古代用来书写的绢帛,通常长一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因此,古人有“雁足传书”和“鱼传尺素”的说法。

 帘钩:挂窗帘的铜钩,此代指窗户。

 人面:用“人面桃花”典故。唐孟案《本事诗·情感》载,诗人崔护在清明,崔护复至其处,门肩无人,崔护怅然题诗于左扉。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

 3、译文1:

 红色信筏写满密密的小字

 说尽平生相思的情意

 鸿雁在云间高飞

 鱼儿在水中浮游

 令人愁怅啊

 我这一片深情难以寄递

 斜阳中独依西楼

 远山恰恰对着我闲挂的帘钩

 美丽的她不知今在何处?

 绿波却依旧日夜东流。

 译文2:

 淡红色的信笺上写满小字,说尽平生的爱慕之意。但是传信的大雁却在云里,鱼儿在水中,这书信难以寄到。夕阳西下,我独倚西楼,远处的山峰遮住了视线。心上人已经不知去了哪里,只看见江水依旧向东流去。

 译文3:

 红色信笺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把我一生的思念尽情地表达。鸿雁在天,鱼在水中,真令人惆怅呀,我的这份思念难以寄递给你。

 斜阳西下,我独自登上西楼,远山对着我身后的窗户。美丽的心上人你在哪里呀,只看见江水依旧不停地向着东流去。

 译文4:

 写在红笺上的蝇头小楷麻麻密密,说尽了平生爱慕之意。鸿雁高飞在云霄,鱼儿潜游在水底,雁杳鱼沉,真令人伤感啊——这书写着我柔情蜜意的情书由谁传递?

 夕阳西下,我独登西楼,倚栏眺望,那远山恰对着帘钩,遮挡了视线,徒增了我的烦忧。那人不知到何处去了,楼前的绿波,依旧汩汩东流。

 4、晏殊的生平见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和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郦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5、此为怀人之作。词中寓情于景,以淡景写浓愁,言青山长在,绿水长流,而自己爱恋着的人却不知去向;虽有天上的鸿雁和水中的游鱼,它们却不能为自己传递书信,因而惆怅万端。

 词的上片抒情。起句“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语似平淡,实包蕴无数情事,无限情思。红笺是一种精美的小幅红纸,可用来题诗、写信。词里的主人公便用这种纸,写上密密麻麻的小字,说尽了平生相慕相爱之意。显然,对方不是普通的友人,而是倾心相爱的知音。

 三、四两句抒发信写成后无从传递的苦闷。古人有“雁足传书”和“鱼传尺素”的说法,前者见于《汉书•苏武传》,后者见于古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是诗文中常用的典故。作者以“鸿雁在云鱼在水”的构思,表明无法驱遣它们去传书递简,因此“惆怅此情难寄”。运典出新,比起“断鸿难倩”等语又增加了许多风致。

 过片由抒情过渡到写景。“斜阳”句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红日偏西,斜晖照着正在楼头眺望的孤独人影,景象已十分凄清,而远处的山峰又遮蔽着愁人的视线,隔断了离人的音信,更加令人惆怅难遣。“远山恰对帘钩”句,从象征意义上看,又有两情相对而遥相阻隔的意味。倚楼远眺本是为了抒忧,如今反倒平添一段愁思,从抒情手法来看,又多了一层转折。

 结尾两句化用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之意,略加变化,给人以有余不尽之感。绿水,或曾映照过如花的人面,如今,流水依然在眼,而人面不知何处,唯有相思之情,跟随流水,悠悠东去而已。

 人海茫茫,山高水阔,不知心上人身处何方。相思之情,随波逐流,悠悠东去。全词以淡景写浓情,深婉中见含蓄,营造出一种充溢着离愁别恨的意境,将远方情人的绵绵情思表现得委婉细腻,感人肺腑。

 此词以斜阳、遥山、人面、绿水、红笺、帘钩等物象,营造出一个充满离愁别恨的意境,将词人心中蕴藏的情感波澜表现得婉曲细腻,感人肺腑。全词语淡情深,闲雅从容,充分体现了词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6、这首词写对远行的情人的思恋之情,是晏殊词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词的上片重在抒情。开头两句是修书寄远,尺素托情。“红笺”是一种精美的小幅红色信笺。三、四句笔锋一转,道出主旨,按古代传说,雁足鱼腹,可以传递书信。词的下片是写景抒情。换头两句,写倚楼远望,苍山阻隔,不见伊人的踪影。这里表面上是在写景,实际上是表达相思相望之情。末句“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点明相思之意。写出人面渺远,已随绿波东逝的空虚和怅惘。“绿波”意象还隐隐表达了词人相思离恨深长绵远,犹如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以景结情的“绿波”意象安闲平淡,给人以悠远绵邈的回味。同时又以流水的悠悠比喻作者的思情和愁绪的悠悠。

