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歌中桐华为什么认为孟钰是男主

云中歌中桐华为什么认为孟钰是男主,第1张

以下是作者桐华写给两个男主的信:写给刘弗陵的信!

她们都说我喜欢你,是的,我从来都不讳言对你的喜欢,我也多么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欢你。所以我很小心地收集你的一点一滴,我知道你做过一首咏荷的诗,我看了很久后,拟定了云歌的名字,可以说这个女孩为了你才诞生。

我知道你游过湖,赏过荷,所以我特意写了“莲舟唱晚”,我多么厌恶史籍中那一点点的叙述呀!所以我自己给你写了一个章节热闹华丽的游湖,我还特意将全书中唯一一次众人全在一起的场景放在了这里,红衣、平君、孟珏、大公子……

因为我知道,我没有办法让所有人都喜欢你,但是我希望,不管她喜欢谁,只要她回忆起那个人时,就会有你的影子。我还知道你做过一首歌咏黄鹄的诗歌,可是当我写完一整本云中歌都发现我没有一个合适的情节去放这首诗歌,而我又最是不愿意牵强的人。

但,我不甘心!因为关于你流传于世的文字已经太少,太少!所以,我将这首诗给了你生命中的另一个女子。巧合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当我写完,我才发现,你唯一流传下来的两首诗歌,分别镶嵌在了两个女子的记忆中。

在开始的开始,我还是相信你只是英年早逝了的,可是在最后的最后,我的相信被打碎,我很愤怒,可是这大概就是政治吧!史册上说你去世的时候二十一或者二十二,史册上说你体质康

健,是的!这些东西,他们无法去篡改,很多记录都在你登基前就有了,你的父亲是一个尚武的人,是一个追寻力量的人,所以你身材高健,体魄有力,才会符合你父亲的要求。史册上又说你缠绵病榻一年,又说你暴病而亡,所以连帝陵都没有修好。史册上还说你遇事从容、聪慧非凡,可是当你缠绵病榻将近一年的时间却没有给自己的王国留下一道诏书!难道你不知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吗?难道你不知道帝位虚悬,内乱必生吗?

难道不正是史册里记录了你仁善爱民,聪慧有为吗?既然你是这样的,为什么一年的时间都没有一封诏书?如果你是暴病而亡,那么不符合你自小身体强健的说法,也不符合你二十岁前都无病无痛的记录,如果你不是暴病而亡,那么你怎么明知道自己无子,还不写遗诏?即使暴病而亡,诏书也可以有的呀!这些东西,即使你不写,也会有大臣提点你写的呀!那些可是人精!所以,我不得不讨厌霍光,因为一切的一切都指向了他,即使他是我深爱的小霍的弟弟,我也讨厌他!

但是,当我写着这个人物时,我竟没有办法去恨他,他也许不是一个好臣子,但是却是一个最好的官!可以说,大汉的百姓有他,天之幸!

所有的改革,都是他在推动,他时刻关心着农民的土地问题,原来,我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不仅仅是站在我的立场上去看他,我还站在你的立场上去看他,霍光对的起他的官服,他的俸禄,更对得起天下苍生。他对不起的是他的儿女,他的君,也许更是他自己。

我在想,没有人比我更希望你在云中歌中的戏份能多一些了,可是,我竟然只给了你一册书的时间,在云中歌3的一开头,我就送走了你,那几天,我总是反反复复地在改,甚至我暗自问自己,难道不能再多写一点吗?最后,我跟着理智走了,我不能因为你而拖戏,我想这也不是你想要的,但是我尽我的力,让你在最后幸福。

有人说,你的形象不够丰满,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只知道你在我心中好像喜怒哀乐都很丰满,可是也非常清淡,总觉得除了云歌,你对任何人都是淡淡地、站在远处,淡得喜怒都似乎了无痕迹,淡得你的心机也了无痕迹,但是,也正如人所说,你这份淡,也恰恰是我们深爱你的一个原因呀!

对了,我忘记告诉你了,孟珏既让你失望了,也让你没有失望。你知道孟珏喜欢云歌,但是你不知道这种喜欢是否足以让他去放弃长安城的繁华。所以,你送走了云歌,因为如果他如你一般爱你心头的至宝,那么他会转身离开,那么他才能是她的良配,“山野”才是你希望他们的归宿。否则,你宁可这个男子永永远远不会再与云歌有交集,这个男子只是长安城中无数因为各种各样原因,在追寻着权利的人之一!而且因为他过高的能力,过于桀骜不驯的性格,皇帝对他的做法是不能驾驭,则杀之!所以你完全默许同意刘询未来的做法。

但是,那个时候的他呀!还未堪破!他没有选择离开,他还期冀着在长安城“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其实只怕连他自己都没有真正想明白青云之上又如何?再杀掉害死他家人的帮凶广陵王吗?高高在上地俯瞰那些不可一世的人吗?

你安排了宫廷内的高手保护云歌,这样的高手,就是碰见你那次的袭击刺杀也可以确保云歌安然无恙,你还安排了赵充国将军的人从天水郡开始保护云歌,从长安到天水郡,多么短的距离呀!一匹快马不过几个时辰。

可是,你知道孟珏对云歌喜欢,却不知道刘询也一直在暗中留意云歌,更不知道因为孟珏,云歌竟然有一个生命中最大的敌人——霍成君。也许彼时刘询有可能放过云歌,可霍成君不肯,而刘询想要皇位,所以……

霍成君,这个不解世事的女子,在现实面前成长蜕变成了一个合格的宫廷女子,可是逼迫她蜕变的生命中的耻辱都和云歌有关!她用多少的心去爱孟珏,就会用多少的心去恨云歌。当她的母亲把巴掌扇到她脸上时,她恨的不是母亲,而是云歌,这些她所遭受的她都要回报!她已经无数次用恨毒怨怒的眼神看云歌,可是这些,你都没有看到过。也许换做小妹,早就已经警觉地告诉你了,甚至必要时,不介意先下手的回避,而你的云歌,却永远不会成为那样的女子,她完完全全不属于朝堂,所以只要孟珏不离开长安,那么不管他多喜欢云歌,在你心中,他都绝对不能是云歌的伴侣。所以,这世界上,再再再聪明的人都算不到全部,即使你在我心中是如此聪慧,可是我没有打算描写一个神,你所能计划的只能是你的眼睛看到的,那些你完全不知道的,你也不可能算到。

我不敢去想你的感受,我只能告诉自己,你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你已经无痛无怒!我不能去想……

最后,我想告诉你,云歌终于如你所希望的那样离开了长安,我很想和你说,她会很好,很好。可是,我说不出口,我不知道她好不好。我在想孟珏心里也许知道,可是,既然他都愿意相信,那么我就也相信吧!

