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与汉语口语不一致

文言文与汉语口语不一致,第1张

1 文言和古汉语是不是表示同一概念

不是同一概念。

详细不同请看其各自概念: 文言 文言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

加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省略。

古代书写工具笨拙,书写十分费劲,下笔省略,注重简洁,是必然的。另一种是美化。

书面语要求写得整齐和优美。经过省略和美化的书面语,跟口语就有距离了。

口语因时代而变化,变化比较快。书面语也因时代而变化,但变化慢得多。

从甲骨文到今天三千多年,口语经过了多次重大的变化,而书面语的变化则相对地比较微小。书面语跟口语的距离越拉越大,文言成为完全不同于口语的另一种语言。

学习文言,不仅要学汉字,还要学书面的人造古汉语,所以学习困难。 历史上不断创造文章的格式。

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四六文”,不仅束缚语言,还束缚思想。例如,《滕王阁序》中有这样的两句:“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杨得意”省略成“杨意”,“钟子期”省略成“钟期”,还用了司马相如和伯牙鼓琴两个典故。这样的文章怎能不难读呢? 格式束缚到“八股文”可说是至矣尽矣。

八股是把文章分为八个段落:“破题、承题、起讲、提股、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股滥觞于北宋,盛行于元明清。

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初诏行科举”,清光绪三十一年(1906)“谕停科举”。 在漫长的六百年间,八股文是中国文官考试的“托福测验”,是一代一代中国青年十年寒窗孜孜研求的“登龙术”。

中国文化长期停滞不前,八股文浪费了青年的精力,是一个重要原因。 什么叫做“白话”? 白话是以现代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白话也要加工吗?是的。有两方面的加工。

一方面是写共同语(普通话),不写方言。方言也有书面语,那不是通用的书面语。

另一方面是对口语要作语法修辞的规范化的加工。规范化的作用是扩大共同语的流通价值。

白话不仅是“写”的,也是“说”的。写出来是“语体文”,说出来是“文体语”,写和说的统一就是“言文一致”。

白话是汉族全民族和中国全国的现代通用文体。 文言除少数通俗文章外,一般只能看得懂,读出来是听不懂的。

我们脑袋里储存的是现代汉语,不是古汉语。电视里常常朗读文言诗词而不配备字幕,观众听得莫名其妙。

白话不仅能看得懂,读出来又能听得懂。所谓听得懂,当然是以文化和专业相同为条件。

白话虽然经过加工,它的基础是现代口语,所以容易听懂。老百姓的口语好比是“粗制品”,书面的白话文章好比是“精制品”。

以下为关于白话的探讨: 在汉语历史上,各个不同时期,都有所谓“白话”。张中行先生《文言与白话》(黑龙江出版社 1988年版)一书,对白话的阐述较为中肯,谨摘要述如下: 白话是比较于文言而言的,没有文言,也就无所谓白话。

最早的文言,应该跟当时的白话基本一致。甲骨文、金文、《尚书》之类,可能就是当时的口头语,被记录下来,即白话。

但在后人看来,它们同时又是“文言”的始祖。(引者注:如此说来,现代汉语,无所谓“白话”。

为什么呢?因为现代汉语不分“文言文”和“白话文”。所以,讲白话文,一定是跟“文言”相对,才有价值。)

经中行先生认为“白话”以以下特点(引者注:是与“文言”相较的特点): 其一,当然是词汇和句法方面的不同。白话里有大量的词,以及很多说法,是文言里不用的。

其二,是与作品有关的人群,阶层不同。这是就作者和读者说,与文言有牵连的人大多是上层的,与白话(现代白话例外)有牵连的人大多是下层的。

原因很简单,是在旧时代人的眼里,文言和白话有雅俗之分,庙堂和士林要用雅的,引车卖浆者流只能用俗的。 其三,是发展变化的迟速不同。

白话没有(文言)这样的定型形。原因很明显,是它要照口语写,口语变,它就不能不随着变。

其四,文言和白话并存,难免互有影响,可是影响力量的大小不同:文言大,白话小。如《西厢记》第一折张君瑞上场的道白,当然用的白话,可是里面却夹用了“本贯西洛人也”,“小生书剑飘零”。

