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怎么样

中国药科大学怎么样,第1张

中国药科大学怎么样

在诸多家长认知中,很容易将药学和医学混淆,因此在为孩子报考志愿之时,常会选择某些医科大学的医学专业,而忽略了我国两所顶尖的药学高校,即并称“南药北药”的中国药科大学及沈阳药科大学。这两所学校完全可以看做是药学界的“黄埔军校”,这样的定位足以说明这两所大学的实力和地位。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中国药科大学的具体情况。

中国药科大学致力于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生态体系,以药学、中药学学科为代表的学科群建设,多年来始终领先国内一种医药类高校,国际影响力也在逐年提升。俗话说得好,事实胜于雄辩,我们先通过几项数据来感受下中国药科大学的硬核实力。

在教育部组织的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药学、中药学学科排名始终名列前茅。根据最新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来看,这所大学共有4个学科榜上有名,其中,药学评估结果为A+,排名位居全国前前2%或前2名,中药学位居B+档,全国排名位居10%~20%,不愧为药学和中药学学科领域的佼佼者。

根据科睿唯安公布了2020年1月的ESI数据,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与毒理学首次进入全球前万分之五,位列全球第43位,较上一期提升4位,稳居国内高校第一。至此,中国药科大学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数突破5个(药理学与毒理学、化学、临床医学、生物与生物化学、材料科学),在国际领域同样占有一席之地。

2020年10月15日,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国药科大学的药学与中药学学科同时进入中国顶尖学科;在2019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药学学科位列全球第43位。

在整体学科设置上,中国药科大学现今设有药学、中药学、生物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一级学科覆盖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一级学科覆盖点)。这里重点强调一下,药学、中药学两个学科还分别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药学一级学科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所覆盖的药物化学、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理学等6个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中药学一级学科为江苏省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培育学科,中药化学二级学科为“十二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由此看来,中国药科大学能够在医药领域获得“南药北药”的称谓,完全是自身实力所致,想要入驻医药领域的考生,建议将这所大学作为重点考虑对象。

《神农本草经》是中医最早的本草典籍,换句话说它就是最早的《中药学》,不过与现代教材《中药学》相比,内容略有差异。

 《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与《伤寒杂病论》时代相近,笔者因发现研读《伤寒论》时以现代中药学的知识很难解释一些伤寒论中的方药疑问,反而从《神农本草经》中能找到更为合理的解释。所以利用闲暇时间将《神农本草经》稍作整理以求提高中医业务水平,同时也希望大家也可以了解一下中医本草著作的原貌。

 因《神农本草经》原书已佚,现存的版本是由《本草经集注》、《政类本草》等后世本草书籍中辑出,版本繁多,药品的顺序及对上、中、下品的分类各异,本人以日·森立之辑本的《神农本草经》为底本进行阐述。如有错漏请帮忙指正。

人参

 人参,一名人衔,一名鬼盖,味甘,微寒,生山谷,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译文:人参,又名人衔、鬼盖,味道略甜,药性偏寒,产于山谷中(有其他版本的《神农本草经》记载产于上党地区的山谷),人参的疗效能补养五脏,安定精神,清除惊悸,祛除邪气,增强视力,开达心窍,增长智慧。长期服用能使身体轻健,寿命长久。

  按:人参大名鼎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是与大家普遍认知不同,著名的东北人参其实并不是《神农本草经》中所记载的人参,东北人参走上历史舞台那是明代之后的事情了。在此之前,人参产于上党地区。在明代中叶之前中医使用的是上党人参,但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上党地区的人参逐渐消失,此后辽参和朝鲜人参才取代了上党人参的主导地位。明代之前历代医家都认为上党人参要优于辽参和朝鲜人参。

 《说文解字》一书中人参既“蓡”,参与蓡是通假字,同时根据《说文解字》的记载明确了汉代的人参产地在上党(是秦代山西省东南部的一个古地名,汉代,上党郡范围缩小,分置出 乐平郡 ,后演变出 辽州 (今晋中东南)),曰:“人蓡药艸,出上党,从艸浸声。”