她们老说我喜欢你,我自己觉得是,可是我又想,真的是吗?如果是,为什么我只让你拥有一册书的时间?如果是,为什么我连为你拖戏都不肯?如果是,为什么我不能把你塑造的更完美? 我喜欢他,是因为他面对月生的指责谩骂,他在沉默反思,那年他几岁,十二吧!他沉默地聆听,沉默地走开,沉默地思索,甚至在沉默地抱歉和愧疚。这份心胸和气度,就是三四十岁的人都不见得有,否则司马迁不会被恼羞成怒的刘彻搞了个腐刑。

我喜欢他,是因为他在公主府邸对人性的尊重。厨子?是什么?是社会最底层的人,他是谁?他是那个最高高在上的人,但是他尊重了这位根本不会谋面的人。那个弹奏琵琶的西域舞娘,是什么人?是宴席上的一个玩物、一道风景,可是陵在用心听她的音乐,他在欣赏聆听她的美!他给予了这个乐者最大的尊重。陵给予人的尊重,不论厨子、不论舞娘,他感受和欣赏着他们身上的美。

我喜欢他,是因为他对小妹的呵护,是因为他的理智。我们都是人,我们都会在自己软弱时、受到伤害时,无力反抗时选择迁怒,所以我们会怪天怪地,我们会说父债子还。陵有一千个、一万个理由来迁怒小妹,即使不伤害讨厌她,但是至少可以彻底无视她,但是他在远处,在看似淡漠的眼光下,小心替小妹维护着她的天地。这个时候的陵又是理智的,理智得让我想对他说一句,真丈夫!我喜欢老四,但是我必须说老四就是一个太善于迁怒的人,如果是老四,我在想上官小妹的下场,史官们 需要很隐晦的写一写,模模糊糊地交待过去。

他在被侍卫逼宫,自由都被限制的盛怒下,仍能将一个毫无过错的茶壶放回去,我当时写到这里时,多么想让他能把这个东西砸了,至少发泄一下他的痛苦,但是我不能,因为他是刘弗陵。

我喜欢他,是因为他对孟珏的道歉。皇帝迟到了,这个重要吗?臣子敢有怨言吗?但是他道歉了,以孟珏这般内心桀骜,没把皇上当回事情的人,都接受了他的道歉,可见他的诚挚。话语虽淡,可心不假。非真诚,不会让孟珏这样的人接受。

我喜欢他,是因为他没把云歌的厨艺当成了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他鼓励她,支持配合她的爱好,云歌的厨艺在他心中,和孙子的战争天赋,司马迁的文学才华一样宝贵,他用自己的能力,来让云歌的天赋散发出更远的光芒。

有的爱来源于汲取,比如刘彻,他汲取着李妍的美貌,李妍的才情,李妍的善解人意,李妍偶尔的不可捉摸,他在汲取中欢乐开心,所以他爱她,所以他念念不能忘她。有的爱来源于奉献,比如李敢对李妍,他为她赌上李氏,他为她斡旋于朝堂风波,为她争取着更多的力量,他在奉献中沉沦。陵哥哥的爱却是双向的,平等的,如果爱是一只鸟,他是鸟儿的左翅膀,云歌是右翅膀,只有两只翅膀平等中的默契配合,才能让这只鸟飞出去。爱是互相扶持的飞翔,这才是他追寻的东西。

我喜欢他,是因为他比谁都有原因去忌惮除掉刘病已,他也不是没看到刘病已体内的不安分,可是他没有。无能不为,没什么,有能而不为,才让人敬重。

我喜欢他,因为他的聪明,闻弦歌知雅意,云歌那点鬼心思,陵第一眼就已明白,他没有急急地找云歌理论,来一番一二三四的理由和说服,而是薄醉微薰中,旖旎月光下,一首《德音不忘》,一切若有若无,点到即止。大家都说孟珏会,陵的这番自然而然,进退得宜,却是无招胜有招了。

我喜欢他,是因为他的才华,他是汉朝的皇帝,那些个文文武武的东西就够他应付的了,可是他会唱草原短调。窥一斑,见全貌,如果一个人连你的草原短调都会唱,那么你的风土人情,地形地貌,经济形势,战争力量,人口比重,他会不了解吗?

再想深一层,你觉得他一个皇帝闲着没事,实在太无聊,才去如此“了解”你吗?一个如此常常闲着没事去“了解”别的民族的人,恐怕只会更了解自己的国家吧?他会是个无为无才的皇帝吗?他“了解”这些的背后原因总不可能是逗自己玩。所以克尔哒哒忌惮了。陵哥哥他是如此聪明,在浪漫的短调歌声中,不亚于把一只军队开到克尔哒哒面前。

写到这里时,我熏熏然,陵啊!你的出手真是江南桃花雨的皮肉,大漠金戈的筋骨。这一章众人为刘病已喝彩时,我在为你喝彩。

我喜欢他,还有无数条理由,在云中歌完结的时候,这个理由可以罗列到,让我反问自己,你真的需要理由吗?我看你就是喜欢!

当然,我们大家都还有一条喜欢他的理由,他的痴,一句儿时的诺言,他竟然真的信守了!真正一个痴儿!

很多人会嗤之以鼻,童话!现实会如何如何?

是的,你不会,我不会,很多人都不会,我们中的九成九的人都不会。回顾一下前面,我们中的大部分人也做不到三岁被叫做神童,我们都不可能面对指责沉默的走开,所以我们的生命中有吵架,甚至有打架,有暗地里的闲话中伤。

只怕我们都做不到,所以我们不是陵,所以陵能信守诺言。这不是童话,我相信,这世上,总有些超越常人认定的现实的东西。但是有些东西,它就是存在。

总会有朋友,喜欢说陵像谁,像谁,孟珏像谁,像谁。朋友,我只能说,仔细去看一下细节吧,人物的性格在细节中,不是某个笼统的温柔儒雅、冷漠理智的表象。

孟珏不是老四,老八,不是小九,更不会是小霍,就如陵也不像任何人,陵不像孟九,一点不像,陵聪慧,自信,执着,反省,冷幽默,他哪一点像孟九了?如果你看了我上面喜欢陵的理由,还能说陵像谁,那么我只能问自己,难道前面的两本书,都有一模一样的细节出现?他们都是在一样的环境中长大?

————————————---

胡言乱语,大家笑罢就好!

