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厅长人物背后的深刻警示

祁厅长人物背后的深刻警示,第1张

《人民的民义》热播以来,讨论最多的可能就是祁厅长了。底层出身,没有家族背景,没有政治资源的情况下,被权力“玩弄”转而精明算计,以求“胜天半子”。

若这样的人物放在正义一方,便是典型的励志故事。变化莫测的当下,汲汲营营的蒌蚁之辈又何尝不是以这样奋起直追的精神支撑着,努力着。因此,剧中祁厅长的角色会带给人同情,在对恶的声讨中保留一部份理解。

然而理解并不代表认同,是哪里出错了?是少年家境的贫寒种下那一颗自卑的种子吗?是不该出现在生命中的梁璐因爱生恨的权力捉弄吗?是营造这种政治环境的前书记赵立春吗?如果是的话,同样条件下还有易学习。

如果可以重新选择的话,也许祁厅长还是祁厅长,永远不会成为易学习。因为易学习的长年不被提拔在祁厅长眼中就是一种失败,而他是不允许自己失败的。相反,易学习看重的是在其位谋其职,尽职尽责的人生在易学习眼中就是成功。两个人道路的分界点就在这一念之间。

为什么同样的境遇,会有这样完全不同的成败标准呢?这取决于认识事物的能力。

放在剧中人物看,被权力“玩弄”转而精明算计的祁厅长正是由于不能适应被压迫时的政治环境,使得对权力这件事的认识产生了巨大的偏差。

放在生活中,有多少人对贫困的适应不足导致对财富的认识偏差,对孤独的适应不足导致对幸福的认识偏差……

排挤、贫困、孤独这些让人并不愉快的感受不论我们愿不愿意,总会透过各种各样的事情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真正影响我们的并不是排挤、贫困和孤独,而是由此带来的情绪。

如同看见一匹马,有人想到的是战争的残酷,有人想到的是草原的洒脱。可怜的是不尽如人意的境遇让祁厅长想到的是嘲笑引发的愤怒情绪,进而不可容忍。

人各有志,成败标准于不同人看来千差万别,甚或恰恰相反。没有哪一种成功是唯一的标准。若仅仅是选择不同结局不同,自然心甘情愿。最可悲的是因为自身的局限,选择了一个并不心甘情愿的结局,这才是最值得我们警示的。

如祁厅长般铤而走险的人心中都有一个梦,盼望一切都结束的时候,这个梦就会成真,而那个梦便是他当下的动力。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有的人梦想再忍受几年高压烦忧的工作便财务自由,高枕无忧;有的人梦想只要改变现状,未来就会万事如意。

祁厅长的梦是否和他铤而走险的算计必然联系?或者说铤而走险的算计是否一定会到达梦想的彼岸?

看剧中人物,我们站在旁观者总是清晰的。

错误是由于知识的缺陷,而不正确的、片断的和混淆的观念,必定包含知识的缺陷。

我们很容易看到别人的片断的、混淆的观念,而不容易看清自己的。也就是说改变现状并不一定走向万事如意,忍受今天也并不一定通往美好明天。

不正确的、片断的和混淆的观念会将我们引向如祁厅长般不可知的明天。

斯宾诺莎将这个知识分为三种: 第一种知识是意见或想象;第二种知识为理性;第三种知识为直观。只有第一种知识是造成错误的原因,第二和第三种都必然是真知识。

用第二种和第三种知识做事,就是老子的“无为”。

“必要”是达到一定目的的必要条件,是理性知识。人要生存需要一日三餐,满足基本饮食起居就是必要,山珍海味就是过度。

“自然”是直观,量力而行,顺乎个人的德行,不过度自信也不过份自卑。

以“必要”和“自然”行事即是“朴”,即是“道”。

教育应该让刚入世的每一个人修的第一课不是成功学,而是抱朴守真。为“公”就是为民服务;为“商”就是便利社会;为“匠”就是精艺求精,此为最朴素的价值。守住原初的本真,虽然不一定前程似锦,但一定可以绕开一个又一个迷惑的坑,保有内心一片平和之境。

不少人对人民的名义中祁同伟这个角色印象非常深刻,作为侯亮平的师兄,高育良的学生,剧中的大反派。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他把自己的老师拉下水,设计了陈海的车祸,勾结山水集团高小琴,抛弃自己的妻子梁璐。