  艸,同草,中医约定俗成的写法,在我幼年跟随祖父抄方时,甘草都是写成“甘艸”,药房也都能看懂。估计现在的年轻一代知道的不多了。

人参时代的演变

  晋代的《名医别录》记载人参产地的范围是从上党到辽东。

  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记载人参的优劣顺序依次是:上党>百济(地名)>高丽(辽东)

  宋代寇宗奭的《本草衍义》记载当时医家所用多为高丽人参,但效果不如上党人参,不过在宋代上党地区的人参已经很稀少,价高而且难得。

  明代陈嘉谟的《本草蒙筌》记载了多种人参,有紫团参、白条参、黄参、高丽参、新罗参,并且认为黄参(辽参)功效最好。可见当时上党人参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在当时人参已经全部使用辽参了,上党地区的因人发现人参对土地的耕种有害所以不再种植人参。上党地区的人参彻底退出中药界。

从性味里的微寒来看,我觉得这里记载的人参应该不是我们现在的东北人参。至于是哪种人参,我进一步考证中。

关于人参的一些硬核知识

  由于人参价高,名气又大,用参来做文章的人又多,造成老百姓可能对于人参的一些基本知识都经常混淆不清,我这里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首先,中药中带有参字的药味实在太多了,比如西洋参、玄参、苦参、太子参、南沙参、北沙参、党参等等。但叫“人参”的一定是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和根茎。其余的参与人参虽有名称相近,但药效完全不同,不要“爱屋及乌”哦!

  其次关于人参有一些约定俗成的称谓我也总结了一下:

 (1)高丽红参:五加科植物人参,产至朝鲜半岛的6年生栽培品经蒸制、成型后的干燥根及根茎。

  (2)园参: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栽培品,质量较优的名为“扒货”。

  (3)生晒参:把鲜参清洗干净后,用烘干设备,烘干的人参。可以包括园参、山参、野山参、林下参等人参种类。

  (4)林下山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人参,习称“籽海”。

  (5)白参:有两种解释,一种就是生晒参。另一种又可以称为“糖参”,是将鲜园参置沸水中浸烫后取出,用针将参体扎刺小孔,再浸于浓糖液中2至3次,每次10至12小时,取出干燥。

  (6)红参: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栽培品(习称园参)经蒸制后的干燥根及根茎。

  (7)野山参:自然生长于野山丛林,每枝形态均各不同,部分类似人形。

  (8)移山参:是山参的一种。移山参分“山移”和“家移”两种,且具有野山参部分特征的人参。

  (9)高丽参:又叫朝鲜人参。其原植物与国产人参相同,原货中有皱皮走浆的则作“白高参”。

  最后对于人参的功效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人参“大补元气”的功效在金代张元素的《医学启源》之前并未有提及,包括在明代早期也没有,但清代之后,几乎所有写到人参都会提到补元气之说。

  我用来总结了!

  老百姓别被一大串的“参”类称呼给弄得晕头转向哦,简单来说体质

  人参的产地自古至今是有一个演变的过程的,东北人参是在明代之后才成为主流的。如果你的医藉是明代之前,那方药中用的人参就不一定是当今的人参,《伤寒论》中的人参几乎可以肯定不是辽参,同行可参详。

非专业的也可以考执业药师。申请条件中提及的相关专业一般指化学、医学、生物等专业。除药剂学和中医学外,上述三个专业的考生也可以申请执业药师。

非专业的也可以考执业药师。申请条件中提及的相关专业一般指化学、医学、生物等专业。除药剂学和中医学外,上述三个专业的考生也可以申请执业药师。

执业药师的报考条件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获准在我国境内就业的外籍

人员,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均可申请参加执业药师

职业资格考试

硬核

备考资料

点击领取取得药学类、中药学类专业大专学历,在药学或中

药学岗位工作满4年;

2、取得药学类、中药学类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

位,在药学或中药学岗位工作满2年;

