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乐理的问题~~~~我的问题图上有说明啦~~~~~希望会的可以告诉我啦~~~~~(O(∩_∩)O谢谢!)

有关乐理的问题~~~~我的问题图上有说明啦~~~~~希望会的可以告诉我啦~~~~~(O(∩_∩)O谢谢!),第1张

第1幅图:图上的那条弧线在同一个音高位置上,叫延音线,那个“7”的音时值是:1/2+1/4=3/4拍。如果是在不同音高上面的弧线,叫做连线,演奏的时候不需要起手,音与音中间没有间断的演奏;演唱时就是不能在中间有停顿或换气口。

第2幅图:“#5”,代表“5”这个音升高半音,如果你是在钢琴或键盘乐器上面弹奏的话,那就是“5”右上方的黑键;如果你是吹奏乐器的话,那就要另外按变化音指法;如果是弦乐的话,手指稍微往“6”的方向移动半格位置。而“5”下面的那个“。”,在简谱的标注上,意思是降低一个八度的音。位置是G1(大字一组的5)。

第3幅图:一条弧线下面一个“。”的记号,称为“自由延长”。自由延长的意思是可根据演奏会演唱的当时情况或演唱者和演奏者自己的感悟,在完成本音符的时值演奏或演唱后,再任意延长本音符的时值的演奏或演唱。在一般没有特殊的要求之下,通常只演唱本音符原有时值的一半。例如:图上的高音“3”,原来是四分音符,时值为1拍,现在加上了“自由延长”记号,也就是加上05拍的长度,那它现在需要演奏或演唱的时值就是:1+05=15拍。

第4幅图:音的下方标注了一个“。”,在简谱上意思是降低一个八度,也就是位置都是大字一组。而那条弧线就跟第1幅图的解释是一样的。

第5幅图:“f”是强音记号。在乐理知识上面“f”代表强,“p”代表弱,从弱到强的力度变化为:sp-pppp-ppp-pp-p-mp-mf-f-ff-fff-ffff-sf。

第6幅图:那个类似“S”的符号,代表的是变化反复。

第7幅图:"1=bB ",意思是bB调的意思,“2/4”指的是四二拍子,意思是:以4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2拍。

希望能够帮到你啦~

这个图我实在想不起来是在哪里见过的了,只好随手又画了一个。

任意XY,YX称为XY的转位。规律是“度数相加等于9,大小增减是互换”。

小二度只有Mi-Fa,Si-Do

大三度只有Do-Mi,Fa-La,Sol-Si。( 1+4=5

增四度只有Fa-Si。

考场TIPS: 画键盘图

大调:全全半全全全半

自然小调:全半全全半全全

和声小调:自然小调的基础上升七,上行下行相同

旋律小调:自然小调的基础上,上行升六、升七,下行不变(同自然小调)

半音音阶:如果用升号就全用升号,如果用降号就全用降号

调号的正确排布方法:

考场TIPS: 划关键字,分清 大小、上下、调号 ;半音音阶一个八度是13个音符。

五级考试会明确给出移高或移低,移多少度。所以,上图的乐器和移调规律不会考。

考场TIPS: 使用调号 的移调题中,原本有临时升降号的音符,移调后也会有。 没有的移后也没有

终止于I相当于句号,但是没有II-I的终止式( 没有二 )。

终止于V是不完全终止,相当于逗号。

二分休止符和全休止符的区别:全休顶天,二分立地( 天比地大

添加休止符的原则是: 一拍一拍休止 ;在复拍子中,先拆分成多组凑整(每组3个八分音符)

考场TIPS :全休止符在4/4拍中是占4拍,但在3/8或3/4拍中,却是占3拍的。

考场TIPS :“同音异名”与“等音”其实是同一个术语

装饰音:倚音(长倚音),短倚音(碎音),波音,下波音,回音(回旋音) ,颤音

考场TIPS: 波音和回音不同

考场TIPS: 小心,不要高了一个八度或低了一个八度;注意是几分音符改好了还是几分音符哦!

一到七级分别是:主音,上主音,中音,下属音,属音,下中音,导音

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

单拍子、复拍子

考场TIPS: 复拍子就是以3个八分音符为一组,多组构成的。如6/8拍,9/8拍,12/8拍。

移调乐器:单簧管、小号、圆号(法国号)

双簧片乐器:双簧管、巴松管(大管)

可以使用次中音谱号演奏的乐器:大管、长号、大提琴

中音谱号:中提琴是目前 惟一 一个使用中音谱号的乐器。

低音谱号:定音鼓、大提琴

Adagio 柔板

Andante 行板

Moderato 中速,中板

ma 但

non 不

massing 中板(德语,a头上有两点)

8va --| 比记谱高八度

8va __| 比记谱低八度

三连音 表示在一个四分音符的时值演奏3个八分音符

速度 表示一分钟演奏66个4分音符

四分 复附点 音符表示一个四分音符+一个八分音符+一个十六分音符

音符头上的横线表示 保持音 ;点点表示 跳音

正三和弦包括:主三和弦(I),下属音三和弦(IV),属音三和弦(V)