这是白中藏着一些文谄谄。 其五,文言大致是超方言的;白话则不然,虽然大多用所谓官话,却常常不能离开方言。

最后,还可以比了解的难易。现代白话与文言比,当然是文言难,白话容易。

宋元以及更靠前的,似乎也可以这样说,但又不可一概而论。因为专就难点说,文言难,有个边际,而且绝大多数可以遵循老路走通;白话就不然,而是没有边际,想得确解,常常苦于无处查证。

宋元白话也是这样,即如“莫须有”,我们现在还在引用,究竟是什么意思?解说的人不只一位,直到吕叔湘先生解为“恐怕有”或“别是有”(《语文杂记》第二条),象是才取得多数人的首肯。 《文言与白话》一书对白话给予分期:认为白话可以分为三期。

第一期,两汉至隋唐之际;第二期,由唐宋到明清;第三期是现代白话,由“五四”前后起,下限当然不能预言。 古汉语 广义的说,凡五·四运动前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都是古汉语。

众所周知,古汉语可以分为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从广义的角度说,古代汉语也应该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

2 古代人说话都说文言文吗

、先秦时文言和口语基本一致中古汉语口语研究尚不足 大约在先秦时期,文言文还是和当时的口语一致的,与现在倾向使用双音节词不同,当时的汉语里单音节词占据上风。

《论语》《孟子》这类,可以说就是当时口语的实录。“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当时说话,就是这么个腔调。

但是由于书面语本身的保守性,加之以文言文为载体的儒家著作经典地位的确立,以及汉字对于汉语的巨大影响,文言文和口语很快就进入了漫长的双轨发展时期。大约在两汉时期,口语和文言文就有了一定的距离。

中国第一部方言著作、西汉扬雄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除了以通语解释方言以外,还注重以今语解释古语。《方言》卷一就记录:假、炽、怀、摧、詹、戾、艐,至也……皆古雅之别语也,今则或同。

[3] (大意为:假、炽、怀、摧、詹、戾、艐这些词,都是“至”的意思……是从古语分化出来的不同说法,现在有些地方已经通用了。) 虽然文言文和口语都在发展,但前者远远跟不上后者的速度,距离越拉越大。

可惜由于反映当时口语文献远没有文言文献那么丰富,中古时期汉语口语的研究尚有很大空间。2、唐代出现白话文宋代文言彻底脱节 这种情况在唐朝出现变化,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佛教的大发展。

由于潜在教徒大多是文化水平不高的老百姓,出于方便传播佛教、吸引教徒的目的,大量翻译的佛经和佛教故事多使用当时的口语,成为早期白话的重要来源。到了宋朝,文言文和口语已经完全脱节。

当时的读书人,未必能用文言文表达一般口语要说的意思。宋吕本中《轩渠录》记述了这么个故事:族婶陈氏顷寓岩州,诸子宦游未归。

偶族侄大琮过州。陈婶令作代书寄其子,因口授云:“孩儿要劣你子,以阋阋霍霍地,且买一把小剪子来,要剪脚上骨出儿胳胝儿也。”

(应为开封地区方言,大意为:要给孩子买把小剪刀,剪去脚上的硬皮和老茧。) 大琮迟疑不能下笔。

婶笑云:“元来这厮儿也不识字!”[4] 宋朝的文人和学者们有时也使用白话文。譬如苏轼最爱用“呵呵”,在给挚友兼亲家文与可写信时、在给同事和文友鲜于子骏写信时、在给“河东狮吼”男主角陈季常写信时,都在末尾加上一句:“呵呵。”

