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公式汇总有哪些?

会计公式汇总有哪些?,第1张

会计公式如下: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权益;

2、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3、全部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4、资金来源类科目收方余额-资金运用类科目付方余额=资金结存类科目收方余额;

5、坏账损失估计数额=当期实际赊销净额×估计坏账百分比。

会计的公式有:

1、资产=权益,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

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恒等式。

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上述的公式是静态公式。

4、利润=收入-费用。

5、资产=权益+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6、费用+资产=权益+所有者权益+收入。

会计要素是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单位,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按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作用:

第一,财务会计有助于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提高企业透明度,规范企业行为。

企业财务会计通过其反映职能。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方面的信息,是包括投资者和债权人在内的各方面进行决策的依据。

第二,财务会计有助于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经营成果、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

会计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会计工作,二是指会计工作人员,会计工作是根据《会计法》、《预算法》、《统计法》核对记账凭证、财务账簿、财务报表,从事经济核算和监督的过程,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会计工作人员是进行会计工作的人员,有会计主管、会计监督和核算、财产管理、出纳等人员。

我国从周代就有了专设的会计官职,掌管赋税收入、钱银支出等财务工作,进行月计、岁会。亦即,每月零星盘算为计,一年总盘算为会,两者合在一起即成会计一词。

行为解释

所谓会计,就是把企业有用的各种经济业务统一成以货币为计量单位,通过记账、算账、报账等一系列程序来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经济信息。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机关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和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具体而言,会计是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的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

基本特征

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

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是一种经济信息系统。

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会计方法一般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

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目标

会计目标也称作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也称为财务报告的目标。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会计核算的目标做了明确规定:会计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1)计算过期天数的方法过期天数=(支取年-到期年)×360+支取月、日数-到期月、日数。

2)计算利息的方法:1、百元基数计息法。适用于定期整存整取、活期存单式储蓄种类的利息计算。

2、积数计息法。适用于零存整取储蓄利息的计算,也可用于计算活期存折的利息。

3、利余计息法。适用于活期存折储蓄利息的计算。

1、活期储蓄存款在办理存取业务时,应逐笔在帐页上结出利息余额,俟储户清户时一次计付利息。

2、活期储蓄(存折)存款每年结息一次(每年六月三十日为结息日)。结息时可把“元”以上利息并入本金,“元”以下角分部分转入下年利息余额内。

3、活期储蓄存款在存入期间遇有利率调整,按结息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算利息。全部支取活期储蓄存款,按清户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

会计处理常用公式,一般有以下: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

一、利润计算公式

1、营业利润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减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或减投资损失)

其中:

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支出”

2、利润总额

=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应交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其中: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4、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二、成本计算公式

商品销售成本是指已销商品的进价成本,即购进价格。由于批发商品的进货渠道、进货批量、进货时间和付款条件的不同,同种规格的商品,前后进货的单价也可能不同。除了能分清批次的商品可以按原进价直接确定商品销售成本外,一般情况下,出售的商品都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来确定一个适当的进货单价,以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和确定库存价值,据以核算商品销售损益,以反映经营成果。

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程序,有顺算和倒算两种方法。顺算法先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再据以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倒算法先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再据以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顺算法的计算公式: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数量×进货单价

  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

倒算法的计算公式:

  期末结存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期初结存金额+本期增加金额-本期非销售减少金额-期末结存金额

  按照以上计算方法和商品的不同特点,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假定按最早购入的商品进价作为出售或发出商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即先购入先销售。因此,每次发出的商品都假定是库存最久的存货,期末库存则是最近购入的商品。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先入库必须先发出的商品,如易变质的鲜活商品。

  根据A商品明细账资料,7月份的商品销售成本计算如下:

  月内销售数量为1 300包,按先进先出法计算为:

  (400×2.00)+(300×2.20)+(200×2.40)+(400×2.60)=2 980(元)

  期末库存商品金额=200×2.80=560(元)

  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可以逐笔结转,不需计算商品单价,但工作量较大,如购进批次多,而单价又各异,则计算工作较为复杂,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简单的企业。

  (二)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以每种商品库存数量和金额计算出加权平均单价,再以平均单价乘以销售数量和期末库存金额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加权平均单价=(期初库存金额+本期购入金额)/(期初库存数量+本期购入数量)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销售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期末库存金额=期末库存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例] 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加权平均单价=(800+660+480+1040+560)/(400+300+200+400+200) 

        =3540/1500=236(元)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1 300×2.36=3 068(元)

  期末库存商品金额=200×2.36=472(元)

  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商品销售成本比较均衡,计算结果亦较准确,但工作量较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较少,前后进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

  (三)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在每次购入商品以后,根据库存数量及总成本算出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结存金额+购进金额)/(结存数量+购进数量

  [例] 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7月4日进货后平均单价=(800+660)/(400+300)=209(元)

  7月7日进货后平均单价=(1460+480)/(700+200)=216(元)

  7月19日进货后平均单价=(1184+1040)/(550+400)=234(元)

  7月21日进货后平均单价=(2223+560)/(950+200)=242(元)

  本月各次销售商品成本按销售时的加权平均单价计算如下:

  7月13日商品销售成本=350×216=756(元)

  7月26日商品销售成本=500×242=1 210(元)

  7月30日商品销售成本=450×242=1 089(元)

  本月商品销售成本合计1 300(包) 3 055(元)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比较均衡,但也存在企业经营商品品种多,每月进销业务频繁时计算工作量较大的问题。一般适用于品种简单,前后进货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

  (四)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是以每一批商品的实际进价作为计算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每批商品销售成本=每批商品销售数量×该批商品实际进货单价

  采用个别计价法,会计部门应按进货批次设置商品明细账;业务部门应在发货单上注明进货批次;仓库部门应按进货批次分别堆放商品。

  这种方法便于逐笔结转商品销售成本,计算比较正确,但工作量较大,适用于直运商品和进货批次少、销售能分清进货批次的商品。

  (五)后进先出法

  后进先出法是按照每一种库存商品的最后购进的商品进价成本作为计算商品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时,先按最后一次购进的进货单价计算,最后一次购进的商品销完了以后,再依次向上一次推进计算。

  [例] 仍以资料为例,用后进先出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和期末库存商品金额。

  月内销售数量为1 300包,按后进先出法计算:

  商品销售成本

  =(200×280)+(400×260)+(200×240)+(300×220)+(200×200) 

  =560+1 040+480+660+400 

  =3 140(元)

  期末库存商品金额:200×200=400(元)

  从上例计算结果看,采用后进先出法,在购进单价持续上升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商品销售成本为最高成本,而期末库存金额却是最低成本,毛利亦为最少。在购进单价连续下降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商品销售成本为最低成本,而期末库存金额却是最高成本,毛利亦为最多。

  (六)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一种对商品销售成本估算的方法。即用估计的毛利率(按上季实际毛利率或本季计划毛利率)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

  商品销售成本=本月商品销售额×[1-上季实际(或本季计划)毛利率]

  采用毛利率法,计算手续简便,但计算的商品销售成本不够准确,因为这种方法是按照企业全部商品或大类商品计算的。通常只有在季度的第一、第二两个月采用,季末应选用其他五种成本计算方法中的一种进行调整。一般适宜于经营品种较多,月度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有困难的企业。

  以上六种商品销售成本的方法各有特点,企业应结合业务情况选择采用。但一经选定,在一个年度内不能随意更换,以保持年度商品销售成本计算口径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h5.hunlipic.com/biaobai/40555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2
下一篇2024-04-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