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艺主考的“艺术概论”笔记(1)

南艺主考的“艺术概论”笔记(1),第1张

第一章 艺术的基本性质

 一、艺术的定义

 1、艺术的定义:系借助于富于情感的形象塑造或意绪的渲染,真实地反映现实或精神生活,并表白作者审美理想地一种特殊社会意识形态。(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征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

 2、对于艺术本质地探寻,归根起来地说法有:(1)认为艺术是创作主体情感的传达和心灵直觉的表现。普列汉诺夫的劳动说;克罗齐、克林伍德的表现发生说(2)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摹仿和再现。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的摹仿发生说(3)认为艺术的本质是“有意味的形式”。

 3、马克思对艺术本质的分析:不是孤立的关照而是立体性的首先界定它在社会中的历史和现实地位。把它看作是特定的历史现象,看作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一种社会存在在艺术家头脑中的能动的反映。它对于世界的认识和把握,是以特有的形象和审美方式进行的。这一从科学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对艺术的宏观审视,无疑将艺术的本质和客观规律揭示的明白无误。

 二、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1、 为什么说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为什么说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答:(1)艺术在整体社会结构中从属于意识形态,它既具有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性,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质,因而它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即审美的意识形态。(2)艺术的特质是审美,它是人类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的体现。艺术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的形象反映客观世界。(3)艺术隶属于社会精神层面,是一种有别于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特殊社会意识形态,它为经济基础所决定,并服务于经济基础。它同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政治、法律、道德等“中间环节”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艺术与意识形态各部门以及政治、科学等均有密切关系。

 2、 艺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

 3、 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答:(1)哲学主要从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领域中带有普遍性的根本规律的研究,主要通过其内在分支—美学作为中介对艺术产生影响,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等哲学思想直接作用于文艺作品,促使某些艺术流派的形成,并直接产生某些具有哲理性的作品。(2)艺术反过来也可以通过审美创造对哲学家思维及其思想产生启迪,艺术作品可以传播特定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哲学家的艺术思考往往会成为其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可结合歌德的《浮士德》曹雪芹的《红楼梦》等具有深刻意蕴的作品分析。

 4、简述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答:(1)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传播手段,并促使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更广阔的天地;艺术与科技、美学与科学的相互结合和相互渗透,促进了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促进了艺术观念、美学观念的变化。(2)艺术对科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科学研究、发明、创造的实体,都在不违前科学规律的前提下更加注重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设计和造型,科学与艺术和谐、互补。

 5、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答:(1)道德是生活中形成的伦理观念、行为规范的总称(2)道德通过艺术形式得以体现(3)艺术通过其审美表现对道德进行评价。

 6、 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答:(1)政治是艺术与经济的中介(2)艺术在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之间,与政治的关系最为密切和突出。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其时代的、政治的烙印是十分显著的。(3)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艺术方向,保障艺术更快更健康的发展(4)艺术、审美倾向、精神情感也对政治施加影响。

 7、 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答:(1)艺术与宗教早期是融合在一起的,而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两者在认识和掌握世界的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2)宗教和艺术具有互相推动发展的密切关系。宗教长期利用艺术来宣传,为艺术提供宗教题材和内容,客观上促进了艺术的发展。艺术参与宗教活动,宣扬宗教思想,也影响和推动了宗教的发展。(3)艺术和宗教具有本质区别。宗教是人的自我意识的丧失,艺术却是对人的自由创造本质的确认;宗教是反科学的,劝人到天国寻求精神安慰,艺术则鼓励人们热爱并珍惜显示生活,促进人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生活为艺术提供了创作的源泉

 1、 为什么说生活是提供艺术创作的源泉?(为什么说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答: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对于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和艺术创造的产物。因此艺术创作从主客观两个方面看,都是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1)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古代的、外国的作品,只能作为今天创作的借鉴,所以是“流”而不是“源”(2)艺术家本人作为创作主体,总是属于一定民族和时代的。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不仅需要从社会生活中汲取创作的素材和灵感。而且要对社会生活作出判断和评价,从主观方面折射和体现出社会生活对艺术家本人的影响。艺术世界中人物形象和诗情画意都是艺术家2人生阅历和生活实践经验的结晶。

琼剧,亦称琼州戏,海南戏,是海南岛大众百姓和海外华侨十分喜爱的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剧种。

琼剧历史悠久,和粤剧、潮剧、汉剧同称为岭南四大剧种,属南戏一支。

明《正德琼台志》:"迎春日,卫所扮装关王会游街,至十三日毕。集庙中演所装游艺机会之红。"《琼州府志》也说明正德以前,有演杂剧酬神赛会。

《猥谈》称:"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1755年续修的《琼山县志》称"正月下浣,乡民况抬本境之神,聚会饮酒,演唱土戏。"

由此可见,在明未清初,已流行用土语演戏了,这土戏就是琼剧的前身。于后,它吸收闽南戏,广东潮州正音戏和海南民歌、道坛乐曲而逐步形成了琼剧,琼剧诞生后,主要流行于海南岛各县,清咸丰至光绪年间(1851-1908年),开始向海外和国内一些地区传播,雷州半岛也十分滚行,其后随华侨出洋流入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地。现在南洋群岛还有一些班团在演出琼剧。

琼剧的艺术遗产丰富。它的传统剧目分三部分:一是文戏(以唱功为主)如《槐荫记》、《琵琶记》等八百多出;二是武戏(以做功、武打为主)如《杨家将》、《封神演义》等历史、神话小说戏等四百多出;三是文明戏,又称时装旗袍戏,如《空谷兰》、《断肠草》等一百三十多出。解放后经过整理、改编、创作和移植其他剧种的古装、现代剧目,总有一千五百多出。还出现了一批久演不衰的优秀剧目,如《红叶题诗》、《张文秀》、《搜书院》、《狗衔金钗》等。这些剧目,故事动人,唱词通俗易懂,又富有哲理。

琼剧的行当角色起初只有生、旦、净、丑四个大行当,清同治至光绪年间才发展为生、旦、净、未、丑、杂六大行当。文戏的小生大都手执白纸小扇,以示文雅、潇洒。花生鼻梁只涂小块白粉,扇子往往插于颈间,脚多于前后左右伸缩,以表轻浮放荡。生、未登帐、升堂,往往踢开袍角,叠上碎步。武戏的开功属南派,使用铁、铜武器,还渗有杂技、魔术的表演。

