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到山东潍坊临朐县多少公里?

韩城到山东潍坊临朐县多少公里?,第1张

驾车路线:全程约9393公里

起点:韩城市政府

1渭南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南方向出发,行驶90米,左转进入太史大街西段

2) 沿太史大街西段行驶300米,过右侧的韩城市中正艺术馆约140米后,左转进入黄河大街

3) 沿黄河大街行驶56公里,右转

4) 行驶340米,左后方转弯进入京昆线

5) 沿京昆线行驶84公里,

6) 行驶950米,朝太原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龙门立交

2沿龙门立交行驶66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京昆高速

3沿京昆高速行驶723公里,朝临汾/太原/侯马/运城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4沿匝道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京昆高速

5沿京昆高速行驶1905公里,朝汾阳/榆社/S66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平遥枢纽

6沿平遥枢纽行驶17公里,直行进入和汾高速

7沿和汾高速行驶1249公里,直行进入东吕高速

8沿东吕高速行驶1216公里,直行进入邢临高速

9沿邢临高速行驶1490公里,朝济南/青岛/G20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0沿匝道行驶10公里,直行进入青银高速

11沿青银高速行驶822公里,直行进入京沪高速

12沿京沪高速行驶104公里,过荷花立交,朝青岛/淄博/国际机场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青银高速

13沿青银高速行驶68公里,朝青岛/淄博方向,直行上匝道

14沿匝道行驶350米,过唐王立交约900米后,直行进入青银高速

15沿青银高速行驶1168公里,朝东营/青州/G25方向,稍向右转进入于家庄枢纽

16沿于家庄枢纽行驶14公里,直行进入长深高速

17沿长深高速行驶320公里,在临朐/乔官/S223出口,稍向右转进入临朐立交

18沿临朐立交行驶570米,直行进入临朐立交

19潍坊市内驾车方案

1) 沿临朐立交行驶840米,朝临朐方向,右转进入S223

2) 沿S223行驶17公里,直行进入兴隆东路

3) 沿兴隆东路行驶20公里,过右侧的临朐广电大厦约280米后,左转进入东环路

4) 沿东环路行驶32公里,稍向右转进入南环路

5) 沿南环路行驶980米,右转

6) 行驶60米,右前方转弯

7) 行驶5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临朐汽车总站

驾车路线:全程约9344公里

途经:京昆线、荣兰线

韩城市政府

从韩城市政府到太史大街西段,行驶110米

左转,进入太史大街西段,行驶440米

左转,进入黄河大街,行驶56公里

右转,从黄河大街到京昆线,行驶340米

左转,进入京昆线,行驶623公里

请直行,进入稷山南路,行驶23公里

请直行,进入京昆线,行驶279公里

右转,进入G108,行驶12公里

右转,进入京昆线,行驶810米

靠左前方行驶,进入晋都西路,行驶55公里

左转,进入花园南街,行驶420米

右转,进入新田路,行驶51公里

请直行,进入京昆线,行驶561公里

向右前方行驶,进入鼓楼南大街,行驶31公里

进入环岛,进入京昆线,行驶163公里

右转,进入荣兰线,行驶1714公里

左转,进入锡海线,行驶176公里

靠右前方行驶,进入荣兰线,行驶134公里

请直行,进入长邯路,行驶28公里

请直行,进入荣兰线,行驶335公里

靠左前方行驶,进入G309,行驶553公里

靠右前方行驶,进入邯武快速路,行驶153公里

靠左前方行驶,进入人民西路,行驶65公里

请直行,进入人民东路,行驶112公里

右转,进入尚代线,行驶22公里

左转,进入荣兰线,行驶162公里

右转,进入九鼎街,行驶910米

左转,进入广安路,行驶42公里

靠右前方行驶,进入肥馆线,行驶117公里

进入环岛,进入美利大道,行驶15公里

请直行,进入站前西路,行驶11公里

请直行,进入站前东路,行驶340米

左转,进入S234,行驶74公里

进入环岛,进入荣兰线,行驶36公里

请直行,进入G309,行驶177公里

请直行,进入荣兰线,行驶64公里

进入环岛,进入京广线,行驶22公里

请直行,进入南环路,行驶250米

请直行,进入京广线,行驶61公里

请直行,进入G309,行驶78公里

靠右前方行驶,从G309到振兴路,行驶19公里

靠左前方行驶,进入振兴路,行驶87公里

请直行,进入G309,行驶135公里

请直行,进入聊冠路,行驶187公里

左转,进入S706,行驶27公里

左转,进入西外环路,行驶52公里

请直行,进入S706,行驶92公里

左前方转弯,进入S316,行驶101公里

右转,进入S804,行驶93公里

请直行,进入铝城路,行驶80公里

请直行,进入荣兰线,行驶608公里

右转,进入梓东大道,行驶54公里

请直行,进入二环西路,行驶580米

靠左前方行驶,进入二环西路高架,行驶37公里

靠右前方行驶,进入匡山立交,行驶13公里

靠左前方行驶,进入北园高架路,行驶110公里

靠右前方行驶,进入二环东路,行驶23公里

靠左前方行驶,进入二环东高架路,行驶31公里

靠右前方行驶,进入燕山立交桥,行驶270米

靠左前方行驶,进入经十路,行驶129公里

靠左前方行驶,进入荣兰线,行驶710米

请直行,进入经十东路,行驶325公里

请直行,进入荣兰线,行驶145公里

请直行,进入S325,行驶188公里

请直行,进入唐骏欧铃路,行驶11公里

请直行,进入建设路,行驶54公里

请直行,进入S325,行驶244公里

请直行,进入S233,行驶323公里

右转,从S233到西环路,行驶17公里

右转,进入西环路,行驶600米

左转,进入华特路,行驶31公里

右转,进入骈邑路,行驶54公里

左转,进入南环路,行驶11公里

左转,从南环路到临朐汽车总站,行驶110米

临朐汽车总站

1、第一集——《One night in 塞外》、《江湖再见》、《沧海一声笑》、《飞得更高》、《死了都要爱》《Supermassive Black Hole》。

2、第五集——《青花会的杀手们》。

3、第八集——《Can you feel it》。

4、第九集——《洞房时的背景音乐》、《我以为》。

5、第十集——《我的太阳》

6、第十三集——《Have You Seen Her》、《六月船歌》、《我以为》。

7、第十四集——《明天我要嫁给你》、《Money money money》、《 I Will always love you》、《BABY》、《爱拼才会赢》、《因为爱情》、《明明白白我的心》、《爱的供养》。