 这首词寓情于景,借景言愁,望远怀人。遥山明月,绿水长流,而自己的情郎却不知去向。即使天上的鸿雁和水中的游鱼,也不能为自己传递这深深的思念,因而心中无比的惆怅。全词含蓄隽永,语淡情深,是晏殊词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

 上阕重在抒情,写女主人对心上人的一片深情,表达了此情难寄的惆怅: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淡红色的信笺上写满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字字含情,诉说着对情郎无尽的爱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大雁展翅在云端翱翔,鱼儿在水中欢快地嬉戏,惟独我惆怅满腹,这情意靠书信难以传寄。

 

 下阕寓情于景,表达主人公的孤独寂寞以及恳挚深沉的相思之意: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夕阳西下,我独自倚着西楼,远处的山峰正好对着窗边的半轮弯月。

 “人面不知何处,绿水依旧东流。”令人思念的心上人也不知去了哪儿,只看见碧绿的江水,依旧滔滔汩汩地向东流去。

 全词隽永含蓄,情思绵邈,正是晏殊婉约词的风格。

 7、读了晏殊这首《清平乐》之后,我第一个想到的,竟然又是这句话。想当初两情相悦时,也是“一瓢三千水”,而如今“人面不知何处”,三千弱水就像绿波一样覆水东流。物是人非,前尘往事,当真能够随波东流,一笔勾销吗?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过去男女之间的恋情,应该比现在要单纯得多吧?精美的信笺,清秀的小字,便能将两个人的爱情刻录得如此淋漓尽致,这是多么精巧玲珑的爱情啊!细水长流,却也难免遭受离别之苦。聚也匆匆,散也匆匆,聚散两无期。红笺上昔日的点点滴滴,一字一句都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沧海桑田,海枯石烂。

 鸿雁传书,思念却穿梭在云海里,随风飘散;驿寄梅花,梅残香断,等待遥遥无期;鱼传尺素,绿波不解相思苦,一意孤行往东去。只落得个独自惆怅倚西楼,遥望青山,夕阳西下,待到雁字回时,应是月满西楼。花已调,水自流,月如帘钩,钩住过往却钩不住离人的衣衫。风雨过后,哪来的“海棠依旧”?自君别后,此情难寄,早已是“绿肥红瘦”。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只怨那桃花不解风情,扰乱我心。“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是花灯不懂离愁?还是元宵月故意弄人?为何灯如故月依旧,人面却不知何处呢?秋夜的梧桐雨,敲打着心扉,彻夜无寐。看那兰堂的红烛,摇曳不定,“心长焰短,向人垂泪”。无可奈何之际,但求这离愁别绪能像绿波一般,悄然东流,才不至于在眉心上下徘徊。

 世事难料,人心难留。一夜西风,竟吹落满树绿叶;独上高楼,望眼欲穿的却是茫茫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相聚时,你我皆是三千弱水中的一飘;分散时,你我也只能任其覆水难收了。自古缘起缘灭似有定数,是聚是散又何必耿耿于怀呢?

 8、在我们的生命中,有许多事,总是在走过之后才知道该怎样走;有许多人,总是在爱过之后才知道该怎样爱。心在升华中渐渐地苍老,步伐在前进中慢慢蹒跚。有道是“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

 欲望比水更深,河流比脚步更宽。在生命以外,没有舟楫可以摆渡,没有灵魂可以穿梭。又不知多少人可以看得见欲望的尽头。我们在光怪陆离的的诱惑中探索,张望……人世间是否彻悟的眼泪可以弥补逝去的时光?

 

 我相信有真爱,但不相信恒久的誓言可以支撑淋漓尽致的爱,我相信爱可以很久,但不相信永远有很远;永远是什么呢?在五十年后,什么是永不分离?什么又是永不忘记?在短短的五十年后,什么信誓旦旦,什么海枯石烂,在无星无月的夜里,最终,都会化作一阵烟云,在灰飞烟灭之后,谁来告诉我永远……因为我身在红尘,所以我习惯庸人自扰,我习惯破茧成蝶,我习惯义无返顾的追逐我想要得感觉。就像身边的某个朋友习惯于从这一个围城中逃出来,高喊着生死相许再跳进下一个围城中去,无休无止,仿佛早已习惯了爱情的轮回……

 

 其实,在我看来,无论爱,被爱,或是相爱,到了最后,故事一但开始,再怎样曲折,也只是在逐步走近结束的方向,当爱情完成了亲情的转变,爱情已然不再有激情。我当然明白,所有美丽的呈现,只是为了消失和想念,如果有令我颤抖与焚烧的相见,也只是为了有刻骨铭心的分别,我宁愿不见。

