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秦可卿的故事

红楼梦中秦可卿的故事,第1张

红楼梦中秦可卿出场不久就过世,其故事情节很少,主要有一个情节是《*丧天香楼》,详情如下:

秦可卿嫁给贾蓉不久,就与公公贾珍有了首尾,且二人常在天香楼约会,二人自为众人不知,殊不知宁府下人早看接触端倪,只是慑于贾珍族长的身份,皆不敢声张。

就连贾蓉也知道自己媳妇与自己父亲的肮脏之事,但这是家丑,不可外扬,只能忍气吞声,装作不知。但有三个人一直被蒙在鼓里,即秦可卿的两个丫鬟瑞珠和宝珠,以及她的婆婆尤氏。

直到有一天晚上,秦可卿和贾珍通过暗号传递或到了约定的日期,公媳再次私会于天香楼上,但恰好被前来找少奶奶的两个丫鬟撞见了贾珍和秦可卿的“好事”。

贾珍匆忙间更衣逃走,秦可卿也慌忙更衣下楼,一不小心遗下了自己常戴的一根簪子在贾珍处。第二天,这根簪子被尤氏从贾珍换下的衣服中获得,因此产生了怀疑,遂唤秦可卿的两个丫鬟来问。

两个丫鬟在尤氏的威逼利诱下,大哭着说出真相,此事被秦可卿贾珍得知,秦氏觉得自己再无脸面苟活,于是在一个晚上选择于天香楼自缢。

扩展资料:

秦可卿虽然在《红楼梦》中出场不多,而且还早早去世,但却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一个,排第十二位。 秦可卿的判词是: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谩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判词的大概意思是说:虚幻的风月情就像天那么高、像海那么深,一旦让滥情人相处在一起,就必然导致男女双方荒唐的*乱与放纵。

虽然都说不肖的子孙全部都出自荣国府,但其实开始造成祸患的却是宁国府的人。判词明白无误地告诉了读者这么两个问题:一、秦可卿确实是一个擅风情的*妇;

二、贾府最终败落的根由完全是宁国府的人(即贾珍与秦可卿)造成。可见,秦可卿对贾府的最终败落是负有一定责任的。另外,在秦可卿判词的前面还画有一幅画图,图中有一座楼。

楼上有一美人悬梁自尽。在这画图与判词的傍边,脂砚斋这样批点道:“判中终是秦可卿真正死法,真正实事。书中掩却真面,却从此处透逗。”

这就是说,判词和图是在向人们暗示:秦可卿的死是悬梁自尽的。据说有些版本在这一回的回目曾这样写:秦可卿魂丧天香楼。作家刘心武先生通过研究亦认为,秦可卿是在天香楼上上吊而死的。

秦可卿的《红楼梦》曲:“好事终  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曲的大意是说:(秦可卿)是在画梁上结束了她自己的青春的,那吊脖子的绳套儿曾抖落下几点灰尘,多么凄惨悲凉。擅长风月情,具有花容貌,这就是她败家的本源。

祖业衰败开始在贾敬(因为贾敬不理家务事,跑到城外的寺庙里去炼金丹以求长生不老,致使家里乱得一团糟),家族消亡的首罪便是宁国府的人。这都是前生所造下的孽债,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情”事所贻害。 

以上的判词和曲,确实在揭示这样一个事实,即秦可卿是一个十分漂亮的女子,她的私生活比较放纵,她的死亡是一种不正常的死亡,她应该为贾府的衰败负有责任。

-秦可卿*丧天香楼

那一天晚上,宝玉怀着对回扬州探父的黛玉的思念索然睡去,忽又在梦中听到说秦可卿死了。当时他的反应很强烈,“连忙翻身爬起来,只觉心中似戳了一刀地不忍,哇的一声,直奔出一口血来”。

据他自己向慌忙要找医生的袭人等丫鬟说,这是“急火攻心,血不归经”;然后他又要立马去哭灵,任贾母说那边刚死了人不干净,夜里风又大,让他明早再去,宝玉就是不依,急急地赶到宁国府,“忙忙奔至停灵之室,痛哭一番”。

由此可知,宝玉与秦可卿着实感情不错;也有人据此得出结论,那焦大所骂“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指的就是秦可卿与宝玉无疑。

在我看来,这可实在有点冤枉宝玉与秦可卿的。那么,宝玉对秦氏之死反应如此强烈,又吐血又急着赶去哭灵,是何缘故呢?我觉得有以下三个原因。

01秦可卿的美

秦可卿是个美人,与她的美丽的名字相配。

不过,《红楼梦》里并没有对她的容貌如黛玉、宝钗般细描,而是在多处进行概括性表现:

比如第五回写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生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同一回中,写到太虚幻境里成为警幻仙子妹妹的秦可卿“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不排除宝玉把三女之美揉在了一起)。