8、第十五集——《Jardin d'Hiver》。

9、第十六集——《被遗忘的时光》。

10、第十七集——《内山姑娘要出嫁》

11、第十八集——《爱》、《失恋阵线联盟》、《你在我心上》、《什么都可以》。

12、第二十一集——《摇太阳》、《一只小雨伞》。

13、第二十二集——《轮回》。

14、第二十三集——《我是你的小小狗》、《帝女花》。

15、第二十六集——《money power respect》。

扩展资料

《龙门镖局》讲述了龙门镖局曾是中原百丈最大镖局。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龙门镖局日益衰败。龙门镖局的少镖头佟承畴接到一趟大镖,利润丰厚,却在中途遭到山贼的袭击,全军覆没。

镖局遭到巨额索赔,面临破产。京城平安票号的少东家陆三金挺身而出,为镖局偿还了巨额债务,并收购了镖局,成为新东家。然而,收购后才发现,大家都在混日子。镖局少奶奶盛秋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由于不懂经营,她在镖局说不上话,而三金的理念与原有的经营思路产生了严重冲突,镖局矛盾被激化。

主题曲:胡彦斌《One Night In塞外》

片尾曲:《江湖再见》

龙吟剑里听到的那些歌曲名《baby》,《刀光剑影》,《爱拼才会赢》,《I will always loveyou 》

龙吟剑出世的时候 掌柜的 听到的是什么歌曲啊?《MoneyMoney Money 》

吕青橙打架又没打然后敬琪幻想时那段音乐《 Have You Seen HerMChammer 》

第6集 33分39秒 那首伴奏Muse— Supermassive Black Hole

第8集中间插曲“聚美胭脂铺,汇聚你的美!”龙门镖局的这个广告的话是《Can you feel it》

龙门镖局第9集17分钟处,洞房时的背景音乐《我以为》纯乐器的变奏曲

第十三集结尾背景音乐 女版王浩然唱的胡彦斌《我以为》

13集三金弹的钢琴曲柴可夫斯基的 《六月船歌》

第十七集中最后面的插曲歌名恭叔与他前女友荣荣唱的那个《内山姑娘要出嫁》闽南语

第十八集的插曲黄晓明的《你一直在我心上》《什么都可以》

第18集 开头的那个大家一起唱的歌曲串烧 依次为《鬼迷心窍》,《一天一点爱恋》,《值得一辈子去爱》(纪如璟),《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小虎队的爱》,《失恋阵线联盟 》

21集 曾小贤走出龙门镖局时邱璎珞唱的歌~《 一只小雨伞 》~闽南歌wwwtudoucom/programs/view/_ENXNTwYSko

第22集恭叔骑马送他前女友的音乐《轮回》,小狮子唱的

28集他们去逛街那首It's Goin'sDown The X-ecutioners

26集24分钟的时候那个插曲 他们上街shopping的舞曲《moneypower respect feat 》

31集 最后的插曲三金和太后见面的那首英文歌ferras《 onemore chance》

33集片尾插曲《 we are thechampions》

36集插曲卓依婷版《爱的奉献》

最后一集蓝又时的<<这么长一段>>

可能有点乱~~但整理不容易,望采纳~

驾车路线:全程约11633公里

起点:韩城市

1渭南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南方向出发,行驶90米,左转进入太史大街

2) 沿太史大街行驶16公里,过右侧的民杨国际约80米后,左转进入桢州大街

3) 沿桢州大街行驶600米,右转进入乔南东路

4) 沿乔南东路行驶510米,朝西禹高速方向,直行进入乔南东路

5) 沿乔南东路行驶640米,朝太原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韩城立交

2沿韩城立交行驶73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京昆高速

3沿京昆高速行驶834公里,朝临汾/太原/侯马/运城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4沿匝道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京昆高速

5沿京昆高速行驶1905公里,朝汾阳/榆社/S66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平遥枢纽

6沿平遥枢纽行驶17公里,直行进入和汾高速

7沿和汾高速行驶1250公里,稍向右转进入东吕高速

8沿东吕高速行驶1214公里,直行进入邢临高速

9沿邢临高速行驶1491公里,朝济南/青岛/G20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0沿匝道行驶10公里,直行进入青银高速

11沿青银高速行驶696公里,过表白寺枢纽立交约10公里后,直行进入京沪高速

12沿京沪高速行驶221公里,过荷花立交,朝青岛/淄博/国际机场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青银高速

13沿青银高速行驶67公里,朝青岛/淄博方向,直行上匝道

14沿匝道行驶350米,过唐王立交约900米后,直行进入青银高速

15沿青银高速行驶1891公里,朝烟台/蓬莱/坊子/S16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涌泉立交桥

16沿涌泉立交桥行驶830米,过涌泉立交约13公里后,直行进入荣潍高速

17沿荣潍高速行驶225公里,朝蓬莱/龙口/招远/莱州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明村西立交桥

