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

出师表?,第1张

出师表

教学设想

本文以议论为主,教学时应着重分析本文的议论内容和表达上的条理性。文中诸葛亮兼叙了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流露出他忠于蜀国、忠于刘备父子的感情,教学时应就说明这些记叙、议论和抒情所起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对联导入新课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武侯书堂》)

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二、简要复述《隆中对》一文的内容,注意以下要点

1.三国形成前的概况。

2.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3.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

三、解题,简介时代背景

1.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章。

2.《出师表》的时代背景: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223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于是诸葛亮派人和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帷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企图巩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

3.关于刘备托孤:《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章武(刘备即帝位后的年号)三年(即公元223年)春。先主于永安宫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指刘禅,即阿斗)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勒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4.关于刘禅:刘备子,小名阿斗。刘备死后他继任蜀汉皇帝,昏庸无能,由诸葛亮辅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北伐军中,他逐渐信任宦官,朝政腐政。公元263年魏军攻成都,他出降,第二年举家迁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由于他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庸碌无张的皇帝,所以后世就把“阿斗”当做昏庸无能的人的代称。

本文是上表陈说意见,提出政治主张,所以全文以议论为主。又因诸葛亮对刘备有知遇之恩,要报恩于刘禅,他真诚地辅佐刘禅,希望刘禅能够支持自己,共同完成刘备生前没有完成的事业。所以文中又兼叙了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在议论和叙述中,流露着忠于蜀国、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情实感。

四、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画记出疑难字词,注意停顿、重音。

1.正音:

疲弊(bì)陛下(bì)恢弘(hóng)驽钝(núdùn)

裨补阙(bìquē)行阵和睦(háng)夙夜忧叹(sù)崩殂(cú)

妄自菲薄(fěi)陟罚臧否(zhìpǐ)以彰其咎(jiù)

2.古今异义词:

(1)开张:今义是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义是开放、扩大。

(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

(3)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4)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

(5)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

单音词古今异义的更多:先、崩、弊、诚、义、否(pǐ)、遗(wèi)、愚、阙、雅等。应当注意加以分辨。

五、学生齐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广开言路、执法如一、任人惟贤的具体建议。

第二部分(6—9段),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点出出师本题,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六、师生共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第1段通过对当时形势的分析,提出具体建议。

(1)指出当时形势的危急。

文章起始并不先说出师的事,也不急于提出建议,而是先从分析天下大势人笔,指出:“天下三分”,而蜀汉最为弱小,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关头。对形势的这一清醒的估计,是暗示刘禅,如不发愤图强,国家必然败亡。

(2)指出其有利条件。

内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内”“忘身于外”的耿耿忠心。这告诉刘禅,只有依靠、重用这些贤德忠贞之士,才可救亡图存,以竟先帝之业。

(3)提出具体建议。

①“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4)这一段中先后两次提出刘备,其用意何在

明确:意在激发刘禅竟父之志和启示他效先帝用人之明。

2.第2段从法度方面建议,执法必须严明公允,“宫中”“府中”不应异法。

(1)指出要赏罚公正,内外一体。

(2)指出要法纪严明。

3.第3、4段从任人方面建议,主要为推荐贤人。

(1)第3段,宫中(内):

人物:郭攸之、费讳、董允等。

特点: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作用: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预计效果:必然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2)第4段,府中(外):

人物:将军向宠。

特点: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作用: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预计效果: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4.第5段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劝谏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国家兴亡的关键所在。

(1)先汉兴隆的原因(正面):亲贤臣,远小人。

(2)后汉倾颓的原因(反面):亲小人,远贤臣。

(3)刘备对此有所警惕: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4)推荐贤臣,并希望信任他们,以兴复汉室。

(5)小结:这一段把“亲贤臣,远小人”提高到汉室兴衰的历史经验上来总结,也是对前面两段“宫中”“府中”分说后的归纳。并再荐贤臣,希望刘禅能亲贤臣,远小人,以求汉室兴隆。

以上第1—5段从形势分析到具体建议,是出师前的周密安排,目的在于出师后无后顾之忧。

七、布置作业熟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继续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第6段,自叙生平,表达感恩图报之情。

思考:文章由劝谏转入自叙生平,初看似与出师无关,但进一步推敲,却可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这样写,好处何在你看出来了吗

明确:这样写,首先是表白自己对蜀汉的一片忠忱,21年如一日辛苦奔走,是感先帝的殊遇,先帝既已“崩殂”,亦当“报之于陛下”。这样的表白人情人理,容易打动刘禅,取得信任,以防远离之际,小人妄进谗言,离间君臣而坏大事。其次,追述先帝“不以臣卑鄙”,而“三顾”之举,也是启发刘禅能像其父一样任人惟贤,知人善任。由谏君突然转入述己,使文章另辟蹊径,起伏有致。

2.第7段表明“受命”以来的耿耿忠心,提出要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这一段是向刘禅表明报国的决心。诸葛亮对刘备想报知遇之恩。刘备既死,他又受刘备之托辅佐刘禅。诸葛亮一生奋斗的目标是兴复汉室,所以他在平定了南方(也就是后方)以后,要求领兵北征。这就是他报答刘备的具体行动。他又担心出师以后刘禅无人辅佐,所以一方面推荐贤臣;一方面始终在激励刘禅,要他依靠贤臣。

3.第8段表达伐魏兴汉的坚定决心。

(1)为坚定刘禅支持北伐,完成父业的志向,诸葛亮率先立下军令状:“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表现了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

(2)一生谨慎的诸葛亮,在即将“远离”之际,仍不放心,于是从对自己、对群臣、对后主三方面提出要求,由己及人,情词恳切,真是语重心长。

(3)这一段起到总览全篇的作用,把进谏与出师两部分内容合拢在一起。至此全文主旨已清楚:修明内政,北定中原。

4.第9段:结束语。

短短三句乃全从肺腑流出,充满了不胜依依之情。

以上6~9段诸葛亮着重叙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和准备出征的计划、安排,从叙述中充分表露自己勤劳国事,鞠躬尽瘁的一片忠忱,以创业之艰感动后主,并激励其发愤图强。

二、再读课文,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1.讨论:你对诸葛亮的看法怎样

明确:

(1)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

诸葛亮追随刘备二十多年,一方面是感恩图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出辅刘备时,刘备的地位尚未巩固。他竭忠尽智,终于使蜀汉地位渐趋安定。公元223年刘备临终时,把刘禅托付给他,并要刘禅“事之如父”。诸葛亮也一心希望刘禅成功,并无丝毫恃功自大的意思,他对刘备父子,真是一片至诚。

他的图报就是以贯彻他的政治主张为最终目的的。二十多年来,他辛勤创建西蜀,还要进一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所以在适当时机,准备出师,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2)《出师表》中的深厚感情。

正因为诸葛亮对刘备父子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所以他把完成国事看成是自己的责任。他在给刘禅的表中,不但通过形势的分析,在理论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作出具体安排,而且还通过自叙身世,在感情上表达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意愿。刘禅是君,但是无能,诸葛亮受刘备之托来辅佐刘禅,是老臣,是“长辈”,但地位又是臣。所以诸葛亮对刘禅上表,既是臣对君的陈说,又是“长辈”对受托照顾的人的殷切期望。为了能使刘禅感动,所以不但导之以理,而且动之以情。在语气上既恭敬,又恳切,充满谆谆嘱咐的意思。《出师表》之所以有这么强烈的感情色彩,也是由他们君臣关系与众不同所决定的。

(3)区别历史事实中的诸葛亮和传说中的诸葛亮。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有政治远见,能对复杂的形势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规律,定出方针。他在政治上的措施是赏罚严明,恩威并施。其他如开发生产、发明新武器等,都有它的历史价值。他还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如“戒子”“戒外甥”等,主张修身养德,志向高远,这些精神,多可借鉴。

传说中的诸葛亮,已被作为智慧的化身。但在他身上附加的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是不能当作史实来看的。

(4)小结。封建社会推崇诸葛亮,或由于他助刘兴汉是正统,或由于他受了知遇,一生尽忠,是忠臣的典型。人们今天肯定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于他的“忠”,我们应当赋予新的内容。例如《后出师表》中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在已被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义。

三、重读《出师表》与《隆中对》,试比较两文的异同点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以“我眼中的诸葛亮”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模拟会考试题

(1)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提出了甚麼忠告?试加以说明。(10分)

答:

(a)要虚心纳谏:

要广开言路,多听取臣下的意见,发扬先帝品德,激励士气。(1分)不可看轻自己,不可说出不合义理的话,以堵塞臣下进谏之路。(1分)

