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景阳冈打虎使谁一举成名?他还有哪些英雄形象的情节?

水浒传中景阳冈打虎使谁一举成名?他还有哪些英雄形象的情节?,第1张

水浒传里景阳冈打虎使到武松一举成名。武松还有拒绝潘金莲、大闹狮子楼、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夜走蜈蚣岭等彰显英雄形象的情节。武松的故事集中在《水浒传》第二十三回到第三十二回,俗称“武十回”。

阳谷狮子楼长联

上联:

  两层楼不过几丈高,编排千年事,供旅客游,让猛虎跳,醉武松胆,迷金莲腰,过西门桥。巧把小说戏,演绎时代大潮。三山不见峥嵘,谁解开迷魂阵脚。黄河明珠,映衬出绿烟故道。运河灯影,摇曳风骚。景阳冈上,有多少好汉醉倒。登泰山西望:看,看,看,故乡风景,谁在寻找?

  下联:

  紫石街变幻二黄调,唱羽扇纶巾,侠义英豪。迷魂阵里,兵圣运筹,石门养猪,领袖挥毫。待客大碗喝酒,做事信义为高。有时候偶开天眼,抛却那闲恨无聊。借酒三杯,醉梦里把往事忘掉。睁朦胧眼,弄四海潮。归去来兮,妙手翻新乾坤套。揽紫气东来:愿,愿,愿,初心不改,阳谷更好!

不二堂主人印中

      在《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里,宋江初见武松时,作者对武松做了这样的描写: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可见,他真是一个了不得的英雄豪杰

     武松的英勇无畏。在景阳冈,他徒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猛虎,为民除害,博得百姓交口赞誉,被称为打虎英雄。面对蒋门神勾结官府张都监的暗算,在飞云浦几乎九死一生的危急时刻,临危不惧,力诛歹人血溅鸳鸯楼。

    武松的英雄气概。他不为嫂子潘金莲的美色所动,不畏西门庆的黑恶势力,不屈蒋门神的凶残暴戾。他不仅除恶扬善、惩强扶弱,而且敢作敢为。他血溅鸳鸯楼,诛杀蒋门神、张都监等恶霸贪官后,为不连累他人,还在墙壁上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字迹。足见武松的过人胆略和英雄豪气。

      武松的义薄云天。其兄长武大虽被人称作三寸丁谷树皮,武松却是敬重有加。为报杀兄之仇,毅然抛弃县衙都头的铁饭碗,血刃杀兄仇人;在孟州,为报施恩的照顾帮助,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了快活林酒店;在蜈蚣岭,他勇杀恶道人,解救被劫持的良家女子;当鲁智深在杭州六和塔圆寂,放弃高官厚禄,为朋友守灵。

      如今,我们去杭州西湖游玩,还可以看到,留存在美丽的西子湖畔的武松陵墓,陵墓的墓碑刻着宋义士武松之墓。我认为,这是后人对武松的敬仰,也是对武松的褒奖。我们也要向武松那样很勇敢,机智,在学习上,可能会有困难的时候,就像一只拦路虎挡住了我们在学习方面上的思考,所以我们要像武松那样打败挡住我们学习路上的拦路虎。

血溅狮子楼的故事基本上家喻户晓,这段也是《水浒传》里的名场面,讲述的是打虎英雄武松为了替哥哥武大郎报仇,孤身一人斗杀西门庆和潘金莲的故事。正因为故事太过深入人心,所以也就没了改编的余地,这次导演还是按照原著一板一眼地拍,不过**和电视剧还是有区别的,所以这部《武松血战狮子楼》剧情推进的很快,丝毫没有拖泥带水!

血溅狮子楼主要有五个主角,冷峻的武松、懦弱的武大郎、放荡的潘金莲、好色的西门庆、歹毒的王婆!每个人物的特点都非常鲜明,虽然这段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但还是要再交代一遍故事背景!

