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刘备主公台词是什么

三国杀刘备主公台词是什么,第1张

如下:

1、非英杰不图?吾既谋之且射毕。汉室衰微,朝纲祸乱,必图后福。

2、米贼作乱,吾必为益州自保。废史立牧,可得一方安定。

3、背疮难治,世子难继。

4、图自保,存基业。吾图益州,有何不可?

5、废史立牧,顺天而行。行立牧之道,稳大汉之基。

6、我怎会有图谋不轨之心?

7、为己谋划,人之本性。吾图谋已久,今日必邀名射利。

游戏特色

三国杀作为一款原创桌上游戏,有别于其他桌面游戏的最主要特色,就是身份(势力、阵营)系统。

身份场中共有4种身份:主公、反贼、忠臣、内奸。主公和忠臣的任务就是剿灭反贼,清除内奸;反贼的任务则是推翻主公。内奸则要在场上先清除除主公以外的其他人物(包括其他内奸),最后单挑主公。游戏开始时每个玩家随机抽取一张身份牌,抽到主公的玩家,要将自己的身份牌明示。其他人的身份牌不能被其他玩家看到。

刘备的人格本质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要从多方面来讨论。

刘备虽然是汉室宗亲,但却是不折不扣的贵族。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刘备的母亲相信教育可以改变命运,于是她省吃俭用,终于在刘备15岁时把他送到了名师鲁直。

按理说刘备应该好好学习才能得到这个学习机会。但据史书记载,“前人读书不甚乐,喜犬马、乐、美服”,“喜与豪杰交朋友,年少争依恋”。然而,这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此时的刘备,似乎展现出了某种不易察觉的魅力。当时他的同学刘德然和他是同宗,德兰的父亲刘袁琪长期支持刘备,标准和自己的儿子一样。刘曰:“吾家有此子。他很有人情味。”

同时,日后喜欢骑白马,擅长长矛和边塞,曾经风光无限的公孙瓒,也是刘备的同学。

三国时期刘备的人格魅力超强。而且分辨英雄的能力也是首屈一指的!而且他很会利用身份。他的祖先没有给他留下任何财宝,但留下一个名分让刘备享受的不止这些。

三结义兄弟在桃园,与刘偶遇。因为同一个意愿,他们成了兄弟。后来输给麦城后,刘备痛苦万分。虽然上了司马的当,做出了征伐吴的错误举动,但说明刘备是前美人。

但从历史上看,刘备也是一个非常奸诈的人:公孙瓒打袁绍的时候,以曹操讨伐徐州为名,带着关羽、张飞来到徐州营救符涛。曹操在据点濮阳被袭,撤退的时候,刘备本来是要赶紧回公孙瓒帮他打袁绍的,可是他没有回去。他只是把赵云送回去,坐在徐州要塞的小沛,直到陶三让徐州灭亡,刘备当上了徐州太守。

但公孙瓒几乎被袁绍消灭。但是刘备没有说回去救公孙瓒。当初公孙瓒赞助刘备当平原县令。此时,刘备已经完全忘记了这一点。

同时,刘备爱才。比如刘备准备出兵攻吴的时候,诸葛亮也劝过他:“当务之急是北伐曹贼,恢复汉室。爱情是可以推迟的。”但刘备不听,执意要拿起国军灭吴国祭拜关羽之魂。然后是燃烧公司营地700英里,死在白蒂市的悲剧。

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锲而不舍,永不自卑,隐忍,既利,又避害。”非常中肯。

刘备是如何打败白帝城的?刘备攻打白蒂城时发生了什么事?校易搜为大家收集并出版了以下文字资料。让我们快速看一下!

