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常见公式,名称。

初中物理常见公式,名称。,第1张

物理量 单位 公式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 m=pv

温度 t 摄氏度 °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³ kg/m³ p=m/v

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

功 W 焦耳(焦) J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电流 I 安培(安) A I=U/R

电压 U 伏特(伏) V U=IR

电阻 R 欧姆(欧) R=U/I

电功 W 焦耳(焦) J W=UIt

电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

热量 Q 焦耳(焦) J Q=cm(t-t°)

比热 c 焦/(千克°C) J/(kg°C)

真空中光速 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 340米/秒

安全电压 不高于36伏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 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 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 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 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 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下沉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七、简单机械

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W=FS 功的单位:焦耳

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 P的单位:瓦特; W的单位:焦耳; t的单位:秒。

八、光

⒈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3×105千米/秒

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侧三等大。入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间夹角是反射角。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离,与镜面对称。物体在水中倒影是虚像属光的反射现象。

⒊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 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光线作用。 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⒋凸透镜成像规律:[U=f时不成像 U=2f时 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光路图 应用

u>2f f<v<2f 倒缩小实 照相机

f<u<2f v>2f 倒放大实 幻灯机

u<f 放大正虚 放大镜

⒌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

九、热学:

⒈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是过程量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 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C水=42×103焦/(千克℃) 读法: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3焦。

⒌热量计算:Q放=cm⊿t降 Q吸=cm⊿t升

Q与c、m、⊿t成正比,c、m、⊿t之间成反比。⊿t=Q/cm

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单位:焦耳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十、电路

⒈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 电路有通路、断路(开路)、电源和用电器短路等现象。

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如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如木头、玻璃等。

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⒊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

把非标准电路图转化为标准的电路图的方法:采用电流流径法。

十一、电流定律

⒈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

电流I: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 Q=It

电流单位:安培(A) 1安培=1000毫安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测量电流用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并考虑量程适合。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⒉电压U: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单位:伏特(V)。

测量电压用电压表(伏特表),并联在电路(用电器、电源)两端,并考虑量程适合。

电阻R:导电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符号:R,单位:欧姆、千欧、兆欧。

电阻大小跟导线长度成正比,横截面积成反比,还与材料有关。

导体电阻不同,串联在电路中时,电流相同(1∶1)。 导体电阻不同,并联在电路中时,电压相同(1:1)

⒋欧姆定律:公式:I=U/R U=IR R=U/I

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导体电阻R=U/I。对一确定的导体若电压变化、电流也发生变化,但电阻值不变。

⒌串联电路特点:

① I=I1=I2 ② U=U1+U2 ③ R=R1+R2 ④ U1/R1=U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串联后,电阻较大的两端电压较大,两端电压较小的导体电阻较小。

例题:一只标有“6V、3W”电灯,接到标有8伏电路中,如何联接一个多大电阻,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

解:由于P=3瓦,U=6伏

∴I=P/U=3瓦/6伏=05安

由于总电压8伏大于电灯额定电压6伏,应串联一只电阻R2 如右图,

因此U2=U-U1=8伏-6伏=2伏

∴R2=U2/I=2伏/05安=4欧。答:(略)

⒍并联电路特点:

①U=U1=U2 ②I=I1+I2 ③1/R=1/R1+1/R2 或 ④I1R1=I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并联:电阻较大的通过的电流较小,通过电流较大的导体电阻小。

例:如图R2=6欧,K断开时安培表的示数为04安,K闭合时,A表示数为12安。求:①R1阻值 ②电源电压 ③总电阻

已知:I=12安 I1=04安 R2=6欧

求:R1;U;R

解:∵R1、R2并联

∴I2=I-I1=12安-04安=08安

根据欧姆定律U2=I2R2=08安×6欧=48伏

又∵R1、R2并联 ∴U=U1=U2=48伏

∴R1=U1/I1=48伏/04安=12欧

∴R=U/I=48伏/12安=4欧 (或利用公式 计算总电阻) 答:(略)

十二、电能

⒈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电流作功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公式:W=UQ W=UIt=U2t/R=I2Rt W=Pt 单位:W焦 U伏特 I安培 t秒 Q库 P瓦特

⒉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作的电功,表示电流作功的快慢。电功率大的用电器电流作功快。

公式:P=W/t P=UI (P=U2/R P=I2R) 单位:W焦 U伏特 I安培 t秒 Q库 P瓦特

⒊电能表(瓦时计):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仪表。1度电=1千瓦时=1000瓦×3600秒=36×106焦耳

例:1度电可使二只“220V、40W”电灯工作几小时?