(b)要赏罚分明:

赏善罚恶,不可异同,宫中府中的法度应该一致,不可偏私。(1分)如有作奸犯科或为忠者,宜付有司,论定刑赏。(1分)

(c)推荐贤能:

政务方面:推荐郭攸之、费褘、董允等。(1分)军务方面:推荐向宠。(1分)

(d)要以史为鉴:

以先汉兴隆,后汉衰颓的史实为戒。(1分)劝后主要亲贤臣,远小人。(1分)

(e)要谋求治国方略:

咨诹善道,察纳忠言,访求良好的治国方法。(1分)深追先帝遗诏,完成先帝复兴汉室之志。(1分)

(2)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十三次提及先帝,用意何在?(10分)

答:

诸葛亮在表中十三次提及先帝,主要用意有:

(a)激励后主仿效先帝,发愤图强: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动以父子之情。(1分)「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於陛下也」:引起后主对父亲尊敬之心。(1分)

(b)以先帝之名,增加建议的说服力: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用先帝名义劝后主起用贤臣。(1分)「先帝称之曰能」:用先帝名义劝后主起用贤臣。(1分)

(c)以先帝之名,增强劝谏的权威性:

提出先帝经常叹息痛恨桓、灵二帝,劝勉后主亲贤臣、远小人。(1分)咨诹善道,察纳忠言,要念及先帝遗诏。(1分)

(d)表达自己的忠贞:

说明自己感恩图报,不在乎个人的名声。(1分)表明心迹,杜绝后主的猜疑。(1分)

(e)谨慎进谏:

提出先帝之言作为佐证。(1分)以避后主以为亮有专断之心。(1分)

(3) 前人认为《出师表》「是君臣语,亦是父子语」。所谓君臣语、父子语是甚麼意思?(2分) 并以文所述,举例说明。 (6分)

答:

所谓君臣语,就是臣下向君主申告的说话。(1分)所谓父子语,就是父亲向儿子叮咛和训诫的说话。(1分)

文中有多个表现出君臣之义的地方,例如:(a)推荐郭攸之、费褘、董允及向宠等人。(1分)(b)向后主陈述北伐的原因(如兵精粮足、南方已定)。(1分)(c)诸葛亮自称为臣,称后主为陛下,不失君臣之礼。(1分) 表现出父子之情的有:(a)劝后主广开言路,力图振作。(1分)(b)劝后主赏罚分明。(1分)(c)劝后主亲贤臣,远小人。(1分) (4)试根据《出师表》,分析诸葛亮公忠爱国的性格。(8分) 答:(a)提醒后主要兴复汉室,希望后主加以振作。(1分)(b)劝后主以君主身份来振奋士气。(1分)(c)劝后主不可内外异法,不可赏罚不明。(1分)(d)宫中之事,推荐郭攸之、费褘、董允;军中之事,则推荐向宠。(1分)(e)劝后主要以史为鉴,不要亲近小人。(1分)(f)为报先帝知遇之恩,答应出山相助。(1分)(g)为国事夙夜忧勤,出师北伐,纯粹是尽臣子的职责。(1分)(h)要后主咨诹善道,察纳忠言。(1分)

(4) 试根据《出师表》,分析后主的性情及处事态度的缺点。(7分)

答:

后主的性情:

(a)欠缺庄重:由诸葛亮劝他不要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可见。(1分)(b)偏私:由诸葛亮劝他不宜偏私可见。(1分) 后主处事态度的缺点:(a)不肯接纳忠言:由诸葛亮劝他要开张圣听可见。(1分)(b)刑赏不公:由诸葛亮劝他要宫中府中法度一致可见。(1分)(c)不能任用贤能之臣:由诸葛亮向他推荐贤臣良将可见。(1分)(d)亲小人、远贤臣:由诸葛亮以两汉兴衰说明亲贤臣、远小人的重要可见。(1分)(e)不遵先帝遗诏:由诸葛亮要他深追先帝遗诏可见。(1分)

(5) 试解释甚麼是「表」,并简述本文的主旨。(8分)

答:

表,是大臣向君主陈述意见的文体,亦称「疏」、「奏疏」或「奏议」。(3分)本篇是诸葛亮在北伐曹魏前向后主刘禅上的一封「表」,表中他鼓励后主努力政治,要亲贤臣、远小人,必须做到内外一视同仁。此外,作者亦向后主推荐贤臣良将,表示自己忠心为国。(5分)

历届会考试题解答

97年3题(1)及(2)部分

问:

曹刿、诸葛亮、蔺相如三人的身份及他们国家所面对的相似困境。(3分)

答:

曹刿:春秋时代,鲁国的平民。诸葛亮:三国时代,蜀国的宰相和军师。蔺相如:战国时代,赵国宦者令缪贤的食客;其后,晋爵为赵国上卿。(2分)他们国家所面对的相似困境:他们的国家国小力弱,却面对强敌的威胁,处於频临被灭的境地。(1分)

问:

(b)下列各项描述中,哪些适合於曹刿、诸葛亮和蔺相如的为人?试分别指出,并各举一例说明。(10分)

甲 忠贞爱国乙 知人善用丙 器量宽宏

答:

甲 忠贞爱国:

齐军伐鲁,曹刿不理乡人劝阻,求见庄公,望能为国效力。(1分)诸葛亮感激先帝(刘备)知遇之恩,为蜀效力。(1分)蔺相如向赵王自荐奉璧赴秦,不畏危险,以报国家。(2分)

乙 知人善用: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举荐文臣武将,有助复兴汉室。(2分)其余两人皆没有此项描述。(1分)

丙 器量宽宏:

蔺相如知道廉颇扬言侮辱他,因此避而不见,后来对方「负荆请罪」,相如不计前嫌。(2分)另外两人皆没有此项描述。(1分)

99年7题(2)部分

问:

诸葛亮的遭遇跟孔子的看法是否有相同之处?(3分)

答:

两者是有相同之处的。诸葛亮本是平民,隐居南阳,以耕种为生,并不希望在诸侯间建立声名。可见诸葛亮虽有才干,但亦有一份「不病人之不己知也」的情操。(15分)后来,诸葛亮在刘备被曹操打败后,受命出使东吴,劝服孙权共抗曹操。从这段历史来看,他的才华就如孔子所标榜的君子表现一样是有能力的。(15分)

字词辨析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古代帝王之死叫崩

2.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均:公正

3.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浅陋

4.躬耕於南阳 躬:亲自

5.不求闻达於诸侯 闻:名誉

6.苟全性命於乱世 苟:姑且心

7.以咨诹善道 咨:诣问 诹:访求

8.则责攸之、褘、允等之慢 慢:疏忽或怠慢

写作动机

诸葛亮在平定南蛮后,便准备出师伐魏。但因后主刘禅少不更事,又宠信小人,於是诸葛亮在出师之前,上了这个奏章,对后主提出各项建议。

基本资料

本文是一篇论说文。文题中的「表」,又称为「疏」、「奏疏」、「奏议」,是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文书。

蜀汉当时的处境和形势

处境:面对强敌(曹魏)的威胁

危急的形势

领袖丧亡:刘备未完成统一大业便已逝世

势力薄弱:天下三分,蜀国领土最小,兵力薄弱

有利的形势

侍卫之臣不懈於内,勤於政务(朝廷内)。

忠心之将士,奋力效死(朝廷外)。

他们因得先帝的厚遇,想把恩情报答后主。

诸葛亮提及当时的处境和形势的原因

指出先帝创业艰难,希望后主发愤图强,继承父志,复兴汉室。

强调蜀汉形势危急,希望后主有所警惕,力求振作。

提醒后主要利用强势,自能化弱为强。

劝谏后主

广开言路,虚怀纳谏:以发扬先帝的德行,藉以激励士气。

不要随便看扁自己。

不要发表不合义理的政见,以致阻碍群臣忠心进谏。

赏善罚恶:对内朝和外廷的大臣要一视同仁,以示公正严明。

不可偏私:如有大臣违法或有功,都应该交给有关部门的主管论定赏罚,不可徇私,使内廷和外朝有不同的法制。

选贤任能:

举文臣(郭攸之、费禕、董允)

郭攸之,费禕,董允三人善良殷实,忠贞纯洁。

是先帝亲自挑选以留给后主任命。

宫中一切事务,皆应谘询他们的意见。

任用这三人必定可以补救缺失,弥补漏洞。

荐武将(向宠)

