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的狂放“教父” ——马龙•白兰度

好莱坞的狂放“教父” ——马龙•白兰度,第1张

本文关键词:**、历史人物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没有哪个演员像马龙·白兰度一样被人奉若影坛神灵,却又不屑于表演。他被尊为好莱坞的“教父”,可是却痛恨好莱坞。他的一生写满了狂放不羁,可离去时却以最安静方式消逝。但是无论狂放还是安静,马龙都显得孤独而神秘。难怪他的自传**导演Behi说:“我想取得白兰度的友谊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甚至有评价说:“他是天才的演员,但做人却是失败者。”

你可以模仿马龙,可以像他一样穿着牛仔、T恤,怒发冲冠,用鼻音说话,可是他传神的演技却没人可以超越。从 “教父”这一形象诞生开始,他便无人能及的排在了最佳**形象的第一位,而且经久不衰。马龙·白兰度是伟大的演员,同时他也是个真实的人。“我从来都不喜欢当一个**明星,不管我说什么、做什么,人们总是把我神化了。”虽然**造就了他辉煌的一生,可是直到最后他仍然坚持:“**对我来说不过是工作而已。”

也许他更愿意做一个平凡的人,所以他可以向拜金的好莱坞宣战,可以从来不背台词,可以为了爱情放弃**生涯。可惜的是马龙的生活又少有平静,他狂放的性格和超强的魅力使他饱受感情的纠葛,甚至有6个女人因他而自杀。

这就是马龙·白兰度,一个30岁之前就四次获得奥斯卡提名的**标杆,一个跨越18年两度获得影帝桂冠的长青树,一个孤僻不羁的性感男人,一个在矛盾中挣扎的狂放“教父”。

永远第一的“教父”

马龙·白兰度1924年4月3日出生于美国纳布拉斯加州欧马哈城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自小性格倔强,不服管教,从不好好学习。多次被学校开除,其中包括一所军校。后来他到纽约,进了一家戏剧学校攻读表演艺术。他的老师看出白兰度的天赋,并预言他不出几年定会成为美国最优秀的演员。这个预言真的应验了。

在他的演员生涯中,七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并两次称帝。马龙·白兰度的才华无可争议的在好莱坞的星光大道闪烁。

1972年马龙在福特·克波拉的**《教父》中扮演“教父”维多·科莱昂,从而奠定了他不容质疑的影坛“教父”的地位。而**中的“教父”形象也成为历史上最成功的**形象,并且在最近的评选中“教父”仍然是排名第一。从这个形象的经久不衰便可看出马龙·白兰度的功力,作为方法派的代表,马龙的演技象征了一个时代。

《纽约时报》称其为“**界的异教徒,这位极具叛逆色彩的巨星用他的演艺才华照亮了整整一个时代,甚至永远地改变了**表演艺术的风格。”是的,马龙是叛逆的,但是这并不影响他“教父”的地位。

马龙生前的好友, 詹姆斯·凯恩( 与马龙·白兰度在《教父》中合作过)说:“他对我这一代年轻演员的影响是其他人望尘莫及的,没有人能够否认这一点。”包括后来的“二代教父”阿尔·帕西诺、“黑帮传人”罗伯特·德尼罗等著名演员都是受马龙的影响极大,一直延续着马龙的风格。

其实“教父”对于马龙来说有着双重含义,一是**中永恒的“教父”形象,二便是他如“教父”般的颠峰演技对后来者的影响。他虽然也遭到像卓别林这样著名的导演的非议,但是他仍然代表了一个时代,一个拥有伟大演员的时代。罗伯特·杜瓦尔的话也许最能代表马龙的另一面:“他就像是全世界年轻演员的‘教父’,在美国尤其如此。”

导演眼中的“问题演员”

马龙·白兰度是天才,可是每个被他“伺候”的导演,实际上都是在伺候他。“我痛恨背诵台词,很多都是现场发挥,或者依赖提词板。”这个提词板就成了导演的“功课”。如果不是拥有卓绝演技,恐怕他早就被踢出好莱坞了。

1954年的《码头风云》使他获得奥斯卡影帝,得意的他又接拍了《埃及事件》,拍摄中途他因为和女演员发生冲突而退出拍摄,并被迫与福克斯公司对簿公堂。经过这场官司之后的马龙变得怪僻孤独,开始不给人打电话,不与人交往,几乎与世隔绝。后来,又自组公司,但不久便解体了。于是他更加放荡不羁,傲慢无礼,成了真正的“浪子”演员。

对他又爱有恨的著名导演福特·克波拉,算是比较了解马龙的,得知他辞世的消息,克波拉说:“以我对马龙的了解,他是不想看到人们纷纷对他的逝世发表评论,所以我能说的只有:对于他的离去,我感到万分的惋惜和悲伤。”虽然《教父》给克波拉带来了辉煌,可是他精心的巨做《现代启示录》却饱经风霜。马龙在后者里出场不多,而切表现的很不合作,要求先拍完他所有的戏。搞的焦头烂额的克波拉更加焦虑,而且最终在票房上惨败。可是就算这样马龙在该片中的表演同样得到了好评。

