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星座都有专属植物,养对了能带来好运势!

12星座都有专属植物,养对了能带来好运势!,第1张

喜欢养花的朋友通常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买哪种花,喜欢观叶的,看那四季常青绿意盎然的植物,那家里肯定少不了云竹、发财树、富贵竹、绿萝之类的植物。喜欢赏花的,看那百花齐放万紫千红,那家里必然会有太阳花、牡丹、绣球等等。

其实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星座来挑选植物,选到和自己各方面都很匹配的植物,能给我们带来好运哦。

来看看你的星座适合养什么花吧!

一、水瓶座:(1月21日——2月19日)

守护花:紫罗兰、金鱼草、樱花草、白掌、茶花、仙客来。

花之运:增加灵感,让生活更加幸福。

喜欢简单的水瓶座有着极强的个人主义精神,养对植物会给水瓶座的人带来更深层次的升华,让理想与实现结合,幸福感倍增。

二、双鱼座:(2月20日——3月20日)

守护花:黄玫瑰、狼尾蕨、桃花、郁金香、石竹、报春花。

花之运:稳定内心善于变通。

温柔善良的双鱼座有着善变的性格,极其敏感乐于助人,养上合适的植物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坚定吧!

三、白羊座:(3月21日——4月20日)

守护花:富贵竹、木槿、樱花、绿萝、油菜花、矢车菊。

花之运:让自己更加坚强。

性格活泼的白羊有些躁动草率,他们总是像阳光般慷慨大方,爱恨分明偶尔有些孩子气,需要这些植物给他们坚强的信心。

四、金牛座:(4月21日——5月21日)

守护花:康乃謦、郁金香、发财树、紫丁香、金钱草、矮牵牛。

花之运:钟爱一生,加强自信心。

顾家会赚钱的金牛座喜欢宁静的环境,害怕受伤总是故作坚强,这些植物能为他们带来自信心。

五、双子座:(5月22日——6月21日)

守护花:红玫瑰、茉莉花、君子兰、粉掌、羽扁豆、麦杆菊、芍药。

花之运:自由自在,提升财运。

精灵古怪的双子座天生闲不住,喜欢一切新鲜事物,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些植物再适合不过了。

六、巨蟹座:(6月22日——7月23日)

守护花:百合、兰花、姜花、洋桔梗、福禄考、皱叶椒草。

花之运:提升幸福感。

超有耐心的巨蟹座内心充满着爱,对待家人和朋友都非常忠诚,在家中养殖这些植物会增加巨蟹座们的幸福感。

七、狮子座:(7月24日——8月23日)

守护花:天竺葵、袖珍椰子、黄波斯菊、虞美人、向日葵、鸟巢蕨。

花之运:获得成功,提升自我能力。

爱面子的狮子座很在意别人的看法,他们热情大方,相信正义,天生具有领袖精神,种植这些植物可助狮子座获得成功。

八、处女座:(8月24日——9月23日)

守护花:桔梗、网纹草、文竹、大理花、扶桑花、万寿菊、大理花。

花之运:放松心情,做事更加细心。

敏感多疑、追求完美是处女座的标签,他们往往缺乏耐心,但是有着一颗温和善良的心,需要家人朋友们的相伴。

九、天秤座:(9月24日——10月23日)

守护花:竹柏、紫苑、芙蓉、大波斯菊、白芷、夕雾草。

花之运:带来财富及内心的平和。

天秤座过于追求平衡,但常犹豫不决,他们善于交流,友谊第一,更懂得欣赏一切美好的事物。

十、天蝎座:(10月24日——11月22日)

守护花:菊花、睡莲、桂花、吊兰、玻璃菊、秋海棠、龙舌兰。

花之运:提升气运,带来安逸。

精力旺盛的天蝎座有着清晰的头脑,总是一幅神秘感十足的样子,有着极大的思想和抱负,这些植物能为他们提升气动。

十一、射手座:(11月23日——12月22日)

守护花:文心兰、金琥、长寿花、蝴蝶兰、荷包花、仙客来。

花之运:提升财运和气运。

真诚直爽的射手座酷爱旅行,活力四射,但持久力不长喜欢变化,不受拘束。家里养殖这些植物会让爱自由的射手座拥有强大的财运和气运。

十二、魔羯座:(12月23日——1月20日)

守护花:七叶莲、三色堇、榕树、雏菊、虎头兰、风信子。

花之运:带来自信和成功的喜悦。

魔羯座天生就喜爱大自然,喜欢绿意盎然的植物以及生机勃勃的花卉,选上一株放在家中再适合不过了。

够看看自己的星座适合哪种植物吧,如果家里还没有,是时候为自己和家人准备上一盆了。植物不在多,在于适合,选对植物,生活更美好!