向宠将军善良忠直,精通军事。

曾於先帝时期效命,深受先帝赞赏,将士们更推举他做统领。

营中一切事务,皆应谘询他的意见。

任用向宠必定能使军队团结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远佞:诸葛亮以前汉兴隆、后汉衰败的历史事实,劝勉后主亲近贤臣,远离小人,以东汉桓、灵二帝因宠信小人而亡国为鉴。

自述身世

原本躬耕於南阳,淡迫名利。

因感激刘备三顾草庐的知遇之恩而出山襄助。

临危受命,至今二十一年了。

尽忠表现

日夜为国事忧叹,恐有负先帝所托。

五月渡泸水,深入不毛之地,平定南蛮(孟获)。

北伐中原,兴复汉室,以报答先帝而效忠后主。

诸葛亮自述身世及说明自己尽忠蜀汉的目的:

说明自己本性淡泊,无意追求功名富贵,只为感激先帝知遇之恩才出山效命,以释除后主的猜疑。

概述为国效命的经过,表白自己尽忠先帝,效命后主的心志。

指出先帝创业艰难,劝勉后主发愤图强,继承先帝复兴汉室的遗志。

说明北伐的有利条件和意义,指出当时南方已平定,蜀汉无后顾之忧,而且军备已足,是北伐的好时机。

北伐的原因

蜀汉在三国中势力最弱,在吴、魏的威胁下,安定的局面不能长久,必须以攻为守,才可图存。

当时兵甲已足,士气旺盛,加上南方已平,蜀汉并无后顾之忧,应把握时机北伐,兴复汉室。

先帝临终时委任诸葛亮辅助后主,兴复汉室,因此北伐乃诸葛亮的职责。

重申君臣职责

自己负起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重任。

大臣应进献忠诚的建议。

后主应向群臣徵询治国良策,察纳雅言。

诸葛亮的为人

感 恩 图 报

忠 贞 为 国

诸葛亮本来隐居南阳,只因刘备纡尊降贵,三顾草庐,他为报知遇之恩,於是答应出山效命;刘备临终托孤,他受命以来,早晚忧叹,恐怕有负所托,损害了刘备知人之明,可见他是个感恩图报的人。

诸葛亮受任二十一年来,尽忠国事,毫不懈怠;为辅助后主完成大业,他先平定南方,再出兵北伐,希望能消灭逆贼,复兴汉室,可见他是忠贞为国的人。

诸葛亮的识见

政 治 识 见

军 事 识 见

他准确地掌握当时天下三分的形势,能客观地分析蜀汉当时面临国力疲惫,强邻压境的危机。

他劝谏后主虚怀纳谏,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等,可见他深懂治国之道。

他向后主推荐可以倚重的文臣武将,可见他有知人之明,懂得用人之法。

他深知蜀汉在吴、魏的威胁下难以久安,於是以攻为守,出师北伐中原,先发制人,由此可见他深懂战术的运用。

他泂悉蜀汉力弱,因此先平定南蛮,以消除后顾之忧,然后才出师北伐。

后主(刘襌)的为人

未能虚心接纳忠言

所以诸葛亮才会劝他「开张圣听」、「谘诹善道,察纳雅言」。

缺乏自信,说话轻率

所以诸葛亮劝他「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赏罚没有一致标准

所以诸葛亮劝他「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权责不明,处事不公

所以诸葛亮劝他「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谕其刑赏,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

用人不当

所以诸葛亮提供先帝曾重用的文臣(如郭、费、董);武将(如向宠)给后主选用。

亲近小人,远离贤臣

所以诸葛亮举先汉兴、后汉倾的实例,希望后主有所警惕,不要重蹈覆辙。

先帝(刘备)的为人

以礼优待下属

侍卫之臣和忠心之将士因得先帝的厚遇,想把恩情报答后主。

有眼光/知人善任

选拔郭攸之、费禕、董允以留给后主任用

有抱负

时以兴复汉室,还於旧都为已任

乐於接纳别人意见

开张圣听乃先帝之遗德

礼贤下士

三顾草芦,邀请诸葛亮出山。

--------------------------------------------------------------------------------

作法浅析 回上

语调得宜

长辈语气

用「宜」与「不宜」的字眼。

诸葛亮亮名义上是臣,实际上却是后主的叔父辈。既然如此,诸葛亮用长辈的口吻告诫后主也是很自然的事了。

臣子语气

用「臣」、「陛下」与「愚以为」的字眼。

诸葛亮行文要委曲婉转,虽为叔父辈但亦不能逾越君臣应有的礼节,因此亦会使用臣子的语气。

运用对比

「宜」与「不宜」对比。

「亲贤臣,远小人」与「亲小人,远贤臣」对比。

先汉兴,后汉倾颓对比。

以蜀汉有利和不利的形势对比。

引用史例

以先汉兴,后汉倾颓的历史事件为例,告戒后主要以此为鉴。

--------------------------------------------------------------------------------

主 旨 回上

诸葛亮於北伐曹魏前上表后主刘禅,劝他广开言路、严明法度、选贤任能、亲贤远佞,并表明自己出师北伐的目的和为国尽忠的心志。

刘安(前179-前122),西汉皇族,淮南王。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他是西汉的思想家、文学家,奉汉武帝之命所著《离骚体》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他曾招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编写《鸿烈》亦称《淮南子》。刘安是世界上最早尝试热气球升空的实践者,他将鸡蛋去汁,以燃烧取热气,使蛋壳浮升。同时,刘安也是我国豆腐的创始人。 刘安 主要成就

编写《鸿烈》

刘安为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被近代学者梁启超称誉为“汉人著述中第一流”的巨著《淮南子》。

《淮南子》又被称为《淮南鸿烈》或《鸿烈》,是刘安在做淮南王时,“招致宾客方士数千人”撰写而成的。刘安作为主编,《淮南子》也反映出了他本人的思想。

《淮南子》原有“内书”21篇、“外书”33篇和“中书”8卷,全书以道家思想为主轴,内容涉及到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史学、文学、经济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医学养生等多个领域,是汉代道家学说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不过流传至今的《淮南子》只剩下“内书”21篇。

《淮南子》吸取了《老子》、《庄子》,特别是《黄老帛书》的思想资料,成为集黄老学说之大成的理论著作,它不仅对“道”、“天人”、“形神”等问题提出了独特见解,同时又在继承春秋时的“气”说与战国中期稷下黄老之学的“精气”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元气论”的概念和系统的宇宙生成论。《淮南子》蕴含丰富的史学研究价值和精神智慧。

热气球升空

刘安是世界上最早尝试热气球升空的实践者,他将鸡蛋去汁,以艾燃烧取热气,使蛋壳浮升。

人物生平

流誉天下

刘安是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长之子。孝文帝八年(前172年),封为阜陵侯。孝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封为淮南王。

孝景帝三年(前154年),吴楚七国举兵反叛,吴国使者到淮南联络,刘安意欲发兵回响。淮南国相说:“大王如果非要发兵回响吴王,臣愿为统军将领。”淮南王就把军队交给了他。淮南国相得到兵权后,指挥军队据城防守叛军,不听刘安的命令而为朝廷效劳;朝廷也派出曲城侯蛊捷率军援救淮南:淮南国因此得以保全。

刘安好读书鼓琴,辩博善为文辞,不喜欢嬉游打猎,很注意抚慰百姓,流誉天下。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其中有苏非、李尚、左吴、陈由、雷被、毛周、伍被、晋昌及大山、小山等等,在其主持下编写《鸿烈》(后来称《淮南鸿烈》,也称《淮南子》)。

当时汉武帝喜好文学,对父辈刘安较为尊重。每次给予书信,常召司马相如等文士看过草稿才发出。刘安入朝献上新作,往往为汉武帝喜爱而秘藏。曾受命写《离骚传》,早上受诏,日食时就献上。又献《颂德》及《长安都国颂》。每次宴见,谈说政治及方技赋颂,直到黄昏才罢休。

心怀异志

建元二年(前139年),刘安入京朝见汉武帝。当时身任太尉的田蚡,因与刘安原有交情,亲自到霸上迎接。还对刘安说:“现今陛下没有太子,大王是高皇帝的亲孙,施行仁义,天下无人不知。假如有一天宫车晏驾皇上过世,不是您又该谁继位呢!”刘安大喜,厚赠田蚡金银钱财物品。刘安暗中结交宾客,安抚百姓,谋划叛逆之事。

