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大全图片和名字

恐龙大全图片和名字,第1张

恐龙大全有鸭冠龙、双冠龙、异特龙、隙龙、梁龙、迷惑龙、肯龙、腔骨龙、重爪龙、异特龙。

1、鸭冠龙

鸭冠龙与霸王龙一样,出现于恐龙时代的末期。鸭冠龙最特别的地方在头部,它那扁而长的颚骨,像鸭的嘴巴,所以有了鸭冠龙这样的名字。

2、双冠龙

双冠龙生存于侏罗纪早期的恐龙,双冠龙长达6米,站立时头部高约24 米。头顶上长着两片大大的骨冠,故名双冠龙。

3、异特龙

异特龙又名跃龙或异龙,是兽脚亚目肉食龙下目恐龙的一属,身长7-9米,最大97米,体重15-2吨,最重36吨,生存于晚侏罗纪,于1亿5500万年前到1亿3500万年前。

4、隙龙

隙龙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加拿大的艾伯塔省,隙龙全长9米,脖子上和肩上都是褶皱,在它的眉骨上也有两只长长的角,食草龙,生活在白垩纪末期的湿地里,即现在的北美西部地区。

5、梁龙

梁龙是梁龙科下的一属恐龙,时代可追溯至1亿5000万至1亿4700万年前,个体最长可超过30米,体重约10吨左右,鼻孔位于眼睛之上,脖子无法抬高,推测是用来扩大原地进食面积的。

6、迷惑龙

迷惑龙可能重量达26吨,而大约体长21-23米,脖子6米长,实际上比体躯还长,尾巴大约长达9米,站立到臀部大约45米高。

7、肯龙

肯龙生活在一亿三千七百万年前,全长45米,身高15米。剑龙类的一种,头小体长,后腿比前腿长,背脊前部有两排三角形的骨板,后部有两排骨质刺棒,如果遇上食肉恐龙来侵犯会挥动尾巴,用刺棒回击。

8、腔骨龙

腔骨龙又名虚形龙,北美洲的小型、肉食性、双足恐龙,已知最早的恐龙之一,首先出现于三叠纪晚期的诺利阶,约有2-3米长,臀部高于1米高,非常纤细,可能是种善于奔跑的动物。

9、重爪龙

重爪龙的爪子比较其体躯而言真是庞大,属于食肉的兽脚类恐龙,以前肢有大的爪而得名。

10、异特龙

异特龙又名跃龙或异龙,是兽脚亚目肉食龙下目恐龙的一属,身长7-9米,最大97米,体重15-2吨,最重36吨,生存于晚侏罗纪,于1亿5500万年前到1亿3500万年前。

恐龙的简介

三角龙、现代鸟类和梁龙最近的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后代。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部分非鸟恐龙的写照。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

恐龙分为两类:根据其髋骨的构造,分为蜥臀类与鸟臀类。

恐龙一直是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大约生活在2亿3500万年至6500万年前的恐龙种类很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双腔龙可能超过50米,而最小的蜂鸟可能还不到10厘米。传统看法,恐龙分为两类:根据其髋骨的构造,分为蜥臀类与鸟臀类。

1 蜥臀类恐龙

蜥臀类的腰带从侧面看是三射形,耻骨在肠骨下方向前延伸,坐骨则向后伸,这样的结构与蜥蜴类相似。著名的梁龙、雷龙、霸王龙以及中国的马门溪龙、禄丰龙等皆属此类,它们生存于三叠纪至白垩纪。

2 鸟臀类恐龙

鸟臀类恐龙的腰带结构与鸟类相似,其耻骨有一个向后伸展的突起,下腭前端多出一块骨头。极早期的莱索托龙以及嘴龙和角龙都属于此类。在晚侏罗世之后鸟臀类恐龙的逐渐繁盛起来并获得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到了白垩纪末期,鸟臀类的数量已经位列恐龙之首。

恐龙是出现于中生代多样化优势陆栖脊椎动物。“恐龙”一词是日本生物学家对英文Dinosauria即“恐怖的蜥蜴”(恐蜴)的翻译,并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恐龙曾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恐龙最早出现在2亿3千万年前的三叠纪,灭亡于约6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所发生的白垩纪末灭绝事件。在1861年发现的始祖鸟化石,与美颌龙化石极度相似,差别在于始祖鸟化石有着羽毛痕迹,这显示恐龙与鸟类可能是近亲。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研究指出现代鸟类极可能是兽脚亚目恐龙的直系后代。大部分科学家视鸟类为唯一幸存发展至今的恐龙,而少数科学家甚至主张它们应该分类于同一纲之内。

  恐龙(不包含鸟类)是群生存于陆地上的主龙类爬行动物,四肢直立于身体之下,而非往两旁撑开。许多史前爬行动物常被一般大众非正式地认定是恐龙,例如:翼手龙、鱼龙、蛇颈龙、沧龙、盘龙类(异齿龙与基龙)等,但从科学角度来看,这些都不是恐龙。

  恐龙大全

  有科学家最新研究认为,066亿年前小行星碰撞地球时,正值恐龙生态系统较脆弱时期,遭遇小行星碰撞所致的环境巨变,“糟糕运气”的恐龙走向灭绝。

  恐龙真正分类包含了霸王龙(暴龙)、上龙、棘龙、梁龙、雷龙、翼龙、鲨齿龙、三角龙、剑龙。

  1霸王龙(暴龙)

