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特殊称谓

文言文特殊称谓,第1张

1 求古诗、文言中的特定称谓

1、亲友间特定称谓:

父母同称高堂、椿萱、双亲、膝下。

父母单称家父、家严;家母、家慈。

父去世称:先父、先严、先考。

母去世称:先母、先慈、先妣。

兄弟姐妹称家兄、家姐、舍弟、舍妹。

兄弟代称昆仲、手足。

夫妻称伉俪、配偶、伴侣。

同辈去世称:亡兄、亡弟、亡妹、亡妻。

别人父母称:令尊、令堂。

别人兄妹称:令兄、令妹。

别人儿女称:令郎、令爱(令嫒)。

妻父称:丈人、岳父、泰山。

别人家庭称:府上、尊府。

自己家庭称:寒舍、舍下、草堂。

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

老师称:恩师、夫子。

学生称:门生、受业。

学校称:寒窗、鸡窗。

同学称:同窗。

2、百姓称谓:

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

3、职业称谓:

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

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

《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

《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4、朋友称谓: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

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

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

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

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

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

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

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

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

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

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5、年龄称谓:

襁褓:本义指婴儿的被子,后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周晬:指婴儿周岁。

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始龀:指小孩七八岁换牙期。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知命、半百: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耳顺、下寿:六十岁。

古稀、中寿:七十岁。

期颐:一百岁。

重开:指两个花甲,即一百二十岁。

双庆:两个古稀,即一百四十岁。

-尊称

-称谓

2 求文言所有特殊句式名称和例句如题谢谢了如题详细点

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位于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用“为”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用“被”表被动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用“见”表被动 “……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用“于”表被动 “受制于人”(被人控制) “不能容于远近”(不能被邻里所容)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用“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被动句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 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 例如: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伶官传序》)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司马光《赤壁之战》)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 动见瞻观,何时易乎? (曹丕《与吴质书》)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4用介词“被”表被动例如: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张溥《五人墓碑记》) 参佐无不被系束(《世说新语·桓南郡好猎》) 5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例如: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判断句 用“者……也”表判断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是阳城人) “方柯者,语文小栈之站长也”(方柯是语文小栈网站的站长)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句末用“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方柯,天才也”(方柯是天才) 用“者”表判断 “方柯者,中国之人”(方柯,是中国人) 用“为”表判断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不能说是设法生财) 用“乃”表判断 “是乃狼也”(这是狼) “电脑乃高科技用具”(电脑是高科技用具)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 “,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 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

3 古代特定的称谓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一)直接用敬称常用的有:“汝、尔、子、而、公、君”等。

(二)用名词做尊称的有:“先生、吾子”;用对方所在的处所或手下的人来代表对方,有“足下、陛下、阁下、执事、左右”等;用官职身份尊称对方的,如“大王、大夫、将军、公子”等。(三)用形容词来称呼的有: 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贤弟、贤妻;仁兄、仁弟;贵体、贵姓、贵庚;高朋、高亲、高邻、高见;大礼、大作、大驾。

二、谦称:谦称是谦虚的自称,分两种:一是:“我”,分四类::一类是用自己的姓或名表示谦下用姓、用名。二类是用“臣、仆、某、小人”自称,表示歉下。

三类是妇女往往用“妾、婢、奴、奴婢”等表示歉下。四类是君主常用“寡人、不毂、孤”表示谦下。

二是称呼与自己有关的人物,分三种:一是用形容词来修饰,以示谦下,常见的有: 愚兄、愚弟、愚见、愚意;敝国、敝邑;贱体、贱躯、贱息(在皇帝面前称自己的儿子)、贱内;小女、小儿、小号。微臣;卑职。

二 是用动词来修饰表示谦下,常见的有: 窃思、窃念、窃闻;伏惟(趴在地上想,在下对上或晚辈对长辈陈述想法时用)、伏闻。三 是用名词示谦下。

在别人面前谦称自己的兄长用“家”,“家父、家君、家尊、家严”都可用于称自己的父亲;“家母、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家兄”是称自己的哥哥。在别人面前称呼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亲属用“舍”,“舍弟”就是自己的弟弟,“舍侄”就是自己的侄辈。

