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串牡丹》是一件什么作品

《凤串牡丹》是一件什么作品,第1张

《凤穿牡丹》由香港导演曾丽珍执导,李小冉、刘恺威、应采儿、李子雄、谭凯联袂主演的电视剧。主要讲述了战乱纷飞的民国初期苏州刺绣世家郁府和北平纺织望族霍府两大家族,围绕“凤穿牡丹”刺绣秘技传承与超越展开的一场争夺,在经历了兴盛衰落、聚散纷争、家国变迁后,两家人终于放下恩怨,领悟出了“凤穿牡丹”大爱的真谛。

1923年冬,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本是佛门境地的净月庵也逃不过这场灾祸,尼姑无瑕从大火中救出伤重的师太,师太临终前说出无瑕本是苏州郁家大**的身世。一路逃亡的无暇,偶遇前往苏州经商的霍冬青,冬青不仅救了无瑕,还把她送到了苏州。

郁家绣坊是颇有名气的刺绣名门,以“凤穿牡丹”技惊天下。正值郁家百年店庆,衣着破烂的无瑕突然出现在门口,声称要

见父亲。众人震惊,尤其是二**芷岚,压根不相信自己有一个当尼姑的姐姐。郁浩廷见到可怜的无瑕,竟不由分说命人将其赶出郁府。无瑕伤心欲绝,不知父亲为

何不认自己茫然离开。郁浩廷看着女儿的背影,一阵心口绞痛。原来,曾有高人算得无瑕女生男命,命犯刑克,十八岁之前父女不能相认,否则必有大祸。但经郁母

再三恳求,郁浩廷同意寻无瑕回府。

郁家百年店庆举办刺绣作品展示会,不想一件戏装龙袍竟被人偷换成了真龙

宣传画

袍,

众人惊讶之际,军阀胡明仁突然闯入,以保皇党的罪名抓走了郁浩廷。刚回家就遭此变故,无瑕惊呆了。为救父亲,无瑕向冬青求救,冬青设法救出郁浩廷,但郁老

爷已经命垂一线。临终前,郁老爷将郁家家业和家传秘技“凤穿牡丹”传给无暇,引来芷岚的怨恨。郁家出殡当日,胡明仁挑唆债主纷纷上门,多亏冬青及时现身化

解了危机,令芷岚对其一见钟情。

为谋出路,无暇和芷岚北上拜见纺织大亨霍万才,无瑕的一手苏绣令万才赞叹不已,为谋

剧照(1)(24张)

得“凤穿牡丹”秘技,万才向郁母提出郁霍联姻。为了家族的生存,无瑕无奈答应,却更引来芷岚的嫉恨。

冬青对婚姻坚决反对,托好友志襄向无瑕退婚,却被其脱俗魅力所打动,冬青在母亲以命相逼之下答应了婚事。大婚之夜,冬青彻夜未归,无瑕独守洞房,无限愁怀。独自徘徊的冬青与芷岚巧遇,芷岚得知冬青抗拒婚事的心态,心中燃起一线希望,有意接触进步思想,以便吸引冬青的注意。

霍家的门规家法,令只知佛门清规的无瑕很不适应,倍受冷言责罚,冬青怜惜无瑕,两人协议以“假夫妻”瞒骗家人。在相敬如宾的日子里,两人相互都有了好感。

表面平静繁华的霍府,暗中却隐藏着勾心斗角。二叔霍万鸿得知政府正在招募“比利时女王像”刺绣项目,但由于难度和风

险太大,无人敢接,万鸿设法引冬青和无瑕接下项目,看着两人屡屡失败,万鸿和二姨太好不得意。眼看政府订的交货期限将近,冬青和无瑕却突然失踪,万才心急

如焚。原来冬青和无瑕前往天竺山寻找染料所用的牵银花,途中历经千辛万苦,冬青被无瑕的执著所感动,两人终于有了夫妻之实。

在军阀包围霍家之际,无瑕和冬青捧着绣好的比利时女王像出现在众人面前,众人被透视

拍摄花絮(17张)

法的精妙画面所折服,无瑕在霍家的地位骤然提升。得知此事的芷岚苦恼醉酒,与万鸿相遇,道出对冬青的依恋,万鸿假意相劝。冬青向志襄透露自己已爱上无瑕,志襄内心失落,默默离开。

元宵佳节,无瑕遇到童年好友李德发,德发一直暗恋无瑕,正打算向无暇表白,一声枪响,军警开始抓捕“革命党”,混乱之际,德发被抓走。

二姨太得知德发之事,告诉万鸿,万鸿立刻派人暗中救出德发,并伪造了一封无瑕的亲笔书信,李德发信以为真,夜入霍

府。正当无瑕对德发的出现惊讶之际,二姨太带着怒气冲冲的万才出现了。霍家三堂会审,无瑕百口莫辩,家法当前,冬青为救无瑕与父亲发生冲突,万才怒火攻

心,当场晕倒,冬青趁乱暗中放走德发。适时,比利时王室的嘉奖令无瑕转危为安。事后,万才私下警告二姨太不要搬弄是非,家业永远属于冬青!

军阀贾巨富设宴招待霍家,想与霍家合作开厂搞实业,万鸿极力反对,万才却同意并让冬青主办。万鸿安排芷岚做冬青的助

手,并暗中引进一批劣质机器,引起工厂爆炸。冬青以自己的成熟稳健平息了爆炸引起的后续问题,令万才老怀安慰。眼看冬青和无暇在家如日中天,万鸿开始暗中

接近贾巨富,寻找外援。

孙中山逝世,时局再一次动荡,冬青也遭遇严重的信仰打击。无瑕看着冬青终日不振,却无言以慰,深感自责,她开始努力自学,希望能与冬青有“共同语言”。

不久,郁母带着亭亭玉立的三妹红玉搬到北平,万鸿初见红玉竟有种莫名的好感。

贾巨富借大寿庆典,拉拢北平名流,无暇与冬青应邀出席。不想宴会中发生刺杀行动,但贾巨富早有防备,暴动很快被平

息,革命学生四处逃散,芷岚误打误撞被牵连在内。无瑕收到芷岚给冬青的求救信,为不连累冬青和霍家,无瑕亲自去救芷岚。姐妹俩为冬青发生争吵,碰巧军警赶

来,芷岚认为是姐姐故意出卖自己,打了无瑕一记耳光。无瑕为了掩护妹妹逃走,被军警抓走。

贾巨富与万鸿商议,借无瑕向霍家交换50%的股份,冬青为救无瑕,再次与万才发生冲突。志襄连夜赶回北平,志襄帮冬青将万才调离北平,在万鸿的安排下,与贾巨富交易,救出无瑕。

剧照(2)(17张)

万才连夜赶回北平,勃然大怒,免去冬青的一切职务。万鸿以为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开始大展拳脚,可是,万才却暗中破坏万鸿的交易,万鸿受到打击,彻底绝望。

无瑕提醒红玉不要迷恋万鸿,红玉直言无暇也不过是抢了二姐的心上人。无瑕错愕,郁母也责怪无瑕没尽到大姐的责任,面

对姐妹的冷淡,母亲的误解,无瑕暗自伤心。万才对冬青以家业交换无瑕的事一直耿耿于怀,他命冬青休掉无瑕,否则就不能继承家业,冬青执意不肯,为不让丈夫

为难,无瑕偷偷离开了霍家,随难民坐上南下的火车。无瑕的离开让许多人松了口气,只有冬青执着地四处寻找无瑕。

流落到上海的无瑕,偶遇志襄,志襄安顿好无瑕,偷回北平找冬青。偏巧冬青不在,志襄委托芷岚告诉冬青无瑕的下落。芷

岚冒充冬青给无瑕回了一份无情的休书,无瑕心灰意冷,表示不愿再回北平。志襄莫名其妙,气冲冲地找冬青算帐。冬青得知无瑕下落,赶到上海,两人相见的一

刻,冰释前嫌。

冬青带无瑕回到北平,向万才坦言,为了无瑕,他愿意退出霍家的生意,父子二人发生激烈的冲突。志襄建议冬青带无瑕到上海发展,二人开始周密的计划。不想被万鸿得知,遂与贾巨富密谋,决定斩草除根。

冬青给父亲留下书信,带无瑕离开北平,路上遇到万鸿派来的杀手,冬青为救无瑕被抓走,无瑕则被闻讯赶来的万才救回霍府。霍家少爷被绑架的消息一时传遍北平,霍家上下迁怒与无瑕。

冬青逃避杀手,失足跌入悬崖。万鸿与贾巨富得知此事,决定以假尸体欺瞒霍家。看到面目全非的尸体,霍府悲鸣一片,无

暇哭得昏了过去,经医生诊断,无瑕竟有了喜脉。悲喜交加的无瑕看着尸体,突然发现这不是冬青,她兴奋地告诉家人冬青没死,可是所有人都以为她是伤心过度。

万才为保家族血脉,命人看住无瑕。跌落悬崖的冬青被山农救起,看到报上自己的死讯,他托人送信从上海秘密找来志襄,两人商定将计就计,暗中查访绑架事件的

幕后真凶。

万才病重,万鸿在家独揽大权。二姨太不想有另一个继承者和自己儿子冬康争夺家产,暗中下毒,不想被无瑕发现,为保家族安定,无瑕没有声张。

志襄利黑白两道的关系,查出绑架一事与贾巨富和万鸿有关,冬青决定秘密将家产转移上海。得知无瑕怀孕,冬青欣喜,志襄安排两人偷偷相见。芷岚跟踪志襄见到了冬青,冬青为避免芷岚也卷入家族争斗,安排她先到上海打理生意。

万才病情恶化,住进医院。得亲信暗察得知冬青之死与万鸿有关,万才悲愤交加,暗中立下遗嘱,家产由无瑕的孩子和幼子冬康平分,万鸿分文没有。万鸿得知东窗事发,一不做二不休,将万才杀死。同在医院待产的无瑕发现公公气绝,失足跌下楼梯,孩子夭折了。

霍家丧礼,正当万鸿入主霍家之时,冬青带着志襄、芷岚突然出现,万鸿大惊,冬青揭发万鸿与贾巨富私通谋夺家产的阴谋,但顾虑到亲情,冬青没当众说出万鸿害自己的事,只是私下警告万鸿,万鸿见大势已去,跪求冬青原谅自己。

北平的时局越来越动荡了,冬青决定带着芷岚、志襄先南下上海奠定基础,临行前,拜托无瑕暂留北平掌管家族事务。两地分隔,只有书信往来,无瑕心中感到一丝失落和不安。

冬青在上海遇到了李德发,他竟已成了留洋回来的律师,冬青聘请他做了公司的法律顾问,与芷岚成为冬青生意上的左膀右

臂。冬青把芷岚当作妹妹照顾有佳,这让芷岚似乎感到冬青对于自己的“爱”,心中对无瑕起了取而代之的念头。生日当晚,芷岚向冬青表白爱意,投怀送抱,但冬

青不为所动,向芷岚表示他只爱无瑕一人。失落的芷岚借酒消愁,遇到了同样为情所困的德发,得知德发对无瑕的感情,芷岚心生邪念,为报复无瑕,芷岚勾引德发

和她发生了关系。事后德发悔恨不已。

冬青经志襄建议让芷岚出国留学,芷岚表面答应却怀恨在心。饯行宴芷岚将冬青灌醉,把冬青扶进自己的房间,之后又用二人的肉体关系威胁冬青。冬青懊悔,决定立刻回北平把无瑕接来上海。

