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曼玉的隐退,是华语电影最大的遗憾

张曼玉的隐退,是华语电影最大的遗憾,第1张

文丨April

华语**圈最大的遗憾之一,就是张曼玉巅峰隐退。

1992年,二十八岁的张曼玉凭借此片获得柏林**节的最佳女演员银熊奖,一战封神。

能够主演《阮玲玉》这样的传记片对于任何一个女演员来说都是极其幸运之事。她是这部影片的绝对中心,是导演关锦鹏和编剧邱刚健创作的核心用力点,其余一众大小人物都要陪衬她烘托她,围绕着她打转,仿佛各人都有一道光打在她身上,照见她的不同面向。

就人物精雕细琢的程度及其所折射的光华而言,《阮玲玉》之于张曼玉不亚于《霸王别姬》之于张国荣。影片中的数场戏中戏(尤其是复演《神女》中点烟的那组镜头),影片接近结尾处的那场交际舞,以及贯穿影片始终的大量特写,都显示了表演者让人叹为观止的肢体和表情的表现力和控制能力。

但这还不是这部影片的表演之魂。作为一名女演员与另一名女演员隔着半个多世纪的对话,《阮玲玉》借张曼玉之力在华语**中重新诠释了女演员的性感。一个死于「人言可畏」的女星,在这种重新诠释中散发出一种主体性的光芒。

在影片的纪录部分,张曼玉说自己印象最深的是阮玲玉身上「骚到骨头里」的魅力和迷人的笑,我们被《阮玲玉》吸引,恐怕首先是被张曼玉表演出来的性感吸引。

在文本层面,这种性感参考的是好莱坞的德裔女演员玛琳·黛德丽(参见影片中阮玲玉和蔡楚生的对话),在表演层面,张曼玉将一种具有攻击性和杀伤力的性魅力潜藏在绵柔温润的外表之下,于无形中俘获他人的欲望,而避免成为欲望的对象。

无论中外**中,女演员的性感普遍难逃一种被凝视被观看的客体性,「性感尤物」和「花瓶」这样的修辞,指向的都是这种客体性。但观众绝不会将这样的词用在张曼玉的阮玲玉身上,她的性感极具张力又同时拒绝男性凝视,这是阮玲玉这一角色的反抗性和《阮玲玉》一片的反叛性的影像核心,虽然是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传达出来的。

《阮玲玉》在张曼玉的职业生涯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此前她已经累积了近五十部影片的表演经验,距离《旺角卡门》这部对她的表演具有启蒙意义(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开窍」)的影片也已过去三年时间。人们已经在她的数部作品中,并将在她更多的作品中看到一个天才演员的层层蜕变和步步成长。

我们能从张曼玉身上观察到一个天才女演员和香港**之间复杂的互相影响。

其一,是香港**工业对女明星个人的千锤百炼,既包含了高强度和高产量,也包含了「花瓶」这种性别刻板角色的重复性输出,在这种工业中,绝大多数女演员,尤其是在工业中被归类为性感的女演员(比如王祖贤、钟楚红)都不可避免地重复花瓶的命运,以巅峰期一年十部影片左右的产量生产着类型角色,并在人到中年后退出行业。张曼玉在刚出道的四五年间,也一直挣扎在「花瓶」的帽子下;

其二,是香港**在艺术维度上对天才演员的发掘和滋养。是王家卫发现了张曼玉身上天才的一面,并指点了她,同样,也是王家卫启蒙和指点了梁朝伟(参见《阿飞正传》结尾两分钟的长镜头)。

王家卫对张曼玉的指点,其实就是提供给她足够的表演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演员可以摆脱「动作——反应」的工业惯性,使表演成为表达。于是有了《旺角卡门》里那场著名的告别戏,仅靠肢体和表情深入地表达一种极致的情绪,这是一个天才演员的表演特质,这种特质将逐渐形成风格,成为张曼玉日后作品的标签。

其三,是天才的特质得以确认后,作为一种新鲜的能量反哺**工业。

张曼玉曾说,自从《旺角卡门》让她开窍后,角色仍旧是那些角色,但对她而言一切都不同了。

这仍是香港**的黄金时代,今天的人很难想象,张曼玉出演《阮玲玉》的同一年,她一共拍摄了十部影片。《阮玲玉》拍了三个月,是张曼玉第一部同一时间只拍一部戏的影片,之前都是两三部同时拍。而她以这样的速度产出,质量仍然高到不可思议。

