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茶花女》读书笔记三篇

关于《茶花女》读书笔记三篇,第1张

无心阅读,难觅书中天地,用心阅读,易得书中精华,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那么关于《茶花女》读书笔记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茶花女》读书笔记范文三篇,供大家参考。

    茶花女》读书笔记

   法国文学名著茶花女是法国作家小仲马的成名作,被改编成话剧与歌剧,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于世界各地,可见这部作品有着强烈的感染力与旺盛的生命力。

   它的作者小仲马于1824年生于巴黎,在戏剧上提出浪漫主义的观点,小仲马是大仲马与一位女工的私生子,十五岁后方被其父承认,他的辛酸身世使他对社会底层人民怀有深厚的同情心。

   茶花女不是一个普通的红颜薄命的故事,女主角,被迫沦落风尘的马格丽特是高等娼妓中出类拔萃的人物,因其倾国倾城的美貌而受到上流社会那些疯狂猎艳的的青年的追逐。她处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沾染上一些恶习,变得疯疯癫癫,近乎失常。但在这个被人视为贱货的妓女身上却有着许多可贵的美德。马格丽特结交的都是豪门大族的子弟,过的是挥金如土的日子,但她内心始终是苦闷和空虚的,心情是异常复杂和痛苦的。在她的身心长期受摧残久卧病榻的孤苦时候,纯朴善良的青年阿尔芒的出现使她大有相见恨晚之感。阿尔芒那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纯真的爱打动了她的心,他们离开喧闹的都市到乡间过起形影不离的恩爱生活。马格丽特决心彻底摆脱过去醉生梦死的卖笑生涯,永远和阿尔芒结合在一起。为了维持她和阿尔芒在乡间隐居的生计并且不使心上人为难,她私下变卖典当自己的财产。她对真挚爱情的追求使人想起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杜十娘。但阿尔芒的父亲无法接受马格丽特烟花女的身份,怕她影响家族的名声,儿子的前程,女儿的婚事,迫使她与阿尔芒分手并要求她对阿尔芒隐瞒离去的真相。阿尔芒误以为她因为劣性复发,对她怨恨不已,施以种种报复,马格丽特为了阿尔芒家庭的幸福忍辱负重,终于心力交瘁,饮恨辞世。

   这部小说的成功完全出于一个真实的感人悲剧,这部小说是以马丽杜普莱西**为原型的。出入交际场所的杜普莱西**以她的花容月貌和翩翩舞姿倾倒无数风流少年,她不顾身体虚弱,继续作践自己,结果过早离开人世。她死后,家中豪华的布置依旧,遗物被高价争购,虽还留有她俏丽的肖像,但景物凄凉,睹物思人,人们感叹她家里的鲜花因为缺水而枯萎,而花的主人是因为缺少幸福与希望才死去。

   悲剧就是美好的东西的灭亡。马格丽特这样一个心灵和容颜都美好的女性都饱经摧残,年纪轻轻就告别了人生。这或许就是这部小说作为一首深沉的哀歌一版再版赢得千百万不同国度的读者喜爱的原因。

   这部小说风格鲜明,对话流畅而富于变化,带有戏剧的情趣与特色,精美的插图也可以营造原作的意境,更具直观性。

   《茶花女》读书笔记

   《茶花女》是小仲马笔下最为胜利的作品。它讲述了一个在世人眼中肮脏的妓x女与一位天真浪漫、涉世未深的青少的凄美爱情故事。

   爱情这一话题椅子是文学创作不可缺少的。在小仲马的笔下描绘的爱情并不会让人感到尴尬、羞涩的,而我在通过阅读他的描写,看到的是真挚、纯洁的爱情。

   文中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的形象让我为之感动。作者并不忌讳她身上妓x女的习性:爱过豪华,放荡的生活,经常狂饮滥饮。也正是这样真实的形象,让我觉得故事的真实加情感描绘的细腻。另一方面,作者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寻欢作乐的生活是玛格丽特对人生的放弃和志却现实的反映。同样玛格丽特身上也带有着某些单纯的东西,她追求这真挚的爱情,甘于牺牲自己,放弃奢华的生活,也要与心爱的人在一起。处处为情人着想,不愿多花情人一分钱,因此她卖掉自己的马车,首饰,披巾。在最后,甚至为了爱人的前途着想和为替爱人妹妹的婚事考虑,坚决地放弃自己已经得到的幸福。你说这样的女人是不是值得怜爱呢