不能升级。18年金牛座车型原本不带中控竖屏,不能升级改成19年的中控竖屏。可以购买市面上售卖的第三方中控屏幕或改装套件,来将原有的中控屏幕改成竖屏。19年起,金牛座车型采用了全新的中控竖屏设计,配置上带有更多的高科技元素,反应速度和视觉效果都得到了提升。

由于发动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顶级发动机技术已经全面进入T时代。会有一个从2007年开始的近五年全球十大发动机排名。可以看到每年前几名的发动机都是增压发动机。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那就是大众的发动机技术,或者说奥迪的发动机技术,已经长期占据第一的位置。

最重要的一点是,近几年来,在奥迪、宝马、奔驰的十大发动机中,似乎只有搭载了榜单上奥迪发动机的车型在市场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不仅仅是通过不同品牌的对比,就是在同一个品牌内部,奥迪的优秀发动机20T也真正做到了技术和商业的双丰收,而不仅仅是依靠实验室的一些测试数据就能夺冠。在数据优秀的基础上,也成功占领了市场,成绩斐然。

具体分析一下吧,宝马奔驰。

首先,宝马和奔驰都无缘五年内的十佳发动机评选。

奔驰2007年和2008年才上榜,现在已经三年没上榜了。

最近宝马放弃了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固执,开始频繁上市,上市的发动机都是增压发动机。目前国内宝马主要销售的宝马1、3、5、7系主流车型都没有使用上市发动机作为动力,可见只是实验室的成功。况且宝马在2007年还缺席前十。

不可否认,我非常推崇宝马的直列6缸自然吸气发动机,但遗憾的是,在不久的将来,直列6缸自然吸气发动机很有可能成为绝版。

强势如宝马还是要屈从发展趋势。

不考虑实验室技术,目前市面上我们能买到的最好的发动机车型还是奥迪。

而且,即使和实验室对比,我们也能看到奥迪的发动机已经占据十大发动机之首五年以上,最近的发动机技术是奥迪的天下。

详细列出2007-2011年全球十大发动机,供参考。

2011年世界十大发动机

大众30LTFSI机械增压V6发动机

大众20L直列4缸柴油涡轮增压发动机

宝马30LN55B30直列6缸涡轮增压发动机

宝马与PSA合作研发的16T直列四缸增压发动机

宝马与PSA合作研发的16T直列四缸增压发动机

克莱斯勒36升PentastarV6发动机

福特50升V8发动机

雪佛兰14升双顶置凸轮轴直列4缸发动机

80kW交流同步电机/天

沃尔沃30L直列6缸涡轮增压发动机

现代50升TauDOHCV8发动机

2010年世界十大发动机

引擎模型应用模型

20LTFSI涡轮增压顶置双凸轮I-4(奥迪A4)

30LTFSI发动机增压双凸轮轴V6发动机(奥迪S4)

30LDOHCI-6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宝马335d)

配有25升双顶置凸轮轴的I-4混合动力车型(福特Fusion混合动力版)

35LEcoBoost涡轮增压顶置双凸轮V6(福特金牛座)

24升DOHC升至ECOTECI-4(雪佛兰Equinox)

顶置双凸轮轴46升V8发动机(现代劳恩斯创世纪)

25L涡轮增压顶置双凸轮H-4(斯巴鲁力狮25GT)

18升I-4混合动力双顶置凸轮轴(丰田普锐斯)

20LI-4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单顶置凸轮轴(大众捷达SportWagenTDI)

2009年世界十大发动机排行榜

奥迪:20lTFSI涡轮增压,缸内直喷,直列四缸DOHC发动机(搭载奥迪A4Avant)

宝马:30升涡轮增压直列六缸发动机(搭载宝马135iCoupe)

宝马:30升直列六缸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搭载宝马335d)

丰田:35LV6发动机(搭载雷克萨斯IS350)

克莱斯勒:57升HemiOHVV8可变排量发动机(配备道奇Ram/challenger/TT)

福特:25L直列四缸HEV发动机(搭载福特EscapeHybrid)

通用:36L缸内直喷V6发动机(配备凯迪拉克CTS)

本田:35LV6VCM可变排量发动机(搭载本田雅阁Coupe)

现代:46LV8发动机(配备现代劳恩斯)

大众:20升直列四缸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搭载大众捷达TDI)

2008年十大发动机

奥迪:FSI20L涡轮增压DOHCI-4(双顶置凸轮轴直列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

宝马:30L涡轮增压DOHCI-6(双顶置凸轮轴直列六缸涡轮增压发动机)

奔驰:30LDOHCV-6涡轮柴油(双顶置凸轮轴V6柴油涡轮增压发动机)

福特:46升SOHCV-8(单顶置凸轮轴V8发动机)

通用汽车:36升双顶置凸轮轴V6发动机

通用汽车:60升OHVV-8混合动力(60V8混合动力发动机)

本田:35升SOHCV-6(单顶置凸轮轴V6发动机)

马自达:DISI23升涡轮增压DOHCI-4(直喷点火直列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

日产:37升双顶置凸轮轴V6发动机

丰田:35升双顶置凸轮轴V6发动机

2007年世界十大发动机

1台奥迪32升FSI双顶凸轮轴V6发动机(奥迪A6)

2台奥迪42升双顶凸轮轴V8发动机(奥迪S4)

戴克57升HemiMagnum侧凸轮轴V8发动机(克莱斯勒300C)

4台戴克32升双顶凸轮轴I-6CDI涡轮柴油发动机(奔驰E-320CDI)

福特46L单凸轮轴V8发动机(福特野马GT)

6通用42升双顶凸轮轴VortecI-6发动机(雪佛兰先锋)

7本田3升单凸轮轴V6发动机(本田雅阁混合动力)

8本田35L单凸轮轴V6发动机(讴歌RL)

9马自达13升Renesis转子发动机(马自达RX-8)