建元六年(前135年),汉武帝发兵讨伐闽越,刘安上书劝谏,说用兵有害无益,得到汉武帝的称赞。可是,他自己却在谋兵。这一年,彗星出现,刘安感到怪异。有人劝说刘安道:“先前吴国起兵时,彗星出现仅长数尺,而兵战仍然血流千里。现在彗星长至满天,天下兵战应当大兴。”刘安心想汉武帝没有太子,若天下发生变故,诸侯王将一齐争夺皇位,便更加加紧整治兵器和攻战器械,积聚黄金钱财贿赠郡守、诸侯王、说客和有奇才的人。各位能言巧辩的人为刘安出谋划策,都胡乱编造荒诞的邪说,阿谀逢迎淮刘安。刘安心中十分欢喜,赏他们很多钱财,而谋反之心更甚。

刘安有个女儿名刘陵。刘安让她在长安刺探朝中内情,结交汉武帝亲近的人。

元朔三年(前126年),汉武帝赏赐刘安几案手杖,恩准他不必入京朝见。刘安与王后荼所生一子名刘迁,封淮南王世子,娶王皇太后外孙修成君之女为妃。刘安策划制造谋反的器具,害怕太子妃知道后向朝中泄露机密,就和刘迁策划,让他假装不爱妃子,三个月不和她同席共寝。于是刘安佯装恼怒刘迁,把他关起来,让他和太子妃同居一室三月,而刘迁始终不亲近她。太子妃请求离去,刘安便上奏朝廷致歉,把她送回娘家。王后荼、太子刘迁和女儿刘陵受刘安宠爱,专擅国权,侵夺百姓田地房宅,任意加罪拘捕无辜之人。

密谋败露

元朔五年(前124年),刘迁学用剑,自以为剑术高超,无人可比。听说郎中雷被剑艺精湛,便召他前来较量。雷被一让再让,后来剑误中刘迁。刘迁发怒,从此在刘安面前说雷被的坏话,雷被害怕,表示愿意去奋击匈奴,实际上是想借此离开淮南王国而到长安去。刘安听信儿子之言,罢了雷被的官。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雷被私自跑到长安,向汉武帝上书表白。汉武帝将他的告章交给廷尉和河南郡查究。河南郡要逮捕刘迁,刘安与王后荼想不让刘迁去受审,打算发兵对抗,犹豫未决,十多天没有定下来。适值汉武帝有诏就淮南审讯刘迁,不必逮往河南郡了。这时,淮南相对寿春县丞顺从刘安之意而不及时逮送刘迁非常生气,劾他犯了“不敬”之罪。刘安向淮南相说情,淮南相不听。刘安派人上书告淮南相,汉武帝将此事交给廷尉查究。追查到刘安,刘安派人到朝廷侦探,公卿要求将刘安逮捕查办。刘安担心事情暴露,打算发兵对抗。

刘迁建议不要操之过急,献策说:“如果朝廷使臣来逮捕父王,父王可叫人身穿卫士衣裳,持戟站立庭院之中,父王身边一有不测发生,就刺杀他,我也派人刺死淮南国中尉,就此举兵起事,尚不为迟。”这时汉武帝不批准公卿大臣的奏请,而改派朝中中尉殷宏赴淮南国就地向淮南王询问查证案情。刘安闻讯朝中使臣前来,立即按刘迁的计谋做了准备。朝廷中尉到达后,刘安看他态度温和,只询问自己罢免雷被的因由,揣度不会定什么罪,就没有发作。中尉还朝,把查询的情况上奏。公卿大臣中负责办案的人说:“淮南王刘安阻挠雷被从军奋击匈奴等行径,破坏了执行天子明确下达的诏令,应判处弃市死罪。”汉武帝诏令不许。公卿大臣请求废其王位,汉武帝诏令不许。公卿大臣请求削夺其五县封地,汉武帝诏令削夺二县。

朝廷派中尉殷宏去宣布赦免刘安的罪过,用削地以示惩罚。中尉进入淮南国境,宣布赦免刘安。刘安起初听说朝中公卿大臣请求杀死自己,并不知道获得宽赦削地,他听说朝廷使臣已动身前来,害怕自己被捕,就和刘迁按先前的计谋准备刺杀他。待到中尉已至,立即祝贺刘迁获赦,刘迁因此没有起事。事后他哀伤自己说:“我行仁义之事却被削地,此事太耻辱了。”然而刘迁削地之后,策划反叛的阴谋更为加剧。诸位使者从长安来,制造荒诞骗人的邪说,凡声称汉武帝无儿,汉家天下不太平的,淮南王闻之即喜;如果说汉王朝太平,汉武帝有男儿,淮南王就恼怒,认为是胡言乱语,不可信。

伍被劝谏

刘安日夜和伍被、左吴等察看地图,部署进军的路线。刘安说:“陛下没有太子,一旦过世,官中大臣必定征召胶东王,要不就是常山王,诸侯王一齐争夺皇位,我可以没有准备吗?况且我是高祖的亲孙,亲行仁义之道,陛下待我恩厚,我能忍受他的统治;陛下万世之后,我岂能事奉小儿北向称臣呢!”

刘安坐在东宫,召见伍被一起议事,招呼他说:“将军上殿。”伍被不高兴地说:“陛下刚刚宽恕赦免了大王,您怎能又说这亡国之话呢!臣听说伍子胥劝谏吴王,吴王不用其言,于是伍子胥说‘臣即将看见麋鹿在姑苏台上出入游荡了’。现在臣也将看到宫中遍生荆棘,露水沾湿衣裳了。”

刘安大怒,囚禁起伍被的父母,关押了三个月。然后淮南王又把伍被召来问道:“将军答应寡人吗?”伍被回答:“不,我只是来为大王筹划而已。臣听说听力好的人能在无声时听出动静,视力好的人能在未成形前看出征兆,所以最智慧、最有道德的圣人做事总是万无一失。从前周文王为灭商纣率周族东进,一行动就功显千代,使周朝继夏、商之后,列入‘三代’,这就是所谓顺从天意而行动的结果,因此四海之内的人都不约而同地追随回响他。这是千年前可以看见的史实。至于百年前的秦王朝,近代的吴楚两国,也足以说明国家存亡的道理。臣不敢逃避伍子胥被杀害的厄运,希望大王不要重蹈吴王不听忠谏的覆辙。过去秦朝弃绝圣人之道,坑杀儒生,焚烧《诗》《书》,抛弃礼义,崇尚伪诈和暴力,凭借刑罚,强迫百姓把海滨的谷子运送到西河。在那个时候,男子奋力耕作却吃不饱糟糠,女子织布绩麻却衣不蔽体。秦始皇派蒙恬修筑长城,东西绵延数千里,长年戍边、风餐露宿的士兵常常有数十万人,死者不可胜数,僵尸暴野千里,流血遍及百亩,百姓气力耗尽,想造反的十家有五。秦皇帝又派徐福入东海访求神仙和珍奇异物,徐福归来编造假话说:‘臣见到海中大神,他问道:“你是西土皇帝的使臣吗?”臣答道:“是的。”“你来寻求何物?”臣答:“希望求得延年益寿的仙药。”海神说:“你们秦王礼品菲薄,仙药可以观赏却不能拿取。”当即海神随臣向东南行至蓬莱山,看到了用灵芝草筑成的宫殿,有使者肤色如铜身形似龙,光辉上射映照天宇。于是臣两拜而问,说:“应该拿什么礼物来奉献?”海神说:“献上良家男童和女童以及百工的技艺,就可以得到仙药了。”’秦始皇大喜,遣发童男童女三千人,并供给海神五谷种籽和各种工匠前往东海。途中徐福觅得一片辽阔的原野和湖泽,便留居那里自立为王不再回朝。于是百姓悲痛思念亲人,想造反的十家有六。秦始皇又派南海郡尉赵佗越过五岭攻打百越。赵佗知道中原疲敝已极,就留居南越称王不归,并派人上书,要求朝廷征集无婆家的妇女三万人,来替士兵缝补衣裳。秦始皇同意给他一万五千人。于是百姓人心离散犹如土崩瓦解,想造反的十家有七。宾客对高皇帝说:‘时机到了。’高皇帝说:‘等等看,当有圣人起事于东南方。’不到一年,陈胜吴广揭竿造反了。高皇帝自丰邑沛县起事,一发倡议全天下不约而同的回响者便不可胜数。这就是所谓踏到了缝隙窥伺到时机,借秦朝的危亡而举事。百姓期望他,犹如干旱盼雨水,所以他能起于军伍而被拥立为天子,功业高于夏禹、商汤和周文王,恩德流被后世无穷无尽。

