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红军团长与丈夫走散,46年后在北京重逢,丈夫已是副主席

1936年,红军团长与丈夫走散,46年后在北京重逢,丈夫已是副主席,第1张

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经历了长达30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这场革命中,无数先烈义无反顾的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而在红军时期,中央也建立过一支特殊的部队,就是1936年建立的红军女兵团,而本次故事的主人公王泉媛就是该部队的第一任团长。那么身为中级军官的她又为何会与丈夫失散几十年,以至于物是人非呢?

红军长征时期,王泉媛率领的女兵团隶属于西路军。1936年10月,西路军西征后,王泉媛便与丈夫王首道走散了,总指挥徐向前带领全军意图打通和苏联联系的西北通道,挺进新疆。

然而西路军在行军至河西走廊的时候,遭遇了盘踞西北多年的马家军的阻击,我军和马家军在黄河沿岸进行了多次激烈的战斗,虽然我军多次击退马家军的进攻,可最终还是因为指挥失误加上寡不敌众,几乎全军覆没。

值此危急存亡之时,徐向前意欲率领残部突围,在突围命令下达到剩余的部队时,时为红军女兵团团长的王泉媛,自告奋勇地向徐向前提出,由她率领的女兵断后掩护大部队突围,可徐向前担心女兵团也仅剩五百余人,难以担当重任,也担心她们会有什么不测。

奈何王泉媛态度十分坚决:我们身为女兵,即使战败被俘,也能通过化装的方式成功突围出去。王泉媛执意要断后,徐向前只好下令由她率领的几百女兵掩护大部队突围。

随后全体女兵携带枪支弹药秘密进入阵地,到达指定位置后,王泉媛指挥女兵发起战斗,徐向前立刻指挥全军突围,战况异常激烈。由于武器弹药严重不足,王泉媛率领残存的女兵也在此战中被击溃,剩下的女兵坚持不住只得四散而逃,身为团长的王泉媛只得藏身于一个窑洞中。

然而由于马家军的严密搜查,最终将她抓获。被俘之后,王泉媛就此与他的丈夫王首道彻底失去了联系。

在中国 历史 上,被俘的敌军一般都不会有什么好结局,而女性被俘虏就更加可怕,她们往往会受到非人的待遇,王泉媛也不例外,马家军的马步青是个见色起意之徒,听说抓了红军的女团长十分高兴,想要霸占王泉媛。

然而马步青的姨太太得知这个消息后,马上认王泉媛当了干女儿,身在屋檐下,王泉媛不得不同意。马步青的计划因此被打乱,于是恼羞成怒的马步青,将王泉媛分给了马家军的一个团长做小老婆,之后王泉媛饱受摧残,然而此时唯一支撑她活下去的信念,就是不知身在何方,甚至不知生死的丈夫。

到了1939年,被俘的人基本上相继被蹂躏而死,还有部分人甚至被卖到非风月场所,而此时马家军对于俘虏的人也放松了警惕,王泉媛得以暗中计划,之后在马团长的夫人的帮助下,成功逃离了马家军。

然而王泉媛孤身一人,又没有携带什么随身物品,没有钱也没有粮食如何度日?王泉媛没有放弃,依靠自己的信念,她边乞讨边打听西路军的消息,历经千难万险,她终于找到了已经改编为八路军的我党部队。

然而“第十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的接待人员由于王泉媛曾经被俘虏,又给马家军的军官当过一段时期的小老婆,便说:“你们走了三年了,说回来就回来,没那么容易。”坚决拒绝收留王泉媛,之后便给了她一些路费打发她离开。

无奈之下,王泉媛只得离开兰州只身一人返回老家。由于没有丈夫的一丁点消息,孤苦无依的王泉媛就和一名叫刘高华的烈士后代组建了新的家庭,之后的几十年,王泉媛一直都在她的老家和第二任丈夫过着平淡的生活。直到朱老总夫妻前来视察,才打破了她原本已经归于平静的生活。

1962年,新春佳节之后,朱德与夫人康克清受中央指示,视察全国各地的农民生活。朱德夫妻第二站来到了江西,视察江西当然要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达井冈山后,身为王泉媛老战友的康克青,终于在王泉媛的老家见到了阔别了几十年的王泉媛。

康克青向王泉媛诉说,自从她失散后,组织一直在找她,可是多年过去了依然没有消息,大家都以为她已经牺牲了。如今再次相见,康克青对王泉媛多年的遭遇感到十分的震撼,惊讶之余还告诉王泉媛,她的第一任丈夫王首道也在苦苦找寻她这个结发妻子。

王泉媛听后,泪流满面。然而由于王泉媛已经组建了新的家庭,二人也不好再见面。

1982年,历经磨难的王泉媛,迫切希望上级能恢复自己的党籍,在康克清的引领下,王泉媛来到了北京。在众人的安排下,王泉媛在中国妇女联合会见到了阔别46年的前夫王首道,而此时的王首道已经是国家政协副主席。

两人见面之后,百感交集、相顾无言,许久之后才简单地寒暄了几句,但鉴于此时二人的身份,双方也没有再多说什么,这一次的会面就这么简单而又短暂的结束了。但是此次会面,却了却了王泉媛长达半个世纪的心愿。

两人的再次见面,已经是12年之后的1994年,由于王首道病重,王泉媛不远千里来到北京探望他,随身还带来了自己亲手纳的布鞋,病床上的王首道接过布鞋,一时间无限感触涌上心头,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而此时已是物是人非,不由令人惋惜。

古语有云:“巾帼不让须眉”,在国家危难的时刻,正是许多像王泉媛一样为革命献身的人士舍身忘我,才将整个民族的命运改写。这种大无畏的精神足以让世人为之赞叹,她的传奇故事也值得被传颂!

