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在后世的地位如何?有哪些关于周瑜的网站?

周瑜在后世的地位如何?有哪些关于周瑜的网站?,第1张

历史上,周瑜是“一个伟人”,“一个真正的天才”。孙权称赞周瑜是“王佐之都”,范成大称赞他是“天下英雄,江左美男子”。周瑜做了什么让人这么想?

主要成就

建安十三年,曹操占领荆州后,水军号称八十万南下,挑战孙权。孙权把这封信给下属看后,所有人都大惊失色。以张昭为首的官员劝孙权投降曹操。虽然当时的主战鲁肃也在场,但是他太卑微了,无法发挥作用,所以鲁肃让孙权芭比的疯狂党2召回周瑜。

周瑜赶到后,向孙权分析了当前形势。现在北方还没有完全平定,马超和韩遂还驻扎在函谷关以西,这是曹操的后患。曹操抛弃鞍马,改用船,与水乡长大的江东人作战。现在天冷了,战马缺少草料。更何况中原的士兵被驱赶着千里迢迢来到江湖一带,水土不适应,必然会发生疾病和疫情。这几个方面是用兵的大不幸,曹操轻举妄动。将军抓住曹操的机会就是今天。我请求带领数万精兵前往夏口,以确保能击败曹操为将军。我觉得曹操是来送死的。周瑜的话坚定了孙权反抗曹操的决心,于是以周瑜为主帅,联合刘备,火烧赤壁,重创曹操。

后代的地位

建中三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六十四位古代名人,并设庙供他们饮酒,其中就有“南郡太守周瑜,吴片将军”等。同时,只有关羽、张飞、张辽、梦露、鲁迅、邓艾和鲁抗被列入寺庙名单。

到了宣和五年,宋朝按照唐朝的惯例,为古代名人修建庙宇,七十二名人中就有周瑜。北宋时期写的书,周瑜也在其中。

怀古遗址

1周瑜墓。中国有很多周瑜的墓。据唐代梁肃《周公瑾墓下诗序》、卢光伟《吴地记》的记载,周瑜墓在苏州,“周瑜墓在县城东二里。”

根据陆游写的《南唐书》的记载,周瑜的墓位于苏州。“于葬苏颂的墓,至今仍有数十座,即墓为祠,后人居之旁。”

据明代《一统志》,“周瑜墓在庐江县安丰乡”。公元1422年,进士命知府黄立碑,上书“吴国名将之墓”。清代《庐江县志》还写着:“周瑜之妻小乔墓,位于真武庙西门外。墓墩俗称渔婆墩”。清朝咸丰年间,墓地被毁。1926年和1942年,周瑜的墓进行了两次修缮。

1989年春,安徽省文物局召开专家论证会,对湖南岳阳、江西新南、安徽庐江、潮县、舒城、宿松等地的周瑜墓葬进行了全面的科学论证,达成了安徽庐江县周瑜墓为周瑜第一冢的共识。1989年5月,周瑜墓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周宇成。周玉成位于安徽省舒城县西南10公里的干岔河镇玉成村。24岁前在周瑜家乡修建的军营,用于练兵习武和驻防。周禹城是一座土城,正方形,长宽296米,高10米,占地104亩。它被土墙包围着。在高城的上方,有一个平坦的露台。东西南北各有六七米宽的大门。最初,这里有兵营、马场、周瑜景、拜母堂、范静庙、古塔等。在周禹城的西北,有三个土堆,名为“连三墩”

周渔桥:周渔桥位于安徽省舒城县岱都岩,南门口与码头交汇处,隔城南护城河;马九城,周瑜练兵放牧之地,是“龙树八景”之一。

尊称。周瑜和孙权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和统治者,两人关系非常密切。在三国时期,人们通常会用“主公”来尊称自己的君主或领袖,因此孙权作为东吴的君主,被称为“孙权主公”。而周瑜则是孙权的得力干将和亲密盟友,在孙权统治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经常被孙权尊称为“周郎”,而周瑜则以“主公”相称。此外,周瑜和孙权的关系也被后人广为传颂和歌颂,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段佳话。

一气:赤壁大战后,第二年,周瑜去夺取荆州,被诸葛亮抢先夺去。 二气:周瑜本想借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把刘备扣下,逼诸葛亮交出荆州,不料诸葛亮用计使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三气:周瑜向刘备讨还荆州不利,又率兵攻打失败,结果病死了。临死前,他说:“既生瑜,何生亮!”便被自己活活的气死了。

1赤壁之战结束,孙刘联军大胜,曹操败走。孙刘两家此时为各自利益都盯住了荆襄之地。刘备没有领地,急欲取荆襄之地为基业,而孙权也欲全取荆襄,这样可以全据长江之险,与曹操抗衡。刘备和孔明提兵屯于油江口,准备夺取荆州。周瑜见刘备屯兵,知道他有夺取荆州的意思,便亲自赴油江与刘备谈判,而且打定主意谈判若是破裂,就先打刘备,再取南郡。刘备在孔明的授意下,允诺只有当东吴攻不下南郡自己才能攻取,而心中其实忧虑,他怕东吴攻下南郡之后,自己无处容身。

