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雕刻观音坐在鹿身上寓意是什么?

玉石雕刻观音坐在鹿身上寓意是什么?,第1张

鹿能给人们带来吉祥幸福和长寿,那些长寿神就是骑着梅花鹿,观音坐鹿身上无记载,大约后人根据鹿的谐音(禄)和鹿是祥和之兽演绎,一般不多见,有送福禄,和长寿的寓意。

禄:福气、福运。作动词是给予俸禄的意思。

观音菩萨坐骑的是金光仙的金毛犼,又名“朝天吼”。 犼,俗称为望天吼,朝天吼: 犼,俗称为望天吼,朝天吼,传说是龙王的儿子,有守望习惯。华表柱顶之蹬龙(即朝天吼)对天咆哮,被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又有文献记载,观世音菩萨的坐骑即为“朝天吼”。犼是什么动物呢?《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犼,兽名,似犬,食人。”据说,犼凶猛异常,别说吃人,连蛟龙都不是它的对手。清代东轩主人的《述异记》中记载:“东海有兽名犼,能食龙脑,腾空上下,鸷猛异常。

1。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殊方异物,四面而至”,据《三辅黄图卷三》记载西汉长安城内皇家园囿内豢养有狮子。狮子的形象在三国孟康注《汉书》得到描述:“狮子的似虎,正黄,尾端茸毛大如斗”。将狮

雕刻成图像始于东汉,自此,狮子形象开始出现在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中并大放异彩。(1)

早期狮子形象与虎、辟邪、天禄、麒麟等瑞兽近似。汉代石狮似虎,造型粗犷;多呈疾步行走状,从侧面看脊柱动态呈S线,石狮显得矫健而充满跃动之势;装饰手法多样,以圆雕、浮雕及线、面、体相结

合的手法雕凿鬣毛、颌须及身躯上的卷云纹、火焰纹等。山东嘉祥武氏祠前东汉石狮是我国现存较早的石

狮。四川雅安高颐墓前的东汉石狮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造型为虎头狮身,昂首阔步,庄严威武,矫健刚

劲,敦厚沉实,有强烈的感染力。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的盛行,狮子的形象得到广泛的宣扬。传说狮能“食虎豹”,为“百兽之王”,佛教故事中还说:佛所坐为狮子座,佛的坐塌为狮子床,佛为人中狮子,狮子成为护法瑞

兽。这个时期石狮雕刻的代表作是江苏南京一带的南朝帝王陵墓石狮。造型多为仰首,作迈步前进状。形

体硕大,体态凝重,气势恢宏。风格圆浑俊美,形态豪放飞动,装饰华美。

同期的北朝,石狮的形象多出现在佛窟浮雕装饰中,麦积山石窟中第133窟西魏造像碑上的“神王踏

狮”浮雕是典型代表。北朝圆雕石狮体量较小,造型写实,西域风格较浓。从中可以看出,作为瑞兽的狮

子形象,立式造型逐渐向蹲式造型转化。

3。唐代陵墓神道格局样式确定,蹲狮造型逐渐定型化。在神道雕刻中遗存有大量优秀作品,其中乾陵石狮最具代表。乾陵位于陕西乾县的梁山,陵山的四面均置石狮,高度均在3米以上,多呈蹲坐式,外形呈

三角形构图。乾陵石狮形象鲜明而强烈,体魄雄伟,气势非凡,寓写实于装饰,有很强的建筑感、重量感

。乾陵石狮作为石狮雕刻的巅峰之作,对后世石狮雕刻影响深远。

4。宋代石狮最显著的特点是从陵墓石狮向生活化和装饰化发展。这一时期除帝王陵墓之外,石窟、寺观、祠庙、住宅、园林中也出现很多石狮雕刻。宋、元时期石狮较之唐代石狮,造型趋于写实,雕工精细,

线条流畅,技艺纯熟,装饰意趣更加浓厚。如石狮身上雕有项圈、铃铛、绶带等装饰,须弥座装饰也繁缛

起来。

5。明清时期,陵墓、佛窟雕塑已经逐渐衰落,汉族民间雕塑逐渐成为传统雕塑的主体。其石狮雕刻的特点是:明清石狮雕刻同汉族民间建筑紧密结合,广泛应用在祠堂、会馆、民居、桥梁、牌楼、戏楼等汉族民间建筑中。

