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黛玉爱惨了宝玉,可细读红楼后,才发现宝玉也爱惨了黛玉。
黛玉和宝玉,是个一对冤家,常常吵得不可开交,却又在心里舍不得对方。
贾母带着宝玉去见张道士,张道士说要给他说亲,惹得黛玉临风洒泪,不理睬宝玉。而宝玉却也长吁短叹,辗转反侧。
宝玉是懂黛玉的,他懂她的没有安全感,懂她的愁绪,也懂她的牵挂。
所以,黛玉的小性子,他视若珍宝,舍不得一句狠话,更小心存放黛玉小女儿的心事。他也会在看明白了自己的心以后,拉着黛玉,告诉她“你放心”。
黛玉是聪慧的,她懂宝玉的承诺,更懂这三个字背后的意思。
自此以后,她胸有成竹,甚至还能去开他和妙玉的玩笑。
书中最常有的片段,是黛玉才开始思念宝玉,亦或者才开始忧伤,宝玉便掀了帘子走进来看她。
他们在一起时,说得最多的,是家常话,是日常饮食,是宝玉拿着灯来看黛玉的脸色,问她的病情。
没有约定,宝玉却常常如约而至。
最让人感动的,是宝玉哪怕外出,心里记挂着的,都是他的林妹妹。
一支《红豆曲》,没有一个字提了黛玉,却处处在写黛玉。
这样的词,不是思念到了骨子里,是写不出来的。
滴不尽的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药噎满喉,照不尽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
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地绿水悠悠。
黛玉的愁绪,在宝玉这里,宛如珍宝。
那是个三妻四妾的年代,那是个没有爱情的年代,那是个好男风的时代,宝玉也是贵族公子,他也曾沾染过这样的习惯,可年岁渐长,他却越来越将黛玉放在心上,也终于开始懂得“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爱情。
书中的宝玉,是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
都说宝玉滥情,是在他和黛玉表白以前,他的感情给了太多人,便成了如今常说的“中央空调”。
可在那个等级森严的时代,如宝玉这样的“中央空调”,也善良得让人感动。
后来的宝玉,在认清了自己的心,开始明白,他不会得到天下所有女子的眼泪,也开始懂得,为值得的人倾注感情。
黛玉和宝玉,是从相识走入相知,再从相知走入相爱,只可惜,他们终究不得相守。
或许,灌溉的恩情,不足以弥补现世姻缘的情。
最后的宝玉,得不到黛玉,因为她本就是太虚幻境的绛珠仙子,是仙女,是个不属于凡尘的女子。
后来的宝玉,也念了黛玉一生。
因为黛玉啊,是他生命里最割舍不了的真情。
《红楼梦》中有很多隐喻的成分在,包括书中女子性情之间也互有重叠,因此一直以来都有“晴为黛影,袭为钗副”的说法
字面意思即:晴雯乃是黛玉的影子,袭人是低配版的宝钗,并因此很多读者认为,晴雯与黛玉的关系很好,实体与影子性情相似,关系肯定不错,可是从书中情节来看,林黛玉和晴雯的关系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好。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第七十八回“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中,时值晴雯去世,贾宝玉为悼念晴雯特意作了一首《芙蓉女儿诔》,恰好林黛玉经过,两人就对诔文中的用词措句展开了讨论:
根据书里记载,曹雪芹在描写林黛玉的神态时,连用了五个“笑”字,皆是自然而然地发笑,并无丝毫悲伤之状,可见她对晴雯之死的重视还不如对宝玉所作《芙蓉女儿诔》来的重要。所以读者都觉得很难接受
可这些并不能说明林黛玉对晴雯印象有多好,贾宝玉是个“情不情”之人,而林黛玉性格中的重要特点就是“情情”,何为“情情”?说的简单点,就是林黛玉的情感认知就是“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
这一点是区别于贾宝玉的“情不情”的,贾宝玉对世间万物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充满爱怜,不论对方对宝玉什么态度,宝玉都会以“情”相待,甚至对于没有生命气息的画作,贾宝玉都心存爱怜,比如贾宝玉曾怕画作上的女孩孤单,于是没事的时候就跑去堂里坐坐,好陪一会儿画儿上的女孩。
所以虽然红学研究上有“晴为黛影”的说法,但只是针对学术研究而已,并不能将这个观点带入《红楼梦》人情关系中去看待,鲁迅曾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所以我们在分析《红楼梦》之时,应该侧重用现实主义观点进行评价,而不能凭借主观意愿判断人物关系好坏,这样才能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