   在一张艳若桃李的鹅蛋脸上,嵌着两只黑眼睛,黛眉弯弯,活像画就一般:这双眼睛罩上了浓密的睫毛,当睫毛低垂的时候,仿佛在艳红的脸颊上投下了阴影,鼻子细巧,挺秀,充满灵气,鼻翼有点向外张开:嘴巴匀称,柔唇优雅地微启时,便露出一口乳白色的皓齿,皮肤上有一层绒毛而显出颜色,犹如未经人的手触摸过的桃子上的绒衣一样这段是小仲马对玛格丽特外贸的描写,细致、清晰、活灵活现,仿佛她标致的面孔就涌跃在纸上,想让人好好地欣赏一翻。

   在文章中有这么一幕:玛格丽特酗酒成性,把自己的身体搞垮,痛苦不堪,阿尔芒心痛玛格丽特,捏住她的手,把它放在唇边,两滴忍了很久的眼泪止不住滴湿了她的手。阿尔芒爱流泪为玛格丽特流泪,为她不爱惜自己流泪,阿尔芒毫不保留的表达自己的感情让玛格丽特犹为感动,作者就是通过对任务真实的描绘和对爱情逼真的写照让他作品如此的成功。

   就是这样一位真诚,可爱的女人,最后的命运却是悲惨的:离开了爱人,不久就因痛去世,死后他们马上催收账款和利息,急于拍卖她的物品。

   玛格丽特生前红的发紫,身后却非常寂寞。

   《茶花女》读书笔记

   今天我真正领略了这部世界名着给人带来的震撼力,我的心在读后很久仍颤抖不已。我不知道几百年来它使多少人同情和伤心地落下了眼泪,但它确实让我长久不息地难过和同情。

   无疑,这是一段感人肺腑的,悲壮凄惨的,让人同情的,美好的爱情,尤其在十九世纪中期资产阶级社会早期世态炎凉中,赤裸裸金钱关系的那个社会,更让人赞叹不已。

   没有华丽的文字,但那真挚的感情对白却让每一个有过恋爱经历的人身临其境,渐渐地把主人公与自己融为一体,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的恋爱着想,为他们的欢乐而轻松,为他们的悲剧而沉重。

   玛格丽特,一个在巴黎混迹与烟花柳巷的风尘女子,一个身染重病沉疴的女子,一个过惯了穷奢极侈生活的女子,似乎是不应该有真正的爱情的。他似乎只应该有商业的感情,而不应该从中解脱出来,去收获真正的爱情,灵魂上的慰藉。而一旦获得,似乎就预示着一个悲剧的开始。她们这样的人平时只能沉醉在纸迷金醉的物质生活中,尽力掩饰和逃避真情的流露,而一旦确定了真爱归宿,便会毅然去追寻争取。玛格丽特就是这样的女子。

   阿尔芒,似乎十分喜欢玛格丽特。实际上,他也确实十分爱着那个女人。可是他那多疑的性格(或许每个男人都具有),却让他实际上造成了这场悲剧。他貌似很坚定地追求着这段爱情,却实际上很软弱。他未能最终说服和反抗父亲的逼迫,尽管他做了努力。尤其是当玛格丽特离开他后,做了N伯爵的情人后,他那糊涂的判断力和可耻的侮辱行为,让我恨不能把他撕下来痛扁一顿。他自始至终没有拿出果断的勇气来追求他们的幸福。他没有在玛格丽特放弃时候强迫她重拾起爱情的信心,而这种强迫我可以肯定玛格丽特是很愿意接受的。