刘备兵败白帝城

在刘备的一生中,他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可以说,他的前半生是在失败和逃避中度过的。然而,刘备一生中最惨重的失败是在他生命的最后,夷陵之战的失败直接导致了蜀汉的衰落。

刘备落荒而逃

夷陵之战可以说是让已经失去荆州的蜀汉雪上加霜。可以说,这场战争不是要不要打,而是刘备必须打。只有打下荆州才最符合蜀汉的利益。荆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蜀汉只有过了静宜才有争天下的资本,宜州可以作为后方的大本营。然而,它仍然很难被用作运送军队和粮食的基地,所以荆州是刘备的必经之地,所以刘备在221年引发了这场战争。

那么刘备是如何打这场战争的呢?首先,刘备手下有名的勇士没有一个去打仗,关死了,赵_没有被重用去运粮,马超等人不得不防备曹操,没有谋士。庞统法正已死,诸葛亮不得不坐在成都。因此,这场战争一开始只是刘备一个人的表演。起初,刘备军仍占优势,连战获胜,但当他到达夷陵时,他陷入困境,很长一段时间无法进攻。第二年夏天,由于酷暑和长期的进攻,刘备的气势直线下降,刘备不得不驻扎在一条又长又窄的路上,组成了一个大营。果然,鲁迅给他找了个机会,刘备侥幸逃脱了。

这场战争彻底把蜀汉拖入了毁灭的深渊。诸葛亮几次北伐后,很难取得任何成果。由此也可以看出,刘备的军事素养确实一般,并不比那些军事大师差一两个百分点。

刘备白帝城

据说经过长时间的战斗,时间已经到了220年,许多奶牛已经死亡。曹魏创建人曹操、夏后及其谋士程昱、黄忠、吴关胜、老将蜀汉、军师法正。这些人的死亡对整个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正因为这些人的死亡直接和间接地引发了下面的故事:刘备托孤白蒂。

刘备托古白帝城

据说关羽的死让刘备非常愤怒。有必要知道关羽和刘备是几十年的兄弟,所以他们可以穿同样的裤子,一起吃饭睡觉。当他们听说关羽的死讯时,他们很生气。如果他们想派兵攻打东吴,他们不能拒绝下属的任何建议。在此期间,刘备也顺势升级为更高一级的皇帝。主要原因是人家曹丕已经成为皇帝了。如果刘备仍然是皇帝。

当了皇帝后,刘备打算出兵攻打东吴。结果,他刚刚开始招募。张飞又死了,被部下砍倒了。兄弟俩都死时,刘备不想玩得开心,所以他直接打了孙权。值得一提的是,此时吕蒙已死,东吴的守将是鲁迅,而蜀汉也好不到哪里去,法正死了,刘备失去了他最倚重的军队。赵_因为反对战争而被留在家里,而诸葛亮想守卫大本营,所以这实际上是刘备和鲁迅之间的对抗。起初,蜀军声势很大,连战获胜,但过了很久,刘备的军队被迫组成长蛇阵,而鲁迅放火烧了军营,几乎连刘备都吊在那里。

刘备逃出后,来到了白帝城。当他认为他不能为他的兄弟报仇时,他也失去了这么多蜀汉的军队。他的心很沮丧,最后他病了。他死前把自己的孩子和蜀汉托付给了诸葛亮。

刘备的一生

如果有人要我总结刘备的一生,我会告诉他们刘备的一生是感人的。有句老话说曹操在20岁时是三国中最好的;40岁时,读三国演义,司马懿是最有权势的;60岁时,刘备再次读三国时是最好的。前两个人可能被很多人认同,但是很多人对最后一段感到困惑。毕竟,刘备虽然有许多著名的大臣,但蜀最终还是被灭了,而且在人才方面也并不出众。你怎么能得到这样的评价?这与上面所说的刘备的一生是感人的是分不开的。

刘备的影视形象

纵观刘备的一生,你会发现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四处奔波。他直到48岁才占有一块土地,他没有任何遗产。尽管如此,刘备仍然雄心勃勃,有为世界而战的雄心。这怎么能让人无动于衷呢?我们必须知道时间不是现代的,60岁已经很老了。刘备的状态相当于他奋斗了大半辈子,知道670年没有产业,然后他敢说他会杀了腾讯,超越马云。面对这样的人,谁会不佩服他呢?