[5]大儒朱熹在《朱子语类》中点评史书时也是一口白话:“南北史除了通鉴所取者,其余只是一部好笑底小说。”[6]宋人的日常对话,就是这么通俗。

3、皇帝也爱说大白话:成吉思汗和朱元璋的圣旨 到了元代,由于汉语并非统治者的母语,很多时候连皇帝的诏书也直录当时的口语。《长春真人西游记》记录了一篇成吉思汗写给丘处机的诏书,全文如下:宣差都元帅贾昌传奉成吉思皇帝圣旨:丘神仙,你春月行程别来至夏日,路上炎热艰难来,沿路好底铺马得骑来么?路里饮食广多不少来么?你到宣德州等处,官员好觑你来么?下头百姓得来么?你起身心里好么?我这里常思量着神仙你,我不曾忘了你,你休忘了我者。

其实“么”这个现当代汉语常用的语气词,早在唐就出现了,来源是“无”。敦煌写本中写作与“无”语音相近的“磨”“摩”,宋代以后写作“麽”“末”,慢慢地演化成“么”。

至于“么”变成现代更常用的“吗”,那是清代的事情了。明清,白话小说诸如《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金瓶梅》等等,不胜枚举。

皇帝批复奏章用大白话也不是稀奇事。明太祖朱元璋,听说沿海有倭寇来犯,怒而下诏:“告诉百姓每(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

钦此。” 相比之下,雍正对年羹尧的那一份表白,是不是显得柔肠百折了许多。

4、五四白话文运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书面语和口语发展的双轨发展,文言文和白话文对立的局面,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才终结。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不摹仿古人”“不避俗字俗语”等,吹响“白话文运动”的号角,终于让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成为了汉民族的共同书面语。

这里有个段子:胡适和黄侃打赌文言文和白话文谁更简洁。胡适对学生说,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发信,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便发电报拒绝了。

复电便是用白话文写的,而且非常省钱。同学们如有兴趣,可代我用文言文拟一则电文,看看是白话文省钱,还是文言文省钱。

学生们绞尽脑汁拟定了电报,挑出字数最少的一份,写的是:“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胡适念毕,不无幽默地说:“这份电稿仅12个字,算是言简意赅,但还是太长了。

我用白话文只须5个字:“干不了,谢谢。” 二、对古人的误解源于重文言、轻白话 梳理了从先秦到五四,书面语和口语、文言和白话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最早在唐宋时,当时古人的口语就和我们现在的差不多了。

为什么我们总有一种错觉,觉得古人说话都是那么佶屈聱牙呢?原因大致有二:一是白话文出现时间晚,且被传统社会认为不登大雅之堂。虽然使用先秦口语的“十三经”到了后世已经成了难懂的文言,连汉人的批注对唐宋人来说也很古奥。

可是,儒家经典是士子必修,要想参加科举就不得不学。除了功利的需要,正史、正式的文章、书信,也都必须使用文言文。

语录体的《朱子语类》里,朱。

3 古代文人平时会用文言文说话吗

中国古代书面语和口语有两条发展轨迹:

书面语是在口语基础上产生的,文言文和白话文都是书面语。文言文建立在先秦汉语口语的基础上,白话文建立在近代汉语口语的基础上。

1、先秦时期

文言文和口语基本一致,与现在倾向使用双音节词不同,当时的汉语里单音节词占据上风。《论语》《孟子》就是当时口语的实录。但是由于书面语本身的保守性,加之以文言文为载体的儒家著作经典地位的确立,以及汉字对于汉语的巨大影响,文言文和口语很快就进入了漫长的双轨发展时期。大约在两汉时期,口语和文言文就有了一定的距离。

2、唐代

出现了白话,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佛教的发展。由于教徒大多是文化水平不高的老百姓,为了方便传播佛教,使用当时的口语,成为早期白话的重要来源。