 

 总有些疏林会将叶落尽,总有些梦想会从此深埋,总有些生命,坚持要独自在暗影里变化着色彩,一如我当初我许下的诺言。理性是横亘在感情和责任之间一条天堑,无法跨越,无法回头。有人选择背弃,就注定有人选择逃离,我相信春去春又回,花落还会开,即使在落英缤纷的巷道里,我也会感叹:还好,凋零的只是花,并不是春天。

 9、唐人有诗云:“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宋人晏殊化用了此句,把它变成了“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唐人的诗中有桃花、浅笑,有春风;宋人的词中有绿波、有东流去。晏殊化出了一种人事上的离别浅愁,思悠悠,恨悠悠,幽幽的愁思都随流水东去了,情随事迁或是情随情迁,人世总不是那么完满,聚散两匆匆,再怎样的一番热闹相聚,也总免不了最终各自转身散去的落寞无奈。

 不知是因着怎样或深或浅的缘分,人和人遇合到一起了。许多暗藏的机缘巧合换来了这一刻人海中的相识。苍茫的人间大地上,单单就这两人相遇,并且因此两个生命联系了在了一起,不能不说是宿命。从相识的那一刻开始,生命中多出了一份喜悦和期待,心灵也因此而悸动了起来。许多的美丽风景和脉脉温情进入了生活,就如同阴云散去后的夜幕,突然间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满天闪烁跳跃着的金色星星,映衬着漆黑色的夜空,像是心中那双温柔的眼睛。满天的星光璀璨,满心的欢喜荡漾……带着重获新知的喜悦,在知己者前,心亦会变得很低很低,在心的土壤里,灿烂地长出一株绿油油的小苗来,清新可爱。人被温柔的思绪紧紧地包裹着,变得感激从容,似乎眼前的寸寸柳丝都是那绊惹春风的柔情,顺着耳畔的微风,轻声吟唱着青春年少,细数梦里花落知多少,无惧,也无言无意,只坦然地等待着生活的馈赠,梦里有紫薇花开的芳香,有轻抚琴弦的悠扬,有裙角飞扬的优雅。内心会无端地升起一股感念,感谢彼此的珍惜。

 因为有现在的相遇,生命中以往的守候似乎也都重新被赋予了价值和意义,在原本无色的生活上蕴出一层瑰丽迷人的光辉。在未来的日子里,也隐隐地扎下了希望的萌芽,随着年华的流走,欢乐渐渐成长,并在一个记忆中的黄昏霞光中,抽枝生叶。感动笼在金色的暮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每一阵风过,枝桠点头示意,都相互明白了然。

 可是人生的相聚又是及其短暂的,小的时候,我们感受不到别离,直到各自像花儿一样散落到天涯,即使伙伴们还在,即使当时的老屋、后园还在,心情却是再也回不到那童稚时的纯真了,竟多出来了一些淡淡的哀伤,年华给我们带来新的心情的同时,也已经带走了一些无知者的无畏。再也不能扬着脸庞,坐在台阶上看夜空里的繁星了,再不能在荒园小径上游荡着直到日头西沉了,再不能一路笑闹着结伴回家了,再不能,再不能了……

 初知人事后又开始了另一番人与人的遭际,昨日凌乱的记忆还没梳弄好,就有人推门而入了,不容你的娇羞和嗔怒,初识的馨香已经在发丝间荡漾开来,粉红色的桃花也已经在心底华然盛开,继而穿越情感上的浮沉,心开始接纳并收容,如一朵娇嫩的花蕾在轻轻地摇晃,暗香浮动,小园黄昏。

 当某段时光再也找不回来时,就会疑问是往事把我们遗忘了,还是世事变迁,沧海桑田,日月沉浮,水沉石出,在生命的某一点上,有人带走了你所熟知的温暖,留下永久的叹息和想念。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即使很想停留,还是会跟随。一路向前走,像山中的轻风,不惊不扰,亦步亦趋地默默跟随。

 10、网络情感是“来时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白居易的《花非花》倒是一语道破了网络情感的真谛,晏殊的“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也写出了网络情感的最终归宿------到最后,所有的曾经因为网络而错乱的情感都会回归原位。表面上情感依旧,一切依旧,不能依旧的可能是一颗因情感的洗涤而沧桑的心吧!