“家”、“舍”都可译成“我的”。三、其它称谓 自称是在别人面前称呼自己。

帝王自称“寡人”,老人自称“老朽”,年幼者在年长者面前自称“小弟”,和尚自称“贫道、贫僧”,一般人自称“鄙人”。谦称都属于自称。

他称是称呼别人。如称陪伴新娘的女子为“伴娘”,称贵族妇女为“仕女”,“夫人”在古代称诸侯的妻子,后来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称年老男子为“老丈”,称年轻男子为“郎君”。

尊称都属于他称。鄙称是用轻蔑的口吻称呼别人,如“竖子、小子、女流。”

专称是某些约定俗成的称谓。如称砍柴的为“樵夫”,称船夫为“舟子”,称国家的杰出人物为“国士”。

代称是借用别的称谓代替本来的称谓如用“巾帼”代称女子,用“梨园”代称戏班,用“俳优”代称滑稽演员。代称属于修辞上的借代手法。

惯称是用约定俗成的习惯称谓称呼某人。如“老庄”是指老子(李耳)和庄子(庄周)及其学说,“郊寒岛瘦”是指孟郊和贾岛。

不同年龄人的称谓: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标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80至90岁称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社交用语和交友称谓:初次见面说“久仰”;等候客人用“恭候”;对方来信叫“惠书”;请人帮忙说“劳驾”;托人办事用“拜托”;请人指点用“赐教”;赞人见解用“高见”;求人原谅说“包涵”;老人年龄问“高寿”;客人来到用“光临”;与人分别用“告辞”;看望别人用“拜访”;请人勿送用“留步”;麻烦别人说“打扰”;求给方便说“借光”;请人指教说“请教”;欢迎购买叫“光顾”;好久不见说“久违”;中途先走用“失赔”;赠送作品用“斧正”。 亲友间礼貌称呼 父母同称高堂、椿萱、双亲、膝下。

父母单称家父、家严;家母、家慈。父去世称:先父、先严、先考。

母去世称:先母、先慈、先妣。兄弟姐妹称家兄、家弟、舍姐、舍妹。

兄弟代称昆仲、手足。夫妻称伉俪、配偶、伴侣。

同辈去世称:亡兄、亡弟、亡妹、亡妻。别人父母称:令尊、令堂。

虽人兄妹称:令兄、令妹。虽人儿女称:令郎、令媛。

妻父称:丈人、岳父、泰山。别人家庭称:府上、尊府。

自己家庭称:寒舍、舍下、草堂。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

夫妻一方去世称:丧偶。老师称:恩师、夫子。

学生称:门生、业。学校称:寒窗、鸡窗。

同学称:同窗。古代年龄称谓小集: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金钗之年:女孩12岁。

豆蔻年华:女子13岁。志学:15岁。

及笄:女子15岁。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16。

弱冠:20岁。桃李年华:女子20岁。

花信年华:女子24岁。而立:30岁。

不惑:40岁。天命:50岁。

知非之年:50岁。耳顺、花甲之年:60岁。

古稀:70岁。耄耋:80、90岁。

期颐:百岁之人。

4 文言文中,守孝的特定称谓有哪些

守丧,用于平常百姓,

遭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艰”,始为谢玄参军,为玄所遇,丁忧去职。——《晋书·袁悦之传》

原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等丧事,后多指官员居丧。丁忧源于汉代,至宋代则由太常主其事。“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

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的人不准为官,如无特殊原因,国家也不可以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因特殊原因国家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

古代的“丁”和“忧”,其解释不同于现代的“丁”和“忧”。据《尔雅·释诂》:“丁,当也。”是遭逢、遇到的意思。据《尚书·说命上》:“忧,居丧也。”所以,古代的“丁忧”,就是遭逢居丧的意思。“遭逢居丧”时,儿女们会忧伤,会居丧,会遵循一定的民俗和规定“守制”,这显然比单纯“人丁忧伤”包含的内容要广泛得多。“丁忧”,体现了古人对文字运用的炉火纯青。丁忧期限三年,期间要吃、住、睡在父母坟前,不喝酒、不洗澡、不剃头、不更衣,并停止一切娱乐活动。

5 “恋人”在文言文中如何称呼

郎、夫

一、郎拼音:láng

释义:

1、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大郎。郎才女貌。

2、对某种人的称呼:货郎。女郎。

3、旧时妻称夫或恋人的称呼。

4、封建时代的官名:郎中。侍郎。员外郎。

5、姓。

二、夫拼音:fū

释义:

1、旧时称成年男子:渔夫。农夫。万夫不当之勇。

2、旧时称服劳役的人:夫役。拉夫。

3、旧时对学者的称呼;旧时称老师;旧时对恋人的称呼;称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

4、与妻结成配偶者:丈夫。夫妇。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令郎[lìng láng]

敬辞,称对方的儿子。

2、新郎[xīn láng]

结婚时的男子。

3、女郎[nǚ láng]

指年轻的女子。

4、侍郎[shì láng]

古代官名。西汉时本为宫廷近侍。东汉后,尚书属官任职满三年称侍郎。唐以后官位渐高。为各部尚书的副职。

5、儿郎[ér láng]

男儿;男子。

6 古代有一些特殊称谓

阅读古文甚至近来作品时,都可碰到“布衣”一词。“布衣”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价衣服;“布衣蔬食”常形容生活俭朴;“布衣百姓”干脆指广大劳苦大众了,布制的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帛”指丝织品。富贵人家穿绫罗绸缎与丝绵织物,平民穿麻、葛织物。今人说的“布”,是指棉布,棉花是南宋时才从外城传入中原。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黔首是秦代对百姓的称谓。秦始皇自以为得水德,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本业为农业与小手工业,末业是小商贾等各种不事生产的人。

在战国以前的时代,“百姓”是指有姓之人。“姓”这个字,分开来就是“女”、“生”,什么样的女人生的(或者在一个什么地方生的)儿子,就得了一个相应的姓。相传黄帝的母亲是住在姬水边上的,所以黄帝就姓姬;舜的母亲是住在姚虚的地方,所以舜就姓姚了,那时候,子并不跟着父亲姓,比如黄帝,就给他的后代分别赐了12个不同的姓。所以那时候有姓的就都是王公贵族,“百姓”也就是“百官”。一般的平民,不知道他的老祖宗的妈妈在哪里住的,老祖宗又无权无势,够不上称“百姓”,只能说是“黎民”,或者被称为“庶民”。

指百姓、一切生灵。《文选·史岑》:“苍生更始,朔风变律。” 刘良 注:“苍生,百姓也。” 唐 杜甫 《行次昭陵》诗:“往者灾犹降,苍生喘未苏。”

méng

古代称民(特指外来的):氓隶(充当隶役的平民)。群氓。也作萌

《心花怒放》中伴娘小北是由焦俊艳饰演的。

角色简介:小北是东东的闺蜜,婚礼上东东的伴娘,音乐教师,压轴出场的“阳光女孩”成为耿浩的终极真爱。

1、演员照片

2、演员资料

中文名:焦俊艳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

星    座:金牛座

血    型:O型

身    高:163cm

出生地:安徽马鞍山

出生日期:1987年5月6日

职    业:演员

毕业院校:北京**学院

经纪公司:北京拾捌文化经纪有限公司

代表作品:遇见王沥川、新编辑部故事、杜拉拉之似水年华、幸福36计

演艺经历:

2009年出演**处女作《肩上蝶》受到关注 ,2011年在爱情**《失恋33天》 中饰演冯佳期。

2012年接拍电视剧《新编辑部故事》  ,《杜拉拉之似水年华》被观众所熟知 。2

013年主演热门小说改编剧《遇见王沥川》赢得书迷一致好评 ,2014年因主演热播剧《幸福36计》  中的李闻雨一角受到观众的喜爱。2

014年主演惊悚**《笔仙3》  和悬疑**《平安岛》,同年参演宁浩导演作品《心花路放》  。

2015年主演湖南卫视热播剧《青春集结号》,剧中伶牙俐齿展鬼马一面。

2016年主演文章**导演处女作《陆垚知马俐》饰演方灰灰, 同年主演电视剧诛仙《青云志》饰演合欢派金瓶儿, 同年主演搜狐自制刑侦类大IP网剧《法医秦明》饰演大宝, 同年主演热血女权话题超级大剧《问题餐厅》饰演问题餐厅率真女店长唐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20443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8
下一篇2023-11-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