桐华

珏篇:

给你写信之前,我刚和玉佩们辩论得郁结于心了,我觉得我都要因为嫉妒而恨你了!她们对你的爱太丰厚,丰厚得无处宣泄,最后承受的就是我,不过是反面的。幸亏论坛里的人不多,真正一直对你无法释怀的也就夏虫,小逍遥,长长寂寞,哦!如今还有桑丫头,幸亏呀幸亏我已经不在上海了,否则她如果当面对我发飙,我肯定完全要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其实说到底,她们的纠结就是因为你的结局。其它的玉佩比如糖糖表现得比较平静理智,否则我真的会想去找个地方去哭一场。

不过,你才不会同情我的,你大概就如我梦中梦见的那样,隔着若有若无的大雾,很冷漠地凝视着我,以至于我都不知道你究竟是不是很介意于我给你的结局。

《步步惊心》中所有的男主都是历史上有的人物,他们的过去未来都已经注定,而且清宫戏那么流行,连北京胡同里不识字的大妈都能说得出康熙的十几阿哥名字叫什么,他们在众人心中已经很丰满,我写作的时候很轻松,一两句话,众人就接受,比如我说四四和生母关系不和,不需要多解释,早已经深入人心的合理了,众人不会去质疑四四为什么不喜自己的生母,更不会要求一个理由,《步步惊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感谢清宫戏,要感谢清宫穿越热,要感谢人人都知道雍正,都知道十三阿哥,十四阿哥,否则那中间的是非曲折,就《步步惊心》的铺陈而言绝对不够。《大漠谣》虽然有一个我自己创造的孟西漠,可是这个人不是男主,大漠谣中所有的故事都是按照霍去病的时间表在描写,四十万字是在描绘霍去病的一个传奇,而他也是历史上有的人物,虽然不如四四,十三,十四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可是历史课上没有完全打瞌睡的人总是知道几分的,也总是已经奠定了他的传奇性的。可是《云中歌》因为有了你,变得截然不同。因为《云中歌》之前,没有你,《云中歌》之后,你才成为了你。你是完完全全属于我的一个人物,不管是步步,还是大漠,男主的不少经历都本就来自历史,我只需加一点想象和演绎。唯独你,你所有的一切一切,不管大,还是小,都是我创造的。我怎么可能不喜欢你?

有一个玉佩说,桐华的云中歌创造了一个最有血有肉,丰满的人物孟珏,当然她这句话的前后其它都是不满的,可是这一句就够了,是不是?我用三册云中歌,写就你。你的出生,你的成长,你的挣扎,你的变化,所有这些都是我一个字一个字营造出来的,应该说,最后的结果,我没有让自己失望,你如同四四,十三,十四,霍去病一样鲜活地活在了她们心中,甚至可以说,某种程度上更鲜活。

在《云中歌》的刚开始,你只是你,一个我思索了半天才想好了名字的人,这个名字在起名字时,并没有太特殊的意义。想好后,我才发现这个字可以拆开看,是玉中之王,而再以后,我在征集谜语时,暗香的诗表明你的名字竟然还是“梦绝”,我当时的心凉飕飕得,看着暗香的那首诗脑袋发懵,因为那就是在说你呀!所以,我总是感叹,世界上的事情,不能完全用理由去分析,否则,你的名字如何解释?暗香的那首射你名字的谜语又如何解释?如此巧合?贴切到这种程度?

《云中歌1》刚写完时,我对你的感觉很淡,你就是一个叫孟珏的人,我记得我写大漠谣的时候,刚开始没几章,我就对笑说,郁闷了,我竟然已经爱上虚构的孟九了,觉得自己好像要更喜欢孟九了,可对你没有,直到1完结,我都没觉得我对你的感情更深厚。将草稿拿给两个男生看,他们看完后,对我说不要辜负你给他“云中之王”的称呼,这个人物你挖掘得不够,他和刘询是全书中很值得深挖的两个人。我开始思考和想,然后边连载,边修改,加了你的不少戏分,到云1成稿时,我知道,你已经真正走进我心中了,从此,我真正接纳了你作为第一男主,以你的内心变化和经历为主线索来推动整个故事的发展。

骄傲的你:

你表面上看着温润,可实际上却很偏执,而且你那么骄傲,那么骄傲,我一直觉得小霍是我写过的最骄傲的男人,可是原来不是,小霍的骄傲带着皇族贵胄们的富丽,带着成长环境优越的阳光,而你的骄傲却带着对命运的不屈服,带着保护自己的一层硬壳,带着黑暗中的阴厉。我从云1开始就思索你会不会让刘询知道他实际上欠你一个大恩,难道以你的聪明不知道,这也是可以利用的资本吗?但是到云3,我知道你不会告诉他,一个用弟弟的性命换来的恩,你不会要,甚至连利用都不会去利用。所以,即使张贺一再旁敲侧击,你都不承认,你一笔抹去了这些痕迹,即使你明知道,只需你一个点头,也许张贺对你就会从此拚却了性命也会维护,即使明知道张贺身后还有一个手握重兵的张安世。

你究竟是聪明,还是傻呀?如果是刘询,只怕忙不叠地会承认吧,可是你不是他,你以为自己无不可利用之人,无不可利用之物,你以为自己是一个像刘询和霍光一样优秀的政客,但是你忘记了,真正的政客是没有自尊、没有骄傲的,只要你还拥有你的骄傲,那么你就永不可能和他们一样。

在云中歌2中,你明明在云歌身边已经坐了一个下午,可她醒来时,你却只肯说,我刚到。你用云歌嫁给你作为条件去交换救刘弗陵,可是那花房里,你却迟迟不肯出去,从夕阳到夜色黑透,其实你心底深处盼望的是云歌拒绝,盼望的是花房外面没有人,那个人已经走了!如果云歌拒绝了你的条件,你也许反倒会高高兴兴地去救人,可是她竟然答应了!你看到紫藤架下的身影时,她答应了嫁给你,可你是什么感觉?铺天盖地的愤怒和悲伤吧?

你知道不知道,你在一次次逼云歌时,伤得是她,也伤得是自己?如果你可以像你的义父一样,去救你的情敌,那么云歌对你的感激,对你的愧疚,对你的尊敬只怕反倒会让她心中那曾经为你燃烧过的火苗不熄灭。

所以,你和她,就这么阴差阳错的又一次错过了,如果她不答应你,你反而会一个条件没有的救人;如果你救了人,她反而会在心里放不下你。可是你不知道,她也不知道!你们只是在云2中越走越远,而你在云歌心中,随着刘弗陵的病情加重,正在彻底地逐渐淡去。

可是,你就是你,你不是你的义父孟九,你做不到舍己为人,你只知道这个世界上你只有你自己,如果你都不肯为自己去争取,那么谁还能为你去争取?我知道有很多铃铛讨厌这个时候的你,可我不觉得你的做法有任何不妥,反倒,我带着悲伤的激赏和尊敬!