 心灵与心灵的距离是永远无法左右的宿命,其实,也许除了现实里的距离以外,网络里的所谓爱情,心灵上的距离也是无法逾越的鸿沟,表面上光鲜迷人的爱情,离开了现实的磨和,一旦拉入现实的长河中,结局又将会如何?温暖的笑容在现实里难道可以当饭吃?现实往往是残酷的,所以即使是挣脱了一个崩溃的家锁,也许收获的又将是另外一个沉重的家锁。

 11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这首词为怀人之作,词中寓情于景,以淡景写浓愁,言青山长在,绿水长流,而自己爱恋着的人却不知去向。虽有天上的鸿雁和水中的游鱼,他们却不能为自己传递书信,因而惆怅万端。

 刚升上来的太阳又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只剩细雨紧跟随微风缠绵而至,轻拂素面、轻拨心弦。惆怅在心中萦绕,心事在风雨中飘摇,“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静静的心事,只能寄情于这小小的素笺。可,说尽了,又能如何?虽然,“鸿雁在云、鱼在水”,此情,却依然难寄,只得,一声叹息。

 情已倦,梦已残,而心中的思念,也在一次次无奈的诉说中渐渐淡去。手中的笔亦日渐沉重。倦了,倦了,已然不想再次开始这种无谓的苦叹。茫然中,独倚西楼,翘首依盼,冥冥中依然在期待。但遥远的山峰却挡住了视线,看不见归人,只得流水依然在眼,只得,满腹相思随着流水缓缓东流,无尽头。

 轻声吟诵此词,于静夜里默默的体会作者彼时难以诉说的情怀。

 雨,依然在下。三月的雨,总是这样的悄无生息,轻轻袅袅,随风潜入心底,湿润着落寞的愁,朦胧着等待的心。

 打开音箱,随即飘来了一首无奈而伤感的歌“这是一片很寂寞的天,下着有些伤心的雨,这是一个很在乎的我和一个无所谓的结局。曾经为了爱而努力,曾经为了爱而逃避,逃避那熟悉的往事,逃避那陌生的你。再也不知道你的消息,再也不知道你的秘密,只有那熟悉的往事,只有那陌生的你。在那些黑色和白色的梦里,不再有蓝色和紫色的记忆。在这个相遇又分手的年纪,只留下雨打风吹的痕迹。为了那苍白的爱情的继续,为了那得到又失去的美丽,就让这擦干又流出的泪水。化作漫天相思的雨”。是否,这漫天飘洒的细雨,也是那擦干后又流出来的泪水?

 静静的听着,突然间,就觉得所有的文字是那样的苍白无力。突然间,就厌倦了这种一个人的落寞舞蹈,厌倦了手中的笔,厌倦了眼前的屏。只想,回到遥远的过去,回到远山、斜阳中的西楼,看花落花开,听潮起潮落,在自然中安静的回归。

 不想了,不想再在手心的文字里留下点点酸楚的记忆,不想再在这深深浅浅的记忆里留下斑斑泪痕。

 可是,可是离开了这些,离开了手中的笔,离开了这些蓝色或紫色的回忆,又如何能在那黑白的人生里安静的梦回?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桃花不解风情,春风不懂离恨。愁情难寄,愁思难书。不如,就让这绵绵思念随着那绿波,脉脉,东流……

 12、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看到这首词,想到写信。现代人用电子邮件代替了一笔一笔的书信,那种小心撕开信封,轻轻抽出信纸,抚摸着字迹,甚至能闻到笔墨的和他的味道的感觉还会有吗?快餐式的东西充斥了我们的生活,书信、饮食、交通,甚至爱情。

 可曾体会夜半独坐灯下等待一个人的感觉?有约不来夜过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我是没有了,不喜欢等待,等待很有可能就是误会与错过的开始。如果我是那个公子,肯定当时就向女子表白了,不过谁知道呢,也许一表白就美感顿失。人生若只初相见,多好。

 曾经,我们会每天写信,现在想来有些疯狂,每天都会见到,还会有那么话要讲吗,也许是小儿女的幼稚与好奇。现在似乎不会了,是我们长大了,还是失去了当初的新鲜,开始进入一个波澜不惊的阶段。厚厚的一大叠信纸我小心地存放在一个匣子里,还封了封条,也许会珍藏一生。

 年少时的爱情,多半美好而不真实,甚至经常会怀疑这是爱情还是一时的好感。我现在也不知道还是觉得一切都很模糊鸿雁在云鱼在水,我又在哪里?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想清楚,还是好好地生活吧,胡思乱想不好。

 突然想起一句话,是金庸的《倚天屠龙记》描写波斯绝色黛绮丝时,用了“长剑胜雪,紫衫如花”八个字,银叶先生倾倒,从此就是一生的孽缘。

 也许吧,爱情就是一时冲动,然后花一生来解释。

本文作者(来源):晏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6870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5
下一篇2024-0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