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去把营业执照从黑名单移出来了多久才可以去注销?

我今天去把营业执照从黑名单移出来了多久才可以去注销?,第1张

一般是移出黑名单后就可以直接办理公司注销,但有些地区会要求一个工作日后才能进行公司注销办理。

公司注销主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公司资产清算。公司决定予以解散后成立清算小组,通过企业信息公示网或报纸等方式进行公司清算公告刊登,通知相应的债权人,公示结束后对公司资产、债务等情况进行清算。

2、公司税务注销。在办理税务注销前公司应当向税务机关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罚款及缴销发票。如果公司税务存在异常则需要先进行税务异常解除后,才能办理税务注销。

3、公司工商注销。清算报告经股东会、股东大会或人民法院确认后,持清算报告到工商注销登记部门办理营业执照注销。如果被告知有工商异常,也需要先进行异常解除后在办理工商注销。

4、公司社保户注销。公司为员工购买社保,在办理工商注销后30日内到社保局办理社保账户注销手续,并且在办理社保户注销前,不能存在社保欠费情况。

5、对公账户、公章注销。公司的对公户和代表公司对外法律效益的公司公章也需要进行注销。

6、经营许可证注销。公司经营若涉及相应行政许可的话,在完成税务和工商注销后,还需要对其持有的许可证进行注销。

税收票证管理环节的风险控制

 税收票证管理环节有哪些风险你知道吗税收票证管理环节的风险应该如何控制你了解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税收票证管理环节的风险控制的知识,欢迎阅读。

 税收票证管理环节的风险控制

 一、税收票证领发环节的风险控制

 风险提示一是在领取或发放税收票证时,因委托他人捎带或代领、无专车专人押运、或是以包裹信件邮寄等方式领取,造成票证丢失、失窃等风险。二是税务机关发放视同现金管理的税收票证时,未按要求拆包发放,导致不能及时明确双方责任和发现票证印刷质量问题。三是未按规定控制领发数量,造成积压和丢失。

 风险防控措施一是各级地方税务机关领发税收票证,应当指派专车,并派票证管理人员领取或发送,不得委托他人捎带或代领,更不得以包裹、信件邮寄。领取各类税收票证后应立即直返单位,中途不得从事其他工作,确保税收票证运输安全、保密。二是严格执行《税收票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发放视同现金管理的税收票证时,领、发双方应当共同拆包检查,清点号码和数量的同时检查税收票证的印刷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是发放视同现金管理的税收票证时,一般不得超过一个月的用量;其他种类的税收票证,应根据用票人结报周期内的开具数量,合理确定发放数量。

 二、税收票证保管环节的风险控制

 风险提示未按照“三禁”、“四专”、“六防”的要求对税收票证进行保管。特别是对视同现金管理的税收票证,在开票人员下班后,将已开、未开的税收票证直接放入办公桌的抽屉,而不是放入保险柜中,造成票证安全隐患。

 风险防控措施一是税务人员和代征人经办人员外出征收税款,严禁税收票证及税收票证专用章戳离身,严禁带票参加与税收票证无关的活动,严禁带票回家。二是税收票证保管要有专人,税收票证存放要有专门设施(专库、专柜和专袋)即:各级地方税务机关必须设置具有监视器、报警器、防盗门窗并运行正常等具备安全条件的税收票证专用库房;县局所属征收单位、扣缴义务人和代征代售人以及自行填开税收票证纳税人必须配备税收票证保险专用箱柜;税务人员和代征人经办人员外出使用税收票证要有税收票证专用袋。三是税收票证管理人员和税收票证开具人员要经常检查票证安全情况,做好防盗、防火、防潮、防虫蛀、防鼠咬和防丢失等工作。存放的各类税收票证要分类保管,保持整洁有序,便于查找清点;严禁库房放置易燃易爆物品以及其他杂物。

 三、税收票证移交环节的风险控制

 风险提示税收票证开具人员、税收票证管理人员调整工作岗位办理移交手续时,未严格执行移交规定,交接手续不完备,致使票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若接管人再对税收票证管理业务知识掌握不足,易造成票证管理隐患。

 风险防控措施税收票证及相关资料的'移交要求是“票清离岗”,办理移交手续时,移交人和接管人对移交人的库存税收票证、税收票证专用章等实物进行清点,确保账实相符、帐账相符后,填制《税收票证交接情况表》,将所经管的税收票证、税收专用章戳、税收票证账簿以及其他税收票证资料进行移交。移交时应当有专人监交,监交人、移交人、接管人三方共同签章,才能离岗;扣缴义务人和代征代售人票证开具人员以及自行填开税收票证纳税人终止税款征收或缴纳业务时,也必须按交接规定办理税收票证移交手续,并经本部门负责人监交后方可离岗。