琼剧唱腔板腔分为"程途"、"中板"、"苦叹板"、"腔类"、"专腔专用类"等五大类。解放后还创造了一些板腔。

——————————————————————————————

对于琼剧,我实在是个一知半解的外行,却一直对它有着浓厚的兴趣和一种感伤的情愫。

海南的西部,登台票戏的内行人极少,生活中,我是直到高中毕业才第一次看到琼剧,还是在海口的街头看的。是一些老人自己搭的台,行头看起来有些不齐,但唱得好与不好,演员是否穿错了衣服,是否唱走了腔,我都不懂。我只知道往前挤,这样能看到演员水袖一甩时的蓬散,我总是讶异于那瞬间的灵动,常常就觉得自己也飞了,再动听的唱腔,得有那天然的身段与流转的眉眼,才能让人有了靠得住的爱。

琼剧似乎是海南民间的戏剧, 究竟出自何一朝代, 都未曾见有历史性的文字记载, 不知是不是因为海南话的唱词较难翻译整理的缘故。这种理由从脑子里冒出来,都让我有些脸红,这等幼稚的想法委实让人吃惊。

琼剧其实是南戏的一支,与粤剧、潮剧和汉剧同称为岭南四大剧种。据说它可能出现于明代时期,在海南流行的杂剧(源于弋阳腔)的基础上,吸收闽南戏、徽调、昆腔、潮州正音戏、白字戏(潮剧)、广东梆黄、和海南民歌、歌舞八音、傀儡戏、道坛乐曲等逐渐形成的一个弋阳腔支系的地方剧种。流传里,琼剧曾经流行于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还被称作“南海的红珊瑚”。

听内行些的仕女们说过,传统剧目可分为文戏、武戏和文明戏。文戏以唱功为主,有《槐荫记》、《琵琶记》等;武戏以武打做功为主,有《杨家将》、《封神演义》等;文明戏剧兴起于本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又叫时装旗袍戏。到底这些戏都有多少出,哪些戏听来会更吸引人,却没人能有确定的说法。兴许外行人的意见也是可珍贵的,因为门外汉的议论总归比较新鲜戆拙,不无可取之点。

据说清末时期, 有位驼背先生作者, 编著西厢记剧本面世, 为当时海南剧的唯一剧本, 他所编写的剧词造句相当好, 但是剧情却有一大缺点, 因为剧中人莺莺的生命太过短促, 导致演出时其剧情不能达到高潮。而现今流传的西厢记剧本, 是后人将驼背先生之西厢记重新改编的。

不知道这样的传说可信度有多少,但我总是觉得遗憾,哪怕只是一小段的剧词,也能让后人有可捧读之机。看过一些现在的剧本, 感觉是注重唱词造句和剧情的发展, 但却忽略了对白与剧中人的动作, 总是缺憾。

为了避重就轻,说说自己看过的琼剧罢。

那已经是前几年的事了。那晚是元宵,凑着热闹去看府城传统的换花盛况,花没换到,却在街头驻足看了一个多小时的琼剧。

演员是一些上了年纪的阿公阿婶,台子纯然自搭,行头也是自带的,妆估计也是自画,看起来有些浓重的胭粉,在老人脸上皱纹纵横的地方堆积了起来,看着让人忍俊不禁却又倍觉苍凉。

台上演的是《狗衔金钗》。台前站了许多人,年老的,年少的,听得都津津有味,笑声不断。秦香莲赚尽了观众的眼泪,她带着儿子在台上乞讨,台下的阿公阿婆一边哭一边往戏台上招手,年少的人们却只顾哈哈大笑,倒也弄得台上台下都热闹了一起。

琼剧的剧情, 大多数采取历史和民间的故事为题材, 以脸谱唱腔及动作来表达剧中人之身份和故事的内容, 但它和别的戏种又有着许多的不同,注重生、旦的剧情与剧路, 一般程序为先苦后甘, 恶有恶报, 善有善果, 然后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最后再来个团圆大结局。

琼剧的可爱也许就在于这种浑朴简单处,但这种固定的感情公式已不适合我们现在实际生活里的复杂情绪,因而我们无法把自己排到戏中的角色里。戏中种种苦难被剔去细节,然后结果总是皆大欢喜。感情简单化之后,就更为确定和坚强,也比较轻松,在戏中,它更添了千年的经验的份量。所谓戏如人生,已是大众的习惯,当所有的戏份都过于完满,它就将离现实很远,而我们年轻的眼睛,在它狭小整洁的美丽的图案中只能逃避。

琼剧里的人物,不论有什么心事,总能最终有机会痛痛快快地说出来;即使没有知友,也能说给观众听;所有遭受的苦难,总能有合适的人遇见相助,最终得到完满的补偿;所有相爱的人,总能在经历了种种他人制造的磨难之后,相遇于一个特殊的时刻,相拥喜极而泣。场景总是由动作、服装、脸谱的色彩与图案以及一串串的声音衔接而成,化妆和表白是极其夸张的,看惯了琼剧,就觉着生活中什么都不够热闹了。

毕业 的时候,就意味着分别,那种不舍得情绪就立刻在同学之间渲染开来。关于毕业活动你知道怎么策划吗?下面是我整理的毕业活动 策划方案 ,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毕业相关内容推荐↓↓↓

2022年不舍的学生毕业赠言100句

初三班主任毕业寄语100句

高三毕业寄语精选100句

高三毕业送什么礼物好

毕业活动策划方案1

为欢送毕业生告别母校,提升对母校的归属感,打造浓厚的学府 文化 氛围。学校决定举办第三届“情系母校,壮游未来”---20x毕业生毕业典礼和欢送晚会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20x年6月21日,下午17:00

二、地点:学校体育场

三、主要活动内容:走红毯、毕业典礼、欢送晚会等

四、参加人员

120x届本、专科全体毕业生。

2全体校领导。

3各职能部门中层正副职、院系中层正副职、学工主任、团总支书记、专兼职辅导员、教师。

4部分毕业生家长。

五、要求

1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按通知要求做好人员组织工作。

2参加活动的毕业生、院系领导、老师、辅导员统一带马扎。同时组织好本院系师生按指定位置就坐。

3各院系要主动联系邀请本市毕业生家长和外地来校接毕业生的家长参加毕业系列活动。

4请照相、摄像人员按指定位置拍摄。

5参加人员以院系、部门为单位,20日下午下班前,统一报送学校党政办公室(办公楼214室)。

毕业活动策划方案2

一、活动前言

呼吸仍在继续,你可曾真正在意过它的跳动;时光唱着的仍然是喧宾夺主的高调。眨眼、转身、翘首、又是下一个驿站!道声再见、莫忘师生情。美丽的校园,留下了你们青春的足迹和风采!

如果把四年大学生涯拟似一个立体三维,以时间轴,那么我们希望随着轴的不断延伸,以y轴为收获的莘莘学子无论是在学业或是生活 经验 反方面亦能步步为营,在未来的领域捷足先登!与此同时,通过举办本次“学院届毕业生欢送晚会”希望能站在一个艺术的视角而对即将毕业的朋友们传达出学院院长及各级领导对他们的美好祝愿,希望把美好未来作为z轴的他们能早日衔领到专属他们的橄榄枝!