虽然刘备一生都在逃避,失败成了他一生的主旋律,但奇怪的是,无论他走到哪里,人们都非常崇拜他,即使他不去做官,他也很受尊敬。而且,刘备可以信任人。在那些动荡的时代,当人们的心在浮动时,你能坚持信任你的下属并毫无保留地信任别人吗?刘备能。我想问你,如果你能说你是王静的中山,即使你被别人白眼,你也不会动摇,它会流传几千年。刘备能。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徘徊在生死边缘,差点失去生命之后,你还能保持坚定的心,放弃梦想吗?刘备能。还有谁不是英雄?

真正的刘备

一般来说,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刘备的形象要么是一个太仁慈的伪君子,要么是一个哭哭啼啼的娘娘腔,但事实并非如此。现在校易搜带着大家来展示一个真实的刘备。

刘备·刘玄德

事实上,真正的刘备是一个生来粗心大意的英雄。他不像浪漫里那样容易哭。他感觉像个母亲。相反,他有很好的力量,是一个热血青年。例如,当他第一次开始他的职业生涯,他生气了,打了游,所以他失去了他来之不易的官方地位。在三国演义中,这件事据说是张飞干的,但实际上是刘备自己干的。张飞只是一把撒谎的枪。

此外,刘备绝不是那种只知仁而不知胆的人。早在他学习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喜欢和英雄和男人交朋友的年轻人。许多英雄竞相拥抱他,这本身就能很好地解释这个问题。而且,刘备没有心防人。一般来说,他像老虎一样陪着你。同时,曹操还有很多事情要杀朝臣,但是刘备却几乎没有,他可以和张观等人睡在同一张床上,而且

而且,刘备绝不是那种坐以待毙、稳步发展的人。相反,他喜欢带兵打仗。他出道后经常亲自带兵。他亲自带兵,在袁术和曹操,只有那些非常重要和大规模的战斗不干预,因为刘备知道他的人才是有限的,一旦他犯了错误,他将失去整个游戏,所以他不能放心。而且,刘备的重感情是公认的。关羽死后,他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坚持出兵攻打东吴。由此可见,刘备的性格也是坚强而英勇的,只是因为他的力量在大多数时候都太弱而无法表现这一方面。

刘备的诗

刘备一生没有什么爱好,除了编织草鞋,没有什么个人技能。与曹操不同,他不仅有杰出的军事才能,而且有很高的文学修养。他写了很多诗,并把它们传给了后代。刘备的一生没有留下任何精彩的诗篇,但有一些好的名言警句,后人很珍惜刘备的诗。现在让校易搜带大家去学习。

刘备的游戏形象

刘备虽然不是诗人,但是有很多名言,比如有句古话:不要做小恶汉,不要做小善汉。刘备曾经劝刘禅以德服人,实行仁政,并留下了这样一句经典的劝人行善的话,可以说是刘备一生的写照。浪漫中还有一句经典的话,女人喜欢衣服,兄弟喜欢兄弟,这句话被无数人奉为经典,并经常被勇敢的男人引用。

有不少歌颂或缅怀刘备的诗歌,其中最著名的是刘禹锡的代表作蜀国第一王庙,一直受到广泛的赞誉。诗的开头,刘备的英雄豪情受到了赞扬,直到现在仍深受后人的尊敬,感叹刘备白手起家。在诗的后半部分,现实赞美刘备三次登门吸引圣贤,从而可以导致国家的建立。然而,他一生的辛勤工作都被他无能的儿子所腐蚀,这只能让后代哀叹创业有多难,失去创业有多容易。这首诗赞美了刘备的英雄气概,深刻地提出了创业难,创业难的说法。通过刘备与的比较,表达了蜀易败的哀叹,蕴含了创业易失的道理,足以作为后人的家训。

刘备图像

刘备作为三国演义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那么刘备是什么样的人物呢?罗贯中有什么样的心理寄托?

