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迪拉克xt5底盘为什么低

凯迪拉克xt5底盘为什么低,第1张

凯迪拉克轿车动力调教偏向运动,底盘低有利于操控,更安全,过弯到更从容,油耗较低。

但是XT5底盘满载是高度大概是20cm,最小离地距离是175cm。最小离地间隙是指满载、静止时,汽车除车轮之外的最低点与支撑平面之间的距离,用于表征汽车无碰撞地越过石块、树桩等障碍物的能力。

1、用料出色的前悬架。前悬架结构方面,作为紧凑型SUV,XT4使用了这一级别车型中普遍使用的麦弗逊式前悬架结构。即便是这个级别车型里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如宝马X1、奔驰GLA和奥迪Q3,也都使用的这一前悬架结构。这套系统使用电子传感器实时监控道路,并且可以做到每隔2毫秒进行一次阻尼调节,在车辆应对复杂路况时,无论对乘坐舒适性还是驾控感受都有一定的帮助。

2、中规中矩后的悬架。相比用料出色的前悬架,XT4的后悬架用料似乎回到了常规状态。其采用了多连杆的结构,下摆臂使用了冲压钢板材质。这与同级别的奥迪Q3相同,前下摆臂使用铝合金材质,后下摆臂使用冲压钢板。

3、配备适时四驱系统。在XT4的高配车型中,可以装配被凯迪拉克称之为“Twin-clutchall-wheel-drivesystem(双离合全驱系统)”的一套适时四驱系统。不过与传统意义上的适时四驱不同,这套系统在默认的舒适模式下,只会保持前轮驱动,即便是前轮出现了打滑空转,后轮也不会自动获得动力,而在手动切换至其它三个模式后,才以切换为四驱。所以仅从操作方式来说,它更类似于分时四驱。当选择全轮驱动模式时,电脑会判断四个车轮的抓地情况,根据当前工况自动分配前后轴的动力比例,但总的来说会倾向于采用50:50的平衡分配。野外(土路)模式则是在全驱模式的基础之上,对油门踏板的灵敏度和悬架的硬度进行了调节。而在运动模式下,系统会倾向于采用40:60这种侧重后驱的动力分配,在极端的情况下,后轴甚至最多能够获得70%的动力,用于提升操控性能。

4、电子液压制动辅助制动系统。这套系统与传统的真空辅助动力制动系统相比,由于取消了真空泵所以体积更小,有助于提升发动机舱内空间布置的灵活度;同时,这套系统不再需要发动机提供其所需的动力,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帮助节约油耗。更重要的是,它在发动机熄火的状态下也能够给驾驶员足够的刹车助力。

5、除了拥有较为时尚的造型之外,XT4的底盘系统的配置也可说是非常之高了,铝合金下摆臂、CDC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适时四驱系统,电子液压助力制动辅助系统,整体的装备水平甚至超过了“大哥”XT5,让人非常期待。

作为美系品牌中的“硕果仅存”的 旗舰 级FR豪华轿车, 凯迪拉克CT6 ( 查成交价 | 车型详解 )可谓是整个通用集团的“招牌”。坐拥钢铝混合车身、四轮转向、电磁悬挂等“黑科技”的它,能否重现上 世纪 美式豪车的辉煌?相信看完这篇文章大家就明白了。

底盘概览

中期改款过后的 凯迪拉克CT6 车型,依旧独享着 通用 集团的Omega后驱平台。此平台强调提高铝合金的用量,来达成重量、刚性、安全性的兼得,象征着通用汽车近10年来的造车精髓。

双横臂式独立悬挂解析

凯迪拉克CT6作为一辆中大型豪华轿车,前悬挂采用双横臂式设计可谓合情合理,相比低一级别车型常用的麦弗逊式悬挂,可提供更佳的侧向支撑力,以维持车头姿态的体面。

同时,凯迪拉克的工程师们还对下横臂进行了“拆分”,融入了双球节式悬挂的特性,以两根控制臂实现较大的前轮极限转向角。通俗的说,就是“方向能打得更大”,配合左右仅1圈的方向盘行程,为驾驶员提供远超期待的车头灵活性。

双球节式前悬架工作原理(仅作示例,非CT6)

一眼望去,CT6的前悬挂使用了“海量”的铝合金部件,几乎是市面上你能买到的用料最棒的车型:各条控制臂、轴承座(也称转向节)、刹车卡钳均采用了铝合金的材质,能大幅降低簧下质量,对悬挂响应速度 / 车头贴地性的提升立竿见影。

(护板拆下后拍摄)