10日产35升双顶凸轮轴V6发动机(日产无限G35跑车

百万购车补贴

一直以为Sony的音响效果不错,到手才发现这个音响效果太让人失望了。还1四个喇叭呢,一点环绕立体感都没有,不管你怎么调配高中低音,始终不敬人意,本来想将就将就也就算了,可是自从开了艾力绅,才发现金牛座的音响确实技不如人。本来金牛座的隔音效果就比艾力绅优秀好多,可就配上这么差的音响,音响效果跟艾力绅没有可比性,特别在播放无损音乐,差异特别明显,哪位大神知道这个音响怎么改装才能达到艾力绅的效果?不胜感激。一直以为Sony的音响效果不错,到手才发现这个音响效果太让人失望了。还1四个喇叭呢,一点环绕立体感都没有,不管你怎么调配高中低音,始终不敬人意,本来想将就将就也就算了,可是自从开了艾力绅,才发现 金牛座 ( 查成交价 | 车型详解 )的音响确实技不如人。本来金牛座的隔音效果就比艾力绅优秀好多,可就配上这么差的音响,音响效果跟艾力绅没有可比性,特别在播放无损音乐,差异特别明显,哪位大神知道这个音响怎么改装才能达到艾力绅的效果?不胜感激。 艾力绅6-7个喇叭就吸引住你了,之前试驾艾力绅也没觉得多好啊 @2019

对地攻击型 (IDS)基本型。装备英、德、意、沙特空军及德国海军。主要任务是对地攻击,同时兼顾侦察、空战和电子对抗等任务。1980 年交付英、德、意空军使用, 1986 年 3 月至 1987 年 10 月交付沙特空军的订货。共生产 736 架。

主要装备三国的空军及德国海军,生产了795架,为“狂风”的基本型,兼有空战能力。1973年12月原型机试飞,1979年7月生产型试飞。1980年陆续交付英国、德国、意大利空军使用,各国装备总数分别为199架、324架和84架;1986年3月开始交付沙特阿拉伯空军,直至1987年10月,共交付48架。对地攻击型共生产了736架,其中有一部分是为改成电子战及侦察型而生产的。英国空军使用的对地攻击型编号为“狂风”GR Mk1,但中期交付是经改进的飞机,其编号为GR Mk4,主要改装了更先进的电子设备,于1991年末首次试飞。“狂风”对地攻击机无论是在昼间、夜间和复杂天气条件,也无论是以高速或低速飞行,它都投放各种精确武器。其拥有的高精度攻击武器和精确导航系统,可保证它有效攻击隐藏在浓雾中的目标,或者有效攻击那些以高速飞行的低噪音和低振动强度的目标。机上有先进的地形自动跟踪系统,可保证飞机在低空以跨音速突防。地形测绘和地形跟踪雷达由美国得克萨斯仪表公司研制,批产由英国费伦第公司和马可尼公司负责。

导航/攻击计算机来自英国利顿公司的德国子公司。有强大的火力,最大载弹量达9000千克,占最大起飞重量的三分之一。该机装有2门27毫米口径“毛瑟”机炮,可各备弹188发。还设有7个外挂架,机身下3个,两翼下各2个。根据不同任务,这些挂架可挂带多种武器,如:用于对地攻击可挂带AS30、“小牛”、GBU-15“海鹰”和“鸬鹚”等空对地导弹;专门用于攻击地面雷达等设施的ALARM和HARM反辐射导弹;LAU-51A和LR-25火箭发射器;JP233反机场跑道子母炸弹、“铺路”激光制导炸弹、“灵巧’炸弹、各种集束炸弹、减速炸弹、MK83炸弹,及燃烧弹、照明弹等。需要时,机身挂架也可挂带核弹。用于对空作战,则可挂半主动雷达制导的“天空闪光” 中距空对空导弹,以及AIM-9L“响尾蛇’和“麻雀”等空对空导弹。

2002年7月意大利空军与帕那维亚集团签署了价值4500万美元的合同,改进意大利的IDS型,计划称为实施中期寿命改进(MLU)。改进将综合GPS、激光制导炸弹及防区外武器,包括“风暴影子”。无线电、雷达高度表及战术空中导航“塔康”系统也将改进。预计2004年完成。

改进型(FULL MLU)改进计划也在研究之中。此外,“金牛座”(Taurus)撒布器也在装备之列,射程350,可携带450千克弹头,有末制导头。德国将在2004~2009年采购600枚,瑞典仍在决定是否进行采购。2003年3月,英国皇家空军的“狂风”在对伊拉克的“震慑”行动中,首次使用了“风暴影子”。 防空型 (ADV)。在基本型 IDS 基础上发展的防空截击型。装备英国和沙特空军。1985 年开始交付使用。ADV 型总共生产 197 架。与基本型相比,具有更好的爬高率和加速性能,能携带更多的电子设备,内部燃油量也增加了 10%。

是在对地攻击型的基础上研制发展的型号,1979年10月原型机开始试飞,1984年3月生产型首次试飞,总共生产了197架。英国和沙特阿拉伯空军各装备173架和24架,分别于1985年和1989年开始交付。

防空型具有很好的加速性,它不仅体现在起飞后能很快加速到高亚音速,而且在高空也能很快加速到音速的两倍;爬升性能好,从起飞爬升至近10000米高度,仅约2分钟;具有较大作战范围和较长的留空时间,可在距基地约550公里处作战巡逻两个小时以上,英国空军装备的该型机,能飞赴英国国境外的空域执行拦截任务;机动性好,转弯角速度快,具有较好的空战机动能力。设计赋予它这些性能特点,主要是为防范当时苏联的图-20和苏-24一类飞机。该机结构有80%与对地攻击型相同。