3、取得药学类、中药学类专业第二学士学位

班毕业或硕于学位,在药学或中药学岗位工价

考资料

点击领取

硬核

备考资料

尽击领取

4、取得药学类、中药学类专业博士学位

5、取得药学类、中药学类相关专业相应学历或学位的

人员,在药学或中药学岗位工作的年限相应增加1年。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疾病科属 5 眼胞痰核的病因病机 6 眼胞痰核的症状 7 眼胞痰核的诊断 71 诊断依据 72 检查 8 需要与眼胞痰核相鉴别的疾病 81 针眼 82 痨瘵 83 癌变 9 眼胞痰核的治疗 91 辨证治疗 911 痰湿阻结型 9111 症状 9112 证候分析 9113 治法 9114 方药治疗 91141 主方 91142 中成药 912 痰热阻结/痰热蕴结 9121 症状 9122 证候分析 9123 治法 9124 方药治疗 92 外治法 93 手术方法 10 预后 11 文献摘要 12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眼胞痰核的穴位 2 治疗眼胞痰核的方剂 3 治疗眼胞痰核的中成药 1 拼音

yǎn bāo tán hé

2 英文参考

phlegmatic nodule in eyelid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phlegm nodule in eyelid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chalazio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chalazio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眼胞痰核为病名[1]。又名眼泡痰核[1]。《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此证结于上下眼胞,皮里肉外。其形大者如枣,小者如豆,推之移动,皮色如常,硬肿不疼,由湿痰气郁而成。宜服化坚二陈丸,外用生南星,蘸醋磨浓,频涂眼皮。”即睥生痰核[1]。

胞生痰核(phlegm nodule in eyelid;chalazion)为病证名[2]。见清·佚名《眼科易知》。又名睥生痰核(出《证治准绳·杂病》)、疣病(《原机启微·血气不分混而遂结之病》)、眼胞痰核(《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胞睑肿核(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中医眼科学讲义》)、眼泡痰核(茹十眉《五官病》)、目疣(《审视瑶函》)。是指以眼睑内生核状硬结,触之不痛,肤色如常,推之皮肤可移为主要表现的眼病[3]。一般病程较长,且易复发。由于睑内核状硬结主要因痰湿阻结胞睑脉络而起,故得此名。

胞生痰核相当于西医的睑板腺囊肿[3](霰粒肿)。

4 疾病科属

眼科

5 眼胞痰核的病因病机

眼胞痰核多由脾胃蕴热与痰湿相结阻滞经络而发[4]。

恣食炙赙,脾胃蕴热生痰,痰热相结,阻滞经络,致气血受阻。凝集于睑内,逐渐隐起而发为本病。

6 眼胞痰核的症状

本病“睥外皮内,生颗如豆,坚而不疼[4]。火重于痰者,其色红紫,乃痰因火滞而结[4]。此生于上睥者多,屡有不治自愈”(《审视瑶函》)[4]。痰核初起如米粒,逐渐长大,以致眼胞重坠[4]。

眼胞痰核初起多无自觉症状。在临床上常见两种情况:

一、胞睑内隐起硬结,扪之很小,外观不显。渐长大后,可见睑内有局限性隆起,但皮色不变。此硬结扪之可活动而不与睑皮肤粘连,生长缓慢,有的长到一定程度则静止,也不溃破。一般为单发,也有多发者。好发于上胞,个别也可生于下睑较小型者,一般在睑内无显著改变,也无自觉症状。较大者,可见在睑内相对应之处呈青灰色或紫红色,眼睑可有重坠感。

二、睑内硬结生长迅速者,长到一定程度可在睑内自溃。溃后不易收口,且在溃口处生肉芽,长期不愈。患者有磨擦感或有隐痛。也有少数可从皮肤面穿破。

7 眼胞痰核的诊断 71 诊断依据

一、胞睑内长硬核较小,存在日久或渐长不消。

二、胞睑皮肤颜色正常,无压痛。

三、肿核与皮肤不粘连,推之移动。

四、睑内呈局限性紫红色或灰蓝色。

72 检查

在胞脸可见或角及米粒大或黄豆大之硬结,皮色如常,按之不痛,与皮肤不粘连。翻转胞睑时,可见暗红色或灰蓝色隆起。少数能自行消散,若日久不消,逐渐长大,隆起硬结,则有胞睑重附、胀涩、异物感。有时在胞睑内自助行穿破而愈,或形成肉芽增生。少数向皮肤面穿破。