18沿明村西立交桥行驶950米,过明村西立交约280米后,直行进入威乌高速

19沿威乌高速行驶222公里,过郭家埠枢纽立交,直行进入荣乌高速

20沿荣乌高速行驶1254公里,在蓬莱/长岛/莱西出口,稍向右转进入蓬莱西立交

21沿蓬莱西立交行驶340米,右前方转弯

22烟台市内驾车方案

1) 行驶460米,朝蓬莱方向,右后方转弯进入S213

2) 沿S213行驶185公里,直行进入钟楼南路

3) 沿钟楼南路行驶21公里,右转进入钟楼东路

4) 沿钟楼东路行驶200米,调头进入钟楼东路

5) 沿钟楼东路行驶11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蓬莱市

司马迁

职业:史学家、文学家

主要成就:编著《史记》,开创纪传体史学。

韩城名人,你认识几个?(组图)

司马迁(前147-约前87)字子长,左冯诩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他的父亲司马谈是一个渊博的学者,对于天文、历史、哲学都深有研究,所著《论六家要旨》一文,对先秦各家主要学说作了简要而具有独特眼光的评论。这对司马迁的早期教育无疑有重要意义。将近十岁时,司马迁随就任太史令的父亲迁居长安,以后曾师从董仲舒学习《春秋》,师从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这一切都奠定了他的学问的基础,二十岁那年,他开始广泛的漫游。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这一次游历到达今天的湖南、江西、浙江、江苏、山东、河南等地,寻访了传说中大禹的遗迹和屈原、韩信、孔子等历史人物活动的旧址。漫游回来以后,仕为郎中,又奉使到过四川、云南一带。以后因侍从武帝巡狩封禅而游历了更多的地方。他的几次漫游,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漫游开拓了他的胸襟和眼界,使他接触到各个阶层各种人物的生活,并且搜集到许多历史人物的资料和传说。这一切,对他后来写作《史记》起了很大作用。

相关照片

韩城名人,你认识几个?(组图)

韩城名人,你认识几个?(组图)

王杰

王杰清代渭南共出过三位宰相,韩城王杰、蒲城王鼎、朝邑阎敬铭,我们今天先认识一下乾隆时期的状元郎——韩城王杰。

在韩城市博物馆的大成殿里,珍藏着两块烫金的匾额,上面分别书写着“赞元锡嘏”和“福绥燕喜”,分别是清乾隆皇帝和嘉庆皇帝赐给同一人的,此人就是清朝第一位陕西籍状元——王杰。

韩城名人,你认识几个?(组图)

韩城名人,你认识几个?(组图)

王杰,韩城市庙后村人。在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王杰考中进士,殿试时考卷排列在第三名,乾隆皇帝阅卷后,大加赞赏,钦拔为第一,成为自清朝开国以来第一名陕西籍状元。

王杰辞京还乡之日,嘉庆皇帝赐给他一把乾隆御用玉鸠手杖和御制诗两首,以表器重。诗中写道:“直道一身立廊庙,清风两袖返韩城。” 盛赞王杰的生平和为人。

在嘉庆九年(1804年)王杰八十大寿时,巡抚方维甸专程带着皇帝的贺诗、题匾及赐给王杰的珍宝等到韩城登门祝贺。王杰次年赴京答谢,不久,在京去世。后来埋葬在故乡——韩城市柿谷坡上。

司马错

韩城名人,你认识几个?(组图)

所处时代:战国时期(秦国)

主要成就:灭亡蜀国、大破楚国

职业:将领

司马错、战国秦夏阳(今韩城)人,司马迁的八世祖,是个有卓见远虑之士。秦惠文王后九年(公元前316年),司马错与张仪,在伐蜀与伐韩的策略上争议。司马错主张伐蜀,他说:"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地小民贫,故臣愿先以事于易二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翟之长也,有桀、纣之乱。以奉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天下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而又不禁暴止乱之名。"秦惠文王采纳了司马错的主张,使其伐蜀,取而守之。蜀归秦后,秦益强富厚。秦昭襄王六年(公元前301年),蜀侯反,司马错定蜀。

程婴

韩城名人,你认识几个?(组图)

春秋晋国义士,千百年来世人称颂。相传古少梁邑(今韩城西少梁附近程庄)人,为晋国政赵盾及其子赵朔的友人。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大夫屠岸贾诛赵氏,灭其族。当时景公姑母赵朔妻有遗腹,匿于宫,生一男。贾闻知搜宫,程婴与赵朔客公孙杵臼共谋,以他人子易之负之,程婴将赵氏真孤匿于山中养育。十五年后,韩厥告诉景公以实情,景公召孤儿赵武于宫,攻屠岸贾,灭其族,立赵后,复故位。赵武成人,程婴以报宣孟、杵臼而自杀。韩城有九郎庙和三义墓,世代祭祀。脍炙人口的古典历史悲剧《赵氏孤儿》,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故事。

巍山位于韩城西南部,因藏孤儿又称"救郎山",山高沟深,林木茂盛,正是避难匿藏之处,程婴用自己贫苦人家。孤儿长到十四五岁时,跟着养父常给人打工锄田。这娃老实勤苦,锄田深浅匀称,一锄挨一锄,一根草不漏。人见人爱,争着叫他锄田。一天几家叫,孤儿都答应。天都上午了,还不见回来勺一老妇人到地里叫他吃饭,奇怪,怎么几家地里都有个娃在锄田。回来后,说这山外拾来的娃怕不是凡人。大伙赶紧劝这家人送孤儿出山读书。二十年后,孤儿赵武成人。程婴才把实情告之,赵武跪下要以死报恩。程婴表白了他立赵复位的心意后自杀而死。赵武服孝三年,直到晋平公十二年,冤案昭雪,赵武在国人拥戴下,官为正卿。他重农业,,兴水利,常说是小时锄田得知此理。后封为赵文子,是赵国的祖宗。

张士佩

本名:张士佩

字号:号澽滨

出生地:芝川镇

主要作品:《洗心恒性》

韩城名人,你认识几个?(组图)

张士佩,生卒年待考,字玫父,韩城芝川镇人。明南京户部尚书。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任绍兴推官时,重视教育,设书院,招生员,培养人才。任御史时,上疏论当世急务,为皇帝采纳。任山西布政使时,兴修水利,有益于民。任职齐鲁时,惩治贪官污吏。奉命赴四川丈地,清出隐田27万余顷,按地均粮,打击了豪强,减轻了百姓负担。返京后,任吏部侍郎,坚持荐拔贤能。后任南京户部尚书。被罢官归里后,倡修陶渠堰。万历三十五年(1607)主持编纂的《韩城县志》,为韩城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书。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大家知道史记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吗不知道的话,下面我帮你普及下历史知识吧!