明清石狮雕刻的总体风貌是:构思精巧,刻画细腻,动感较强,形态多变,装饰华丽而繁缛。在汉族民间一些小型石狮雕刻中,却呈现出另外一种淳朴的汉族民间风格,这种小型石狮一般应用于建筑的部件上,如山东单县城内的张家牌楼因雕有大小石狮百个,又称“百狮坊”;也被用作器物、室内陈设、摆件等;还有当作

玩具或是某种特定民俗活动的器物。如流行于晋陕黄河流域的拴娃石狮与关中地区的拴马桩石狮,它们是

小型石狮的代表,呈现出黄土高原特有的稚拙、纯真的汉族民间风貌。

明清时期,狮子文化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传统狮子形象上升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符号,在汉族民间文化中,狮子几乎成为祥禽瑞兽的代名词。狮子艺术从佛龛神殿走入普通百姓生活,为各民族大众所喜闻乐见。

太狮少狮、狮子滚绣球、狮童进门、回回耍狮子等具有象征寓意题材广泛应用在几乎所有的汉族民间美术品类

中;汉族民间建筑装饰中,门狮、门枕石、柱柮以及桥梁、栏杆、屋顶、影壁上无处不见狮子的形象;还有流

行于大江南北的狮子舞,儿童的狮头帽、狮头鞋等等。

6。民国时期汉族民间石狮雕刻风格基本是明清时期的延续。西洋风格也时有表现。

不一样。

貔貅为古代五大瑞兽之一(此外还有龙、凤、龟、麒麟),被誉为招财神兽。 貔貅曾为古代两种氏族的图腾。传说帮助炎黄二帝作战有功,被赐封为“天禄兽”即天赐福禄之意。它专为帝王守护财宝,也是皇室象征,称为“帝宝”。

貔貅,龙头、马身、麟脚,形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又名天禄、辟邪、百解,共四个名字。貔貅有嘴无肛,能吞万物而不泄,只进不出、神通特异,故有招财进宝、吸纳四方之财的寓意,同时也有赶走邪气、带来好运的作用。

和田玉貔貅题材的雕刻有很多种,可以作为挂件,摆件,手把件等,物件众多。寓意都吉祥美好。

相关信息:

籽料貔貅挂件有趋财旺财的作用,除助偏财之外,对正财也有帮助,所以做生意的商人和偏行、收入浮动者都非常适合佩戴。

和田玉貔貅有化解五黄大煞的作用,除煞辟邪能力很强,出门在外带着它可保平安。

总的来说,和田玉貔貅有镇宅之功效,成为家中的守护神,保合家的平安。对招财、改运、辟邪、护身有特效,驱除邪气,保阖家平安和寓意登峰造极。是收藏和送礼的最佳选择。

朝隆合科普:玉雕种类很多,摆件、玉牌、把件、挂件,等等。但若论最费工、费时、费料,琢制最难的一种,则非器皿莫属。

上海的玉雕师比较不错,比如颜桂明。

颜桂明,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在上海玉雕界中被誉为“四大天王”之一和“罗汉三杰”之一,生于1962年,上海人。1976年进入上海玉石雕刻厂工业中学就读,毕业后进入上海玉石雕刻厂工作,玉雕厂的经历为他日后的艺术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颜桂明大师擅长高档翡翠作品的创作,其作品以传统人物创作为主脉,兼有花鸟、山水作品。他的人物创作风格源于传统,又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创新思想。在保有清代人物玉雕造型之外,融入了精细、精美的现代表现手法,使作品不仅保留了原有的韵味,更具现代艺术效果。他的仿古玉雕忠实地继承了清代玉雕山石、人物、松柏的表现手法,古韵悠长。