“团”通常指暗月之剑骑士团(由黯影太阳·葛温德林创建的征讨忤逆神明的敌贼的组织),在黑暗之魂3中的“团长”指半龙女幽儿希卡(俘虏之塔上的NPC,葛温德林之妹),由于黯影太阳葛温德林倒下(实际上遭受了沙利万与埃尔德里奇的毒手,被埃尔德里奇所吞噬)遂从兄长葛温德林的手中继承了暗月之剑骑士团,成为了团长。

另外流传在百度贴吧中的一个梗“团长我喜欢你啊”也是出自幽儿希卡。

追求全成就的玩家通常会在完成暗月之剑誓约(获取暗月光剑奇迹)卡很久,需要反复不停的刷银骑士掉落的誓约道具(长得像耳朵一样的誓约之证),枯燥乏味和爆率极低让玩家们对誓约很不满,从而迁就于交付暗月之剑誓约道具的NPC幽儿希卡,此外游戏内有一个极为稀有的道具叫做幽儿希卡圣铃,只有击杀幽儿希卡才会获得。所以很多玩家通常会在交付完道具之后就顺手杀死幽儿希卡拿走圣铃。

广为流传的是一张,右侧是幽儿希卡,左侧是穿着卡塔利纳战甲(洋葱骑士套装)举着斯摩大锤高高跳起(蓄力攻击)、并朝幽儿希卡“表白”的玩家,上面附上一行字:

“团长我喜欢你啊!”

"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在纪律严明的铁血兵团中,军衔和职务都有高低之分,普通士兵见到上级领导时,都会敬一个标准的军礼,即使是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也不例外。

抗战时期,时任八路军副团长的王近山将军在视察兵营时,遇到了两个上前敬礼的女兵。谁知,王近山在得知她们二人是刚刚入伍的新兵之后,居然直接下令将这两名女兵击毙!众人一片哗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王近山

将军"王疯子"

这一切还要从王近山其人说起。提起《亮剑》这部经久不衰的电视剧,无人不知剧中骁勇善战、铁血丹心的李云龙。其实,家喻户晓的李云龙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的原型之一,正是开国将领王近山中将。

1915年,王近山生于湖北省红安县的一个清苦家庭。

自幼丧母、家境贫寒的他,尚不满十五岁时,便毅然决然的加入了红军队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革命战士。由于为人勇莽,枪法彪悍,打起仗来连自己的性命都不顾,王近山很快就得到了一个外号——"王疯子"。

抗战爆发后,王近山任八路军第129师772团副团长,先后参与多起战斗,歼灭敌军千余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及装备,给敌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建国后,王近山被授予了中将军衔及多枚荣誉勋章。这样一位驰骋沙场、功勋卓著的战将,当年究竟是因何原因,下令枪杀了两名向他敬礼的八路军女兵?

陌生的女兵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某一天,时任八路军副团长的王近山来到兵营,日常视察士兵们的日操练。听闻练兵场上口号响亮,眼见八路军战士们英姿挺拔,王近山面上保持严峻之色,心里其实不住点头。这时,两名女同志迎面走来,王近山顿觉十分眼生,便不由自主地多打量了几眼。

这一细看,王近山心中倏地泛起波澜,但他不动声色,没有声张。正在此时,两名女兵走向王近山,主动敬了军礼,并问候道:"近山副团长好!"王近山对她们二人点头微笑。

等到女兵们走远之后,他询问身旁的警卫员:"那两位女同志你认识吗?"警卫员怔愣了一下,仔细回想之后,说道:"没见过,不过听说是才进来的,来了没两天。"

王近山听到这句话,当即下令,让警卫员把她们二人带回。两名女兵来到王近山面前,努力掩饰着慌张神色,但这又怎能逃得过将军的鹰目。他命令八路军战士们停止操练,到此处集合。士兵们围在他们三个人身边,不明所以,面面相觑。

王近山从怀里掏出手枪,说道:"这二人是日本人派来的特务,今日就在此将二人枪毙,以示威仪!"

日军阴谋浮出水面

身份暴露的两名女间谍,仍想负隅顽抗,她们装作楚楚可怜的样子,诉说自己本是寻常百姓,为了保家卫国才进入部队,哪里会是日本特务。

王近山对她们的哭闹狡辩不予理睬,直截了当的告诉身边的战士们,他是如何察觉这二人身份有异的。

原来,王近山将军之所以能一眼看出这两名女兵的猫腻,首先就是她们走路的姿态有很大问题。

日本女性喜欢低头走路,姿态唯唯诺诺,步伐间距较小。

而我们的解放军女战士,即使刚刚入伍,还未经过系统训练,走起路来也会是英姿飒爽,步伐矫健。

更为关键的原因,就是八路军内部的军衔职务,从服装上是无法体现的。

当天王近山的穿着和他人无异,两名刚刚入伍的新兵,怎么会第一次碰面,就能认出王近山副团长的身份?这下她们二人哑口无言,众人皆恍然大悟。

这两名日本女间谍眼看计划败露,竟然妄想持枪逃跑,还击伤了几名我方士兵。

关键时刻,王近山将军拔枪将二人击毙,保卫了革命组织的安全。

实际上,1937年全面战争爆发后,日军考虑到完全诉诸武力来吞并中国的难度太大,便派遣了大量间谍在重庆等地暗中进行特务活动。

这些间谍们成为了敌军侵犯进程的催化剂,大名鼎鼎的川岛芳子,就以其敏锐的头脑策划了多起震惊中外的行动;"卖国贼"汪精卫策反投日一事,也是在日方间谍的斡旋下实现的。

揭开间谍的神秘面纱

在成为战争间谍一事上,日本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为黄种人,肤色相近,发色相似,想在一群国人中指认哪一个来自日本,可谓是大海捞针。其次,许多日本特务早年间便来到中国,并在伪满生活了多年,说得一口流利的国语,令人难以分辨。

然而,兵来将敌,水来土掩,我们火眼金睛的革命将士们在与日本女间谍的斡旋中,也总结出了一套制胜法则,这才使得王近山将军可以鉴别出两名混在我军中的日本女特务,并一举击毙,阻遏了日本军方的间谍行动。