刘备画像

首先,第一个肯定是刘备是一个仁者,仁者,仁者。在那个混乱和动荡的时代,与那些残暴和血腥的军阀相比,刘备知道仁和德的重要性。他决心恢复汉朝,拯救整个世界。对他来说,他的人民的生命是最重要的,所以刘备才能够在乱世中混下去。早在刘备还是个普通人的时候,他就成功地说服了一个来自杀的刺客。后来,当他逃离荆州时,成千上万的人宁愿离开家乡也不愿跟随他。由此可见,刘备的仁心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其次,刘备是一个真诚待人的人。他知道天赋是伟大事物的基础,所以他非常尊重那些有天赋的人。因此,徐庶、诸葛亮、赵云等都被刘备的诚意所感动。其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更是亲密得几乎不可分。刘备夺取益州后,抛开过去,任命当时试图阻止自己进入益州的黄权。这种任人唯贤的态度也完全触动了益州当地的人才,这让刘备手下的所有人都对他心存感激,几乎从未背叛过刘备。此外,也是因为他的真诚,这些人从来没有抱怨当刘备逃跑的早期。

其次,刘备也是一个重感情的人,这不仅是他的弱点,也是他的弱点。沉重的感情使他受到许多老人的喜爱,但也使他的部下缺乏新的力量,没有新鲜的血液,最后没有接班人。总体而言,刘备的人物形象是一个经典的仁的形象,但也存在一些小的缺陷和不完善之处。

是。根据2023届高考写作《得失进退与难得糊涂》作文可知,以“刘邦说:明得失,知进退;郑板桥说:难得糊涂。”为题的作为是以“明得失,知进退”为处世基础,进而追寻内心“难得糊涂”的精神糊涂文。

  于和伟:星 座:金牛座 身 高:179cm 体 重:70公斤 妻 子:宋林静

  个人作品电视剧

  1999年《曹操》 饰 荀 彧 2000年《深圳女人》 饰 乔 蒙 2002年《省委书记》 饰 罗县长 2002年《王记大排档》 饰 小李子 2002年《原则》 饰 史天成 2002年《水晶缘》 饰 苏海东 2003年《大宅门2》 饰 白占安 2003年《追日》 饰 木村一郎 2003年《历史的天空》 饰 万古碑 2004年《敌后武工队》 饰 贾 正 2005年《谁可相依》 饰 钱书明 2005年《与爱同生》 饰 周国通 2005年《搭错车》 饰 苏民生 2006年《霓虹灯下的哨兵》 郝铁蛋 2006年《真情年代》 饰 李和平 2006年《孝子》 饰 沈致公 2007年《岁月》 饰 吴 过 2007年《男人底线》 饰 赵通达于和伟饰演的刘备2007年《局中局》 饰 赵天宇、周英文 2007年《我爱芙蓉姐》 饰 常 青 2007年《华容道》 饰 郭 林 2008年《漂亮的事》 饰 江百川 2008年《纸醉金迷》 饰 范宝华 2008年《锁春记》 饰 庄世博 2008年《追根究底》又名《面具》 饰 常思远 2009年《战地浪漫曲》 饰 唐副司令 2009年《家仇》 饰 张天心 2009年《特战先锋》 饰 毛人凤 2010年《三国》 饰 刘 备 2010年《老马家的幸福往事》 饰 莫文辉2010年《冰是睡着的水》 2010年《幸福在路上》饰 马刚 2010年《兵临城下》 饰 杨少诚