刘弗陵的病将你和云歌越推越远,到最后,你是不是也已经明白,你已经不可能是云歌心上的唯一,你阻止不了,也擦拭不去刘弗陵在云歌心上生根,开花,所以,你只能退而求其次,只希望她的余生,你是浓墨重彩的那一个。

我知道你为了消除刘弗陵对你的疑心,告诉了他你和月生的故事,但是你自始至终没有告诉他,你是另一只绣鞋的主人,没有告诉他大漠上记住那个绿衫人儿的不仅仅是他。是的,即使换成只有你一小半骄傲的我,都不会告诉自己的情敌这样的故事的,何况是你?你连云歌都没有说过,刘弗陵在你心中又算得上哪棵葱?对着他倾诉你和云歌的故事,除非你神经错乱了!那可是你藏在心中最深,最深处的东西。可是,如果你告诉了他,结局会不会有一点不一样?你不再只是云歌故事中那个长安城偶遇的贵公子,不再只是一个相识不过两三年的人,你还是一个和他一样,小心保存着绣鞋的人?你的执着和守护也许曾经连你自己都没意识到,也许曾经动摇过,这种动摇还重重伤害了云歌,可是从你认清了自己的心的那一刻起,你不比他弱一丝一毫。也许你不如他完美,不如他一直未变的坚定,但是动摇过后的坚定,挣扎过后的抉择,是不是也就是一只已经浴过火焰的凤凰,已经打磨淬炼过的宝石,有的只是更纯粹。

总是不屑于解释的你:

其实,我很讨厌啰嗦的男生,很讨厌一点委屈就赶紧说出来的男生,我总觉得事情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如果一个男生在那里祥林嫂一样诉说着他有多么委屈,他是如何情深似海,我肯定想一棒子打晕他!可是……可是……有的时候,我真希望你能呱噪一些呀!你能稍微说一下你的委屈。

你知道吗?从云1到云3的十一章节,整整五十多万字,你从没有对云歌正面表白过你的情意。第一次,你用的是一个没有**癖好的否定句来表达,第二次你在山顶开玩笑地说要告诉女儿她娘非要嫁给她爹间接地确定了你的婚诺,第三次,未央宫中,你只是说你是一个遵守诺言的人。孟珏呀?你守得哪里是诺言?你只不过就是喜欢她,非常喜欢,喜欢到就是想和她在一起。可是,你为什么不能直接说?我很生气很生气的时候,都已经下定决心要和老公冷战一个星期,可是当我老公抱着我说“我爱你,我们不要再赌气了,好不好?”我会立即缴械投降,他的一句“我爱你”比他任何的分辨,分析究竟谁对谁错都有效千万倍。

我都不知道这个时候,该说你是骄傲,还是心虚?是不是因为你知道自己其实真的考虑过选择霍成君的,你并不是逢场作戏,敷衍了事,其实你也真的想过放弃你对云歌的婚誓的,所以,你对你们的感情有愧疚? 虽然很多人说,要去看一个人的行动去判断他是否爱你,而不是根据他的言语,可是孟珏呀!你知道不知道,这个时候,你在云歌心中是既无行动,更无言语呀!她亲眼看到你抱了霍成君,你连问都没问她在什么场合看到的,因为你心里只怕也知道很多、很多,刚开始的认真想投入,后来的犹豫思索,再后来的敷衍争取时间,已经不止一个拥抱了,对于她的伤心,也许你真的只能回应无语。 你知道不知道,陵哥哥在云歌拒绝他的情况下,都直接吹奏了《德音不忘》?那可是赤裸裸的情歌哦!孟珏,你说,我该说什么好?

  在纪念曹禺先生百年诞辰的中篇苏州弹词《雷雨》中,盛小云的弹词令我着迷,深深体会到她对《雷雨》这部文学巨著的理解及在内涵上的挖掘。在此次弹词《雷雨》的改编上,她把原著中动荡的社会场景缩小聚焦在了一对男女向往爱情的对白戏上,在说白和弹唱均紧紧围绕着曹禺原著精神的前提下,通过主人公繁漪、周萍这两位同时接受过新文化教育,但在人性的觉醒上却完全背离性格的展现,把时代对人性的扭曲弹唱得如此深刻。我以为,以往前辈人的弹词对于才子佳人,卿卿我我的爱情倾诉,使用的往往是一种延续下来的调儿,多为公子的落魄与中第。但是弹词这种江南小调,此次在盛小云对《雷雨》的演绎中,却升华出深刻的含量,即对社会对人性压抑的深刻倾诉。

在第一回对繁漪情感的铺陈中,盛小云带着丝丝入扣的缠绵,一上口便用空谷清幽的弹唱回忆起繁漪与周萍的忘情之恋,倾诉了繁漪在悠悠之中借助梦幻回忆那一清如水的过去,正如我最爱听的盛小云弹唱的“悠悠水巷,巷悠悠”一样,热恋的情感似朝霞掠过水巷,尤其是那长短句式的倾诉令内敛柔美的繁漪又展现出其清清朗朗的天真,把她的朝气唱来一泻如春。

第三回的唱段,是盛小云唱段中最华采之处。这一大段唱词,盛小云的唱腔表现了繁漪孤寂的情感,特别是在繁漪感到绝望之处,还运用了长腔长调,起音高健,情满弦、声满腔,将繁漪的立场由弱者转换为反叛者。当盛小云唱道“都错了,我不是你的后母”时,全剧的韵腔八面生风,清质之音犹如电光划过,峰回路转,满生情感。尤其是清音丽质在空中忽而落下,忽而升华,忽而纵里穿透,增加了音质的宽厚。而落音时又如“洛神赋图”的书法之笔,圆润丽质,直直地挥洒了过来。收音时则是满腔入韵,音质尽姿尽彩。加之在演唱这大段长腔时,盛小云的坐姿静如卧石修竹,压住了舞台的画面,尽显书卷之气。

说来对白是一种创造,也就是的下认为的“语言互动是一种创作”。当年焦菊隐对话剧演员解读现代话剧的即兴表演时,也特别强调话剧对白在感情瞬间的互动。盛小云在《雷雨》中的说白是她在这出弹词中的创新之处。因为《雷雨》是以表白内心情感为主线的现代话剧,北方的普通话在话剧的表演中带有深刻的思想性,相对来说如果用吴侬软语来表达如此起伏的思想情感就显得乏力了。但盛小云在此次的弹词《雷雨》里,在说白中将普通话的阳声和重音与吴侬软语的平声和阴声糅和在一起,经过现代语音的雅化,创新出的独特对白十分生情生采。同时,盛小云得天独厚的音质也使这出弹词的独白更显华采,似白非白,似吟非吟、非常具有酣畅的现代意味。

赵景深在《弹词选》中说,“弹词由叙事体变为代言体,实为一大进步。它有戏剧所不及的地方,即可以尽量地作内心的描写”。所以话剧的独白与弹词的清韵融合,能使叙事与内心更好地进行情感交流,令舞台的时空感顿然成为情感之地。也正如戏剧家所讲,戏曲的独自是写意的,话剧的独白是写实的。在弹词《雷雨》中,盛小云的说白与弹唱已经完全走出以苏州方言为主题的弹唱,是一种具有现代感的创新的弹词。