   这段爱情自始至终就没有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似乎注定了他们的悲剧。但我认为这并不是主要原因,因为玛格丽特最后已经放弃那每年十多万法郎的生活,而跟随阿尔芒去过那田园的平民的生活。而此时,经济已不再是问题了。还是阿尔芒不果断地去强迫她,离开巴黎,去另外一个环境去忘记过去。而实际上,他有很多机会可以这样做。

   这让我想起了杜十娘的悲剧,尽管阿尔芒好过千百倍那个秀才。但结果无疑是可悲的,男主人公是这悲剧的原因之一。

  摘 要:《茶花女》是小仲马先生生平的最伟大创作,在这部作品里他像我们展示了一个可爱、美丽却又让人同情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妓女。本文从这部作品的结构艺术出发,分析了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矛盾冲突、设置悬念以及运用倒叙等写作特点来表现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进而着重介绍了《茶花女》这部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歌颂茶花女纯洁不朽的爱情,对资本主义阶级观的谴责以及对传统虚伪残酷的道德观念的批判的主题思想。

 关键词:《茶花女》;结构艺术;主题思想

 小说《茶花女》描述了一个贫苦、纯洁的少女玛格丽特,因为种种原因不幸沦落风尘,成为一名妓女,但是和当时涉世未深的资产阶级子弟阿尔芒之间的爱情故事。小仲马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将茶花女这个形象在小说中表现得极为深刻,让每一个读者无不为这样的一个女人打动和震撼。一个多世纪以来,《茶花女》在整个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一部分时因为这部小说的情节和内容,更加让人们记住的是小仲马在这部作品中采用的独特的结构艺术。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些这部小说的结构艺术和体现出来的主题思想。

 一、 《茶花女》的结构艺术

 1、 通过矛盾冲突塑造形象

 小说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都离不开矛盾冲突的组织和安排。《茶花女》也一样,这部作品都是围绕着主人公玛格丽特这一中心来进行事件、人物、环境之间的矛盾安排,集中对她的思想特征和悲剧道路进行了刻画,形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结构。这部作品依照时间的发展顺序开始描述玛格丽特和阿尔芒之间的矛盾。玛格丽特是巴黎的一个名妓,而阿尔芒是一个律师,他们由于彼此之间的心有灵犀而相爱,但是在那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身份地位的差别让他们的爱情故事不得不陷入很多的世俗想法之中。矛盾也就开始展开了,爱慕与冷淡、吃醋与违心、求爱与拒绝、宽恕和责怪、谅解和报复等。整部小说就是通过这些矛盾冲突来展开故事情节,玛格丽特这一纯洁美丽的形象也正是通过这样一种结构的安排得到了很好的塑造。

 2、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眼球

 除了在矛盾冲突的运用上格外成功,《茶花女》这部佳作的精妙之处还在于对悬念的合理设置。这部小说由于悬念设置上的到位,更加吸引了我们的眼球,进而让很多人对这部作品都有了爱不释手的感觉。悬念,在小说创作中是一个很好地写作手法,成功地运用了悬念,能够更加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小说一开始就写正在东方旅行的阿尔芒匆匆赶回巴黎,希望能够赶上玛格丽特的遗物拍卖,接下来,阿尔芒又为她举行了遗体迁葬的仪式,这些让读者开始思考阿尔芒和玛格丽特之间的关系,进而为小说后面的情节发展留下了悬念。读者在这些悬念的引导下,一步步开始对情节有了深入的了解,就明白了阿尔芒和玛格丽特之间的悲惨的爱情故事以及玛格丽特这一形象。

 3、 运用倒叙手法揭示主题

 这部小说在时间顺序上选择了倒叙的手法,倒叙在小说创作中同样深受亲睐,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更好滴安排悬念而选择的。一开始就是阿尔芒赶回巴黎想赶上玛格丽特的遗物拍卖,故事就正式展开,通过阿尔芒的这些行为,整个故事就像倒带一样,从玛格丽特最初沦落风尘开始叙述。读者在阅读这部作品时就开始对玛格丽特的身份地位幽灵一个准确的定义,进而随着这种倒叙式的写作安排,玛格丽特的性格特征和思想经历也开始逐渐得到读者的深入了解,茶花女的形象也慢慢开始清晰起来。从玛格丽特和阿尔芒之间的爱情经历的叙述,我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这样一个本应该美好的爱情故事会以一种悲惨的方式终结,主要原因就是男女主人公之间身份地位的差距和资本主义阶级观的强烈作祟,使得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最终不得不以失败告终。