解 t=W/P=1千瓦时/(2×40瓦)=1000瓦时/80瓦=125小时

十三、磁

1.磁体、磁极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磁体。磁体的磁极总是成对出现的。

2.磁场: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一个对其它磁体发生作用的区域。

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场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磁体周围磁场用磁感线来表示。

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3.电流的磁场:奥斯特实验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条形磁铁。

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与螺线管两端极性的关系可以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定。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 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 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 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 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下沉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七、简单机械

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W=FS 功的单位:焦耳

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 P的单位:瓦特; W的单位:焦耳; t的单位:秒。

八、光

⒈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3×105千米/秒

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侧三等大。入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间夹角是反射角。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离,与镜面对称。物体在水中倒影是虚像属光的反射现象。

⒊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 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光线作用。 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⒋凸透镜成像规律:[U=f时不成像 U=2f时 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光路图 应用

u>2f f<v<2f 倒缩小实 照相机

f<u<2f v>2f 倒放大实 幻灯机

u<f 放大正虚 放大镜

⒌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

九、热学:

⒈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是过程量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 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C水=42×103焦/(千克℃) 读法: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3焦。

⒌热量计算:Q放=cm⊿t降 Q吸=cm⊿t升

Q与c、m、⊿t成正比,c、m、⊿t之间成反比。⊿t=Q/cm

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单位:焦耳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十、电路

⒈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 电路有通路、断路(开路)、电源和用电器短路等现象。

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如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如木头、玻璃等。

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⒊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

把非标准电路图转化为标准的电路图的方法:采用电流流径法。

十一、电流定律

⒈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

电流I: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 Q=It

电流单位:安培(A) 1安培=1000毫安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测量电流用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并考虑量程适合。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⒉电压U: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单位:伏特(V)。

测量电压用电压表(伏特表),并联在电路(用电器、电源)两端,并考虑量程适合。

⒊电阻R:导电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符号:R,单位:欧姆、千欧、兆欧。

电阻大小跟导线长度成正比,横截面积成反比,还与材料有关。

导体电阻不同,串联在电路中时,电流相同(1∶1)。 导体电阻不同,并联在电路中时,电压相同(1:1)

⒋欧姆定律:公式:I=U/R U=IR R=U/I

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导体电阻R=U/I。对一确定的导体若电压变化、电流也发生变化,但电阻值不变。

⒌串联电路特点:

① I=I1=I2 ② U=U1+U2 ③ R=R1+R2 ④ U1/R1=U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串联后,电阻较大的两端电压较大,两端电压较小的导体电阻较小。

例题:一只标有“6V、3W”电灯,接到标有8伏电路中,如何联接一个多大电阻,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

解:由于P=3瓦,U=6伏

∴I=P/U=3瓦/6伏=05安

由于总电压8伏大于电灯额定电压6伏,应串联一只电阻R2 如右图,

因此U2=U-U1=8伏-6伏=2伏

∴R2=U2/I=2伏/05安=4欧。答:(略)

⒍并联电路特点:

①U=U1=U2 ②I=I1+I2 ③1/R=1/R1+1/R2 或 ④I1R1=I2R2

欧姆定律公式是I=U/R。

欧姆定律是被欧姆发现并命名的,古往今来,发现全新的知识领域并从中得出一个普遍性规律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欧姆定律的发现也是科学家呕心沥血,不断尝试、不断改变的结果。

和很多伟大发明的最初问世一样,欧姆也经历了不被认可到广为流传和使用的一段艰难的时期。

由于欧姆当时并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教育,所以即使他取得了如此重大的成就,发表了文章,但是当时的人们并不认可,每一项发明的取得都不容易,我们更应该发愤图强,努力汲取前人的经验。