孔明却宽慰他说:“尽着周瑜去厮杀,早晚教主公在南郡城中高坐。”那时曹操虽走,却留下猛将曹仁守南郡,心腹大将夏侯敦守襄阳,攻打有着相当的难度。周瑜在攻打南郡的时候,也确实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吃了好几次败仗,自己也中了毒箭,但是他终于还是将曹仁击败。当他来到南郡城下,准备进城的时候,却发现城池已被赵云袭取。这时,又有探马来报,荆州守军和襄阳守军都被诸葛亮用计调出,城池已都被刘备夺取。周瑜十分愤怒:“不杀诸葛村夫,怎息我心中怨气!” 。

2刘备取了荆州之地后,周瑜要鲁肃去讨说法,刘备狡辩道荆州被是刘表的地盘,如今刘表虽然死了,可是他儿子还活着,我作叔叔的辅佐侄子取回自己的地盘怎么不行?这听起来似乎有理,但不久刘表之子刘琦死了。鲁肃再去讨时,孔明又一席强辩,说什么刘备是皇族,本就该有土地,何况刘备还是刘表的族弟,这是弟承兄业,刘备在赤壁之战中也曾尽力之类的话。令鲁肃这个老实人不知道如何应答。到最后,终于说荆州算暂时借东吴的,但要取了西川再换,还立下文书。

此时刘备夫人去世,周瑜便鼓动孙权用嫁妹(孙尚香)之计将刘备赚往东吴而谋杀之,继而夺取荆州,但不想此计被诸葛亮识破,便将计就计让刘备与吴侯之妹成了亲。当岁末年终,玄德依孔明之计携夫人几经周折离开东吴时,周瑜亲自带兵追赶,却被云长、黄忠、魏延等将追得无路可走,蜀国岸上军士齐声大喊:“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把周瑜气得再次金疮迸裂。

3过了一段时间,刘备没有丝毫取川的迹象,此时曹操为了瓦解孙刘联盟,表奏周瑜为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于是周瑜再遣鲁肃去讨荆州。孔明再次狡辩一番,为自己找理由。周瑜设下“假途灭虢”之计,名为替刘备收川,其实是夺荆州,不想又被孔明识破。

周瑜上岸不久,就有几路人马杀来,都言道“活捉周瑜”,周瑜气得箭疮再次迸裂,昏沉将死,临终作书与孙权荐鲁肃代己之职,同时,聚众将曰:“吾非不欲尽忠报国,奈天命已绝矣。汝等善事吴侯,共成大业。”死前,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孙策遇刺身亡,周瑜为何不自立为王,反而去辅佐孙权,真的是情谊使然吗

因为周瑜与孙策是很好的朋友,孙策去世之后周瑜自然是要完成他的遗愿,扶孙权上位。

也就是说,孙策把江东交给了孙权,除了他的亲情和阶级分明之外,孙权也更适合。

这并不是为了念及和孙策之间的兄弟情谊,才不自立为王,因为一旦当时和孙权发生冲突的话,自己并没有能力独自面对刘备和曹操的进攻。而且如果当时终于发动叛乱的话,会使得周瑜背上不忠不义的骂名。

不是周瑜不想夺权,而是他根本就没有夺权的举动,孙策死的那一刻,周瑜其实就已经认定孙权为江东之主了。其这么做,自然也就无需有僭越之心了。

对于周郎而言,他更愿意辅佐孙策还是孙权呢

1、作为东吴开国元勋,且周瑜与孙策情同手足,又是连襟,吴老夫人并嘱咐孙权“以兄奉之”,在东吴的声望很高,但他始终以辅吴事业为重,虚怀若谷,不摆架子,带头执行臣节,敬重孙权。

2、然而很多人都表示难以理解,周瑜功劳既然如此之大,与孙策又亲如兄弟,论谋略与实力,绝不亚于孙权。

3、相反,孙权更适合做真正的上级。周瑜也不擅长政治。也就是说,孙策把江东交给了孙权,除了他的亲情和阶级分明之外,孙权也更适合。

你认为孙策与周瑜,孙权与周瑜哪对情谊更深

1、第一周瑜是一个重情义的人,他和孙策自小一起长大,情如兄弟,因为孙策的关系周瑜才愿意留任东吴。第二正是最重要的一点,周瑜有足够的魄力却并没有强大的野心,反而甘愿退居幕后,辅佐孙策和孙权。