一是看脚长,中国妇女缠足的陋习直至上世纪三十年代才被强力禁止,而日本女子自古以来便没有缠小脚的习惯,她们的脚是正常大小的,这是判断一个女人是否为日本间谍的依据之一。

二是看脚拇指的缝隙,大和民族常年穿木屐,这就导致了她们大拇指和旁边脚趾之间的缝隙宽于常人。

三是看虎口,日本军方培养特务时,需要她们执行暗杀活动,长年累月的射击训练使她们虎口生茧,不似寻常女子的手般温润如玉。

抗战时期,敌军为了窃取我军军事机密而不择手段,派出间谍秘密活动,对地下党成严加拷打,无数英烈逝于魔鬼爪牙之下。

但是面对他们惨无人道的行径,革命先辈们无一人屈服,这份烈火拷打铸就的铮铮傲骨,值得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世人们铭记。

  谢冰莹

  (1906.9.5- 2000)原名谢鸣岗,字风宝,湖南新化人。小时随父读四书五经,后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女校(又名湖南第一女子师范),未毕业即投笔从戎,于1926年冬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前身)。经过短期训练,便开往北伐前线汀泗桥与敌人恶战。她的《从军日记》就是在战地写成的,发表于《中央日报》副刊。1927年军政学校女生队解散,先后入上海艺大、北平女师大学习。从北京女师大毕业后,她用几部书的稿酬作学资,赴日本留学(1931年)。因坚拒出迎伪“满洲国”皇帝溥仪访日,而被日本特务逮捕。在狱中她大义凛然,英勇不屈,当面揭露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受到极为残酷的脑刑、指刑、电刑的严重摧残。被遣送回国后,她又第二次更名改姓赴日本留学(1935年),就读于早稻田大学研究院。遇到“七·七”事变,为救祖国危亡愤而返国,组织“战地妇女服务团”,自任团长开往前线。在火线上救助了大批伤员,并做了大量的宣传鼓动工作。她是无可争议的女中豪杰。

  抗战爆发后组织湖南  谢冰莹

  (1906.9.5- 2000)原名谢鸣岗,字风宝,湖南新化人。小时随父读四书五经,后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女校(又名湖南第一女子师范),未毕业即投笔从戎,于1926年冬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前身)。经过短期训练,便开往北伐前线汀泗桥与敌人恶战。她的《从军日记》就是在战地写成的,发表于《中央日报》副刊。1927年军政学校女生队解散,先后入上海艺大、北平女师大学习。从北京女师大毕业后,她用几部书的稿酬作学资,赴日本留学(1931年)。因坚拒出迎伪“满洲国”皇帝溥仪访日,而被日本特务逮捕。在狱中她大义凛然,英勇不屈,当面揭露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受到极为残酷的脑刑、指刑、电刑的严重摧残。被遣送回国后,她又第二次更名改姓赴日本留学(1935年),就读于早稻田大学研究院。遇到“七·七”事变,为救祖国危亡愤而返国,组织“战地妇女服务团”,自任团长开往前线。在火线上救助了大批伤员,并做了大量的宣传鼓动工作。她是无可争议的女中豪杰。

  抗战爆发后组织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赴前线参加战地工作,写下《抗战日记》。抗战后期还在重庆主编刊物。曾任北平女师大、华北文学院教授。1948年赴台湾,任台湾省立师范学院(后改为师大)教授。1971年因右腿跌断退休。现居美国旧金山。

  据不完全统计,她一生出版的小说、散文、游记、书信等著作达80余种、近400部、2000多万字。代表作《女兵自传》,相继被译成英、日等10多种文字。

  谢冰莹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因为历史原因,加上冰莹性格耿直,在她诸多作品中,多有不随潮流的言论,因而她的许多作品难以在大陆与广大读者见面。当法国文学泰斗罗曼·罗兰向全世界读者推荐《女兵自传》时,家乡人竟不知此书为何物。我是有幸较早读到冰莹作品的人之一。家父与她在龙潭塾馆同学1年,1943年冰莹回到故乡,送给家父一本《冰莹近作自选集》,珍藏了许多年,我初识文字时即开始读,读过多遍。不知何原因,读她的作品,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

  谢冰莹在家乡冷水江市铎山度过了她的金色童年,至今流传着许多有关她的故事。

  谢冰莹最早就读于龙潭塾馆。在谢冰莹就读之前,已有40多位男生在此读书,且都是谢姓。家父姓苏,因外祖父姓谢,是先生的堂兄,住在塾馆旁边,且资财富足,塾馆先生碍于外祖的面子,就收下家父这位异族弟子。塾馆不收女生,由于小冰莹的执着,塾馆先生不得不破例。自此,这两名特殊学生开始了他们一年的同学生涯。

  谢冰莹由母亲领来上学,当时才10岁,长得俊俏,穿着整洁,是大家闺秀模样。小冰莹和男生分开而坐,当时塾馆授课,和现代完全不同,是先生点名“某某生”,学生即捧着书站到先生桌前,先生指着课本断句、解释,然后,学生回座位高声朗读课文,读熟了,又捧书站到先生桌前背书。学生不分年级,但程度不同,课本也不同,有的读《三字经》,有的读《孟子》、《论语》,小冰莹读《女子国文》、《四字女经》等书。她很少高声朗读,默读两遍即能背了。小冰莹没事做的时候,就静静地听先生点书,听同学背书,居然将同学们的功课也都记下了。当男同学摇头晃脑背书背不下去时,她就提醒他们,先生免不了要狠狠瞪她几眼,同学们对小冰莹的记忆力深表佩服。

  先生有一顶青缎布做成的皮帽,尽管帽沿上汗迹斑斑,气息也不好闻,但他总是郑重其事地摆放,上厕所从不戴帽子。每当先生上厕所时,淘气的冰莹就把先生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做些滑稽动作,引得同学们发笑。先生刚从厕所出来,同学即向小冰莹报信,冰莹复将瓜皮帽端端正正放在原处,装成没事一般。有一次,被先生看见,先生狠狠地瞪了瞪小冰莹,想说点什么,终于没有说,在教室里踱来踱去,许久才把帽子戴了,大家才松了口气。