1993年的香港**金像奖上,张曼玉有两部风格迥异的影片同时提名,从而出现了自己跟自己竞争的凡尔赛局面。一部是这部非常安静的《阮玲玉》,另外一部则是非常热闹的武侠片《新龙门客栈》。

如果说张曼玉是《阮玲玉》的绝对中心,那么到了《新龙门客栈》中,她则展现了一种将所有注意力霸气地拉向自己的能量。她扮演的人肉馒头店老板娘金镶玉,八面玲珑艳光四射,综合了黑色**中「致命女郎」(femme fatale)的危险性和徐克**的活泼性,再次拓宽了性感的边界。如果说《阮玲玉》拒绝男性凝视,《新龙门客栈》则是在调戏和挑衅男性凝视。华语**到目前还找不到一个能超越金镶玉的「类型角色」。

下一年,张曼玉和徐克导演再次合作,出演《青蛇》。《青蛇》仍然关乎性感,张曼玉此次诠释的是一种兼具天真和野性的蛇妖的性感。这个角色在片尾时陡然严肃,她在正面特写镜头里用介于悲悯和轻蔑之间的目光凝视着已经丧失五感的许仙,通过这种主体性意味浓厚的长久凝视,张曼玉让观众在瞬间感受到了小青的觉醒,以及觉醒后面的伤痛。这是一种对男性凝视的报复。

即使放在世界**里,像张曼玉这样可以将性感演绎得千变万化的女演员也凤毛麟角。多数女演员只能表达一种性感,即她自身的性感向角色的溢出,而张曼玉表达性感更像是角色的灵魂附体。如果试图找出这些千变万化的角色的共同之处,那就是一种岿然不动的主体性。这是来自于张曼玉本人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也可以看作她的作者性。

与此同时,我们还能在这些角色身上看到一种高度精确高度控制的表达能力。自《旺角卡门》之后,我们很难在她的作品中看到失去控制和节制的时候。精确度和控制力,在某种程度上是黄金时代香港一流演员和一线艺人的共同的自我要求,为达到这种要求的必要努力和付出,通常被人称赞为敬业精神。

张国荣去世后,张曼玉在《**手册》上追怀他时,有这样一段回忆:

「记得《阿飞正传》的某夜班戏,我特别注意到一件事,我们正准备拍当晚最后的一场戏,当时已临近天光,那场戏讲述我的角色回到那个伤了她心的男人家里,执拾私人物品,镜头是向着我的,你只会看到他的背部,而最后他会离开镜头返回房间,当时每个人都很疲倦,我们心中只想着一件事,便是早点拍完可以回家睡觉,当工作人员忙于打灯及准备镜位时,我看见Leslie独个儿地在彩排,他要练到那走向走廊尽头的脚步声最准确为止。

「《阿》片是早期同步录音港产片的其中一部,当时Leslie已经意识到这些细节对整部**及演员的重要性,这件事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我必须承认我已静静地向他偷了师,在我日后的**中大派用场。」

《阮玲玉》之后,张曼玉彻底告别了花瓶身份。此时的她,对内,已经完成了从明星向演员的转化过程(这一过程应该开始于《旺角卡门》,当时她认识到「明星只是一时,演员却是永远」),对外,开始以「奖在我手里,你们讲什么我不理」的态度叱咤香港影坛。

她成为了华语**中戏路最宽的女演员,什么类型的影片和角色都能演,也不依赖任何导演,不和任何一位导演长期绑定。很多时候不是导演在加持她,而是她在加持导演。只要她出现在影片里,她就能自动成为影片的能量中心,牢牢抓住观众的视线。

1996年,张曼玉出演《甜蜜蜜》,那个又哭又笑地确认豹哥尸体的特写长镜头将她的演技推向了神坛。

这个镜头她本人并不够满意,熟悉她作品的观众或许还能想起这样一组谱系来,除了上面提到的《旺角卡门》和《青蛇》,还有《爱在别乡的季节》里她终于拿到签证后对着梁家辉喜极而泣的镜头,《滚滚红尘》里她去陋室里看望林青霞、两人相拥时笑中带泪的镜头,以及《东邪西毒》里肝肠寸断、仿佛生命在一寸寸枯萎的镜头。