  喜剧作品

  情景喜剧《王记大排档》饰西瓜

  小品作品

  金狮奖第四届全国小品比赛获奖 参赛小品《就这一个字》获银奖,于和伟获表演奖。

  **作品

  南京**制片厂《铁血柔情》饰演刑警队长阿龙。

  相关采访

  于和伟和他塑造的荧屏形象 ·每个坏人,都有“坏”的缘由记:有些演员会介意演坏人,你却一个接着一个演,为什么? 于:我演的第一个所谓坏人就是万古碑。《历史的天空》播出后,万古碑出名了。这个圈就是这样,一个角色成功了,演员就容易被定型。制片商会认为你同样类型的角色也能演好,于是来找你演的都是相似类型。作为一个刚进入电视圈的演员,与其说自己选择角色,不如说是角色选择我。演员分两种。一种是角色靠近演员,一种是演员靠近角色。角色靠近演员的,比如梁朝伟( 听歌),他的每个角色都可以有他自身忧郁、含蓄的气质。他的个人魅力让他能从容自由地选择角色。但大部分演员都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历史的天空》后,我连演了三四个反派角色。不过我觉得没关系,虽然一开始是角色选择我,但我自己也可以对角色进行二次选择,通过我的表演把这些角色区分开。 记:怎么区分? 于:每一个坏人的“坏”,都不是无缘无故的。他们有他们的理由,内心很丰富,不是那种模式化的坏。比如万古碑,他也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坏”。电视剧里,东方闻樱死后,万古碑来到她的墓前,没流眼泪甚至面无表情,但他在墓前完整地唱完了东方闻樱死前没唱完的那首歌。这个细节是我加进去的。因为我相信万古碑表现出来的“坏”,有他自己的理由。 同样,其他坏人都有他们的理由。我演了很多反派,但没有把他们看成是“反派”。我把他们当成真实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基础和行为逻辑。比如《搭错车》里的生父苏民生,当他望着阿美离去的飞机,也会流眼泪。他们都是真实的人,我不讨厌这些坏人。如果你讨厌一个人还要去演他,出来的效果会脸谱化。 ·想当“好人”,表现内心力量 记:《真情年代》里,你却演了一个打着灯笼也难找到的好人。是不是为了改变自己的戏路? 于:有关系。《历史的天空》后,李雪健老师对我说,你以后一定要找到一个非常非常“好”的角色去演。他的意思是,我有能力去演一个“好人”,也应该演一回“好人”。我拿到《真情年代》的剧本,第一时间就决定要演。理由只有一个:这次是个好人。其实,好人不好演,因为我们对好人的要求会更严格,要够好,也要够有特点,才能出彩。 记:这么说,是不是指好人更难演? 于:好人和坏人,的确有是非善恶的判断标准。但作为演员,你不是好人坏人的评判者,你只是他们自己。你必须要求自己找到角色的情感和精神。换句话说,好人坏人是否难演,取决于你是否能体验角色的内心。 记:如果你可以完全自由选择角色,你会倾向于演好人还是坏人? 于:好人。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表演展现人性的善良。毕竟,好人可以让观众感染到更多积极、向善的阳光面,这样的角色也更有力量。这样说,也不意味着我拒绝演反派,比如《纸醉金迷》的范宝华,看着挺坏的,但他身上也有令人震撼的东西。其实,我想演的角色不是简单的坏人或好人,我想演能传递更多内心力量的人。 ·每个配角,都是完整个体 记:你和高希希已经合作了8次。但从《历史的天空》开始,你一直演配角。直到他导《漂亮的事》,终于“扶正”做了主角。那是第一次当男主角吗? 于:第一次当男主角应该是在《局中局》,全剧900多场戏,我占了800场,演一对双胞胎兄弟。 记:我们经常感慨,一个会演戏的为什么只能当配角?我们也会好奇,他当了多次配角后终于当上主角时的心态。 