在副车架的设计上,CT6采用了粗壮的全框式铝合金副车架,在引擎舱内四根加强顶吧的配合下,很好地保证了车头的整体刚性,相比单薄的钢制冲压副车架来说更贴合车辆运动性的定位;同时,较粗的防倾杆配合MRC电控磁流变减震器,令车头的姿态更为 优雅 、可控,能给予驾驶员更强的劈弯信心。

在塔顶的设计上,CT6采用了多见于运动车型的加强式塔顶设计,“青筋暴起”的加强筋条令人眼前一亮。同时,前避震器的内倾角 / 后倾角均相当明显,具有提升直线行驶稳定性+增大机械回正力矩的效果,相比以机械素质为卖点的德系对手也不逞多让。

值得一提的是,CT6前轴采用了BREMBO出品的4活塞卡钳+通风盘的刹车,博世i-Booster电控刹车阀也成为了了标准配置,令整套刹车系统无论在线性程度,亦或是制动成绩均可圈可点,相比同价位对手们的普通真空刹车阀高级不少。

同时,CT6前轮拱内部有着充分的玻璃纤维包裹,与钢-铝混合车架+固特异Eagle F1轮胎配合,有利于提升整车的NVH表现。

细节设计上,CT6在关键部位均采用了液压衬套,以提升悬挂系统的吸震能力。凯迪拉克的工程师们也使用了不少橡胶衬套与之搭配,力求避免出现德系车那般的“紧崩”,达成有的放矢、稳中带韧的美式豪华韵味。

展开余下全文(1/4) 2 带后轮转向的五连杆后悬架 回顶部

五连杆后悬架解析

在后悬挂的设计上,CT6采用了双横臂式演变得来的五连杆悬挂:侧向的受力主要由上前控制臂+上后控制臂+下前控制臂+下后控制臂这四根铝合金杆件构成的“虚拟双叉臂”分担;而前束 / 后轮主动转向则由转向拉杆负责。

4+1=5,没毛病。

同时,我们也能发现,这套悬挂在遇到障碍物冲击时,能跟随最粗壮的下前控制臂的“指引”,有序地往后上方运动,让连接在轴承座上方的MRC电控磁流变减震器直接而高效地吸振,达成舒适性的最大化。

相比 宝马7系 、 奥迪A8L 大面积使用钢材代替铝合金的做法,CT6这琳琅满目铝合金组件,既预示着这一套后悬挂的成本不会低,也展现出 凯迪拉克 的“厚道”。

而四轮转向系统在新款的豪华车型上,相信大家也不是第一次见到了。CT6上的ARS主动后轮转向系统,在低速转弯时,后轮能最多反打35°,令最小转弯半径缩减为113m;高速变道时,后轮与前轮同方向转动,达成“斜移”的趋势,无形间增强了稳定性。

而对于没有装备后轮主动转向系统的低配CT6,厂家也仅需将后轮转向拉杆靠近车体的一端固定即可,可谓省心省力。

在副车架的设计上,CT6采用了“用料过剩”的X型铝合金副车架,与宝马7系的轮廓类似,均通过4个橡胶衬套与车架相连,令 奥迪A8 L的钢制副车架相比之下显得“诚意不足”。

在后轴避震器的布局上,CT6采用了这个级别车型常用的簧桶一体式设计,并具有后倾+大行程的特性,有利于吸收路面的颠簸。

但空气悬挂的缺失,却也成为了CT6在整个底盘设计中的最大痛点,也间接造成了CT6车系定位的滑落。

当然了,作为品牌的 旗舰 轿车,CT6在后轮拱内部采用了与前轮同样的玻璃纤维护板,无论是做工亦或是包裹程度均可圈可点,展现出了不错的诚意。

但值得指出的是,这辆行驶仅5000km左右的CT6车型,居然两根后避震筒都出现了防尘套脱落+异常渗油的情况,这不由得令人对MRC电控磁流变减震器的耐久度产生了疑问。

标签显示,这根避震器是京西重工(BWI)生产的MRC电控磁流变减震器。该减震筒内部装满了特殊的磁流变液,可通过电磁场的变化调节粘度;配合每秒运算1000次的悬挂电控单 元 ,可实现压缩阻尼/回弹阻尼的瞬时调节,达成运动性与舒适性的兼顾。

3 底盘各处细节解析 回顶部

底盘中部细节

除开前后轴的悬挂部分,我们能发现CT6的底盘大致保持了平整,在配备了3根加强部件的前提下并没有尖锐部分突出,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变速箱壳体直接裸露在外+缺乏必要的塑胶护板 / 底盘装甲涂层+各种管路100%裸露于底盘下的设计实在令人摸不着头脑。

与大多数FR车型相同,CT6的排气系统布置在了传动轴的下方,并经过2级消声后排出车外。排气管路的周边基本都有铝合金的隔热护板保护,避免热量传进车内。

我认为,尽管有着防锈性不错的钢-铝混合车架,各种功能性构件的用料无可挑剔,但作为一辆豪华车型,这“粗枝大叶”的做工也太过于美式了吧?