安又琪不红的原因:风头被盖,无代表作,风格不明显

原因一:风头被盖

与她同期选秀出道的有张含韵,虽然人家只是第三名,但人家甜美可爱,很快就开始代言广告了,至今还有很多人都记得那个红粉色的女孩唱着“酸酸甜甜就是我”。

原因二:无代表作

安又琪从出道至今,众人谈起她,都会说是《超女》冠军,并不会说是唱了某某歌的安又琪,虽然翻看安又琪的简历发现她有不少歌,但被大家所熟知的并没有几首,恐怕连一首《你好周杰伦》的名气都比不少,没有代表作,传唱度不高,自然就不会红。

原因三:风格不明显

最后一期节目中,“婚礼”还是如期举办了,只是同之前在节目发布会上一样,台上只有穿着礼服的安又琪一人。依旧勇敢孤身站在台上的安又琪仍然面带微笑,诚挚地亲口向陪她到最后的两位男嘉宾高健和蒙克表白了内心,也祝福今后他们能找到属于各自真正的幸福。

两次在台上都是笑容,但比起在发布会上对爱情期盼、“恨嫁”的笑,安又琪这次更多地是满怀信心、憧憬未来的笑。虽然在节目中安又琪最终并没有嫁出去,但是经历了这珍贵的十周时间,她更加明白了什么是自己内心真正重要的东西。

男孩子大气聪慧的名字

诚明、明诚:《中庸》“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读,谓之敖”

学思:《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殓”

博文:“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得我以礼”

如斯:“逝者如斯夫”

归远: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雨时: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鸿飞:苏轼《十算子》“鸿飞何复计东西”

民川:国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知之:《大学》“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至诚、天诚:《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复临: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晚萧: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遥清: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静松: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邀明: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经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映浦: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

 

聪慧又博学的男孩名字大全

益烨 烁晗 佳宏 逸洋 呈熙 泽聪 纪云 浩田 颢鸣 钧鸿

金栩 同方 修文 坤鹏 腾煜 安民 宏侃 才致 建杰 鸿威

耘华 奕炎 博坤 懿玮 凡懿 凯锐 承麟 尚峻 智益 俊人

诗涛 誉凌 朋诚 登善 元皓 书祥 宜平 意中 青元 绍恩

谊晗 茗懿 竣宸 云浩 晨平 和志 箫尚 锦昌 筱晨 黎君

博声 峪兴 睿龙 烨棋 悠晗 融誉 昊扬 宁贤 智祺 铭阳

阳懿 志纬 勇成 裕隆 捷锘 晨海 羿阳 宜晗 睿原 振诗

珲茗 昊彦 鸿方 晗予 珲言 昊阳 杰昊 潇铭 誉昆 羲旭

钰鸿 辉浩 天泽 宇焓 殊可 峻辉 骏晨 昂峰 宸沿 轩昱

晟熙 烨泓 云舒 首佩 誉琦 尚曦 碧海 守诚 佳鸣 坤杰

振兴 继斌 润研 静潇 睿言 抒羡 世晗 轩志 家运 华灿

家誉 烁楷 祺天 斯年 旭洋 旭景 晓懿 祥予 晗立 浩辉

天植 蕴逸 欣玮 善学 怀宸 语希 诗澜 峻齐 文宾 炜凡

薏曦 峪纬 才捷 修琦 锐藻 政焕 甫津 妮昕 飞沉 敦毅

潇誉 语麒 佩含 博呈 鸿庆 华鸣 誉霖 浩临 睿清 贤奕

德玺 铭昕 嘉承 逸歆 涵源 雨凡 坤礼 怀颂 熙翰 金悦

大气聪慧的男孩名字起名方法

1、表现强壮雄健的体魄

男名一般用“强、壮、健、力、高、伟、彪”等字。如高健、李力、黄云高、刘伟、何彪等。

2、表现豪爽坚强的性格和阳刚之气

一些男性名字的显著特色是充满阳刚之气,毫无阴柔之色。如勇、猛、刚、坚、毅、韧、豪、雄、英、俊、坚、刚、力、山、钧、柱、劲、舟、峰、浩之类的字经常用到。名字举例:薛刚、方毅、马胜利、李直、朱为雄、李国家、云山豹、彭万里、马宏字、林并、林君雄、谭平山、甘铁生、张大民、王海。

3、表白意志品格

中国人喜欢以名正德,以名正行,所以经常用操守志向一类的字。如,仁、义、礼、智、信、德、诚、伦、孝、忠、良、勤、俭、廉、文、章、斌等,如廉清风、杨世德、田忠良、易德良、盂廉直、韩光灿、罗世杰、于学忠、马连良、余克勤、吴克俭、杨惟义、李文信、王德茂、黄植诚、韩信、何宁义、陈振佰、宋廉、李书诚、冷德友、贾德善、获德霖、关仁、郑义等。

4、展示抱负胸怀

男宝宝名字一般爱用施展才华和抱负之字,有的是救国救民的,有的是兴家立业的。这类字常见的有宏、登、大、杰、博、邦、国、举等,用于人名的如建国、兴民、匡民、济世、司军、建功、振家、振兴等。

5、祈望光宗耀祖

在家业方面对男儿寄予厚望者,通常有祖、宗、先、昌、根、住、世等,如吴世吕、李继世、绍裘、伍绍祖、马继祖、程孝先、宗敬先、年广嗣、沥绍其、吕显祖、何光宗、孙念祖、贾怕孙、黄宗英、周粮庭、吴题宗、诸亮先、周光宗、祖慰、祖先荣等。

6、希望富贵安康

表示安康长寿、吉祥如意的字也较为常用。如福、禄、负、寿、时,稿、废、年、安、样、平、吉、瑞等,如刘祖顾、潘天寿、邹廷龄、陈长庚、高其康、赵进喜、钱汉祥、孙应吉、关玉和、李际泰、张志远、吕德榜、蒲松龄、包三相、高富贵、李有财等。

7、用古语中特指男性的词

如表示排行的:伯、仲、叔、季、昆。表示男宝宝身份的如:陈伯达、彭福仲、张秋生等。

8、用自然景物中气势磅礴的景物

以“江、山、湖、海”等字命名,如:黄沧海、农阳山、范长江等。以表示“大”之意的“宇”、“寰”命名,如:梁宇、陈振寰等。

以上就是关于大气聪慧的男孩名字以及取名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用。

这篇《宋词名句: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是 无 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译文]放眼辽阔的河山,徒然地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摧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倒不如怜惜眼前曼舞的歌女。

 [出典]晏殊《浣溪沙》

 注:

 1、《浣溪沙》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2、注释:

 一向;一晌,片刻之间。

 有限身:短暂未久的人生。

 等闲:平平常常。

 销魂:魂魄飞散,形容人极度的悲痛或欢乐。

 怜取:怜爱。

 眼前人:指眼前轻歌曼舞的女子。

 3、译文1:

 片刻的时光,有限的生命,宛若江水东流,一去不返,深感悲伤。于是,频繁的聚会,借酒消愁,对酒当歌,及时行乐,聊慰此有限之身。

 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河山,突然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催洛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不如在酒宴上,好好爱怜眼前的。

 译文2:

 片刻的时光,有限的生命。在这短暂的一生中,别离是不只一次会遇到的,而每一回离别,都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痛苦是无益的,不如对酒当歌,自遣情怀吧。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的河山,徒然地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摧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倒不如怜惜眼前曼舞的歌女。

 译文3:

 芳年易去,人生苦短,平平常常的离别也会使人消魂断肠。对酒当歌,及时行乐,不要推辞这频频而来的歌舞欢宴。

 极目辽阔无际的山河,会加重对远方亲友的怀念,见到风雨吹落鲜花,更加感伤春光的短暂。倒不如放开情怀,怜爱眼前这俏丽的佳人,她会给我带来快乐无限。

 4、晏殊的生平见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5、此词慨叹人生有限,抒写离情别绪,所表现的是及时行乐的思想。全词在章法结构上下关合:下片“满目”句照应上片次句,因离别而念远;“落花”句照应上片首句,因慨叹人生短暂而伤春。结句借用《会真记》中的诗句,即转即收。

 “一向年光有限身”,劈空而来,语甚警炼。“一向”,即一晌,一会儿。片刻的时光啊,有限的生命!词人的哀怨是永恒的,那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谁不希望美好的年华能延续下去呢?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这虽是《珠玉词》中常有的慨叹,而本词中强烈地直接呼喊出来,便有撼人心魄的效果。紧接“等闲”句,加厚一笔。词中所写的,不是生离,更不是死别,而只不过是寻常的离别而已!

 “等闲”二字,殊不等闲,具见词人之深于情。在短暂的人生中,别离是不只一次会遇到的,而每一回离别,都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词人唯有强自宽解:

 “酒筵歌席莫辞频”。痛苦是无益的,不如对酒当歌,自遣情怀吧。“频”,谓宴会的频繁。叶梦得《避暑录话》载,晏殊“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每有嘉客必留,留亦必以歌乐相佐”,“日以饮酒赋诗为乐,佳时胜日,未尝辄废”。“酒筵歌席”,即指这些日常的宴饮。这句写及时行乐,聊慰此有限之身。过片二语,气象宏阔,意境莽苍,以健笔写闲情,兼有刚柔之美,是《珠玉词》中不可多得的佳句。两句是设想之辞。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的河山,徒然地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摧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语本李峤《汾阴行》:“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作者不欲刻意去伤春伤别,故要想办法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吴梅《词学通论》特标举此二语,认为较大晏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胜过十倍而人未知之。吴氏之语虽稍偏颇,而确是能独具慧眼。此处“满目山河”二语,“重、拙、大”兼而有之,《晏殊》中而已。

 “不如怜取眼前人!”意谓去参加酒筵歌席,好好爱怜眼前的歌女。作为富贵宰相的晏殊,他不会让痛苦的怀思去折磨自己,也不会沉湎于歌酒之中而不能自拔,他要“怜取眼前人”,也只是为了眼前的欢娱而已,这是作者对待生活的一贯态度。

 本词是《晏殊》的代表作。词中所写的并非一时所感,也非一事,而是反映了作者人生观的一个侧面:悲年光之有限,感世事之无常;慨叹空间和时间的距离难以逾越,慨叹对已逝美好事物的追寻总是徒劳,在山河风雨中寄寓着对人生哲理的探索。词人幡然感悟,认识到要立足现实,牢牢地抓住眼前的一切。

 这首词又是《珠玉词》中的别调。大晏的词作,用语明净,下字修洁,表现出闲雅蕴藉的风格;而在本词中,作者却一变故常,取景甚大,笔力极重,格调遒上。抒写伤春念远的情怀,深刻沉着,高健明快,而又能保持一种温婉的气象,使词意不显得凄厉哀伤,这是本词的一大特色。

 6、“一向”即是“一晌”之意,“有限”的生命只能度过“一晌”的时光,所以离别,也就是江淹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是值得我们珍惜的,因为它“销魂”,这里的“等闲”其实不等闲!

 那么怎样好呢?那就酒筵歌席——莫辞频吧,不要嫌“腐败”的日子不够多,因为相比一向的年光,有限的身体来,真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读到这里,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古诗十九首》里那些劝勉及时行乐的“颓废”诗篇。还有一首差不多时候无名氏的“熟诗”,也和这首诗的“意境”非常相似。那就是: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不过很明显,比起晏大官人,这首诗就过于直白了,不像他那么“温婉”,但可谓都是殊途同归。

 还有未尽之意,让我们接着往下读。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这两句我很喜欢,喜欢它的宏阔,喜欢它的风神,觉得要知道要了解传统文化,要增强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感性认识”,这样的诗句,非熟读深思反复涵咏不可。正如古典文学专家陈永正先生所说。“换头二语,忽作变徵之声。气象宏阔,意境苍茫,以健笔写闲情,兼有刚柔之美,是《珠玉词》中不可多得的佳句。两句是设想之辞。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的河山,徒然地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摧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

 陈先生说得真好。还为我们指明了这两句的渊源。上句出自唐人李峤《汾阴行》里的“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下句出自李商隐《杜司勋》里的“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

 晏殊虽不比东坡,是千古达观人,集子里却很有些这样的论调,简直随处可以摭拾。

 “朱弦情,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劝君看取名利场,今古梦茫茫。”(《喜迁莺》)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木兰花》)

 “朝云聚散真无那,百岁相看能几个?”(《木兰花》)

 其实不用他说,我们也知道宇宙无限人生短暂是个永恒的难题,可是解决的办法在哪里呢?我们似乎也是千百年来百思不得其解,还好晏殊告诉了我们:

 不如怜取眼前人。

 假如我们再把这个“眼前人”的内涵推而广之,我们可以说这个“眼前人”可以是你朝夕厮守的爱人,可以是你朝思暮想而又不敢表白的“梦中情人”,当然还可以是你的亲人,是你的朋友,甚至是你理想,梦想,乃至幻想,凡是你觉得能够在这个有时略显冰冷与寂寞的世界上可以温存你枯窘的灵魂的,无论是人或事,哪怕是一件乍看起来微不足道(在无关痛痒的旁人眼里)的物什,都可以“顺理成章”地成为你的“眼前人”。

 这样看来,晏殊虽贵为达官,却也很有满布诗意的达观,所以算是古代一个很有风趣的雅人,不像时下的有些官僚那么“贵”得没有“趣味”,不愧是“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作者,有闲情不足“贵”,更难得,是还有那份雅致,尽管我猜想在古代有些酷评家看来,又要叫嚷着“文人无行”了,也对,有其子,正因为有其父嘛!