同时也借此让毕业生再次感受到学院对他们的关怀与期望以及大学生活留下的美好回忆,将初涉大学校园时的他们从一杯青涩的柠檬汁酝酿成一杯撩人的美酒,散发着当代大学生的朝气与时尚!引领他们对未来工作的积极性和追求性。以崭新的面貌去迎接未来的机会与挑战,去努力完善成为时下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二、晚会目的

精心打造一次艺术盛宴,勉励毕业生铸就美丽蓝图!爱我学院!爱我中华!

三、晚会性质

1、晚会名称:“展望未来—学院毕业生大型欢送晚会”

2、晚会主题:回眸、感恩、愿景

“点燃青春圣火,为梦想起航”四年的大学生活,每个人都在发生质的蜕变,并逐渐走向成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收获,不只是离别,挥手母校,将是你人生起航的第一步!朋友们“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将你们所学投身你激-情的人生中去吧!为此,学院特此举办本次“回眸感恩愿景”为主题的欢送晚会

3、晚会时间:20x年月日

4、晚会地点:学院演播厅

5、参与对象:持请柬、工作证、门票即可

四、晚会事宜

主办机构:学院

承办单位:学院团委及学院学生会

协办单位:学院各系团总支学生会

赞助商:待定

顾问:

指导老师:

策划:

五、前期筹备日程安排

策划书 :月日拟定并交院领导老师签字审批若有纰漏月日前做最后商定

宣传:月日到日

毕业活动策划方案3

在20x届毕业生即将告别母校之际,为营造温馨和谐离校氛围,在前期毕业季和各学院丰富多彩毕业活动基础上,决定在全校教职医务员工和全校毕业生中开展“学生在我心中、母校在我心中”毕业季“双心”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x年毕业生离校前后

二、活动内容

(一)“学生在我心中”主题 教育 活动

以“学生在我心中”为主题,在全校教职医务员工中开展“同学,我想对你说”活动,征集对毕业生的寄语,表达对毕业生的祝愿、鼓励和期许。

形式不限,可以是一段文字(题材不限,字数不限)、可以是一张亲手写下的明信片,可以是一个走心的小礼物,号召全校教职医务员工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为学生做好离校服务保障工作,为学生们上好“最后一课”,营造温馨和谐离校氛围。

(二)“母校在我心中”主题教育活动

以“母校在我心中”为主题,在全校毕业生中开展“母校,我想对你说”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校友意识、奉献意识。素材可包括文字、、微视频等多种形式。

1文字素材。包括对大学生活的感悟、对师长同窗的情谊、对母校发展的建议、对青春梦想的期许等。可以是写给师长的一段话、写给母校的三行情诗、也可以是一篇酣畅淋漓的 文章 ,题材不限,字数不限。

2图视素材。提交的或微视频,要有可挖掘的 故事 ,如在校期间自己的成长、母校的变化、母校一个令你值得回忆的地方等,素材需配文字介绍,说明它们背后的故事。

三、报送要求

素材报送截止日期:6月30日。

请参加活动的老师和同学,将素材发送至报送时请在邮件正文注明个人姓名、单位、职务、****,并欢迎配以作者个人生活照。学校将通过学工部微信公众号和学生在线网站择优进行推送展示,并赠与纪念品。联系人:李,联系电话:

四、其他说明

1个人作品须征得原作者同意;学校有权对报送照片和文字素材作适当修改;作品一经采用,相关知识产权归学校所有。

2照片请尽量使用原片。

毕业活动策划方案4

一、活动名称

二、活动时间

20x年5月5日—12日; 为期7天

三、活动地点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一楼大厅

四、活动宗旨

四年的时间转瞬即逝,作为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的“黄埔一期”,同学们用自己的辛劳和汗水一次又一次的在南艺的历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在临毕业之际,开展这次展览不仅仅是一种成果的展示,更是一种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美好未来憧憬的一种表达。同学们可以通过这次展览回顾自己的四年大学生活,展示自己在大学四年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喜悦与痛苦,开心和难过,辉煌和成就;也可以憧憬自己的未来,展示自己梦想和希望。常言道:回顾过去成就辉煌展望未来压力未减。在人生的又一个十字路口,毕业展览犹如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前方的道路,也许前方的路艰辛而痛苦,至少在毕业展览中我们得到了指引和关怀,还有更多的温暖。在这最后的展览中,我们可以限度的表现自己,表达自己,展现自己,诠释自己。

五、活动主题

承托希望,放飞梦想。回味过去,展望未来。

六、活动内容

1、艺术展览区

艺术展览分为回味过去和展望未来两个主题展区。

在回味过去展区参展者可以根据自我作品的需要在安全,美观,伦理的前提下自己选择展览风格和作品。其中作品不仅可以是参展者在四年内的得力之作,也可以是一些对自己重要时刻的照片的集合,物品的整合,奖状图像的整合,快乐时光的图像集合。更可以通过设计 总结 表达自己四年来的成功与失败,喜悦与痛苦,开心和难过,辉煌和成就。。此外在回味过去中还可以留一个视频区放一些同学们在四年来的视频以回顾四年来同学们一起的快乐。

在展望未来展区参展者既可以通过整合将自己任何的物品进行规划,从中抒发自己对未来的畅想和感想,也可以通过作品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梦想的那种追求感。此外在展望区安放一个大展板和许愿瓶,同学可以将自己的梦想写在大展板上,将自己对自己十年后的期盼放进许愿瓶,等十年后大家再在一起时再打开,这既是一个承诺,又是一个目标。

2、交流活动区

交流活动区以珍惜现在为主题,大致可分为交流和活动2大部分。

交流部分邀请大学四年内教过我们的一些有代表的老师前来以聚会party的形式在该区和同学们沟通交流。在这个部分的设置以聚会party的形式展开,把该部分设有饮料和小吃,被通过设计营造聊天区和合影区,同学可以利用这个大学最后的机会在聊天区和自己喜欢的老师就生活和学习方面就行更直接的交流沟通,并在合影区域与老师和同学进行合影。此外在交流部分同学们也可以互相写 毕业留言 ,赠送毕业礼物。

活动区部分以互动活动和小游戏为主,在这个区域同学们既可以和同学之前也可以和老师之间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或下棋,或打牌,或做游戏,无论如何要让老师和同学在这个重要的时刻尽情狂欢,让老师和同学一起度过这些令人难忘的时刻。