第七回周瑞家的看到香菱后曾对金钏儿说:“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

第八回写到秦可卿“小名唤可儿,长大时,生得形容袅娜,性格风流”。

可见秦可卿确实可称得上美如天仙,美得几乎没有短板,美得几乎成了美的代名词。

当然,在她与公公贾珍**一事上,我们在明确贾珍品行恶劣、好色如命的基础上,也可以说有很大原因可卿实在太美丽了,使这个公公迷失了人伦,成了禽兽。

宝玉还小,只是十来岁的小小少年,不过“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又进入了青春期,且已经在现实中体验过儿女之情,对秦可卿之美的感知恐怕是更深了——当然,保持在一种纯洁的状态。

  02太虚幻境的梦

要使宝玉伤心到呕血,单纯的美是不够的,两者之间必须有某种密切的联系才行。

前面说了,宝玉爱慕可卿的美,但还是纯洁的;他与可卿的关系,用警幻仙姑的话来说(现在也适用)就是 “意*” :那天宝玉在秦可卿的卧室睡午觉,梦中来到了“太虚幻境”。

在太虚幻境里,宝玉随着警幻仙姑听了红楼梦之曲,翻了“金陵十二钗”之册,但醒后仍有深刻印象的,是他与仙姑之妹秦可卿的柔情:

那宝玉恍恍惚惚,依警幻所嘱之言,未免有儿女之事,难以尽述。至次日,便柔情缱绻,软语温存,与可卿难解难分。

仙姑的用意,是“令汝领略此仙闺幻境之风光尚如此,何况尘境之情景哉?而今后万万解释,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但在宝玉,却是只记住了梦里那刻骨铭心的柔情缱绻,以及醒来后风流美丽的可卿。

如今可卿突然死了,正如他美丽的梦被打碎了,叫他怎不伤心欲绝?

03宝玉对女子的怜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说到宝玉的特异之处,其中一条是宝玉的男女观念:

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冷子兴宝玉此话是持贬斥态度的,视之为色鬼;但在广大读者心里,这是宝玉怜爱女孩儿的证明。

后来宝玉也不止一次提到类似的意思,女孩儿在他心目中,就代表着美好的形象,美好的品质;她们生命的消逝,就是美好事物的消逝,令他伤感。

你看,后来那一个个女孩儿,如金钏、晴雯、鸳鸯等等的死去,都令他非常伤心。

对女孩儿“普惠”性的怜爱,加上对秦可卿的美与温柔的最为特别的记忆,使得宝玉对可卿的死那么悲痛。

以此,朋友们以为然否?欢迎留言讨论!

(网图侵删)

春季,宁国府的梅花盛开,贾珍的妻子尤氏邀请了荣国府的贾母、王夫人、邢夫人等来到花园中赏花。贾宝玉因对周围的一切都不感兴趣,昏昏欲睡。于是,来到了秦可卿的房间休息。

没多久,贾宝玉就进入了梦境,看见了秦可卿在自己的眼前,在这奇怪的梦中,他跟着秦可卿走出了卧室,秦可卿消失了,贾宝玉神游到了太虚幻境门前。

“朱栏白石,绿树清溪,人迹希逢,飞尘不到。”

在这里,贾宝玉听见了第一支歌: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然后见到了第一个人警幻仙姑。在这里作者用了一大段华丽的辞藻来形容这位堪称完美的女性,大概意思是说中国古代的西施、王昭君等人在她面前都会黯然失色。

但不同的是,西方的爱神掌管的爱情是美好的,快乐的,而警幻仙姑所掌管的爱情充满了“风情债”、“痴”、“怨”,而居住的地方有“恨”与“愁”,凡是与爱情有关的,没有快乐,全都是带有悲情色彩。曹雪芹是否在借此告诉我们,人世间的一切爱情都是悲剧?

随后,贾宝玉跟随着警幻仙姑进入了太虚幻境之中。在这里,贾宝玉看到了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十二位女子和“副册”中一位女子以及“又副册”中一位女子的命运。

在这“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的氛围中,贾宝玉恍恍惚惚。警幻仙姑将贾宝玉送至一香闺绣阁之中,这里早有一个女子坐在里面:

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有如黛玉。

这女子为警幻仙姑的妹妹,“乳名兼美字可卿”,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秦可卿了。警幻仙姑又给宝玉讲了“好色不*”、“情而不*”、“好色即*”、“知情更*”等道理,然后将秦可卿许配给了贾宝玉。