如今大王看到了高皇帝得天下的容易,却偏偏看不到近代吴楚的覆亡么?那吴王被赐号为刘氏祭酒,颇受尊宠,又被恩准不必依例入京朝见,他掌管着四郡的民众,地域广至方圆数千里,在国内可自行冶铜铸造钱币,在东方可烧煮海水贩卖食盐,溯江而上能采江陵木材建造大船,一船所载抵得上中原数十辆车的容量,国家殷富百姓众多。吴王拿珠玉金帛贿赂诸侯王、宗室贵族和朝中大臣,唯独不给皇戚窦氏。反叛之计谋划已成,吴王便发兵西进。但吴军在大梁被攻克,在狐父被击败,吴王逃奔东归,行至丹徒,让越人俘获,身死绝国,令天下人耻笑。为什么吴楚有那样众多的军队都不能成就功业?实在是违背了天道而不识时势的缘故。如今大王兵力不及吴楚的十分之一,天下安宁却比秦始皇时代好万倍,希望大王听从臣下的意见。若大王不听臣的劝告,势必眼见大事不成言语却已先自泄露天机。臣听说箕子路过殷朝故都时心中很悲伤,于是作“麦秀之歌”,这首歌就是哀痛纣王不听从王子比干的劝谏而亡国。所以《孟子》说‘纣王贵为天子,死时竟不及平民’。这是因为纣王生前早已自绝于天下人,而不是死到临头天下人才背弃他。现在臣也暗自悲哀大王若抛弃了诸侯国君的尊贵,朝廷必将赐给绝命之书,令大王身先群臣,死于东宫。”

于是,伍被怨哀之气郁结胸中而神色黯然,泪水盈眶而满面流淌,即刻站起身,一级级走下台阶离去了。

祸起萧墙

刘安有个庶子刘不害,年龄最大,因不受刘安喜欢,故王后荼不以其为子,刘迁不以其为兄。刘不害的儿子刘建,才高负气,常怨望太子轻视其父,又因其父不得封侯而心怀不满,阴结交外人,打算搞垮太子刘迁,以其父代之。刘迁得知,将刘建逮捕拷打。刘建心里越加怨恨。他了解到刘迁曾想谋杀汉中尉的情况之后,于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派其友人严正向汉武帝上书,说才能出众的刘建知道淮南王太子阴谋之事。汉武帝将此事交给廷尉、河南郡处治。这时辟阳侯审食其之孙审卿插了一手。审卿怨恨淮南厉王刘长杀了其祖父审食其,便向其友好丞相公孙弘添油加醋地告发淮南之事。

河南郡府审问刘建,他供出了刘迁及其朋党。刘安担忧事态严重,意欲举兵反叛,就向伍被问道:“汉朝的天下太平不太平?”伍被回答:“天下太平。”淮南王心中不悦,对伍被说:“您根据什么说天下太平?”伍被回答:“臣私下观察朝政,君臣间的礼义,父子间的亲爱,夫妻间的区别,长幼间的秩序,都合乎应有的原则,陛下施政遵循古代的治国之道,风俗和法度都没有缺失。满载货物的富商周行天下,道路无处不畅通,因此贸易之事盛行。南越称臣归服,羌僰进献物产,东瓯内迁降汉,朝廷拓广长榆塞,开辟朔方郡,使匈奴折翅伤翼,失去援助而萎靡不振。这虽然还不赶不上古代的太平岁月,但也算是天下安定了。”

刘安大怒,伍被连忙告谢死罪。刘迁又对伍被说:“崤山之东若发生兵战,朝廷必使大将军卫青来统兵镇压,您认为大将军人怎样?”伍被说:“我的好朋友黄义,曾跟随大将军攻打匈奴,归来告诉我说:‘大将军对待士大夫有礼貌,对士卒有恩德,众人都乐意为他效劳。大将军骑马上下山冈疾驶如飞,才能出众过人。’我认为他武艺这般高强,屡次率兵征战通晓军事,不易抵挡。又谒者曹梁出使长安归来,说大将军号令严明,对敌作战勇敢,时常身先士卒。安营扎寨休息,井未凿通时,必须士兵人人喝上水,他才肯饮。军队出征归来,士兵渡河已毕,他才过河。皇太后赏给的钱财丝帛,他都转赐手下的军官。即使古代名将也无人比得过他。”刘安听罢沉默无语。

商议起兵

刘安眼看刘建被召受审,害怕国中密谋造反之事败露,想抢先起兵,但是伍被认为难以成事,于是刘安再问他道:“您以为当年吴王兴兵造反是对还是错?”伍被说:“我认为错了。吴王富贵已极,却做错了事,身死丹徒,头足分家,殃及子孙无人幸存。臣听说吴王后悔异常。希望大王三思熟虑,勿做吴王所悔恨的蠢事。”

刘安说:“男子汉甘愿赴死,只是为了自己说出的一句话罢了。况且吴王哪里懂得造反,竟让汉将一日之内有四十多人闯过了成皋关隘。现在我令楼缓首先扼住成皋关口,令周被攻下颍川郡率兵堵住轘辕关、伊阙关的道路,令陈定率南阳郡的军队把守武关。河南郡太守只剩有洛阳罢了,何足担忧。不过,这北面还有临晋关、河东郡、上党郡和河内郡、赵国。人们说‘扼断成皋关口,天下就不能通行了’。我们凭借雄踞三川之地的成皋险关,招集崤山之东各郡国的军队回响,这样起事,您以为如何?”伍被答道:“臣看得见它失败的灾祸,看不见它成功的福运。”淮南王说:“左吴、赵贤、朱骄如都认为有福运,十之有九会成功。您偏偏认为有祸无福,是为什么?”伍被说:“受大王宠信的群臣中平素能号令众人的,都在前次陛下诏办的罪案中被拘囚了,余下的已没有可以倚重的人。”

刘安说:“陈胜、吴广身无立锥之地,聚集起一千人,在大泽乡起事,奋臂大呼造反,天下就群起回响,他们西行到达戏水时已有一百二十万人相随。现今我国虽小,可是会用兵器打仗者十几万,他们绝非被迫戍边的乌合之众,所持也不是木弩和戟柄,您根据什么说起事有祸无福?”

伍被说:“从前秦王朝暴虐无道,残害天下百姓。朝廷征发民间万辆车驾,建设阿房宫,收取百姓大半的收入作为赋税,还征调家居闾左在贫民去远戌边疆,弄得父亲无法保护儿子平安,哥哥不能让弟弟过上安逸生活,政令苛严刑法峻急,天下人忍受百般熬煎几近枯焦。百姓都廷颈盼望,侧耳倾听,仰首向天悲呼,捶胸怨恨皇上,因而陈胜大呼造反,天下人立刻回响。如今陛下临朝治理天下,统一海内四方,泛爱普天黎民,广施德政恩惠。他即使不开口讲话,声音传播也如雷霆般迅疾;诏令即使不颁布,而教化的飞速推广也似有神力;他心有所想,便威动万里,下民回响主上,就好比影之随形、响之应声一般。而且大将军卫青的才能不是秦将章邯、杨熊可比的。因此,大王您以陈胜、吴广反秦来自喻,我认为不当。”

刘安说:“假如真像你说的那样,不可以侥幸成功吗?”伍被说:“我倒有一条愚蠢的计策。”刘安说:“怎么办呢?”伍被答道:“当今诸侯对朝廷没有二心,百姓对朝廷没有怨气。但朔方郡田地广阔,水草丰美,已迁徙的百姓还不足以充实开发那个地区。臣的愚计是,可以伪造丞相、御史写给陛下的奏章,请求再迁徙各郡国的豪强、义士和处以耏罪以上的刑徒充边,下诏赦免犯人的刑罪,凡家产在五十万钱以上的人,都携同家属迁往朔方郡,而且更多调发一些士兵监督,催迫他们如期到达。再伪造宗 左右都司空、上林苑和京师各官府下达的皇上亲发的办案文书,去逮捕诸侯的太子和宠幸之臣。如此一来就会民怨四起,诸侯恐惧,紧接着让摇唇鼓舌的说客去鼓动说服他们造反,或许可以侥幸得到十分之一的成功把握吧!”