 司马迁(约前145—前87年),字子长,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汉武帝时任郎中、太史令、中书令,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父司马谈有广博的学问修养,曾“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又曾为文“论六家之要旨”,批评了儒、墨、名、法和阴阳五家,而完全肯定地赞扬了道家,这说明他是深受当时流行的黄老思想的影响的。司马谈在这篇论文中所表现的明晰的思想和批判精神,无疑给司马迁后来为先秦诸子作传以良好的启示,而且对司马迁的思想、人格和治学态度也必然有影响。汉武帝即位后,司马谈做了太史令,为了供职的方便,他移家长安。在此以前,司马迁“耕牧河山之阳”,即帮助家人做些农业劳动,同时大概已学习了当时通行的文字——隶书。随父到长安后,他又学习了“古文”(如《说文》的“籀文”和“古文”等),并向当时经学大师董仲舒学习公羊派《春秋》,向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这些对年轻的司马迁都有很深的影响。

 司马迁在二十岁那一年开始了漫游生活。这就是他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所说的:“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规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乙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归后“仕为郎中”;又“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以后又因侍从武帝巡狩、封禅,游历了更多的地方。这些实践活动丰富了司马迁的历史知识和生活经验,扩大了司马迁的胸襟和眼界,更重要的是使他接触到广大人民的经济生活,体会到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这对他后来著作《史记》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元封元年(前110),汉武帝东巡,封禅泰山。封建统治阶级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盛典,司马谈因病留在洛阳,未能参加,又急又气,生命危在旦夕。这时司马迁适从西南回来,他就把自己著述历史的理想和愿望遗留给司马迁,司马迁流涕说:“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三年后,司马迁继任为太史令,他以极大的热情来对待自己的职务,“绝宾客之知,亡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并开始在“金匮石室”即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历史资料。这样经过了四、五年的准备,在太初元年(前104),他主持了改秦汉以来的颛顼历为夏历的工作后,就开始了继承《春秋》的著作事业,即正式写作《史记》,实践他父亲论载天下之文的遗志。这年司马迁是四十二岁。

 正当司马迁专心著述的'时候,巨大的灾难降临在他的头上。天汉二年(前99)李陵抗击匈奴,兵败投降,朝廷震惊。司马迁认为李陵投降出于一时无奈,必将寻找机会报答汉朝。正好武帝问他对此事的看法,他就把他的想法向武帝说了。武帝因而大怒,以为这是替李陵游说,并借以打击贰师将军李广利。司马迁就这样得了罪,并在天汉三年下“蚕室”,受“腐刑”。这是对他极大的摧残和耻辱。他想到了死,但又想到著述还没有完成,不应轻于一死。他终于从“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乙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等先圣先贤的遭遇中看到自己的出路,于是“就极刑而无愠色”,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著作的宏愿。出狱后,司马迁升为中书令,名义虽比太史令为高,但只是“埽除之隶”、“闺合之臣”,与宦者无异,因而更容易唤起他被损害、被污辱的记忆,他“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但他的著作事业却从这里得到了更大的力量,并在《史记》若干篇幅中流露了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愤怒和不平。到了太始四年(前93),司马迁在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信中说:“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可见《史记》一书这时已基本完成了。从此以后,他的事迹就不可考,大概卒于武帝末年。他的一生大约与武帝相始终。

 司马迁接受了儒家的思想,自觉地继承孔子的事业,把自己的著作看成是第二部《春秋》。但他并不承认儒家的独尊地位,他还同时接受了各家特别是道家的影响。他的思想中有唯物主义因素和批判精神,特别由于自身的遭遇,更增加了他的反抗性。班彪、班固父子指责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力而羞贫贱”,这正说明了司马迁的思想比他的许多同时代人站得更高,而为一些封建正统文人所无法理解。我们今天正是从这些封建正统文人的指责中,看到了司马迁进步思想的重要方面。

 《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历史学方面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本纪”除《秦本纪》外,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们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少数列传则是叙述国外和国内少数民族君长统治的历史。《史记》就是通过这样五种不同的体例和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和补充而构成了完整的体系。它的记事,上自黄帝,下至武帝太初(前104—101)年间,全面地叙述了我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

 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外,《汉书艺文志》还著录赋八篇,今仅存《悲士不遇赋》一篇和有名的《报任安书》。《报任安书》表白了他为了完成自己的著述而决心忍辱含垢的痛苦心情,是研究司马迁生平思想的重要资料,也是一篇饱含感情的杰出散文。《悲士不遇赋》也是晚年的作品,抒发了作者受腐刑后和不甘于“没世无闻”的愤激情绪。

第五章 《史记》与《汉书》

第一节 司马迁的生平与《史记》

1、司马迁的生平与《史记》写作

司马迁(前145—前87),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在他手里完成这样一部划时代的历史著作,与当时时代和个人的经历等主客观的因素是分不开的。