1927年的4月12日,芷岚跟踪冬青来到车站,不想一场屠杀开始了,混乱中,冬青为救芷岚,被一颗流弹击中。无瑕

感应到冬青的死,独自赶到上海,看到的是冬青的尸体,和芷岚充满敌意的眼神。芷岚指责姐姐当年克死了父亲,今天又克死了冬青,并声称自己已经有了冬青的骨

肉。无瑕伤心欲绝,独自回到北平,看到的竟是残垣断壁的霍府,只剩下一片瓦砾,霍母过世,其他家人都已失散,无暇呆住了。

无瑕突然觉得自己什么也没有了,她相信自己的命太硬了,克死了父亲,克死了冬青,甚至整个霍家,心灰意冷的无瑕决心

避世礼佛,刺绣金刚经为众人超度,为自己赎罪。无瑕刺绣着经文,回忆着与冬青的点点滴滴,经文绣完之日,无瑕如获新生。她意外找到失散的冬康,决心帮冬青

完成没有实现的心愿。

如今的上海今非昔比,带着红玉避难而来的万鸿,和芷岚为了各自的利益联起手来,把控了霍氏企业。无瑕的出现,成为他

们共同的敌人。芷岚以儿子冬冬为筹码,逼无瑕交出一半家产,无瑕不相信冬冬是冬青的儿子,志襄支持无瑕对簿公堂。可惜由于万鸿的伪证,官司输了,芷岚以冬

冬的监护人身份成为霍氏股东之一,和无瑕、冬康三分天下。

无瑕以股东身份,进入霍氏,努力学习业务,赢得众员工的尊重。芷岚和万鸿顾及无瑕,想方设法要赶她出门。万鸿想以长

辈身份争得冬康的监护权,幸亏志襄找到已经疯癫的二姨太,不想万鸿狠毒地派人杀了二姨太,带走了冬康。无暇不信万鸿会做出如此伤天害理之事,志襄说出当日

绑架冬青的就是万鸿,无暇大吃一惊,为保住冬康,无暇答应以交出股份,离开霍氏,以换回冬康。

在志襄的帮助下,无暇送冬康出国,离开上海这个是非之地。志襄鼓励失落的无瑕重新拿起绣针,无瑕想起父亲的临终遗

言,闭关钻研“凤穿牡丹”技法,终于完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凤穿牡丹绣品,她决心重开绣坊。无瑕以“凤穿牡丹”针法从芷岚处换来第一笔创业资金。芷岚得意之

余,却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参透内中的玄妙。

无瑕开办郁家绣坊,并招收各阶层女性,教导她们要自立自强。不久,无瑕又将西洋画法和郁家刺绣相结合,创出了丹青绣。对一直在身边默默关爱自己的志襄,无瑕却总有一份歉疚。

时过境迁,无瑕成为一代刺绣大师,名震中外;万鸿娶了贾巨富的女儿,并投靠日本人为自己谋求更大的利益;不争气的红玉成了万鸿的情人,并怀了他的孩子;芷岚则百无聊赖,消磨度日。

无瑕得志襄帮助,成功拓展海外市场,并邀请德发加入,庆功相贺之际,志襄突然向无瑕求婚,无瑕大感吃惊,志襄希望无瑕好好考虑,无瑕默然离开。回家恰逢红玉难产,无瑕和郁母为妹妹接生,顺利产下一女,红玉看着无瑕心中羞愧,感觉到亲情的重要,决心和万鸿一刀两断。

无瑕的成功,让芷岚和霍万鸿嫉妒万分,两个人互相埋怨。芷岚来郁家大吵大闹,病重的郁母训斥芷岚所作所为不顾血脉亲情。郁母过世,姐妹三人心情迥异,芷岚突然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

冬冬发生意外,急需大量鲜血做手术,芷岚焦急万分,不得不说出李德发是孩子的亲生父亲,德发欣喜。无瑕得知后淡然一笑,她一直相信冬青,随即她向志襄表态,此生此世心中除了冬青,已无法再承载别人了。罗志襄苦笑,这样的结果他也料到了。

霍万鸿为讨好日本人,为天皇生日赶制生日礼物,厂里员工纷纷罢工游行,芷岚遥想当年自己也是爱国青年,心生羞愧,与万鸿决裂。不想万鸿绑架冬冬,逼迫无瑕为日本人刺绣,无瑕带着必死的决心,以自己交换冬冬。

牢狱中,万鸿和日本人对无瑕软硬兼施,无瑕神情淡定,表示宁愿自残双手,让“凤穿牡丹”从此失传于世,也决不当汉奸。日本人授意贾巨富,将无瑕以间谍名义枪毙。芷岚和志襄探监,无瑕交代志襄尽快安排妹妹和孩子离开上海,芷岚流下了悔恨的眼泪。

红玉恳求万鸿放了姐姐,万鸿坚决反对,红玉彻底崩溃了,她和万鸿争斗中,失手将万鸿错杀。看着自己爱的人死在自己面前,红玉疯了。

刑场,志襄带领帮会的兄弟来救无瑕,与军警混战在一起,芷岚和德发拼力救下无瑕,不想日军突然冲进刑场,枪口对准了无暇,恍惚中无暇看见冬青骑马向自己奔来。

八国联军是指1900年(庚子年)以军事行动进入中国的英、法、德、俄、美、日、意、奥的八国联合军队,总人数约3万人。

起因

中国一些意见认为起因是,西方列强妄图以义和团运动反抗作恶多端的传教士、领事为借口,企图共同瓜分中国。

西方主要意见认为起因是,清朝纵容义和团运动残忍杀死西方传教士及领事人员,义和团拳民对东交民巷外国大使馆和西什库教堂等地发动了攻击。

另有观点认为,清朝统治者图谋通过义和团运动来打击西方国家对其的控制以加强其统治地位。

1900年6月17日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7月14日攻陷天津;8月2日集兵二万自天津沿运河两岸进发,并于14日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光绪帝和亲贵大臣遂逃往西安,而派奕劻和李鸿章乞和。9月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被推为联军总司令来华,侵略军陆续增至十万,由京津出兵,分侵山海关、保定、正定以至山西境。此间,帝俄又单独调集步骑兵十七万,分六路侵占中国东北。12月联军提出《议和大纲》,迫使清政府全盘接受,并于1901年9月7日签署了《辛丑条约》。后八国联军除留一部常驻京津、津榆两线,其余撤兵回国。

八国联军军事行动,以清政府被迫与总共十一个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结束,其中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4亿5千万两,分三十九年付清,被称为庚子赔款。由于八国联军的入侵,原藏于清廷中的大量珍贵的中国文物和文化遗产遭到掠夺和破坏亦是不争的事实。

在战争中,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东北全境,这也为日后的日俄战争埋下了伏笔。

中国一些看法认为,八国联军军事行动是一场侵略性质的战争,八国联军不仅侵犯了中国的主权,而且在中国无恶不作,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而义和团运动则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的农民运动。

西方主要观点认为,这是一场为了营救各国大使以及公民的多国合作的军事行动,而事情的起因,则是义和团攻击位于东交民巷的大使馆,以及德国公使克林德的被杀。

过去甚至有西方极端主义者认为,西方国家肩负着开化落后民族的艰巨任务(the white man's burden),但从客观角度上来说,的确为中国脱离封建统治创造了条件。而且在之后,由于清政府无法赔付如此巨额的赔款,而改为向西方派遣留学生,也间接促进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

圆明园位于中国北京市区西北的海淀区,是一组清代的大型皇家园林,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称万春园)组成,通称为“圆明三园”。其规模宏伟,融汇了各式园林风格,娴熟地运用各种造园技巧,堪称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顶峰性作品,被西方国家称作“万园之园”。1860年,该园被英法联军焚毁,现仅存遗址。1988年,圆明园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于1860年10月6日攻抵北京德胜门、安定门等处,僧格林沁和瑞麟部士兵纷纷退至圆明园一带,英法联军遂追至圆明园。

联军士兵起初尚相劝戒,勿进入园中,恐中国日后以失物索赔,但不久即有数千名法军士兵冲入圆明园,守园的官兵寡不敌众。见法军展开抢劫,英军司令格兰特遂批准英军入园。联军士兵大肆劫掠园中的珍宝和陈设物。根据英国官员事后估算,被掠走的文物珍宝(金银、宝石、绸缎和古玩陈设等)价值达600万英镑之多,因不识其价值或因搬运不便而被毁坏的珍本图书、佛塔、瓷器、家具等价值与此相仿。

由于此前清廷谈判代表曾拘捕英国军使巴夏礼一行,并曾将其囚禁于圆明园中,英军在园中发现《泰晤士报》随军记者被肢解的尸体,英军统帅额尔金遂以“对外交人员实施虐待”为由,于10月18日下令放火烧园,以作为对清廷的惩罚。英军第一军团一部于10月18日起在园中各处纵火,同时派出分队焚毁附近的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畅春园等皇家园林。圆明园大火持续了两天,300多名太监和宫女葬身火海。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对此给予强烈谴责,称之为“两个强盗的胜利”。

长春园西洋楼养雀笼遗址圆明园被焚后,尚有部分景点幸存。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的内务府调查报告,园内幸存建筑有圆明园的廓然大公、紫碧山房、鱼跃鸢飞、耕云堂、慎修思永、知过堂、课农轩、顺木天、春雨轩、杏花春馆、文昌阁、魁星阁、蓬岛瑶台、万方安和十字亭、藏舟坞,长春园的林渊锦镜、海岳开襟,绮春园大宫门、庄严法界、正觉寺等建筑。同治十二年,慈禧太后和同治帝打算择要重修圆明园,计划修复圆明园前朝区、九洲区,以及福海以西以北的少数景点,并将绮春园择要修复,改名“万春园”,作为慈禧太后居所。但该计划终因财力不足而在开工11个月后作罢。此后对园内一些景点仍有小规模维修,慈禧太后和光绪帝曾多次到园中游幸。此时的圆明园除幸存建筑外仍保留有大量的名贵花木、山水叠石、建筑基址,桥梁、道路、园墙和园门大多完好。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清政府再次逃亡。在混乱中,圆明园又遭到附近驻军和匪民的趁火打劫。园内残存建筑除新宫门(绮春园宫门)有庄户保护外,全被土匪推倒拆毁,拆卖砖瓦木料。园内的古树名木、木质桥梁、以及建筑地基中的木桩,全部被劫运往附近的清河镇出售。

长春园七孔水闸,20世纪50年代拆除清朝灭亡后的数十年里,圆明园遗址继续受到劫掠。园内的方砖、条石、石料、汉白玉雕刻、太湖石、青片石纷纷被军阀官僚运走修建私园和陵墓,圆明园虎皮石围墙被拆除修路。此外也有一部分圆明园遗物被安放于公共场所,如长春园门铜麒麟、安佑宫丹陛石、水木明瑟碑先后于1910年至1937年被移往颐和园;安佑宫华表、石麒麟、西洋楼线法桥和翻尾石鱼、梅石碑、莳花碑、文源阁碑被分别移至燕京大学和北京图书馆旧馆;兰亭碑和“青莲朵”等珍贵太湖石于1915年移往中山公园;长春园大东门石狮子及基座移至正阳门和新华门。西洋楼遗址的汉白玉及砖瓦也多被军阀官僚运走,或被各家石作坊买去,就地改刻为其他石料。1928年大水法遗址石料被拆走修建绥远阵亡将士碑。日占时期,园内部分遗址在“奖励农业”的口号下被平山填湖,改为水田。

1950年代,曾计划将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定址于此,但1960年代园内土地大多被附近生产队改为农田,大量人口迅速涌入,相继拆除了圆明园福海石驳岸、舍卫城残余城墙及地基、万春园三孔桥、运料门、长春园七孔闸等残存建筑,以及残留的全部园墙,并砍伐了园内残存的唯一一株花神庙古树。特别是1975年以后,各单位在园内大量平毁土山、填平湖泊、砍伐树木,修建工厂、养猪场、养鸡场,圆明园遗址原有山形水系和残存的古树植被彻底消失。

洋枪洋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由于帝国主义国家进一步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拚命掠夺

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不断反抗,终于在1900

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这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专制的爱国

武装斗争运动,它首先从山东兴起,很快就发展到直隶(今河北)、天津、北京、山西、

东北以及全国许多地方。义和团英雄们高举反帝斗争大旗,手持大刀长矛,到处焚毁教

堂,驱逐侵略者。

帝国主义各国对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一方面感到惊恐不安,一方面却认为这是入侵中

国的极好机会。于是,西方列强纷纷制造出兵镇压义和团和瓜分中国的舆论。为了镇压

中国人民的这场反帝斗争,德、日、俄、法、英、美、意、奥等八个帝国主义国家组成

侵华联军,直接进行武装干涉。

1900年4月6日,英、法、美、德四国驻华公使联合发出通牒,以出兵「平乱」胁迫

清政府,限令在两个月内「剿除」义和团,不然就派出水陆各军代为「剿平」。为了进

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英、法等八国于5月28日一致决定,以「保护使馆」为名,派