因为此时的贾宝玉和袭人已经发生了隔阂,贾宝玉对袭人已经不那么信任了,所以会背着袭人,让晴雯去送手帕给林黛玉。
一,袭人劝贾宝玉
袭人是贾宝玉屋里的首席丫鬟,她是丫鬟婆子里地位最高的一个,也是王夫人非常看中的一个丫鬟。曾经也是贾宝玉非常喜欢的一个丫鬟,也是和贾宝玉唯一有肌肤之亲的一个丫鬟。
贾宝玉对袭人本来是挺喜欢的,当听说袭人要回家的时候,自己还特别伤心,并且袭人给自己定了三项规定,贾宝玉也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可是人终会长大的,贾宝玉长大了,他的思想变了,心也是会变的。
而袭人和薛宝钗一样,她们都希望贾宝玉好好读书,考取功名,不希望贾宝玉和众姐妹们天天混在一起。而贾宝玉不喜欢读那些死书,只喜欢读那些《西厢记》等书。
贾宝玉对袭人、薛宝钗、史湘云劝自己好好读书,考取功名,学习官场之道的话是十分反感的,甚至都说出只有林妹妹没这样说过。
二,贾宝玉不信任袭人
孩童时期的贾宝玉离不开袭人的细心照料,可是长大后的贾宝玉开始有思想有情感,他对袭人开始慢慢的变得远了起来。贾宝玉不喜欢读书,喜欢吃胭脂,而袭人偏偏让自己读书写字,不让自己吃胭脂和女孩在一块玩耍,这是贾宝玉所厌弃的。还有贾宝玉喜欢林黛玉,喜欢和林黛玉在一起,喜欢看她笑,林黛玉哭自己也会哭。可是这在袭人的眼里看来,这些都是不好的表现。
袭人虽然是丫鬟但是却操着主人的心,她自己曾经被宝玉当做林黛玉表白过,袭人作为丫鬟和一个女孩子家听了宝玉对林黛玉的心意后是即害羞又害怕。袭人没想到贾宝玉会说出那么直白的话,更没想到贾宝玉的心里林黛玉是如此的重要。
贾宝玉对袭人已经没有孩童时期那么的信任了,他知道袭人对自己的期望,更知道袭人已经知道自己对黛玉的心,所以贾宝玉对袭人已经不那么信任了。
三,贾宝玉被打
贾宝玉因为琪官和金钏的死而被贾政痛打,打的屁股开花,直接爬床上起不来。琪官是一个戏子,这个是在贾府之外的事情,但是却牵扯到了王府的关系,贾政不能原谅自己的儿子在外面养戏子,并且还得罪了王府。
再就是贾宝玉小小年纪竟然调戏金钏,导致金钏投井,这件事情更为严重。金钏的死就是因为贾宝玉拈花惹草而导致的。这个时候如果再让袭人知道自己还惦记这林黛玉,袭人又该如何想呢?
自己本来这个时候应该好好反思的,而不是给别的女孩子送手帕,贾宝玉心里有自知之明,但是自己的心却又在担心林妹妹,所以只好把袭人打发出去借书,让晴雯去办这件事情,毕竟晴雯是不会操那么多心的。
表白是把自己的想法和心思告诉给别人。更多的含义是表达爱意,确定恋爱关系。红楼梦第32回,贾宝玉对黛玉最经典的表白,却给袭人带来了机会,这是这么回事?
错表白把袭人当黛玉
黛玉刚到贾府的头几年,无忧无虑,上有外祖母疼爱,下有表哥哥宠爱。他们到了十多岁,谈婚论嫁的年纪,以为婚姻本是水到渠成,谁知来了一个宝钗,打破了该有的节奏。
宝玉刚听了湘云和袭人要他好好学习的话,心里念着黛玉的好,因为黛玉从来不说这些话。
黛玉在门外听壁脚,正准备离开,宝玉一出门就见着黛玉,黛玉眼泪汪汪;宝玉抬起手来给黛玉擦眼泪,黛玉不自觉退后一步;宝玉憋了一肚子的话,脸红心跳,头上冒汗,拉着黛玉要和她说话;黛玉伸手给宝玉擦了汗。
这俩人,爱得死去活来,就差一句话。
“你放心”宝玉表白道。俩人电光火石的站立着,黛玉听了宝玉的一番话,心下明白“你的话,我早知道了!”黛玉推开宝玉离开了。
袭人给宝玉送扇子,宝玉汗水泪水迷糊了双眼,以为黛玉还站在面前,错把袭人当作黛玉,“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便大胆说出来……"宝玉死生契约都说出来了。
宝玉错就错在表白的对象错了,袭人听了以后,彻底改变了后来的故事走向。
错表白袭人得信任
大观园本是青春的王国,袭人先前就和宝玉发生过警幻之事。
到了大观园,她最害怕有人会替代她的位置,晴雯打趣他,连“姑娘”都不是呢!袭人在贾府,在宝玉的身边,最大的希望就是成为宝玉的妾,她人也不错,待人温柔和顺,体贴周全。
大观园里女孩子太多,个个都美若天仙,她不停地提防这个那个女孩。晴雯是袭人最大的苦恼,麝月和宝玉洗澡都洗了几个小时。她眼里个个都是虎视眈眈,她得为自己想办法。
袭人去给王夫人告状,“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情来呢。”这一句就戳中王夫人的心,王夫人古板传统,遵循大家族的礼法,一个男孩子在女孩子圈里混,不思进取,必不是长法。宝玉没有长进,不作仕途经济的学问。王夫人自是最担忧,还会影响到她在贾府的地位。