首先,得益于家庭影响。他父亲司马谈向当时天文、易学、道论的专家学习过,曾写过《论六家要旨》的论文。司马迁深受这个学术空气浓厚家庭的熏陶,幼年时除参加部分劳动外,即开始学习当时的通行文字——隶书;武帝即位后,司马谈被任为太史令,举家迁居长安,他又学习“古文”(即秦以前的文字),向当时经学大师董仲舒学习公羊派《春秋》,向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这些知识准备对于写作《史记》十分重要。

其次,司马迁进行了大量的录访搜集阅读考订史料的工作,对社会政治事件有亲身的体会和实感。二十岁时有过一段漫游大江南北的壮举,在漫游中已开始注意寻访历史遗迹,搜集人物的传闻。例如到淮阴,搜集有关韩信的传说;到沛县、丰县一带,搜集了刘邦及曹参、萧何等人的史料;到河南开封考察了夷门监侯赢供职的地方,弄清所谓夷门即大梁(今开封)的东门等等。

漫游后仕为郎中,侍从武帝巡狩、封禅,使他接触了更多的祖国山川,目睹封建王朝的礼仪典礼,还曾参加武帝亲自带头的堵黄河决口的壮举,获得写河渠书的第一手资料。他又曾奉使西南夷,接触了西南少数民族的历史和生活,对于写作《西南夷列传》无疑起了很好的作用。

当司马谈病逝后,司马迁继任太史令,此后有条件接触“金匮石室之书”,即皇家所藏的书史及档案。

第三,时代思潮的影响。武帝的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儒家重视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孔子个人就在鲁史的基础上编修了《春秋》,寓议论于史事之中。这对司马迁颇有影响,司马迁将写作《史记》与孔子作《春秋》相比。

同时,这与司马迁的要求也不无关系。元封元年(前110年)司马谈随武帝封泰山,因病滞留洛阳,司马迁出使西南夷归来要向武帝述职。赶到洛阳时,见到垂危父亲,父亲谆谆嘱托要他完成自己著述史书而未能完成的事业,司马迁在父亲面前作了保证。司马迁从此把著述历史作为个人的最高理想,蒙挫受折坚持不懈。

大概在太初元年(前104)司马迁主持了改历工作以后就开始写作《史记》,这年他四十二岁。至天汉二年(前99年),他为兵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触怒汉武帝,竟被处以宫刑。此后他隐忍苟活,发愤著述,为了完成《史记》的创作而顽强奋斗,大约到太始四年(前93年)基本成书。再后的情况无史料可考,据推测可能卒于武帝末年。

2、《史记》体例

史记》是一部通史,上起黄帝下至武帝,记述了三千年的历史发展情况。它开创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体裁,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八书、十表、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

“本纪”记帝王之事,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迹,一般采用编年的写法;“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人物的传记,其中还记述了国外和国内少数发展的发展历史。

3、《史记》的人民性

司马迁在写人物传记时饱蘸了感情,表现出鲜明的倾向。对于最高统治者的残忍、欺诈、虚伪等丑恶的本质,总是通过一定方式加以揭露。如刘邦是汉代的开国君主,司马迁在肯定他推翻暴秦结束楚汉战争的战乱,统一国家的业绩外,也在有关人物的传记中将刘邦身上不光彩的阴暗东西暴露无遗。如在《项羽本纪》中通过两人在斗争中的各自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刘邦与项羽的作战,没有不失败的,他显得是那样的怯懦、猥琐和无能。在《留侯世家》等传记中写了他的贪财好色,在《萧相国世家》《淮阴侯列传》里写了他的猜忌杀害功臣的残忍本性。即使本朝的皇帝他也没有讳忌,如揭露武帝信用酷吏残害人民、愚蠢地迷信神仙言士等。

对官僚集团、贵族阶级的尔虞我诈,以势相倾的种种实情,描写得入木三分。如《魏其武安侯列传》中写窦婴与田蚡的种种矛盾明争暗斗,揭露了这一阶级的世态炎凉和他们的阴暗心理。由于司马迁的《史记》敢于面对现实,无情地暴露统治阶级的本质,赢得了“实录”的称誉。

司马迁将人民聚众反抗放在酷吏残酷压迫的背景上来表现,承认其合理性、正义性,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阶级局限。对于我国第一次农民起义——陈涉起义,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对于陈涉的失败,司马迁也作了较全面的总结。对于项羽为推翻暴秦作出的巨大贡献,司马迁加以讴歌,对他的暴虐和杀戮无辜则给予了批判。

司马迁肯定英雄在历史上的巨大作用的同时,也隐约认识到各行各业的优秀分子对于推动历史的促进作用。《史记》中为工商业者、医生、侠客、儒生、辩士都立了传,承认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司马迁对触犯封建阶级法律的游侠是肯定的,因为象朱家、郭解那样的游侠“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在当时成为抑制豪强拯民危难的一种社会力量。记叙统治集团中的人物,司马迁也以他们对民众的态度去衡量,李广将军获得了司马迁的赞颂,赞颂的基点就是放在他的爱兵如子上。

《史记》中写了一系列的爱国英雄,如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风亮节,廉颇为了赵国利益勇于改过,都获得了司马迁的热情讴歌。这些形象到今天都还是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4、《史记》人物描写的艺术手法

1)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旋涡之中,通过他们各自的行动显示性格特征。如《项羽本纪》中“鸿门宴”一节,是消灭秦帝国后起义军中两个集团的内部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后的第一次面对面的较量。在刀光剑影中纠集着项羽集团和刘邦集团的矛盾,项羽集团内部主战、主和派的斗争,项羽是这些矛盾的结集点。从项羽对种种矛盾的处置,显示出他的幼稚、仁慈、坦率种种心理因素,而刘邦在这一场面中也显示了他的灵活、狡诈的性格特点。《魏其武安侯列传》中“庭辩”一节,田蚡、窦婴双方的矛盾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朝中的大臣在这一矛盾冲突中每人作了表演:韩安国世故圆滑,既说窦婴对,又肯定田蚡,将矛盾上交,“唯明主裁之”;郑当时开始说窦婴有理,后又不敢坚持。笔墨不多,却勾划出官僚们的面貌。