 二、 《茶花女》体现的主题思想

 1、 歌颂茶花女纯洁不朽的爱情

 小仲马通过这部小说像我们展示了一个纯洁魅力的玛格丽特,而歌颂茶花女纯洁不朽的爱情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这部作品的主题思想之一。茶花女是一个巴黎名妓,但是却不是那种放荡的妇形象,她和阿尔芒之间的爱情虽然没有得到一个美满的结局,但是她对于纯洁不朽的爱情的追逐从来没有放弃过,就算阿尔芒通过各种手段对她进行羞辱,但是她深知阿尔芒是因为太爱她了,才会做出一些不得当的行为。整个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小仲马是想通过玛格丽特这一形象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信仰,不管传言中玛格丽特的形象是小仲马情妇的化身,但是整部作品所传达出来的爱情观还是感染着很多人。

 2、 对资本主义阶级观的谴责

 茶花女的悲惨的爱情故事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是对资本主义阶级观的一种反思和控诉。玛格丽特就因为她不幸沦落风尘而没法和相爱的人一起长相厮守,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妓女是一个下贱的身份,尽管玛格丽特没有表现出放荡不羁的性格,但是还是注定要备受歧视。男主人公阿尔芒可以说是一个资产阶级子弟,是一名有身份有地位的律师,不管他怎样地爱上了玛格丽特,他都无法正视玛格丽特,始终受到了世俗眼光的影响,最后导致玛格丽特悲惨地结局。小仲马就是想通过这一故事来表达自己对当时的社会阶级观的谴责和不满,他希望社会上的任何人都能够得到平等的尊严。

 3、 对虚伪残酷的道德观念的批判

 茶花女就是因为自己的妓女身份在当时没法得到应有的尊严,在面对欺凌时也只能选择忍耐,正是那种虚伪残酷的道德观念的影响,让她这样一个心地纯洁的女人因为地位的下贱而注定悲惨。小仲马在这部作品中所体现的有一个主题思想就是对虚伪残酷的道德观念的批判。他在塑造茶花女这一形象时,对这个形象表达了深深的同情,他认为妓女也是人,也应该拥有自己追求爱情的平等权利,也拥有在自己尊严收到侵犯时的反抗全力,但是在当时道德观念的影响下,没有人会重视一个妓女的感受,也没有人会站出来为这个妓女说话,也就注定了玛格丽特是一个凄美的悲剧人物。通过整部作品,我们不难看出,小仲马就是借茶花女的形象对当时社会得到观念的一种讽刺。

 三、 结语

 小说《茶花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一方面是因为小仲马在创作时采用的独特的写作技巧,另一方面就是它所显现的主题思想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震撼。茶花女的悲惨结局引起了我们更多的思考,让我们对这个社会中的一些道德观念形成了怀疑,总而言之,小仲马的《茶花女》绝对是一部相当成功的小说佳作。

 参考文献:

 [1]伏涤修中国戏曲悲剧性内涵的充盈及其被消解[J]戏曲艺术;2003年01期

 [2]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主体论[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黄利玲苔丝悲剧的社会原因分析[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4年01期

 (作者单位:辽宁医学院外语教研部)

在一起。茶花女》是法国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创作的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玛格丽特是一个贫苦的乡下姑娘,来到巴黎后,沦落风尘,成了巴黎上流社会竞相追逐的“茶花女”。后来,玛格丽特得了肺病,从疗养院回来后,她被阿尔芒的真情打动,两人离开巴黎,在乡下租了一间房子生活。但阿尔芒的父亲从中作梗,善良的玛格丽特为了阿尔芒和他的家庭,做出牺牲,给阿尔芒写了绝交信。之后,玛格丽特又回到巴黎开始以前的荒唐生活。她和阿尔芒误会重重,在一片孤寂中,玛格丽特离开了人世。