兵进入北京。西方列强还分别照会清政府,「不论中国政府的态度如何,各外国公使已

决定调兵来北京」。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慈禧太后竟下谕同意洋兵进京。

第一批侵华联军440馀人于5月31日和6月2日分乘清政府提供的火车从天津开进北京。

各国军舰也纷纷开到大沽口外示威。

6月9日,帝国主义各国驻华公使又开会决定调遣大队侵略军进京。10日,由英国海

军司令西摩尔率领联军2000多人从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犯。由于受到京津铁路沿线义和

团和清军爱国官兵的有力阻击,这支侵略军不得不从廊坊折回天津,还付出了死伤近

400人的代价。西摩尔也承认,如果义和团使用的是西式枪炮,那么,我所统率的联军

则必将全军覆灭。

当西摩尔率联军向北京进犯时,各国军舰20艘也已云集大沽口外,准备进攻大沽炮

台。6月15日,各国海军司令密谋夺取大沽炮台,以控制津沽通道,并于当晚派日军300

人登陆。6月16日下午,英、德等国的小分队也相继登陆,配合先期登陆的日军,完成

了占领塘沽车站和包抄、进攻大沽炮台的准备。16日傍晚,俄军中尉巴赫麦季耶夫把八

国联军的最后通牒送交天津镇总兵、大沽炮台守将罗荣光,以「暂借」炮台为名,限定

17日凌晨2时以前交出炮台,否则即开炮轰击,用武力夺取。罗荣光义正辞严地拒绝了

八国联军的侵略要求,并下令各炮台将士严阵以待,痛击来犯之敌。17日凌晨,在俄国

海军中将基利杰勃兰特的指挥下,八国联军的兵舰10余艘悍然从海面和炮台后侧同时向

大沽炮台发起猛烈攻击。罗荣光率领守卫炮台的官兵奋勇抵抗,开炮还击。

双方激战了6小时,毙伤侵略军130多人,击伤敌舰6艘。但因后无援兵,弹药用尽,

大沽炮台终于陷入八国联军手中。

大沽炮台失陷后,八国联军纷纷从大沽登陆,并向天津进犯。

天津是华北地区最大的通商口岸,也是帝国主义侵略华北的一大基地。帝国主义国

家在天津旧城东南的紫竹林一带建立了租界,海河两岸有他们的教堂、洋行、银行、码

头和工厂。这里住著外国的领事、商人、传教士和形形色色的冒险家。

6月17日晚,八国联军从大沽乘火车开到天津,进入紫竹林租界。

6月23日,俄、英两国侵略军600馀人分别从军粮城和紫竹林租界进攻清军的军工厂

东局子,没有成功。27日,八国联军2800多人再次从三面围攻东局子,经过激战,最后

占领了东局子。

7月9日,八国联军进攻天津城南的八里台,受到聂士成军的有力抗击。最后因力量

相差悬殊,聂士成英勇殉国,爱国官兵也损失很大,八国联军终于占领了八里台。

7月12日,八国联军的各路增兵均已到达天津,约1.4万人。沙俄远东军司令官阿

列克谢耶夫也在这时抵达天津,他自任总理联军军务之责,召集各国侵略军司令官开会,

研究并制定了总攻天津城垣计划。八国联军经过一番紧张的准备,于13日凌晨分两路向

天津旧城发动总攻。一路由俄、德为主的5000人进攻东城和东北角三岔河阵地;一路以

日、美、英、法等国为主的5000人进攻南门。其馀兵力驻扎在紫竹林租界和老龙头火车

站,作为后援。八国联军进攻天津,虽然遭到义和团和一部分清军爱国官兵的英勇抵抗,

还是在14日攻占了天津。

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后,立即分区占领,实行殖民统治。联军在天津成立了殖民统治

机构——都统衙门,由俄、英、日三国军官充当头子,统治天津、静海和宁河等广大地

区。

八国联军攻占了天津,各国继续增兵向天津集结,准备大举进攻北京。

8月2日,八国联军拼凑了4万兵力,正式成立了联军司令部,经过一番争夺,最后

决定由德国元帅瓦德西担任八国联军总司令。

8月3日,八国联军各首领开会,决定进攻北京。4日,八国联军出动1.8万多人从

天津沿北运河向北京进发。5日,联军攻占北仓,6日攻占杨村,9日攻占河西务,13日

攻占通州。八国联军在占领通州后,原来商定先休息一天,然后再研究如何进攻北京城。

但俄国侵略军为了抢攻占北京的「首功」,背约在14日凌晨首先进攻东便门。经过激战,

于凌晨2时攻占了东便门。接著,俄军又进攻建国门。日军见到俄军已发起攻城,也于

14日进攻齐化门(今朝阳门)。美、英各军也相继开始攻城,并先后攻入城内。

8月15日晨,八国联军进攻皇城东华门。慈禧太后急忙带著光绪皇帝、皇后和一批

王公大臣仓皇从西华门至德胜门,转经西直门逃出北京城。八国联军终于占领了北京。

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后,公开抢劫3天。颐和园的文物古玩,侵略者括其所有;安

放在大殿前面的那些存水防火用的鎏金大铜缸,因过于笨重,搬不走,洋兵们就用刺刀

把表面的金子刮走。侵略者把颐和园的珍宝、文物,用骆驼运往天津。

9月中旬,八国联军达10万人。瓦德西分兵四出攻掠,东占山海关,南犯保定,北

侵张家日,西扰娘子关。八国联军所到之处,奸*烧杀,京津一带的许多地方变成了瓦

砾场。

慈禧太后在逃往西安的途中,于8月24日颁布上谕,催促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立即

从上海赶回北京,会同庆亲王奕□迅速办理「和局」。9月7日,慈禧太后又颁布「剿匪」

上谕,正式宣布「痛剿」义和团。9月25日,又宣布惩处放任义和团的载漪、载勋、刚

毅和赵舒翘等亲贵重臣,并且加派亲英、日的刘坤一、张之洞参与和谈。至此,在各国

列强的枪炮与清政府腐败退让下,中国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瓜分的场所。

《辛丑条约》即《辛丑议定书》或《辛丑各国和约》。

1901年9月7日(清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奕□、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英、

俄、德、法、美、日、意、西、荷、比、奥11国公使,在最后议定书上签字。1901年是

夏历辛丑年,所以最后议定书又称为《辛丑条约》。

早在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以前,慈禧太后为了勾结帝国主义以对付义

和团,便任命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从广东进京与列强谈判。8月24日发布上谕,允

准李鸿章便宜行事,会同庆亲王奕□迅速办理「和局」。慈禧太后为求得帝国主义列强

对她的「宽恕」,9月7日发布「剿匪」上谕,正式「痛剿」义和团。9月25日又宣布惩

处放任义和团的载漪、载勋、刚毅、赵舒翘等亲贵重臣,并加派亲英国和日本的刘坤一、

张之洞,参与谈判。12月24日,11个国家(除武装入侵的八国外,还有比利时、西班牙、

荷兰)联合提出《议和大纲》12条。逃亡在西安的慈禧太后,见「大纲」并未把自己当

作「祸首」惩办,喜出望外,马上表示:

「所有十二条大纲,应即照允。」慈禧太后这一系列作为,就是向帝国主义列强表

示「悔过」,帝国主义各国终于决定,仍然让她继续维持这个「懦弱」的政府。

实际上,议和谈判活动不是在奕□、李鸿章等与列强代表之间,而是在帝国主义列

强之间进行。在「惩凶」、赔款等问题上,他们争吵为时近一年,直到基本上满足了各

自利益要求之后,1901年9月7日,(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奕□和李鸿章才代

表清政府,与英、法、日、俄、德、美、意、奥、西、比、荷等11国的代表,在最后议

定协定书上签字。

《辛丑条约》,共有12款19个附件,是一个性质空前的奴役性条约,主要内容如下:

(1)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亿5千万两,加上年息4厘,分39年付清,本利共达9

亿8千多万两,还有各省地方赔款2000多万两,总数超过了10亿两。

(2)各国在北京东交民巷单独设立使馆区,可在使馆区内驻兵,中国人不准在此

区域内居住。

(3)将大沽炮台和从大沽到北京的沿线炮台「一律削平」。在天津周围10公里内,

不准驻扎中国军队;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在京榆铁路沿线的山海关、秦皇岛、昌黎、滦州、

唐山、芦台、塘沽、军粮城、天津、杨村、廊坊、黄村等12个战略要地。禁止军火和制

造军火的原料运入中国,为期2年,还可延长禁运期。

(4)清政府惩办「首祸诸臣将」;在外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

考试五年」。今后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帝组织,「违者皆斩」。清政府

地方官吏所属境内「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5)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办理对外事宜。又规定「变通诸

国钦差大臣觐见礼节」。

(6)德国公使克林德、日本公使馆书记生杉山彬,在义和团运动中被击毙。条约

规定为克林德建立牌坊,对杉山彬「用优荣之典」,并派王大臣赴德、日「谢罪」。

从上述条款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用反革命暴力强加在中

国人民身上的沉重的的殖民枷锁,也是维系中外反动派勾结的清王朝的空前的卖身契。

通过这个条约,列强得以大大加强其在华的统治势力,进行野蛮的军事监督、政治奴役

和经济掠夺,使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首先,清政府为了「结与国之欢心」,出卖国家民族主权,成了列强共同监督的

「守土长官」。

列强在北京强行划定的「使馆区」,是一个「国中之国」,在所划地界内,强拆民

宅,大面积霸占公私地亩,厚筑高墙,又设炮位,建筑了俄、美、法、德、英、日、意

等7国兵营,墙外各辟空地,作为操场,并树立了「保卫界内、禁止穿行」的木牌。以

武力为后盾的公使团成了清朝的太上政府,严重地侵犯和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是对中

华民族的莫大侮辱。

平毁大沽炮台,在京榆铁路沿线驻扎外国军队,解除了京畿战略要地的警备,使北

京的大门洞开,让帝国主义强盗自由进出,中国无权过问。在2年内(或更长一些时间)

不准中国输入军火或生产军火的材料,这是要把本来就极为落后的中国军事装备和军火

生产能力,削弱到更低的水平,使之有国无防,任从列强宰割欺凌。

清政府按照条约的规定,派亲王、重臣赴德、日两国赔礼认罪,为克林德树立牌坊,

为被毁坟茔建立碑碣,一批批地公布惩凶名单,这些做法,严重损害了中国国家民族的

尊严,打击了反帝爱国群众运动的正气,等于承认帝国主义侵华活动有理、合法,助长

了帝国主义者、外国传教士、不法教民的反动气焰,使他们有恃无恐,更加去肆虐横行。

在义和团活动过的地区停止5年文武考试,目的是为了警告那些日后有可能成为官吏的

各类知识分子,一切仇恨和反对帝国主义的行动,都将受到惩罚。严禁组织或加入反帝

结社,违者处斩,以及对一切镇压人民反帝斗争不力的各级地方官员严惩不贷,是把中

国人民当作不容反抗的奴隶,各级官吏则是受列强支配的奴隶总管(西太后集团)的鹰

犬。在帝国主义看来,总理衙门办事不力,为了便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强令清政府将

它改为外务部,使之成为能在公使团指挥下迅速贯彻各国旨意的卖国机构。至于改革使

臣的觐见礼节,则是为了消除中外反动派之间的隔阂,便于列强对清朝最高统治集团施

加压力和影响。条约的政治实质,即在于此。

再者,帝国主义贪婪的勒索,使中国的经济陷于崩溃状态。

《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称为「大赔款」或「庚子赔款」),按当时全国人口计

算,是每人1两。这种对中国人民的勒索,确是「旷古罕闻」的。但是实际支付的数目

还不止此。赔款是从1902年起开付,中国应支付赔款自1901年7月1日到12月31日的利息

900万两;这笔利息从1902年起,3年内清还,4厘息,又需支付利息100万海关两。条约

规定赔款用银支付,即以海关银两市价易成金款支付,均具全国货币比值;但帝国主义

蛮不讲理,提出所谓镑亏,即赔款补充债款问题。当时金价日涨,银价日落,各国强令

中国承认将赔款改作以金计算,大大超过原赔款的金额。

按照条约,中国将海关的绝大部分税收(约7C10)都用以偿还借款本息。当时海关

税收每年约2000多万两,为清朝政府主要的一项财政收入。控制海关就基本上能够左右

中国财政,并保证对中国资本输出的安全。更为重要的是,控制海关可以垄断中国进出

口贸易,保证帝国主义以低税率输入商品和输出原料,从根本上取消了中国实行关税保

护制度的可能性。

对于这样一个空前屈辱的条约,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却全盘接受了。她在《罪

己诏》中竟厚颜无耻地宣称:「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

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还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