潘金莲本是大户人家里的丫鬟,因为姿色过人就被老爷欺凌了,大夫人恼羞成怒让她和有三寸丁谷树皮之称的武大郎成了亲,从此夫妻俩就过上了做炊饼卖炊饼的生活,潘金莲看似贤惠但根本瞧不上武大郎,武大郎憨厚懦弱总是被人欺负,而潘金莲自己也经常被人偷窥!

转折点发生在武松归来之后,过了景阳冈之后武松就成了名扬天下的打虎英雄,还被阳谷县县令聘为都头,武大郎也开始扬眉吐气。不料生性放荡的潘金莲一眼相中了这个叔叔,还在酒醉之后公然勾引武松,武松不知道自己的嫂嫂如此放荡,大骂她猪狗不如,被拒绝后潘金莲恼羞成怒,反污蔑武松调戏她!

后来潘金莲因为窗户上的叉竿和西门庆结了缘,两人本就是一路货色 ,所以在王婆的“帮衬下”把生米煮成了熟饭,从此之后王婆的茶馆就成了两人偷情的场所。这个时候的武松已经被西门庆用计支开了,一次偶然的机会卖脆梨的郓哥发现了潘金莲和西门庆的奸情,赶紧通知武大郎来捉奸,不料匆匆赶来的武大郎被西门庆打成重伤。

担心武松回来报复,所以王婆和潘金莲喂武大郎喝了砒霜,还用被子把他闷死了!武松回来后从郓哥嘴里得知了真相,先杀了潘金莲又独闯狮子楼杀了西门庆,替哥哥武大郎报了仇!

《武松血战狮子楼》基本上也是按照原来的剧本拍摄的,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丁海峰魅力依旧,不管是文戏还是武戏都不在话下,美中不足的就是丁海峰和潘长江脸上的褶子还是藏不住。

青年演员张熙媛在片中饰演潘金莲,不得不说她把潘金莲的渴望、不甘、放荡、欲拒还迎刻画得入木三分,潘金莲本是一个苦命人,可奈何她破罐子破摔,直到临死前还在责怪武松,执意认为当初只要武松从了她就不会有后面这些事!

饰演西门庆的刘誉坤和饰演王婆的康英都不错,虽然都是名不见经传的演员,但还是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为什么说拍好这部《武松血战狮子楼》算是完成了任务呢?因为99%的翻拍或多或少都会进行改编,这样观众才不会审美疲劳,可这部《武松血战狮子楼》和原著无二,甚至很多台词都照搬了出来,导演和编剧之所以敢这样做就是把宝押在了丁海峰和潘长江身上,完完全全的卖情怀!

即便是在卖情怀可《武松血战狮子楼》还是一部及格的网大,更是比那些仙侠古偶强多了,称不上有惊喜但绝对也不会让人失望,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性格一:想出人头地

武松的出场是二十二回,在柴大官人府里,宋江杀了阎婆惜,逃到柴进附上,柴进宋江两人晚上喝酒吹牛逼,宋江出来撒尿,正巧碰到武松。

宋江已有八分酒,脚步趄了,只顾踏去。那廊下有一个大汉,因害疟疾,当不住那寒冷,把一锨火在那里向。宋江仰着脸,只顾踏将去,正跐着火锨柄上,把那火锨里炭火,都掀在那汉脸上。那汉吃了一惊,惊出一身汗来,自此疟疾好了。那汉气将起来,把宋江劈胸揪住,大喝道:“你是什么鸟人,敢来消遣我!”宋江也吃一惊。正分说不得,那个提灯笼的庄客慌忙叫道:“不得无礼!这位是大官人的亲戚客官。”那汉道:“客官,客官!我初来时也是客官,也曾相待的厚。如今却听庄客搬口,便疏慢了我。正是人无千日好,花无摘下红。”却待要打宋江,那庄客撇了灯笼,便向前来劝。