  先生高度近视,鼻尖贴着书本,说话声音很大,情急时还有点打结,口里不时溅着唾沫星子,穿着也不讲究,他对小冰莹很好,平时呼“凤宝”、“鸣凤”(是冰莹儿时的名字)。男生犯规了,他狠狠地骂和抽打手心。但对小冰莹仅打过一次,而且是轻轻地。那一天,上课铃响了,爱吵闹的小冰莹倚靠着门,高高抬起一只腿,跨在门槛上,要男同学钻过去,胆小的钻了,多数不肯钻,先生看见了,真的发火了,“无理,无理,小女子无理”。到了教室里,先生怒容满面,厉声斥问小冰莹:“你认错么你悔改么”小冰莹一动不动地站着,不回答。“你认错么……”先生一次比一次声音高,简直在吼叫。小冰莹倏地走向先生,伸出小手说:“先生,您打吧”先生长长地“唉”了一声,轻轻拍了一板,后来,到底没拍第二板了。这次算是先生对冰莹最严厉的处罚。

  谢冰莹在民族危难之际,毅然投笔从戎,任战地服务团团长,在枪林弹雨中穿行,后与胡兰畦女士一道被授予少将军衔。1943年,我父亲听说冰莹回来了,欣喜异常,想去见她,但担心此时的冰莹已不是龙潭塾馆里的“凤宝姐姐”了,她瞧得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夫吗我父亲和一些同学步行前往,一到光明山,就发现有些异样,人们熙熙攘攘,坪里挤满了人,经打听才知道,是冰莹在演说,因为听的人多,只能远远地站着看,机会终于来了,在蓝田大中书局管账的姨父告诉我父亲说:“冰莹此次回来,学界开大会欢迎她,并向她索要作品,她就匆匆编了本集子叫《冰莹近作自选集》,以谢朋友同学,这本集子由蓝田书局承印,明天冰莹要来结账,你来罢!”第二天清晨,我父亲早早地起床,来到书局。等了许久,过了正午,冰莹来了,我父亲忙着站了起来,像闰土见到鲁迅一样,想喊他,却没有喊,不知道称呼什么好。她向姨父问了好后,对我父亲笑着点了点头,样子很诚恳。显然,她已记不得面前的中年农夫是谁了。我父亲终于鼓足了勇气叫了声“凤宝姐姐,我是嗣宋,您还记得么”?冰莹“啊”了一声,眼睛里发出熠熠的光,丢了蒲扇,离了坐凳,走上前来,用双手握住父亲的手,不住地说:“嗣宋你好,我记得,怎么记不得呢你祖父号羽邻,我父亲号石邻,羽邻是同治生员,石邻是光绪举人,两人都以教书终其一生。”此次见面,冰莹很少谈及自己的事,父亲问她,她总是说:“我是个女兵,在外面当报人,教学生。”但对我父亲的境况却很关心,问“几个孩子每年收毛谷多少担做红茶还是做青茶茶叶卖得起价吗石板窑还在挖么”(石板窑是我外祖办的煤矿)临别时,特地送我父亲一本《冰莹近作自选集》。

妇女战地服务团,赴前线参加战地工作,写下《抗战日记》。抗战后期还在重庆主编刊物。曾任北平女师大、华北文学院教授。1948年赴台湾,任台湾省立师范学院(后改为师大)教授。1971年因右腿跌断退休。现居美国旧金山。

  据不完全统计,她一生出版的小说、散文、游记、书信等著作达80余种、近400部、2000多万字。代表作《女兵自传》,相继被译成英、日等10多种文字。

  谢冰莹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因为历史原因,加上冰莹性格耿直,在她诸多作品中,多有不随潮流的言论,因而她的许多作品难以在大陆与广大读者见面。当法国文学泰斗罗曼·罗兰向全世界读者推荐《女兵自传》时,家乡人竟不知此书为何物。我是有幸较早读到冰莹作品的人之一。家父与她在龙潭塾馆同学1年,1943年冰莹回到故乡,送给家父一本《冰莹近作自选集》,珍藏了许多年,我初识文字时即开始读,读过多遍。不知何原因,读她的作品,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

  谢冰莹在家乡冷水江市铎山度过了她的金色童年,至今流传着许多有关她的故事。

  谢冰莹最早就读于龙潭塾馆。在谢冰莹就读之前,已有40多位男生在此读书,且都是谢姓。家父姓苏,因外祖父姓谢,是先生的堂兄,住在塾馆旁边,且资财富足,塾馆先生碍于外祖的面子,就收下家父这位异族弟子。塾馆不收女生,由于小冰莹的执着,塾馆先生不得不破例。自此,这两名特殊学生开始了他们一年的同学生涯。

  谢冰莹由母亲领来上学,当时才10岁,长得俊俏,穿着整洁,是大家闺秀模样。小冰莹和男生分开而坐,当时塾馆授课,和现代完全不同,是先生点名“某某生”,学生即捧着书站到先生桌前,先生指着课本断句、解释,然后,学生回座位高声朗读课文,读熟了,又捧书站到先生桌前背书。学生不分年级,但程度不同,课本也不同,有的读《三字经》,有的读《孟子》、《论语》,小冰莹读《女子国文》、《四字女经》等书。她很少高声朗读,默读两遍即能背了。小冰莹没事做的时候,就静静地听先生点书,听同学背书,居然将同学们的功课也都记下了。当男同学摇头晃脑背书背不下去时,她就提醒他们,先生免不了要狠狠瞪她几眼,同学们对小冰莹的记忆力深表佩服。

  先生有一顶青缎布做成的皮帽,尽管帽沿上汗迹斑斑,气息也不好闻,但他总是郑重其事地摆放,上厕所从不戴帽子。每当先生上厕所时,淘气的冰莹就把先生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做些滑稽动作,引得同学们发笑。先生刚从厕所出来,同学即向小冰莹报信,冰莹复将瓜皮帽端端正正放在原处,装成没事一般。有一次,被先生看见,先生狠狠地瞪了瞪小冰莹,想说点什么,终于没有说,在教室里踱来踱去,许久才把帽子戴了,大家才松了口气。