刘安说:“此计可行。虽然你的多虑有道理,但我以为成就此事并不至于难到如此程度。”于是刘安命令官奴入宫,伪造皇帝印玺,丞相、御史、大将军、军史、中二千石、京师各官府令和县丞的官印,邻近郡国的太守和都尉的官印,以及朝廷使臣和法官所戴的官帽,打算一切按伍被的计策行事。刘安还派人假装获罪后逃出淮南国而西入长安,给大将军和丞相供事,意欲一旦发兵起事,就让他们立即刺杀大将军卫青,然后再说服丞相屈从臣服,便如同揭去一块盖布那么轻而易举了。

事败自尽

刘安想要发动国中的军队,又恐怕自己的国相和大臣们不听命。他就和伍被密谋先杀死国相与二千石大臣,为此假装宫中失火,国相、二千石大臣必来救火,人一到就杀死他们。谋议未定,又计画派人身穿抓捕盗贼的兵卒的衣服,手持羽檄,从南方驰来,大呼“南越兵入界了”,以借机发兵进军。于是他们派人到庐江郡、会稽郡实施冒充追捕盗贼的计策,没有立即发兵。刘安问伍被说:“我率兵向西挺进,诸侯一定该有回响的人;要是没人回响怎么办?”伍被回答说:“可向南夺取衡山国来攻打庐江郡,占有寻阳的战船,守住下雉的城池,扼住九江江口,阻断豫章河水北入长江的彭蠡湖口这条通道,以强弓劲弩临江设防,来禁止南郡军队沿江而下;再东进攻占江都国、会稽郡,和南方强有力的越国结交,这样在长江淮水之间屈伸自如,犹可拖延一些时日。”刘安说:“很好,没有更好的计策了。要是事态危急就奔往越国吧。”

于是廷尉把淮南王孙刘建供词中牵连出刘迁的事呈报了汉武帝。汉武帝派廷尉临趁前去拜见淮南国中尉的机会,逮捕太子。廷尉临来到淮南国,刘安得知,和刘迁谋划,打算召国相和二千石大臣前来,杀死他们就发兵。召国相入宫,国相来了;内史因外出得以脱身。中尉则说:“臣在迎接陛下派来的使臣,不能前来见王。”

刘安心想只杀死国相一人而内史、中尉不肯前来,没有什么益处,就罢手放走了国相。他再三犹豫,定不下行动的计策。刘迁想到自己所犯的是阴谋刺杀朝廷中尉的罪,而参与密谋的人已死,便以为活口都堵住断绝,就对父王说:“群臣中可依靠的先前都拘捕了,现今已没有可以倚重举事的人。您在时机不成熟时发兵,恐怕不会成功,臣甘愿前往廷尉处受捕。”刘安心中也暗想罢手,就答应了刘迁的请求。于是刘迁刎颈自杀,却未能丧命。伍被独自往见执法官吏,告发了自己参与淮南王谋反的事情,将谋反的详情全盘供了出来。

法吏因而逮捕了太子、王后,包围了王宫,将国中参与谋反的刘安的宾客全部搜查抓捕起来,还搜出了谋反的器具,然后书奏向上呈报。汉武帝将此案交给公卿大臣审理,案中牵连出与刘安一同谋反的列侯、二千石、地方豪强有几千人,一律按罪刑轻重处以死刑。衡山王刘赐是刘安的弟弟,被判同罪应予收捕,负责办案的官员请求逮捕刘赐。

重要作品

《淮南子》是刘安的思想的集大成者,研究刘安必须研究该著作。《淮南子》又被称为《淮南鸿烈》或《鸿烈》,是刘安在做淮南王时,“招致宾客方士数千人”撰写而成的。《淮南子》原为鸿篇巨制,共有“内书”21篇、“外书”33篇和“中书”8卷,全书以道家思想为主轴,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史学、文学、经济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医学、养生等多个领域,是汉代道家学说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流传至今的《淮南子》仅仅只剩下“内书”21篇了。

淮南王刘安带着满腹的怨恨和遗憾,匆匆走上了不归之路,但这位博学之士却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被近代学人梁启超称誉为“汉人著述中第一流”的划时代巨著《淮南子》。

《淮南子》吸取了《老子》、《庄子》,特别是《黄老帛书》的思想资料,成为集黄老学说之大成的理论著作,它不仅对“道”、“天人”、“形神”等问题提出了独特见解,同时又在继承春秋时的“气”说与战国中期稷下黄老之学的“精气”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元气论”的概念和系统的宇宙生成论。作为西汉时期一部影响巨大的社会百科全书,《淮南子》所蕴含的史学研究价值和丰富的精神智慧,仍有待我们后人去进一步挖掘。

另外很有趣的是,明朝罗颀在《物原》中提到前汉书刘安做豆腐的记载。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说:"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在淮南市火车站广场前还有刘安的骑马雕像,每年九月有豆腐节。

八公山介绍

八公山位于淮河南岸,现属于淮南市八公山区管辖,为著名的文化胜地,是汉代淮南王刘安的主要活动地,这儿曾集中了大量当时国内的一流知识分子,博大精深的《淮南子》也是在这里诞生的。也是绿色健康食品——豆腐的发源地,公认淮南王刘安及八公为豆腐发明人。

刘安的诗文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两汉·刘安《塞翁失马》

塞翁失马

两汉 : 刘安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展开阅读全文∨ 国中文言文 , 哲理故事

        润玉从翼渺洲返回自己的璇玑宫,安坐在自己的寝殿里。因为天帝暂时将旭凤的兵权褫夺,转交给了润玉,故而,赤霄剑也第一次来到了润玉的手边。

        当初,这赤霄剑是天帝为旭凤下魔界收穷奇而钦赐旭凤的,并明言,旭凤是代天巡狩,赤霄剑作为天帝佩剑,本身即代表了天帝至高无上、唯吾独尊的地位。现如今,这赤霄剑来到了润玉的手边,让润玉第一次体会到了权力的力量。他可以依托赤霄剑,假借天帝的名义,收编隐雀与鸟族为己所用,步步为营,进而一举登上天帝之位。

        只不过,润玉在俯瞰赤霄剑的时候,第一个镜头和最后一个镜头,摄影导演拍摄的都是润玉寝殿里铜镜的幻影,进而暗示,这赤霄剑对润玉而言不过是镜花水月,他只是暂时得到赤霄剑并利用它而已,天帝随时会把它收回去。后来,润玉登基成为天帝,这赤霄剑自然而然就成了润玉的佩剑,再非幻影了。润玉平时一副文质彬彬、不尚兵戎的模样,但是锦觅逃婚、天魔大战的时候,他都立时召唤、随身携带这赤霄剑,一副荡平花界、魔界,戮仙弑魔的模样。玉鹅可不止是怼天怼地的嘴炮玉,更是因爱入魔、大杀四方的天帝玉。

        润玉眉头紧锁,慢慢拔出了赤霄剑,赤霄剑冷刃凝霜雪,以赤霄剑为依托,在加上润玉绝无仅有的谋略,才能翼渺洲声名震四方。

        后期奋起反抗的玉鹅,再也不复一出场时眸比水清、神比云惬的模样,他总是皱着眉,即使是他登上天帝之位,即使是整个天界在他手下井井有条、他的仁名传之四方的时刻,他都是一副不堪释怀的落魄书生模样,笑的时候是少之又少。作为玉鹅的亲妈粉儿,真是忍不住想摸摸玉鹅的小脑袋瓜,你能不能不要这么自苦啊?

        润玉拿起了穗禾上表天帝请求开仓赈灾的奏折,只见上面写着,鸟族穗禾启奏,我鸟族生灵素以花谷为食,花界虽已恢复供给,然断粮数年,以致鸟族粮仓日渐空虚,今鸟族生灵性命堪忧,遂恳请天界开仓赈济,以解鸟族燃眉之急,叩请圣裁。

        润玉慢慢合上了这份十万火急的奏疏,不过是轻轻在手中扣了扣,一副搅弄风云的模样,就把它丢到了他平时焚香的宝鼎里,一把火把它烧了。虽然润玉平时修的是水系术法,但也不代表他不能召唤神火。他之所以以神火焚了这份奏疏,就是在于他想要以火系术法(隐雀)压制火系术法(穗禾),进而把鸟族纳入自己麾下,收归己用。

        这里,就和后面润玉以仙法粉碎锦觅一直在看的魔尊旭凤的画册形成对比了。旭凤复活后,锦觅因为在先贤殿维护旭凤,甚至以冰刃自毁使得两人的关系堕入冰点。润玉将锦觅软禁在璇玑宫她自己的寝殿,锦觅不能亲赴魔界探视旭凤,彦佑就给锦觅带来了他们魔界才有的旭凤的画册,锦觅只能痴痴地看这画册聊表深情,被润玉知晓。锦觅后来亲下魔界,把画册留在了璇玑宫里,润玉见了这画册,醋海翻腾,怒火中烧,以仙法将此画册粉碎之,恨不得叫它尸骨无存。那里暗示了润玉对自己情敌的深切恨意,润玉有多爱慕锦觅,就有多痛恨旭凤。

        摄影导演让人鱼泪与赤霄剑同框,还记得彦佑假扮润玉,带着锦觅逃婚时的场景吗?彦佑偷了润玉的人鱼泪,让破军星君误以为彦佑就是天帝陛下,而润玉来了以后,又被破军星君误以为润玉是假扮天帝陛下的魔头,说陛下有先天至宝人鱼泪,你如何自证?润玉立刻召唤出了天帝佩剑赤霄剑,剑指于前道,御殿将军,你只认得人鱼泪,不认得本座和赤霄剑了?简直A爆了有木有?