 四、税收票证开具环节的风险控制

 风险提示一是多联式票证不一次全份复写或打印、分次分联填写;或不填写齐全票证各栏目、漏填、简写、省略、涂改补,易出现大头小尾等违法开具税收票证的行为。二是税收收入退还书开具人员同时从事退库专用章保管或《税收收入电子退还书》复核授权工作,存在退库资金安全隐患。三是印花税票销售人员同时从事印花税收讫专用章保管工作,存在印花税票销售人员收取现金后不发售印花税票或开具税收缴款书,直接加盖印花税收讫专用章从而造成税款损失的隐患。

 风险防控措施一是开具税收票证时应专票专用,先领先用,顺序填开;分纳税人、分次填开,不得涂改、不得混用,必须全部联次一次填写;用票人员自收现金税款时,应在收到税款的同时填开票证;严格执行票证填用“十不准”。二是严格执行《税收票证管理办法》,明确岗位职责,分设《税收收入退还书》开具和退库专用章保管岗位,分设印花税票和印花税收讫专用章管理岗位,加强对退税业务复核授权岗位和印花税收讫专用章岗位的管理。

 五、税收票证作废环节的风险控制

 风险提示一是对开具错误的纸质税收票证,未注明“作废”字样、作废原因和重新开具的税收票证字轨及号码,未全份作废,使得税收票证开具人员随意作废税收票证,造成税款流失风险隐患。二是对数据电文税收票证作废的,未在税收征管系统中予以标识,造成重复使用。

 风险防控措施一是对开具错误的纸质税收票证应全联作废,并在各联注明“作废”字样、作废原因,如重新开具税收票证的,应当在作废税收票证上注明重新开具的税收票证字轨及号码。视同现金管理的税收票证作废后应当全份保存;其他税收票证的纳税人所持联次或银行流转联次无法收回的,应当注明原因,并将纳税人出具的情况说明或银行文书代替相关联次一并保存,进行作废处理。二是数据电文税收票证作废的,应当在税收征管系统中予以标识;已经作废的数据电文税收票证号码不得再次使用。

 六、税收票证结报缴销环节的风险控制

 风险提示一是税务机关收取的现金税款,未能按规定及时结报缴销,造成资金安全隐患。二是票证管理人员未对税务人员、扣缴义务人和代征代售单位(人)结报缴销的票证进行严格的审核,或未要求票证填用人员(扣缴义务人)按规定期限办理税款的汇总缴库手续(或结报税款)和缴销票证,易发生错征少征、延解积压税款等问题。

 风险防控措施一是对税务机关收取的现金税款严格按照《税收票证管理办法》中限期限额的标准办理结报缴销手续。二是票证管理人员应确保税务人员对视同现金管理的税收票证和其他需结报缴销的各类税收票证按月办理票证缴销手续;并督促扣缴义务人、代征代售人严格按照《税收票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结报缴销手续。

 七、税收票证停用、盘库环节的风险控制

 风险提示一是未及时按规定清点、核对、收回税收票证和税收票证专用章,或对收回的税收票证和税收票证专用章未进行分类打包,装箱封存,造成外流非法交易风险。二是票证管理人员未按照规定对库存的票证及持票人员领用的票证进行定期盘库和清点,易造成帐实不符、票证丢失等问题。

 风险防控措施一是明确责任,遵循由两人以上共同清点的原则,清点整理,登记造册,对照税收票证盘点清单与税收征管软件数据、票证账簿、票证报表逐一进行核对,做到账表、账册、账实相符,打包封存。二是票证管理人员对发放给税收票证开具人员、扣缴义务人、代征代售人、自行填开税收票证纳税人的结存税收票证,按月根据《票款结报手册》清点核对。定期开展盘库和清点,根据《税收票证分类出纳账》逐项与库存票证进行核对。

 八、税收票证损失核销环节的风险控制

 风险提示一是视同现金管理的空白税收票证发生丢失、被盗、被抢等损失时,可能被非法开具使用或买卖,造成国家税款流失。二是税收票证退库专用章发生损失,不仅影响税务和国库部门退库业务的办理,更可能导致退库资金安全风险。

 风险防控措施一是《税收票证管理办法》规定对损失税收票证按票证种类的不同进行分级审批核销,印花税票由省税务机关审批核销,视同现金管理的税收票证,由市税务机关审批核销,以提高对视同现金管理的税收票证的监督管理,防止利用损失核销程序套取税收票证、危害税收资金安全和征收管理秩序。二是票证退库专用章发生损失时,应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并逐级报告刻制印章的税务机关,同时通知国库部门,防止退库资金安全风险。(省局督察内审处 白银市地方税务局)