袭人这样说也是这样想的,她一心要宝玉上进,她多次试图劝诫宝玉,完全没用,贾政打了宝玉,从贾母起,全家上下心痛得要命,宝玉不仅没有改过,还想这么多人为自己哭,就是死了也罢了。
袭人着急,王夫人着急,袭人这么得体的话一说,王夫人就把袭人当自己人了。
错表白袭人提议搬出大观园
袭人提议把宝玉搬出大观园,袭人继续说道:“…怎么变个法儿,以后竟还教二爷搬出园外来住就好了。”
第一个理由,女孩子都大了,应该有男女之分,宝钗黛玉也大了,这样每天在一起,叫人悬心。在清朝,男女授受不亲,拉一下手都是超越规矩,何况园子里只有宝玉一个男性,王夫人的心也悬着。
第二个理由是让别人看见了笑话,宝玉秉性喜欢女孩儿,终日厮混,难免出现不才之事。这也正是王夫人担忧的事情,贾府钟鸣鼎盛,簪缨之族,名声第一重要。也关乎宝玉的前途。
这两个理由击中王夫人的命门,前有金钏儿跳进引以为戒,后有大观园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王夫人终日提心吊胆。
但凡有些姿色的,王夫人都以为要引诱宝玉,金钏儿就是最好的例子,金钏儿和宝玉说了几句话,王夫人就把她赶了出去,金钏儿想不通,投进死了。后来晴雯也重蹈覆辙。
袭人全心为他们娘儿俩考虑 ,袭人真的是太好了。王夫人当即许诺,对袭人说:“…保全了他,就是保全了我。我自然不辜负你。”
错表白王夫人赏银子
得到王夫人的认可,王夫人决定把宝玉和袭人的关系确定下来。
金钏儿死了,凤姐请示给王夫人房里新安排一个丫头,王夫人把金钏儿的月例补贴给了玉钏儿。同时,王夫人专门问了凤姐,赵姨娘和周姨娘的月例是多少,然后按照惯例,把袭人的月例提到每月二两银子,从自己的月例里边扣除(王夫人月例20两)。
二两银子是姨娘的月例,这确定了袭人的地位。
凤姐提议直接开了脸,把袭人放到宝玉房里,王夫人没有答应。就因为如此,袭人没有名分,姨娘的月例也不是官银里扣得,名不正言不顺,后来袭人不得不离开宝玉,阴差阳错嫁给了蒋玉菡。
袭人给王夫人的打小报告直接导致了后文抄检大观园。我们以后再讲,今天就到此。
虽然宝玉表白错了人,宝黛感情更加深厚。宝玉一次又一次的希望黛玉明白他的心意,一次又一次落空;黛玉一次又一次的吃醋,花小心思试探宝玉,一次又一次落空。这是爱情的最高境界。
有如三宝,意思是以三宝起誓,表示郑重、坚决。
其中的三宝是佛教名词。佛教以佛、法、僧为三宝。
佛,指创教的人;
法,即佛所说的教典;
僧,是继承或宣扬佛教教义的人。
三者是构成佛教的要素,故喻之为宝。此处是宝玉为了向黛玉表白,郑重表示自己说的话有如佛教三宝,即佛法僧那样郑重,绝不是一时打诳语骗骗黛玉的话,献出出自己的郑重。
扩展资料
此句出自出自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九十一回《纵*心宝蟾工设计,布疑阵宝玉妄谈禅》,原文是:
黛玉道:“宝姐姐和你好,你怎样?宝姐姐不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前儿和你好,如今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今儿和你好,后来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和她好,她偏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不和她好,她偏要和你好,你怎么样?”
宝玉道: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这么多美女我只喜欢黛玉你一个)
黛玉道:瓢之漂水奈何(瓢顺水漂走了怎么办?你被别人扰乱的变心了怎么办)
宝玉说: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尔(瓢和水没关系,我和别人也没关系)
黛玉又说:水止珠沉,奈何(我死了呢?)
宝玉答: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风舞鹧鸪。(你若死了,我的心也就想沾了泥的柳絮飞不起来了,谁再招惹也没用)
黛玉说: 佛门第一戒是不打诳语的。(参禅是不能撒谎的)
宝玉答:有如三宝。(我说的千真万确,敢以三宝起誓)
这段话是黛玉拿话试探宝玉究竟对薛宝钗是什么样的心思,其中宝玉借机表白,但是这样的表白应该是晦涩难懂的了,曹雪芹老先生把禅门里高僧们投机的事搬到了一对谈情说爱的小儿女之间,可以说是云山雾罩。
文中宝玉大笑之后说只取一瓢的意思,就是表达自己只爱黛玉一人。黛玉又以“瓢之漂水”来试探宝玉到底专不专一,要是两个不能相守又怎么办?宝玉以“水自流,瓢自漂”作答,表示决不随波逐流,自己心坚如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