可以说他是“问题演员”,可是如此的马龙·白兰度,才是真正的他,并非说狂放不羁就是优点,但马龙如果失去了狂放的性格,也就不再是“教父”了。好在他狂放一生,所以始终魅力四射。

狂放不羁,口无遮拦

马龙·白兰度第二次问鼎奥斯卡影帝的时候,没有去领奖,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位印地安女孩打扮的代表,宣布了他的一项声明:因为美国印第安人在**和电视中受到歧视以及最近发生的迫害印地安人事件,他拒绝接受这份荣誉。虽然这件事情最后以他的一份“懊悔”声明告终,可是他的斗争性还是明显暴露。

1948年的马龙·白兰度曾经如是评价好莱坞:“他们就没拍出什么好片,以后也拍不出什么好片。”但此后他的声名还是成就于**,他是好莱坞星光大道上闪烁的金星,但却一直拒绝融入其中。他曾公开说过:“拜金的好莱坞充满恐惧,但我不怕好莱坞,因为我不爱钱。”他可以向任何事物宣战,包括他赖以生存的环境。可是马龙在让无数人对他怀恨在心的同时,又不得不向他顶礼膜拜。

“我就是我,如果需要以头撞墙保持我的真实,我会这么干的。”充满斗争性的同时,马龙更多的率真的、矛盾的,对于自己的事业和生活,他从来就有着很深的无奈:“我本可能是另外一个人,只要不是现在的我。”在外界眼中狂放不羁的“教父”,内心的落寞却难有人理解,除了他身边的人。在他们眼中,马龙是个“常常一个人静静地思考问题,印象有些忧郁但人格高尚的人。”这和人们印象中口无遮拦的马龙截然不同。

渴望独处,却纷扰百出

1962年拍摄《叛舰喋血记》的时候马龙的不为人了解的性情表现的由为强烈一点。他因为这部**迷恋上了大海,而且毫不犹豫的买下一座叫塔希提的小岛;并且狂热的爱上了一位19岁的夏威夷少女泰丽塔,他认为自己找到了真正的归宿,曾一度息影,从好莱坞消失了。可以看出他憨直的性情,和追求安静平和的心愿。

可是人事八九都难以遂愿,前半生的狂放“教父”,注定了后半生也难以静养天年。和几任妻子的各种纠纷,不断暴光的情人和子女,让他官司不断,甚至债台高筑。尤其是为了大儿子克里斯汀开枪射杀其妹妹男友的官司,马龙不惜变卖家产,甚至贷款。可克里斯汀还是被判刑入狱。

这一系列的事件给马龙·白兰度的晚年造成很大的影响,他的邻居,好朋友杰克·尼克尔森是他遗嘱中指定的葬礼主持,尼克尔森眼中的马龙:“他喜欢独处,不太喜欢别人的打扰。我在自家的院子里经常听到他在家里放古典音乐,他很喜欢将音乐的声音放得很大,他是个充满了歌剧气质的人。”这样的马龙·白兰度可能才是真实的。

马龙的另一个邻居曾经促成了马龙与中国**人难得的一次接触,中国的**人就是中国的影帝——葛优。回顾当时的情形葛优印象最深刻的是马龙对他的建议:“应该要个孩子。”可见狂放的马龙·白兰度对生活朴实真诚的希望。而葛优与这个“大腕”的“约会”也最终因为马龙的身体状况而化为泡影。

安静的离去,永恒的怀念

美国西部时间2004年7月1日18点,璀璨的巨星陨落。80岁的马龙·白兰度,安静的离去;狂放的“教父”,没有引起波澜。他的密友杰·坎特回忆说:“他去世的时候,显得非常的安详。在他最后的时刻,周围仅有一些家庭成员。一贯低调的他不喜欢太张扬,根据他的嘱咐,他的葬礼将会秘密进行。”人们除了知道他离去了,别的一无所知,正如坎特眼中的他,最后的时刻他不再狂放是狂放的“教父”,而是真正的马龙·白兰度。

坎特说:“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我依然能够被他的幽默和乐观所感染。我们曾经在一起回忆他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光。”“马龙·白兰度希望自己的葬礼低调举行。另外,他还透露了自己长眠最理想的地点,那就是把骨灰撒在大溪地群岛风景优美的塔希提小岛。他不想像其他好莱坞明星一样,把墓园变成观光景点”。

临行的马龙·白兰度不是怀念辉煌的“教父”,而是向往他那安静的小岛。无论他在意于否,他永远是世人眼中狂放的“教父”;也无论世人如何评价他的一生,最终他都选择了安静的离去。他收敛了俯瞰的姿态,留下的是人们对他永恒的怀念。

马龙·白兰度经典回顾:

——END——

我是削寒,非典型80后。现在只做两件事儿: 思考未来&践行当下 。

如果这个分享对你有用,可以 关注并喜欢 。

作为歌坛天王级人物,拥有亿万粉丝拥趸的周杰伦,一直是一个传奇般的存在。周杰伦唱片所创下的纪录,也绝非一般小歌手可以相提并论的。他几乎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烙印,成为很多80后、90后的青春回忆。喜欢周杰伦的人,身边比比皆是。而也有一个事实是,尽管周杰伦本人,以及他的歌曲知名度很广,但是这些歌曲的传唱范围并不广。