简述:在同一电路中,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欧姆定律。

欧姆第一阶段的实验是探讨电流产生的电磁力的衰减与导线长度的关系,其结果于1825年5月在他的第一篇科学论文中发表。在这个实验中,他碰到了测量电流强度的困难。在德国科学家施威格发明的检流计启发下,他把斯特关于电流磁效应的发现和库化扭秤方法巧妙地结合起来,设计了一个电流扭力秤,用它测量电流强度。欧姆从初步的实验中发出,电流的电磁力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其关系式与今天的欧姆定律表示式之间看不出有什么直接联系。欧姆在当时也没有把电势差(或电动势)、电流强度和电阻三个量联系起来。

  在欧姆之前,虽然还没有电阻的概念,但是已经有人对金属的电导率(传导率)进行研究。欧姆很努力,1825年7月,欧姆也用上述初步实验中所用的装置,研究了金属的相对电导率。他把各种金属制成直径相同的导线进行测量,确定了金、银、锌、黄铜、铁等金属的相对电导率。虽然这个实验较为粗糙,而且有不少错误,但欧姆想到,在整条导线中电流不变的事实表明电流强度可以作为电路的一个重要基本量,他决定在下一次实验中把它当作一个主要观测量来研究。

  在以前的实验中,欧姆使用的电池组是伏打电堆,这种电堆的电动势不稳定,使他大为头痛。后来经人建议,改用铋铜温差电偶作电源,从而保证了电源电动势的稳定。

  1826年,欧姆用上面图中的实验装置导出了他的定律。在木质座架上装有电流扭力秤,DD'是扭力秤的玻璃罩,CC'是刻度盘,s是观察用的放大镜,m和m'为水银杯,abb'a'为铋框架,铋、铜框架的一条腿相互接触,这样就组成了温差电偶。A、B是两个用来产生温差的锡容器。实验时把待研究的导体插在m和m'两个盛水银的杯子中,m和m'成了温差电池的两个极。

  欧姆准备了截面相同但长度不同的导体,依次将各个导体接入电路进行实验,观测扭力拖拉磁针偏转角的大小,然后改变条件反复操作,根据实验数据归纳成下关系:

  x=q/(b+l)式中x表示流过导线的电流的大小,它与电流强度成正比,A和B为电路的两个参数,L表示实验导线的长度。

  1826年4月欧姆发表论文,把欧姆定律改写为:x=ksa/ls为导线的横截面积,K表示电导率,A为导线两端的电势差,L为导线的长度,X表示通过L的电流强度。如果用电阻l'=l/ks代入上式,就得到X=a/I'这就是欧姆定律的定量表达式,即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和电势差成正比而与电阻成反比。为了纪念欧姆对电磁学的贡献,物理学界将电阻的单位命名为欧姆,以符号Ω表示。

  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1欧定义为:当导体两端电势差为1伏特,通过的电流是1安培时,它的电阻为1欧。

  一个导体的电阻R不仅取决于导体的性质,它还与工作点的温度有关。对于有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当温度降到某一临界温度T°C时,电阻率会突然减小到无法测量,这就是超导电现象。

  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一般来说,金属导体的电阻会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电灯泡中钨丝的电阻。半导体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很大,温度稍有增加电阻值即会减小很多。通过实验可以找出电阻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利用电阻的这一特性,可以制造电阻温度计(通常称为“热敏电阻温度计”)。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公式:I=U/R

  其中:I、U、R——三个量是属于同一部分电路中同一时刻的电流强度、电压和电阻。

  由欧姆定律所推公式:

  串联电路:

  I总=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

  U总=U1+U2(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的总和)

  R总=R1+R2++Rn

  U1:U2=R1:R2

  并联电路:

  I总=I1+I2(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的和)

  U总=U1=U2 (并联电路中,各处电压相等)

  1/R总=1/R1+1/R2

  I1:I2=R2:R1

  R总=R1·R2\(R1+R2)

  R总=R1·R2·R3:R1·R2+R2·R3+R1·R3

  即1/R总=1/R1+1/R2+……+1/Rn

  I=Q/T 电流=电荷量/时间 (单位均为国际单位制)

  也就是说:电流=电压/ 电阻

  或者 电压=电阻×电流『只能用于计算电压、电阻,并不代表电阻和电压或电流有变化关系』

  欧姆定律通常只适用于线性电阻,如金属、电解液(酸、碱、盐的水溶液)。

I=E/(R+r)