心」。这是愿意做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忠实奴才的表白,从此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

1901年10月6日,慈禧太后随带行李车3000辆,离开西安,回返京城,沿途修路设宫,

远近徵调,勒索供应。1902年1月7日,回到紫禁城。后来又大修颐和园,日费万金。从

此,帝国主义与清政府完全勾结在一起,狼狈为奸,共同奴役中国人民。

《辛丑条约》记录的是近代中国一段屈辱的历史,它激起了中华民族的旧恨新仇,

中国人民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实践中,进一步觉醒起来。

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和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在人

民革命斗争面前,外国侵略者要求清政府不仅要成为俯首贴耳的奴仆,而且要成为统治

中国人民的有力工具。于是,帝国主义列强对清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它改变当时的无能

状态。而清朝统治者也感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已发生动摇,国家机器——政府和军队已不

能完全应付当时的局势,财政也成千疮百孔之势。因此,修补国家机器已成为清王朝本

身生存的重要课题。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慈禧太后不得不从1901年起宣布实行「新

政」。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用光绪皇帝的名义颁布上谕,命督抚以上大臣就朝章国

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等问题详细议奏。4月21日,又下令成立了以庆亲

王奕□为首的「督办政务处」,作为筹划推行「新政」的专门机构,任李鸿章、荣禄、

昆冈、王文韶、鹿传霖为督办政务大臣,刘坤一、张之洞(后又增加袁世凯)为参予政

务大臣,总揽一切「新政」事宜。

从1901年到1905年,清政府连续颁布了一系列「

巴金与爱情、激流三部曲

巴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现当代文坛的巨匠。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9年回国后,因无政府主义运动已经失败,将绝望与愤怒的心情 寄托于文学虚构。所创作的小说有两大主题:一是探索青年人追求理想和信仰的道路,代表作有《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二是揭露封建家庭制度的弊害,以影射社会专制制度的罪恶,代表作有《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热烈、真诚,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巴金爱书,在文化圈内是出了名的。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巴金一家生活已很拮据了,但是省吃俭用,他还是要买书。一天,一向依着他的萧珊实在忍不住对他说:“家里已经没有什么钱了。”不知道家里到底有没有钱,日子能不能过下去的巴金说道:“钱,就是用来买书的。都不买书,写书人怎么活法?”第二天,他又带着孩子们去逛书店了。

《家》给巴金带来家。巴金一直以“愿天下人都有饭吃”为己任,全身心地投入事业而无暇顾及儿女私情。1936年,巴金以《家》而成为青年心中偶像,追求他的人很多。有一个女高中生给他写的信最多,他们通信达半年之久,却从未见面。最后,还是女孩在信中提出:“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就不能面谈呢?”女孩主动寄了张照片给巴金,然后他们约在一家咖啡馆见面。经过8年的恋爱长跑,年届不惑的巴金与这个名叫萧珊的女孩结为连理。

巴金把自己的病也写进小说。幼年多病的巴金,其实从来没有读过大学。14岁时,他好不容易得到祖父同意进入英语补习学校念书,刚刚一个月,就因病辍学。1925年,他到北京准备考北京大学,但是体检时发现患有肺病,无奈与北大失之交臂。在巴金的作品中,常常有主人公患肺病或其他疾病的描写,并且因患病而发生情绪、思想的变化,《灭亡》中的杜大心等都是如此。写《灭亡》时正是巴金治疗肺病与休养的关键时期,主人公杜大心也就因患有肺病而萌生暗杀军阀以解脱痛苦的念头。

激流三部曲是长篇《家》、《春》、《秋》三部连续性小说的总称,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从1931年开始创作第一部《家》,到1940年完成第三部《秋》,其间断断续续经历了10年时间。这是文学史上继《红楼梦》之后又一部记录封建大家族没落史的杰作,通过对官僚地主家庭高老太爷一家变迁衰败,分崩离析的真实描绘,揭露了封建家庭触目惊心的层层黑幕,歌颂了知识青年的最初觉醒和英勇抗争。

激流三部曲以五四运动所掀起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激流必将摧毁一座座封建思想的最后营垒为总的主题,展示了腐朽没落的封建秩序、伦理道德必然死亡,民主的新生的一代青年正在崛起这样一个重大意义的社会趋向。它的内容由三个互相连续的部分所构成:《家》描写了高家森严的威势,梅的忧郁而死,瑞珏的悲惨结局,鸣凤的投湖自尽和觉慧的毅然叛逆。《春》描写了觉民的继起斗争,淑英的愤然出走,惠的悲剧命运和克安、克定的日趋堕落。《秋》描写了高家矛盾的激化,情儿的重病身亡,觉新的逐步觉醒和高家的土崩瓦解。激流三部曲具有强烈反封建意义的故事,曾经激动过几代读者的心。

答案是A 汉口 长崎

中国空军远征日本本土

  1938年5月19日夜间,中国空军出动两架“马丁”B-10型轰炸机,远征日本本土,投下100多万份传单,对日本侵略者发出了严正警告:“尔再不训,则百万传单将一变而为千吨炸弹。尔再戒之。”这是日本有史以来第一次被外国飞机轰炸袭击,也是世界航空作战史上绝无仅有的“纸片轰炸”。

  长崎被惊呆了 日本被惊呆了

  1938年5月20日,日本沿海城市长崎。

  凌晨,一家寿司店的老板打开店门,发现门前的街道上到处都是白色的纸片。老板拾起几张纸片,上面印着:“尔国侵略中国,罪恶深重。尔再不训,则百万传单将一变为千吨炸弹。尔再戒之。”

  这么多的传单是从哪里来的?难道这些传单是从中国来的?长崎地处日本九州,与中国内地遥隔千里,只有飞机才可能飞过海洋,到长崎投下这么多的传单。这说明日本政府所称本土防卫严密、固若金汤根本不可相信。

  日本安保部门立即在辖区内进行搜索,并将传单交由制纸工厂进行化验,证实传单的确来自中国。这就是中国对日本的“纸片轰炸”事件。因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阵营对日本本土进行的首次空袭,所以很快轰动了全世界。

  “赤手空拳”的中国轰炸机

  1937年12月,南京失陷,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武汉则成为重庆政府的政治、军事中心和作战物资主要集散地。为此,日本航空兵加紧对武汉实施空袭,不断进行狂轰滥炸。面对气焰嚣张的日本侵略者,中国空军决定飞越东海远征日本本土,以此来警告日本当局。

  但是,当时中国空军装备的飞机中航程最远的也不足1000公里。而日本本土防空戒备森严,部署了大量战斗机和地面防空部队。在当时的轰炸机没有自卫武器的情况下,中国空军又没有合适的战斗机给轰炸机进行护航。这样到日本去执行空袭任务,就等于是“赤手空拳”上阵。

  原计划这次东征由外籍飞行员担当重任,但外籍飞行员却称执行这项任务风险太大,提出了让国民党政府无法接受的天价酬金。于是,国民党政府决定改由中方飞行员来执行这一任务。

  天气变幻无常 接令立即起飞

  经过在成都凤凰山基地1个多月的秘密训练,最后敲定,由徐焕升1403号机组(徐焕升正驾驶、苏光华副驾驶、刘荣光领航、吴积冲通信员)和佟彦博1404号机组(佟彦博正驾驶、蒋绍禹副驾驶、雷天春领航、陈光斗通信员)执行任务。他们各驾驶一架“马丁”B-10型轰炸机。这种飞机最大速度为343公里/小时,航程为900公里。为了增大航程,还对飞机进行了改装,把轰炸机的炸弹舱改装为一个大型的油箱。

  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飞行员只能依靠目视飞行、导航并发现地面目标。因此,对日本轰炸就必须选择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远征机组的成员都在期盼一个好天气。5月间正值长江流域梅雨季节,气候变幻莫测,而我方又没有日本本土气象资料,只好逐日抄录东亚各地气象报告进行推测,数日归纳的结果是:在月圆望月前后难以出现良好天气。由于武汉战局日紧,一旦延迟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执行远征,徐焕升队长干脆直接飞赴前进基地宁波,依靠自己长期海上飞行的经验,从当地直接观察、推测东海洋面气候变化。

  1938年5月19日,总部终于下达了“立即执行任务”的命令,飞行员们接到通知后,驾驶着当时中国仅剩的两架远程轰炸机,向东飞去。

  跨海东征 全身而退

  1938年5月19日,汉口机场。为了保密,地面上没有送行的人。

  15时23分,两架飞机飞行了两个小时,降落在宁波机场。因为从武汉到日本再返回武汉超过了“马丁”B-10型轰炸机的最大航程,所以飞机要在宁波“转一次车”——补加燃油。

  5月20日2时45分,两架飞机飞临日本长崎上空。炸弹仓开启,“纸弹”飞向地面。

  两架飞机在长崎撒完传单后,又折向福冈方向,总计在日本本土撒下的传单超过100万张。直到此时,日本的防空部门才“大梦初醒”,对福冈实行灯火管制,全城一片漆黑,地面高炮也猛烈开火,但两架飞机毫发无损地从长崎附近脱离日本领空出海,胜利返航。

  汉口王家墩机场,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孔祥熙、军政部长何应钦,中共中央和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代表周恩来、陈绍禹、吴玉章、罗炳辉等亲自来到机场迎接。

  周恩来送去锦旗

  尽管这次被称作“纸片轰炸”和“人道远征”的空袭,没有改变日本侵略中国的行径,但却彻底打破了“大日本神圣领空不可入袭”的妄言。这是日本有史以来第一次遭到外国飞机的入袭。

  周恩来、王明、吴玉章亲自到国民空军司令部,对凯旋的中国空军人员进行慰问,并敬献锦旗一面,上面写着八个大字:“德威并用,智勇双全”。周恩来还发表了讲话,赞扬他们的成绩和英勇行为,并与徐焕升和佟彦博合影留念。

  中外各大媒体纷纷对此进行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生活》杂志评选刊登了二战中闻名于世的12名飞行员的照片,其中就有担任这次“纸片轰炸”行动的队长徐焕升。该杂志明确指出,徐焕升是先于美军杜立德轰炸日本本土的第一人。文/俞欣

  空军远征日本散发之传单(节录)

  告日本国民书

  (一)

  我们大中华民国的空军,现在飞到贵国的上空了。我们的目的,不是要伤害贵国人民的生命财产。我们的使命,是向日本国民,说明贵国的军阀,在中国全领土上做着怎样的罪恶。请诸位静听……

  日本兄弟,在诸位之中,有开始时反对战争,理想着正义和平的人,也有为军阀的宣传所欺骗而讴歌战争的人;但,不管是哪一种人,想来一定都因贵国的言论被统制,要了解时局的真相是困难的。所以,试作以下的说明,希望诸位详加考虑。

  中华民国空军将士 中日人民亲善同盟

曹操

姓名: 曹操

陵墓: 高陵

政权: 曹魏

在世: 155年-220年3月15日

生平

曹操,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宦官家庭。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末年宦官集团十常侍中的一员。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曹嵩的出身,当时就搞不清楚,所以陈寿称他:“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但也有人认为他是夏侯氏之子。曾先后任司隶校尉、大司农、太尉等官。

曹操是曹嵩的长子,他“少机警,有权数”,自幼博览群书,善诗词,通古学。曹操也有过人的武艺。曹操“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未被时人所重,但素以知人名世的太尉桥玄一见曹操就大为惊奇,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随之,桥玄又让曹操去拜访汉末主持“月旦评”的名士许邵,许邵评价曹操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由此,曹操渐知名于世。

灵帝熹平三年(174),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势聚居之地,很难治理。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立即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灵帝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卢植等人合军进攻颍川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随之迁为济南相。济南相任内,曹操治事如初。济南国(今山东济南一带)有县十余个,各县长吏多依附贵势,贪赃枉法,无所顾忌。曹操之前历任国相皆置之不问。曹操到职,大力整饬,一下奏免长吏八名,济南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政教大行,一郡清平”。当时正是东汉政治极度黑暗之时,曹操不肯迎合权贵,遂托病回归乡里,春夏读书,秋冬弋猎,暂时隐居了。