;

参保资助的是特困人员、孤儿。根据市医保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关于做好2020年白银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障工作的通知》:为发挥医疗救助托底保障作用,落实困难群众救助政策,对农村低保一类对象,城市全额保障对象、特困人员、孤儿(含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资助。2022年全额资助对象共有6人,按照320元/人标准予以资助,共需资金1920元。

会宁县志》(第十篇 财税 金融)

来源:会宁县政府 | 作者:

日期:2019-02-11 10:39:01 | 阅读: 8719

第十篇 财税金融

第一章 财 政

1990年后,会宁县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预算外资金管理得到加强,粮食直补顺利实施,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支出结构得到调整。财政供养人员多;财政收入低,自给率低;财政支出基数大,赤字数额大,债务大,资金运转困难仍为会宁经济发展瓶颈。截至2005年底,县财政供养人员达14194人(其中:教育部门8571人),折合标准人12808人。2000年后增资频繁,刚性支出大,财政自给率呈下降趋势,2005年仅为63%。全县年财政支出33787万元,其中县财力支出21348万元,仅人员经费17887万元,占县财力支出838%。累计赤字达6609万元。

第一节 机 构

会宁县财政局 1990年内设人秘股、预算股、行财股、农税股、农财股、企财股、综合股,挂靠机构有会宁县人民政府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和会宁县人民政府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办公室。有干部22人,局长1人,副局长2人。

1993年新设立国有资产管理股(挂会宁县国有资产管理局牌子,副科级建制,归财政局管理)。1994年税务局分设为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财政局农税股业务及人员整体划归地税局。1998年机构改革,新设立基本建设股、税政条法股。保留国有资产管理局牌子,挂靠机构不变。局内设股室及办事机构共11个。始设中共党支部书记1名,副局长增至4人。2000年,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全省农业税收管理体制的通知》精神,县地税局农税股业务又整体划归县财政局管理。2002年机构改革后,局内股室及办事机构新设或更名为12个。即人秘股、预算股、行财股、综合股、农财股、企财股、税政农税股、基本建设股、政府采购中心、国有资产管理股(挂国有资产管理局牌子),新增设社会保障股、监督检查股。2005年,成立会宁县国库支付中心,为副科级建制事业单位,隶属县财政局。是年底,全局有职工31人,其中局长1人,支部书记1人(兼副局长),副局长2人,国有资产管理局局长1人。

第二节 财政体制

一、“包干制”财政管理体制

1990年至1993年,贯彻执行“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方针,会宁实行“包死基数,自求平衡”财政包干体制。这一体制为解决当时中央财政赤字较大,宏观调控能力较弱问题起了积极作用,但执行中出现片面强调地方利益,导致税收流失严重。

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1994年,为解决包干体制形成的弊端,国家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就是分级分权、分级分税,按照权责划分税种,确定各级政府利益。

实行分税制后,会宁县财政收入划分为县级固定收入和共享收入两个部分,县级固定收入包括:县辖区内营业税、印花税、车船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个人所得税、屠宰税、遗产税;企业所得税、上缴利润;股份制企业所得税;外资、外国企业所得税;专项收入、其他收入等。共享收入包括:增值税(中央分享75%,地方分享25%)、资源税(省上集中70%,市级分享20%,县级分享10%)、城市维护建设税(省上集中30%,70%为县级收入)、土地使用税(省上集中50%,市级分享40%,县级分享10%)、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省上集中50%,市级分享30%,县级分享20%)、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收入(省上集中40%,60%为县级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县境内为县级收入)、合资企业、合作企业所得税(县属企事业单位投资合作的划为县级收入)。

实行分税制后,县级财政支出仍维持原体制规定范围不变。

1996年,甘肃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会宁县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实行分税制乡财政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决定开展以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富民富乡为目的,以培植财源、增收减补、转换体制这一主线为主要内容的“乡镇财政年活动”,改革县对乡镇财政包干体制,实施分税制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并制定《会宁县乡镇财政九五发展计划》和《关于开展“乡镇财政年”活动的实施意见》。

实施分税制,既增强中央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又注重兼顾地方既得利益,充分调动县乡政府增收节支积极性。