导演们多喜欢用特写长镜头来表现这些片段,这种镜头选择或许未必是影片美学的内在要求,而是为了记录下张曼玉表演的完整性,一种混合了爆发力和控制力、深度和丰富度的完整性,并将之作为影像上的华点。

在华语**界,像张曼玉这样戏路宽广而表演风格又深而细的女演员,找不到第二个。即使在男演员中,能够跟她对标的,似乎也只有一个梁朝伟。而这两人,风格既可以对接,早年又同样受益于王家卫的点拨,却造化弄人般地在多部共同出演的影片中擦肩而过,一直要等到2000年王家卫的《花样年华》,才有了第一次对手戏的合作。

《花样年华》是一部彻底的二人戏,所有的表演张力都要在两个演员之间发生。影片的大设计是束缚感,用紧身的旗袍和西装束缚住两人的身体,将禁忌之恋的表达出口紧紧局限在微表情和微动作上。但在创作方法上却是王家卫将王氏即兴创作方法贯彻得最彻底的一部影片。

张曼玉在这部戏拍摄的前期可能遭受了《旺角卡门》以来最大的挫折,她以往的表演方法建立在对人物的完全掌握上,而这次在《花样年华》的片场她对人物几乎毫无掌握。

习惯了王家卫的梁朝伟则表示掌握过多的信息会限制创造力。在两人的搭档关系中,梁朝伟是更放松的那一个,是他的放松能力某种程度上帮助张曼玉进入一种即兴创作的氛围中。而张曼玉是能量更多的那一个,她能激发对方的创作热情。这是一种互补的创作关系。

在张曼玉的作品谱系中,《花样年华》应该是《阮玲玉》之后第二部精雕细琢的影片,而且雕琢程度有过之无不及(拍摄时间长达15个月)。影片展示了一对完全处于同一个交流频率的灵魂搭档,在极细微处来往碰撞的能量流动。这对演员来说,是一种巅峰体验。

《花样年华》的合作,因其难以超越而有一种 历史 终结的意味。其实这部影片在很多层面都有一种 历史 终结的意味。香港**此时已经盛极而衰,黄金时代悄然落幕,《花样年华》就像是落日余晖中最璀璨的一抹颜色。

张曼玉的艺术生命,很大程度上和香港**的生命力共生,她本人的创作量已经从九十年代末开始剧烈减产,逐渐进入一种「永远有档期,又永远无档期」的令所有人都既期待又无奈的阶段。已经拍过近八十部影片,演遍各种类型的**和角色的她,对所有的演出邀请都报以审慎而挑剔的态度,她既因为语言问题拒绝过侯孝贤的《海上花》,也推辞过蔡明亮,更数次拒绝出演好莱坞**中作为他者的花瓶角色。

就国际影响力而言,张曼玉在欧洲的知名度远远高于她在北美的知名度。1996年,她出演了法国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的独立影片《迷离劫》,在一部虚构的关于**的**中扮演她自己。

这部影片在创作上的原动力来自于阿萨亚斯对张曼玉的迷恋,在他眼中,张曼玉的气质既摩登,又有一种默片时代女明星的古典之美。《迷离劫》的故事情节是法国**圈邀请香港女星张曼玉复演1915年的法国**《吸血鬼》。

阿萨亚斯巧妙地张曼玉处理成一个镜像角色,影片中法国人将张曼玉视为他者,这是一个东方演员在西方的真实处境。阿萨亚斯有意地暴露这种他者性,并以这名他者为镜,反思法国**文化的自我中心主义。在这个意义上,《迷离劫》是一名具有自省精神的西方**作者以最有分寸的方式接近和理解一名东方女演员。

2004年,阿萨亚斯为张曼玉量身定做了一部《清洁》,张曼玉的形象在此片中得到了彻底的去他者化处理。

她扮演了一个嗑药的摇滚歌手(同时也是一个为生活挣扎的母亲),操练着熟练的英语和偶尔的法语及广东话,以彪悍的姿态游走在温哥华、巴黎和伦敦之间。这是一个彻底国际化的形象,既跟移民问题和身份问题毫无关系,也跟东方性感毫无关系,人物由表及里都以硬度与锐度见长。