主要改动是机头加长了488厘米,以容纳“猎狐手”空对空新型截击雷达。该雷达不仅能探测到185千米距离的目标,而且还能同时跟踪多个目标;主要机载设备还包括多功能前视,地形跟随/测绘雷达、三轴数字式惯性导航系统,防空型装有多功能脉冲多普勒雷达、无线电/雷达高度表、自动驾驶仪飞行导引仪、雷达告警接收设备和主动电子对抗设备;机翼固定段前缘向前延伸,使前缘后掠角从印度增加到67度,并取消了前缘襟翼;中、后机身加长了7112厘米,以便使机腹能串挂成对的半埋入机腹的4枚“天空闪光”导弹,同时也增加了多带电子设备的能力,内部也可多装10%的燃油。此外,还去掉了前机身左下方的27毫米口径“毛瑟”机炮。

“猎狐手” 机载截击雷达英文名Foxhunter,最初的62架ADV装备W型,最后的46架装备的是AA型,其他80架装备的是Z型,沙特的24架装备的是AA型。马可尼-埃利奥特公司是该雷达的主承包商,费伦第公司负责扫描器部分。1976年马可尼公司开始研制。由倒置卡塞格伦天线、相干行波管发射机、接收机、信号数据处理机、控制装备和电源装备组成。对“逆火”、“击剑手”等中型目标搜索距离180千米以上。

模式包括空对空搜索、自动跟踪、瞄准、空对地测距、地形测绘等。英国空军的防空截击型有FMk2和FMk3两种编号:前者于1984年至1985年间交付,共生产了18架;后者于1986年开始交付,共生产了155架。与FMk2相比,FMk3换装了功率更大的发动机,并装有机翼自动后掠系统(AWS)和自动机动系统(AMDS),可自动控制机翼掠动和襟翼、缝翼的运动。以后他们又按FMk3的标准对FMK2型机进行了改进,但发动机不换,改进后的编号为FMK2A。“狂风”FMK2机身下有4个半埋式挂架,每个挂1枚“天空闪光”中距空对空导弹,机翼下挂架是1500升副油箱的专用挂架。这个挂架过渡梁的肩部内侧可挂1枚“响尾蛇”导弹。

典型的火力配置是1门机炮和6枚空对空导弹,包括4枚“天空闪光”中距导弹和2枚“响尾蛇”导弹。“狂风”FMK3机翼下增加了两个挂载“响尾蛇”的挂点,使挂载的导弹数量增加到8枚。在中期改进计划中将增加挂载AIM-132近距空对空导弹(ASRAAM)和AIM-120先进中距空对空导弹(AMRAAM)的能力。电子战及侦察型(ECR)由对地攻击型改型而成。主要改进是去掉了前机身下的两门机炮,增装了侦察及电子战设备,例如,红外侧视系统和“线扫描”4000型侦察系统,红外成像系统、侦个信息的处理、存贮和发射系统,以及电子对抗和反电子对抗吊舱、该机保留了对地攻击能力,但采用了新的机载计算机和传感器系统,装备了HARM高速反雷达导弹和空对地反雷达导弹。此外,还可挂带2枚“响尾蛇’空对空导弹,以便在需要空战时使用。

英国、德国和意大利空军装备数量分别为30架、35架和16架。

狂风ADV的航程和飞行速度非常适合拦截苏联远程轰炸机的任务要求,狂风ADV和F-14虽然的是用来对抗携带超音速导弹的苏联轰炸机,但是狂风ADV拦截轰炸机使用的机载武器只是半主动中程空-空导弹,缺乏美国海军F-14拥有的“不死鸟”这样的远程导弹武器。 狂风战斗轰炸机的标准作战剖面是飞机起飞后以巡航高度飞行到前线,随后在低空以接近音速的高速飞行突破防空系统的拦截,当攻击完成后再以低空返回到安全位置后拉起返航。低空突防机动战术明显的降低了被对方传感器发现的概率和减少了飞机在防空系统中暴露的时间,显著的增加攻击机的战场生存能力的同时,也使攻击机更加依赖传感器探测目标并降低机载导弹武器的有效射程。

低空突防战术的使用同时降低了地面防空系统和攻击机的反应时间,增加了攻击飞机对地作战的难度。虽然持续的低空突防对飞机的作战效能要造成不利的影响,但是飞机生存力的提高仍然使采用低空突防的战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低空突防是狂风IDS的主要战术,但也因此在海湾战争中遭受损失。 RB199发动机的反推挡板,可以大幅降低降落滑跑距离。为了提高狂风IDS的快速部署能力和降低对机场跑道的依赖性,狂风系列飞机在综合采用可变后掠机翼设计和发动机反推力装置后,在紧急情况下只需要800~1000米的跑道长度就可以满足对机场条件的需要。