一个根本原因是,周杰伦的歌曲特别绕口,那些方文山操刀的中国风的歌词,经过周杰伦那些独特的旋律的演绎之后,不是一般人能够驾驭得了的。KTV点唱率中,周杰伦的歌永远不会排在第一。有些人说,周杰伦的歌,适合普通歌迷听,但是不适合用来唱。不但我们自己记不住歌词,就连周杰伦自己也经常记不住歌词。

周杰伦在演唱会上记不住歌词这种事情,已经不止发生一次两次,甚至可以说是大面积出现过,周杰伦经常在台上“尴尬”,在私底下做节目的时候,自己也坦诚,经常忘词。但是周杰伦却靠着自己的独有的应变能力,给巧妙地把尴尬化解了。

周杰伦遇到记不住台词的时候,通常有几种处理方式,其中用得比较熟溜的是,经常现场编词,乱唱一通。因为坐在台下听其唱歌的,也大多是其铁杆粉丝,大家是不会在意的,即便他站在台上一声不吭,也足够下面粉丝嗨的了。而且,粉丝还经常会对其进行提示。而现在,演唱会已经有了提词板,周杰伦就更不用这样去做了。

还有一个化解尴尬的方式,周杰伦也经常使用(当然,使用这个方式的自然也不止其一人),那便是将话筒对准下面沸腾的歌迷,让大家去接下一句,——实际上自己是因为记不住台词才这样做的,歌迷现场唱,就可以帮助其记起,也巧妙的化解了尴尬。

但是,周杰伦即便经常在台上忘词,却依旧受到很多粉丝的追捧,这除了他的名气大到可以掩盖这些小瑕疵之外,另一个原因却是因为他是在实实在在的真唱

我是特别喜欢周杰伦的,你们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网络用语 cue 突然变得非常流行,我们总能在网上看到,甚至已经变成了很多人的日常口头禅了!比如:害怕领导/老师突然cue我……忙着呢,勿cue……这也能被cue到?那么 cue 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其实 cue 是一个英语单词,既可以作动词也可以作名词,意思是:n 尾白,提示;暗示,信号v 提示,暗示They started washing up, so that was our cue to leave the party他们开始洗刷碗碟了,这就是暗示我们该离开聚会了。With a nod of his head, the drummer cued the lead singer in鼓手点了一下头,暗示领唱开始。cue 源自拉丁语 quando,是舞台表演的术语,原意是戏剧或**中用来暗示演员开始说或做某事的尾白或提示,现在可以理解成信号或者暗示,后面可以跟动词不定式。据说在16到17世纪时,人们会在舞台剧的剧本上写下一个 Q 来提示演员上场,这个字母正是 quando 的缩写,演员们看到 Q,就知道轮到自己上场了。Q 和 cue 的发音一样,后来,Q 慢慢演变成了 cue,“提词板”的英文就是 cue cardThe actors not performing sit at the side of the stage in full view, waiting for their cues还未轮到演出的演员坐在舞台旁边能看得一清二楚的地方,等待着他们的出场提示。现在,cue 作为网络用语,它在梗里的意思是:点到,提到我们常说的“别cue我”,意思就是:别提我,别点我名字,别让我上场这个说法在综艺节目很常见,追星的年轻人也很喜欢说“勿cue,关注自家”意思就是:别提我偶像在英文里,还有很多有关 cue 的短语和俚语,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吧↓↓on cuecue 有暗示的意思,那 on cue 是在暗示吗(right)on cue 恰恰在这时,正好在此时right on cue 的意思是恰巧在这个时候,right 可以省略,正打算提示某人出场,没想到的是,他恰巧在这个时候就出现了。这个表达通常用在这种情形:有人觉得某件事情会发生,结果还真的发生了。I was just wondering where Sarah was, when, right on cue, she came in我正纳闷萨拉去哪了,恰在这时,她就进来了。take your cue from sb一直按别人的提示来做事,没有主见,当然就是在模仿别人了。take your cue form sb 的意思是:这个短语也有“深受别人影响”的引申义。She watched his lips carefully and took her cue from him她紧盯着他的嘴唇,照他的吩咐行事。cue ballcue 还可以指(台球等撞球游戏的)球杆,而 cue ball 是:台球主球(通常为白色)The white ball that is propelled with the cue in billiards and pool在台球和撞球比赛中用球杆推动的白球。美式英语中还有一个与之相关的俚语:as bald as a cue ballbald 的意思是“秃头的”,而秃得像白球一样意思就是:全秃的When he took off his hat, we saw that he was as bald as a coot!他脱帽后,我们发现他头全秃了!今天又是涨知识的一天!

有些应该是前一分钟熟悉台词才说的吧,有的应该有提词板。有人举着照着念就行,看电视时你应该注意演员的眼睛,如果一直看着某一处,眼球不自然不左右转动的话,那就是看提词板。如果很自然就是记住台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6851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5
下一篇2024-0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