玛格丽特虽沦落风尘,但她仍然向往着真正的爱情。她深爱阿尔芒,在和阿尔芒离开巴黎后,公爵断绝了玛格丽特的经济来源。她坚持和阿尔芒在一起,于是偷偷典当了自己的金银首饰和车马来支付生活费用。但同时,她又是善良无私的,为了阿尔芒和他的家庭,她做出牺牲,悲痛地与阿尔芒绝交。

在玛格丽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她对爱情始终的坚贞不渝。但是,她和阿尔芒的爱情显然不能为当时的社会所接受。阿尔芒的父亲哀求玛格丽特和他的儿子断绝关系,不然,他的女儿、阿尔芒的妹妹,将会因为她和阿尔芒的关系而被退婚。玛格丽特为了心爱之人和他的家庭的名誉,最终选择了牺牲她的爱情。

“茶花女”玛格丽特与阿尔芒的爱情让人扼腕叹息,玛格丽特最终在穷困潦倒中去世的悲惨结局也让人唏嘘不已。玛格丽特的遭遇和悲惨结局,揭露了法国七月王朝上流社会的糜烂生活,暴露了资本制度的黑暗和资产阶级的丑恶,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冷酷无情,金钱万能的面貌。在这种社会状况下生存的玛格丽特,如同一朵洁白的茶花,开在阴暗的角落里,虽然最后凋谢了,但她的清香将永远流传于世

 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写了男青年阿尔芒爱上了巴黎的交际花玛格丽特。原本只是逢场作戏,可双方都深深地陷入了爱情而不能自拔,最后,玛格丽特答应了阿尔芒父亲的请求,为了阿尔芒的前途,不再与他见面,而不知情的阿尔芒却还通过各种手段去刺激玛格丽特,最后,她在肺病的折磨下,寂寞地死去。

虽然这部小说写于一百多年前,即便现在我们重新阅读这个小说,仍能从中受益匪浅。

一、势均力敌的爱情才能走得长远

阿尔芒只是一个中产阶层的孩子,每年也不过七八千法朗的收入。这笔钱用作日常开销不算少,但是要去供养一个花钱如流水的玛格丽特,却是远远不够的。她需要同时周旋在几个男人中间,才能维持她光鲜而又亮丽的生活。

玛格丽特的邻居普律当丝也好心提醒阿尔芒,玩玩就可以了,为玛格丽特弄得倾家荡产,那就是十足的傻瓜了!

阿尔芒的父亲也是极力反对他们的交往,反复强调他的前途,家族的荣誉,以及妹妹也可能因为他的荒唐行为,而遭到男方的退婚。

阿尔芒这边顶着巨大的压力,但是他认为只要双方有爱情,便能克服所有的困难,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实际上,玛格丽特同样也要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旦公开了与阿尔芒的关系,她就需要切断与公爵和伯爵的联系。失去了他们的庇护,就意味着没有收入,各种债务都纷至而来。为了不增加阿尔芒的压力,她独自一个人承受着这一切,她开始偷偷地变卖马车、珠宝、首饰等。

写童话的王尔德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年轻的时候我以为钱就是一切,现在老了才知道,确实如此。”热恋中的男女以为“有钱可以饮水饱”,但真实的生活却是“分钱难倒英雄汉”。

阿尔芒没有其他的财务来源,他迷上了赌博。虽然小说里的主人公是只赢不输,还通过赢来的钱让他度过了经济上的拮据,但生活里肯定是“十赌九输、家破人亡“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前几年很火的《太阳的后裔》,讲了一个女医生和男教官的爱情。因为在这场爱情里,没有男强女弱或是女强男弱,大家都有自已的工作,都有经济来源,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更像是锦上添花。而那些把爱情当成全部人生价值的人,结尾似乎也并没有那么美好!