RB199是由英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合作研制的高推重比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作为狂风战斗轰炸机配套动力系统的RB199在1969年开始设计, RB199的原型发动机1974年装在狂风原型机上进行飞行验证,实用型RB199到1980年开始随狂风飞机的交付开始服役。RB199涡扇发动机主要装备了狂风IDS/ADV等系列改进型,RB199 MK103装备狂风IDS/GR MK1,推力增强的RB199 MK104装备狂风ADV/F MK1/MK3,RB100 MK105计划装备狂风ECR电子支援飞机。RB199取消喷口反推例装置后的RB199 MK104D还作为EAP和EFA使用的EJ200完成前的过渡动力装置。

狂风在短距起飞时需要发动机满足短时间内快速达到最大加力推力,执行低空高速突防和巡航时需要持续稳定的军用推力,在规避防空火力和飞机进行大载荷机动时要保持较大的剩余推力。RB199为了满足狂风执行不同作战任务时对发动机所提出的要求,采用三转子结构的RB199对于操作变化的响应速度快,并且采用了高增压比、高推重比、高涡轮前温度的“三高”措施,综合各种先进技术后的RB199发动机推重比可以达到793的高指标。RB199属于比较少见的无进口导流叶片的三轴加力式涡扇发动机,但是因为狂风在发动机与进气道是设计上进行了细致的考虑和充分的试验,因此RB199的进-发匹配工作经实际使用证明是成功的。RB199发动机在狂风飞机上不但能够经受低空持续飞行的气流干扰,而且发动机的油门可以在电子控制系统的辅助下进行自由调节。

狂风ADV需要比IDS有更大的发动机推力来满足超音速拦截的要求,而且在改进设计中狂风ADV增长的机体也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更大体积的发动机,为狂风ADV改进设计的RB199MK-104 在保持MK103基本设计的基础上,将加力燃烧施加长14英寸以提高发动机加力推力和降低耗油率。 RB199最大推力起飞耗油率推重比空气流量涵道比增压比涡轮前温度最大直径(M)长度(M)  重量(KG)MK10371100662793 731 10823513270719325915MK10472490662762108071936976MK10574700663778097075233980图注:RB199服役型号基本数据表格(数据来源《世界航空发动机手册》)

冷战期间欧洲地区高密度的远程打击力量使战区范围内任何机场都没有真正安全可言,即使是再好的伪装手段和再坚固的堡垒也无法隐蔽目标明显的机场跑道,既然事实已经证明垂直起降战斗机在性能上无法满足要求,那么保证战术飞机具备可靠的短距离起降能力则是冷战对抗双方共同的观点。

发动机推力不平衡会产生危机飞机着陆安全性的推力差异,因此狂风采用双发动机的设计特点对反推力装置的可靠性有很高的要求,电子控制系统可以随时监控反推力装置的工作情况,双发反推力装置的者流板打开速度和角度出现不同步则可以在05秒内迅速收回。采用反推力装置使狂风在着陆滑跑距离上大幅度缩短到600米以内,甚至比体积远小于它并同样有较好着陆能力的“美洲虎”还要好,这样好的着陆性能作为远程重型战术攻击机来说是极其有利的,反推力装置在战场生产能力上的收获远大于在重量和成本上的付出。 采用一机多型设计思想的狂风按照任务要求采用不同的雷达火控系统,这是因为欧洲国家在设计狂风的时候没有具备可靠地形跟随功能的机载雷达系统,因此狂风IDS通过从美国引进雷达系统来满足战斗轰炸机的雷达要求。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机载多功能火控雷达的性能远不够完善,就是当时的美国号称多功能的AN/APG-65/68/70也算不上真正的多功能,美国空军采用多功能雷达的F-16C/F-15E和海军的F/A-18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都需要外挂导航吊舱来弥补机载雷达地形跟踪能力不足的缺陷。欧洲国家当时所能够获得的雷达系统在技术性能上远不如美国,所以不可能将狂风IDS的低空地形跟随与狂风ADV中距拦射功能集中到一套系统中,因此狂风IDS和狂风ADV采用了完全不同的两套雷达系统来满足各自的作战要求。  

狂风IDS装备的Tornado多用途前视地形测绘雷达系统应用了椭圆形雷达天线面,多用途前视地形测绘雷达在作战中进行测绘、识别和瞄准地面(空中)目标,同时为机载武器提供目标的距离和角度信息。地形测绘雷达的主要作用方式有:搜索和跟踪空中目标并进行测距和角跟踪,地形测绘(宽/窄、快/慢扫描,波束锐化和分解),地面目标的搜索和测距,更新导航数据,地面目标锁定,等高面测绘(作为地形跟踪雷达和后备系统),寻地干扰和信标功能。前视地形测绘雷达系统采用了宽带行波管发射机和平面天线阵,雷达系统依靠脉冲压缩和频率捷变技术来对抗电子干扰。

狂风IDS的地形测绘雷达的综合性能与美国F-111战斗轰炸机基本相当,对地面目标有比较好的搜索和跟踪能力,在机载导航系统协作下可以对地面固定和活动目标有很高的探测精度。对于计划攻击的目标,狂风IDS可以采用低空高速直线通过的方式投掷低阻减速炸弹或进行上仰投弹,对于防空火力不强的目标也可以进行俯冲投弹攻击。对于战场上的活动目标可以使用火箭和炸弹以连续计算弹着点的方式进行攻击。