于:每一个角色,我都没当他们是配角。如果真把他们当配角了,也许永远只能演配角了。的确,每部剧都是以主角为线索讲故事的,配角是为配合主角而设置的。但即便是配角,也是完整的个体,而不是一个单纯配合主角的角色。如果你不去丰富他们的情感层面和心理脉络,只是怀着帮衬主角的心态,那就真的永远只能当配角了。 记:第一次和高希希导演合作《历史的天空》,当时是怎么获得这个机会的? 于:归功于对我有知遇之恩的三位编剧蒋晓勤、姚远、邓海南。我是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的演员,他们是话剧团的编剧,也是《历史的天空》的编剧。我演过他们的话剧,他们了解我,知道我能演什么角色,当时一起向高导推荐了我。我的性格比较内向,也不太和别人交流,每天拍完戏就回宾馆待着,所以一开始也不知道高导对我的看法。有一天,剧组里其他人跟我聊天,聊到高导,说他拍摄时经常会通过监视器观察我,说别看这于和伟年龄不大,但表演时状态很成熟。这话给了我很大的自信。 记:和同一个导演合作这么多部作品,会担心观众审美疲劳吗? 于:这些戏里,每个角色都截然不同。我自己也害怕这种疲劳感什么时候会来,所以尽量在每部戏里带给观众不同的新鲜感。当然,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不可能完美。总是重复相同的角色,自己首先就会不安,也会排斥。 ·学习表演,为梦想而努力 记:为什么会想到去当演员? 于:每个男孩或多或少都有过警察情结。我少年时的愿望就是当一个除暴安良、匡扶正义的警察。如果当不了警察,我就想当一名演员,因为当演员可以扮演警察。 读中学时,我喜欢唱歌,挺有文艺细胞。当时家里条件不好,没有能力供我读大学。中学毕业前,抚顺幼儿师范学校来招生,老师建议我去考,这样三年后就能工作。我考上了,在那儿学了三年音乐。学校里几乎全是女生,少数几个男生就成了被关注的对象。那时年纪小,爱慕虚荣,成天在乎的是女孩们的目光,关心的是自己的鞋子够不够白之类。三年后,面临毕业,才发现自己白白浪费了三年,什么东西都没学会,更没有信心去当老师。正巧,那时抚顺话剧团招人。40多人考,招一男一女,我考上了。 到话剧团不久,有了一个去剧组工作的机会。我在镜头前特别紧张,几乎什么都不会。别人问我:“你不是话剧团的吗?怎么连普通话都不会?”我说我刚到话剧团。他说:“刚到也不行,也不能光凭年轻和长相混饭啊。”回去后,我马上练普通话,也才知道了有专门学表演的学校:中戏和上戏。 记:你后来念了上戏的表演专业? 于:一开始考的是中戏,考上了,但是委培的,念完后要回原籍。我想有更广阔的天地,又去考了上戏的本科表演专业。也考上了。买了一张火车票,就上了去上海的火车。记得当时一车厢全是上海人,我根本听不懂他们在讲什么,感觉就像来到了外国。1996年上戏毕业后,我去了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在那待了四年,演了四部话剧。 ·提醒自己,少一点浮躁 记:《历史的天空》是2003年演的,作为电视剧演员,你当时差不多才算起步。但距离考上上戏,已经过去了足足11年。你觉得自己算是大器晚成吗? 于:我还没有“成”,我还在爬坡。我的梦想是能演好剧本里的角色。但是好剧本好角色会因为你还不够知名而放弃你。当我的表演魅力达到能自由选择剧本和角色时,我才会觉得自己真“成”了。 至于现在算不算晚。我觉得不算早,但也不晚。毕竟,在演员中,我已经算幸运了。有很多有实力的演员或许一辈子都没能获得机会。 记:那你满意你现在的状态吗? 于:基本满意吧。现在的作品给了我7分的信心。我觉得自己还可以,也在不断提醒自己,浮躁少点再少点。 记:如果有一天,更有名了,会怎样想? 于:我会更反思自我。人心容易膨胀,鲜花越多掌声越多,就越容易迷失。我希望自己能够更踏实些、更朴实些。