影评人Roger Ebert说,仅从技术角度而言,世界上也没有几个女演员能胜任这样的角色。张曼玉凭此片在戛纳**节封后,成为第一位获得戛纳最佳女演员的亚洲演员。

《清洁》是阿萨亚斯对张曼玉爱意深沉的表现(尽管两人当时已经离婚),因为他尽最大的可能让张曼玉在一部西方**里实现了去他者化,让世界(尤其是欧洲)认可了一位东方女演员非常硬核而纯粹的演技。被他者化,基本上是华人女演员国际化之路的宿命。在华语**史上,从上个世纪的黄柳霜到这个世纪的巩俐和章子怡,如果想走国际化之路(尤其是进军好莱坞),很难逃脱这样的宿命。

张曼玉或许是华语**中最高格的演员,任何时候都牢牢把握着自己的主体性,任何时候都不会降格以求。她是许多演员心目中的理想,大概只有演员同行才能真正心知肚明她曾经达到的遥不可及的专业高度,以及支撑这种高度后面的一颗强悍而自由的灵魂。

其实她还是很多人心目中做人的理想。不被盛名所累,从不重复自己,永远活在他人对她的定义和期待之外。

她还曾说过「人不一定要美,美不是一切,它很浪费人生」。当一个人追求自由和有趣时,很多东西都可以抛下,包括这个让世界上多数女性尤其是女明星负累一世的对美的要求。

她甚至也已经抛下了**,这或许是华语**的遗憾,但却不是张曼玉的遗憾。

近期热度最高的综艺非《演员请就位2》莫属!尔冬升导演对流量明星的规劝不断刷屏。

有粉丝辩解,大家对自己喜欢的哥哥太严格了……

就这面瘫式演法,导演们都没法看好吗?!

三十年前的香港影坛,二十多岁的四大天王也被认为是靠脸吃饭的流量明星。然而他们从不为自己辩解,不靠粉丝洗地,他们只闷头苦学,用演技和作品去证明自己。

1988年,王家卫的导演处女作——《旺角卡门》,刘德华、张曼玉、张学友领衔主演。

凭借此片,在第8届香港**金像奖上,27岁的刘德华获得最佳男主角提名,24岁的张曼玉获得最佳女主角提名,张学友拿下最佳男配角。

如果他们止步于粉丝暂时的宠爱,骄傲自满,不思进取,那么世界影坛将缺失三员大将。

关注「阿丫**」,每天三分钟,透过光影看更广阔世界。

剧情简介

阿华和阿友是旺角的两个黑帮打手,二人情同手足。

阿华较早涉足黑 社会 ,已经厌倦了江湖的打打杀杀,然而冲动的阿友则一直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坐上“头目”这把交椅。

要不是阿华一直处处保护阿友,阿友不知道被仇家大卸八块多少回了。

张学友最经典的表情包,便出自这部**。

一日,阿华的表妹阿玉从大屿山来此治病,暂居阿华家。

长久的相处,让两人暗生情愫。

没有甜言蜜语,阿玉用藏起来的一只杯子向阿华深情告白。

随后,阿玉返回大屿山,阿华懊恼不已。

情之种子已经在心间生根发芽,阿华还是决心赶赴大屿山向阿玉表白爱情,决意放弃自己黑帮身份。

能够与自己深爱的人平凡相守一生,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幸福。

怎料,此时阿友为了逞强扬名,竟独自接受了送死的“杀手令”。

得到消息的阿华最终还是选择了兄弟,匆匆告别阿玉赶往现场。

阿玉懂阿华,知道留不住他,只能强忍泪水默默送他离开。

阿友在警局门口枪杀“杀手令”的目标人物,只打中了一枪,就被警察围攻而死去。

阿华赶到时,看到倒在地的阿友,毫不犹豫地掏出枪,补杀了目标人物……

剧情简评

整个故事脉络很套路,胜在主角们出色的演技和王家卫的掌镜实力。

不得不夸眼镜王,虽然是他的导演处女作,却把公认是“花瓶”的年轻演员们调教得那么出色,把镜头语言运用得那么充分,把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

于是,我们看到了重情重义又敢爱敢恨的刘德华,清纯动人又勇敢认爱的张曼玉,莽撞无脑又让人恨不起来的张学友。

本片也是刘德华和张曼玉的首次合作。以往经常把张曼玉和梁朝伟捆绑在一起,看过这部**,你会发现刘德华和张曼玉也般配至极。

据说在后续的采访中,刘德华表示自己最喜欢的理想型,便是《旺角卡门》中张曼玉饰演的阿玉。

试问,这样又纯又欲的张曼玉,谁人不爱呢?