『人无千日好,花无摘下红』,这句话说的很酸,写明了武松的一个性格特点,希望被人赏识,现在话讲,这个人比较有上进心,希望得到机遇而往上爬,出人头地。而这个诉求在柴大官人府上明显是没有得到。

性格二:酗酒

而柴大官人为何不喜武松,书中明文有交代,第二十三回开头:

说话的,柴进因何不喜武松?原来武松初来投奔柴进时,也一般接纳管待。次后在庄上,但吃醉了酒,性气刚,庄客有些顾管不到处,他便要下拳打他们,因此满庄里庄客没一个道他好。众人只是嫌他,都去柴进面前告诉他许多不是处。柴进虽然不赶他,只是相待得他慢了。却得宋江每日带挈他一处饮酒相陪,武松的前病都不发了。

柴大官人在书中一直扮演着一个宅心仁厚的官N代,一步一步的被宋江一伙『坑』上梁山。若柴大官人都不喜的人,一定是有原因的,对,就是酗酒,酗酒是武松的一个标志,可以说是缺点也是优点,这个人喝酒前和喝酒后有很大差别,武松接下来的经历,很多跟酗酒有关。武松逃到柴府避难的起因也是因为酗酒打人:

当下宋江看了武松这表人物,心中甚喜,便问武松道:“二郎因何在此”武松答道:“小弟在清河县,因酒后醉了,与本处机密相争,一时间怒起,只一拳打得那厮昏沉。小弟只道他死了,因此一径地逃来,投奔大官人处躲灾避难,今已一年有馀。”

性格三:报复心强

武松的性格很像天蝎座(没有黑天蝎的意思,我自己就是天蝎),报复心很强的人,受不了被辱和被骗,杀潘金莲西门庆是因为被辱,血溅鸳鸯楼就是因为被欺骗。这个后面细说。

我个人认为,以上几点性格是成就武松和使武松落草的关键。

一、武松结识宋江

上文写到宋江上厕所撞到武松,武松不认识是宋江,要打宋江,被柴进劝住:

柴进笑道:“大汉,你不认的这位奢遮的押司”那汉道:“奢遮,奢遮!他敢比不得郓城宋押司少些儿!”柴进大笑道:“大汉,你认的宋押司不”那汉道:“我虽不曾认的,江湖上久闻他是个及时雨宋公明。且又仗义疏财,扶危济困,是个天下闻名的好汉!”柴进问道:“如何见的他是天下闻名的好汉”那汉道:“却才说不了,他便是真大丈夫,有头有尾,有始有终。我如今只等病好时,便去投奔他。”

『我如今只等病好时,便去投奔他』。这时,宋江和柴进都是江湖上有名的大哥,武松在柴进这里得不到机遇,自然想去投宋江。其实,这里我个人有个想法,宋江这么大个人物来到柴进府上,武松能一点儿风吹草动都不知到?所以,这个马屁拍的可以给100分。宋江见武松这等强壮,又这么拍自己马屁,当然是收拢过来。况且宋江也正值落魄之际,被迫逃到柴进府上,虽然凭借自己江湖上的声望可以和柴进平起平坐,但毕竟孤立无援,正愁没有小弟可用,武松这时的出现,可以说是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之后,两人在柴大官人家里如胶似漆,天天打柴大官人的脸。

和宋江热恋了一段时间后,武松决定要走。

相伴宋江住了十数日,武松思乡,要回清河县看望哥哥。柴进、宋江两个,都留他再住几时,武松道:“小弟的哥哥多时不通信息,因此要去望他。”

诶!之前说好的『我如今只等病好时,便去投奔他』呢,今天人家就在你身边,你怎么反倒要走?武松在柴大官人府上白吃白喝了一年多都没想走,为何偏偏这个时候想走?我个人认为,是想另谋出路。柴大官人不喜欢自己,是指望不上了;宋江大哥倒是对自己很好,但他自己也在逃难,如何能周济到自己?我认为武松是个现实主义者,很少感情用事,与自己利益多少,算的很清。两个江湖大哥都指望不上的时候,只好另谋出路。