三、教师工资统发

2001年,省上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确定会宁县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县财政统一发放试点县之一。县上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在相关部门设立专门办事机构,在各乡镇和县直学校指定专门负责人和办事人员,制定印发《会宁县教师工资统一发放实施细则》、《会宁县中小学教师工资统一发放工作程序》及《关于会宁县中小学教师工资统一发放后有关财务会计处理暂行办法》,明确各部门职责,理顺发放渠道。

2001年10月,会宁县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实行县财政统一发放。范围是县乡各级各类中小学由财政全额供给的所有编制内在职教师和代课教师及离退休教师,精简、遗补对象,共计7304人,其中:公办教师5801人(含2001年新分配大学生170人),代课教师845人,离退休教师376人,抚恤人员282人。

工资统发实行“编制部门审核编制,人事部门核准人员和工资,财政部门核拨经费,银行、营业所(信用社)代发到本人”的管理原则。

教师工资由县财政统发,减轻乡镇财政负担,当年争取到教师工资统发专项转移支付补助534万元,弥补县级财力缺口。

四、财政管理体制调整

2003年,遵照省、市相关文件,会宁县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分税制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从2003年1月1日起调整省对市州地、市对县、县对乡财政管理体制。

会宁县财政收入划分为县级财政固定收入和共享收入两个部分。

县级财政固定收入 资源税、印花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农业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县管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排污费收入、县属行政事业单位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不含有色、电力企业及由有色、电力企业控股和新注册的企业)和县属企事业单位缴纳的其他收入等。

共享收入 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按调整后的具体分享比例应得收入。

第三节 财政管理

一、预算管理

预算及其执行 会宁县财政预算一年一定。1990年至1993年会宁县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财政体制,1994年至2005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财政预算编制,均根据全县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要求,按照确保政府职能运行,财政收入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一要吃饭,二要建设”,量入为出、量力而行、不列赤字、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进行。财政预算编制后,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常委会议讨论,然后报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形成财政预算报告草案,经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并批准后,付诸实施。预算执行均在县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数额内,编制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包干预算”,由县财政局以正式文件下达。遇有追加追减,需报经县人大常委会批准后调整。

决算 年度决算都按照省财政厅和市财政局决算安排意见进行编制。决算编制完成后,一面上报上级财政,一面先后提交县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常委会议讨论通过,再提交县人大常委会审查,最后向人民代表大会报告,经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并予批准。财政报告须说明财政收支预算执行结果等情况。

国家金库 会宁除县金库外,1996年全县32个乡镇,建成32个乡级金库,实现一级财政、一级国库要求。2005年撤乡并镇后,乡镇国库调整为28个。

财政收支情况 1990年后,会宁县财政收入保持一定增长速度,但会宁县财政收入基数低,自有财力十分有限,支出需求不断扩大,主要靠上级财政补贴过日子。

1收入情况。1990年后,特别是在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实施后,县级财政收入逐年上升,1990年为730万元,2005年增加到1344万元,同口径年均递增114%。全县总财力1990年为2885万元,2005年增加到33767万元,其中,上级补助收入1990年为2155万元,2005年增加到32404万元。非税收入增长幅度逐年加大,1993年为25万元,2005年增加到667万元,增长267倍。

2支出情况。全县财政总支出(一般预算支出和上解支出)1990年为3097万元,2005年增加到33787万元,增长109倍。其中:人员经费1990年为1515万元,2005年增加到17887万元,增长118倍;公用经费1990年的436万元,2005年增加到3461万元,增加3025万元。各类专项支出1990年为1047万元,2005年增加到11906万元,增加10850万元。在整个支出结构中,人头经费所占比重很大,保工资、保吃饭始终是县财政工作的头等大事。

 二、预算外资金管理

管理制度 1996年前,按照1986年4月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通知》精神,规定对于企业、行政单位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原则上采取由财政部门专户储存、计划管理、财政审批、银行监督方式管理;对国有企业及其主管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原则上采取计划管理、政策引导方式管理。

1997年5月,甘肃省人大常委会颁布《甘肃省预算外资金管理条例》规定,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必须由省级财政部门会同物价部门审批;按国务院规定要纳入预算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必须纳入预算内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收费许可证制度;收费和基金征收使用统一收费票据管理;资金(基金)实行同级财政专户储存;资金(基金)使用实行计划管理,专款专用;实行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

会宁县人民政府于1997年制定《关于会宁县预算外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收费必须使用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或监制的票据,否则,缴费单位和个人均有权拒付,财务部门不得作为报销凭证;部门和单位本月预算外资金收入必须在30号前划拨到同级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的预算外资金专户;用预算外资金发放工资、奖金、津贴、补贴以及用于福利等方面的支出,必须按财政部门规定的项目、标准和范围执行;在保证预算外资金专款专用的前提下,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需要无偿调剂使用部分预算外资金,行政管理性收费按总收入的20%、事业性收费(教育系统除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校外)按总收入10%的比例,由财政部门集中管理,统筹调剂使用,用于全县社会公益事业或重点建设项目。2000年起,根据中共会宁县委《关于加快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各级各类学校的收费,财政部门不再统筹。