8 需要与眼胞痰核相鉴别的疾病 81 针眼

眼胞痰核须与针眼相鉴别。针眼病程急,局部红肿焮痛起疖肿,化脓后有脓点,溃后自愈。若脓头不溃破,可转为胞生痰核。若感受外邪,则局部红肿疼痛变为针眼。

眼胞痰核与针眼的鉴别:

病名 发病部位 主症 病程 对白睛影响 胞生痰核 睑深部 睑皮肤正常,可扪到核状硬结,与皮肤不粘连,存在日久或渐长,若无感染者不化脓,睑里呈局限性紫红色或灰蓝色 缓 无影响 针眼 靠睑弦 局限性红肿,掀痛,疖肿中心硬,与睑皮肤粘连,化脓后头小,溃破后自愈 急 发病近眦部者可致眦部白睛水肿

眼胞痰核与内针眼的鉴别:

病名 睑皮肤 睑内 硬结 病程 转归 内针眼 红肿较重 色红赤有**脓头 较大而们之稍动 较短 脓溃肿消 胞生痰核 正常 局限性青灰或紫红色 推之可移动 缓慢 复受外邪,亦显红肿,但较内针眼轻 82 痨瘵

眼胞痰核多为单发或多发。若发生于小儿且反复发作者,应排除是否为痨瘵。

83 癌变

若系老年人,术后复发,且迅速增大者,须注意排除癌变。

9 眼胞痰核的治疗

肿核小型且静止者,可不作治疗,有的可以自消,不能自消者也无碍。若形态较大,影响外观,或有眼睑重坠感,或有溃破趋势者,当作治疗。

治疗胞生痰核,自古以来多以手术为主,但也有不少单用药物治疗之记载。若用药物治疗可以消散者,则不必强求手术。

眼胞痰核治宜化痰散结为主[4]。内服化坚二陈丸或清胃汤加减;外用生南星磨醋涂擦[4]。

痰核大者应手术治疗[4]。据《原机启微》记载,我国古代手术法亦系翻转眼睑,切开肿核,清除其内容物[4]。

这种趋势,目前不论中医、西医,都有探讨。

91 辨证治疗

眼胞痰核多因恣食炙煿,脾胃蕴热生痰,痰热互结,阻滞经络,致气血受阻,隐起于胞睑内而成。也有因胞睑内针眼未成脓而局限,或脓虽成而不溃破均可转为本病。本病病发于胞睑,在脏属脾,多为实症。证见胞睑起硬结,为脾胃痰湿内蕴;若局部微红稍痛为兼有热。治疗总的原则是化痰散结,必要时手术。

911 痰湿阻结型 9111 症状

较小型者无任何自觉症状,较大者可有眼睑重坠感。查局部,小型者望诊无异常,触诊可于胞睑中扪到坚硬而可推动、与皮肤不粘连的硬结。若渐长而较大者,除扪到圆形硬结外,相对应处睑皮肤可见隆起,或可见相对应的睑内呈青灰或紫红色,舌淡苔薄白,脉缓。

9112 证候分析

痰湿阻滞胞睑脉络,气血不能循常道畅行而瘀阻于胞睑内,气血凝结,逐渐隐起而成硬结。日久阻滞越重,硬结渐长大,有碍胞睑开合而感重坠。舌脉亦皆痰湿内蕴之征。

9113 治法

化痰散结。

9114 方药治疗 91141 主方

化坚二陈丸(吴谦《医宗金鉴》)加减处方:陈皮8克,法半夏12克,茯苓15克,天花粉12克,白僵蚕(炒)10克,黄连8克,浙贝母15克,昆布10克,海藻10克。水煎服,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若局部红痛,加黄芩12克、金银花12克。硬结大而未溃者,加皂角刺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体虚或小儿患者反复发作,加太子参10克、黄芪12克、白术10克。纳欠佳者,加鸡内金10克、麦芽15克。