4 该底盘的实际行驶质感如何 回顶部

整副底盘的实际行驶质感如何

对美系车的印象还停留在“大船”般的驾驶感上?对不起,开过CT6后你就会打消这个想法,甚至还会觉得20T+10AT动力总成太弱了,底盘的潜力还没有被完全挖掘。

握住做工细腻的真皮方向盘,一种驾驭的欲望油然而生:方向盘左右仅有各一圈的行程,车头基本能提供“指哪打哪”的指向感,敏捷而有力的车头动态能紧跟驾驶员的输入,驾驶员也能通过方向盘的回馈能“知道前轮在干嘛”,这辆中大型豪华轿车甚至有着几分运动车型的味道。

这幅尺寸偏大的方向盘,显然是为了讨好较大年龄层的用户而设。但令人惊喜的是,其转向阻尼非常均匀,很有液压助力的细腻感,在稳重的大基调中加入了几分轻松的味道,打起方向来感觉很灵活。

得益于四轮转向系统,新款CT6在激烈驾驶时,不仅车头能紧跟方向盘的动作迅速带领车身入弯,反向转向的后轮亦有种令车尾“横移”的趋势,通过弯道时就像跳舞般轻盈,仿佛52m的车身活生生短了半米以上,灵活性令人印象深刻。

在上山劈弯时,得益于强健的钢-铝混合车架,CT6的车身刚性表现出色,呈现出本级别车型应有的从容、淡定,没有出现任何的异响。

MRC电磁悬挂系统作为CT6的另一张王牌,令CT6的底盘能瞬时改变软硬程度,在压上减速带、沙井盖的一瞬间调软悬挂,减少车身的抬升感,将振动完全隔绝在乘员舱以外,甚至有种“越快碾过去就越稳”的感觉;而经过颠簸路段后,避震器的阻尼将增强,提供充沛的高速行驶稳定性。

同时,MRC电磁悬挂在山道上同样表现出色,CT6在弯道中的重心转移过程流畅、可控,31m轴距惯有的累赘感完全消失,更不会出现 宝马7系 的前后轴脱节感,你甚至能从中找到一丝ATS-L车型的玩味,这是绝大多数同类车型做不到的。

在高速巡航时,CT6优秀的底盘几何展露无遗:在直线行驶时,整辆车非常“淡定”,能很好地维持着直线前进,在方向盘的轻微旷量内有着类似于老式美式轿车的悠哉,能令人轻轻松松地日行千里。

优良的直线行驶特性,并不意味着CT6不适合高速变道:只要方向盘出了旷量的区域,MRC电磁悬挂能迅速变硬,而前轴能轻松将车头“拽”向所期待的方向,车尾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跟进……驾驶着CT6在高速下变道,绝对是件安全而有乐趣的事。

前文已经说过,CT6底盘的“紧绷感”并没有它的德系对手们来得那么强悍,CT6更多是在追求一种成有的放矢、稳中带韧的美式豪华韵味。这种与地面仿佛隔了一层橡皮糖似的“韧劲”,在整个豪华车坛中显得尤为珍贵。不需要娇贵的空气悬架,CT6仅用了最为基础的弹簧便造就了不输7系的行驶质感,令人刮目相看。

尽管有的人会认为CT6的电子刹车脚感偏硬,不好踩,但其实只是他们浅尝辄止。只要踩过前段的蓄力行程,CT6的刹车力度是十分线性而可控的,没有那种“刹车踏板突然沉下去”的虚无感,驾驶员能很好地知道各个轮胎的剩余抓地力还有多少,并在小于期待值的距离上将车稳稳停住。

在我看来,CT6的刹车点头现象是同级别车型中比较轻微的。整辆车能以后悬挂为支点,以变硬的前悬挂抵御2条Eagle F1高性能轮胎的强悍刹车力道,坐在车里几乎感觉不到车头有下沉的趋势。

毫不夸张的说,CT6这副底盘是近10年来豪华车底盘界的“风向标”,除空气悬挂缺席+小细节的处理有改进空间外,整套悬挂系统的几何设计以及技术水平均无可挑剔。

以现时40w人民币左右的实际售价, 凯迪拉克CT6 很难不令人动心。

(图/文/摄: 秦 子钧) @2019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574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9
下一篇2023-06-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