2)司马迁也善于选取富有表现力的生活细节,揭示人物的性格及内心世界。如写石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通过这一小事,石庆的谨小慎微的性格以及伴君如伴虎的心情,跃然纸上。

3)多角度地烘托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如对信陵君的刻画,作者重点写了他亲迎侯生的面,通过侯生毫不谦让直上公子上座,侯生故意久立市中以微察公子,写市人皆观公子执辔,写公子从骑者窃骂侯生,写宾客们的惊讶,就是通过这些不同人物的不同态度,突出信陵君谦恭下士的性格特点。

4)通过人物的对话、独白,成功地显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声音笑貌。如写刘邦和项羽都见过秦始皇的出行,项羽在观秦始皇渡浙江时,脱口而出说:“彼可取而代也”,显示出他的雄心勃勃,又看出他的无所顾忌、心口如一的坦率性格;而当刘邦在咸阳见到秦始皇出行场面时却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说得委婉曲折,垂涎于至尊之位的心思也揭示无遗。在《张丞相列传》中以“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将周昌口吃的样子写得惟妙惟肖。

司马迁在写人物传记时,为避免重复,经常使用“互见法”。同样一件事涉及好几个人物时,在一处详叙,在别处就略而不叙,有时以“语在某某事中”标出。这种“互见法”不仅避免了重复,对于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也有作用。如在《项羽本纪》中主要突出项羽的喑呜叱咤、气盖一世的性格特征;而与这一主要特征相矛盾的其他方面,则放在别人传记中补充叙述,既突出主导的性格特征,又免得顾此失彼,达到了性格的完整化。

史记的文学成就

《史记》是一部史学名著,又是一部文学名著。前面介绍先秦历史著作时,我们说这些历史著作中包涵着或多或少的文学因素、文学成分;而对于《史记》,这样说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史记》的写作,具有文学方面的动机,所以这一部史书本身,就兼有文学的性质。

司马迁本人,是有着浪漫的诗人气质的。从《报任安书》和《史记》中,处处可以看到他富于同情心、感情强烈而容易冲动的性格特点。他由李陵事件而遇祸,也是一场性格的悲剧。因为无论从私交还是从官职来说,他都不负有为李陵辩护的义务。西汉末的扬雄说:“子长多爱,爱奇也。”(《法言》)也是看到了司马迁浪漫的诗人气质。

《史记》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写作的目标,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这不仅意味着总结历史、记载史实,而且也意味着通过大量历史人物(其中有许多是作者同时代的人物)的活动,形象地反映和推究人类的生存方式,人类在世界中的地位,人类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困境。这些也正是文学的根本目的。只不过《史记》作为历史著作,在虚构方面受到较多的限制。

《史记》还具有抒发情怀的目的。《报任安书》中,把《周易》、《诗经》、《离骚》等等,归结为“大抵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由此提出了“发愤著书”之说。这种说法不一定完全符合于他所列举的古人著述的实情,但完全符合于《史记》的实情。《史记》在叙述历史人物事迹的同时,处处渗透了作者自身的人生感受,内心的痛苦和郁闷,这就是我们千年之下读《史记》仍不能不为之感动的关键。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后者也正是从这一点着眼的。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史记》使用了大量的文学手段,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成就。以下,我们从它的叙事艺术、人物形象塑造艺术和语言艺术三方面加以介绍。应该说明,《史记》的核心部分——本纪、世家、列传,基本上由人物传记构成,它既有很强的故事性、戏剧性,又通过这些故事来塑造人物形象。所以,所谓叙事艺术和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本来是无法一分为二的。只是为了表述的方便,我们先从总体上分析《史记》叙事的方式和艺术特点,然后再分析它如何塑造人物。

在《史记》以前,中国的叙事文学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先秦历史著作中已有颇为庞大的战争场面的描写和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的叙述,其中也包含不少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为《史记》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先秦史家的主要兴趣,还在于首尾完整地记述历史事件,并通过这些事件来表达政治和伦理评判,其叙事态度主要是史学性的。司马迁则除了记述历史事件以外,具有更强烈的要努力再现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场景和人物活动的意识;除了政治和伦理评判以外,具有更强烈的从多方面反映人类生活的意识。所以他的叙事态度,有很明显的文学性。

《史记》的叙事方式,基本上是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司马迁作为叙述者,几乎完全站在事件之外,只是在最后的“论赞”部分,才作为评论者直接登场,表示自己的看法。这种方式,为自如地展开叙述和设置场景提供了广阔的回旋余地。但是,所谓客观叙述,并不是不包含作者的立场和倾向,只是不显露出来而已。通过历史事件的展开,通过不同人物在其历史活动中的对比,实际也体现了叙述者的感情倾向。这就是前人所说的“寓褒贬于叙事之中”。这种含而不露的褒贬,是经由文学的感染来传达的。

为了再现历史上的场景和人物活动,《史记》很多传记,是用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故事构成的。如信陵君的传是由亲迎侯生、窃符救赵、从博徒卖浆者流游等故事构成的;廉颇和蔺相如的传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等故事构成的;孙武的传主体是吴宫教战的故事;孙膑的传包含教田忌赌马、马陵道破杀庞涓等故事……。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不胜枚举。众多大大小小的故事,构成了《史记》文学性的基础。虽然先秦历史著作中也包含有故事成分,但同《史记》相比,不但数量少得多,而且除了《战国策》中少数几个故事,也显得简陋得多。以后的历史著作,也不再有《史记》那样的情况①,这是《史记》在中国众多的史籍中特别具有文学魅力的原因之一。