3宋朝

到了宋朝,文言文和口语已经完全脱节。当时的读书人,未必能用文言文表达一般口语要说的意思,宋朝的文人和学者们有时也使用白话文,日常对话也很通俗。

4元代

由于汉语并非统治者的母语,很多时候连皇帝的诏书也直接用当时的口语。如,成吉思汗写给丘处机的诏书:丘神仙,你春月行程别来至夏日,路上炎热艰难来,沿路好底铺马得骑来么?路里饮食广多不少来么?你到宣德州等处,官员好觑你来么?下头百姓得来么?你起身心里好么?我这里常思量着神仙你,我不曾忘了你,你休忘了我者。(么相当于现代的吗)

5明清时期

明清出现白话小说《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等。皇帝批复奏章有时也用大白话。

4、五四运动时期

五四白话文运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成为了汉民族的共同书面语。

4 “别以为我什么都不知道”怎么用文言文表达

“别以为我什么都不知道”用文言文表达为“汝勿谓吾不知尔”。

文言文的由来:

1、汉语史上大致以东汉为分界线,将古代汉语分为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上古汉语基本上文言一致,即文章里写的和口语中说的是同一种语言(当然存在口语和书面语的语体区别,一如今天的现代汉语)

2、而中古汉语则出现了明显的文言分离,口语已经向前发展演进了,而写文章还沿用着上古时期的语言。于是人们将口语的语言称为白话,将模仿上古汉语写文章的语言称为文言。

3、文言文不是谁发明的,而是汉语在其发展过程中,书面语与口语走上不同道路的产物。这种语言分裂的状态,最终以“五四”白话文运动的成功而终结。

4、语言及其组成要素都不是谁能发明得了的,而是整个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识,即约定俗成的。所以在语言学中,讨论语言现象的“发明者”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词目

判若两人

发音

pàn ruò liǎng rén

释义

形容某人前后的言行明显不一致,象两个人一样。

近义词

判若鸿沟迥然不同

反义词

一如既往半斤八两

引用

《两晋演义》第十五回 讨逆蛮力平荆土 拒君命冤杀陆机 。志料长沙王必未敢反抗呢。”颖本来深信卢志,及骄心一起,前后 判若两人 ,所以良言进规,拒绝勿纳。又有参军邵续,亦谓兄弟如左右 《南北史演义》第六十二回 取公主侯景胁君 篡帝祚高洋窃国 阳旧臣宿将,素来轻洋,洋大会文武,谈论风生,英采飚发,与从前 判若两人 ,顿令四座皆惊,不敢藐视。洋且钩考政令,见有不便推行的 《五代史演义》第十六回 灭梁朝因骄思逸 册刘后以妾为妻 媚子谐臣,借此而荣,以视前日知人善任,披甲枕戈之唐主,几不啻 判若两人 ,盖骄则思佚,佚则思*,而刘氏益得乘间献媚,玩弄唐主于 《康熙大帝》二十三 小兄弟奋发练硬功 老教头喜收众高徒 惊,明珠也是一怔:方才在皇宫中他如此不济,怎地一眨眼的功夫竞 判若两人 ,他却不知,关外大力擒拿手法与鳌拜的太极柔拳渊源截然不 《康熙大帝》二十 民主艰官衙驻破庙 吏治清誉赞传乡里 分和蔼,与昨天在大堤上那个傲气十足、咄咄逼人的于成龙,简直是 判若两人 。  年轻仆人听见堂上问话,连忙回答:“是, 《汉代宫廷艳史》第二十六回 后从此专心痛哭儿子,每一举哀,声泪俱下,较诸惠帝临终的时候, 判若两人 了。过了二十余日,惠帝灵柩,出葬长安城东北隅,与高皇帝 《民国演义》第二十七回 战湖口李司令得胜 弃江宁程都督逃生 灵,或不至断送于乱徒之手。查欧阳武前日电文,词意诚恳,与此电 判若两人 ,难保非佥壬挟持,假借民意,俟派员查明,再行核办。此令 《隋代宫闱史》第十二回 妹初时何等端庄自重,入后怎又媚态毕露,变了怀春的少女,与先前 判若两人 呢?小子若不表白一番,岂不是大大的一个漏洞。  原来三 《大唐狄公案》湖滨案-第五章 昭雪。”  狄公见刘飞波言语狷急,与昨夜 判若两人 。丧女之痛几乎将他逼疯。见他怒目圆睁,磨牙吮血,似要一 《大唐狄公案》红阁子-第三章 公,径自与冯岱年、陶德说起笑来。——柔媚温驯,气度娴雅与先前 判若两人 。  狄公心中疑云一团,舒展不开。 《大唐狄公案》迷宫案-第二十一章 倪琦于堂前石板地上跪下。果不出所料,一夜之间,倪琦看上去端的 判若两人 。昔时那神气活现,悠闲自得的样子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 《明代宫闱史》第三十八回   真是人要衣装,慧妃这样的一收拾,和刚才蓬头涕泣时好像 判若两人 了。英宗看了,不觉又高兴起来,吩咐:“摆起酒筵,朕替妃 《文明小史》第五回 !须晓得柳知府于这交涉上头,本是何等通融、何等迁就,何以如今 判若两人 ?只因当初是恋着为官,所以不得不仰顺朝廷,巴结外国,听