  先生高度近视,鼻尖贴着书本,说话声音很大,情急时还有点打结,口里不时溅着唾沫星子,穿着也不讲究,他对小冰莹很好,平时呼“凤宝”、“鸣凤”(是冰莹儿时的名字)。男生犯规了,他狠狠地骂和抽打手心。但对小冰莹仅打过一次,而且是轻轻地。那一天,上课铃响了,爱吵闹的小冰莹倚靠着门,高高抬起一只腿,跨在门槛上,要男同学钻过去,胆小的钻了,多数不肯钻,先生看见了,真的发火了,“无理,无理,小女子无理”。到了教室里,先生怒容满面,厉声斥问小冰莹:“你认错么你悔改么”小冰莹一动不动地站着,不回答。“你认错么……”先生一次比一次声音高,简直在吼叫。小冰莹倏地走向先生,伸出小手说:“先生,您打吧”先生长长地“唉”了一声,轻轻拍了一板,后来,到底没拍第二板了。这次算是先生对冰莹最严厉的处罚。

  谢冰莹在民族危难之际,毅然投笔从戎,任战地服务团团长,在枪林弹雨中穿行,后与胡兰畦女士一道被授予少将军衔。1943年,我父亲听说冰莹回来了,欣喜异常,想去见她,但担心此时的冰莹已不是龙潭塾馆里的“凤宝姐姐”了,她瞧得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夫吗我父亲和一些同学步行前往,一到光明山,就发现有些异样,人们熙熙攘攘,坪里挤满了人,经打听才知道,是冰莹在演说,因为听的人多,只能远远地站着看,机会终于来了,在蓝田大中书局管账的姨父告诉我父亲说:“冰莹此次回来,学界开大会欢迎她,并向她索要作品,她就匆匆编了本集子叫《冰莹近作自选集》,以谢朋友同学,这本集子由蓝田书局承印,明天冰莹要来结账,你来罢!”第二天清晨,我父亲早早地起床,来到书局。等了许久,过了正午,冰莹来了,我父亲忙着站了起来,像闰土见到鲁迅一样,想喊他,却没有喊,不知道称呼什么好。她向姨父问了好后,对我父亲笑着点了点头,样子很诚恳。显然,她已记不得面前的中年农夫是谁了。我父亲终于鼓足了勇气叫了声“凤宝姐姐,我是嗣宋,您还记得么”?冰莹“啊”了一声,眼睛里发出熠熠的光,丢了蒲扇,离了坐凳,走上前来,用双手握住父亲的手,不住地说:“嗣宋你好,我记得,怎么记不得呢你祖父号羽邻,我父亲号石邻,羽邻是同治生员,石邻是光绪举人,两人都以教书终其一生。”此次见面,冰莹很少谈及自己的事,父亲问她,她总是说:“我是个女兵,在外面当报人,教学生。”但对我父亲的境况却很关心,问“几个孩子每年收毛谷多少担做红茶还是做青茶茶叶卖得起价吗石板窑还在挖么”(石板窑是我外祖办的煤矿)临别时,特地送我父亲一本《冰莹近作自选集》。

在崎岖的湘西山路上,爱国人士司徒岚的女儿司徒慧险遇挟持。硝烟散尽文工团女兵司徒慧已被国民党中统冷汗章以解放军名义劫持,团长贺中原无比震惊,速派英雄连长丁立峰前去营救。在一个破旧的山寨里,国民党派出身经百战的武少卿来接应冷汗章。此时,司徒慧借机逃跑,在山寨里与失散战友刘岚重逢。山寨外武少卿却冷静地将他的人扮成解放军来迎接司徒慧和她的战友,司徒慧和刘岚对这群突然出现的队伍产生了怀疑,土匪麻老四的出现使得司徒慧她们得以逃生,而丁小队却在山里为如何找到女兵绞尽脑汁。武少卿对司徒慧穷追不舍再次趁机截获司徒慧,丁立峰没有放弃,率领小分队绝壁围堵。丁立峰在八面山中智取武少卿,成功救出司徒慧。武少卿反其道在山寨中设下埋伏,战士李小九死在阻击手的枪下,然而司徒慧被不明身份的人再一次劫持,让丁立峰和武少卿一下子都感到问题的复杂。国共双方在武装设备、战略战术、意志信念上展开一场生死较量。几经周折,漂亮的文工团司徒慧变得越发坚强,彻底摧毁了武少卿最后仅存的一点斗志。最终他明白,在这些英勇的解放军战士面前;在司徒慧勇敢面对死亡的面前,他在接受使命的那时刻就注定会以失败告终。

军中姐妹

在200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两个长相酷似的女军人分外引人注目。她们就是在建国50周年阅兵式上担任女兵方队领队的双胞胎姐妹张薇薇、张莉莉。姐妹俩在春节联欢晚会上登台亮相,表演歌伴舞《军中姐妹》。她们的歌声甜美,表演真挚感人,赢得了观众评选歌舞类一等奖。在部队著名词曲作家王晓岭、臧云飞的推荐下,她们演唱的《军中姐妹》被编入最新出版的《军营民谣》第七辑。这对年轻的辽宁籍姐妹一时名闻遐迩,被人们加以“军中姐妹花”的美誉。

中文名:军中姐妹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中国

职业:文艺兵

代表作品:军中姐妹

女兵领队

在1999年国庆阅兵式上,给人印象最深的人就是张薇薇和张莉莉这对孪生姐妹。红边大圆顶帽,橘红领带,深蓝筒裙,高腰皮靴,既威武雄壮,又不失女儿的娇妍。作为女兵方队的领队,当她们迈着正步带领着女兵通过天安门广场时,所有人都记住了这对美丽的军中姐妹。