 不光古人,也许现代的某些人也要认为这是一种“颓废”的表现,我不想辩驳,觉得也无需辩驳,你觉得它颓废,那就颓废好了。

 我愿意。

 6、“不如怜取眼前人”,说起来不过轻轻几个字

 做起来却不易

 世人往往最容易漠视眼前的人、风景,以为那些人、风景,会永远原地等着他

 等他沧桑后,再回头寻找时

 已是人已逝

 物已非

 7、晏殊是北宋初期重要的词人,有《珠玉词》传世。《宋史》本传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时,闲雅有情思。”《浣溪沙》,就是他的传世佳作,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对仗工整,感时伤事,更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晏殊少年时聪慧过人,有神童之誉,因之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从此步入仕途,也是风平浪静,志得意满,官至宰相,是个地道的达官贵人。因此,他的诗词,没有大喜大悲的刻骨铭心,却淡雅平和,谴词工整。虽然没有完全摆脱五代绮丽奢糜的窠臼,但晏殊是宋初人,就当时而言,他的词作还是达到了无人企及的高度,王灼说:“晏无献公长短句,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应该是很得当的评价。

 宋朝尚文,对文人尤其宽容。晏殊有幸生活在那个时代,又是一个志得意满的达官贵人,诗酒构成了他生活的主题。叶梦得《避暑录话》里说他“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由此可以确认《浣溪沙》应该是晏殊在筵罢客散之后的作品。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晏殊当时的情景:酒微醒,头微熏。客人都离开了,夕阳西下,他独自一人徘徊在自家花园的小径上,亭台依旧,四时变换依然,那些似曾相识的燕子也回来了,但春尽花落,它们如期的归来带不回逝去的光阴。

 《浣溪沙》描写的就是这样的事,平和自然,凄婉含情,直抵我们最柔软的部位,撩起敏感的神经,让我们怦然心动。刘义庆《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西晋灭亡以后,一帮子逃难到江南的北人相邀宴饮,“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这是沉痛之至的家国之慨。这样的感觉晏殊不会有,我们不能苛求他,因为他生活在一个承平的时代。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泛意识形态地评判古今中外的所有作家,认为晏殊的词作只是一些春花秋月般的闲愁,没有关乎天下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鲁迅说贾府上的焦大不会爱上林妹妹。这固然是阶级的差异,客观的现实。但文学到底还是在诉说着恒久不变的人性。古诗云:“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面对永恒的宇宙,满天的星空。我们普通人除了如康德那样心存敬畏以外,更多的还是感喟人生和命运。晏殊的《浣溪沙》表达的就是这样一种恒久的情怀,它和《诗经》里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有异曲同工之妙。和陈之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一样,所不同的是少了一种雄浑磅薄的气势。因为那是大唐独有的时代精神,就连一生颠沛流离的杜甫也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气概。而终宋一朝,文事昌盛,但风格清雅,仿佛明清的瓷器,细腻精致,但失之脆弱,最后积弱成疴,到底给鞑子亡了。

 在苏东坡之前,诉说性情的长短句相对于励志的诗,是文人不登大雅之堂的谴兴之作。因此,我们更不应该苛求晏殊,他的词作固然是少了一份烟火气。但何尝不是抒发真性情呢?诗言志,词言情。宋初的文人大都持这种观点,这是诗的悲哀,却是词的荣幸。我们觉得宋诗面目可憎,就是因为它太讲究文以载道,流于假大空,干瘪,少了鲜活的血肉,感觉不够亲切。倒是词最初不登大雅之堂,自烟柳花巷始,继而进入文人的圈子里,到底蔚然成大,把同时代的诗给比下去了。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晏殊《踏莎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热闹过后的寂寞会更寂寞,在那个“昨夜西风凋碧树”的夜晚,寂寞得受不住,才会“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这已经不是寂寞,这是凄凉了。它无关乎富贵,也不是无病呻吟,它是对人生的终极追问。能写出这种词的人,如果身世横遭变故,一样可以写出《红楼梦》这样的鸿篇巨著。

 8、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造就了一大批模范夫妻;自由恋爱,海誓山盟却掀起了离婚的新高潮。结婚难道非得和“林妹妹”么?有人说“找个我爱的人,不如找个爱我的人。”

 欲望是一切痛苦的源泉。如果能适当淡薄心态、坦然处之,不要过分追逐理想和完美主义,相信生活一定会多姿多彩,痛苦也会少些,但我能做到么?用句古诗结尾吧,就当是鼓励自己了,“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惜取眼前人”。

 9、有时候人就是这样,寻寻觅觅千百回,等到碰得满身伤痕,等到累得身心疲惫,回头看看,其实的一直就在身边不曾离开!“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10、“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写出了爱情易逝的那种无可奈何之情。恋恋不忘的思念着远方那可望而不可及的恋人,还不如好好的珍惜眼人。即使令你魂牵梦绕的那个人在你心目中占据着刻苦铭心的地位。长时间的分离也会让你们由最亲密的爱人变为最陌生的熟悉人。虽然还有爱存在,虽然还是对彼此依依不舍,虽然还憧憬着朝夕相处,甚至于“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但暮然回首,发现原来没有彼此的日子一样能过的很好。时间能冲刷一切,遥远的距离加上淡淡的情愫。时过境迁后,会让你发现曾经的怦然心动怎么都抵挡不过时间与心的对决。

 11、岁月易逝,转眼间世事已非,所谓无常所谓沧桑,都在我们这人到中年的心头汇聚,感慨与怆然,是怎么的沉重而绵长。一步步走过来,到了今天,这份年龄,前瞻渺茫,回眸呢,也无不触目惊心,经历也无非一些琐碎,但却关乎生死、生命、生活,似乎给我的是一种大不容易的昭示。梦幻是没有了,那些浪漫的热情,热血的贲张,激动人心,自己只有羡慕,却不好去浇他的冷水。想想这人生,似乎总难以摆脱那个命定的归宿,这是任何生命所难以回避的宿命。如是,也就有些无可奈何了。悲哀吗?眼看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忽然间就没了,几乎脆弱得如一棵小草,古人说,人活一世,草木一秋。都是一种宿命,原也算不得什么;只是这依旧跳动的心,锐敏地体会到了莫大的创痛,这血肉的生命感受到了椎心的悲哀,自也可以理解了。于是,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死,我们难以承受,多么残酷的事实,究竟面对为难。黯然而泣,抢地呼天,怎么的摧肝裂肺,在还活着的却总想唤回已走向历史的亲人。