①这里也有史学和文学逐渐分离的必然因素。

《史记》的故事,又有不少是富于戏剧性的。司马迁似乎很喜欢在逼真的场景、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展开他的故事,由书中人物自己直接行动以表现自己,使读者几乎忘记了叙述者的存在。如《李将军列传》中的一个场景:

(李广)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

这像是一个很好的戏剧小品。另外,像著名的“鸿门宴”故事,简直是一场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的独幕剧。人物的出场、退场,神情、动作、对话,乃至坐位的朝向,都交代得一清二楚。这段故事不需要花多少力气,就可以改写成真正的戏剧作品在舞台上演出。这一类戏剧性的故事,具有很多优点:一则具有逼真的文学表现效果;二则避免了冗长松缓的叙述,具有紧张性,由此产生文学所需要的激活力;三则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最容易展示人物的性格。

《史记》以“实录”著称,这是指司马迁具有严肃的史学态度,不虚饰、不隐讳。但他的笔下那些栩栩如生的故事,不可能完全是真实的。为了追求生动逼真的艺术效果,追求对于读者的感染力,他运用了很多传说性的材料,也必然在细节方面进行虚构。这是典型的文学叙述方法。

另外,《史记》所创造的“互见法”,也同时具有史学与文学两方面的意义。所谓“互见法”,即是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其本传为主;或将同一件事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一个地方的叙述为主。司马迁运用此法、不仅是为了避免重复。为了使每一篇传记都有审美意味上的统一性,使传主的形象具有艺术上的完整性,就必须在每一篇传记中只写人物的主要特征和主要经历,而为了使整部《史记》又具有史学意义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就必须在其他地方补写出人物的次要特征和次要经历。这是人物互见法的意义。因为《史记》是以人物为本位的,往往需要在许多人的传记中涉及同一件事,为了避免重复而又能把事件叙述清楚,司马迁就在不同的传记中从不同的角度叙述同一件事,这样就既突出了每个人在这事件中的作用,又不致给人以重复之感。这是事件互见法的意义。通过人物和事件的互见法,司马迁使《史记》既有了史学的可信性,又有了文学的可读性。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过去的著作也已有所积累。在《左传》中,可以看到若干有一定个性的人物形象;到了《战国策》,人物的描写更为细致,性格也更为鲜明。但由于它们以历史事件为本位,人物的描写只是片断地散见于叙事之中,缺乏完整性。另外,像《晏子春秋》专写一人之事,也很值得注意。不过,它也只是把晏子的许多故事结集在一起,相互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总之,在汉代以前,还没有出现完整的人物传记,人物形象的刻画,总的说来也还比较简略。《史记》在这样的基础上,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把中国文学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提高到一个划时代的新高度。

从总体上说,《史记》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具有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个性较鲜明三大特点。它以大量的个人传记组合成一部宏伟的历史,其中写得比较成功、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如项羽、刘邦、张良、韩信、李斯、屈原、孙武、荆轲等等,就有近百个。正如前面已经提到的,这些人物来自社会的各种阶层,从事各不相同的活动,经历了不同的人生命运。从帝王到平民,有成功者有失败者,有刚烈的英雄,有无耻的小人,共同组成了一条丰富多采的人物画廊。这些人物又各有较鲜明的个性。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物固然是相互区别的,身份和经历相似的人物,也并不相互混淆。张良、陈平同为刘邦手下的智谋之士,一则洁身自好,一则不修细节;武帝任用的酷吏,有贪污的也有清廉的……。凡此种种,在给予我们历史知识的同时,又给予我们丰富的人生体验。

对各种历史人物,司马迁亦有偏爱。那就是“好奇”,就是喜爱非凡的、具有旺盛生命力与出众才华的人物。那些奋起草莽而王天下的起义者,那些看上去怯懦无能而胸怀大志的英雄,那些不居权位而声震人主的侠士,那些胆识过人、无往不胜的将帅,那些血溅五步的刺客,那些运筹帷幄、智谋百出的文弱书生,乃至富可敌国的寡妇,敢于同情人私奔的漂亮女子……,这些非凡的人物,构成《史记》中最精彩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史记》洋溢着浪漫的情调,充满传奇色彩。尤其将秦汉历史剧变之际人物的传记合起来作为一个单独的部分来读,真是像一部英雄史诗。

在描写人物一生的过程中,司马迁特别注重表现人物命运的巨大变化,如写那些建功立业的大人物,常写他们在卑贱时如何受人轻视的情形;而写那些不得善终的大人物,又常写他们在得志时是如何地不可一世的情形。前者如刘邦、韩信、苏秦,后者如项羽、李斯、田横。又在这变化过程中,充分暴露出当时人的诸如势利、报复心之类普遍的弱点。如刘邦微贱时嫂子不给他饭吃,父亲也不喜欢他,成功之后刘邦不肯忘记把他们嘲弄一番;李广免职时受到霸陵尉的轻蔑,复职后他就借故杀了霸陵尉;韩安国得罪下狱,小小狱卒对他作威作福,他东山再起后,特地把狱卒召来,旧事重提……。这些命运变化和恩怨相报的故事,最能够表现人与环境、地位的关系,揭示出人性的复杂性。