工作和生活中,姐妹俩有许多共同之处,也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妹妹张莉莉身高169厘米,姐姐张薇薇比妹妹矮一厘米,但由于姐姐嗓音好,训练时下口令的任务是姐姐的;妹妹荣立过两次三等功,姐姐荣立过一次。国庆阅兵中,姐妹俩你争我赶,成绩都非常突出,又一次双双立功。

在阅兵村训练时,姐妹俩住在一个宿舍,吃在一个饭堂,分在一个区队,妹妹是区队长,姐姐是班长,姐姐一起踢坏了八双皮鞋。工作上姐姐坚决服从妹妹,但遇到问题却争论得面红耳赤;生活中妹妹处处虚心向姐姐学习,但也非常有自己的见解。

姐妹俩的爱好是一样的:读书、跳舞;身体状况也惊人地相似,姐姐感冒,妹妹一准发烧;即使姐妹俩不在一起,反应也大同小异。

当初,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军医学院政委兼女兵方队领导小组组长的栗龙池考虑到张薇薇、张莉莉是双胞胎,形象好、身材好、个头相当,就想让姊妹俩当领队。但是由于俩人比较单薄,动作还不是太过硬,而且下口令的声音不够洪亮,在组织指挥方面的经验也比较缺乏。因此,当栗龙池提出选用她俩作领队时,有人持怀疑态度。后来有人提出再选两名预备领队,栗龙池说服大家,坚持用她俩。

栗龙池说,1984年国庆阅兵式时,女兵方队就有一对姊妹叫何爱泽、何仰泽,引人注目。杨得志总参谋长到方队视察时曾接见过她俩,后来无论是首长还是媒体到女兵方队,都要看一看她俩。搞阅兵本身就是给人看的,用好“姊妹花”一定能为方队添彩。而且,她们俩的基本条件都很好。

于是,在栗龙池的坚持下,张薇薇、张莉莉作领队的事就被定了下来。之后,栗龙池亲自和她俩谈话,交任务、提要求。姐妹俩很争气,训练非常刻苦,进步很快,终于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最让她们记忆深刻的还是阅兵式当天。当检阅车到达方队右前方四十五度时,张薇薇、张莉莉一起喊:“十二方队,敬礼!”大家曾练过许多遍行注目礼的动作,早就形成了默契。分列式开始了,17个徒步方队和25个车辆方队逐一通过天安门广场。终于,轮到女兵方队前进了。张薇薇、张莉莉走在方队的最前面,看着天安门城楼越来越近。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豪感一下子充盈了她们的心田。近了,近了,当通过敬礼线时,她们俩一起亮开嗓门高喊:“向右——看!”女兵方队,代表全军的女军人,正步通过了天安门广场,向祖国和人民作了汇报。

春节晚会

国庆大阅兵结束后,张薇薇、张莉莉回到辽宁省鞍山市父母身边休假。她们的假期只有几天,但不少当地群众都想看一看这两个为家乡争光的女孩儿,那几天家里迎来送往,忙得不亦乐乎。一些广告商和大公司也都找上门来,想请姐妹俩做广告,有的甚至开出了令人咋舌的高价,但都被她俩婉言谢绝。姐妹俩是石家庄白求恩军医学院1998届毕业学员,阅兵结束后被分配到总后医高专工作。她们刚到新单位报到,幸运之神就再次降临。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歌舞团团长王晓岭和作曲家臧云飞看中了这对女兵方队的“姐妹花”。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为姐妹俩量身定做创作出歌曲《军中姐妹》,并邀请姐妹俩参加《军中姐妹》的拍摄。

姐妹俩曾经接受过良好的舞蹈训练,在考上军校之前以文艺兵的身份参军入伍,在编导的指点下舞蹈动作都能做得非常到位,但她们从未进行过声音训练,在用声用气等方面几乎一窃不通,唱歌总是找不到调,在录音棚里姐妹俩经常急得满头大汗。负责姐妹俩音乐指导的臧云飞老师不停地安慰她们:“唱歌不能着急,要先找到窍门,然后多唱多练才能唱好。”在以后的日子里,姐妹俩拿出在阅兵队的精神,除了吃饭睡觉,就像当初在阅兵场上练习喊号一样,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练习唱歌,在姐妹俩的住所,时时刻刻都能听到她们的歌声。

但唱歌毕竟不同于练队列,不仅需要刻苦,更重要的是有悟性。让大家吃惊的是,姐妹俩的演唱水平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很大提高。她们在臧云飞老师的指点下,勤学苦练,很快掌握了唱歌的诀窍。

央视导演定下节目

《军中姐妹》本来是准备参加“大红鹰音乐电视大赛”,并在欢送驻澳部队时表演的,谁知消息传到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导演们耳中,他们到战友歌舞团极力游说,最后终于如愿以偿,将这个节目“扣”了下来。姐妹俩又开始为春节联欢晚会“备战”。

张薇薇、张莉莉虽然经受过国庆大阅兵的考验,但接到备战春节晚会的通知后仍感到非常突然,要知道,春节晚会是备受老百姓关注的“年夜饭”,而且她们表演的歌伴舞《军中姐妹》又是晚会的第三个节目,属于这台晚会的重头戏之一。对节目要求严格的近乎苛刻的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让一对从没有唱过歌的新人担当这样重要的节目,几首是绝无仅有。姐妹俩说,歌伴舞《军中姐妹》这个节目无论是词曲作者还是舞蹈编导都是一流的,她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因为自己表演得不好抹杀了这部好作品的光彩。

春节晚会剧组安排姐妹俩在北京兵种部招待所,与参加春节晚会的其他歌舞小组住在一起。想到要与众多明星大腕同台表演,她们俩的思想压力非常大,但她们没有想到,在晚会剧组她们俩竟成了明星中的“明星”。