预算外资金收支 1990年至1998年期间,预算外资金收入包括各部门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各项税费附加收入,社会保障基金收入;1999年后,预算外资金收入包括各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乡镇自筹统筹资金收入、纳入预算外管理的基金收入等。2002年起,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乡统筹资金收费。

会宁县1990—2005年财政预算外资金收支统计表

单位:万元

年份 收 入 支 出 滚存结余 

1990 906 1015 471 

1991 798 728 541

1992 760 1082 219 

1993 833 795 257

1994 700 694 263 

1995 846 896 213 

1996 1629 1358 484 

1997 1579 1767 296 

1998 1580 1662 214

1999 1656 1716 154

2000 1716 1792 78

2001 2356 2311 123

2002 1155 1190 88

2003 1261 1241 108

2004 1375 1375 108

2005 2480 2259 329

合  计 21630 21811 329

  预算外资金统筹 会宁县财政管理的预算外资金从1997年开始实施政府统筹,到2005年累计统筹2433万元。

会宁县1997—2005年预算外资金统筹情况统计表

年份  预算统筹收入数 滚存结余

合计 其中:(调入预算内数)

1997 1630   

1998 3439 35   1569 

1999 5393   6962 

2000 2400 205  7312

2001 1885 20  7197 

2002 1636 22   6633

2003 3311 649 9295

2004 1766 76  10301

2005 287 185 11321

合计 24330 13009  11321

  三、财务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1996年前,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主要是寓财务管理于经费划拨与报表审核报销之中。1997年后,财政部陆续发布《事业单位财务规则》(1997年1月起实施)、《行政单位财务规则》(1998年1月起实施)及各类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会宁县财政局监督和管理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其办法有全额管理和差额管理两种。

1全额管理。凡行政、事业单位中没有收入或虽有少量收入,但收入全部上缴财政预算,而支出由财政拨款的全额预算管理单位,包括县委机关及所属部委办,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县政府机关及其政府序列局、委、办和政府办事机构,县政协机关,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社会团体,公检法司、农林水部门,中小学、党校、职业中学、幼儿园等。全额管理单位经费供给范围和计算方法是: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办公费、邮电费、水电费、公用取暖费、机动车辆费,均按照人员和标准逐项计算;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其他经费均按各单位实际需要和财力可能酌情安排;各部门专项经费则专项解决。2001年10月开始对全县中、小学教师工资实行县财政统发。2003年7月开始对县直行政、事业单位和公检法司部门及财政全额供给的各类人员工资实行财政统发。

2差额管理。事业单位中,虽有固定收入,但收不抵支,其差额部分由财政补助的差额管理单位有:县医院、中医医院、各乡镇卫生院、县秦剧团。还有农林水系统部分人员,主要是:各乡镇农技农经员、畜牧兽医员、林业员及县林业局直属林场的部分职工。

企业财务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包括对国有企业资金使用、成本核算和利润分配等进行管理与监督。1994年税制和财政体制改革后,财政对企业财务管理职能逐步弱化。

1企业财务管理范围。财政部门管理企业财务,主要分商贸企业和工交企业两部分。

2企业财务管理内容。1992年以前,依据各行业上级制定的规章制度管理企业财务。1993年,财政部对企业财务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发布《企业财务通则》和分行业《财务制度》,不同所有制性质、不同组织形式和不同经营方式的各类企业,统一使用该行业《财务制度》;2000年,财政部制定适用于各类企业的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2004年,制定适用于小企业的《小企业会计制度》。企业根据上述制度规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3固定资产管理。企业的固定资产由国家拨付的固定资产投资、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其他补助和企业自有资金两部分形成。1990至2005年财政拨付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共35万元,其中商贸企业12万元,工交企业23万元;其他资金15万元。1993年后,规定单价在2000元以上,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等均为固定资产,及不属于生产经营的主要设备、物品,单价在2000元以上,使用年限在2年以上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折旧政策基本保持稳定。1994年以后,允许加速折旧。

