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女子成亲时头上戴的那个叫什么?

在古代,女子成亲时头上戴的那个叫什么?,第1张

古代女子成亲,头上戴的冠被称为“凤冠”。我们看电视的时候会发现,女子出嫁的时候好像头上都会带着凤冠,但在古代的时候可不是这样。凤冠是只有达官贵人或者是有钱人家才戴得起的。如果是普通人家的女子,一般就只能戴一些金簪子

之所以叫做凤冠,这是因为在礼冠上面有凤凰作为点缀。凤凰在古代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被大家当做是神鸟,所以又高贵又优雅。正是因为这般高贵,所以平民都没有资格戴,只有皇亲贵族才有资格戴。

其实除了结婚之外,如果是在一些大型的典礼上,也会出现凤冠。除了凤冠之外,还会有一块红盖头,就是一块红色的布。这块布一般都是纯红的,有些会绣着漂亮又有美好寓意的图案,比如说鸳鸯。

戴红盖头我们都以为是要遮住新娘子的面容,不让其他人看到,只在洞房花烛夜的时候让自己的郎君看到,有种新娘子羞羞答答的美。但是最早的时候,红盖头却不是这个作用。

红盖头是从塞外民族传进来的,因为在塞外的人生活在草原上,每天都会吸入大量的风沙。塞外的女子为了避免自己呼吸困难,就会在出门的时候都带上一块纱巾。后来这个习惯就被保留了下来,同时也用在了婚礼上。

现在的年轻人结婚的时候,多数还是沿用西方的婚礼,穿着白婚纱,带着白色的头巾。但是一些人在入场的时候,还是会将白色的头巾盖在头上,然后由新郎来掀开盖头。这就是以前掀盖头的这个习俗一直被保留了下来。

凤冠”是古代妇女高贵的礼冠,原本只是以金银打造成凤鸟形状的凤钗。后来经过各代的改良,成为今天博物馆中陈列的凤冠样式。这种凤冠是预选用金银做成一顶圆框形的帽子,再用做成花树的金花固定在帽上,并增加龙凤等装饰物。这样的凤冠,穿戴起来雍容华贵,是宫中及官家妇女的头饰。

 后来,据说是平民出身的明太祖皇后——马皇后,特别恩准民间嫁女也可戴用凤冠。这种风俗一直流传至清末。 

 “霞帔”是源自唐代道教教主的服饰。当时道教教主多以“霞帔”做为法衣。唐朝皇帝信奉道教,敬重道主,就叫宫中的妇女也穿霞帔。后来习俗逐渐演变。官民妇女婚前全披帛,婚后才用帔。它已成为分辨已婚、未婚妇女的标志了。到了宋代,必须是官家妇女才能在帔上绣织云霞文,一般人家的妇女只能穿不绣文的帔。到了明代,后妃和百官的妻子都穿用霞帔,只是后妃用朱色、金线,绣龙凤文。其他妇女只能用深青色绣云霞文或花鸟文,而且依官位高低而定。 

 明亡之后,清朝一度想强迫汉人改穿清装,因受到人民的强烈反抗而作罢。当时新娘都以凤冠霞帔作为结婚礼服。直到北伐革命成功,结婚的礼服才有许多改革,新娘多数穿西式的礼服了。 

       早年间,女子出嫁时可享受穿戴凤冠霞帔的殊荣,这一传统的习俗在浙江民间广泛地流传了800多年。 

   姑娘在出嫁时何以能打扮得如此高贵,同皇上的“娘娘”并起并坐,享受这等至高无上的荣誉呢?这里流传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南宋王朝腐败,金兀术南侵京城临安(杭州),康王赵构不敌金兵而弃城南逃。过钱塘,跨曹娥,金兵仍穷追不舍。康王于是经奉化直奔宁海而来。到西店境内的前金村时,忽见路边有座破庙,庙前晒场的谷箩上坐着一位村姑。村姑见康王逃来,急中生智,叫康王藏到谷箩里,自己仍若无其事地坐在谷箩上面。当金兵追到问姑娘是否有人路过这里时,村姑不慌不忙地用手一指说,他们向南边逃去了。金兵信以为真,向南边猛追而去。结果康王躲过了这场杀身之祸。 

   康王对这位村姑用巧计瞒过金兵,使他绝路逢生,万分感激,当即向姑娘许诺,若有重登皇位之日,她可以“娘娘”的名义,在出嫁时享受坐花轿、戴凤冠、着霞帔的殊荣。 

   不久,康王得救,重归金殿。他对昔日那位村姑许诺的“金口玉言”铭记在心,于是下旨赐封这位村姑为“娘娘”,在出嫁时可以真正享受凤冠霞帔的特殊荣誉。同时还修建了那座破庙,并亲笔题写为“皇封庙”。后来乡村姑娘在出嫁时也都纷纷效仿,穿戴起凤冠霞帔。这种风俗遍及浙江各地,这就是人们所美誉的“浙江女子尽封王”的故事。此习俗流传了800多年,直到解放后才逐渐废止。 

End

以上内容仅做分享交流使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3948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1
下一篇2023-10-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