七、展品选择

本次展览由于是为了突出自我,表现自我,其展览部分展品主要有以下

一、来自同学自己的作品,包括 素描 ,油画,工笔,书法等

二、来自同学自己整合的作品,其中任何物体都可以拿来进行整合,其物品包括书,杯子,笔,牙刷,瓶子等

三、来自同学设计的作品,其中以大型雕塑和物件为主

八、预期成果

本次展览由于是毕业展览,突出的就是每一个即将毕业的同学各自的情感,各自的成长,各自的心情。作为人文学院的一员,我们要突出的是人,以人为本,育人成才。在这毕业之际,突出这次展览,我们可以回顾自己曾经的梦,可以畅想自己未来的梦。可以和老师尽情的交流,互动,可以更好的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

除了情感方面,在展览方面我们要以梦为主题,实现和突出的不是我们的技术水平,而是我们策划的水平,整合的水平,组织的水平,布置的水平,管理的水平,文化的水平。我们要尽我们的可能,每个人想出的各自作品的方案,再集思广益的将他们有机的结合起来,最后呈现出一幅与众不同的,独具风格的展览。

我们预期的成果是展现四年的水平给自己,家长和社会。虽然社会上不会有很多人来关注我们的展览,但是我们一定要做出自己的特色,让所有的人看后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

九、可行性分析

1、可开发市场

本方案突出体现的是毕业的每一位学员,这些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的突出和表现的机会。而我们新颖的设计和独树一格的组织策划将让所有的人对我们刮目相看。这样不仅可以给学弟学妹们一个榜样,更可以给其他还不了解我们的人一个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用我们的策划和创意告诉他们什么叫做艺术管理

2、可利用资源

本方案可以请一些以前的专业授课老师进行指导,我们可以请长风堂专家对我们场地的设计和布置进行指导和帮助,我们也可以请南京博物院的人前来指导我们的灯光和整体效果的设计,我们还可以请老师和我们一起做,此外这个方案的特点是任何人都能够在这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专长,突出自己的特色。

3、存在问题

本方案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知道是否所有同学都有这个兴趣和时间来执行这个计划。本方案的成本相对较低,突出的是特色。

毕业活动策划方案5

一、活动前言:“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大学四年的生活即将结束了,迎接我们的是有挑战的工作岗位,我们也要把我们这四年来学到的东西,在工作岗位上好好的表现出来。还有几天,朝夕相处了四年的同学们都要各奔东西了,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了,也即将离开平日孜孜教诲的老师们。离别,虽然是痛苦的,但是想到同学们能在工作岗位上真正的锻炼自己,展示自己,是值得我们庆祝的,为此,我策划了一个毕业班级活动来为我们的大学生活真正的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我也相信,在这个盛夏,因为有我们的奋斗而变得更加精彩的!

二、活动目的

1、回顾大学四年过程中一起走过的风风雨雨。

2、消解曾今有误会和不快的同学之间的矛盾,全班同学以良好的感情和关系毕业。

3、凝聚毕业前最后一刻同学们的点点滴滴,留作毕业后永恒的纪念。

4、互相毕业赠言,祝愿每位同学的未来都光明美好。

5、对于毕业后班级活动的安排和计划。

6、安排毕业后同学们之间联系和通讯方式。

三、活动时间:20x年6月1号

四、活动地点:学校情人坡(旧图书馆前面)

五、活动主题:和大学说再见不和你道别

六、活动对象:全体营销x班同学

七、活动内容:铺垫活动、最后的聚会活动

(一)铺垫活动

1毕业赠言

统一订购毕业留言册,班级同学互相留言。

2毕业班级DV

当今时代已经跨入数码时代,所以有必要留下同学们的影相资料,供大家今后回忆和怀念。DV应设立导演和摄相,权责明确地集中完成此事。DV内容拟计划包含以下内容:大学四年全班同学一起上过课的每一个教室、每位班级成员的宿舍、学校的食堂、校内主要景点、班级曾今的一些集体活动的照片、模拟拍摄一次全班同学上课和考试的情景、班主任和系里主要任何老师、最后是每位同学面对镜头的一段讲话。此外,还应有毕业最后一次聚会活动的相关影像。将DV刻录成盘,人手一份。

(二)最后的聚会活动

1游戏环节

(1)方言大比拼

每组选一个人出来,随意挑选另一组的一个人进行方言对话,要求对方用普通话把方言翻译出来,然后两个人换,一个说方言另一个翻译出来。

(2)K歌大赛

由主持人首先提出歌曲里面必须带有:哭爱、笑等词或字,在由每一组根据主持人提出的词或字,进行 唱歌 ,唱的歌里面必须带有这个词或字。也可以根据电脑里面放的歌曲,要求同学们猜此歌的歌名或唱这首歌的人

2聚餐

到破街东北菜馆吃我们欢欢乐乐的吃一顿饭。这次我们可以尽情地喝,尽情地笑,尽情地拥抱。这是我们大学的最后一次班级大聚餐,让我们该出手时就出手,该表白的表白,该敬酒的敬酒,该拥抱的拥抱。

八、活动经费:活动的所有费用有班级同学共同分担,初步预算没人交50块钱,多退少补!

九、活动负责人:班长、团支书、组织委员

毕业活动策划方案相关文章:

★ 大学生毕业活动策划方案5篇

★ 毕业活动策划方案毕业季方案大全

★ 幼儿园毕业典礼活动策划方案5篇

★ 幼儿园毕业典礼活动策划方案5篇大全

★ 最新幼儿园毕业典礼活动策划方案5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6732713c8049618d4dd9c9b08bf57682";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无待”之境——读姚红画作有感

文/樊波

南京有一批十分杰出的女画家,如徐乐乐、胡宁娜、喻慧、杨春华,而姚红则是她们当中特别的一位。早些年,我与姚红并不熟识,后来她从江苏少儿出版社调入南艺成为同事。乍听姚红的名字,使我不由产生一种明清之际佳人妖妖娆娆的联想和感觉,相见之下虽不尽然契合,但似可从一个侧面得到丝丝缕缕的验证。如果说上述南京女画家都是仙人的话,那么姚红则是仙人中的仙人。白皙、纤细、轻盈,似乎不食五谷,吸风饮露……大约是我与她一番交谈之后,这种感觉和联想仿佛出现了一种“绘事后素”的效果。我没有想到姚红竟然如此善言,没有想到她对绘画依然具有蓬勃而又新鲜的热情,也没有想到她的艺术趣味和眼光如此独僻而诡异。这是否就是一种“仙意”呢?