原位和弦 VS 转位和弦

转位和弦:和弦的最低音是根音(a)、三音(b)或五音(c),a就是原位和弦,b是第一转位,c是第二转位

声乐的音高顺序( 从低到高 ):男低音,男中音,男高音,女中音,女高音

调号相同的是调是关系大小调,找法: 小找大,上数小三;大找小,下数小三度

如果你用我最推荐的笨办法,那就是五度循环圈, 小调从3点钟 方向开始数,大调从12点钟方向开始数。

考场TIPS: 双倍时值和时值加倍是同一个术语

规则:结束一定是主和弦。

我也不会了P33,第3题;P49,第1题。P57,第3题。

大部分的题目是寻找Ic-V的和弦进行,因为这是一个典型的终止式,建议从乐段的 末尾 找起。

二度

音线, 长记号

附点

PS:

附点的正确写法:音符若在线上,附点写上方间内。

第一件事,画键盘图,这方法虽然不聪明,但是有实用价值,特别是对于 不学钢琴的孩子 来说,对度数的计算非常有帮助。不用画得多好,1分钟足够。

第二件事,画五度循环圈。这方法虽然不快,但能把所有的调号都搞定。非常经典的方法。

30秒画好一个五度循环圈

第三,移调或改写乐谱的题目,如果需要写一整段的谱子,一定要画小节线(对应着画)。这样美观又不容易出错。

第四,乐段标注的题,不仅要圈出,还要写ABCD等标记。

如果有乐谱就很容易看,简谱1=?就是调号。五线谱谱号后面 的#b就是调号

[转载]怎么推算五线谱的调号

当然,在使用我这个推算五线谱调号的方法之前,也得学教科书里有关调号的知识,也就是说,不论你学哪本教材,都必须先把调号的知识学完。然后你再琢磨琢磨我这个推算调号的方法,看看是不是对掌握五线谱的调号还有点用。

第一种方法:在手指头上数音名

使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学生必须能够熟练的掌握音名C、D、E、F、G、A、B的顺序。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这样的:

一、升种调:在四个手指头上数音名。

伸出四个手指,手心向自己,然后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顺序数音名:C(食指)、D(中指)、E(无名指)、F(小指),数到G,又回到了食指。

这时老师说:“数了一圈,一个升记号,G调。”

然后接着数:A(中指)、B(无名指)C(小指)、数到D又回到了食指。

于是,老师说:“数了两圈,两个升记号,D调。”

就这样,在四个手指上反复数音名:C、D、E、F、G、A、B、C、D、E、F……从食指开始数,再数到食指算一圈,数几圈就是几个升记号,数到食指上是什么音名,就是什么调。

这个方法的根据,就是教科书里讲的“五度循环”。因为,多一个升记号的调,都是前一个调上方的五度音,所以用四个手指就可以了。

二、降种调:在三个手指头上数音名。

伸出三个手指,手心向自己,然后从食指、中指、无名指的顺序数音名:C(食指)、D(中指)、E(无名指),数到F,又回到了食指,“数了一圈,一个降记号,F调”

然后接着数:G(中指)、A(无名指),数到B,又回到食指了。“数了两圈,两个降记号,降B调。”

需要说明的是:从第二圈开始,数到的音名是什么,都要在这个音名前面加一个降字,应该是它的降什么什么调。

降种调是在三个手指上数音名,从食指开始数,再数到食指算一圈,数了几圈就是几个降记号,食指上的音名是什么,就是降什么调。

这个方法的根据也是:“五度循环”。由于每多一个降号的调,都是前一个调下方的五度或上方四度,所以用三个手指就可以了。

第二种方法:利用表示调号的升记号和降记号的顺序来推算五线谱的调号

使用这个方法的前提是:学生知道音名C、D、E、F、G、A、B和C大调的音阶用简谱记录的1、2、3、4、5、6、7的对应关系,掌握表示升种调调号的升记号出现和书写的顺序是:升4、1、5、2、6、3、7(读简谱的唱名fa 、do、 sol、 re、 la、 mi、 si )。

降种调降号出现的顺序是降7、3、6、2、5、1、4(读简谱的唱名si、mi、la、re、sol、 do、 fa)

升种调:具体的操作方法是这样的:

一个升记号的调,升记号记在fa上,fa在简谱里是4(四), 4+1=5(四加一等于五),5(五)在简谱里的唱名是sol, sol在C大调里,对应的音名是G,所以一个升记号的调是G调。

两个升记号的调,升记号记在4(fa)和1(do)上,最后那个升记号记在do 上,do在简谱里是1(一),1+1=2(一加一等于二),2(二)在简谱里的唱名是re, re在C大调里,对应的音名是D,所以,两个升记号的调是D调。

三个升记号调,升记号记在4(fa)、1(do)、5(sol)上,最后一个升记号记在sol上,sol在简谱里是5(五),5+1=6(五加一等于六),6在简谱里的唱名是la, la在C大调里对应的音名是A,所以,三个升记号就是A调。