我为何觉得武松『看望哥哥』是个半实半虚的话,可以看看书中关于武松与武大相遇时的描写:

武松自心中想道:“我本要回清河县去看望哥哥,谁想倒来做了阳谷县都头!”自此上官见爱,乡里闻名。

又过了三二日。那一日,武松心闲,走出县前来闲玩。只听得背后一个人叫声:“武都头,你今日发迹了,如何不看觑我则个”武松回过头来看了,叫声:“阿也!你如何却在这里”

武松景阳冈打虎成名后,在阳谷县发迹,也就不再想回去看哥哥了,也没说把哥哥接来有福同享,反倒是武大主动来找的武松。可见,武松去『看望哥哥』只是权宜之计,而一旦自己发迹了,也就不想着去找哥哥了。

二、景阳冈打虎

我们来看看武松的成名一战,对手是一只老虎。这次,酒精帮助了武松,我个人认为,如果武松不喝酒,是打不赢这只老虎的,喝酒的武松,战斗力至少争强一倍不止,所谓酒壮英雄胆。

插播一段。这里总会讨论到武松景阳冈上杀一虎和李逵杀四虎谁更NB?我个人认为,武松这个更难取胜一点,武松打虎的时候是没有带刀的,只有一根棍,与老虎还是正面交锋,基本是平拳头打死的老虎。而李逵杀四虎是带了腰刀和朴刀的。而且四只老虎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也并非同时上来的,两只小老虎根本打不过李逵,逃的机会都没有就被砍死,母老虎是被李逵用腰刀偷袭捅进菊花而死的,也不能算李逵实力,唯一一个公老虎是跟李逵正面交锋,但李逵手中是拿了朴刀的,公老虎被李逵一刀砍死,这个的困难程度还是要比武松的徒手打老虎容易一些。

好,回到正题,武松打死老虎之后,自己都有点儿懵逼,酒也醒了。

武松再寻思道:“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就血泊里双手来提时,哪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疏软了,动弹不得。

武松这场战斗基本可以说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凭借七分实力,三分酒劲,外加一点运气,使尽平生之力,可谓险胜。

武松下冈之后,遇到了阳谷县猎户,我擦,干了这么一件牛逼的事儿,此时不吹牛逼什么时候吹,这些身无长技的庸碌猎户们,哪见过这个,当然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众上户道:“真乃英雄好汉!”

杀老虎,在一个小县城里,当然是一件大事,县太爷看武松英雄勇猛,让武松做督头。

知县见他忠厚仁德,有心要抬举他,便道:“虽你原是清河县人氏,与我这阳谷县只在咫尺。我今日就参你在本县做个都头,如何”武松跪谢道:“若蒙恩相抬举,小人终身受赐。”

武松连假客气都没有,直接就接受了,可见武松渴求机遇之心。从此,武松走入仕途,一心做个好公务员。

三、武松杀嫂

我一直认为『武松杀嫂』这段是个悲剧,首先,我很同情潘金莲,相比水浒中另两位偷情女性(阎婆惜和潘巧云),潘金莲其实只是一个渴望美好爱情的怀春**而已。

那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小名唤做潘金莲,年方二十馀岁,颇有些颜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他,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恨记于心,却倒赔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

上面这段话怎么看都很悲哀,这是旧社会中女性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一种无奈。我想任何一个『颇有些颜色』的美女也不甘心嫁给武大吧。

武松的到来,让潘金莲看到了希望,动了心,后来也就发生了『半杯残酒』的另一场悲剧。与嫂嫂偷情这件事在武松这里是突破了道德底线的,况且这时候武松事业正是上升期,更不可能做这种事,给自己身上泼污点。再后来就发生了潘金莲与西门庆偷情,谋杀武大郎的又一场悲剧。