平时排练时姐妹俩接触最多的是为她们伴舞的舞蹈演员们,在排练场上,这些专业演员每一个都可以做薇薇、莉莉的老师,但休息的时候他们却喜欢围着姐妹俩问个不停,他们最喜欢听的就是女兵方队训练和国庆大阅兵的故事。在晚会彩排时,薇薇、莉莉还见到了许多以前只是电视上见过面的大明星,有黄宏、赵本山、宋丹丹、张惠妹、章子怡,还有“小燕子”赵薇。没想到,大明星们竟然非常稀罕这姐妹俩,总有人拉着她们问长问短,赵本山听说姐妹俩来自鞍山市,跑来和她们认起了老乡,宋丹丹一见她们就用标准的东北腔打招呼:“俺一看见咱东北因(人)儿就觉亲的慌。”“妹力无限”的台湾歌手张惠妹拉着姐妹俩端详了好半天,兴奋地说:“国庆大阅兵我们都看到了,女兵方队真威风,听说你们姐妹就是女兵方队的领队,一定要和你们认识一下。”

爸爸妈妈非常骄傲

除夕夜,辽宁鞍山姐妹俩的家中非常热闹,姐妹俩的父母将她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接到家中,一家人守在电视机前陪伴两个孩子一起过除夕。晚会开始前,她们还悄悄打电话向妈妈撒娇:“很快就要正式表演了,大家都说我们表演得不错,可我们还是非常紧张,妈妈你说怎么办?到我们表演的时候你们一定不许看电视,不然我们会更紧张。”看到孩子们表演得这么出色,他们为自己的女儿们感到非常骄傲。

谈到姐妹俩的未来,父母亲说,女儿们是在部队里长大的,她们学的是医学,希望她们能成为出色的军医。但两个女儿很有艺术天赋,如果有机会可以参加一些文艺演出。姐妹俩已经岁,还没有男朋友,对部队情有独钟的父母亲希望她们能在部队找到终身归宿。父母亲的愿望似乎也正是姐妹俩的选择,她们说:“这身军装非常适合我们,我们非常喜欢和珍惜这身军装。”

出书又出唱片磁带

沈阳女作家李轻松为这对姐妹写了一本书——《军中姐妹》。这本书真实地记录了她们的成长过程及参加阅兵、春节晚会前后的细节。日前,该书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她们演唱的《军中姐妹》也被选入深受军内外听众喜爱的《军营民谣》第七辑面向全国发行,给军营民谣增添了新的热力与活力。

走下春晚

苗条的身段,漂亮的脸蛋,一举一动里体现着落落大方,一颦一笑中透着凛凛威风。在新千年的春节文艺晚会上,英姿飒爽的女军官张薇薇张莉莉是一道别致的风景线。据了解,春节晚会“最受欢迎的节目”评选中,这对“骄点中的焦点”名列前茅。走下屏幕的姐妹俩在干什么?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两位军中好女儿。

张薇薇和张莉莉都来自白求恩军医学院,姐姐张薇薇学得是护理学专业,还有半年多就要毕业;妹妹张莉莉学得是检验医学专业,已经分配到一家部队医院里实习。姐妹俩从小到大形影不离,从来没有分开。1995年国庆大阅兵前夕,姐妹俩因为所学专业不同,一个工作、一个上学,眼看就要天各一方,谁知国庆阅兵的任务再一次使她俩走到一起。在盛大的阅兵式上,姐妹俩正步走过天安门,向江泽民主席等党和国家***庄严敬礼,引导整个女兵方队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从此,一对普通的孪生姐妹,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姐妹俩生长在辽宁鞍山一个普通家庭里,爸爸是铁路部门的干部,妈妈是一名会计。14岁那年,高中毕业的她俩一起特招入伍,双双当上了文艺兵。自此之后,她们爬雪山、钻山沟、上哨所、走边防,将美丽的民族舞蹈跳遍了大江南北,在中央电视台“五一”劳动节文艺晚会、向军委首长汇报演出《当兵的世界》《18岁的梦》等节目中,她们精彩的表演如出水的小荷频频展露出自己的“尖尖角”。1996年,姐妹俩又以优异的成绩,一起考入军校。姐姐文科优秀,妹妹理科突出,在学校里是两朵品学兼优的校花。

因为长得一模一样,也有许多麻烦。1995年,姐妹俩接到春节联欢晚会导演的邀请,参加歌舞《军中姐妹》的演唱任务。能参加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一台晚会是非常幸运的,更何况其他歌手好多都是四五个人演唱一首歌。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好在姐俩平时业余爱好就是唱歌跳舞,又有多次参加演出的基础,再加上《军中姐妹》的词曲十分适合她们。经过连日赶排,姐妹俩终于充满自信地走到台前,走上了荧屏。刚开始排练时,导演时常点错了名,批错了人,不是“无功受禄”,就是“代人受过”,开始挺委屈的,后来想想也无所谓,姐妹俩本来就有许多共同点,批评谁表扬谁都跟自己一样,于是便“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姐妹俩长得漂亮,又爱美。1995年为了展示中国女军官的赫赫风采,她们都不惜牺牲自己白嫩的脸蛋──尽管抹了两层防晒霜,还是晒得有点儿黑。姐妹俩拿出自己的影集,对着美丽的过去过瘾,为自己的神圣角色而骄傲。面对记者的提问,她们异口同声地说:“这点牺牲算什么,为了祖国的荣誉,为了中国女兵的荣誉,我们甘愿奉献。”

参加完春节晚会,姐俩又回到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工作着,为自己的军旅生涯书写新的篇章。

成长故事

1977年元月,张薇薇、张莉莉这对双胞胎姐妹降生在鞍山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在她们6岁的时候,父母将她们送到了鞍山市少年宫学习舞蹈。之所以要让两姐妹学习舞蹈,就是因为在很小的时候,一听到有音乐响起,姐妹俩就会手舞足蹈,父母感觉到她们深具这方面的天赋。

1991年,在北京军区面向全国特招文艺兵的竞争中,姐妹俩脱颖而出,成为了某部7名特招文艺兵中的成员。军营的生活锻炼了姐妹俩的意志,在她们的心中始终确立一个目标,就是要学习深造。