  相关介绍 2004年秋,给张丰毅拍照片的时候听他说刚拍完电视连续剧《历史的天空》,是他自《和平年代》后主演的又一部大戏,他强力向我推荐,于是我买来这部电视剧的光碟一口气把它看完。张丰毅是大牌,把姜大牙演得血肉丰满是我意料之中的结果,而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倒是剧中人物万古碑的出彩儿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全剧终了时我特意查看了演员表中万古碑的扮演者,他叫于和伟,是一个很陌生的演员。多少天前,和影视公司的一位仁兄闲扯,聊到最近实力强劲的几位演员时他向我提起了于和伟,我心里一动,问他于和伟如何算得实力强劲。这位仁兄问我看了《历史的天空》、《搭错车》没有,我故意说没有。他胸有成竹地说,看了就知道他说的话是有根据的,于和伟绝对是一位极具发展潜质的实力演员。不成想,多少天后,于和伟还就真的坐在了我的面前。 于和伟是那种慢热的人,彼此不熟他就不爱说话,话不投机他就越发的蔫儿,如果聊对了口他会说得滔滔不绝,不说一底儿掉就不会尽兴。剧本看完了,他最怕在剧组里向导演阐述自己对角色的想法,因为角色还停留在纸上,角色还仅是概念,他必须在镜头前演了两三场戏后才能知道自己的这个角色该如何修饰,他对角色的想法也才能够成型。于和伟说,纸上的角色是要靠演员在表演中不断完善的,演员对角色处理的灵感也来自于镜头前的表演,所以在开机前让他谈角色的处理无异于纸上谈兵。于和伟还有一很古怪的性格,照理说他也是老演员了,各种世面也见过了,但他依然特认生。剧组的人来自五湖四海,于和伟初来乍到时可能一个人都不认识,这种情况对于别人也同样存在,别人在一起混个两三天就都熟了,可于和伟就不成,他宁愿躲在一角傻笑着看着大家来来往往而不说一句话,有时拍戏过了一半时间他依然还是这种状况,甚至在剧组里有些人都忽略了他的存在,直到最后他才与大家“同流合污”,这时大家才明白,于和伟这小子是假清高,他跟大家闹起来说起来比任何人都欢势。“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每个人的性格不尽相同,这也不能强求,但有一点大家是共识的,于和伟的戏是没挑儿。 于和伟的认生来自于他的家庭和他的经历。他出生在辽宁抚顺,家中哥哥姐姐有八个,他老九,最小。就在他似懂事又非懂事的三岁,父亲去世了,九个孩子由母亲一人拉扯养育。在于和伟的记忆中,母亲养的孩子比谁家都多,家里的生活水平却比谁家都差,母亲没有工作,在街道上做各种小买卖,于和伟从小就帮着母亲忙这忙那。在母亲看来,小儿子读几年小学就成了。在于和伟上完初中,母亲就跟他说,家里供不起他上学的学费了,不如跟着母亲做买卖。于和伟的母亲是一位脾气暴躁又很倔犟的人,在别的家庭,家中老小是受宠的,但于和伟却没有这样的幸运,母亲气起来抓起什么物件都会不手软地把于和伟打一顿。于和伟很怕母亲,但他又不愿遵从母亲的想法,他想上学。正在这时,抚顺艺术学校到于和伟的中学招生,老师看中了于和伟,要把他招进表演班。于和伟特别兴奋,他小时候看**,非常羡慕那些做演员的,总幻想着自己也能当演员。回到家,他把这一消息告诉了母亲,谁知母亲坚决不许他去。母亲以为,目前家里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生存,不让小儿子读书是为了省钱,可母亲万万没有想到小儿子却要去学当时还被人瞧不起的表演,学表演还不如去读书。于和伟的性格与母亲一脉相承,他一旦倔犟起来是没人能让他回头的。小儿子的不从让母亲勃然大怒,她顺手抄起一把扫帚砸向于和伟,于和伟躲闪不及,右脸被扫帚枝扎破,血流了下来。于和伟从来没有这般的气愤,他转身走出了家门。这之后,他与母亲形同陌路。