方中陈皮、半夏、白茯苓、生甘草为二陈汤,有燥湿化痰之功,白僵蚕软坚散结,黄连、荷叶清热兼祛湿,共奏化痰散结之功,现常改用汤剂。

91142 中成药

⑴内消瘰疬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

⑵王海瘿瘤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912 痰热阻结/痰热蕴结

胞生痰核·痰热蕴结证(phlegm nodule in eyelid with phlegmheat amas ent pattern)是指痰热蕴结,以眼睑内肿核如豆,触之不痛,推之移动,皮色如常,睑内面呈紫红色隆起,舌苔黄,脉滑数为常见症的胞生痰核证候[3]。

9121 症状

胞睑胀痛而痒,眼有沙涩感或睑肿难睁。查局部,轻者胞睑皮色微红,重者红肿;睑内红赤或紫红,甚则溃脓,舌红苔黄白,脉滑数。

9122 证候分析

痰热相结,阻滞脉络,热邪偏重,郁久化火,或复受外邪,客于受阻脉络,致病情较重而显火热之象,胞睑红赤,重者红肿,睑内红赤,重则紫红。火灼津液也可酿脓。舌脉亦属痰热之征。

9123 治法

清热散结。

9124 方药治疗

清胃汤(傅仁宇《审视瑶函》)加减处方:石膏20克,黄连8克,连翘10克,当归尾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黄芩12克,枳壳10克,浙贝母15克,皂角刺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方中炒栀子、生石膏、黄连、连翘、黄芩、生甘草清热;炒枳壳、炒苏子、陈皮行气散结;归尾活血消滞散结;荆芥穗、防风助散郁火。诸药组方,具有清热祛痰、消滞散结的作用。

92 外治法

1、初起可局部 或作湿热敷,促其气血畅行,以利散结。可局部湿热敷,或内服药渣再煎澄清液热敷。

2、紫金锭调外障眼药水或冷开水,外涂患处皮肤。也可用生南星末加少许冰片,调水成糊状,频涂患处皮肤,以行气通络,化痰散结,以上二药切勿涂入眼内。

3、急性子南星糊状油剂急性子、生南星各等份,各研成极细末后混匀,用麻油适量调成糊状,涂于纱布上,贴敷患处,每日1次。并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患处,每日有次,每次1520分钟。

4、若肿核较大,患者内服中药有困难,宜行刮除术。胞睑硬结胀痛,有异物感,皮色微红,脸内相应部位色紫清热散结。现代多作霰粒肿切开刮除术。

93 手术方法

术眼按常规消毒,作表面麻醉及局部浸润麻醉后,用霰粒肿夹夹住肿核部位,翻转眼睑,暴露睑结膜。取与睑缘垂直方向,用尖刀在肿核中央切开,再用小刮匙将肿核囊内容物刮净。如囊壁较厚,则可剪除部分已软化的囊壁。术毕除去霰粒肿夹,压迫止血后,涂消炎眼膏,加眼垫包扎术眼,翌日换药即可除去眼垫。

注意事项:

1.若有红肿现象,须待红肿消除后再手术。

2.若已在睑结膜自溃而生肉芽者,先剪除肉芽后,按上法手术。

3.若肿核部位过于靠近眦部,不便翻转眼睑,或已在眼睑皮肤面自溃者,可从睑皮肤面作切口按上法手术,但切口宜稍大且必须与睑缘平行。术毕用“0”号丝线缝合两针。

4.切开时避免切断睑缘动脉弓,以免去除夹子后出血不止。若出现出血不止,压迫无效时,当作缝合止血加压包扎。

10 预后

较小者有的可以自消。较大者除影响外观及有轻度不适感外,一般无甚妨碍。经手术治疗后,预后亦良好。

11 文献摘要

《审视瑶函·睥生痰核症》:“此症乃睥外皮内,生颗如豆,坚而不咚。火重于痰者,其色红紫,乃痰因火滞而结。此生于上睥者多,屡有不治自愈。有恣辛辣热毒酒色断丧之人,久而变为瘿漏重疾者,治亦不同。若初起知劫治之法,则顷刻而平复矣”。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疾病科属 5 睥生痰核的病因病机 6 睥生痰核的症状 7 睥生痰核的诊断 71 诊断依据 72 检查 8 需要与睥生痰核相鉴别的疾病 81 针眼 82 痨瘵 83 癌变 9 睥生痰核的治疗 91 辨证治疗 911 痰湿阻结型 9111 症状 9112 证候分析 9113 治法 9114 方药治疗 91141 主方 91142 中成药 912 痰热阻结/痰热蕴结 9121 症状 9122 证候分析 9123 治法 9124 方药治疗 92 外治法 93 手术方法 10 预后 11 文献摘要 12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睥生痰核的方剂 1 拼音

pì shēng tán hé

2 英文参考

phlegmatic nodule in eyelid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phlegm nodule in eyelid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chalazio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chalazio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睥生痰核为病名[1]。出《证治准绳·杂病》。即胞生痰核[1]。

胞生痰核(phlegm nodule in eyelid;chalazion)为病证名[2]。见清·佚名《眼科易知》。又名睥生痰核(出《证治准绳·杂病》)、疣病(《原机启微·血气不分混而遂结之病》)、眼胞痰核(《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胞睑肿核(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中医眼科学讲义》)、眼泡痰核(茹十眉《五官病》)、目疣(《审视瑶函》)。是指以眼睑内生核状硬结,触之不痛,肤色如常,推之皮肤可移为主要表现的眼病[3]。一般病程较长,且易复发。由于睑内核状硬结主要因痰湿阻结胞睑脉络而起,故得此名。

胞生痰核相当于西医的睑板腺囊肿[3](霰粒肿)。

4 疾病科属

眼科

5 睥生痰核的病因病机

睥生痰核多由脾胃蕴热与痰湿相结阻滞经络而发[1]。

恣食炙赙,脾胃蕴热生痰,痰热相结,阻滞经络,致气血受阻。凝集于睑内,逐渐隐起而发为本病。

6 睥生痰核的症状

本病“睥外皮内,生颗如豆,坚而不疼[1]。火重于痰者,其色红紫,乃痰因火滞而结[1]。此生于上睥者多,屡有不治自愈”(《审视瑶函》)[1]。痰核初起如米粒,逐渐长大,以致眼胞重坠[1]。

睥生痰核初起多无自觉症状。在临床上常见两种情况:

一、胞睑内隐起硬结,扪之很小,外观不显。渐长大后,可见睑内有局限性隆起,但皮色不变。此硬结扪之可活动而不与睑皮肤粘连,生长缓慢,有的长到一定程度则静止,也不溃破。一般为单发,也有多发者。好发于上胞,个别也可生于下睑较小型者,一般在睑内无显著改变,也无自觉症状。较大者,可见在睑内相对应之处呈青灰色或紫红色,眼睑可有重坠感。

二、睑内硬结生长迅速者,长到一定程度可在睑内自溃。溃后不易收口,且在溃口处生肉芽,长期不愈。患者有磨擦感或有隐痛。也有少数可从皮肤面穿破。

7 睥生痰核的诊断 71 诊断依据

一、胞睑内长硬核较小,存在日久或渐长不消。

二、胞睑皮肤颜色正常,无压痛。

三、肿核与皮肤不粘连,推之移动。

四、睑内呈局限性紫红色或灰蓝色。

72 检查

在胞脸可见或角及米粒大或黄豆大之硬结,皮色如常,按之不痛,与皮肤不粘连。翻转胞睑时,可见暗红色或灰蓝色隆起。少数能自行消散,若日久不消,逐渐长大,隆起硬结,则有胞睑重附、胀涩、异物感。有时在胞睑内自助行穿破而愈,或形成肉芽增生。少数向皮肤面穿破。