2007年《祥云如意自在观音》获得中国玉石雕刻作品“天工奖”金奖,《耄耋富贵》获得首届玉雕“神工奖”金奖;2008年《事事如意》获得“百花奖”金奖等奖项。

躲避邪恶的纳吉。古人认为石狮子能赶走恶魔,这种人心中的灵兽也被称为“逃避邪恶”。在人们的民俗生活中,石狮子不仅用于守卫大门,还具有在乡村路口设置石狮子等功能,用于保护邑宅、避难所、禁毒火、村寨的平安。因此,为了利用石狮子避开大门凶暴的纳吉,防止妖怪和鬼怪般的伤害,表达了平安祈祷的心理要求。

进行洪水预报。民俗传说中狮子有预测灾害的功能。据说,如果洪水泛滥或陆地沉没等自然灾害发生,石狮的眼睛可能会变成红色或流血。也就是说,在征兆灾害来临之际,人们可以采取紧急避难措施。在这里,石狮子俨然成为灾难的预言家。

展示权势。古代在宫殿、王府、官儿、宅邸经常使用石狮守门人,显示主人的权势和大名

石狮子也是古代建筑不可缺少的装饰品。

看门人的石狮子的放置是有规律的。一般来说,都是一雄一女,成双成对,而且一般都是左雄右癌症,符合中国传统南左狐狸的阴阳哲学。放置在出入口左侧的调查者通常用右侧前爪玩绣球,或者在两只前爪之间雕刻一个绣球。入口右边的母狮用左前爪雕刻,在小狮子或两只前爪之间抚摸一只小狮子。

北京王府门口放着一对石狮子,北京的皇宫、王府官衙、寺庙等门前河桥走廊上总是放着一对石狮子。他们的道德是什么?石狮子在古代文化中表达了祈愿尊卑等级、妖魔鬼怪、邪福的意思。在佛教中,狮子有护法之意,在宫殿和王府面前,主要起到镇恶和警备的作用。在文化意义上,狮子滚动绣球象征“万事如意”,相配的生肖代表“好事不断”,母狮和幼狮代表“后代兴旺”。

北京的狮子大部分是用石料雕刻的,其中韩柏玉石雕的多用于王室。也有金东寺、朱东、朱哲寺等铸造的金属狮子,金东寺也只能用于皇室。放在王府门前的狮子基本上是石材雕刻的石狮子。

北京的王府狮子本身看不到创作的时间,只能通过所附建筑物的建造时间或狮子的形态艺术风格来推测。每个时代都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建筑风格也影响其他领域,狮子的创作也不例外。纵向比较,从明朝到清朝,建筑从雄伟到麻烦,狮子的创作中也同样出现。像明朝这样的早期狮子强壮有力,概括夸张。清朝等后期的狮子因注重细节描写而失去了雄伟的特征,在表情上也从凶猛守护者的形象变成了巴尔巴里的奴婢,这与清朝的等级制度也是分不开的。横向比较,西方狮子重视“形状”,身体比例符合解剖学,形态与实际狮子相似。中国的狮子重视“神”,用夸张的手法夸大身体比例,不追求真实的形态,但重视狮子威风凛凛的表情。

一、代表人物

1、 德拉克洛瓦

斐迪南-维克多-欧根.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1798—1863),法国著名画家,浪漫主义画派的典型代表。

他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各艺术流派,包括威尼斯画派、荷兰画派、PP鲁本斯和J康斯特布尔等艺术家的成就和传统,并影响了以后的艺术家,特别是印象主义画家。

2、 籍里柯

籍里柯(Theodore Gericault,1792-1824),法国著名画家,新浪漫主义画派的先驱者。籍里柯生于法国里昂,幼年随全家迁往巴黎,1808年从画马名家霍勒斯·韦尔内学画,席里柯重视绘画中的创新,喜欢描绘宏伟、壮阔的场面。

1810年入皮埃尔·纳西斯·盖兰画室,与德拉克洛瓦相识,常去卢浮宫临摹古代大师的名作。从青年时代起他对马和赛马很感兴趣,常用速写出色地抓住马在运动中的姿态,他得金质奖章的《轻骑兵军官》就是在21岁时画的。