第1集

黄河岸边红军干部肖锋被马家军追赶肖腿部受伤后跳入黄河龚保长带领保丁张贴悬赏捉拿肖告示并让高占武带回青龙湾张贴高归途中河滩救下肖锋撑筏高山(占武养子)欲将葛秀抢到青龙湾成亲高河(占武亲子)被张七所劫高河打败了张七

第2集

占武夫妻将肖锋送到看羊小屋藏了起来高山抢回葛秀成亲之夜高山被葛秀刺了一锥子占武令高河将葛秀送回去高占杰(占武族兄)跑到青龙镇告占武父子“强抢民女逼迫成婚”龚保长对占杰说占武家坟地“凤凰展翅”宝地激起了占杰夺地之心

第3集

青龙湾德高望重八爷给肖锋取出身上子弹高河送葛秀到家财主欲霸葛秀为妾高河帮葛秀逃出虎口占杰欲带人去占坟地被八爷拦住肖锋伤口发炎高烧不退占武去镇上买药引起了龚保长怀疑

第4集

葛秀逐渐对高河产生了感情并向高河表白了爱意张七扮成受伤红军夜奔冬月家求救秋生、冬月兄妹收留了张留下红军物件后悄然离去晨龚保长带人闯进冬月家搜出物证秋生被抓走

第5集

葛秀一心要嫁高河高占武只好同意高占杰让高歧(占杰之侄)从中挑拨高山欲杀高河被占武制止冬月看见白天去自己家红军救走了秋生高占杰跟踪给肖锋送饭高妻到了八爷家龚保长接到占杰密告连夜带保丁赶往青龙湾

第6集

高占杰人和高占武人发生械斗龚趁机进入青龙湾抢劫被打了个落花流水高河和葛秀成婚张七带人连夜去找冬月冬月逃到河滩上了船

第7集

龚保长到青龙湾办案八爷出面应酬张七趁机搜查八爷家但一无所获冬月女扮男装当了骆驼客想通过跟踪马家军找到红军行踪红军上了占武父子筏子张七河岸企图截筏遭到反攻高山受伤八爷开祠堂杖罚占杰、占武

第8集

张七冒充红军劫玉器帮冬月救下玉器帮占武带高河运瓷器家高山对葛秀产生了邪念张七小镇被马家军所劫死了一名兄弟张七和马家军结怨高母给肖锋送饭葛秀跟去发现高占杰紧紧跟随高母身后葛秀急中生智将占杰吓昏