 让我们无奈的,却是无论如何的努力,一切都是徒劳的,逝去的如流水,这是两千多年前孔子所慨叹的,这也就是人生无常,不管愿不愿意,我们总得接受。生生死死,既是常态,那么,何妨超脱些来看,陶渊明说,纵浪大化中,应尽便须尽。这是最理智的态度。不过,喜生悲逝总也是人情之常,我们不能厚非,但也只能宽解,退一步来想,若过分溺于伤痛,甚且自我谴责,无法排解,终至自伤了躯体,却也断非智者所为。死者已矣,重要的是自己当下的活。近日,读宋人晏殊的《浣溪沙》词,很有些体会与感触,就抄在这儿,让我们共同来吟味。词云:“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人这一生总归是活得艰难,多少惊心动魄,多少黯然销魂,而春花秋月的美景良辰,其实是很少的,但我们总不至于因此而抛却人生,佛家说,人身难得,活在当下。活有时比死更艰难,活需要有更大的勇气。那么,拭干眼泪,洒脱地活下去,有时也是一种必要的坚强。我们当然盼望,这些历经苦痛的人们,坚强地活着,把悲痛沉埋在内心深处,想想眼前的人与事,尽快走出心中的阴影。看看呵,这天空还是这么晴亮,百花谢了又开,春天的烂漫已经到来。

 这人生也无非岁月,读过一本书,名字就叫《岁月》,太喜欢了这“岁月”一词,沉静,一点不浮皮潦草,或说,许多人、许多事件,风卷云涌,一个时代就这样过去了,这就是岁月。这许多的人与事,包括许多伟人名流,叱咤风云的角色,那么轰轰烈烈的喧哗,但却也包括更多的芸芸众生,平凡的生活,可喜或可悲哀,一无例外地都活在这岁月里。

 有时,苦难也有好处,可以让我们体会生命的沉重,由死的遽然与无奈,我们可能因此更掂量到生命的份量,引发我们怎么更好地活下去的思考。古往今来关于生命的探究与思考,释迦、老庄、基督,无不源于生死,有生必有死,有死复有生,这不只人生,更是这大千世界万物亘古的规律。耽生恶死,与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命,甚至强行剥夺他人的生命,都必须谴责,因为都违背了自然的规律。

 至于生命之修短,更是谁都无从把握,其实过分的计较修短也甚是无聊,以亿兆年观之,纵人活过百龄,也渺沧海之一粟耳;重要的是我们活过,活在当下,没有浪掷这美好的人生。

 12、爱的思念爱的山盟海誓我们信手可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里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多得是。恋人为什么总是那么陌生又那莫熟悉又那么遥远?因为那只是在心里为自己空虚的感情,构建一个虚幻的可以寄托情感的影子而已,只会让寂寞的心愈加的孤独,孤独的心更加的破碎。恋也好爱也好相思也罢,曾经一起看云、听雨、赏花、品雪的日子已成往事,在流淌的时光里渐渐沉淀成一份美丽的牵挂,也许还会成为一份永恒的遗憾。现实中以许多男女目前的身份,连做朋友都是一种奢侈,只有维持目前的关系和状态才是最明智的。

 宴殊的《蝶恋花》“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是怨了明月,欧阳永叔却说“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假如你在情感上没有深陷进去的话,离愁也只不过是淡淡的一种无可奈何而已。可你爱得要死要活不正是因为身陷其中无法自拔的一往情深所导致的吗?可这又关干风月何事?人生似乎总有一些非个人所能掌控的东西,我们总有许多不如意,爱又何尝不是如此。还是宋秦观的《鹊桥仙》会自我安慰:“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晏殊的《浣溪沙》说得就更现实了:“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婚姻就是柴米油盐过日子,哪有那么多的浪漫。无论多么浪漫的想象,柔情似水也好与子偕老也好,终究要归于现实生活的琐碎。所谓举案齐眉皓首同心,总是祝福的意义大于现实的意义。多情男女却非常非常在意的是两个人心灵的交流,然而生活更需要人们能从平平淡淡的生活中悟出美丽和浪漫来,平平淡淡是真也是爱。

 13、平平淡淡也好,轰轰烈烈也罢,爱情就是对自己和爱人的一种!如果没了这个,我们就没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那种满足。人生最美的时刻,就是在你的垂暮之年,依然可以挽着爱人的手,走在清新的晨曦里,伴在夕阳黄昏下。并不是一时的冲动,也不是随口说说,而是用心,用全部的青春,呵守一生的誓言。

 爱情最初的境界是倾慕,他/她的一举一动都可以让你欣喜,为之着迷。爱情就在怦然心动的时刻开始了。这个时候,爱情很美,因为有很多不了解,我们还处在童话般的幻想里,把爱情想象成柏拉图式的。直到我们彼此了解,才发现爱情的现实,磕磕绊绊,分分合合。两个人所有的习惯都磨合好的时候,爱情就变成了亲情。人生最重要的是,爱情,友情,亲情。爱情的时间最短。爱情是发生在两个人相遇到结婚之间,结婚之后就变成了亲情了。亲情伴随我们的一生,一段友情也许很短,但我们的人生却每时每刻都存在友情。

 爱情最后的境界就是一种习惯,习惯了他/她的优点。习惯了他/她的缺点!不必埋怨没有激情,没有浪漫,只要你不想分开,只要你还在乎这份爱,只要彼此都遵守,也许这就是爱的最后的境界。习惯了,表示你的包容,习惯了,表示你的理解,习惯了,表示你爱他/她,所以可以接受她/他的缺点。这也是就是永恒的那种爱。

 爱不是花言巧语,爱是刻骨铭心!简简单单的爱才是最真诚的爱情。

 爱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两情相悦,这才是一个完美的世界!

 最单纯的爱是暗恋,不祈求对面给予,只是默默的付出。

 最刻骨铭心的爱是经历生死的爱,当共同经历过生死能让爱变得是两颗心共同的神圣。

 最心碎的爱,是阴阳相隔。斯人已逝,爱依旧还在?

 最无望的爱,是一方面付出,一方面只是索取,两颗心的不平衡,爱也会失衡。

 无论我们是否正在经历爱情,我们都应用心对待。珍惜每一段来之不易的感情。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14、生活,不会因某个人而停滞,时间也只会静静地从指间流走,就像那一湾的长江水,总是无语东流。心情落寞时,会记起晏殊说过,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我就会珍惜现在所拥有的,重新整理心情来面对生活,面对风雨当高傲自大时,会记得苏轼说过,归去时,也无风雨也无晴,轻轻的走,轻轻的来,心灵也会变得豁达。

 清平乐里说,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短短的几个字,读出来竟让人心里不免有些恐慌,是因为自己的虚度光阴,还是其他?读词就像在安静的环境里和自己对话,你的内心感受竟都可以用一首词,一句长短句来表达,它可以让你远离喧嚣和浮躁,在不经意间让心灵得到升华。正如我的生活,清静平淡中自得其乐,也但愿在付出和努力的最后,可以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佳境。

 15、少年时,读古人晏殊的诗“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以为有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消极在里面,现在才知道,一个“怜”字,其实道尽了人生的珍爱与珍惜。流光容易把人抛,匆匆人生,有多少亲情至爱能够永远伴你前行……

本文作者(来源):晏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6700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3
下一篇2024-01-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