姚红对我讲,西方古典绘画虽然有的也采用了线条的表现形式,但似给人一种比较具体的重量感,而大多数以线条为造型语言的中国画却能够呈现出一种轻盈的形态。我对她讲,实际上西方一些学者对此已有理论论证——主要是讲西方绘画的“线描”是隶属于体块造型原则的,后来中国学者宗白华据此进一步指出,与西画迥异的中国画线条不拘体物、自由灵动的意趣。显然姚红的兴致并不在于这种理论辨析,她的意旨是力求从中国画那种轻盈的优美形态中进一步提炼出一种轻逸、通透、纤薄的艺术元素。正是这样,她对顾恺之、李公麟那种如丝如缕、柔细飘逸的线条美倾心不已,并使之由然的转为自己心性的吐露。

尽管如此推崇这种古典风范,但姚红并没有对传统成法亦步亦趋,而是将其若隐若现的审美因子按照自己的内在追求充分地释放出来,扩展开来——她笔下人物衣纹的线条细劲、激越、自由而松灵,但衣纹线条的组织却不像古法那样循序相列,而是多呈交错穿叠、如风鼓荡的形态,其人物造型也正是由这种线条组织方式展现为一种升腾凌空的轻逸姿态,如同漂浮在无重力的天际边的流云。人物神态亦古亦今,似嗔似喜,目光含情象又漠然萧索。因而我们有理由认为,她的这些作品中不是现实的写照,而是对意念的一种展现,或者说是对意念中仙人之姿的一种迷幻式的追忆,笔墨的描绘恰似对幽影的捕捉伴随着不定踪迹而跃越。姚红笔下的人物形象下方往往呈现粗大的水墨积染、描绘精微的树干老枝,它分载着画家所需要的繁复与力量,似又引而不发,这就更加衬托着人物的轻灵。画面上那些不拘法度的秀而拙的书法题跋以及随意散布、但似错落有致的大大小小的印章,远远看去好像缤纷花瓣,却又“华不著身”,由此而营构了一种清莹、超脱、仙气浮动的意境。这实在令人想起中国大哲人庄子所描绘的那种逍遥自放、游乎四海的“无待”境界。无所牵挂才能飘游凌空,摒弃万物才会自由而“无待”——我想说,姚红所向往、所企慕、所描绘的正是这种“无待”之境。

品姚红之画,可以引发对两个传统话题的讨论,一个是所谓画品划分的问题。宋人黄修复曾以“逸”“神”“妙”“能”对绘画品格作出划分。在我看来,姚红的画格似在逸、神之间另立一格:“仙品”。“仙品”有“逸品”奔离之义,但又不像“逸品”那样超然绝世,那“无待”的仙姿中仍然流露出对人间不舍的眷顾:“仙品”也带有“神品”思与神合的倾向,但又不同于“神品”那种笔夺化机的情采,而是以其雅致的风韵显示了作者散淡的心迹。概言之,所谓“仙品”就是飘逸、轻灵、淡雅而自由的调格,姚红的画为“仙品”格调提供了很有意味的例证。

另一个就是人品与画品关系的问题。我认为,姚红的画品是其人品绝妙的写照。姚红看得见、体会到世间的沉重与芜杂,却又如香火升腾一般,能将灰尘自然抖落。所以她画中人物才有如此翩翩凌跃的仙姿,所以她的笔墨才会丝毫不沾流弊、俗气,而呈现一种“轻逸”、“通透”、“纤薄”的美感,同时也令人感到某种以轻制重的力量。她所绘出的仙逸姿态似乎就是其本人形貌和意念的自我表白,因而她的仙气就自然凝结为仙格、仙品。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大约只知姚红是一位出色的插画能手,我曾见过她的一些富有童趣的插画作品以及精妙的水彩写生,从中可以见出她多方面才能和造型功底。但殊不知国画才是姚红的本行。当年与她同班的同学大都已为当今中国画坛的名手,而姚红的国画创作似乎为其仙气所掩而远远避开了喧嚣的尘世;如今当其如影如风的人物仙姿一展妙容之际,是否会给人一种惊鸿一瞥的感觉呢?

化重为轻的过程、捕风捉影的艺术——论姚红的画

姚红的这一组画作,按创作时间排列,包含《闲冬》《七贤醉酒》《秋郊吟》和《任逍遥》四幅,一例画在熟纸之上,取其收敛与可控的特性,以工笔之技法,来表现精神的写意。画面的主角有人,有树,有动物,粗看似重物轻人,细看却又发现,无论是树木,抑或动物,皆是为表达人物而设置。似乎人的躯体无法承载灵性的重量,要树木和动物分而载之。

这一组作品,可以视之为一系列追寻并超越极限的作品。超越轻的极限、重的极限、逻辑的极限、时间的极限……从画中意蕴来看,是一步步退远。虽渐行渐远,却愈远愈清。从纠结缠绕到将枝枝蔓蔓全部砍清,只留主干,我们可以看到画家的创作理念从迷茫到清晰的一个过程。

1移情

上帝造物,先造植物,再造动物,最后造人,一方面是他要为人安排活动的场所,另一方面,也因人是所有造物中最精致、最复杂的那一个。然而人也是所有造物中最不纯粹的那一个。人瞬息万变,一念天堂,一念地狱,难以捉摸。一个静止的画面如何表现一个复杂的、动态的人,不光描摹外形体态,更兼包容内心境况,这真是难到极处。有人会选择正面描绘,从服饰、动作、表情、光影、细微的眼神乃至衣服的褶皱去描绘一个人,有人会选择更为轻盈的方式,通过一个间接的对象借力去描绘人。有时候这两种形式正好构成了西方和东方文化和艺术之间的差异,西方传统的绘画中,多用写实的、厚重的笔触,捕捉沉重的现实,而中国式的绘画,往往用写意的、轻灵的笔触,追逐轻盈的精神。

画家自己分析创作时间最早的《闲冬》时写道:“行走着的人物形体圆润却轻如纸翼,姿态如作哑语而又兴致盎然。”“她们走过木槿,走过残杨、瘦松,走过野菊。这些植物的移动、变换,提供了人物得以舒缓穿行的场地。也部分地转述着无所言表的人物语言。”寥寥数语道尽此作精华。以树木来转述人心,或者说是将人心移情于树木,这种另辟蹊径的借力,是这个系列画作中最为出彩的部分。

在《闲冬》中,树木的品种算得上繁复多样,它们并非背景,而是作为前景存在。在画的面积上,比人物更重。作者给画作取名《闲冬》,将画作意蕴的外延最大化,突出一个季节中的一种心境。这样的心境,可以如烟如雾,笼罩这一个时间里的所有形象,包括人,也包括植物。因此,在这样的一幅画作中,植物是有心情的。人物低眉垂目,表情隐忍,但植物却喧闹恣肆,都毫无掩饰,坦白表达自己的情绪。植物与人,看似不相关,却是一个表达与被表达的关系。那些羞于启齿的思念,无法直视的情感,依托于木槿、残杨、瘦松、野菊,或尽情绽放,或萎缩凋零,或曼语轻言,一一展现于人前。