8 需要与睥生痰核相鉴别的疾病 81 针眼

睥生痰核须与针眼相鉴别。针眼病程急,局部红肿焮痛起疖肿,化脓后有脓点,溃后自愈。若脓头不溃破,可转为胞生痰核。若感受外邪,则局部红肿疼痛变为针眼。

睥生痰核与针眼的鉴别:

病名 发病部位 主症 病程 对白睛影响 胞生痰核 睑深部 睑皮肤正常,可扪到核状硬结,与皮肤不粘连,存在日久或渐长,若无感染者不化脓,睑里呈局限性紫红色或灰蓝色 缓 无影响 针眼 靠睑弦 局限性红肿,掀痛,疖肿中心硬,与睑皮肤粘连,化脓后头小,溃破后自愈 急 发病近眦部者可致眦部白睛水肿

睥生痰核与内针眼的鉴别:

病名 睑皮肤 睑内 硬结 病程 转归 内针眼 红肿较重 色红赤有**脓头 较大而们之稍动 较短 脓溃肿消 胞生痰核 正常 局限性青灰或紫红色 推之可移动 缓慢 复受外邪,亦显红肿,但较内针眼轻 82 痨瘵

胞生痰核多为单发或多发。若发生于小儿且反复发作者,应排除是否为痨瘵。

83 癌变

若系老年人,术后复发,且迅速增大者,须注意排除癌变。

9 睥生痰核的治疗

肿核小型且静止者,可不作治疗,有的可以自消,不能自消者也无碍。若形态较大,影响外观,或有眼睑重坠感,或有溃破趋势者,当作治疗。

治疗胞生痰核,自古以来多以手术为主,但也有不少单用药物治疗之记载。若用药物治疗可以消散者,则不必强求手术。

睥生痰核治宜化痰散结为主[1]。内服化坚二陈丸或清胃汤加减;外用生南星磨醋涂擦[1]。

痰核大者应手术治疗[1]。据《原机启微》记载,我国古代手术法亦系翻转眼睑,切开肿核,清除其内容物[1]。

这种趋势,目前不论中医、西医,都有探讨。

91 辨证治疗

睥生痰核多因恣食炙煿,脾胃蕴热生痰,痰热互结,阻滞经络,致气血受阻,隐起于胞睑内而成。也有因胞睑内针眼未成脓而局限,或脓虽成而不溃破均可转为本病。本病病发于胞睑,在脏属脾,多为实症。证见胞睑起硬结,为脾胃痰湿内蕴;若局部微红稍痛为兼有热。治疗总的原则是化痰散结,必要时手术。

911 痰湿阻结型 9111 症状

较小型者无任何自觉症状,较大者可有眼睑重坠感。查局部,小型者望诊无异常,触诊可于胞睑中扪到坚硬而可推动、与皮肤不粘连的硬结。若渐长而较大者,除扪到圆形硬结外,相对应处睑皮肤可见隆起,或可见相对应的睑内呈青灰或紫红色,舌淡苔薄白,脉缓。

9112 证候分析

痰湿阻滞胞睑脉络,气血不能循常道畅行而瘀阻于胞睑内,气血凝结,逐渐隐起而成硬结。日久阻滞越重,硬结渐长大,有碍胞睑开合而感重坠。舌脉亦皆痰湿内蕴之征。

9113 治法

化痰散结。

9114 方药治疗 91141 主方

化坚二陈丸(吴谦《医宗金鉴》)加减处方:陈皮8克,法半夏12克,茯苓15克,天花粉12克,白僵蚕(炒)10克,黄连8克,浙贝母15克,昆布10克,海藻10克。水煎服,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若局部红痛,加黄芩12克、金银花12克。硬结大而未溃者,加皂角刺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体虚或小儿患者反复发作,加太子参10克、黄芪12克、白术10克。纳欠佳者,加鸡内金10克、麦芽15克。