以上~

《甜蜜蜜》是香港回归前大时代背景下漂泊灵魂的缩影,一部描摹苦涩爱情、人世命运的上乘佳作。是导演陈可辛在香港回归之际讲述的20世纪末香港新移民的漂泊生活,以邓丽君的歌《甜蜜蜜》贯穿始终,英文片名“ comrades almost a love story ”意为"基本是一个朋友间的爱情故事"

为什么会有《甜蜜蜜》这部**?因为一个有关命运预告的想法。

影片开始显示的时间是1986年的3月1日火车到站,这是两位主人公首次相遇的时间地点,这个秘密在影片结尾被揭晓。陈可辛最初想要拍这部片子其实是因为一个想法,如果说两个人很久之前已经遇到过,冥冥之中已经有过那么一次相遇,那么这次相遇在日后两个人的交往过程当中就是一个命运的预告。《甜蜜蜜》的故事正是源于这个概念。

为什么1986年的片段用黑白过曝摄影?为了凸显年代感和暧昧效果。

1986的片段导演选择用黑白场面进行处理,显然有为了凸显年代感的考虑在里面。当时的摄影师马楚成在一些黑白画面中使用过曝处理,他利用这些过曝去营造出一种暧昧性在影片里,暗示命运的指向不确定。是完美的结局?还是一个伤心的故事?都是未知和迷离的。

为什么请到杜可风出演英语老师?

一度传出杜可风在《甜蜜蜜》里零片酬饰演一个在香港教英语的老外,而为什么会找到杜可风,据说当时陈可辛要找一个这么会演戏的老外在香港还挺难的,虽然香港当时有很多武打片中有老外,但是他们只会武打不会演戏,而杜可风演这种有些混蛋的角色还是很贴他的气质的。杜可风当年从澳大利亚跑到香港讨生活,无意被杨德昌导演邀请,问说能不能来做一个长片的摄影师,从而正式成为**摄影师。但他出演《甜蜜蜜》是因为张曼玉。当年,他是个众所周知暗恋张曼玉的摄影师,他为了狂追张曼玉接下这个戏。

“学英语”这场戏显示出陈可辛的导演调度能力,从电视机到教室,然后是教室外,里外每一个人的动作和出声都是有节奏感的,杜可风的教学像指挥一样亦是充满节奏感。

本片为什么是“教科书”式的?因为几乎没有一个废镜头。

片中很多处理都很直接,用镜头直接把意思表达清楚,几乎可以用干净两字去说形容,对于一个新导演或者一个**作者的人来讲,这个片子的镜头处理是值得学的,因此可以称得上是“教科书”式的影片。李翘和黎小军第二次分手的戏处理得非常经典。李翘想与豹哥分手,跑到码头。导演的处理在这里给大家的感觉是李翘真的只不过是去还东西的,她一定会回来,她甚至是一步三回头。这就是设计,再加上黎小军的微笑,似乎信心满满,就是误导观众,她一定会回来。

如果不是偶然间看到梦露这张最经典风吹起裙摆的照片,偶不会想到回忆照片场景发生时的那部经典**。如果不是看到张曼玉,我不会想到重新了解王家卫。

大师与美人,相爱相杀

玛丽莲梦露站在人行道地铁通风口上,任凭风儿将裙子吹起,然后随意地轻轻用手按住裙摆,太多美好的遐想,不由自己。

那一幕倾倒众生,那一刻定格永恒。

这是玛丽莲梦露最经典的照片,抓拍自1955年的**《七年之痒》。

梦露身穿的那件白色露背连衣裙,在2011年以560万美元的高价被拍卖,而她死前银行账户里总共只有2000美元。

创作出这个昂贵瞬间的是**大师比利·怀尔德,《七年之痒》是他和梦露合作的第一部**。梦露扮演的新邻居,因为怕热把内衣冻进冰箱,睡在浴缸里,站在窗口让凉爽的风掠过她红扑扑的脸蛋。

她看似不经意的姿态却撩拨着楼下中年男人的心。

老婆孩子外出度假,中年男人把梦露请进了家门。清凉的空调让她喜不自禁,他们在房间中喝着酒聊着天,梦露尽情地展现着女主的纯真、甜美和迷人。男主的臆想和现实层层交叠,让看**的人也随他一起沉迷在梦露的撩拨之中,无法自拔。