这样的关系,到了《七贤醉酒》和《秋郊吟》中,被发挥得更为淋漓尽致。画家言道:“我画中人物的造型,便取这轻盈与通透一格,而对其内心复杂与无限的描绘,则移至近旁的树木。”在《七贤醉酒图》中,原本种类繁多的植物被一种植物替代。人皆道竹林七贤,必是在竹林中活动,画家却偏不如此。她说:“《七贤》一幅,人物没有被安排在传说中的竹林里,是因为竹叶本身已有较多表情,对此作的意象会略有妨碍。加之这七位名士心中是否皆有竹意,也未必尽然。”她所换用的植物叫做悬铃木,夏时遮天蔽日,冬来一叶不存。画家只取冬日的那番光景,树上全无装饰,连一片枯叶也未留下,只余盘根错节、沧桑斑驳的树干和细小枝条。树也不多,只寥寥三棵,作为七贤徜徉其中的背景。说是背景,却又时时横亘在前景中,遮挡视线,提醒人们它们的出现并非偶然。人物尽可依靠衣衫遮挡肉身,而树干上的结疤、创痕,却如人物中分离出的那部分浊重的东西,遮掩不住,并时时提醒他们生而为人的种种艰难与不堪。

这种借力由画家移植到《秋郊吟》和《任逍遥》中,则是将悬铃木的枝干砍削殆尽,因为花叶与枝条的存在,会干扰树干本身的表达。而树干本身的纹理、表情却被越发放大,与人物之间的差异越发被锐化和凸显。尤其是在《任逍遥》中,人物与植物的反差被放到了超乎现实逻辑的地步。在一般情况下,树为静,人为动,而在此画中则相反,人物安眠树下,内心活动全被锁在一个安静的躯体之中,而他身旁的树上的斑纹却繁复重叠,有时细腻多变,有时恣意雄浑,有奇崛的丘壑之意,又似心灵的低徊独白,仿佛人内心深处斑斓多变的梦境,正沿着树干不断生长。在这样的反差之中,树与人二者却又互为表达,树即是人,人即是树,难以分割,缺一不可。

《庄子·齐物论》言道:“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看似无关的两者之间产生了奇异的沟通,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即是我、我即是你的境界,这正是移情的最高境界。

2精神的重量

在这一组画作中,除了“移情”之外,另一个关键词是“重量”。而表达这个重量的关键字,是“轻”与“重”。

现实的沉重有时让人不堪重负,艺术往往是人之精神的藏匿之所,因此,从艺术家所构建的世界中,往往可以看出他的理想,看出他在现实之外,还向往什么。画家这样表达对“轻”的欣赏:“在传统绘画艺术中,我最欣赏其用线造型里那些轻盈与穿透的部分。它们有如‘隐身术’,可将实体消弭。诸般描法过来,却能令人重量全无。诡异的造型意味使人衣下没有一具凡胎。无凡胎而又别有意趣,足见古人线条的藏匿功能。”

因而,在这一组画作中,画家同样赋予了她的主角们“轻”的共性。她试图减去角色身上一切现实的负担。《闲冬》中的女子们不知从何处来,不知去向哪里,不知是何年代的人,不知家中有谁,甚至,不知她们自己是谁。她们不梳发髻,不戴首饰,除了衣袖上浅淡的纹样,毫无装饰。她们一袭白衣,五官也极尽简化,似乎完全不想引起他人的注意,只求从画面上飘忽而过,不留痕迹。

《七贤醉酒图》中,人物的衣服更为轻盈,似乎全无分量。他们全都处在失重的状态,如行走在没有引力的星球之上。他们的身体由一些纤细的线条构成,那些凌乱翻飞的线条,正好表达了人性的无所依傍和不可控制,它们四处冲突逃逸,几乎按捺不住。只有头发是流淌下来的,像水,像绢帛,像丝带。像被酒浆浸润过的思绪,翩然,但还是有分量,不胜酒力似的下垂、摇晃。这在日常生活中最轻盈飘忽的发丝,却成了一股奇特的平衡的力量,似乎是将人物拴在这地面之上的缰绳,若没有它们的羁绊,人物一个个都似乎要凌风飞去。但这股力量又似他们人体中分离出的最后一股胶着之物,并非是酒,而是这股胶着的力量,扯得他们东倒西歪,难以飞升。

而在《秋郊吟》中,人物流浆一般的发丝被截短,立刻翩飞起来。因人物不似七贤酒醉,一丝暖色的线条仿佛理性的思绪,平衡了人物的身躯。但宽袍大袖之下,也难见血肉之躯。《任逍遥》中,人物更似乎躺卧于虚空之中,无所凭依。若无一顶帽子压住,人的身体就要飘起来。

与人之轻相对的,是物之重。与飘飘欲仙出乎想象的人物不同,画中的植物,多出自现实,是画家对现实直视的结果,它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种力量正来自于真实。上帝真实的一瞬重达千斤。这也正展示了画家对于现实的理解,它繁复、缠累、精确、沉重,却又迷人。树的生命期很长,如果不遇天灾人祸,可活上千年,而人的寿命不过百年。树的强韧和恒久,正好反衬人生的脆弱与短暂。这些现实中存在的没有灵魂的树木,在画面中却承载了精神的重量。这种重量,人无法承担,又无法消弭,只得借助于树木,让它们代为承载,代为保管,并代为演绎。

3渐行渐远

画家在笔记中解释她选择古人入画的意图,她说:“选择古人入画,只是借题。它提供一种距离,以此摆脱现实生活的贴近感,从而缓解时代对我们的局限。我们不能确定是否去追随古人,但是却愿意享受与先贤交流的乐趣。”

艺术的真正旨趣并不在于贴近现实,反映现实的全貌,乃是在于拉远与现实的距离,赋予一种新的观照现实的方式,从而产生独特的美感。

从创作时间来看,《闲冬》是最早的一组,花还在盛开,人物与画家的距离尚近——同为女子。在这些妇人们身上,烟火气及生命力都堪称旺盛,她们面色红润,身材圆腴,除开出场的第一个女子,均两两相伴,虽敛眉含胸,但你似乎可以听到衣袂拂动时的窸窣之声,以及她们偶尔交谈的只言片语。她们头发披拂,显然是“懒起”,并不似现代职业妇女的精明整洁,需为生存拼搏,也无需见客待客,梳头整装,直接从床榻走向院落,与花草树木为伴。她们走向哪里也全无路线和计划可言,唯一的线索是时间,画面从右至左,冬意逐渐加深,树木依次休眠,从繁花似锦,到花木凋零。只是即便到画面的终了,画家仍在枝头留下几抹幽淡的小花,并未肃杀到底,以预示前方依旧有类似的生活。妇女们的衣服虽已极尽简化,两袖和衣襟却还是留下了些许纹样作为装饰,和枝头不肯凋尽的残花和枯叶,保留着丝丝缕缕的牵绊与希望。