2、再者就是孙策对地方的高压政策,孙策一死,地区毫无疑问不服气,孙权肯定知道方式不太好,而周瑜的来临,也给了孙权一粒保心丸,周瑜不仅没有、也有奇功!若不是周瑜,可能孙权连部位都坐不了。

3、周瑜和孙权的关系更像是合作和依附,但不是完全的归属,所以两个人都要为了各自的利益算计,表面上的关系是一定要做到位的,孙权必须礼贤下士,周瑜必须忠诚,这代表着两大利益集团的态度问题。

孙策死后,性格刚烈的周瑜为什么甘心臣服于孙权之下

不是周瑜不想夺权,而是他根本就没有夺权的举动,孙策死的那一刻,周瑜其实就已经认定孙权为江东之主了。其这么做,自然也就无需有僭越之心了。

这并不是为了念及和孙策之间的兄弟情谊,才不自立为王,因为一旦当时和孙权发生冲突的话,自己并没有能力独自面对刘备和曹操的进攻。而且如果当时终于发动叛乱的话,会使得周瑜背上不忠不义的骂名。

第二正是最重要的一点,周瑜有足够的魄力却并没有强大的野心,反而甘愿退居幕后,辅佐孙策和孙权。

为什么周瑜那么忠心于孙权

1、另外,孙权也是江东一位雄才大略的主公,他也完全有能力支撑孙氏家业,周瑜对于这样的少主,可以说是非常忠诚,他也决然不会出现僭越之心,除非周瑜自己想要江东不稳。

2、所以说,周瑜起兵谋反东吴的依据是万万不可信的。也足见周瑜对东吴孙策的忠诚之心。反言之,即便是周瑜心怀君王之心,已是身处东吴的周瑜也是难以成功的。论实力与韬略,周瑜自然是比孙权要高很多。

3、周瑜在当时的威望远远要超过孙权,这主要是因为周瑜在东吴军中的威望非常的高,当然孙权也非常害怕周瑜出现不臣之心,然后推翻自己的统治。但是孙权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他将整个东吴所有的兵马全部交给周瑜调遣。

4、第二正是最重要的一点,周瑜有足够的魄力却并没有强大的野心,反而甘愿退居幕后,辅佐孙策和孙权。

周瑜不比孙策他们兄弟差,为何甘愿跟随他们打天下

归根结底,周瑜甘愿追随孙策,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个人志向不在于征战天下。这不仅与他的性格有关,也与出身、能力等息息相关。

孙策和周瑜是生死兄弟,他们二人情同手足,像周瑜这样的士族子弟,他绝不会做此不忠不义的事情。虽然江东是孙策和周瑜一起打下来的,但是从上下关系上来看,周瑜还是以孙策为主公,毕竟江东原本就是孙氏的地盘。

这不仅是为了展示他的才能,也是为了兄弟的正义。正是因为这个主要原因,他不仅可以忠于孙策,而且在孙策之后,愿意为孙权的臣子生活。

这并不是为了念及和孙策之间的兄弟情谊,才不自立为王,因为一旦当时和孙权发生冲突的话,自己并没有能力独自面对刘备和曹操的进攻。而且如果当时终于发动叛乱的话,会使得周瑜背上不忠不义的骂名。

周瑜自幼和孙策交好,当时孙策脱离袁术,自己到江东发展,周瑜帮助孙策,后来孙策亡,孙权继位,周瑜继续效力。古代人讲究礼,何况周瑜风雅超群,当然要忠心。

周瑜,字公瑾。周瑜是孙权麾下的一员大将,周瑜一心一意跟随孙策,孙坚当初在与刘表的大将黄祖对阵时疏忽大意壮烈牺牲后,孙坚的两个儿子先后接手基业,周瑜一直不曾背离东吴。

诸葛亮三气周瑜的历史真相

诸葛亮三气周瑜是经典作品中的经典桥段,酣畅淋漓,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前者的足智多谋和后者的胸怀狭窄。

咱们先看一看在罗贯中笔下孔明先生是怎样故意欺负公瑾同志的:

一气周瑜——周瑜和诸葛亮约定,如果周瑜夺取曹仁据守的南郡失败,刘备再去攻取。周瑜第一次夺取时失利受伤,于是便将计就计,打败了曹兵,但是诸葛亮却乘机夺取了南郡等地,既没有违约,又夺取了地盘。真是一举两得!