        假如说,这人鱼泪代表了前期澈静明通的小鱼仙倌,代表了润玉给自己背负上的生母之仇,灭族之恨,那么这赤霄剑就代表了后期盛气凌人、杀伐决断的天帝陛下。人鱼泪与赤霄剑,都是代表润玉身份的物件,它们是玉鹅身体内的一部分,谁都不可或缺。

        穗禾因为不知道是润玉毁了自己上报天庭的奏疏,还以为天帝陛下因为隐雀长老之事迁怒于鸟族,故意不肯及时借粮,来敲打自己。同时,之前穗禾向天帝请兵要剿灭隐雀、拨乱反正的时候,天帝曾经斥责于她,问这鸟族究竟是谁在当家,如果她不能打压隐雀,回应天帝陛下,在穗禾的认知里,天帝陛下也不肯借粮给鸟族。故而,穗禾先到飞鸾宫中对隐雀兴师问罪来了。

        我先来补充一下有关穗禾公主的情况。穗禾的真身是孔雀,她虽然称呼天后荼姚为姨母,但是她的真身暗示了穗禾并非出身鸟族中最尊贵的凤凰一族。荼姚是凤凰,旭凤也是凤凰,而穗禾不过是一只华而不实的孔雀,只会孔雀开屏献媚于人,自己是没什么真本事的,故而,她在与真身为白龙的润玉争斗中一直处于下风,穗禾不管怎么和润玉撕,怎么陷害润玉,润玉都能顺势而为,轻而易举地化解之。甚至,穗禾还会在无意之间帮润玉的大忙,比如她为了斩断旭凤与锦觅的可能杀了水神嫁祸旭凤,实际上却帮助润玉留住了他最看重的锦觅, 还顺便收编了水族势力。

        有的喜欢旭凤的观众说,润玉与穗禾真是像,他们都是心机深沉之人,应该把他们配成一对,这叫做豺狼配虎豹,般配啊!对于这样的观点,我是不赞同的。首先,穗禾是心机深沉,但是她的段数不及润玉一成,穗禾不过是利用别人的嫉妒心,靠献媚于人得到了天后的赏识;而润玉完全不同,润玉就算是心机深沉,他的心机也都埋在地下,而且,润玉从来不曾献媚于人,他是最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心机玉,对着水神他能云淡风轻,对着天帝他能发贤者之言,对着忠信之人(破军星君、长芳主),他又能礼贤下士,对着玩弄权术之人(隐雀、太巳仙人),他又能搅弄风云……而且,玉鹅的底线非常高,他是有大是大非观念的仁君,与穗禾一心只想得到权势而不问是非对错完全不同。

        其次,润玉对锦觅的爱超过爱自己,而穗禾最爱的却不是旭凤,而是她自己。若非如此,她也不会扮成旭凤的模样去杀死水神。因为,这会给旭凤招来极大的祸患,穗禾是锦觅杀死旭凤的第一责任人,润玉只是因势利导,是锦觅杀死旭凤的第二责任人。润玉就算是利用锦觅,都会给锦觅留好后路,这一点和穗禾对旭凤的构陷、利用完全不同。

        更何况,wuli玉鹅是造了什么孽了,要把那个看起来一无是处的穗禾配给他?邝露小仙女不好吗?

        穗禾说,隐雀长老几日前,去魔界与魔尊会面,此事传入天帝耳中,天帝对此很是不满,觉得是我们鸟族起了反心,若非我向天帝呈明,鸟族对天界的一片忠心,天帝怕是早就出兵镇压鸟族了。

        其一,穗禾试图为天帝没有及时借粮给鸟族找借口,她说,都是因为隐雀长老密会魔尊之事,才让天帝对鸟族大失所望,所以不肯借粮给鸟族,解决鸟族的燃眉之急。

        其二,穗禾隐匿了天帝对自己的不信任感,天帝对她的印象,明明是觉得她毫无用处,无力弹压鸟族,穗禾却试图趁机排除异己。

        其三,当初穗禾向天界借兵的时候,天帝下意识地就说急什么,而经过润玉的一番唇枪舌剑,天帝也更加认为没有必要镇压鸟族,可是穗禾为了排除异己,凸显自己的力量,竟然说都是因为她,才使得天帝放弃了出兵镇压鸟族的计划。

        隐雀长老这样油盐不进的老油条,自然明白穗禾心里的那点小九九,更何况,他还和润玉提前串通好了。隐雀摆出一副我愿为鸟族、为族长分忧的架势,说道,若天帝当真因此不愿借粮给鸟族,隐雀愿随族长一同去天帝面前澄清此事,好让天帝消除对鸟族的疑惑,尽快借粮,以解鸟族燃眉之急。

        隐雀表现出这样一副大公无私、敢于担当的模样,在鸟族其他长老那里,就得了不少分数,将来,润玉在众人面前拆穿穗禾想趁机排除异己的诡计,自然高下立判了。

        穗禾盛气凌人道,那隐雀长老可由证据证明,自己与魔界并未勾结?

        穗禾当然不愿让隐雀随意见到天帝,她怕天帝认为自己弹压不住鸟族,褫夺了自己鸟族族长的权位,但同时又试图向天帝陛下澄清此事,表白自己其实很能干,完全能胜任鸟族族长一职。

        穗禾啊穗禾,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你弹压不住鸟族,就是弹压不住鸟族,你斗不过润玉,就是斗不过润玉,你再千方百计,也不过是平添笑柄而已。

        隐雀反问道,既然天界没有出兵,那便表示,他们亦无证据证明我与魔界勾结,族长借不到粮食,如今却将这黑锅让我来背吗?

        隐雀质疑穗禾的话,你不是说你一力向陛下呈情,反复表白忠心才让陛下没有出兵镇压翼渺洲吗?真是可笑,你一个失了天后羽翼遮蔽的族长,弹压鸟族不住,天帝会像天后那样信任你?天帝之所以没有出兵,不过是因为他也没有有力的证据证明我与魔界勾结而已,他怕如果贸然对鸟族用兵,反而会逼迫鸟族畔出天界。明明是你借不到粮食,现在你却在说是我的原因,你虽说是鸟族族长,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处置我这个鸟族长老。

        其实,隐雀早就和润玉通过消息了,润玉拿鸟族兵力布防图来试探隐雀,把隐雀给惊住了,还以为润玉真的抓住了自己的把柄,隐雀知道,润玉想要利用自己,进而控制鸟族,怎么可能把自己供出去交给天帝陛下,穗禾趁机构陷自己,理由本身即站不住脚。

        这时候,夜神殿下来了。润玉手持赤霄剑,身为天界特使,代表天帝陛下来出使鸟族来了。润玉一来,原先高坐于上的穗禾也立刻站了起来,侍手而立。这时候的穗禾,是真的得罪不起这夜神大殿,她不得不拿出邝露小仙女的姿态来,恭恭敬敬地对待润玉。

        先来看一张细节图,润玉一直都像翩翩小仙女一样,上个玉阶都要撩起小裙裙(下裳)来,不过,他一撩下裳,就会露出敝膝,《香蜜》的服化道特别良心,罗云熙因为本人比较纤瘦,体不胜衣,故而平时感觉不到他到底穿了多少层衣服,(个人觉得最能体现润玉体不胜衣的衣衫是穷奇玉时期,他穿的那件青色外加白色外裳的睡衣,)再加上润玉的衣衫大多一层层同为白色,只有在他做出大动作的时候,才能看得清楚。这张细节图中,润玉一撩下裳,他蓝色的敝膝就露出来了,因为润玉修的是水系术法,他的衣衫一般除了白色、银色,即为蓝色、青色,与旭凤完全不同。这敝膝在剧中出现过多次,当初润玉在去九霄云殿确定与锦觅的婚事时,也曾出镜。

        瞧瞧这张孔雀开屏玉,当初电视剧在更新的时候,罗云熙还曾经在微博上调侃,说他借用了穗禾公主的尾巴,还@了穗禾公主的扮演者王一菲,穗禾公主答道,大殿下客气啥,拿去便是,还给了他一张孔雀开屏的表情包。

        玉鹅啊玉鹅,身为你的亲妈粉儿,当真是觉得你孔雀开屏都美到无与伦比啊!