4流动资金及成本管理。指对企业流动资金投入、成本核算管理。1994年税制改革后流动资金及成本管理终止。

5粮食企业财务管理。1990年后,随着粮食体制改革深化,除处理一些亏损挂账、下拨各种补贴外,财政对粮食企业财务管理转入企业财务一般管理,即与粮食部门配合,审核、汇总上报月报表、年度决算报表。1990年至2005年财政拨付粮食企业各种补贴1988万元,拨付粮食企业亏损挂账218031万元(1992年至1998年新增财务挂账利息部分)。

四、会计事务管理

会宁县会计管理工作一直是松散的归口管理,1991年,开始实行会计证管理,会计人员持证上岗。1992年,全国取消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所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都要通过考试方可取得,会计证取得也要通过考试,会宁县会计管理工作逐步规范。2001年,《会计证》改为《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管理又着重为“资格证书”认定。2005年县财政局有专职会计管理人员1人,兼职人员2名,全县共有会计机构78个,会计人员3616人,其中行政单位350人、事业单位1919人、企业456人、村合作经济组织700人、非公有制经济151人、其他40人。615人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26人取得初级专业技术资格,13人取得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

第四节 债券发行

1990年后会宁县发行债券主要是国债资金,由市级财政下达任务,县级财政部门负责发行并兑付。发行办法主要采取干部群众自发认购和县财政按比例分解,各部门、各单位职工认购。具体发行情况如下:

1990年发行特种国债69万元,国库券252万元;

1991年发行特种国债6万元,国库券30万元;

1992年发行国库券10万元;

1993年发行国库券38万元;

1994年发行国库券10万元;

1995年发行国库券10万元;

1996年发行国库券10万元;

1997年发行国库券20万元;

1998年发行国库券1万元;

1999年后,市上再未分配会宁县国债发行任务。根据市上通知,国债资金还本付息工作从2003年起,财政部门不再办理,由专业银行办理。

第五节 国有资产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 1993年上半年,按照国务院及省上有关规定,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占用国有资产进行彻底清查登记。全县应参加行政事业单位917户,实参加915户,占总户数9978%。其中行政单位62户,占678%;事业单位851户,占93%;社团2户,占022%。从预算管理形式分,全额预算管理单位868户,占9486%;差额预算管理单位40户,占437%;自收自支单位7户,占077%。通过清查登记,共清查核实资金88292万元,其中国有资金86726万元,占全部资金9823%。

2003年,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方法,分级实施”原则,对全县175户预算单位组织清产核资,为编制部门预算和细化预算编制、制定科学定员定额标准以及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供真实依据和标准数据。

资产清理 经过清查,行政单位资产总值6146万元,负债总值1070万元,净资产总值4896万元,其中固定基金4419万元,结余477万元。全部资产损失总额10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损失净额128万元,流动资产损失净额23万元,资金挂账总额22万元;事业单位资产总额22492万元,负债总额2394万元,净资产总额20098万元,其中固定基金19615万元,全部资产损失净额16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损失净额168万元,资金挂账总额16万元。清查房屋建筑物18761万元,交通运输工具197万元,通用及专用设备4036万元。

企业单位清产核资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1993年开始,1995年底全部结束。 1993年全省清产核资工作会议后,县上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各有关单位为成员的会宁县清产核资领导小组,由县国资局负责办理具体业务。经过清理全县共有企业72户,其中实行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7户。资产总额20931万元,负债总额9629万元,资产负债率为46%,所有者权益10636万元,资产权益率为5081%。按照清产核资有关规定,对企业主要固定资产进行重估,使固定资产原值、净值分别净增4012万元、3388万元,比重估前分别增长7119%、6424%。对企业单位占有的8680665平方米土地按清产核资政策规定进行重估,重估后土地价为4791万元,市上确定会宁土地实际入账价为1061万元,入账率2214%。对企业单位清理出来的282万元资产损失,按清产核资政策规定全部予以核销。

产权年检 执行国家《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实施办法》,在行政事业单位财产清查和企业单位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对915户行政事业单位核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行政事业单位),对72户企业单位核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按照管理办法、实施办法要求,在每年年终财务决算时与有关部门相互配合,进行产权年度检查。

第二章 税 务

会宁县税务局国税与地税分营前,当时全国开征44个税种,会宁开征26个税种,1990年税收收入735万元,至1993年,全县年税收收入814万元,每年递增33%。1994年国税与地税分营,实行分税制。同期实行税制改革,简化税制、合理分权,改革后国税有7大税类、26个税种;地税有2个税类、21个税种。另征收教育费附加、甘肃教育费附加和文化建设事业费。分税制实行后,税款征收年年完成任务,且每年递增1248%。至2005年,全县税款年收入17673万元。税收成为会宁经济重要支柱。