  其中E为电动势,r为电源内阻,内电压U内=Ir,E=U内+U外

  适用范围:纯电阻电路

  闭合电路中的能量转化:

  E=U+Ir

  EI=UI+I^2R

  P释放=EI

  P输出=UI

  纯电阻电路中

  P输出=I^2R

  =E^2R/(R+r)^2

  =E^2/(R^2+2r+r^2/R)

  当 r=R时 P输出最大,P输出=E^2/4r (均值不等式)

  功率与电阻的关系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公式:I=U/R

其中:I、U、R——三个量是属于同一部分电路中同一时刻的电流强度、电压和电阻。

由欧姆定律所推公式:

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

I总=I1+I2

I总=I1=I2

U总=U1=U2

U总=U1+U2

1:R总=1:R1+1:R2

R总=R1+R2R

I1:I2=R2:R1

U1:U2=R1:R2

R总=R1+R2:R1R2

R总=R1R2R3:R1R2+R2R3+R1R3

I=Q/T

电流=电荷量/时间(分钟要变成秒)

也就是说:电流=电压÷电阻

或者

电压=电阻×电流

浪漫的表白方式数字

浪漫的表白方式数字,经常有人吐槽,理科生都是钢铁直男,根本不知道浪漫为何物,其实不然对于学数学的来说,喜欢用数字和公式来进行表白,以下是关于浪漫的表白方式数字。

浪漫的表白方式数字1

1、100×6-250-30+200

=600-250-30+200

=350-30+200

=520(我爱你)

2、(528×5-39343)÷05

=(264-39343)÷05

=2500657÷05

=5201314(我爱你一生一世)

3、九宫格数字表白。

(1)96 24 64 表白密码“我爱你”。

(2)969426464 表白密码“我想你”。

(3)96 94 4826 64 表白密码“我喜欢你”。

(4)964269426464 表白密码“我好想你”。

(6)9826944369694842632696832643462 表白密码“愿意跟我一条道走到黑吗”。

(5)6478628542874962474364749426494 表白密码“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

(7)94492664982694 7826744543766443464 表白密码“只要你愿意,全世界送给你”。

浪漫的表白方式数字2

用最浪漫的数学表白

1、1314相信很多人会对于这4个数字印象一定很深,而且也都能够明白他代表的是什么,那就是一生一世的爱,你对于一生一世的承诺对于女孩来说是很受用的,因为每个女孩都希望能够在自己适合的年纪就能够遇到那个爱自己一生一世能够与自己一生一世生活的男孩,所以我们可以用这4个数字来表达心意。

2、我是一你是0,如果我们两个能够在一起,那么也就可以组成一个十全十美的家庭,而且也会让我们以后的生活十全十美。

3、521其实就是我爱你,对于这样简单的数字来说,大部分的女生她都会明白,而且,你对他说,5212也会避免你对他说我爱你时的尴尬,虽然说现在大部分的人都比较开放,但要对一个女孩说出我爱你也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笛卡尔“爱情曲线”的故事

表示“我喜欢你”的数学公式是r=a(1-sinθ)。

这个数学公式是笛卡尔所创造的“心形线”,其中蕴含了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笛卡儿,17世纪时出生于法国,他对于后人的贡献相当大,他是第一个发现直角坐标的人,可惜一生穷困潦倒。一直到在52岁,一直默默无名。当时法国正流行黑死病,迪卡儿不得不逃离法国,于是他流浪到瑞典当乞丐。

某天,他在市场乞讨时,有一群少女经过,其中一名少女发现他的口音不像是瑞典人,她对迪卡儿非常好奇,于是上前和他攀谈。

这名少女叫克丽丝汀,18岁,是一个公主,她和其它女孩子不一样,并不喜欢文学,而是热衷于数学。当她听到迪卡儿说名身份之后,感到相当大的兴趣,于是把迪卡儿邀请回宫。迪卡儿就成了她的数学老师,将一生的研究倾囊相授给克丽丝汀。