二、过度的猜疑只会让对方越走越远

阿尔芒觉得自已很爱玛格丽特,希望她能时刻与自已呆在一起,陪伴在他的身边。不难理解,恋爱中的人都是这样,都希望能时时刻刻地占有对方。

但是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已不想被别人知道的隐私。玛格丽特与普律当丝联系过于密切,阿尔芒便开始怀疑,她是不是瞒着自已,又开始偷偷地联系伯爵或者公爵?当阿尔芒从巴黎回到乡下的度假村,一夜未见玛格丽特,他又开始怀疑她是不是已经背着他,悄悄地回巴黎去过以前的生活?当阿尔芒再次与玛格丽特重温旧好,前一秒他还希望带她一起离开巴黎,后一秒听到她的房间里有伯爵,他马上就拿出五百法郎写好纸条去羞辱她。

最后是玛格丽特的日记解开了所有的疑问。她接受了阿尔芒父亲的托付,为了阿尔芒的前途,为了他妹妹的美好婚姻,她选择离开了他。在病痛的折磨下,玛格丽特的生命奄奄一息,但她至死都在用自已的方式爱着阿尔芒。

正如她在日记里所写的那样——

“于是,从那天起,在随后的那些日子里,你每天都要换着样地污辱我,对这些污辱,我几乎是带着喜悦的心情来承受着。因为这些污辱除了证明你始终是在爱着我以外,我还觉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了解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的形象便越是伟大。“

在玛格丽特的心里,她觉得虽然曾经做过很多的错事,但是这件好事,足以弥补她所有曾经犯过的错误。

而阿尔芒用带着成见的眼光看她,觉得玛格丽特无非是留恋纸醉金迷的生活,猜疑让他们越走越远。

三、分手应该体面,谁都不要说抱歉

玛格丽特的不辞而别让阿尔芒十分生气,他带着不甘重新回到了巴黎,当再次见到玛格丽特的时候,他能感受到她的震惊。

阿尔芒以为玛格丽特是为了重新过上有车坐、有家具用、有钻石戴的奢华生活,才离她而去。他开始接近玛格丽特的同伴奥林普,并伺机利用奥林普去羞辱玛格丽特,他从这些报复行为中得到了短暂的快乐。更多的时候,他还是希望着她能重新回到自已的身边,然后跟她一起离开巴黎,开始新的生活。

玛格丽特最后用死亡向阿尔芒展示了她对他的爱情。正如她在日记里所写——

“阿尔芒,不管发生什么事,我对你的爱依旧始终不渝,如果不是能重温我们的爱情,如果不是梦幻般地希望仍能见到你会来到我身边,那么我可能早已不在人世了。“

玛格丽特是靠着曾经与阿尔芒之间的爱情来对抗病魔的,而此时的阿尔芒则沉浸在复仇的快感中。虽然了解真相以后,阿尔芒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可对已经死去的玛格丽特却也是于事无补。

前几年很火的**《前任》里的歌《体面》里有一句词:“分手应该体面,谁都不要说抱歉。“不是所有的爱情,都会有美好的结局,但所有的爱情都值得尊重!不管多年后能不能相见,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对曾经的那个人说一句:”谢谢你曾经爱过我!“

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终爱我的证据外,我似乎觉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会显得越加崇高!

玛格丽特用血和泪,写下的情书,满满的都是对阿尔芒的爱,毫无保留,看得我泪流满面,女人是感性的,总是会第一时间与之共情,一起欢乐,一起悲伤!

小仲马的《茶花女》讲述的是名妓玛格丽特与阿尔芒之间的爱情悲剧。玛格丽特虽然是一个贫穷的乡下姑娘,来到巴黎谋生,可为了生计,做了妓女,玛格丽特长得非常漂亮迷人,因此受到那些贵族、富豪们的追捧,玛格丽特酷爱山茶花,头上总是插都会山茶花,因此大家都叫她“茶花女”。

虽然玛格丽特讨厌这样的生活,可也不得不麻痹自己,渐渐习惯了这种纸醉金迷,挥霍钱财的生活,直到遇到了阿尔芒,阿尔芒对玛珞丽特一见钟情,玛格丽特被阿尔芒的痴情所感动,两人深深相爱了,过上了一段美好的田园生活。