中平五年(188),汉灵帝为巩固统治,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为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

中平六年(189),董卓进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刘协,后又杀太后及少帝,自称相国,专擅朝政。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师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

曹操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组织起一支五千人的军队,准备讨伐董卓。

献帝初平元年(190)正月,关东州郡牧守起兵讨伐董卓,共推袁绍为盟主。曹操以行奋武将军的身份,参加讨董军。二月,董卓胁迫献帝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自己留居洛阳抵御关东军。董卓之凉州军骁勇善战,关东军十余万人驻酸枣(今河南延津北)一带,无人敢向洛阳推进。曹操认为董卓“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应趁机与之决战,遂独自引军西进。曹操行至荥阳汴水(今河南荥阳西南),与董卓军遭遇,大败,士卒死伤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伤。回至酸枣,曹操建议诸军各据要地,再分兵西入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围困董卓,关东诸将不肯从。

关东诸军名为讨董卓,实际各自心怀鬼胎,意在伺机发展自己势力。不久,诸军之间发生摩擦,相互火并。

初平三年,司徒王允与吕布在长安定计杀掉董卓,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攻陷长安,杀王允,进攻吕布,关中也陷入战乱。是时,州郡牧守各据一方,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

初平三年,青州黄巾军大获发展,连破兖州郡县,阵斩兖州刺史刘岱。济北相鲍信等迎曹操任兖州牧。曹操和鲍信合军进攻黄巾。鲍信战死。曹操“设奇伏,昼夜会战”,终于将黄巾击败。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曹操收其精锐,组成军队,号“青州兵”。

献帝初平四年(193)秋,曹操进兵徐州(治郯,今山东郯城),向东南扩展势力。徐州牧陶谦退守郯县。不久曹操军粮将尽,撤围回军。次年夏,曹操再征徐州,略地至东海。曹操征徐州期间,所过大肆杀戮,一路上“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曾参加讨董卓之战的陈留太守和曹操部将陈宫对曹操不满,遂叛操,迎吕布为兖州牧。吕布为当时名将,先为董卓部将,曾与王允定计诛杀董卓。

当时只有鄄城(今属山东)和东郡的范(今山东范县东南)、东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两县尚在曹操掌握之中,分别由司马荀彧和寿张令程昱、东郡太守夏侯敦等坚守,形势异常危急。曹操从徐州赶回,听说吕布屯于濮阳,遂进军围攻濮阳。二军相持百余日,蝗灾大起,双方停战,曹操军还鄄城。

兴平二年(195)夏,曹操整军再战吕布,于巨野(今山东巨野南)大破吕布军,吕布逃往徐州投靠刘备。

曹操从陈留起兵到兴平二年将吕布、张邈赶出兖州,经过六年的经营,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块根据地。曹操起兵之初,仅有数千人,出任东郡太守前后,他陆续延揽一些拥有宗族、部曲等家兵的豪强地主归附自己,后击溃青州黄巾军,又收其精锐组成“青州兵”。这样,曹操又有了一支颇具战斗力的军队。根据地和军队,是曹操得以成事的基本条件。

献帝刘协自被董卓劫至长安后,一直处于颠沛流离之中。建安元年七月,献帝终于回到洛阳,洛阳经董卓之乱,已是一片废墟。百官没有地方居住,“披荆棘,依丘墙间”,洛阳也没有粮食,“州郡各拥强兵,而委输不至,群僚饥乏,尚书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饥死墙壁间”。

早在初平三年(192),曹操的谋士毛玠就向曹操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的战略性建议,曹操深以为是。建安元年八月,曹操亲至洛阳朝见献帝。随即挟持汉帝迁都许昌。从此,曹操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这是曹操政治上的一大成功。

汉魏之间,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出现大饥荒。这一时期,粮食供应成为各军事集团最大的问题,因军粮不足而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

建安元年,曹操采纳部下枣只等人的建议,利用攻破黄巾所缴获的物资,在许下募民屯田,当年即大见成效,得谷百万斛。于是曹操命令在各州郡设置田官,兴办屯田。屯田有效地解决了曹操集团的粮食问题,所以曹操说:“后遂因此大田,丰足国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

在兴置屯田的同时,曹操采取各种措施,扶植自耕农经济。针对当时人口流失,田地荒芜的情况,曹操先后采取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检括户籍等办法,充实编户,恢复农业生产。此外,曹操还陆续颁布法令,恢复正常租调制度,防止豪强兼并小农。建安五年(200),曹操颁布新的征收制度,到建安九年,又明确:“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曹操前后实行的这一系列措施,使濒于崩溃的自耕农经济不断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成为曹操集团的雄厚经济基础。

通过以上二项措施,曹操统治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这是曹操在经济上的一大成功。

迎献帝、迁都于许和恢复农业生产是曹操得以成功的两个重要条件。

从建安二年起,曹操利用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东征西讨,开始了他翦灭群雄,统一北方的战争。

其时,在曹操的北边,是占有冀、并、幽、青四州的袁绍;南边,是占据扬州的袁术;东南,是占据徐州的吕布;正南,是占据荆州的刘表;西边,是关中诸将。此外,董卓部将张济之侄张绣投降刘表后,屯驻于宛县(今河南南阳),对许都形成威胁。

建安三年(198)九月,曹操东征徐州,进攻久与他为敌的吕布。在曹军攻势之下,吕布军上下离心,十二月,吕布将侯成、宋宪等生擒吕布谋士陈宫归降曹操。吕布见大势已去,下城投降。曹操将吕布、陈宫处死,收降吕布将臧霸、孙观等人,初步控制了徐州。

当时,群雄实力最强的是袁绍。曹操预作布置,命在青州有潜在影响的臧霸等人攻入青州,占领齐(治今山东临淄)、北海(治今山东寿光东南)等地,巩固右翼;又命大将于禁屯军黄河南岸,监视袁军。不久,张绣听从谋士贾诩之计,投降曹操,曹操大喜,拜张绣为扬武将军,解除了后顾之忧。这年十二月,曹操自率军屯于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准备迎击袁绍。

刘备在徐州牧陶谦死后,曾一度出任徐州牧,后徐州被吕布攻占,刘备投奔曹操。曹操认为刘备是个英雄,先后表他为豫州牧、左将军。曹操攻占徐州不久,淮南袁术准备逃往青州往依袁绍,曹操派刘备去截击。建安五年正月,董承等人谋诛曹操事泄,被曹操杀掉。刘备遂袭杀徐州刺史车胄,占据徐州。

曹操为了免于将来同袁绍作战时前后受敌,决定先消灭在徐州立足未稳的刘备。时诸将皆怕袁绍乘机来攻许都,曹操对此胸有成竹,说:“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有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遂进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破刘备,刘备逃奔袁绍。

袁绍是当时北方最强大的一股势力,也是曹操统一北方最强大的敌人。袁氏一门,自袁绍曾祖袁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势力本就很大,后袁绍取得冀、并、幽、青四州之地,实力大增,有军队数十万人。袁绍以其长子谭、次子熙、外甥高干分守青、幽、并三州,后方稳固,兵精粮足,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里。他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志在一举消灭曹操。建安五年二月,袁绍命大将颜良等人进兵白马(今河南滑县北),自率大军进屯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向曹操发动进攻。

曹操的实力比袁绍弱得多。曹操所占的大河以南地区,地盘既小,又是四战之地,残破不堪,还没有完全恢复,物资比不上袁绍那样丰富。曹操的兵力也远不及袁绍,其总兵力大概不过几万人,投入前线的兵力据《武帝纪》说“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刘宋裴松之认为此数不准确,操之兵力不会如此之少,但曹操兵力远逊于袁绍却是毫无问题的。袁绍大军来攻,许都震动。曹操安慰众将说:“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众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我奉也。”曹操对袁绍有很深的认识,他敢于在袁绍将要大军压境之时抽身去进攻刘备,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之上。

建安五年二月,袁军颜良等人围攻白马,拉开了大战的序幕。四月,曹操亲自率兵北上解白马之围,他采纳谋士荀攸之计,先进军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在白马以西),做出要渡河袭击袁军的态势,吸引袁军分兵西向,然后突然转向兼程去救白马。曹操军突然杀到,袁军措手不及,颜良被曹军杀死,袁军大败,白马之围遂解。曹操救出白马军民,沿黄河西撤。袁绍闻知,立即渡河追赶曹操。曹操见追兵渐近,命军士解鞍放马,并置辎重于道。袁军追兵大至,争抢辎重,阵形混乱。曹操率领仅有的骑兵突然杀出,大破追兵,阵斩袁绍另一大将文丑。颜良、文丑为袁军名将,二战分别被杀,袁军大震。曹操初战得胜,主动撤军,继续扼守官渡。

八月,袁绍大军连营而进,东西数十里,依沙堆为屯,进逼官渡。曹操分兵坚守营垒,伺机而动。袁军向曹营发动猛攻,先是作高橹、起土山,由上向曹营中射箭,接着又挖地道,欲从地下袭击曹营,皆被曹操以相应办法击破。两军一攻一守,相持近二个月。久战之下,曹操处境极为困难。

十月,袁绍从河北运来粮草万余车,派大将淳于琼等带万余人看守,屯于离袁绍大营四十里的乌巢。恰好这时袁绍谋士许攸来投曹操,献计让曹操偷袭乌巢。曹操大喜,亲率精锐步骑五千人,乘夜从小路偷袭乌巢。曹操军至乌巢,命四面放火,袁军大乱,淳于琼拒营死守。袁绍闻知,急忙派兵救授,曹操左右见“‘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操怒曰:‘贼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战,遂大破之,斩琼等,尽燔其粮草”。当袁绍听说曹操袭击乌巢时,认为这正是攻破曹操大营的好机会,因此派去的援兵很少,而以重兵围攻曹操大营。但曹营未破,乌巢败讯已经传来,袁军溃散,大将张郃等人投降曹操。袁绍弃军逃回黄河以北。于是曹军大获全胜,斩首七万余级,尽获袁军辎重图书珍宝。曹操清点袁绍书信,得到自己部下写给袁绍的信,尽烧之,说:“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

从客观条件上说,曹操本处于劣势,但由于他能正确分析客观条件,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所以能扬长避短,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使战争向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转化,经过自己主观上的努力,终于赢得了胜利。

官渡一战,曹操击溃了最大敌人袁绍,由他统一北方已是大势所趋。

建安七年,袁绍病死,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不和,发生火并。袁谭不敌袁尚,向曹操乞降。

建安九年二月,曹操乘袁尚出兵攻打袁谭之机,进军围攻邺城。袁尚率军回救,依滏水(今滏阳河)为营,曹操进军将其营寨包围。袁尚害怕,请求投降,曹操不许。袁尚乘夜逃跑,袁军溃散。袁尚逃奔中山(今河北定县)。曹操命人拿着缴获袁尚的印绶节钺招降邺城守军,城中斗志崩溃。邺城遂被曹操攻破。第二年正月,曹操又以负约为名,攻灭袁谭,冀州平定。于是,曹操让还兖州牧,改任冀州牧。

袁尚兵败后,逃奔幽州刺史袁熙。不久。袁尚、袁熙又逃奔三郡乌桓。

建安十二年,曹操为了肃清袁氏残余势力,也为了彻底解决三郡乌桓入塞为害问题,决定远征乌桓。汉末,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乌桓结合,是为三郡乌桓,其首领为辽西部的蹋顿。三郡乌桓与袁氏关系一直很好,并屡次侵扰边境,掳掠人口财物。这年五月,曹操亲率大军到达无终(今河北蓟县)。时正雨季,道路积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曹操从无终人田畴之议,改从一条久已断绝,但“尚有微径可寻”的路线进军。在田畴的引导下,曹操大军登徐无山(今河北玉田北),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附近一带),“堑山堙谷五百余里”,直指乌桓老巢柳城(今辽宁朝阳南)。曹军进至离柳城不足二百里时,乌桓才发现,于是蹋顿与袁尚、袁熙等人率数万骑兵迎击。八月,二军相遇,时曹军辎重在后,“被甲者少,”而放军军势甚盛。曹操登高了望,见敌军虽多,但阵势不整,遂命大将张辽为前锋,乘敌阵稍动之机,向敌军发动猛攻。乌桓军大乱,曹军阵斩蹋顿,大获全胜,胡、汉降者二十余万,袁尚等人逃奔割据平州的公孙康。这时,有人劝曹操乘势进击公孙康,曹操说:“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不烦兵也。”遂率军还师。不久,公孙康果然斩杀袁尚、袁熙,并将其首级献与曹操。诸将不明所以,曹操说:“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于是,曹操攻破三郡乌桓,也彻底肃清了袁氏势力。