地地形跟踪雷达和机载计算机系统可以根据地形条件,将飞机的突防高度设定在距离地面61米到457米之间,飞机在进行地形跟踪突防时的最大飞行速度可以达到M12。狂风IDS的飞行员在地形跟踪突防时可以选择不同的操纵品质,采用“硬乘座”品质的地形跟踪性能最好,但是“硬乘座”品质产生的-095的垂直加速度要牺牲飞行员的乘座舒适性,而采用产生-0 5垂直加速度的“软乘座”品质的地形跟踪突防效果相对要差,但是飞行员体力消耗较小。狂风IDS的飞行员在低空高速突防过程中可以灵活的选择不同的操纵品质,采用“软乘座”提高飞行员在执行纵深突防任务时的持续飞行能力,而在接近目标时采用“硬乘座”操纵品质来提高狂风IDS的突防成功率。

狂风ADV是英国皇家空军用来担负远程防空任务的超音速拦截战斗机,因为狂风ADV的作战任务对机载雷达的要求上与IDS存在明显区别,当时的欧洲国家也不具备发展多功能火控雷达的条件,所以英国为狂风ADV的需要研制的AI-24机载火控雷达。AI-24雷达系统的原理样机在1979年开始进行空中试验,装备狂风ADV的生产型在1984年开始交付英国皇家空军。AI-24 (FoxHunter)是采用脉冲多普勒体制的多功能机载截击雷达,具备在远距离上同时对多个空中目标进行搜索和跟踪的能力,狂风ADV执行全天候拦截任务时采用“天空闪光”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与AI-24配合使用。

AI-24雷达系统采用的是相对沉重和技术略显落后的卡塞格伦天线,卡塞格伦天线由前方双曲面反射体和抛物面后反射体组成,但是脉冲多普勒体制的雷达系统具备较好的下视搜索和跟踪能力,在采用雷达导引空空导弹时具备连续攻击多个目标的能力。AI-24雷达系统采用的倒置卡塞格伦天线的直径为80厘米,对5平方米反射面积的空中目标有185千米的最大探测距离(目标发现概率80%)。AI-24雷达可以对抗常规阻塞式和瞄准式电子干扰手段的影响,在遭受电子干扰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干扰情况确定干扰源位置,在全天候拦截过程中可以抵抗苏联轰炸机机载常规电子对抗系统的影响。AI-24雷达系统可以满足中距离拦射导弹顺序攻击多个目标攻击的要求,在近距离格斗空战中能够与可离轴的格斗弹配合使用,并且能够配合平视显示系统为航炮攻击空中目标提供瞄准信息。

狂风ADV采用AI-24雷达对大型轰炸机的探测距离可以超过150千米,但是对半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的制导距离只有不足30千米,因此狂风ADV即使拦截轰炸机也难以实现真正的远程打击,这个问题直到狂风ADV装备AIM-120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后才被改变。AI-24雷达天线的体积和尺寸规格远比IDS上的对地雷达天线大,因此装备AI-24的狂风ADV拥有一个明显比IDS尖细的雷达天线罩,这也是远距离上分辨狂风IDS和ADV的最明显特征。 狂风采用全金属半硬壳结构的机体,狂风截面尺寸较大的机身具有很大的内部空间,在机身中段上方还有高强度的中央翼盒和转轴机构。

  为了提高对狂风电子系统的维护和保养能力,机头的雷达天线罩可以向侧面打开,雷达天线也可以折转,前机身侧面设计有大开口以便对航空电子设备进行检测。狂风的机身设置有大量的检查口盖,全机开口率较高,可以方便在设施简单的野战机场对飞机进行地面维护和保养。

狂风采用上单翼的设计使机身的检察口盖大都处在维护人员可接触位置,在野战机场使用时不依靠专用保障设备就可以完成飞机维护和作战中的大部分准备工作。狂风IDS长度为1672米的机身横向宽度较大,机身下表面形成一个简单的平面,机身下可以安装大规格的外挂武器和副油箱。狂风ADV为了在机身下安装串列布置的“天空闪光”空空导弹和增加飞机内部燃料携带量,将机身的长度增加到了 1808米。狂风的机身中段设置有可边后掠机翼结构的高强度整体转轴,贯穿全机的转轴外侧直接与可动外翼段联接。机身后部上方设置有2块向上打开的大面积的单片减速板,减速板由复合材料制造。

机体结构上以铝合金为主,部分采用了合金钢,在高受力的中央翼盒和机翼转轴部位应用了高强度的钛合金,复合材料应用范围不大,主要用在机翼固定段的密封带和减速板上。狂风战斗机的空机重量(具体数据为狂风IDS)为14091公斤,其中飞机结构重量为7273公斤,结构重量系数为000052。动力装置的重量为2727公斤,机载设备重量3182公斤,机载固定武器重量为264公斤,基本空机重量为13446公斤,其他625公斤的空机重量为氧气、滑油等消耗品和200公斤的航炮弹药。

狂风在机身两侧安装有带有可调节斜板的矩形多波系进气道,进气道在飞行时可根据飞行条件的变化自动调节,能够适应狂风在不同速度和高度条件下飞行时的进气需要。

狂风的进气道采用了独立的电动防冰装置,防冰装置的加热区布置在进气道前缘和两侧靠前方的位置。 狂风在确定基础设计的70年代初期,要使飞机平台保证在200公里/小时到M2的整个速度范围内都具有良好的飞行性能,同时满足飞机的短距离起落、大航程、高空超音速和低空高速度突防的任务要求在气动结构上产生的矛盾,在技术上唯一可以满足要求的就是采用可变后掠机翼。