等到武松出差回来,看到哥哥死去,潘金莲说是得了心脏病,武松是个聪明人,加上之前潘金莲挑逗自己的事情,根本不信。在调查武大死因和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武松是有勇有谋的,首先找到抬棺材的何九叔,得到了重要证物:被毒黑的武大郎骨头,又通过何九叔找到了主要证人:郓哥,之后就带着人证物证去衙门打官司。这时候,武松还是希望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件事的,并没有准备动手杀人,因为杀了人就相当于断送了自己的前程,武松并不想这样。

虽然武松是县里的督头,跟衙门里的人关系不错,无奈我们西门大官人在衙门里也有人,还有大把的银子,买通了知县,这场官司最终还是没告成。但这种事儿武松能就这么忍下?嫂子偷情把哥哥杀了,这是多大的侮辱啊,我想一般人也忍不了,何况武松,忍了这个以后在江湖上还怎么混?

武松道:“既然相公不准所告,且却又理会。”

『且却又理会』。这时的武松才起了杀心,但这次杀人也是有谋划的,武松至始至终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当然,这是建立在那时候的道德观上,不能拿今天的道德观比较。

武松在武大家找来潘金莲、王婆、和四个邻居吃酒。四个邻居有点儿陪审团的意思,还有一层考虑,就是把事儿闹大,这种在当时伤风败俗的事情,并不会得到民间群众的同情,所以让越多人知道也就越好。之前文的不好使,今天只能来武的了,拿着刀逼着王婆招出了实情,并命邻居用笔纸记下来留作证据,潘金莲是有骨气的,致死不怂。随后杀了潘金莲,捆了王婆。可以看见这时候武松并没有滥杀,连王婆这样的帮凶都留着命给官府处置。随后就是狮子桥斗杀西门庆,西门庆虽然会点儿拳脚,但对武松也是白给。

整个杀潘金莲和西门庆的过程,武松并没有把自己往死路上逼,而是处处掌握道德高点,没多做一点过分的事情,因为这时的武松还想从新走回正路,并没有放弃正道上的人生。

武松自己去自首,衙门里的人跟他都熟,没人为难他,县太爷虽然之前贪财被西门庆收买,但钱已经收了,西门庆也没了,这时候也不想难为武松,况且这事儿本来就不大上台面,总之最后就是从轻发落。可见,武松是会混官场的,相比林冲、杨志这样社交能力小学水平的人物,武松至少应该算本科毕业了,当然,跟宋江这等专修人际关系专业的人还是比不了的。离开阳谷县前,人民还热烈欢送:

这阳谷县虽然是个小县分,倒有仗义的人。有那上户之家都资助武松银两,也有送酒食钱米与武松的。武松到下处,将行李寄顿土兵收了,将了十二三两银子,与了郓哥的老爹。武松管下的土兵,大半相送酒肉不迭。

可以说武松这次杀人是很成功的,即报了仇,又得了正义,又不至于陷自身与死地,处理的相当妥帖。最后王婆被凌迟,武松刺配孟州。刺配路上,两个差官和武松也很好,也没有受到罪。只要不是走的不是死路,就有再度发迹的希望。

四、醉打蒋门神

来到孟州,遇到了小管营施恩,被张团练雇的打手蒋门神抢了地盘,所以自己也想雇打手为自己平了这事儿,打回去,就看上了武松。其实要说这种恶霸互相抢地盘的事儿,根本就没有哪边是正义的,不过黑吃黑。但武松这时落难,这对他来说是绝好的,也是唯一的再次崛起的机会,这活他必须接。我认为蒋门神是有实力的,若是互相徒手对战,可能不在武松之下:

那厮姓蒋名忠,有九尺来长身材。因此,江湖上起他一个诨名,叫做蒋门神。那厮不说长大,原来有一身好本事,使得好枪棒,拽拳飞脚,相扑为最。自夸大言道:‘三年上泰岳争跤,不曾有对;普天之下,没我一般的了!’