建安十三年六月,曹操恢复丞相制度,并自任丞相。

曹操基本平定北方后,兵锋转而南向。建安十三年七月,进军南征荆州刘表。八月,刘表病死,其子刘琮接任荆州牧。九月,曹操大军进至新野(今属河南),刘琮以为无法抵挡,举荆州之众投降曹操。这时,官渡之战后投奔刘表的刘备屯驻于樊城(今湖北襄樊),听说刘琮投降,便率军向江陵(今属湖北)撤退。江陵为荆州重镇,存有大量军用物资。曹操听说,怕江陵落入刘备之手,遂亲率五千骑兵从襄阳(今湖北襄樊)疾驰三百里,在当阳长坂(今湖北当阳东北)将刘备追上,并将其军击溃,随后进占江陵。

由于曹操的进军威胁了孙权的统治,孙权命大将周瑜率军三万,与刘备联军抵抗曹操。

曹操自江陵东下,至赤壁(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与孙、刘联军接战不利,暂驻军于乌林(今湖北洪湖县东北,长江北岸邬林矶),与对方隔江对峙。

周瑜用诈降之计,命大将黄盖率小战船十艘,上装柴草,灌以膏油,假称投降,向北岸而进,至离曹营二里之处时,各船一齐点火,然后借助风势,直向曹军冲去,曹军大败,舟船被烧。曹操率军从华容道(今湖北监利西北)陆路撤回江陵。遂撤军北还。

赤壁大败后,曹操采取一些措施,稳定内部。建安十五年春,曹操下《求贤令》,说:“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曹操提出不拘品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目的是尽量把人材收罗到自己身边。

建安十六年,曹操开始对关中用兵。三月,曹操遣司隶校尉锺繇率大将夏侯渊以讨伐汉中(治南郑,今陕西汉中东)张鲁为名进兵关中。关中马超、韩遂、杨秋等十部心生疑惧,一时俱反。曹操立即派大将曹仁进攻关中,马超等人屯据潼关。七月,曹操率大军亲征关中。九月,大破关中诸军,马超、韩遂逃至凉州,杨秋逃至安定(治临泾,今甘肃镇原南)。十月,曹操进军安定,杨秋投降,关中地区基本平定。

建安十八年,曹操起兵号称四十万,亲自南征孙权。次年正月,曹军进至濡须口(今安徽巢县东南),攻破孙权设在江北的营寨,生擒其将公孙阳。孙权亲率军七万,前至濡须口抵御曹军。二军相持月余,各无所获。曹操见孙权军容严整,自己难以取胜,遂撤军北还。五月,献帝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割冀州的河东、魏郡等十郡以为魏国封地。曹操封魏公后,所任丞相和冀州牧如故,权势愈来愈大。七月,曹操建魏国社稷宗庙,又在魏国内设置尚书、侍中。

建安二十年三月,曹操见刘备已取得益州,而汉中是益州门户,“若无汉中,则无蜀矣”,刘备必然要攻取汉中。于是曹操抢先一步,率十万大军亲征汉中张鲁。七月,曹操大军进至阳平关(今陕西沔县西北)。张鲁听说阳平关失守、逃往巴中。曹操进军南郑,尽得张鲁府库珍宝。十一月,张鲁出降曹操,汉中遂为曹操所有。

曹操主力退出汉中后,刘备随后向汉中发动进攻。建安二十三年,刘备亲率大军进至阳平关,夏候渊等人与刘备夹关对峙。七月,曹操亲率大军赶往关中,坐镇长安,以便随时指挥汉中战局。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刘备自阳平关南渡沔水(今汉水),依山而进,驻军于定军山(今陕西沔县东南),夏侯渊出兵与刘备争夺地势,被刘备杀掉,曹军大败。曹操遂放弃汉中,军队全部撤回长安。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曹操刚刚从汉中撤出,刘备大将关羽就从荆州向他的东南防线襄、樊一带发动了进攻。曹操闻知,立刻派大将于禁率兵往救樊城。八月,关羽乘洪水泛滥之机,大破于禁所统七军,乘势进军,将樊城围住。时樊城曹军只有数千人,城被水淹,水面离城楼仅有数尺,曹仁率军死守。曹操又派徐晃领兵去救樊城。十月,曹操从关中赶到洛阳,亲自指挥救援樊城。

孙权因关羽处其上游,很不愿意让关羽势力发展,而且他早已有攻取荆州之心,于是联结曹操,准备以大将吕蒙偷袭荆州要地江陵。曹操接信后,将这一消息通知曹仁,命他继续坚守,自己进至摩陂(今河南郏县东南),临近指挥,又派兵十二营增援徐晃,命他反击关羽。不久,吕蒙偷袭江陵得手。关羽撤兵,路上被孙权军擒杀。

曹操在孙权擒杀关羽、取得荆州后,表孙权为骠骑将军、荆州牧。孙权遣使入贡,向曹操称臣,并劝曹操代汉称帝。曹操将孙权来书遍示内外群臣,说:“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耶!”曹操手下群臣乘机向曹操劝进。曹操自己还不想废献帝自立,他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220),曹操还军洛阳。当月,病死在洛阳,终年六十六岁。这年十月,曹丕代汉称帝,国号魏,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家庭

曹操有二十五位儿子:

曹丕,公元221年迫汉献帝禅让帝位,是为魏文帝。

曹彰,绰号黄须儿,为一勇将,曾大破代郡乌丸。公元225年封任城王。

曹植,擅长文学,曾作《洛神赋》。虽然得到曹操宠爱,但最终与其兄曹丕争位失败,从此在政治上无所作为。公元225年立为陈王。

曹熊,早薨。

曹昂,年轻时曾举考廉,为张绣所杀。

曹铄,早薨。

曹冲,为著名神童,曾以妙法为大象称重。

曹据,公元232年封为彭城王。

曹宇,公元232年封为燕王。

曹林,公元232年封为沛王。

曹衮,公元232年封为中山王。临终病重时魏明帝曹睿对其爱护备至,死后又获厚葬。

曹玹,公元211年封为西乡侯。

曹峻,公元232年封为陈留王。

曹矩,早薨。

曹干,公元232年封为赵王。

曹上,早薨。

曹彪,公元232年封为楚王。公元251年与太尉王凌谋反事变,被赐死。

曹勤,早薨。

曹乘,早薨。

曹整,公元217年封为郿侯。

曹京,早薨。

曹均,公元217年封为樊侯。

曹棘,早薨。

曹徽,公元232年封为东平王。

曹茂,素来与曹操及曹丕不和。公元232年封为东平王。

史书评论

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作于建安十五年(210),光明磊落,字字真挚。曹操感性地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事实的确如此。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面,因为文学上的需要,而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然而三国志对他的评价,可算是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最高者,陈寿评价曹操为“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后世学者认为,这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意歪曲事实,并没有正确评价曹操。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着重大贡献。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曹操诗风

曹操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观沧海》、《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龟虽寿》等不朽诗篇。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

曹操手迹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却又继承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挽歌,曹操却以之悯时悼乱。《步出东门行》原是感叹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曹操却以之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北征归来所见的壮景。可见曹操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歌,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也影响到后来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汉末大乱,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里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余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故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曹操生于官宦,对天下具有野心,故怀有统一之雄图,《短歌行》有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资明证。其进取之心亦可见出,如《龟虽寿》言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言己虽至晚年仍不弃雄心壮志。

一代袅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叹,无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之低沈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见他的消极情绪。

曹操的诗歌形式是十分创新的。他尤擅写五言体和四言体。《蒿里行》原是杂言,曹操却以五言重写,非常成功。四言诗方面,本自《诗经》之后已见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却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均是四言诗之佳作,使四言诗重生而再放异彩。曹操诗文辞简朴,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不加润饰。

★气出唱(三首)

驾六龙,乘风而行。

行四海,路下之八邦。

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

行四海外,东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来翱游。

骖驾六龙饮玉浆。

河水尽,不东流。

解愁腹,饮玉浆。

奉持行,东到蓬莱山,上至天之门。

玉阙下,引见得入,

赤松相对,四面顾望,视正〔火昆〕煌。

开玉心正兴,其气百道至。

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

东到海,与天连。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

心恬澹,无所〔忄曷〕。

欲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

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

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

跪受之,敬神齐。

当如此,道自来。

其二

华阴山,自以为大。

高百丈,浮云为之盖。

仙人欲来,出随风,列之雨。

吹我洞箫,鼓瑟琴,何□□(“门”内有“言”,音“银”)!

酒与歌戏,今日相乐诚为乐。

玉女起,起舞移数时。

鼓吹一何嘈嘈。

从西北来时,仙道多驾烟,

乘云驾龙,郁何〔艹务〕〔艹务〕。

遨游八极,乃到昆仑之山,

西王母侧,神仙金止玉亭。

来者为谁?赤松王乔,乃德旋之门。

乐共饮食到黄昏。

多驾合坐,万岁长,宜子孙。

其三

游君山,甚为真。

崔嵬砟硌,尔自为神。

乃到王母台,金阶玉为堂,芝草生殿旁。

东西厢,客满堂。

主人当行觞,坐者长寿遽何央。

长乐甫始宜孙子。

常愿主人增年,与天相守。

★精列

厥初生,造划之陶物,莫不有终期。

莫不有终期。

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

愿螭龙之驾,思想昆仑居。

思想昆仑居。

见期于迂怪,志意在蓬莱。

志意在蓬莱。

周礼圣徂落,会稽以坟丘。

会稽以坟丘。

陶陶谁能度?君子以弗忧。

年之暮奈何,时过时

此前窦骁和陈都灵主演的民国剧《良辰好景知几何》,已经在浙江卫视播出。而这部剧一经播出,热度和播放量都稳居前列,也引起无数网友的讨论。这部电视剧也集齐了很多网友心中的玛丽苏点,比如花式告白强取豪夺,再加上两位主演的超高颜值,让观众在观看剧情时大呼过瘾,所以接下来随着小编了解一下这部电视剧还有哪些上头细节。

第1个细节,小编认为就是这部电视剧的虐恋路线。俗话说十部民国剧有九个虐,而《良辰好景知几何》这部电视剧显然也是民国背景的电视剧。剧中窦骁出演的男主萧北辰显然是一个成长型男主,更令人惊喜的是他在剧中仿佛有双重人格,第一重人格就是纨绔不羁的二世组,第二重人格就是戏班子里的当家花旦,而这种仿佛双重人格的设定,也吊足了观众的胃口。陈都灵饰演的女主是一个落难千金,虽然寄人篱下,但是不卑不亢,外表柔弱,但是内心非常坚强可靠,用自己的微薄力量去和无良军阀做斗争。虽然现在电视剧还没有发展到两人虐恋的剧情,但是从目前的设定以及背景来看,此后的虐心情节应该不会少。

第2个细节就是男女主的相遇相爱过程也直击观众内心,让人大呼磕到了。这部电视剧的前期让人有一种在看民国版流星花园的感觉。男主拯救女主,就像流星花园中的道明寺帮助杉菜。一个是表面骄横跋扈的纨绔子弟,一个是外表柔弱,内心坚强的小白花。这两个人碰撞在一起,十分吸引观众的视线。

总之,《良辰好景知几何》这部电视剧还有很多让人心动的细节,所以大家赶紧去看一看吧。

文|李海鹏

伊兰包托克索——三家子

世界上最后15个以满语为母语的人都已经老了,住在齐齐哈尔市远郊的一个以玉米和奶牛为营生的屯子里。早年间它叫伊兰包托克索,现在叫三家子。

屯外沃野千里,并无山河阻隔,村民们的生活却闭塞孤独。通过仅能接收到的三个电视频道,老人们能看到《康熙大帝》和《雍正王朝》一类的清宫戏。这使得他们对于大清帝国往事的认识跟一般由电视机陪伴度过晚上的汉族人并无二致:净是些老早年儿的、皇上福晋的、可资消遣的传奇故事,跟咱自家扯不上什么关系。对于本民族史上最被神圣化的人物努尔哈赤大汗,“老罕王”,他们也不怎么推崇,有的个性直爽的老头儿甚至要摇一摇头撇一撇嘴。他们打心眼儿里佩服的是毛泽东。