于和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他的骨子里积淀下来的是要强的犟劲,外表上却给人沉默寡言的印象。母亲不给学费,他又不愿向哥哥姐姐要,就向同学借,打工挣点钱再还,在家母亲发脾气的时候,他索性就跑到能容他的地方住一晚,甚至在暖气管道中睡一宿。两年的艺校学习过去了,于和伟毕业分在了抚顺市话剧团,成了拿微薄工资的正式职工,他的努力并没有被母亲看好,母子的关系依然紧张。20世纪80年代后期,抚顺市话剧团的演员都在积极找关系到外面走穴挣钱,人心散失,话剧团一年也没有三两场演出,认生的性格让于和伟磨不开面求不了人,于是他整天无所事事,本以为进了话剧团会让他的生活光彩起来,可事实让他更加郁闷。他还不到20岁,难道他的青春就这样度过?突然有一天他得到一个消息,北京和上海都有戏剧学院,每年都在招生,他听了,不禁在心中生出向往,觉得自己应该去试试。 他来到北京的中央戏剧学院,被人告知这一年不招表演班的本科生,于是他坐着火车直奔上海戏剧学院。几个月后,他收到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的录取通知书。一天下午,于和伟疲倦地躺在床上昏昏欲睡,他隐约感到身上轻轻盖了一件东西,微睁眼,见是母亲为他盖了一件被单,他听见母亲转身离去时嘀咕着:“这小子真不容易。”这句话让于和伟与母亲僵持了几年的关系得以和解。母亲看到了小儿子努力的结果,她终于理解了小儿子的追求。于和伟上学是要付学费的,上海的生活费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的,这一切对于他来说都是难题。于和伟的母亲没钱,八个哥哥姐姐凑钱也还不够,无奈,于和伟想出一个主意,请求话剧团团长同意他带着工资去上学。于和伟买了礼品找到团长的家,团长听了,说,毕业了还回来吗?于和伟说,只要让他带着工资,他一定回来。团长说,上学去了还要带着工资,这在单位是从没有过的事。团长沉吟良久,让于和伟回家等,他们要研究研究,并让他把礼品拿走。于和伟死活不拿,走了。过了几天,团长没有找他,他便再次敲了团长的家门,团长见到他,说,话剧团没有这个先例,还是另想办法吧。团长把礼品送到他的手里让他带走,出门时团长看他垂头丧气的样子,心里着实不忍,就让他去找文化局局长,团长说,如果局长答应,一切就好办。于和伟出了团长的家就直奔局长的家,真的就找到了局长,局长听了原委,先说还是尊重团长的意见,见于和伟急得脑门上冒出了汗,面红耳赤地抓狂,便转了话说,要与团长商量,让他回家等。于和伟送上礼品,被局长谢绝。他走出局长的家来到外面,第一次感到自己那么的悲哀,他仰望墨蓝的天空,眼泪流了下来。他从没流过泪,哪怕母亲打他狠了也没流过。又过了几天,音信全无。于和伟来到局长的办公室,正撞着局长和团长在一起,局长看到于和伟来了,就对团长说:“这小于是话剧团的吧?他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这在咱们这旮嗒还是头一个吧?”团长连忙说是。局长说:“这是老光荣的事儿啊,小于是人才啊,将来话剧团就需要这样的人,他学完了不还回来吗?让他写个字据,带着工资去吧。”团长照办。 和高希希导演的合作 自2002年至今,于和伟与高希希已经9次合作,对于“御用演员”的说法,于和伟表示自己“很幸福”:“他是一个难得的优秀导演,有他的人格魅力,就像他信任我一样,我也是信任他的,这是一种幸福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5764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4
下一篇2023-10-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