在我看来,祁同伟代表的是没有一个好的出身,投胎时没有找了一个好人家的普通群众。而我们在这部电视剧中看到的是侯亮平的大公无私,伟岸公正,拒绝腐败。而祁同伟则是无耻,卑鄙,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可是我们可能忽略了究竟是为什么造成了同一所学校上学的两个人,但是这两位做事做人差距这么大呢。

其实祁同伟的悲剧,恰恰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一个很大的问题——社会阶级的固化,和平民阶层的晋升道路无望。而祁同伟自身的悲剧却是被他自己出身所架住和被上面的人压制所愤怒和绝望。

祁同伟在剧中一直有两种光环在围绕着他,第一是自己贫困的出身使自己对于金钱和权力的渴望。另一种是自己出身的不自信和自卑。所以他才会在高育良已经给他铺好路的情况下还对副省长这个位置穷追不舍。

正是因为这种对权力的匮乏感让他对晋升保持着一种狂热的状态,其实讲道理,祁同伟这种没有任何资源在他这个年纪已经当为公安厅厅长,已经是非常大的成就了。就算他不当那个副省长,他在自己的厅长位置上一直待着,也是一个可以满足的结果了。可惜祁并不满足。

事实上沙瑞金在给自己的下属多次提祁同伟的时候,很多人在心里已经默认了祁这个副省长在他们心里的地位。可惜恰恰就是祁的急功近利,用力过猛,一切都不自然了。他给陈岩石家里扫地这一件事,让沙瑞金看到了祁打的用力过猛。其实很多人都能看出来,祁给自己设计了这么多,其实反而一步一步的跑偏了。感觉就有点像——跳梁小丑。可是最可悲的恰恰是跳梁小丑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跳梁小丑的行为。

赵东来曾经提到过,祁这个人最喜欢看的是胜天半子,是哪个天?想必就是压在祁同伟头上的那些权贵积极无疑,祁自负的认为他可以胜天半子,战胜那些权贵阶级。但可悲的是,他永远不可能战胜他的天。有人说,祁如果不找这么多事,现在可能已经是副省长了,没错,如果祁没游走歪路,以他的机智和能力,或许已经成为我们的第二个达康书记了。可是我要提到一个人——梁璐,上大学时候,祁本身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可是就因为梁璐大**的一句话把祁的前程葬送回到了一个望不到头的穷山沟里。

祁厅长专属音乐叫春风秋雨。

这歌曲中充满的是无奈,埋怨和伤感,人生短暂再加上叶倩文特殊的嗓音,把这首歌曲诠释的很到位。正如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祁厅长的人物角色不服输,不甘心任人宰割,历经坎坷,宁死不屈,他不忘本,一直想着自己的乡亲们,有情有义的角色性格相契合。

这时的祁同伟说英雄在权利面前是拗不过的,英雄在权力面前是什么啊,只是工具。不亲身经历或许很难体会。但是亲身经历后,得到的其实也未必是正确答案。只能感叹祁同伟是时运不济,命运坎坷充分表达了其不甘于命运安排的狂傲内心。

这正与春风秋雨歌词,就算兜兜转转仿佛永远等待始终相信灰暗当中仍存缤纷充满的是无奈,埋怨和伤感。唱出了因为世上有很多无奈,世事变化太快,人生短暂在爱情里面敢爱敢恨的作风。也正如人民的名义里面祁厅长在黑化中敢爱敢恨的人物角色的一个衬托。

说实话,《人民的名义》好看是挺好看的,但是也绝没有网络上各路宣传口号说得一样那么好。还号称什么“史上最大尺度反腐剧”,最大的床戏居然是陈海卧病在床四十几集,最暴露的床戏居然也就是学外语,尺度大在哪儿?!(大雾!)

好了,不开玩笑,还是说说这部电视剧。

无论怎么样,这部电视剧是真实的。我之所以说这部电视剧好看的原因也在于此。无论是开篇的“小官巨贪”,还是夜间汇报和紧急会议,以及拆迁动乱和现场工作会,实际上是特别有生活气息的。以我亲身体验来看,中国干部们经常会有“你这个同志如何如何”的口头禅,这种口头禅并不口语化,甚至有些书面,但是流行于干部们的口头,既可以用作玩笑,也可用来严肃强调。而知乎上各路企业的年轻人(程序猿、文案、大学生)在工作学习的环境中却很少听到。而另一方面,中国各级政府的党员干部们,往往都是不知疲倦的工作狂魔,周六固定不休息、周天休息不固定,各地市委市政府搞成“夜总会”(夜里总是开会)也极其常见。我就没见过哪个地方的市政府夜里没开过会,但我还很少见到企业夜里开会的,唔,华为除外。这些林林总总,都变成了《人民的名义》上演的片段,无论你承认与否,就是中国官员们的日常:独特的话语体系、无休止的工作时间、固定的社交圈、险象环生的政治斗争还有琐碎复杂且固定的工作流程。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这部电视剧的主创人员专业的精神和态度。目前为止,以下几个片段就极为闪亮:

侯勇扮演的部委实职处长的哭诉;

几大配角在官邸里的深夜王者局狼人杀;

总监制扮演的工人头子王文革带队正面硬刚拆迁队的半机械化部队。

虽说陆毅作为主演在片中的演技也一直被大家抱怨,但是我个人还是觉得他的表现不错。陆毅有个片段让我想起了我一位同学的父亲。这位叔叔是我区的反贪局长,虽说随着岁数见长愈发白白胖胖,远看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忠厚长者模样。但是你如果与他交谈寒暄两句,会发现他藏在眼睛后的小眼睛时不时冒出几丝凌厉,对视之时,极为不舒服。我问过我同学,说你爹这眼神不注意看没啥,稍注意下有点吓人啊。我同学说了四个字:“职业习惯”。

而在发小蔡成功来到侯亮平家中拜访时,席间陆毅就用一个眼神震慑了蔡成功。

前一秒还是客客气气说丁义珍出逃。

后一秒就一身正气开始“审问模式”。

继续咄咄逼人地追问。

眼神特写,满脸都写着“你赶紧老实给我交代”。

发小の无奈呼唤。

但是这部电视剧好归好,精彩归精彩,不过也达不到目前各路社交网络上安利吹捧的高度。

如果人们还对早年的《生死抉择》、《黑洞》、《天地良心》都还有印象,就会发现《人民的名义》并没有比这些同类剧作更出色多少。眼下社会反响这么好,无非是一方面目前反腐是热点,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都很关注,另一方面多年未出反腐剧,这也算是近期突破的一个口子,更重要的可能在于出品方是最高检,精雕细琢,质量倒也上乘,而御史台官方出品更是挠到了不少观众的G点,似乎能从一部片子里看出反腐的决心和信心,于是乎便一边嗑着瓜子看着热闹,一边大呼过瘾大呼希望光明。

但是我不得不说一下反腐的另一件事:

越是反腐、越是倡廉,我党干部就越来越会是一个贵族化趋势。

这个问题下有一个高赞匿名回答:

副检察长的儿子是反贪局长;

大法官的老公是省委副书记;

大法官的侄女反贪局处长;

系主任高升后当初看重的学生也都步步高升,三个学生一个比一个赛高,最喜欢的学生会主席是本剧主角;

市委书记的老婆是银行副行长;

反贪局长的父亲是省委副书记的老领导;

他们合伙搞死了一个农民出身的帝都部委处长。

这是不是剧中的事实?是的。

这是不是现实中的事实?一半是的。

片中陈老说他很怀念以前的时代,曾经的干部清正廉洁,收人一台空调就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但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

那是中国大部分党政机关领导干部都是干过革命打过仗的老资历的年代,

那是一个生产力和消费力都极为匮乏的年代,

那是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四五十还得养活一大家的年代,

那是一个干部一个月工资一二百块,高级别干部还享受住房医疗教育交通保障的特供福利的年代。

当然,我不是说那个时代干部的清正廉洁是假的。对于老一辈***人坚定理想信念,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赤子之心我一直特别敬佩。但是我也得告诉你,在那个均贫的年代,干部与普通老百姓生活质量的差距并不比现在要小,只不过因生产力的落后以及市场的不繁荣,才会有“检察长和我们也没啥不一样的,都是一样穿着麻布衣服”的错觉。你还真以为检察长和你们家不一样呢?你要觉得你家和检察长家一样也没啥大不了的,但是陈老你不能这么觉得啊。

陈老你怀念那个年代是真的,那个年代干部清正廉洁一心为公也是真的。

但是陈老有没有想过,您的儿子陈海为什么可以上汉东大学政法系?与陈海一样年纪的人,当初有多少人上不了大学?

陈海为什么可以分到汉东省检察院?同届的学生有几人能分到省检察院?

陈海又为什么可以年纪轻轻40出头就任省检察院反贪局局长,这可是个副厅级干部啊?副局长一看就是年纪资历比陈海都大不少的老干部,为什么提拔不上去呢?