1814年展出《受伤的重骑兵》。1817年创作了第一批动物石版画。1816--1817年赴罗马学习。回到巴黎后展出了那幅著名的《梅杜萨之筏》。

席里柯一生充满坎坷波折,曾因参加保皇派而不得不东躲西藏,怕拿破仑军队抓住;于舅母的畸形恋情,注定了爱情悲剧,并导致家庭破裂。

随后,他去了英国学习画马。在英国,籍里柯由于一次意外坠马而英年早逝。他的艺术生涯只有短暂的十年。

3、 约瑟夫·透纳

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1775年4月23日-1851年12月19日),男,是英国最为著名,技艺最为精湛的艺术家之一。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学院派画家的代表,在透纳以善于描绘光与空气的微妙关系而闻名于世,尤其对水气弥漫的掌握有独到之处。

他在艺术史上的特殊贡献是把风景画与历史画、肖像画摆到了同等的地位。西方艺术史上无可置疑地位于最杰出的风景画家之列。

4、 吕德

吕德,上海人氏。少年时期就投身中国现代玉雕艺术,成年后创立吕德玉雕工作室,苦心研究玉雕技艺。

十六年来,从实践到真正的作品,吕德玉雕工作室一直以海派玉雕艺术和现代审美情趣相结合的风格创作团体深自期许,同时,吕德先生也是中国新玉艺术推动者之一,是当代玉雕名师。 

在吕德玉雕的成长过程中,吕德先生以他个人独特的艺术天分、敏锐的观察力和精湛的玉雕技艺,创作出富含传统中国语言与人文思想充沛的玉雕作品,让吕德玉雕工作室在很短的时间内,晋身中国玉雕艺术舞台。

吕德先生的作品自然逼真,适度夸张,具有强烈的玉雕艺术感染力,加以小件精品细致入微的雕刻技艺,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吕德先生秉承“君子比德如玉”的理念,孜孜不倦地坚持中国玉雕艺术的钻研与推广。今天,吕德玉雕作品越来越受广大玉艺爱好者、收藏者的青睐和喜爱。

吕德先生及其玉雕工作室将永远追求如玉的灵魂、如玉的人生和如玉的极致,吕德玉雕工作室提倡的企业文化与精神为更多的人所认同。

二、代表作品

1、《梅杜萨之筏》

《梅杜萨之筏》是法国画家泰奥多尔·籍里柯于1819年创作的一幅油画,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画面描绘了在大海上,漂浮着一只岌岌可危的木筏,海风鼓起床单做的桅帆,巨浪掀起的木筏在不停地颠簸。

筏上的难民有的已奄奄一息,有的还在眺望远方。被簇举在高处的人挥舞着手中的红、白色布巾,不断地向远方呼救。

画家以金字塔形的构图,把事件展开在筏上仅存者发现天边船影时的刹那景象,刻画了遇难者的饥渴煎熬、痛苦呻吟等各种情状,画面充满了令人窒息的悲剧气氛,该画是浪漫主义画作代表之一。

2、《自由***民》

《自由引导人民》(法语: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是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为纪念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而创作的一幅油画。

该画作在1831年的巴黎沙龙会展(Salon de Paris)上第一次正式对外进行展览,于1874年被卢浮宫博物馆收藏。

画面展示的夺取七月革命胜利关键时刻的巷战场面,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巧妙地将写意和写实结合起来,运用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明暗对比,充满着动势的构图,奔放的笔触,紧凑的结构。

表现了革命者高涨的热情,歌颂了以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为参加主体的七月革命,该作品成为代表法兰西民族精神的标志。

3、《希奥岛的屠杀》

《希奥岛的屠杀》是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于1824年创作的一幅布面油画作品。

这幅画表明画家对希腊人民的声援与同情。在这幅画上,画家把全部精力放在色彩的力度上,他用豪放的大笔触,通过明暗对比与人物的姿态,把复杂动荡的场面及挣扎惊恐的场景。

处理成前景与远景两个层次,来表现这幕悲剧。显示出德拉克罗瓦对于生活中最敏感的人道与正义问题,是十分关注的。

——浪漫主义画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38174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27
下一篇2024-03-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