贾宝玉在太虚幻境中第一次领略了真正的性爱,并且第一次实践了男女两性之间最自然、最本能的关系,他的性意识自此真正觉醒了。

如果说以前贾宝玉对女性感兴趣、有爱悦意识还只处于一种朦胧状态的话,自此之后,贾宝玉对女性的情感意识将上升到更加复杂和深刻的层次。

当然,警幻仙姑带贾宝玉来到太虚幻境,并且将妹妹秦可卿许配给贾宝玉并非偶然。

贾宝玉在梦中第一次的性对象不是他喜欢的林黛玉,也不是薛宝钗,而是他的侄子贾蓉的妻子,在现实生活中,这是一种“**”的禁忌。

但是,秦可卿的确是美丽的,她兼具黛玉的风流袅娜,又有宝钗的鲜艳妩媚,更解风情,也更具有女性的魅力。

现实之中,贾宝玉和秦可卿是不可能结为夫妻的,而在神话世界当中,他们可以无所顾忌。这就证明了,贾宝玉对秦可卿的欲望只能压抑在潜意识当中,而时机一旦适合,他的所有本能和欲望,甚至是自己都还没有意识到的欲望就被释放出来。

曹雪芹是否在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的事,在神界中将会被允许,神界中将会有更多的自由和更加开放的观念吗?

贾宝玉从出生起就恨自己不是个女儿家,觉得女儿是水做的,男儿是泥做的“浊臭逼人”。贾宝玉这般爱护女儿的情结也可以说成是“护花神情结”。

正像他的雅号“怡红公子”一样,贾宝玉活在这个世界上,似乎让每一个女儿开心就是他的使命一般,而且他近乎是本能地对所有可爱的女子都有着怜惜还有保护她们的情结。尤其是对林黛玉、袭人等最亲近的女孩们,他的这种怜香惜玉情结表现的尤为明显。

“为平儿理妆”、“替香菱换裙”这些情节中也能体现一二,而最明显的一次则是在原文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秦可卿之死是宝玉心头的伤疤,宝玉最初喜欢的人是她,而且这其中有一个大秘密。

秦可卿乳名兼美,表字可卿。乃是贾蓉的妻子,也是就是贾宝玉的侄媳妇。她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温柔和平,被贾母赞为重孙媳中第一得意之人。秦可卿是个妙人,生的鲜艳妩媚有似宝钗,弱不禁风则又如黛玉。况且贾母对她尤其满意,聪明才智不输凤姐,是人品俱佳才华出众的重孙媳妇。

正因为秦可卿的美好,才会吸引了宝玉,把她当作梦中情人,也是宝玉第一个暗恋的女子。秦可卿在警幻宫中管的是风情月债。奉警幻之命,降临尘世,为第一情人,教授宝玉云雨之事,引导金陵十二钗早早归入太虚幻境。

原文有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有“宝玉恍恍惚惚,依警幻所嘱之言,未免有儿女之事,难以尽述。至次日,便柔情缱绻,软语温存,与可卿难解难分。”由此段话不难看出,贾宝玉做梦梦到和秦可卿喜结连理难舍难分。醒了以后便对袭人说是警幻仙子派人教授他云雨之事,但是没说教授他的人则是秦可卿。

宝玉到秦可卿房间睡一觉由梦中醒来,完成了从男孩到少年的蜕变。那个时候的宝玉十二三岁,是快要成熟的年纪。而正是这个年纪对自己梦中情人有着不一样的觊觎。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为对秦可卿的喜欢和欣赏,才会如此。但因为秦可卿已嫁作人妇,宝玉对她的“觊觎”只限于梦里心里。而且秦可卿在宝玉的心里是很重要的,从她死讯传来宝玉的反应便知。

原文是这样描写的“宝玉如今从梦中听见说秦氏死了,连忙翻身爬起来,只觉心中似戳了一刀的,不觉,哇的一声,直喷出一口血来。袭人等慌慌忙忙上来扶着,问是怎么样,又要回贾母来请大夫。宝玉笑道:“不用忙,不相干,这是急火攻心,血不归经。”

说着便爬起来,要衣服换了,来见贾母,即时要过去。”宝玉初初听闻,就急火攻心口吐鲜血,可见宝玉对她的在意程度之深。而且根据贾府众人的反应来看,秦可卿的死来的尤其突然,这里其实是一个伏笔。

书中其实用宝玉对秦可卿的觊觎影射贾珍对秦可卿的觊觎。贾珍对秦可卿的虎狼之心却通过贾宝玉对秦可卿的觊觎昭然若揭。但是书中有贾珍在秦可卿死后的种种不舍,表明两人根本没有发生什么,贾珍根本没有吃到嘴里。贾家名门望族富贵了一百多年,早已经腐烂不堪,秦可卿的死,也慢慢揭开了贾府腐烂的一角。

通过描写宝玉对侄媳妇的觊觎,通过这段纯洁的情感来慢慢撕开贾府的丑陋。也正是宝玉对秦可卿的爱恋之情而暗示的这个大秘密,贾府的腐烂不堪迟早会衰落正如秦可卿不明不白的死去,最后的结局也正好应征了这一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140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0
下一篇2024-04-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