司马迁非常清楚地知道:迎合社会、迎合世俗的人,往往得到幸福;反之,则容易遭遇不幸。他常常用比较的方法,表现他的这种看法。如《苏秦列传》写才能杰出的苏秦被人刺死,他的平庸的弟弟苏代、苏厉却得享天年;《平津侯主父偃列传》写主父偃锋芒毕露而遭到灭族,公孙弘深衷厚貌却安享富贵尊荣……。但司马迁绝不赞美平庸、苟且、委琐的人生。《史记》中写得最为壮丽动人的,是英雄人物的悲剧命运。《项羽本纪》写项羽最后失败自杀,竟用了一二千字,作为历史记载,可以说毫无必要;作为文学作品,却有一种淋漓酣畅的效果。项羽在可以逃脱的机会中,因无颜见江东父老,拔剑向颈;李广并无必死之罪,只因不愿以久经征战的余生受辱于刀笔吏,横刀自刎;屈原为了崇高的理想抱石沉江……。在这种反复出现的悲剧场面中,司马迁表现了崇高的人对命运的强烈的抗争。他告诉人们:即使命运是不可战胜的,人的意志也同样是不可屈服的。我们从中看到汉武帝时代的文化中那种壮烈的人生精神,为之感叹再三。

对于《史记》所描写的人物,人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们面目活现,神情毕露,如日本近代学者斋滕正谦所说:“读一部《史记》,如直接当时人,亲睹其事,亲闻其语,使人乍喜乍愕,乍惧乍泣,不能自止。”(《史记会注考证》引《拙堂文话》)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形成的呢?

首先,《史记》注意并善于描写人物的外貌和神情,使得人物形象具有可视性。如写张良“状貌如妇人好女”,李广“为人长,猿臂”,蔡泽“易鼻、巨肩、魋颜、蹙齃、膝挛”等等,虽然比较简单,却各有特征。而且司马迁很少单纯地描写人物外貌,而总是同人物的性格有某种或隐或显的联系,所以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譬如读过张良的传,我们很难忘记他的“如妇人好女”的相貌。神情的描写则比比皆是。《廉颇蔺相如列传》写蔺相如使秦,秦王欲强夺和氏璧,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张目叱之,左右皆靡”,“怒发上冲冠”,好像可以亲眼看到一样。

生活细节的描写,是文学作品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展现其内心世界的基本手段。这在一般历史著作中出现很少,在《史记》中却相当多。《李斯列传》一开始就是这样一段:

(李斯)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臂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单纯从史学角度来看,这种细琐小事是毫无价值的。但从文学角度来看,却是非常具体而深刻地揭示了李斯的性格特征、人生追求。又如张汤儿时劾鼠如老吏,刘邦微时的豪放无赖,陈平为乡人分割祭肉想到宰割天下等等,都是由细琐的事件呈现人物的性格,避免抽象的人物评述。自然,在这种描写中,难免有传说和虚构的成分。

对话往往最能活生生地体现人物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社会地位,也为《史记》所注重,有许多优秀的例子。刘邦、项羽微时见秦始皇巡游的威仪,各说了一句不甘于自己地位的表白。刘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多有羡慕;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则更多仇恨与野心,可以看出他们当时不同的处境。韩安国下狱为狱卒所辱,他以“死灰岂不复然”威胁狱卒,狱卒大言不惭地说:“然即溺(尿)之!”活现出小人物在可以欺凌大人物时不顾一切的粗野和痛快。《陈涉世家》写陈胜称王后,旧日种田时的伙伴见了他的宫殿,惊叹说“夥颐!涉之为王沉沉者!”用了乡间的土语,表现说话人的质朴鲁莽,也是非常生动逼真的。

前已提及,戏剧性的场景,也是展示人物性格的绝好手段。因为在尖锐的矛盾冲突的焦点上,各种人物都依据自己的利益立场、处世习惯、智慧和能力、与他人的关系,紧张地活动着,既各显本色,又彼此对照,个性能够表现得格外鲜明。如在“鸿门宴”一节,我们可以那样清楚地看到刘邦的圆滑柔韧,张良的机智沉着,项羽的坦直粗率,樊哙的忠诚勇猛,项伯的老实迂腐,范增的果断急躁。同样的例子,还有荆轲刺秦、钜鹿之战、窦婴宴田豳等等。司马迁是喜欢把人物放在这样的场景中来表现的。

总的说来,司马迁描绘人物形象,主要是在具体的行动中,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在人物的命运变化中,在不同人物之间的对比中完成的;由于司马迁对各种人物都有深刻的观察,对人的天性及其在不同环境、地位上的变化有深刻的体验,这些人物形象才能如此活跃而富有生气地浮现在我们面前。

《史记》的语言艺术,也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被尊为典范,代表了骈文出现以前所谓“古文”的最高成就。

从战国诸子的文章、纵横家的游说之辞,到汉代一些代表性作家如邹阳、枚乘、贾谊等人的散文,可以看到铺张排比被作为一种普遍的手段。司马迁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抛弃了铺张排比,形成淳朴简洁、疏宕从容、变化多端、通俗流畅的散文风格。《史记》中极少用骈俪句法,文句看起来似乎是不太经意的,偶尔甚至有些语病,却很有韵致、很有生气。因为司马迁在叙述中始终是倾注情感的,根据不同的场面,出于不同的心情,语调有时短截急促,有时疏缓从容,有时沉重,有时轻快,有时幽默,有时庄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司马迁对古代语言和现实生活中的语言都有很高的修养,并且善于把两者融合成统一的整体。他引用古代史料,都经过适当处理。对最古老的、同当时语言已经差距很大的《尚书》,是彻底的译写;对《左传》、《国语》,有很多的改动;对同当时语言最接近的《战国策》,则主要是作剪裁功夫,有时也大段抄录。《史记》基本上属于书面语,但同当时的口语距离并不很远。书中还广泛引用了许多民谚民谣,如《李将军列传》中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形容李广不善言辞而深得他人敬重,既富于概括性,又富于生活气息。此外,前面说到《史记》写人物对话,常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也增加了语言的生气。后人把《史记》的文章作为一种典范来学习,但不少人忽略了《史记》语言的主要特色,就在于它充满情感、富于生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8325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28
下一篇2024-03-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