而克丽丝汀的数学也日益进步,直角坐标当时也只有迪卡儿这对师生才懂。后来,他们之间有了不一样的情愫,发生了喧腾一时的师生恋。

这件事传到国王耳中,让国王相当愤怒!下令将迪卡儿处死,克丽丝汀以自缢相逼,国王害怕宝贝女儿真的会想不开,于是将迪卡儿放逐回法国,并将克丽丝汀软禁。

迪卡儿一回到法国后,没多久就染上了黑死病,躺在床上奄奄一息。迪卡儿不断地写信到瑞典给克丽丝汀,但却被国王给拦截没收。所以克丽丝汀一直没收到迪卡儿的信。在迪卡儿快要死去的'时候,他寄出了第13封信,当他寄出去没多久后就气绝身亡了。

这封信的内容只有短短的一行:r=a(1-sinθ)

当克丽丝汀收到这封信时,立刻动手研究这行字的秘密。没多久就解出来了,就是有名的心形线,这就是迪卡儿和克丽丝汀之间的秘密数学式。(从此也被称为“笛卡尔爱情曲线”)

传说,这第13封的另类情书还保留在欧洲的迪卡儿纪念馆里。

浪漫的表白方式数字3

1r=a(1-sinθ)

据说这是笛卡尔死前寄出的最后一封情书的内容,这里面隐藏着一个刻骨铭心的秘密。

2(x2+y2)-16abs(x)y=225

一生只为等待能手绘这个函数给我的人。出于审美需求,我们的心型图形往往是这样的:

3 X2+(y+3√X2)2=1

画出函数图像来,是一个心。

4Y=1/X、X2+Y2=9、Y=│-2X│、X=-3│Sin Y│

一样画出函数图像来 分别是ILVE

5128√e986

上面擦去一半左右,e不要擦到了就剩I LOVE YOU

字母表白数字密码:9121522521

表白解密:从1开始到26,分别表示从A到Z,即:A(1)B(2) C(3) D(4) E(5) F(6) G(7) H(8) I(9) J(10) K(11) L(12) M(13) N(14) O(15) P(16) Q(17) R(18) S(19) T(20) U(21) V(22) W(23) X(24) Y(25) Z(26)。

9=I

12=L

15=O

22=V

5=E

21=U

结果是 I LOVE U。所以,当你发送这样一串数字给你喜欢的人的时候,跟他(她)说这是一串特别特别有意义的数字,让他(她)解开。如果他(她)能解开,一定会感受到你的心意。解不开,也会增加他(她)对你的神秘感。挑起他(她)对你的兴趣。

栅栏密码:ioelvu

表白解密:所谓栅栏密码,就是把要加密的明文分成N个一组,然后把每组的第1个字连起来,形成一段无规律的话。 不过栅栏密码本身有一个潜规则,就是组成栅栏的字母一般不会太多。(一般不超过30个,也就是一、两句话),我们的ioelvu 就是把love拆开,然后先逆向排列两个,再逆向插空排列。

物理公式表白:

你是否能看懂这个呢知道这个是什么意思吧这个是用物理公式来向心仪的人表白的。

那么现在,来公布一下这个公式所代表的表白意思吧!

第一行

欧姆定律:U/R=I ————–> I

第二行:

1000mL=1升, 1与L同形 ————–>l

L O2/2个人猜测为O ————–>o

O m/ρ=V ————–> v

最后那个是电场的表达式F/q=E ————–> e

第三行:

线性函数 y=kx+b ————–>Y

同上O2/2是o ————–>O

电功率与电阻电压关系:根号PR=U ————–>U

三行表白公式加起来就变成 I LOVE YOU 了。

欧姆定律11个公式:I总=I1+I2,I总=I1=I2。U总=U1=U2,U总=U1+U2。1:R总=1:R1+1:R2,R总=R1+R2R。I1:I2=R2:R1,U1:U2=R1:R2。R总=R1+R2:R1R2。R总=R1R2R3:R1R2+R2R3+R1R3等。

也就是说:电流=电压除以电阻,或者电阻乘以电流=电压。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公式:I=U/R。

其中:I、U、R——三个量是属于同一部分电路中同一时刻的电流强度、电压和电阻。

1、欧姆定律公式:I=U/R。

2、欧姆定律是指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欧姆定律成立时,以导体两端电压为横坐标,导体中的电流I为纵坐标,所做出的曲线,称为伏安特性曲线。这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它的斜率为电阻的倒数。具有这种性质的电器元件叫线性元件,其电阻叫线性电阻或欧姆电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6664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3
下一篇2024-01-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