所以我说,越是反腐,越是倡廉,干部队伍就越会贵族化。

在公务员工资待遇水准不提高的情况下,越是反腐,越是倡廉,越是强调要把权力放在笼子里,越是说要加强监管打击腐败力度,就一定会有一大帮干部离开公务员行业,要么辞职要么下海。大干部有能力有资历,换个企业一样可以当高管;年轻人,有活力有冲劲,辞职出去在哪儿挣不上这体制里发的几千块钱工资?上一代人的选择少。公务员工资高,福利好,还稳定轻松,大家自然愿意,哪怕我不图发财就想安安稳稳也无所谓。终其一生正科级退休也能养活自己。但是现在还行吗?赵德汉堂堂处级干部生活还不是紧巴巴,只能吃炸酱面骑电瓶车?再反腐个五年十年,你看看这样的干部还愿意留在体制内不?

那能留在干部队伍的是什么人?是侯亮平、陈海、陆亦可这样的各种二代们。他们或是官二代,子承父业家族传统,反正父母养老不用你担心,有大批的门生故旧,你不犯错误再努力工作便能轻易脱颖而出,还可以接着往上送你一程;或是富二代,家境优越能够提供不错的经济基础,每个月几千块钱工资权当是挣个零花钱,老老实实不犯错,他也能在这个环境里无忧无虑好好成长起来,反正家里也不指望你这点钱,在体制内给家里整点政商关系的资本就行。当然了,干部队伍中也一定还能留下别的人,家境一般的人有,不过,也就是靠着一股子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撑着了。

我不是说穷人家出来的干部更容易腐败,人品更差。污名化穷苦出身干部的事儿我也干不出来,毕竟我也是个彻头彻尾的“农民的儿子”,贪官的家庭背景有好有差。我的意思是,只要我们越持之以恒地反腐,越坚持不懈地倡廉,那么公务员作为一个不提升待遇的高危行业,实现阶级跨越的可能性就越来越低,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这份工作的吸引力自然也就越来越低,那么从概率上来讲,公务员队伍里除了二代以外大概就是彻彻底底的共产主义者。那么二代越来越多,干部队伍可不就是妥妥的贵族化。于是在干部队伍里慢慢就有污名化穷苦出身的趋势,现在还不明显,以后大家看吧。

但是我不是说反腐倡廉不好,反腐倡廉一定是要搞的,电视剧都说了,腐败是社会动荡的导火索,再不反腐败,就要亡党亡国。只是光反腐败倡廉,又不给公务员提待遇,说实话,这就是明明白白告诉你:想给国家干活儿,先看看你爹妈的养老金,再问问你老婆答应不。

接下来是两学一做的时间:

让每一个干部都深刻懂得,当干部就必须付出更多辛劳、接受更严格的约束。

小伙伴们大家好,说起国内的反腐剧,你第一个想到的是哪一部呢?我想很多小伙伴们会选择《人民的名义》,的确,这部剧是非常的好看,小编称其为近十年最好看的反腐剧也不为过,这部剧剧情精彩,人物鲜明,深受观众喜爱,那么我们今天便来聊一聊这部剧中人物特点最为鲜明的三位。

第一位:祁同伟。祁同伟在剧中的职位是省公安厅厅长。祁同伟的出身还是非常令人同情的,他自幼丧父、丧母,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凭借着自己的努力,逐步做到了省公安厅厅长这个位置,可以说是非常的不容易。得势后的祁厅长没有忘记老家乡亲们的恩情,对于他们的要求能帮则帮,从道德角度上来说祁厅长是非常不错的,但是法大于情,任何借口都不是违法犯罪的理由,等待祁同伟的只能是正义的审判。

第二位:李达康。作为汉东省省委常委兼京州市市长,李达康身上的担子不轻,但其雷厉风行的办事态度,讲究高效率的处事风格,让他收获了不少好评,在处理大风厂工人下岗事件中,李达康展现出了极高的办事效率和工作责任心。几年没有解决的银行窗口过低问题,达康书记仅用数星期便解决了。

三、高育良。作为汉东省的二把手,高育良这个角色也非常的出色,高育良时常把清正廉洁挂在嘴边,时常教导祁同伟要团结同志,不要猜疑别人,起初小编认为这家伙是个好官,最后还是露出了他本来的面目,这也说明任何触犯法律的人必将会受到法律的严惩。从他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很多当今社会现象,高育良本来可以选择正道,但他却选错了道路,以至于一步一步走向深渊。

好了,以上便是小编认为《人民的名义》中性格特点最为鲜明的三个人,不足之处,欢迎小伙伴们在评论区批评指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1071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6
下一篇2024-04-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