        润玉说道,润玉今日是作为天界特使,奉天帝之命,押粮至此解鸟族饥荒之困,今日前来还有一件要事,前不久隐雀长老私自前往魔界,与魔尊会面一事,想必大家都清楚了吧?

        其一,润玉先说押粮之事,施恩于鸟族,试图平息鸟族怨气,收买人心。

        其二,润玉说他是奉天帝之命,押粮来鸟族,然后说到了隐雀长老前往魔界一事,让别人误以为这件事也是天帝的命令,殊不知,调查此事的人就是润玉,润玉可以蒙蔽天帝,他是假借天子之命以令诸侯而已。

        其三,润玉强调隐雀是私自前往魔界,且与魔尊会面,暗示天帝对隐雀大为不满,说到这里,润玉故意顿了一顿,试图误导、引诱穗禾说出趁机打压隐雀之言语,以为后面他故意嫁祸穗禾构陷隐雀埋好伏笔。

        穗禾果然上了勾,她说,隐雀长老私自密会魔尊,暗藏祸心,夜神殿下若要惩治他,穗禾定全力配合,但鸟族对天界一向忠心,还望殿下莫要怀疑。

        其一,穗禾以为润玉是因为自己的奏折才受了陛下的命令押粮至此,说明陛下对鸟族、对自己还是信任的,再加上润玉曾经施恩于己,她不会放过趁机打压隐雀的机会,以向天界表白忠心。

        其二,穗禾强调,鸟族对天界一向忠心,还望殿下莫要怀疑,而不是还望殿下向陛下转达,使陛下莫要怀疑。穗禾试图向润玉靠拢,利用润玉打击异己。

        穗禾啊穗禾,当初润玉在天帝面前救你的时候,不是说过吗?他不过是不想看到鸟族生灵因为天后之过、公主之失而平白受屈,还叫你不要放在心上,你提前都没有和润玉通过气,你怎么就这么确定,润玉今次还会帮你打压隐雀?你是天后的人,还爱慕旭凤,润玉为什么要帮你?

        瞧瞧wuli玉鹅这个得意的小眼神儿,一副你果然按捺不住、自投罗网的表情,哎,天下事都被你算准了,你这么冰雪聪明,这是要逼死天下人了。

        上次润玉露出这样的表情,还是他故意引诱锦觅说出喜欢他的话,以保住与锦觅婚约的时候。

        润玉眼角弯弯,笑道,穗禾族长似乎迫不及待,要治隐雀长老的罪了,穗禾公主曾经向天界请兵,要派天兵回翼渺洲拨乱反正,但天帝并不相信鸟族会有异心,并命我要查清原委,我今日前来,便是要向各位告知调查结果,隐雀长老前往魔界,纯属私交,各位切莫因此事,影响天界与鸟族的关系。

        其一,润玉先称呼穗禾是族长,说穗禾身为族长,却要迫不及待地治隐雀的罪,构陷于人,打压异己,实在算不上是光明磊落。

        其二,润玉再称呼穗禾为公主,向鸟族众人揭露穗禾曾经试图利用天界打压鸟族的险恶用心,以离间鸟族与穗禾之间的关系。

        其三,润玉强调,我是奉了天帝之命调查此事,现如今我来宣布调查结果,隐雀长老是被误会了,请各位长老不要因为此事而怀疑天界对鸟族的信任之心,进而影响天界与鸟族的关系。

        其实,天界作为宗主国,鸟族作为附属国,天界享有对鸟族的绝对控制权与支配权,再加上天界在兵力上享有对鸟族的绝对优势,故而,如果天界不想放弃鸟族,鸟族那些胆小怕事的长老们,哪有故意忤逆天界的道理。润玉这么说,不过是说两句场面话,顺便离间穗禾与鸟族的关系,让穗禾做不成鸟族族长而已。

乞宥¹言官去权奸以章圣德疏 - 《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丙寅(1506 年)

[原 文 ]

[背景简介]:1506年,武宗正德元年丙寅,阳明先生三十五岁,在京师,时任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当时宦官刘瑾专权,南京科道戴铣、薄彦徽等人应触怒刘瑾而下狱。王阳明向正德皇帝(武宗朱厚照)上疏救之,也因此得罪刘瑾和皇上,下旨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驿丞。

21“臣闻‘君仁则臣直’”²大舜之所以圣,以能隐恶而扬善也。臣迩者窃见陛下以南京户科给事中戴铣³等上言时事,特敕锦衣卫差官校拿解赴京。臣不知所言之当理与否,意其间必有触冒忌讳,上干雷霆之怒者。但铣等职居谏司,以言为责。其言而善,自宜嘉纳施行;如其未善,亦宜包容隐覆,以开忠谠⁴之路。乃今赫然下令,远事拘囚,在陛下之心,不过少示惩创,使其后日不敢轻率妄有论列,非果有意怒绝之也。下民无知,妄生疑惧,臣切惜之!

22今在廷之臣,莫不以此举为非宜,然而莫敢为陛下言者,岂其无忧国爱君之心哉?惧陛下复以罪铣等者罪之,则非惟无补于国事,而徒足以增陛下之过举耳。然则自是而后,虽有上关宗社危疑不制之事,陛下孰从而闻之?陛下聪明超绝,苟念及此,宁不寒心!况今天时冻冱⁵,万一差去官校督束过严,铣等在道或致失所,遂填沟壑,使陛下有杀谏臣之名,兴群臣纷纷之议,其时陛下必将追咎左右莫有言者,则既晚矣。伏愿陛下追收前旨,使铣等仍旧供职,扩大公无我之仁,明改过不吝之勇。圣德昭布远迩,人民胥悦,岂不休⁶哉!

23臣又惟“君者,元首也,臣者,耳目手足也”。陛下思耳目之不可使壅塞,手足之不可使痿痹,必将恻然而有所不忍。臣承乏⁷下僚,僭言实罪。伏睹陛下明旨有“政事得失,许诸人直言无隐"之条,故敢昧死为陛下一言。伏惟俯垂宥察,不胜干冒⁸战栗之至!

[注释]

1、乞宥:请求宽恕。宥,音yòu

2、臣闻君仁则臣直:出自《资治通鉴·周纪一》:“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候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3、戴铣:可参见本书1《阳明先生年谱》“1506年”条注释。

4、忠谠:忠诚正直。谠,音dǎng

5、冻冱:天寒地冻。冱,音hù

6、休:吉庆、美善。

7、承乏:暂任某职。

8、干冒:触犯、冒犯。

[翻译]

戴宪等人给你写的信中,他们所讲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和为了人民的忠言,我想应该给予嘉奖才行;如果所讲的不当,望皇上您多多包容隐藏才是。他们这二十个人是忠诚正直地向您表白的,今日突然下逮捕令,把他们送到北京关押,按照陛下的想法,只不过是内部处罚一下,以后不再出现类似的事情。我在想:不知陛下你有什么想不通的,我因为不了解还有些害怕,但我的一切想法都是可怜他们。

现在朝廷的大小官员没有不为这件事而议论纷纷。然而哪个敢为陛下直言,岂能没有忧国忧民爱皇上您的心呢?哪个不怕您以戴宪同等的罪名降罪呢?因此没有人敢上奏关于国家现在存在的问题?而我完全可以说是您的耳朵和眼睛了。然而我却落在戴宪等人的后面,现虽然有上关宗社守卫,不能怀疑国家安危的事,您不是熟而目睹吗?陛下您天资聪慧而敏捷,其他的事姑且不要说,这件事真使我失望而痛心!何况今年的天气寒冷,万一派去的官兵管得太严了,戴铣就会在去北京的路上惨遭不幸,可能会死在荒山野岭哦!使您有杀纳谏臣的名声。使朝廷文武大臣更有纷争,到那时必将追究其左右未告知真情的人,那样就晚了。”

“我知道一国之君,只有一个啊!大臣宰相,是你的眼睛鼻子和手足啊!陛下的眼睛鼻子嘴巴不可能被堵住,陛下的手足不可丧失功能,如果一旦丧失功能就看不见了。我王守仁承担不起呀,我倘若有说不当的话实在有罪。我愿承认过错,看见您下旨“朝廷做事有过有错,很多人就会直言不讳”来上奏,如果是这样的话,大家就敢为陛下直言上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6848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4
下一篇2024-0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