第一节 机 构

会宁县国家税务局 1990年,会宁县税务局下设城关、中川、老君、翟所、党岘、甘沟、河畔、大沟、郭城、头寨、刘寨、草滩12个税务所和办公室、税政股、计会股、稽查大队、人事教育股、税检室等6个股室以及丁家沟、王家庙、八里湾、韩家集驻征处。1993年会宁县税务局稽查大队更名为会宁县税务局稽查分局,1993年12月撤销税检室,成立发票管理所。

1994年7月,国地税分家,8月甘肃省会宁县国家税务局成立。内设机构有办公室、监察室、税收政策管理股、征收管理股、计划会计统计股、稽查分局;基层机构有城关、翟所、党岘、老君、中川、甘沟、河畔、郭城、大沟、刘寨、头寨和草滩12个税务所。1997年1月,国税系统第一轮竞争上岗,内部机构进行改革,城关税务所更名为城关征管分局。1999年8月,在全局第二轮竞争上岗中,撤销发票管理所,撤销监察室成立人教监察股,稽查分局更名为稽查局,成为县局直属行政执法单位。2000年第三轮竞争上岗中,将城关征管分局划分为城关管理分局和市场管理分局,并成立信息中心,同时办税服务厅更名为征收分局。2001年,城关管理分局和市场管理分局合并为城关管理分局。国税局内设人事教育监察股、综合业务股、计划财务股、办公室和事业单位信息中心;基层设稽查局、征收分局、城关管理分局、翟所税务所、甘沟税务所、河畔税务所、郭城税务所。2005年4月,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税系统机构设置方案,会宁县国税局设立监察室、人事教育股、政策法规股、征收管理股,撤销人事教育监察股、综合业务股、车辆购置税征收办公室,原城关管理分局、市场管理分局分别更名为会宁县国税局第一税务分局和第二税务分局,原郭城、河畔、甘沟、翟所税务所更名为税务分局。全局2005年有职工64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53人。

会宁县地方税务局 1994年4月20日,甘肃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成立甘肃省地方税务局的通知》,7月22日,依据白银市地方税务局《关于成立全市各县(区)地方税务局的决定》成立会宁县地方税务局,为省垂直机构;人员由原县税务局析出33人,由县财政局调来4人,计37人,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从原税务局分得办公室33间561平方米(内基层机构23间) 、生活用房8间136平方米、车库1间20平方米,经费631950元及车辆、办公桌椅、电器等设备启动机构。设定编制56人(含行政人员18人),内设办公室、人事教育监察股、计划财务股、征收管理股、税政股、农税股及稽查队;派出机构有城关、甘沟、河畔、郭城、大沟、刘寨、老君、党岘、中川、桃花山10个税务所。1998年6月16日,奉市局通知:机关内设办公室、人事教育监察股,计划财务股、综合业务股、农税股。局直属机构稽查局、征管分局;征管分局下设办税服务厅。同时成立桃花山、郭城、甘沟3个中心税务所,仍为股级,配备副科级所长及指导员。原中川、河畔、刘寨3税务所机构及管办区域分别归并桃花山、郭城、甘沟3中心税务所;原城关地税所机构及管办区域归并征管分局。1999年3月8日成立局直属股级机构发票管理所,编制3至4人。2000年3月17日与县公安局联合成立“打击涉税犯罪办公室”。4月11日将桃花山开发区所有个体工商户划归征管分局征管,企业征管以南关公路桥为界,其南归桃花山中心所,其北归征管分局。2002年10月26日中共白银市地方税务局党组决定对地税机构进行改革,会宁局内设机构调整为1室(办公室)3股(人教监察、计划财务、综合业务),直属机构4个,即稽查局、基金局、发票管理所及征管分局(含办税厅),对稽查局、征管分局各配备副科级干部管理。2004年4月22日,成立股级单位车辆税征收管理分局。2005年12月12日,根据白银市地方税务局党组关于会宁县地税局机构调整通知精神,将原发票管理所更名为发票管理分局,将原征管分局分设为征收分局和会师管理分局。撤销桃花山税务所,与原征管分局进行整合,成立桃花山管理分局。调整后机构设置及职数配备情况为:内设机构仍然是3股1室(办公室、人事教育监察股、计划财务股、综合业务股),直属单位共7个(稽查局、基金征收管理分局、发票管理分局、车辆税征收管理分局、征收分局、会师管理分局、桃花山管理分局),其中稽查局配备副科级局长1名,征收分局、会师镇管理分局、桃花山管理分局分别配备副科级分局长和政治指导员各1名。派出机构共2个,郭城驿税务所,甘沟驿税务所分别配备副科级所长1名。全局2005年底有职工49人,其中正科级1人,副科级13人,大专以上学历41人。