  霸王龙,又名暴龙,属暴龙科中的一种,名字的意思是残暴的蜥蜴王。是史上最庞大的肉食性动物之一和最著名的食肉恐龙,它是恐龙中生存年代最晚的种类之一,体长12~14米,最长15米。平均臀部高度36米,最高41米。平均高度51米,最高6米(从地面至头部)。平均体重9吨,最重1485吨,头部1·55米。咬合力居陆地生物和食肉恐龙第一(咬合力可达20吨),同时也是体型最为粗壮的食肉恐龙。

  霸王龙(暴龙)

  霸王龙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阶(MAA)距今约6850万年到6550万年的白垩纪最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非鸟类恐龙种类之一。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以及墨西哥,分布范围较其他暴龙科更加广泛,是最晚灭绝的恐龙之一,也是陆地史上已知的最强的食肉动物。

  霸王龙(暴龙)

  起源发现

  1902年,美国一位恐龙化石采集家巴纳姆·布朗在美国蒙大拿州的黑尔溪发现了一具巨型的肉食性动物骨骼,当时他是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之后的两个夏天,他相继从坚硬的砂岩中挖掘骨架。由于骨头相当沉重,于是他制造了一种用马匹拖拉的专用雪橇,这才把骨头运到附近的公路。他所发现的是第一具霸王龙的骨骸。

  霸王龙(暴龙)

  1910年,巴纳姆·布朗率领的考察队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境内的红鹿河峡谷开始了大规模的采集。布朗在那里找到了保护得极为完好的戟龙、盔龙和尖角龙等骨架化石和一些恐龙皮肤化石。

  霸王龙(暴龙)

  在纽约博物馆中,布朗的老板奥斯本迫不及待的把他命名为霸王龙的动物公诸于世,在安装骨架的同时,布朗和奥斯本以模型重塑霸王龙生前的风采,但是他们无法把重达两吨的骨头组合成他们心目中的形象——“灵巧如鸟的巨兽”,他们只好将他组合成直立而迟钝的模样。

  霸王龙(暴龙)

  2013年12月25日,英国和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说在澳大利亚发现了一块霸王龙耻骨化石,这是有证据显示霸王龙也曾经生活在南半球大陆上。

  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这块化石非常特别,确信于霸王龙。它长约30厘米,出土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恐龙湾,形状类似一根两端膨胀的杆,其中一端扁平,另一端呈靴状。

  霸王龙(暴龙)

恐龙的种类与如下:

1、中国独冠龙

这种恐龙生活在距今17亿年前的侏罗纪中期,身长约5米,体重700千克左右,是一种中型食肉恐龙。它最显著的特征是,它从鼻子以上一直到头顶长有凸起的鼻脊,而这是其他食肉恐龙所不具备的。

2、非洲巨无霸腕龙

这是一种腕龙,出土于非洲,体长可达25米,体重达60吨,生活在距今约15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这种恐龙脑容量很小,颈部修长,四足行走,拖着长长的尾巴,是一种植食恐龙,也是目前所知体型最大的恐龙。

3、美洲双冠龙

这种恐龙出土于美国亚利桑那州,体长约7米,体重450千克左右。生活在距今19亿年前的侏罗纪早期,是当时最大的食肉恐龙之一。

它的体重与小型马匹相当。后腿长且强壮,前肢十分灵活,手掌能够抓握猎物。爪子十分有力,既可以捕杀猎物,也可以快速跑动。它能够两足行走,还可能是奔跑健将。它的牙齿呈圆锥形,但分布比较稀疏。

4、角龙

这种恐龙生活在距今15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身长约6米,体重约1吨,曾分布于北美和非洲。

5、加拿大圆圈鼻龙

这种恐龙生活在距今约84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身长10米左右,体重约2吨,是一种常见的鸭嘴龙。这种大型食草恐龙通常习惯集体出动,这样可以有效防范捕食者的袭击。

头上长角的恐龙有:

1 胜王龙:胜王龙有一个巨大的低矮的圆角,是阿贝力龙科食肉牛龙亚科的一属,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印度,是种大型的肉食性恐龙,身长约85米,臀高24米,4吨重,模式种纳巴达胜王龙。

2 龙王龙:龙王龙是厚头龙科下的一属恐龙,生活于白垩纪的北美洲,由罗伯特·巴克命名,头颅骨上铺满了小钉角及肿块。

3 河神龙:河神龙属于角龙下目,生存于白垩纪的北美洲,约6米长,体重估计约为5500公斤。

4 三角龙:三角龙为角龙科角龙属的恐龙一属,意为“有角的脸”,是角龙科下最大型的恐龙。

5 独角龙:独角龙属于角龙科,生活在晚白垩世的北美洲,独角龙的体长估计值为6米,体重估计值为25吨。

6 五角龙:五角龙为开角型恐龙,属于角龙科,多被认为是食植物性动物。

7 辽宁角龙:辽宁角龙属于开角型恐龙,生活在约13亿年前的早白垩世,分布于中国辽宁省。

希望以上信息对回答您的问题有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6693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3
下一篇2024-01-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