在《闲冬》中,从角色距离上来看,女性的距离与女画家是最为贴近的,她们的琐碎细致是带有体温的,她们的心思投射到近旁的花与树,花与树也表现得纷繁芜杂。虽然画家刻意淡化了人物的服饰文化,规避了人物的身份与时代特征,但人物本身还是有血有肉,具体可感。画上有大段文字,絮絮写来,如女性的私语,内容是有关梅子的生长和腌制的琐事,这些琐事与生活息息相关,更会沾染些许世俗气息。

到了《七贤醉酒图》中,这些如林中雾气一般的轻盈小字,换做了有关竹林七贤的文字。这些文字与生活相脱离,多是山野逸趣、离别感伤及饮酒避世之意。更能产生距离感的,是他们的表情与姿态。有关竹林七贤的传说中,有一个著名的“白眼”典故,传说阮籍能作“青白眼”:两眼正视,露出虹膜,则为“青眼”,以看他尊敬的人;两眼斜视,露出眼白,则为“白眼”,以看他不喜欢的人。而在这幅图中,非但没有“青眼”,连个“白眼”也不曾看到。人物个个醉态可掬,双目闭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眼睛为心灵之窗,阖上双眼,便将这扇心灵之窗关上了,将俗世关在外面,也将别人的目光、言论、思想通通关在外面。

如果说醉态可掬,尚有一丝意识与外界互动,那么到《任逍遥》中,那个在树下安然躺卧、沉浸于梦境之中的戴冠男子,与我们的距离就更加远了。而以古意更浓、更难以理解的楚辞作为文字背景,也拉远了这副画与读者的距离。树的形态也更具鲜明的象征性,表达着人物无法表达,甚至无法理解的丰富语言。

从这一系列画作给人的距离感来看,如果说《闲冬》像一部曼妙的小说,《七贤醉酒》便是一篇清雅的散文,至于《秋郊吟》和《任逍遥》,则是一首语词简练的诗。它们给人的感觉,是渐行渐远渐清晰。它们跨时五年,五年的光阴炼尽杂质,只余诗的纯粹。

结语:猎艳何须兵器

一幅高明的画作,并不能在一文之中就被道尽了意义,当我们纠结于树与人的对比,纠结于精神高蹈与现实沉重的落差,纠结于轻与重的拿捏时,我们突然看到了一只尤物般的、超乎于意义之外的兔子。

这只用工笔的画法呈现于纸上的动物,纤毫毕现。它来自于宋代画家崔白的《双喜图》,因受惊回头,看到的不是喜鹊,却是消消停停走过来的三个人。他们是来捉它的吗?看着完全不像,他们不过是因为看到了一只漂亮的兔子而感到惊喜罢了。画家说:“此幅的原意是郊外狩猎,但面对这只尤物般的兔子,我们不免想到:‘猎艳何须兵器’。”

是啊,所有的解析都会让作品窒息,画家着意留存的轻盈通透若给评论填满,未免有煞风景,因此,就让评论到此打住,让我们闭上嘴巴,开启心灵,不必带着评论这个兵器,只管用精神去捕猎画中无言而又丰沛的美感吧。

生生不息——评姚红国画第三辑

绘画是一种表达。表达的艺术,往往是在达到对象的时候才算真正完成。当代艺术的多义性,使得观赏者也同样参与进画家的创作中,成为创作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

我一直在想象,如果将姚红所画的国画挂在一个展厅内,将会带给人多少视觉的冲击和思想的启迪。

从最初的《闲冬》《七贤醉酒》《秋郊吟》《任逍遥》,到《驭风》系列,再到这一组以诗经的篇名为题的画作,姚红近乎于创造了一个属于她自己的理想国度。

这个国度纯粹、飘逸、干净,又有巨大的遐想与阐释的空间。三个系列的画中,元素皆有其统一性,人、树、文字,以及大片留白。人皆轻盈,树皆凝重,文字皆取古雅晦昧者,让人猛一看似乎迷茫,再一看又似明白,再往深处走,又觉得饶有意味,复又陷入思索……

这多重的感受来自每个系列不同的复调与变奏。

从整体上看,在这第三辑的画中,画家仍把轻盈的那部分赋予了人体。不但轻盈,甚而至于透明。人们可以从布料纷乱的轮廓和褶皱中透视到人物的肢体。画家曾经在第一辑完成之时如此解释她的用意:“诡异的造型意味使人衣下没有一具凡胎。无凡胎而又别有意趣,足见古人线条的藏匿功能。”那时,衣袂的线条尚有藏匿功能,然而到了这第三辑,精神的自由已如蒸腾之沸水,难遮难盖,任意挥洒,喷薄而出。

第一辑画家画女人与文人,画女人之清雅,画文人之风骨;第二辑画家画武者,画武者之侠义。这第三辑的人物,却难以言说。不但角色的文武界限已较含糊,乃至人物性别特征也已弱化,人物所从何来,所为何去,全无痕迹,连肉体与肉体的差别、界限也都模糊不清。人物,已经完全成为精神的外化,这种精神,可以属乎文人,可以属乎武士,可以属乎男子,亦可属乎妇人。让人不由得想起老子所说:“唯之与阿,相去几何?恶之与善,相去若何?”奉承与训斥,并没有太大区别,恶与善之间,也没有什么差别。正如我们人类看蚂蚁与蚂蚁看不出差别以外,以造物的眼光看我们,又能有什么差别呢?是高是矮,是贫是富,是官是民,全无分别。当你只剩一袭白衣,赤足而行,人与人的差别,便只有精神上的那一点清浊之分。

而与此同时,树木肌理的刻画则更深入、更微观,更起伏激荡。与前几辑相比,这一辑的树木仍然承载着灵魂中重的那部分。画家自己言道:“在画中人物的描绘上使用纤细的白描手法,是为高音区的轻盈;对于树桩树枝,我希望它们成为低音声部。试图以此取得较宽的视觉跨度。”但这里的低音部,层次更为丰富,更为低徊婉转,恣意万端。

如果说先前的树还能看出是悬铃木的话,这里的树已经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装载物,一种理想中的容器,却以植物的面貌出现。画家如此解释这种对树木形貌上的改变:“树枝的用笔、衣纹的线条变化本身也如同人的思维线索与肢体动态,流动在舒卷收放之间。而用它来描绘出物象的实体,倒成了其次。”