  就跟你开个酒店一样,各个部门管不同的方面,公安管你的治安和有没有容留不法分子,工商局给你发营业执照,税务局管交税,环保局管卫生,消防管防火安全。

  商务厅是搞商业运作的,差不多招商的意思,有代表政府跟商业打交道的意思。

  业务归证监会(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管。你要想看平台是不是合法和合法的级别有多高,就要看它是不是经过地方或者省级金融办的批文,国家级贵金属方面是归证监会(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管。

  1、而我们现在做的宁波大宗是最新独创的交易模式,由特别会员公司负责接单,而不参与开发客户;经纪公司只提供开发、服务、指导的业务,不参与市场订单交易,所以经纪公司和客户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这也是得到国家证监会(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备案的;

  2、与9家银行合作第三方存管,资金安全;

  3、政府成立独立监督管理委员会,对交易所运营进行每日核查;

  4、是唯一一家以“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和“金融服务”分割管理为重点的国家电子商务试点项目,并享受国家专项补助资金。

  客户和经纪公司利益相同,才是一起共赢的根本。

税季方才结束,有很多报税人收到了税局的来信,感到很紧张。其实,每年税局都会寄出上百万封信给纳税人,一般来说,收到税局来信不外乎这样一些原因:有欠款未缴清、有退税、税局对于您的税表有问题、需要验证您的身份、需要额外信息、税局变更了您的税表、通知您处理税表有所延误等等。

大家收到信不必慌张,仔细阅读信中内容,并根据相关提示进行下一步回复即可。那么,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聊聊如何应对税局的来信。

首先,大家可以从税局来信的右上角找到信件的类别代码,基本是以CP或LT开头加上几位数字,每种类别代码代表了不同的信件内容,税局有上千种不同的代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大类:

01缴税通知

通常信件编码是CP14、CP15、CP71等,信件内容是税局告知您有收到您的税表,但是您有未付清的税款,以及可能产生的罚金或利息。这类信件通常会给您一个缴费的截止日期,如果在截止日期前缴清税款,则不会产生更多额外的罚金或利息,而结款方式一般也会提供在信中,可以按照提示在线付款或者邮寄支票。如果您对于信中的欠款金额不认可,可以给税局打电话沟通,并采取下一步行动。或者也可以给税局写信说明自己的情况,一般需要附上税局的原信以及相关的支持文件。

02税表错误

通常信件编码是CP2000、CP10等,收到这类税表通常是因为税局发现您上报的收入信息与他们从其他机构收到您的收入信息不一致,比如您上报了5万元的W2工资收入,但是税局看到您雇主上报的您的W2文件中的收入是6万元,从而意味着您可能需要交更多的税,而税局也会在信中告知您需要额外补缴的税额以及如何付款。遇到这种情况,您需要仔细核对自己的税表,找出不一致的原因,在截止日期前做好更正税表并付清税款或者回复税局说明情况,以免产生更多的罚金或利息。

03常规信息

通常信件编码是LTR12C、CP32等,税局会告知您可能需要更多的信息去处理您的税表或者由于一些因素可能会延迟处理您的税表等,对于这类信件,如果需要补寄文件,则按照要求寄出;如果只是税局的通知,那么收好信件,安心等待后续即可。

04审计税表

通常信件编码是CP75、Letter 2202等,税局会告知您需要审计您的税表或者税表中某个类项,您需要邮寄文件审计,或者更有甚者需要去税局办公室一对一审计,具体的审计内容都会在信中说明,那么您需要做的就是找出相关的记录文件,整理并复印留底,同时信中可能会罗列一些需要您回答的问题,您也需要做好准备。被审计的原则是讲求诚信,如果有些问题自己不确定或者不清楚,可以如实告诉审计人员,切忌撒谎。

05报税通知

通常信件编码是CP59、CP515等,这类通知主要针对您没有报税的情况,比如税局发现您去年没有报税,但是税局从已有第三方机构的上报记录中认为您应该需要缴税,或者您在正常报税截止日期前上报了延期,但之后又没有报税,那么税局就会问您为何没有报税。如果是漏报了,那么您需要尽快报,如果您认为您不需要报税,那么也需要尽快给税局回复原因。

总的来说,大家收到税局来信不用惊慌,按时回复即可,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寄给税局的文件自己先要进行扫描或者复印,留底记录。如果认为自己有困难处理来信,可以委托专业的会计师为您处理,会一定程度上减少可能因为您自己做、却做错而产生的时间和费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7610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23
下一篇2024-03-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