讲到这里,就会发现:把升记号出现的顺序:4、1、5、2、6、3、7中,最后一个升记号的简谱的音符当成数字,然后加一,把所得到的和又当成简谱的音符,只要知道这个简谱的音符在C大调里对应的音名,就知道是什么调了。

注意:数到第六圈,六个升记号的调,嘴里数的是F, 但这是升F调。第七个调是升C调。

升种调调号推算方法的根据是:“最后一个升记号是该调的七级音。”

这个方法的记忆口诀是:“升种调加一”。

降种调。具体的操作方法是这样的:

一个降号的调是F调。降记号记在第三线、就是7(si )上。这是必须记住的,没有什么窍门可言。

两个降记号的调,按降记号出现的顺序,两个降记号是;7(si)、3(mi)。最后一个降记号记在3(mi)上,它前面那个降记号记在7(si)上{倒数第二个降记号记在7(si)上},7(si) 在C大调里对应的音名是B,所以,两个降记号的调就是降B调(降B是该大调的主音)。

注意:以后数到什么调,一律要在音名的前面加上一个降字,一定是降什么什么调。

三个降记号的调,按降记号出现的顺序,三个降记号是:7(si)、3(mi)、6(la)。最后一个降记号记在6(la)上,它前面那个降记号记在3(mi)上{倒数第二个降记号记在3(mi)上},mi在C大调里对应的音名是E,所以,三个降记号的调,就是降E调。

四个降记号的调,按降记号出现的顺序,四个降记号是:7(si)、3(mi)、6(la)、2(re)。倒数第二个降记号记在6(la)上,la在C大调里对应的音名是A,所以,四个降记号的调就是降A调。

降种调推算方法的依据是:“最后一个降记号是该大调的四级音,降记号出现在五线谱上的规律是后一个降记号比前一个降记号向上四度或者是向下五度”。所以,从最后一个降记号向下数四或向上数五,都是该大调的主音。

这个方法的记忆口诀是:“降种调退一”。

明白了以上的推算法,只要记住:“升种调加一、降种调退一”这个口诀。就不用再死记硬背调号了。

根据我这个调号的推算方法,我们很容易回答几个升号是什么调,几个降号是什么调。

1、问:三个升记号的调是什么调?三个降记号的调是什么调?

答:按升记号书写的顺序,三个升记号应该分别写在:4(fa)1(do)5(sol),最后一个是sol(5),5+1=6, 6的唱名是la ,la 在 C大调里对应的音名是A,所以,三个升记号的调就是A调。

三个降记号分别写在:7(si)、3(mi)、6(la)、最后一个是6(la),后退一个是3(mi),mi在C大调里对应的音名是E, 所以,三个降记号的调是降E调。

2、问:四个升记号的调是什么调?四个降记号的调是什么调?

答:四个升记号分别写在:4(fa)、1(do)、5(sol)、2(re),最后一个是re(2),2+1=3 ,3就是mi ,mi 对应的音名是E,所以,四个升记号的调是E调。

四个降记号应该分别写在:7(si)、3(mi)、6(la)、2(re),最后一个是2(re),后退一个是6(la),la 在C大调里对应的音名是A,所以,四个降记号的调就是降A调。

根据我这个调号的推算方法,我们在做书面作业的时候,也很容易在五线谱纸上写出某调的调号,

1、写出E大调的调号。

答:在C大调里E的唱名是mi , mi 的简谱是3,因为x+1=3 所以x=3-1=2(re),因此我们判断最后一个升记号在2(re),我们从4(fa)开始写:4(fa)、1(do)、5(sol)、2(re),好了,四个升记号就是E大调的调号了。

2、写出降A大调的调号。

答:在C大调里A的唱名是la, la的简谱是6,我们从7(si)开始写:7(si)、3(mi)、6(la),la 出现了,我们再多写一个2(re)就行了。所以我们应该写四个降记号。就是:7(si)3(mi)、6(la)2(re),2(re)是最后一个,退一个就是6(la)。所以,降A大调有四个降号

第十大题第一小题:方法和刚才的类似,旋律里出现的音有升F、升G、A、B、升C、D、升E,且结束音是升F,所以是升f和声小调。

第十大题第二小题:首先通过视唱可明显地判断出这是中国民族调式的旋律。根据结束音可知主音为E。然后看出现了哪些音——E、升F、G、A、B、D,只出现了这六个音,初步推断是六声调式。这种情况如果是六声调式的话,只有两种可能——E羽调式(加变宫)、E商调式(加清角)。如果是前者,则偏音(即变宫)出现了三次,均出现在弱位上;如果是后者,则偏音(即清角)同样出现了三次,但有一次出现在了强位上(第六小节的那个附点八分音符)。所以前者是合理的判断。因此答案是E羽调式(加变宫)。

不过,我估计你这是高考乐理题,如果是高考乐理题,就按我刚才那样分析即可,实际上上述答案是错的,因为这是一个交替调式,高考乐理不考交替调式所以我这里就不细讲了,你就当它是E羽调式(加变宫)即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6853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5
下一篇2024-0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