怀尔德极其准确的将梦露内心的纯真与身体的性感结合起来,让观众在银幕上看到一个“纯洁的荡妇”。

银幕下的梦露有时候单纯得可爱,有时候又粗俗得令人发指。

拍了三四条没成功就开始哭,怀尔德在现场经常被梦露逼疯,但他又安慰自己:反正我又不会娶她,对吧?他在拍完《七年之痒》后说再也不要和这个女人一起拍戏了,可是他食言了。

《热情似火》**海报

1958年,他们又合作了一部**《热情似火》。50年之后,在美国**协会评选的一百部喜剧经典中,《热情似火》排名第一,成了无法逾越的符号。拍《热情似火》时,怀尔德要求梦露早上9点到,但她有时候下午5点才出现。她每次给出的理由都是:对不起,我在来制片厂的路上迷路了。

对于梦露的迟到,怀尔德压抑着自己的尊严在等她,因为只要她到场了,就会爆发出惊人的能量——梦露可以一口气表演三页纸的台词,并且不出一点差错,“ 她永远知道笑点在哪里 。”这是编剧出身的怀尔德对演员的最高评价。

而当在片场和怀尔德争吵时,梦露又会在心里默念: 他是最懂我的男人

梦露和比利·怀尔德

就像《热情似火》中的最后一句台词: 没有人是完美的 !44年之后,这句话刻在了怀尔德的墓碑上。

1962年8月5日,怀尔德走出巴黎戴高乐机场,一群记者就围住了他,要他对梦露发表看法。

“有时候,她是好莱坞最坏的演员。这是一个塑料做的演员,一件杜邦公司出产的好产品,胸部像花岗岩,脑子像布满空洞的格鲁耶尔干酪。”

当他抵达酒店,才看到晚报上登着: 特刊!玛丽莲·梦露死了! “那些混蛋!在我讲出心里的气话前居然连她的死讯都不告诉我!”

《七年之痒》片场 梦露和怀尔德

《热情似火》DVD三十周年制作特辑里,记者问“如果梦露还活着,你还会和她合作吗?”他说:“ 我会跪着恳请她再拍我的** 。”

奥斯卡只把梦露当“花瓶”,怀尔德却用《热情似火》帮梦露还击给他们一个响亮的耳光。凭借此片, 梦露获得了金球奖,这也是她一生中唯一的奖

梦露和怀尔德共享她的金球奖

梦露有怀尔德,张曼玉有王家卫。

2004年,张曼玉中途辞演《2046》,“《花样年华》15个月拍片期,我完全没有时间飞回巴黎跟老公相聚。我已经无法像以前那样奉献了。” 她说,离婚是拜王家卫所赐。

张曼玉与王家卫

和梦露一样,凭借“选美”这张通行证进入演艺圈的张曼玉,在入行的最初5年里也被贴上了“花瓶”的标签。张曼玉和成龙合作《警察故事》,即便一年拍12部**,香港影评界对张曼玉的评价还是“傻妹”。

“她给观众的印象,除了美丽之外,实在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看到她的演出,只觉得她不过是一名在银幕上走来走去的花瓶。”

直到遇到了王家卫。

1988年,张曼玉出演王家卫的处女作《旺角卡门》,她饰演华(刘德华饰)的女友娥,一个可以疗伤止痛的女人。

24岁的张曼玉比《甜蜜蜜》里的李翘更要清澈几分。刘德华曾说过,最理想的女性就是张曼玉扮演的阿娥。

《旺角卡门》成了张曼玉演艺生涯的转折点。

“在王家卫之前,做演员对我而言就意味着做反应,毫无原因地狂喊,像孩子一样哭、蹦蹦跳跳。而拍《旺角卡门》时,我要寻找感情的深入点。从这开始,我就开窍了。我也决定将拍**作为自己的事业。”