武松有了打虎的经验之后,知道喝酒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战斗力,这次碰到劲敌,更要喝酒,就跟施恩说,去的路上,每过一个酒店喝三碗。上面说过,武松是个现实主义者,这次的主要目的是取胜,手段无所谓,如果跟蒋门神打持久战,不一定能赢,所以武松选择了以快取胜,有点儿偷袭的意味: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

上来就踢小JJ,不是那么英雄,求胜心切,也是顾不了那么多了。打赢了蒋门神,为施恩父子抢回了快活林,也就在孟州地界混出来了,施恩父子当然生情相待。

施恩得武松争了这口气,把武松似爷娘一般敬重。

但这件事武松没有再得到道德制高点,两边一边黑,也就引来了之后的悲剧,书里四句诗写的最透彻:

恶人自有恶人磨,报了冤仇是若何。

从此施恩心下喜,武松终日醉颜酡。

五、血溅鸳鸯楼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血溅鸳鸯楼』是武松人生的转折点,是武松彻底破灭仕途幻想转而落草的主要因素。而这全因此事刺激到了武松最敏感的一根神经——『被欺骗』。

蒋门神与张团练被武松从快活林里打退后,买通张督监准备跟武松玩阴的。张督监派人去施恩家里请武松,接到府里,说要重用武松,武松并不知是计,又没有推辞的就答应了。

张都监便对武松道:“我闻知你是个大丈夫,男子汉,英雄无敌,敢与人同死同生。我帐前见缺恁地一个人,不知你肯与我做亲随梯己人么”武松跪下称谢道:“小人是个牢城营内囚徒,若蒙恩相抬举,小人当以执鞭坠镫,伏侍恩相。”

之后张督监对武松都很好,好吃好喝好福利,还给介绍了对象玉兰,武松似乎看到了重回仕途的希望。但这一切都是阴谋啊,最后陷害武松一个入室偷窃罪。这种设圈套的欺骗,又一次触碰了武松的底线,不报此愁,如何为人?

且说武松下在大牢里,寻思道:“叵耐张都监那厮安排这般圈套坑陷我,我若能够挣得性命出去时,却又理会。”

一般武松说出『却又理会』理会时,就是决定要杀人了,而且,这次是要开杀戒了。先是大闹飞云浦,杀了四个。然后就折回孟州城,准备血溅鸳鸯楼。这回武松可没喝酒,他只是真的想杀人了,至于为什么一杀十五口,我想应该是迁怒于自己被欺骗,但整个张督监府上没一个人前来告知,而且还合谋害他。可以注意一个细节,武松再最后杀蒋门神、张团练和张督监时,还是有计较的。

说时迟,那时快。蒋门神急待挣扎时,武松早落一刀,劈脸剁着,和那交椅都砍翻了。武松便转身回过刀来,那张都监方才伸得脚动,被武松当时一刀,齐耳根连脖子砍着,扑地倒在楼板上。两个都在挣命。

又是『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对付蒋门神的方法就是快快快,根本不给他出手的机会,这三个人解决了蒋门神也就没威胁了,二张杀起来都跟玩一样。蒋门神也是真猛,被劈脸剁一刀后,还能站起来:

蒋门神有力,挣得起来,武松左脚早起,翻筋斗踢一脚,按住也割下头。

无奈,已经被武松拿了先机,反抗也没用。至此,武松算是彻底翻不了案了,于是去二龙山投了鲁智深落草。

六、总结

水浒传用了近十回的篇幅写武松落草前的故事,可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这是一个比较贴近现实而充满矛盾的人物,有能力和追求,同时也有私心和缺点。他所做的事并不像鲁智深那样完全是扶危救难,不计较自己得失;也不像李逵那样完全的滥杀无辜,无论男女老少。