二气周瑜——刘备的夫人死后,孙权按照周瑜的计策假装把自己的妹妹孙仁许配给刘备,想把刘备骗到东吴再将其杀害。谁知吴国太看中了刘备,不仅不许孙权杀他,还真要把女儿许配给他。周瑜便想让刘备长期与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隔开,并且用声色迷惑刘备,使之丧失争夺天下的雄心,但是又失败了。诸葛亮随后使计让刘备安然回到了荆州,并且让周瑜中了埋伏,还叫士兵高唱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嘲讽周瑜,让周瑜气得吐血。

三气周瑜——刘备向东吴借取荆襄九郡,图谋发展壮大自己,然而东吴怕养虎为患致使刘备强大后对自己构成威胁,三番五次要求其归还荆州,刘备和诸葛亮就以攻取西川后必还荆州为由拒绝东吴的要求,却又迟迟不攻取,此举令周瑜气急败坏,遂想出了名为过道荆州帮助刘备攻取西川实则攻取荆州之际,不想却被诸葛亮识破,使得吴军被围,周瑜气急又加之旧伤复发,最终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千古感叹而不治身亡。

看罢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喜欢诸葛亮的大可不必为诸葛亮喝彩,热爱周瑜的也没有必要为周瑜难过,因为以上纯属虚构。

在三国历史上,南郡之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役,如果要弄一个名次的话,其重要性应该仅次于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夷陵之战、灭吴之役、灭蜀之役,排在第六位,因为正是这场战役最终确定了曹操、孙权、刘备在荆州的势力范围。和演义中不同,南郡之战主要表现的不是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而是周瑜的文韬武略。

为什么这么说呢

南郡之战之前,曹操派在荆州的具体兵力虽不明确,但从曹仁、乐进、徐晃、文聘、李通、满宠率领六路大军参战来看,曹军的总兵力应该不下六万,而周瑜手下只有二万多士兵,刘备兵力还不足两万,而且还要分出一部分夺取和维护江南四郡,因此孙刘联军的总兵力应该远远不敌荆州曹军总兵力。由当时作战双方的力量对比来看,周瑜能用一年时间夺取南郡的确是军事上的极大建树。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赤壁之战后,刘备、孙权借机发起多支反攻力量,大都为曹操所败,比如孙权先后在合肥、濡须战败,韩当赴庐江郡接应陈兰、梅成被臧霸击败,关羽的汉水别动队为曹军所败,刘备名为断后实为抢地盘的军事行动结果也是无功而返,所以可以说赤壁之战后孙刘两家多次针对曹操的反攻中,只有周瑜是唯一的胜者。

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虽然流传甚广,但其实和周瑜无关,把妹妹嫁给刘备那是孙权自己的主意,这应该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情,你想啊——周瑜作为孙权的臣子,他怎么敢建议孙权把妹妹作为政治筹码送给刘备呢周瑜也许会想到这个主意,但敢于说出这个主意并付诸实施的只能是孙权,所以,我可以断定,赔了夫人又折兵与周瑜无涉。

史书在这一点上也是支持笔者的,请看相关记载——孙夫人,乃孙权之妹。刘备定荆州时,孙权对其十分畏惮,于是进妹予刘备为夫人,重固盟好。孙尚香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身边侍婢百余人,皆亲自执刀侍立,刘备每入,心内常觉凛然惊惧。

而且,孙权献妹之举不见得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馊主意,因为诸葛亮后来曾说过这样的话:主公在公安时,北畏曹公之强盛,东惮孙权之进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此之时,进退狼跋这就等于说,孙夫人在刘备身边就好像是一颗随时会爆炸的定时炸弹,弄得刘备紧张兮兮,颇为狼狈。

至于周瑜欲以假虞灭虢之计杀死刘备,拿回荆州以至于中了诸葛亮之计忧愤而亡也是罗贯中的虚构,周瑜确实提出了要攻取西川,但并非想以取西川之名行夺荆州之实,而是真真切切地做了一番规划的,而且他的战略策划和诸葛亮的隆中对有异曲同工之妙,具体说来是这样的: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

孙权对周瑜的隆中对非常欣赏,当即表示同意,于是,周瑜动身回江陵,打算为出征做一番踏踏实实的准备工作,不幸中途染疾,病逝于巴丘,享年三十六岁。

周瑜病逝前仍不忘国事,心系统一,给孙权上疏曰当今天下,方有事役,是瑜乃心夙夜所忧,原至尊先虑未然,然后康乐。今既与曹操为敌,刘备近在公安,边境密迩,百姓未附,宜得良将以镇抚之。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瑜陨踣之日,所怀尽矣。这才是周瑜真正的遗言,表现的非但不是不能容人的狭小气量,而且恰恰是举贤荐能的坦荡胸怀。

事实上,在诸葛亮三气周瑜的这个历史时段内,两人根本没有打过照面,周瑜的确如演义所说在南郡、柴桑一带活动,诸葛亮却远在偏僻的桂阳郡、零陵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做后勤保障工作。

368话。根据查询《摩登三国》漫画得知,在第368话中周瑜刚出场就用巧计救了孙策一命。《摩登三国》是韩国漫画家无敌PINK、YiLee创作的漫画。讲述了在刘备、曹操、孙权等英雄活跃的东汉时期,每个人都用手机发短信联络,并且做直播发起军事活动的故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1727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0
下一篇2024-02-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