在这之后,张曼玉成为了王家卫**中 永远的苏丽珍 。《阿飞正传》中对张国荣痴情一片的苏丽珍。

《花样年华》里和梁朝伟想爱而不能爱的苏丽珍。

《2046》里被梁朝伟念念不忘的苏丽珍。

已经分不清是**中的周慕云爱苏丽珍,还是 摄像机后面的墨镜王爱苏丽珍 了。

1994年,张曼玉出演《东邪西毒》中欧阳锋的大嫂。**中关于她的片段不多,但几场近景独白细腻真实地诠释了一个错失所爱的女子的愁苦。

很多人说《东邪西毒》很难懂,因为它打碎了传统武侠的结构,披着武打片的皮,却讲了一个后现代孤独症候群的异化故事。

你以为谈的是武侠,其实谈的是爱情;你以为谈的是爱情,其实谈的是人生。王家卫借张曼玉之口,以独白的手法,透露出想要表达的内涵。

张曼玉,是王家卫爱情鸡汤文的“朗读者”。

在我最美好的时间,我最喜欢的人不在我身边。如果时间可以重新开始该多好。

王家卫的**总让演的人入戏太深,张国荣如此,张曼玉也是如此。

“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和我一起走?”摇曳的旗袍,昏黄的路灯,梳的一丝不苟的爱司头,一切欲说还羞的情感,如一张泛黄的老唱盘,在岁月的留声机中静静旋转。

苏丽珍没有和周慕云走,张曼玉也跟王家卫分道扬镳,《2046》全片,王家卫只留给张曼玉一个侧脸。

同样的美女与大师,同样的相爱相杀。梦露死了,张曼玉走了。

天下无不散之宴席。我们没有看到大师和美女的完美结局。

陪伴我们长大的**不要剧终

时间来到2017年,《速度与激情8》4月即将上映,可是我们再也看不到保罗·沃克。《速度与激情》系列海报历来都是双雄,而《速8》变成了一个凝望。

尽管《速8》有奥斯卡影后查理兹·塞隆的加盟,但从2001年起陪伴了我们十几年的“布莱恩”是谁都无法替代的。

今年是好莱坞大片的续集年,除了《速度与激情8》,还有《变形金刚5》、《银河护卫队2》、《加勒比海盗5》。

IP大片带着情怀的热度而来,想必一定会掀起一股怀旧观影热潮。

感谢网络。

我们可以独自窝在沙发里,为保罗·沃克最后的演出抹泪,感叹德普大叔风光不再。一遍遍倒回重放梦露那随风飘起的裙子,只为遐想裙摆下的春光。

好的**,不会随着时光而褪色。好的**,值得一看再看。

所以每年世界各大**节都会推出展映单元,将一些值得关注的影片,以专题的形式推荐出来,可以让观众系统的看到更多的好**,认识更多值得关注的导演。 “春之狂想”爱奇艺在线影展 就是“**节”的线上打开方式。

无论是如春雷般响亮的好莱坞大片《速度与激情》、《变形金刚》,还是像春雨般沁心的文艺片《七月与安生》、《只是世界尽头》。你想看的,爱奇艺都有,支持正版。

就算是同一部**,刷第二遍都会有不同的理解。爱奇艺策划的主题,引导观影新视角。今年爱奇艺在线影展最吊人胃口的,还有 喜剧人推荐喜剧片 。他们专业的视角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呢?

彭浩翔 ,作家、编剧、制片人、导演、演员、主持、书籍编辑、摄影师及装置艺术家等多重身份的跨媒体创作人。

**作品:《买凶拍人》、《大丈夫》、《伊莎贝拉》、《撒娇女人最好命》《志明与春娇》、《春娇与志明》。 爱奇艺拥有独家版权《春娇救志明》将于4月28日上映。

束焕 ,编剧。

代表作:《人在囧途》(主演:徐峥、王宝强、客串:范冰冰)、《泰囧》、《港囧》、《煎饼侠》、《大闹天竺》

王迅 ,演员。

代表作:《疯狂的石头》、《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极限挑战》

乔杉 ,演员。

代表作:《屌丝男士》、《煎饼侠》、《情圣》、《悟空传》、《父子魂斗罗》

卢正雨 ,导演、演员、编剧。

作品 :《绝世高手》、《美人鱼》、《西游降魔篇》

还有多位喜剧人正在努力加载中……

敬请期待。有**相伴,这个春天不寂寞。片单已经备好,快来加入爱奇艺**春季之旅吧。

带着大银幕的温度,张艺谋的《长城》,周星驰和老爷徐克的《西游伏妖篇》4月也会驾临爱奇艺。全网首播,敬请期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387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30
下一篇2023-06-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