当物象的实体被忽略,画家反而获得了一种自由——全身心地刻画树木性格的自由。观这一系列树木的形状,看久了,竟有一种触摸一下,它便会疼痛的感觉。画家着意要将山川河岳放入树干,固有胸有丘壑、浩气磅礴的寓意,但那奇崛涌流之态,在我看来,更似一根根血管之中奔淌的血液。有时舒畅,有时堵塞,清浊互混,绵延渲染,都是生老病死的痕迹。

这树干,不但承受了人之灵魂中沉重的那部分,它更是人之身体,人之家族,人之历史。

我们谈到生老病死,眼睛总是会盯着后面的三个字。但千万别忘了,“生”才是这四个字中最首要的一个。我在这奔流的如血液一般的树干之流中,首先看到的是生命力。那些拥堵全部都是因为那不断涌流之生命,它们像细胞一样一个接一个不断地生长,老的尚未来得及死去,新的又生长出来,一层又一层,在生命之树上越积越厚,所留下的痕迹也越堆越多。

是的,那痕迹,是飘飞着的人物所弃绝的,却又是厚沉的树干所珍视的。

这是一种生生不息的繁衍之力。

这时候,我看到了那首用作题图的诗《还》:“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间兮。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还,是回家的意思。两个猎人相遇之后,相互说着称赞的话并肩回家,你可以想见其场面的热闹、真挚,他们必定是满载而归。

看了这首诗,再看那似乎恶声恶气地汹涌奔流的树干,竟然心生暖意。

而回头再来看那些轻灵翩飞的人物,出乎意料地,我又在他们的姿态中看到了留恋。虽然这一切的血脉壅塞、愁肠百结在人物身上全都不存在,无论是从姿态还是从面部表情,都只能看到深深沉醉的欢乐。但我们同时又发现,人物飘飘欲仙,却止于一个“欲”字,并未真正成仙,因为他们离地三尺,却如风筝一般,始终在视线之内,并未飘远。这似乎是证明,人既有实体存在,无论如何清心寡欲,参禅问仙,其精神也最多离地三尺,始终无法达到至真至洁之境。又或者是明明在说,人不愿离开这世俗中温暖、厚重的那一刻,因而只选择了片刻疏离,片刻轻盈,片刻极乐,而最后,或因地心引力,或因心里的眷念,终于还是要下来。

然而那时的情形怎样,画家并未描绘出来,只能依靠想象。

或者也不必想象,从画中抽离出去,回到大街上,满大街游走的身躯,都是答案。

义无反顾——姚红水墨之《驭风》

文/张晓玲

姚红水墨画的第一系列,画的是文人,展现了他们潇洒自由之态。到了第二系列,她选择画侠士。侠士在很多人印象中,是高歌猛进慷慨激昂的那一种人物,但姚红在《驭风》这个系列中,展示的却是侠士的以轻制重之势。

《驭风》是将《史记》中“刺客列传”的意象入画,但又“不知何许人也”,惊鸿一瞥之下,你只能看到一个侧面、一个背影,或者只能感受到一丝凛冽之气。

与上一系列的从容与闲散相对,这一系列中,画家行笔的速度显然加快了,画中人物的动作在灵动之上,更添一重速度,一重义无反顾的决绝。荆轲刺秦之时,与燕太子丹别于易水,传下千古名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一去,便要将人间的一切牵绊尽皆斩断,功名利禄、父母妻儿,以及生命中的一切华彩,全都抛诸脑后。所以,决断一定要快。那些在树干上忽然横生出来的枝杈,以及枝杈上无缘由冒出来的细叶,如同生之牵绊,需快刀斩乱麻一般破除、劈折。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张,侠士一脚当先,整个身体呈斜飞之势,从迷雾一般的题字中穿过,踢折一根正在发芽的树枝,飞向画面的空白空茫之处——这一组画作中人物的姿态虽然各不相同,但总体运动的趋向是冲破阻碍,从繁华进入空白,从有进入无,从生进入死。画家说,她是从《刺客列传》获得的启发与灵感,却并未将人物坐实,这个人可以是刺客中的任何一人,她只取其“义”和“烈”,以承载自主行动的驰骋,和生命戛然而止的决绝。而树,时而如剑戟林立,时而如情绪缠绕,或将人包围,或在后追击,或兜头拦截,或与人对峙,其含义之多变,已经远超史书的本意。侠士所要斩断与挣脱的,是一种内涵复杂的羁绊,这羁绊如树干、树枝、树叶组成的多重意象,或繁复,或刚硬,或轻灵,或柔情。这羁绊也许来自社会,也许来自家庭,也许来自自我的内心……画家的前一组作品,是藉着植物来表现内心之重,而这一组中的植物,更象征侠士们所要对付的心内之障。

这一组画,其意象延续了第一系列画作中高对比度的呈现方式。人体之轻盈与树木之沉重仍然是一组最明显的对比。人因无所顾忌而轻盈,树则承载了羁绊的含义而沉重。除了这一组对比之外,人物本身亦有轻重的对比。司马迁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说的是因为追求不一样,所以人的生命价值便有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之别。而《驭风》中的侠士,为取义而舍身,其身极轻,而其生命价值极重,便是一组十分巧妙的对比。

侠士之身,亦随处可见捆绑与挣脱的痕迹。为行动自如而捆绑起头发,终究会有丝丝缕缕的挣脱,随风轻舞。为遮蔽身体而穿上衣服,双足却没有鞋履。而其衣袂线条四处斜逸,在作为捆绑之余,亦有挣脱之意。

可以说,这并非是一组少年得志的昂扬之作,乃是对人生经过了思索,并有丰富而沉重的人生历练的作品。其中有一幅,侠士筋疲力尽,垂目坐在树下,无力再战。树枝也跟着长长坠下,呈现一种折戟之势。即便是其他鼓勇迎战的侠士身上,画家也没有赋予他们必胜的豪气,只有义无反顾的烈性。

在对色彩的处理上,画家借用了仿古宣纸本身的色彩,仅仅使用了墨与少量白色,使得画面只余一种纯粹。为了将这种气息一以贯之,作为画作一部分的小楷书法,其内容也以冷峻为主调,避免画面的情感温度无端上升。画中唯一的色彩来自印章,红色的印章多次呈现在画中,是画面中唯一的温度所在,是冷天里的几簇火苗,是刚烈血性的历史留痕,也是血液一般的生之希望。

这一季的作品均无名,不知何人,却又可能是任何人。那一丛丛宽袍大袖之中可以套入不同身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羁绊,而最大的羁绊是自身。为了义而无反顾,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需要跟旧的自己诀别,需要跟自己曾经有的世界诀别,兴许面临着的并非死亡,而是新生命。《圣经》有云:“丧失生命的,将要得着生命。”踢开羁绊,纵深跃向空白未知处,那里等待着的,或许是新的开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6697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3
下一篇2024-01-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