方中陈皮、半夏、白茯苓、生甘草为二陈汤,有燥湿化痰之功,白僵蚕软坚散结,黄连、荷叶清热兼祛湿,共奏化痰散结之功,现常改用汤剂。

91142 中成药

⑴内消瘰疬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

⑵王海瘿瘤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912 痰热阻结/痰热蕴结

胞生痰核·痰热蕴结证(phlegm nodule in eyelid with phlegmheat amas ent pattern)是指痰热蕴结,以眼睑内肿核如豆,触之不痛,推之移动,皮色如常,睑内面呈紫红色隆起,舌苔黄,脉滑数为常见症的胞生痰核证候[3]。

9121 症状

胞睑胀痛而痒,眼有沙涩感或睑肿难睁。查局部,轻者胞睑皮色微红,重者红肿;睑内红赤或紫红,甚则溃脓,舌红苔黄白,脉滑数。

9122 证候分析

痰热相结,阻滞脉络,热邪偏重,郁久化火,或复受外邪,客于受阻脉络,致病情较重而显火热之象,胞睑红赤,重者红肿,睑内红赤,重则紫红。火灼津液也可酿脓。舌脉亦属痰热之征。

9123 治法

清热散结。

9124 方药治疗

清胃汤(傅仁宇《审视瑶函》)加减处方:石膏20克,黄连8克,连翘10克,当归尾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黄芩12克,枳壳10克,浙贝母15克,皂角刺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方中炒栀子、生石膏、黄连、连翘、黄芩、生甘草清热;炒枳壳、炒苏子、陈皮行气散结;归尾活血消滞散结;荆芥穗、防风助散郁火。诸药组方,具有清热祛痰、消滞散结的作用。

92 外治法

1、初起可局部 或作湿热敷,促其气血畅行,以利散结。可局部湿热敷,或内服药渣再煎澄清液热敷。

2、紫金锭调外障眼药水或冷开水,外涂患处皮肤。也可用生南星末加少许冰片,调水成糊状,频涂患处皮肤,以行气通络,化痰散结,以上二药切勿涂入眼内。

3、急性子南星糊状油剂急性子、生南星各等份,各研成极细末后混匀,用麻油适量调成糊状,涂于纱布上,贴敷患处,每日1次。并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患处,每日有次,每次1520分钟。

4、若肿核较大,患者内服中药有困难,宜行刮除术。胞睑硬结胀痛,有异物感,皮色微红,脸内相应部位色紫清热散结。现代多作霰粒肿切开刮除术。

93 手术方法

术眼按常规消毒,作表面麻醉及局部浸润麻醉后,用霰粒肿夹夹住肿核部位,翻转眼睑,暴露睑结膜。取与睑缘垂直方向,用尖刀在肿核中央切开,再用小刮匙将肿核囊内容物刮净。如囊壁较厚,则可剪除部分已软化的囊壁。术毕除去霰粒肿夹,压迫止血后,涂消炎眼膏,加眼垫包扎术眼,翌日换药即可除去眼垫。

注意事项:

1.若有红肿现象,须待红肿消除后再手术。

2.若已在睑结膜自溃而生肉芽者,先剪除肉芽后,按上法手术。

3.若肿核部位过于靠近眦部,不便翻转眼睑,或已在眼睑皮肤面自溃者,可从睑皮肤面作切口按上法手术,但切口宜稍大且必须与睑缘平行。术毕用“0”号丝线缝合两针。

4.切开时避免切断睑缘动脉弓,以免去除夹子后出血不止。若出现出血不止,压迫无效时,当作缝合止血加压包扎。

10 预后

较小者有的可以自消。较大者除影响外观及有轻度不适感外,一般无甚妨碍。经手术治疗后,预后亦良好。

11 文献摘要

《审视瑶函·睥生痰核症》:“此症乃睥外皮内,生颗如豆,坚而不咚。火重于痰者,其色红紫,乃痰因火滞而结。此生于上睥者多,屡有不治自愈。有恣辛辣热毒酒色断丧之人,久而变为瘿漏重疾者,治亦不同。若初起知劫治之法,则顷刻而平复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1257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7
下一篇2024-04-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