第9集

高河、高歧与大队失散落入张七手中高占杰跟踪给肖锋送饭高妻被八爷发现八爷吓跑了占杰冬月救了自己误认为红军张七一伙反被张七抓住送往青龙镇肖锋伤势一天天好转向八爷、高妻宣传革命思想

第10集

高占杰拉高山去赌钱冬月趁机逃出龚保长家冬月路边店偷了马步芳公文包高河和父亲会合前去交货们因玉器损坏和老板发生争执高河被捆路过这里冬月救了高河高山离家出走占杰到镇上向龚保长述说青龙湾怪事

第11集

占杰回家途中张七指使手下抢了占杰又冒充红军救了占杰马家军盯上了冬月冬月趁机嫁祸同桌吃饭高山高山被抓并被押回青龙镇龚保长让高山回青龙湾卧底八爷向高河说了肖锋身份张七扮成货郎到青龙湾打探消息高占杰用“百日醉”将张醉倒捆住扔进地窖

第12集

冬月将龚保长押到黄河边想报仇但不会使枪龚捡了一条命高占杰独闯小屋被肖锋打晕去买淘金工具高河途中救了被马家军追捕冬月龚保长带人到青龙湾抓人看见被高占杰放倒张七心生一计将张七带进了高占武看羊小屋用此事胁迫八爷写下字据占了后山金矿股份

第13集

张七带人伏击马家军反遭夹击跳进黄河逃走被战武救回家众人撮合冬月嫁给高山占武认出了冬月高山对冬月截过自己耿耿于怀冬月、高河认出张七欲除之占武深明大义饶了张七一命县长给龚送来50条枪让龚升了镇长并设下一石二鸟之计

第14集

张七为表示谢意给占武父子送钱被拒绝新婚之夜冬月用枪指着高山约法三章龚镇长带着李二狗亲赴高岘崖请张七下山当保警队长八爷让肖锋扮作淘金师傅公开露面高山将肖锋事告诉了占杰

第15集

迎亲途中高山逼高河说出冬月身份占杰跑到镇上向龚镇长报告肖锋之事龚让占杰拿到证据马家军欲抢迎亲队被秋生和红军缴械迎亲队顺利返回玉兰跟踪送饭高母被冬月看到

第16集

县长命龚镇长、张七率保警队驻扎青龙岭企图困死红军高山想知道冬月底细胁迫顺从自己反自取其辱冬月将偷来马步芳电文给了肖锋肖锋从中得知了中央红军消息高山赌博输了被剥光衣服高占杰救了高山并诱惑高山嫖娼

第17集

占武、高河连夜送走秋生等人龚镇长、张七带队到青龙湾找人高山趁乱偷了众人淘金子龚镇长恐张七多事以剿匪为名将张派到青龙岭高山将金子拿到镇上出手被当场抓获占杰伪造高山身世将占武说成高山杀父仇人

第18集

高山向龚镇长告发了冬月、肖锋之事八爷赶到镇上救人龚镇长胁迫八爷写下转让后山黄金开采权契约龚令占杰连夜赶往县衙让县长派人将高占武父子押走肖锋让八爷连夜带人去县衙要人

第19集

张七连夜进县城想用钱买高占武父子命八爷带人及时赶到县长审时度势放了高家父子八爷说出高山身世高山追悔莫及县长令高占杰潜回青龙湾龚保张连爷赶回抓了张七高河到镇上打听消息时遇到高山兄弟俩抱头疼哭冬月、秋生带回了中央指令

第20集

八爷、高河积极准备皮筏高占杰潜回后被活抓捉肖锋让占杰给龚保长写信迷惑敌人张七被救后回山聚众猛攻保警队红军趁机冲出包围圈为掩护大队高山占武英勇牺牲八爷点燃炸药和敌人同归于尽肖锋带领下冬月、高河等有志青年乘皮筏奔向革命圣地……

啊呀呀 弄了半天啊 强烈要求投我的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6539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2
下一篇2024-01-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