狂风在翼面设计上采用了当时战斗轰炸机上流行的可变后掠角的上单翼,大面积的单垂尾和低置平尾。狂风IDS的变后掠翼角度变化范围是25度到68度,狂风IDS的机翼后掠角在飞行员的控制下可进行无级调节。

狂风IDS的机翼可动部分控制机构不具备与F-14类似的与飞行控制系统综合后自动调节机翼后掠角的能力,而在英国发展的狂风防空型上则安装有自动机翼后掠控制(ASW)和与机翼角度控制综合的自动机动控制(AMDS)系统,可以通过飞行控制计算机自动控制机翼角度的变化,这一设计使狂风防空型在机动性上比狂风对地攻击型有了明显的提高。狂风的变后掠机翼系统在结构和技术标准上与F-14基本相当,比苏联发展的米格-23、苏-17和苏-24系列战术飞机上的变后掠翼系统要先进和完善的多。狂风的机翼固定段前缘有60度的后掠角(防空型提高到67度),活动翼面前缘安装有3段式前缘缝翼,在后缘安装有4段式双缝襟翼。因为变后掠翼的结构限制,在狂风飞机的机翼可动段上没有设置进行滚转控制的副翼系统,飞机的横滚操纵在小后掠角的时候依靠机翼上表面的扰流片来操纵,这个扰流片在飞机降落时还可以作为减速板使用,而在飞机大后掠角飞行时的滚转控制能力是依靠全动平尾差动控制得到。

低置平尾在飞机进行大迎角机动时处于较小的机翼下洗梯度流场之中,将可以提供较好的安定性和有效的消除机动过程中的上仰力矩狂风飞机上安装的大面积垂尾使飞机在执行高速拦截或在大负荷低空突防任务中,都具有很好的方向安定性,在垂尾上方还安装有电子对抗系统的非金属天线罩。 狂风ADV的机载固定武器只有机身右下侧的1门27毫米航炮,延长的机身下可以采用半埋方式外挂4枚空空导弹,机身下并排串列挂载的空空导弹的方法与F-4“鬼怪”II类似,在机翼下挂点上还可以挂载自卫用红外格斗弹,经过现代化改进后能够挂载AIM-120和ASRAAM先进格斗空空导弹。

狂风IDS的机身和机翼挂点可以挂载副油箱(机身油箱1500升、机翼油箱2200升),狂风ADV因为机身外挂点调整后无法挂载副油箱,但是机翼下的4个挂点都可以挂载大容量的副油箱。电子战改进型狂风ECR保持了狂风IDS的外挂载荷和对地攻击能力,通过改进电子系统和加强电子侦察与干扰吊舱的携带能力,更有利于机载HARM、ALARM反辐射导弹对地面雷达系统的攻击,有效提高了狂风ECR独立执行反雷达作战和伴随支援方面的作战能力。

挂载两枚ALARM反辐射导弹和12枚硫磺石导弹的狂风GR4,狂风平坦的机腹可挂载大型对地武器,弥补的机翼挂架的数量不足。

  

武器对地攻击型:装两门 27毫米“毛瑟”机炮,备弹量 2×180发。外挂架共 7个,机身下3个,翼下每边各2个,能携带多种武器,主要有 :“响尾蛇”、“天空闪光”、“麻雀”等空-空导弹; AS30 、“幼畜”、 GBU-15 、“海鹰”、“鸬鹚”等空 - 地导弹; ALARM或 HARM反辐射导弹; MW-1多用途武器,JP233低空战场攻击武器 “铺路”激光制导炸弹、照明弹、 MK83 和其他 454千克炸弹;LAU-51A 和 LR-25火箭发射器;还可挂电子对抗吊舱。此外,机身挂架可带 1500升副油箱,内翼挂架可带 2250 升副油箱,机身挂点上可带核弹。

防空型:一门 27毫米“毛瑟”机炮装在前机身的右下方。4 枚半主动雷达制导的“天空闪光”中距空空导弹半埋式成对串挂于机腹下,每个内翼挂架均可挂 1 ~ 2 枚AIM-9L“响尾蛇”导弹,4个翼下挂架均可带副油箱。可以携带AIM-120 先进中距空空导弹 (多达 6 枚) 及先进近距空 - 空导弹 (可带4 枚)。电子战型:除了去掉两门机炮外,保留其余的对地攻击能力,并可携带两枚“响尾蛇”空空导弹。

狂风IDS在对机场进行攻击的时候,通常使用专门研制JB233反跑道子弹药布撒器,每个JB233反跑道子弹药布撒器重量为2500公斤,内部携带两种弹药,一种是在弹箱后部的30枚SG357反跑道子炸弹,另外一种是215枚带有延时引信的HB876小型杀伤地雷,每架执行反跑道任务的狂风在机身下部携带2具JB233反跑道子弹药布撒器,可以在跑道上一次投下60枚反跑道炸弹和430枚地雷,不但可以在跑道上形成密集的弹坑,彻底破坏跑道的道面,还可以用大量的地雷来干扰对跑道的修复工作。