建屯318年以来,三家子屯一直是一个疏离于时代的村庄。早先,它的疏离是典型性的,屯中的满族家庭都在八旗的军事序列之中,在火器时代里学习骑射并每年两次到齐齐哈尔接受检阅。如今的疏离则具有边缘化的色彩,它的全部的非农业经济就是两家小卖店、两家只有本屯男人光顾的饭店和一辆乡村大巴。

在五十年前,整个中国已经忙于“工业化”了,三家子屯的人们甚至还对耕种技术不甚了了。陶青兰的印象是:“种地不精。”她62岁,是15位说满语者中的汉语说得比较好的一个。直到那时屯中居民还未习惯农业生活,要种黄米,就拿些种子心不在焉地随手一撒。他们还种些大豆、荞麦,一概收成欠佳,惟一丰产的是他们每个人日常需要又不劳烦太多人力的黄烟。

当来自山东的汉族人在1970年代大批迁来的时候,屯中的满族人开始面临一系列程度较浅的困境,首先是耕种技术上的,其次则是文化上的。“满族人大大咧咧,粗,不会过日子,拿土地不当回事。”陶青兰评价说,“房前屋后、荒地,汉族人逮着机会就稍微占点儿。满族人有钱就花,想吃想喝,攒不下钱。汉族人节俭,在嘴头儿上省,天长日久,过得就好了。”

屯中人尤其是陶家人,更愿意去打鱼而非耕作。打鱼是典型的满族传统生产方式。历史上的满族牧猪,也为了打仗而牧马,但从生计角度来说并非“半游牧民族”而是典型的渔猎民族,未脱初民的攫取经济形态。屯中的老人们亦都记得,“以前鱼大”,随便拿根渔叉就能叉上来好多三十多斤重的鲤鱼。陶家人尤擅此道。那时候的鱼不值钱,又没人买,只好不胜其烦地“成天炖鱼吃”。

打鱼的习惯延续至今。在夏天的早晨,仍可看到有村民在屯外的河汊里捉到了鱼,装在小塑料袋里提回来。上去问问,多半姓陶。只是,如今只有“鱼崽子”,托胡鲁哈喇氏的后人们看上去怏怏不乐。

“托胡鲁哈喇”即为满族“陶”姓的前身。三家子屯在建屯之初共有三姓,分别为计、孟、陶。计姓的前身为“计不出哈喇”,孟氏的前身为“摩勒吉勒哈喇”。在本屯的历史中,除清朝前期“当兵吃粮”外,三家各有传统性的生计:计氏牧牛马,孟氏编筐,陶氏捕鱼。

这样一个植根于满族传统的村屯如今并不多见,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其汉化的程度。

你甚至不能把这里看作是一个满族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保留地”。没有多少保留下来的东西了。在15个以满语为母语的老人当中,说得相对娴熟的又只有3人,而他们的满语水准亦不及祖辈的“一半儿”。

三家子屯小学是全国惟一一所满语小学,齐齐哈尔市和富裕县为之投资超过百万元,学校中一块不常挂起的满语牌匾和几幅写有满文的书法作品,就是全屯仅有的满语文字。学校专辟了一间教室用于“满族传统展览”,可是在全屯尽力收罗器物,却只得到寥寥几件:一柄渔叉,一只渔筐,一架纺车,一小堆儿“嘎拉哈”——猪或羊的膝骨,满族女孩的传统玩具。

满族崇尚的男子气概,向来指向从不畏惧使用武力的“巴图鲁”——借自蒙语的“勇士”。而如今呢,在如此讲究实用的生活当中,拳头再大的莽夫也只有无能的力量。陶青兰说:“谁有钱谁就横了。”

集体记忆的遗忘

三家子屯最有价值的一件“文物”,是陶家的一幅记载祖先原籍的中堂,中堂上书有殿堂,用满文写有“自长白山苏格利河宁古塔远来”。这段文字证明了三家子屯中计、孟、陶三姓曾是清初宁古塔副都统萨布素麾下水师营的水兵下属,依据文献可查,早前曾抗击侵来的俄罗斯军队,亦曾驻扎在齐齐哈尔。

祖先们的那段迁徙经历之于三家子屯,恰如奥德修斯的旅程之于希腊,形成了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传说。76岁的孟宪连当过团支部书记、村长,多少有点儿文化,可是还对其中的一个传说坚信不疑。当我们笑起来并表示无法相信的时候,他双眼圆睁,整个身体坐着蹦向炕里,以示他多么震惊。

“老祖宗们都是踩着狗鱼过来的,”他以陈述亲眼所见之事的口吻说,“那时候船还没发明呢。”

事实上,这一类传说恰好是三家子屯未被遗忘的极少数满族文化痕迹之一,仅仅藏在少数老人们的头脑之中。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满族文化结构在这里都已是明日黄花。索伦杆、影壁,已于五十年前消失。吃狗肉仍然是禁忌,可也有人不在乎了。

当村民们热衷于新式房屋时,他们取消了西窗,而那是满族传统房屋中专门用于崇祀祖先的地方。传统的土垒房屋只有贫穷的老年人才会居住。老人们早就发现,有的新房子里甚至连“维奇波克顺”,也就是门槛,都不要了。

15个满语者都超过了60岁,远离着年轻人的沸腾新世界。可是他们不能在与世隔绝中保存记忆。年迈使他们面临着一个新的威胁:遗忘。在7月的接连几天,一个又一个老人坐在南方周末记者面前不胜苦恼:“岁数大了,忘性大,记不住了,你们要是早几年来兴许还行。”

可是,遗忘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了。早在这些老人年轻时候就开始了,甚至在他们没有出生、大清国的皇帝还登基坐殿、满语还是一个3亿人口的国家的官方语言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满族的集体记忆在几百年间一直不断地流失着。即便是屯子里最老的满族老太太,比如91岁的陶云,其实也未曾有过哪怕一天真正的满族生活。在被问到可曾听过萨满歌曲时,她的回答是:“满族没歌。”

这位昔日的满族女孩从来没有机会聆听优美的《家神调》,即便她出生在“活化石”三家子屯:“我们在那暗楼上,向神请求,把那旧时光悄悄带走,带来新岁月。”也从没听过《海清河晏》,如何嘹亮地炫耀着大清国的文治武功和道德威严:“海清河晏,花村犬不喧,讲武训戎旃,幕府多雄健。”

也许只有汉族人才会对此丝毫不感惊讶。这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历史经验:汉族像庄子所言之柔弱的舌头般长存,不能抵御虎狼之邦,却有同化的伟力;那些入侵的民族总是短暂地占有江山,却将永久性地失去自我。

三家子屯的老人们很少对满语的即将消失表示痛惜。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曾经过着粗粝的生活,亦形成了粗粝的想法。“满语它没了就没了呗!”孟宪连抱持着农民式的真理,“这世上啥玩意不得没呢?”

他是“日本鬼子进来那年生的”,小时候说满语,12岁起就给人放猪。到伪满洲国时期,念了一年零两个月的书,“溥仪当皇上,净叫学日语。”15岁日本鬼子走了。听说苏联兵来了,接着***就来了。土改时屯子里打死了两个地主,是哥俩儿。哥哥是枪毙的,弟弟是棒子打死的。那时候孟宪连不觉得打死两个人怎么着,“不心疼那个”,现在一想,“不忍心”。其实屯子里才几十户人,都是“翻”话的亲戚——在屯子里,说汉语叫“说”,说满语叫“翻”。再往后翻满语的人越来越少了,他的满话也越忘越多。如今他的人生观落到了“知足常乐”上头。

每年过年,他都要给西窗边的“太太”烧上一炷香,祈福道谢。可是,他已经忘了这个“太太”是谁。

在三家子屯,对于这个画像上的女人是谁,已经遗忘了很多代了。满学家金启孮在《梅园集》中记载了晚近时代满族人对于“太太”的信仰,并认为“太太”这个叫法本身是“可笑”的。“太太”本是萨满,即满族的古老信仰萨满教中的祭司,有通灵等各种神通,通常由女性担当。如今,满族人普遍在汉化过程中遗忘了她的身份,常常模棱两可地说成“女性祖先”。

孟宪连的生活比较困顿,儿子又在去年患了重病,经久未愈。春节时,他给“太太”鞠了一个躬,却只是说:“一年了,没什么那啥的,感谢您老太太保佑,这一年顺顺当当,挺好!”

自满族以来

满学学者们更愿意使用一个略嫌冗长的词汇“满族共同体”,指称通常所说的满族,即满洲族。

“真正”的满族人其实少之又少,近于无迹可寻。若以这个民族的最初的核心组成部分即“建州女真”为标准衡量,今日的满族人中的符合者将百无其一。美国学者欧立德并不认为满族是一个基于血统的民族:“从满族这个名字确立的那一天起,它就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民族名称。”

满族人曾经是如此之少,以致在他们赢得了对明军的萨尔浒大战之后,亲明的蒙古林丹汗仍旧在信中如此嘲讽地问候努尔哈赤:统四十万众蒙古国主巴图鲁成吉思汗,问水滨三万人满洲国主英明皇帝安宁无恙耶?

没有任何东西曾像人口一样被满族贵族视为珍宝。努尔哈赤,这位曾经担任明国的指挥使的高度汉化的后金君主,曾经一再对将领们申明自己的战略:战争的首要目的不是攻城略地和抢夺财富,而是夺取人口。他的儿子皇太极则用一个更政治化的方法达到了扩大族群的目的。1635年,皇太极废除“诸申”的族号,改称“满洲”,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蒙古、朝鲜、汉、呼尔哈、索伦等多个民族的人口从此被纳入同一族名之下,满族自此形成。

作为血统最为“纯正”的组成部分,建州女真人被称为“佛满洲”,其他人则被称为“依彻满洲”。

三家子屯中的计、孟、陶三姓均来自满族的发祥地长白山,饶是如此,也只有计姓属于“佛满洲”。

在满学学者们看来,在满族迅速膨胀的过程中,它的汉化而且有知识的领导者也曾觉察到一丝未来的阴影。鲍明在其著作《满族的文化模式——满族社会组织和观念体系研究》中写道:皇太极既想夺取全国政权,又不愿入关,因为想要避免辽金元入关后本族人汉化的后果。不过,一家之私欲最终超越了这一切。1639年7月,皇太极终于在一封致崇祯皇帝的信中,提出了一个中国历史上每临变乱便永劫回归的问题:“自古天下非一姓所有,天运循环,几人帝,几人王?”