这段时光,让玛格丽特受伤的心灵开始愈合,她想改变自己,永远的和阿尔芒在一起,可这时阿尔芒的父亲出现了,他用计骗走了阿尔芒,玛格丽特被迫离开阿尔芒又重新回到巴黎,过上了以前的生活。阿尔芒痛不欲生,开始报复玛格丽特,用言语羞辱她,在极度痛苦中,玛格丽特肺病复发,饮恨黄泉,玛格丽特死后,阿尔芒看了玛格丽特的日记,才明白了所有的真相,他后悔不已,他为玛格丽特迁坟安葬,并在坟前摆满了白色的山茶花。

看了《茶花女》,人们总是难免会对玛格丽特与阿尔芒的爱情悲剧唏嘘不已,可是谁导致了这场悲剧呢?难道是阿尔法的父亲,他像恶魔一般,残忍地拆散了两个相爱的年轻人,他是间接杀死玛格丽特的凶手,是导致儿子痛不欲生的推手?

可让我们冷静一点,如果你是这一位父亲,当知道儿子要娶一个交际花,一个妓女,你会很爽快的同意吗?不管是什么时代,什么背景之下,没有一个父亲会欣然赞同吧!这是社会既定的道德准则,注定了任何一个正派的社会人,都不可能娶一个妓女为妻。

是谁导致了这场悲剧呢?

说白了,就是玛格丽特与阿尔芒两个人不够强大,无法保卫他们的爱情,虽然遗憾,虽然同情,但这就是一场注定的爱情悲剧,无法逆转,爱情因悲剧而更美!

玛格丽特不过就是一个交际花,一个妓女,最大的筹码不过就是自己的容貌,她凭借自己的容貌,吸引着贵族、富豪的追捧,花钱如流水,每天过着奢靡的生活,可一旦离开,很快就一文不名,说白了,玛格丽特就是一枝茗丝花,离开了金主爸爸们,就无法生存,这样的人,如何守护爱情?

玛格丽特只能依附男人,却不能让男人为其所用,对比下郝思佳**,是多么的励志,明白除了爱情,她还担负着责任,明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只为了能不再饥饿,不再担惊受怕,重新过上富裕的,让人羡慕的日子,郝思佳自己掌握着自己的命运,就算后来白瑞德离他而去,郝思佳仍有信心将他追回,因为“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再来说说阿尔芒,不得不说,他不过就是个没有经事的大男孩,家庭条件优厚,从小在父亲的庇护下长大,是个理想主义者,他对玛格丽特是真爱,让人感动,但却仅此而已,他没有能力,也没有智慧,来保护玛格丽特,来保卫他们的爱情。

如玛格丽特离不开金主爸爸,同样的阿尔芒也离不开自己的父亲,离不开自己的家族,因为离开了,他也会一无所有,他的律师事业所带来的收入,根本不能维系他们“体面”的生活,毕竟为了替玛格丽特还债,他就不得不变卖母亲留给他的遗产,离开了父亲,他根本没有挣钱的能力。

所以《茶花女》是注定的悲剧,爱情也不能只是风餐露宿,也是要有风花雪月的,没有经济的爱情,只能悲剧收尾。玛格丽特被迫离开阿尔芒,表面上看是为了阿尔芒的前途,可实质上,又何尝不表明了她在这段爱情中的自卑与懦弱,还有那一份对自我的认知,与冷静,玛格丽特其实是对现实低头了。

阿尔芒对于玛格丽特的爱还是流于表面了,他对玛格丽特更多的是激情,对于这份爱情一直缺乏理性的思考,才会在玛格丽特离开后,对玛格丽特进行语言上的侮辱,就如同一个被抢走心爱玩具的孩子,与这种热情、单纯,任性,只凭喜好对未来毫无规划的人产生爱情,最后只能获得满身伤痕。

人生没有捷径,想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唯有自我强大,自尊自爱自立,否则不管是职场还是爱情,你注定是个输家,这大概就是《茶花女》要让我们明白的真谛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6632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16
下一篇2024-03-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