德国空军的狂风IDS还可以使用多用途的MW-1子母弹箱,MW-1子母弹箱空重1200公斤,弹舱内部有224个弹筒,满载的MW-1弹箱的重量可以达到4700公斤。在MW-1子母弹箱内部的弹筒内可以分别使用KB44双用途子弹药、MIFF反坦克地雷、MOSPA、MUSA杀伤地雷、STABO反跑道炸弹和具备打击坚硬掩体能力的ASW反掩体破坏弹,通过燃气控制子弹药弹射器可以使子弹药散布范围控制在最大2500米×500米,最小200米×50米之间。如果MW-1全部装载KB44双用途子弹药时最多可以装载4704枚,能够对弹药密集散布范围内的暴露装甲目标和软目标造成密集的杀伤区。但是WM-1存在和JB233一样的问题,就是只有在低空使用时的效果才比较好,这个缺陷在海湾战争中给狂风带来了较大的损失。

狂风IDS采用的突防手段仍然是利用地形跟踪进行长距离低空高速突防,机载对地(坦克、机场等面积目标)攻击武器以常规炸弹为主。

(对地攻击型)

(高-低-高) 1390公里

(低-低-低) 883公里

截击半径(防空型,超音速) 556公里

(防空型,亚音速) 1853公里

续航时间(距基地560~740公里,含10分钟战斗时间) 2小时

限制过载 +75g

(快速滚转) +40g

类型简写:AVG/ADV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已经发展到近乎“变态”的地步,各大车企也是纷纷发力这一产品系列。比如像是老铁们口中津津乐道的本田思域,15L的排量,只要稍微做一些入门级的改装就可以在7秒之内完成百公里加速,奔驰A级AMG的那台20T涡轮增压发动机甚至原厂设定就达到了381匹马力,实在是太夸张了。

然而,世界上没有什么事物是完美的,即便大部分4缸发动机要更省油,保养费用也更低,动力相比传统6缸自然吸气发动机也没有太大的劣势,但还是有不少消费者怀念6缸发动机细腻的运转品质和平顺性。随着天籁雅阁(参数|)早早取消了V6车型,丰田锐志(参数|)与皇冠的25L车型也已经进入停产阶段,市面上还有什么售价亲民的6缸车型呢?今天车叔就来为大家介绍5款终端价格非常实惠的6缸车型。

福特金牛座

可能大部分消费者都不知道金牛座还有装配V6发动机的版本,毕竟路面上跑的大部分都是更经济的20T金牛座。其实福特金牛座EcoBoost325车型可以算的上是“西装暴徒”了,4996mm的车身长度给了金牛座越级的外观既视感,大气的设计增加了整车的商务气息。而在这套“西装”下隐藏的是一台27升V6双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了329马力。

这款福特金牛座(参数|)EcoBoost325旗舰版的售价为3498万元,北京地区终端优惠后已经低于30万元。除了6缸增压发动机机动力充沛以外,旗舰版车型的配置也很齐全,包括19英寸的电镀轮毂,全景天窗,全LED头灯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这款金牛座前后排座椅都带有加热、通风、按摩功能。

大众CC

这款车大家就很熟悉了,作为“最美大众”车型,大众CC(参数|)经典的溜背轿跑造型与无框车门真的俘获了不少消费者。CC的继任者Arteon(参数|)马上就要上市,但经典CC依然值得我们回味,尤其是在售的30FSI V6版。

这款在售的30FSI V6版CC指导价格为3428万元,目前北京地区的优惠幅度普遍超过了6万元。不到30万元的价格,消费者除了得到一台250马力的六缸发动机外还能享受到一套丹拿音响,前排座椅加热、通风,翻毛皮材质的运动座椅等等配置。

英菲尼迪Q50

英菲尼迪Q50是本次推荐中唯一一款纯进口车型,也是动力最为强劲的车型,所搭载的37升V6发动机包揽了无数技术大奖,最大功率达到了351匹马力,官方0到100km/h加速仅为53秒。纯进口的品质,极大的改装潜力以及狂躁的动力输出让英菲尼迪Q50成为了不少汽车爱好者的首选。

在售的2014款37L舒适版的市场指导价格为3898万元,算上市场终端优惠实际参考价也低于35万。同时Q50也是一部很舒适的中级轿车,大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能让消费者享受到丰富动力储备与顺畅的输出过程;即便没有加长轴距,Q50也拥有着不错的乘坐空间,并且车厢内采用了大量皮质材料进行包裹覆盖,整体乘坐舒适性完全不亚于同级别主流对手。

丰田汉兰达

相比上面介绍的三款6缸轿车,丰田汉兰达绝对是非常热门的车型了,从第一代车型起,真正可用7座设计,宽大的空间以及稳定可靠的品质让汉兰达成为很多家庭奔向小康之路上的购车首选。

对于偏爱自驾游或是经常跑长途的朋友,车叔其实更推荐35L的车型,这款发动机与普拉多(俗称霸道)上的那台35升V6发动机运用了大量相同的技术,在保证极高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添加92号的汽油。在出行时维修配件更好找,不仅可以包容参差不齐的油品,油耗相比20T的车型也没有高出太多。

奥迪A6L

相比6缸的宝马5系与奔驰E级60多万的指导价,即将换代的奥迪A6L性价比真的很高。目前在售的2018款奥迪A6L有两款6缸车型可供选择,25升V6自然吸气车型与30升V6机械增压版本。关注度最高,也是车叔认为性价比最高的45TFSI quattro车型的市场终端价基本与奔驰宝马对应车型的20T低功率车型相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1917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6
下一篇2023-09-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