5年后,顺治登上了龙廷。一个真正的难题开始摆到了满族贵族面前。此时的满族人口仍然不过30万而已,如此微小的力量显然无法统御中国。在“扩族则亡族,不扩族则亡国”的两难选择当中,皇室制定的是一个利益最大化同时也是必然失败的策略:在两种威胁中间走钢丝,全靠即兴式的灵活来保持险象环生的平衡。

这可以解释清朝政府的政策为何总是彼此矛盾。在清代,降民、俘虏、投奔者,无论何种民族,都被满族贵族编入八旗牛录,后来每旗又分设满蒙汉固山,使得八旗变为了二十四固山,又设内务府“内三旗”,导致满族像滚雪球般膨胀,至清朝中期已经达到600万人。另一方面,满汉通婚却被禁止。对于东北,政府忽而设置柳条边禁止汉人迁入(记者注:在辽宁和内蒙古修建的一道壕沟,沿壕植柳,称“柳条边”),忽而又开禁以充实边陲。清皇室既以武力推行剃发易服,强令汉人作满人装扮,又承袭了汉族的地主——文官制度。既以儒学正统的继承人自居,又屡兴文字狱,将历朝历代文人直言敢谏的传统彻底摧毁。

其结果是,汉族文化和满族文化中的活力都泯灭了,被保留下来的是最适宜忍受强权统治的部分。至晚清,在西方的坚船利炮之下,曾经勇武无匹的满族武官几乎成了怕死鬼的代名词,如孟森《清史讲义》所说“满族贵勋无一成材”,汉族名臣们虽勉力支撑,却难免被后人讥为奴性十足。

甚至在清朝最强盛的时代,“族”与“国”的两种危险就都已经迫近。乾嘉年间,北京的很多满族人已经不会满语。乾隆四十年,满族官员果尔敏竟然听不懂皇帝的满语,更令皇帝震惊的是,此人来自盛京。盛京将军琳宁亦不擅满语,写一份报告本地并无蝗虫的简单奏折亦全用汉语,乾隆予以痛斥,却不能改变满语日渐衰微的现实。另一方面,白莲教等以宗教名义聚集起来的农民不时起义,而“华夷之辨”,又始终都是任何一股反对势力的道义根基。

到1840年,如何保护满文化不被汉文化吞没已经不再是个值得关心的问题——整个中国尚不知前途何在。满文很快就在官方公文中消失了,因为随后掌权的慈禧太后本人竟也不懂满文。

这一期间,三家子屯中的八旗士兵越来越多地被调出作战。仅据屯中的《唐氏家谱》记载,1858年曾有士兵随僧格林沁于津沽一带阻击英法联军,1894年甲午之战还有士兵在伊克唐阿部下保卫过奉天。可是,鲜血换回的只是耻辱,再也没有人能够捍卫这个沙堡般的帝国了。

1911年,“戍卒叫,函谷举”,人数寥寥的武昌新兵彻底了结了满族贵族们268年的无解难题。

可是,满语已经用一种静悄悄的方式改变了汉文化,很可能也是永久性的。东北话和北京话中的满音是如此之多,以致以它们为基础确定的普通话被一些语言学家称为“满式汉语”。举凡普通话中的近代出现词汇如“马虎”、“邋遢”等等,多有满语的借音。这种语言如此拙于思辩,却又如此灵活而深入人心,使得写作这种“满式汉语”的满族作家们比南方的汉族作家更容易获得成功。同样的还有曹雪芹,作为汉军出身的内务府旗人,汉满两族皆以为是本族中人,三百年来各自以为矜夸。

在武昌起义之时,新军就曾满城搜捕说北京话者,结果至少有1500人因说北京话而遇难。

这是漫长的仇恨历史的又一个轮回。一些著名革命者对满族人的仇恨无以复加。满族人迎来了艰难岁月。八旗是职业性的军事组织,满族人向来是家里有几副甲——有几个当兵的——就吃几份粮,清帝逊位之后遂衣食无着。在三家子屯,一个计姓寡妇联合齐齐哈尔一个何姓寡妇去了北京请愿。回家时她没能带回一分钱。紧接着军阀蜂起,又是“几人帝,几人王”。

使命不再延续

北京的满族人在历史长流中调转船头,凭借在世代京畿的优游生活中积累下来的艺术基因,开始在戏剧、绘画、书法等方面展现惊人的天赋时,三家子屯的满族人则开始笨拙地学习种田。

三家子屯作为满族文化的最后遗存地的戏剧感,在于它建立于1689年。当时一个除了自己的家谱之外从未被任何档案文字记载过的满族水兵,托胡鲁哈喇。洪阿力及其伙伴,选择并建造了三家子屯。那也恰好正是英国发生光荣革命并通过《权利法案》、彼得一世亲政并在俄罗斯开始西方化改革的一年,世界历史向一个宏伟的新时代转折的一年。洪阿力们的小小队伍,在历史潮流中溯流而上,作为一个即将泯灭特征的民族的托孤者走向了与世隔绝之地。

三家子屯有据可查的一切,都起始于洪阿力。他听命于宁古塔副都统萨布素帐下,在1683年到荒凉的嫩江上去阻击从4000公里外袭来的俄罗斯人。6年后的1689年,清军赢得了雅克萨城之战,中俄签定满文、俄文、拉丁文,却无汉文版本的《尼布楚条约》时,他与两个同伴一起作为水师营的兵丁获准在卜奎即后来的齐齐哈尔百里之内挑选一个水草丰美的居所作为行营之地。

他们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规则,选择了如今的三家子屯的所在地,距离卜奎足有95里之遥。这个距离在交通不便的年代足够遥远。因此在其后三百年中,三家子屯始终是个偏僻之地,足以像冰箱一样保存一份满族文化的样本。

如今,石君广开始感到,祖先的奇怪的使命传到了他的身上。三家子屯的“满语小学”为孩子们开设一门浅显而且不列入考试科目的满语课程,学校有两位满语教师,均为没有正式编制的代课老师,石君广就是其中一个。他是屯子里惟一一个对满语感兴趣的中年人,过去几年中,他给村里的老人们录了10盘磁带,从“山里红”到“棒打狍子瓢舀鱼”,满汉一一对应。

他想让孩子们都学会满语,至少“能用满语对话”。至于长久的目标,他则违反语言生存规律地希望“满语这门语言能够延续下去”,尽管早就有到屯中考察的满语学者对他表示这决不可能。

已故满学家金启孮在1980年代发现了三家子屯这块“满语活化石”。二十多年间,世界各地的满学家们陆续到屯中考察。作为一门冷僻的学问,满学的研究者并不多,这种到访既不频繁也未能引起公众的注意,不过学术结论早已确定:除此之外,世界上再没有活的满语存在。

15个满语老人之一陶云庆是石君广的舅爷,他既支持石君广,又认为他异想天开。“满族话打从咱这社会一来就不行了。老中华国那会儿的长辈翻得还行,还想捡?捡不回来啦。现在活着的这帮老人,自己会多少?我这翻话的水平,顶多我爷爷的一半。”陶云庆说,“现在打小教孩子满语,也行。可就是会个三四年,一转学全忘了,就会个零打零碎儿——饭碗、筷子!”

对于是否愿意让孩子学满语的问题,屯中家长们的普遍反应是,“咋不乐意呢?”“咱满族人学满族话还不好吗?”不过也有不赞成的,“那玩意早扔没了,学有啥用?还影响考试成绩。”

不管怎么说,这天上午,满族课还是照常上。石君广先教孩子们读切音,接近英语的连读,然后教了四个词:二、十、院子、别人。石君广每读一遍,他们就跟着大喊一遍:ZHUO!ZHUAN!HUA!GUA!

在三家子屯,比汉化更明确地发生着的是1960年代标准的全球化。村民们越来越依赖电力、柴油,全部成为了除草剂的坚定支持者。在这样的屯子里,一个满语老师受到的关注并不比一个透明人多。作为一个曾因家贫而不能读大学的中年人,他甚至解决不了自己如何转为公办老师的难题。

石君广只能在民族文字中寄托希望和怀抱。他能够讲述出的快乐只是,在书写满族文字时手腕感受到那曲线的柔滑,“像写美术字似的,有一种美感。”这番表白在粗鲁的乡村生活中显然难觅知音。他拘谨、认真,给人的印象是正在消亡的文字中寻找安慰,在孤寂中寻求温暖。

狗鱼

满语背后隐藏着一个已经被遗忘了的世界。关于冰雪,满语中的词汇多达六十多个,几乎每个形态的冰雪都有各自的命名。关于水的词汇更多,达到一百三十多个,从“秋水消减”、“大水响流貌”到“鱼游造成的水纹”,竟然都有单独的词汇与之对应。满族先民以其观察世界的既笨拙又细腻的方式,把野猪分为了11种,其中一年生长方牙的野猪被命名一次,三年生长獠牙的又被命名一次。由于鹿角形态变化更多,各种鹿被分门别类冠以29种各不相同的名词。

“满语是一种质朴的语言,”满学专家江帆说,“带有明显的直观性特点,但缺乏思维的抽象与概括。”

16世纪的最后一年,额尔德尼和刚盖奉努尔哈赤之命创制满族文字,借鉴蒙文字母创造了无圈点满文,即“老满文”。无圈点满文使用不便,因此达海受命对其加以改造,创制了有圈点满文,称为“新满文”。达海从此被满族人尊称为圣人。可惜这种文字的寿命不过三百余年。

对于满语,乡村满语教师石君广的看法是“很好学”。与俄语相同的是,满语是纯拼音文字,怎么读就怎么写,从一个只会口语的文盲进步到能读会写并不困难。79岁的孟宪孝已经印证了这一点。

孟宪孝是三家子屯中除石君广外惟一一个喜欢看满文书的人。他是屯中老一辈人中见多识广的一个,认为满语“是民族的骄傲”。以前他会说满语但不会阅读,从两年前起,开始学习一位韩国的满学教授给他寄来的《清文启蒙四卷》。不过他觉得自己很孤独。他想让儿子学,儿子推脱说,年纪大了一看书就头疼。他又想让孙子学,结果“更白搭”,孙子扔下书就跑。

如今,作为一种即将退出生活的语言,满语仍在数十万卷满文档案中存在着,记录着大清国历史上的诸多细节。对满学家们来说,这种语言至少给了他们一个了解满族人的符号系统,恰如哲学家卡西尔所说,“文字带来意义的建构”,经由满语,学者们可以了解满族人理解世界的方法。

对于满语会在何时消亡,黑龙江大学满语研究中心主任赵阿平给出的时限是“大约十年之内”。

三家子屯真正在日常生活中仍以满语为首选语言的老人不过3位,而且都已经年过八旬。他们去世之时也就是满语退出历史舞台之日。在那之后,满语将只是一种由少数学者掌握的、不用于日常交流的学术语言。

在三家子屯,生活仍旧像普通的东北汉族村落一样冗长地继续着。早上4点半到7点钟极其喧闹,奶牛忧郁地哞叫着,鹅像一队将军踱过街道,而母鸡总是贪吃而慌乱地制造出巨大的声响。6点半,太阳大了,村子才安静下来。墨绿色的玉米在风中伏低、摇摆,伏低、摇摆,像梦境一般枯燥又永无休止。于是整整一天屯子里再无生气。直到夜里9点半,整个屯子上炕睡觉。这就是一个不停地遗忘着的地方拥有的东西:现在。

在现在,一个晴朗的7月下午,屯子里的年轻人正在嫩江江汊上打鱼。满族后人们时而拉网,时而收网,忙忙碌碌地走了一箭之地,却只有一些竹签般的小鱼坚硬地钉在他们的渔网上。鲤鱼、鲇鱼、黑鱼、嘎牙子,在哪儿呢?现在,所有那些祖上传说过的大鱼,都去哪儿了呢?现在,狗鱼呢?

狗鱼,那巨大的“苟仁尼玛哥”,祖先之舟,如孟宪连所说:“再也没有啦。”

巴金的主要作品有爱情三部曲,包括《雾》,《雨》《电》这三本书实际上是处于时代背景下采取的名字。主要描写的是年轻人追求爱情,理想,信仰。

巴金所创作的小说有两大主题:

一是探索青年人追求理想和信仰的道路,代表作有《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二是揭露封建家庭制度的弊害,以影射社会专制制度的罪恶,代表作有《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汉族,四川成都人,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有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余一等 ,1921年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肄业,出版家,翻译家。是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大师,杰出的社会活动家,著名的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中国***的亲密朋友 。

曾任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2003年11月,中国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称号。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巴金先生是一位封建家庭走出来的先进青年,一位文革期间痛失爱侣的著名作家,一位朴实真挚的长寿仁者。

很小的时候就读过《激流》三部曲,有强烈的代入感,对我的成长影响很大。很重的自传色彩,不管从艺术的高度还是简单的想了解巴金,了解早年的巴金,《激流》都是最好的选择。

《激流三部曲》以成都为背景,描写了1919年至1924年中国历史处在转折时期这一风起云涌的动荡时代中,封建大家庭高家四代人的生活。记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走向分化与衰落,以及青年一代冲破封建宗法束缚,走向新生活的过程,描绘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变旧生活的伟大力量。

巴金先生的妻子萧珊女士是他的忠实读者,两人于1936年相识,1940年结婚,虽然相差十三岁,但感情很好。文革期间巴金先生受到残酷的迫害,萧珊女士也因为与巴金先生的关系受到非人的待遇。1972年7月萧珊女士因患癌症住院,而巴金先生在干校劳动不被允许探望,于是萧珊女士只得独自在医院接受治疗,半个月后含冤长辞人世。在萧珊女士去世的3年之后,巴金先生才获许把萧珊女士的骨灰捧回,巴金先生将妻子的骨灰放在自己的枕边,每夜与之共眠,一直到2005年,巴金先生去世。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每每提及那十年动荡,无不咬牙切齿。痛惜。痛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9261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3
下一篇2024-04-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