由于姐妹俩学习刻苦,非常努力,1996年姐妹俩双双考入了白求恩军医学院,姐姐张薇薇学的是护理专业,妹妹张莉莉学的是检验专业。

1998年和1999年,姐妹俩分别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也分别被授予了中尉军衔。就在毕业前夕,两人被选入了国庆阅兵方队。而姐妹俩出色的表现,也使得她们成为了女兵方队的领队,其矫健的步伐和俏丽的面容也从此成为了鞍山市民乃至全国关注的焦点。

参加国庆阅兵式后,姐妹俩又走进了200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一首《军中姐妹》再次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目光。当时有媒体曾报道,姐妹俩没有唱歌的功底,为了练习这首歌费了好大劲儿。而一向要求苛刻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让一对没有唱过歌的新人担当这样一个重要的角色,几乎是绝无仅有的。然而最终姐妹俩还是以那股英姿飒爽的风采征服了观众。

2000年春节联欢晚会后,淡泊名利、注重军人形象与荣誉的姐妹俩就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直到一起关于侵犯姐妹俩肖像权的纠纷案,再度使这对“军中姊妹花”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十年之后

十年过去了,军中姐妹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如今的她们,都怎么样了呢?近日记者在北京找到了她们,姐妹俩正过着平静而又忙碌的生活。

张莉莉工作的地方是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这是个对外开放的图书馆,每天都有很多对医学感兴趣的各界人士来看书。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眼前的这个人,就是1999年国庆阅兵上的军中姐妹之一张莉莉。和张莉莉一个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张莉莉的生活很低调,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也没有什么人会特别关注她。“除了我们图书馆的几个同事,很少有人知道她就是当年有名的姐妹花之一”,工作人员说。

记者在解放军医学图书馆的办公室见到了张莉莉。张莉莉从事的是行政管理工作。一身军装,一头卷发的张莉莉,和十年前在电视上见到的相比,多了几分成熟和妩媚。和当时的一脸严肃不同,如今的她脸上总挂着微笑。“你这么大老远来采访我,真让我挺感动的。”张莉莉说,由于种种原因,她很少接受媒体的采访。张莉莉说,工作很忙,也很平静。“我不是明星了,我也不想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张莉莉说,自从那年春晚后,她和姐姐张薇薇就淡出了公众关注的目光,过着平静的生活。走在路上,能认出她的人很少,她觉得这样很好。即将进行的国庆60周年阅兵,张莉莉和全国人民一样,充满了期待。最近,她特地去了国庆阅兵村,看了那里战士们的训练。张薇薇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工作。解放军总医院又称301医院,是全军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医院。在这么大的医院里找到她也不是很容易的事。几经打听,在外科大楼一个办公室里,记者找到了张薇薇,此时,她正在电脑前紧张地工作。张薇薇和张莉莉长得非常像。不同是,张薇薇留着短发,和妹妹相比,张薇薇的表情更严肃一点。“我平时工作非常忙,甚至连一二十分钟的空闲都很难找到。”同样因为部队纪律,张薇薇无法细谈。但她说,国庆阅兵是她最难忘的经历,记得刚入选阅兵方阵时,张莉莉还坚持写“训练日记”,把每天的训练和感想记下来。但后来训练强度越来越大,自己睡上铺,每天训练结束,爬上床的力气都没有了,训练日记就搁下来了,这也成了她的一个遗憾。

如今,张薇薇、张莉莉姐妹俩都取得硕士学位,晋升少校军衔,组建了幸福的家庭,有了可爱的孩子,事业、爱情、家庭均充满阳光。

个人档案

姓名:张薇薇/张莉莉

老家:辽宁鞍山

家庭出身:干部/会计

生日:1977年1月23日

身高:169M/168M

体重:52KG

血型:O型

性格:端庄/活泼

文化程度:医学硕士

毕业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军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服役地点:北京

爱好:舞蹈

最难忘的事:参加建国50周年天安门大阅兵

最喜欢的运动:操练、跑步

最喜欢的颜色:橄榄绿

最喜欢的动物:小兔

最喜欢的食物:辣味、面食都行

理想中的恋人:爸妈希望在部队找

最大优点:不怕苦、不服输、爱学习

最大缺点:两人太像难以分清

口头禅:不清楚

座右铭:女兵不相信眼泪

荣誉奖项: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观众评选歌舞类一等奖、女兵方队三等功

歌词曲谱

(白)一二三四,向右看

(白)一二,一二三四

蓝天大道上彩云在追,

年轻的我们歌声在飞。

陆海空天亮丽的星,

共和国女兵军中姐妹。

风雨中几多浪漫真情,

一起品尝一起回味;

刚强中几分温柔娇媚,

一起欢笑一起流泪。

行进在赞美的目光里,

太阳和月亮为我们举杯。

青春换来和平阳光,

共和国女兵军中姐妹。

蓝天大道上彩云在追,

年轻的我们歌声在飞。

陆海空天亮丽的星,

共和国女兵军中姐妹。

图书档案

《军中姐妹——张薇薇张莉莉》

作者李轻松著

形态项122;20cm

出版项作家出版社,2000

ISBN号7-5063-1915-2/K8252=76

原书定价1800

主题词张薇薇张莉莉(学科:生平事迹)

参考文献格式李轻松著,军中姐妹-张薇薇张莉莉,作家出版社,2000。

内容提要张薇薇和张莉莉是一对孪生姐妹,国庆50周年女兵方队的领队,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演唱过《军中姐妹》,本书是她们俩的生平事迹。

我是冲着38进来的,太瘦了。

回答问题,走女兵和团长没有关系。和你入伍的地方武装部有关。你要向利用你团长亲戚的关系,你看看他所在地的武装部有没有女兵的名额,你那团长亲戚能不能拿到,你再把户口迁到那儿去就可以了。这是其一。第二就是你们的地方武装部有没有名额,你能否找到更大的关系弄到这个名额。然后自己想办法。最后呢就是你直接想方设法找一个指标直接压到你们的地方武装部,估计省军区可以有。

另外,女兵一般的去向是先后顺序:文工团、医院、通讯(按照军区、集团军、师一级一级来)。我觉得你得考虑清楚,确实有点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785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4
下一篇2024-04-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