论善恶观和是非观,我给武松中评。这个人能看懂是非与善恶,但会务实的选择要坚持多少,利用多少,而非一直坚守。武松某些地方和宋江的性格有点儿像,当然,没有宋江的文化水平和气量。武松和宋江两个人上山落草的经过,占了水浒很大篇幅,也许,作者有意想让我们体会两个不同阶层的人落草为寇的过程。

故事讲述梁山好汉武松回家探望兄长,途经景阳冈,至酒家沽饮十八碗,醉后欲行赶路。酒家告以冈上有虎伤人,劝其勿行。武松不信,在冈上果遇一条吊睛白额大虫。武松奋起平生之力以双拳将虎打死,为当地老百姓除去一大害。后被世人传为佳话。

武松打虎,施耐庵所著《水浒传》中的故事。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水浒传》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扩展资料

武松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在《金瓶梅》中也有登场,因其排行在二,又叫“武二郎”。

血溅鸳鸯楼后,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头陀打扮,江湖人称“行者武松”。武松曾经在景阳冈上空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因此,“武松打虎”的事迹在后世广为流传。

曾与鲁智深、杨志等人聚义青州二龙山,三山聚义时归顺梁山,坐第十四把交椅,为十大步军头领之一,后受朝廷招安随宋江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最终在征方腊过程中被飞刀所伤,痛失左臂,被封为清忠祖师,最后在杭州六和寺病逝,寿至八十。

武松是清河县人氏,他有一个哥哥叫武大郎。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这武松兄弟虽是一母所生,但武松身长八尺,仪表堂堂,浑身上下有百斤力气。武大郎却身长不到五尺,面目狰狞,短矮可笑,诨名“三寸丁枯树皮”

人物外貌

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前面发掩映齐眉,后面发参差际颈。皂直裰好似乌云遮体,杂色绦如同花蟒缠身。额上界箍儿灿烂,依稀火眼金睛;身间布衲袄斑斓,仿佛铜筋铁骨。戒刀两口,擎来杀气横秋;顶骨百颗,念处悲风满路。啖人罗刹须拱手,护法金刚也皱眉。

参考资料:

武松-

阳谷县狮子楼建于北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之为“世界为数不多的酒楼”。一部《水浒》传遍民间,“狮子楼武松斗杀西门庆”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为深化狮子楼的旅游特色。关于狮子楼[1]的来历,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宋仁宗年间,阳谷县人口兴旺,买卖繁荣,店铺林立,在阳谷城西街隅首上,有一中药铺,掌柜的叫赵润春,膝下无儿,只有一女名为秀姑,父女经营药铺,童叟无欺买卖昌顺。当地恶霸西门庆看上秀姑秀色,派人杀害了赵润春,霸占了药铺和秀姑。成亲之夜,秀姑为报杀父之仇,灌醉西门庆,关在屋里,点火烧屋,然后自杀了,可是西门庆未被烧死,而西花园鸳鸯阁化为灰烬。为镇邪压惊西门庆听从风水先生建议,盖起了狮子楼,楼前雕刻了一对红眼披鬓、呲牙咧嘴的石狮子。后来武松为兄报仇在此斗杀西门庆,遂使狮子楼名扬四海尽人皆知。阳谷县旅游局将在狮子楼附近开发出面积约25000平方米的旅游区,拟建西门庆五大店铺、七进庭院、县衙、古戏楼、银匠店、武大故居、王婆茶馆、狮子楼酒店、紫石街和停车场等,可提供吃、住、行、游、娱、购一条龙服务。届时,狮子楼将成为一处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具有高标准综合服务能力的旅游景区。狮子楼地处县城中心,交通便利,服务配套。景区内主要土特产有阿胶、景阳冈系列酒、大枣、木雕,名吃有武大郎烧饼、烧牛肉、驴肉、呱哒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29875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26
下一篇2024-01-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