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第一美男潘安到底有多美?他最终的结局又是怎么样呢?

中国古代第一美男潘安到底有多美?他最终的结局又是怎么样呢?,第1张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俊男美女在任何时代都会成为众心捧月的标杆。说到美男,潘安完全可以胜任“外貌协会”的颜值担当,他就是帅哥的代名词。

1、洛阳街上的美少年,惊动整座城,倾倒万千佳丽

看一个人帅不帅、美不美,需要观察他在街上的回头率,颜值高的自然让人流连忘返,《世说新语》记载: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也就是说,潘安长得姿容既好,神情亦佳,每次出门,都能吸引无数女生。她们为潘安痴狂,甚至不顾女生该有的矜持,忘情地追逐他(类似现在女生看见超级帅哥求合影)。

潘安的美不仅让女生动容,也能让男生嫉妒。

同时代有个名叫左思的才子,就是写了《三都赋》而洛阳纸贵的那位文学家。左思长得很一般,也想有潘安那种关注度,于是跑到闹市游玩。妇女们看了都向他吐唾沫,弄得他垂头丧气地溜了。这完全可以看做是男版的“东施效颦”!

《语林》记载:

“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

想和潘安搭话的不仅有少女,连老太太都因他的美而点了关注。潘安坐车出门,街头老太太都满怀爱慕地送水果给他,每次都能装一满车回家。成语“掷果盈车”因此而被创造出来。此处虽有夸张成分,却也能反应出潘安的颜值确实很养眼,在当时吸引一大批女粉丝。

潘安十九岁的时候,与同为美男的夏侯湛在洛阳游玩,两位帅哥并行,出尽风头,由此产生一个“连壁接茵”的成语。

自西晋以后,历代文人对潘安容貌的赞誉越来越多,如“美如宋玉、貌若潘安”、“花惭潘岳貌”、“多才夸李白,美貌说潘安”、“才过宋玉,貌赛潘安”,“貌若潘安”已经成了千百年来对美男的不二好评。

貌若潘安的主角不是包装出来的,名副其实的能让少女惊呼“帅呆了”。

以潘安的条件完全可以三妻四妾,然而他没有任何小妾,也没有沾花惹草。

潘安长得帅、有才华,对待爱情还能矢志不渝。潘安十二岁就与妻子订婚,婚后两人关系融洽,家庭和睦。杨氏去世后,潘安也没有续弦,还留下许多情真意切的悼亡诗。潘安和杨氏这段佳话,又创造一个成语“潘杨之好”。

2、貌比天高,命比纸薄

上天给了潘安颜值,却没有赋予他为官的智慧,他的仕途比较坎坷。

入仕之后,潘安马上以大无畏的精神写了一篇《藉田赋》,用华丽的辞藻、夸张的写法把司马炎热爱劳动的精神歌颂了一番。

潘安因此名声大噪,锋芒毕露也带来许多副作用。出众的相貌与过人的才华放在西晋官场上,成了潘安的绊脚石。他被人嫉妒,因而被排挤出洛阳,到地方当县令,十年得不到升迁。

经过多年的冷藏,潘安也学会了趋炎附势。回洛阳后,潘安先是攀附太傅杨骏,结果杨骏被贾南风扳倒。潘安作为门人差点小命不保,幸好被朋友公孙弘所救,被贬为长安令。

再次回京后,潘安投靠贾南风集团,充当御用文人。他与巨富石崇、陆机、左思等纠集为“贾谧二十四友”,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每次贾谧外出,潘安等人为了表忠心,看见尘土就开始跪拜,这就是“望尘而拜”的由来。可见此时的潘安,已经成了“官迷”,丝毫没有文人的风骨。贾谧很看重潘安的才华,许多奏折都由潘安代笔。

贾氏不得人心,潘安的母亲多次告诫潘安,让他不要攀附豪门。潘安表面上答应,实际上置若罔闻。

贾南风集团想扳倒太子司马遹,潘安也参与其中。司马遹喝醉之后,潘安哄他抄写一篇文章。太子烂醉如泥,就随手一抄。完事后,潘安拿着司马遹的墨宝进行技术处理,很快就成了一篇大逆不道的文章,导致太子被废。潘安虽不是策划人,却也成了从犯。

司马遹被废后,赵王司马伦以给太子报仇的名义,联合其他宗亲一起发难,带兵入宫清理所有贾南风的势力。潘安是贾南风团队的重要成员,自然难以幸免。

潘安当初年少轻狂,多次羞辱过一个叫孙秀的人。如今孙秀成了赵王的亲信,还当了宰相,对当年被潘安欺负的事情记忆犹新。这能放过潘安吗?

不久之后,潘安被夷三族。

潘安是绝顶的美男,始终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他是一流的文人,悼亡诗的开山鼻祖。本该当个网红作家的他,却成了别人的棋子。

提起潘安,大家应该都很熟悉。我们念念不忘的是他的美貌,无论“才比子建,貌若潘安”、“才比宋玉,貌似潘安”,还是《金瓶梅》中王婆给西门庆说偷情的五大标准“潘驴邓小闲”之首的“潘安的貌”,大家都把潘安当成古代美男子的标准。

其实,潘安就是潘安仁,是西晋文人潘岳的字。或许因为杜甫有《花底》诗句云:“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为了押韵,将潘安仁简称潘安。也许因为古人善称四字,就叫“貌比潘安”了。

潘安到底有多美?《世说新语》里记载,当时还有一个美男子叫夏侯湛,与潘安交好,二人被称为“连璧”。《晋书·潘岳传》里记载,潘岳年轻的时候常挟弹弓在洛阳大街上行走的时候,就被好多女子牵起手来把他圈在中间,还向他的车子上扔水果,于是,潘岳拉着一车水果就 回家了。这倒省去了买水果的钱,搁在今天就叫“靠脸吃水果”,哈哈。这就是我们现在的成语“掷果盈车”的由来。《潘岳传》为了突出潘岳的美,在结尾还写了一个丑男,这人叫张载,也是当时一位非常知名的文学家,他走在街上,都是被小孩子们扔瓦块石头的。

说“才比子建,貌若潘安”、“才比宋玉,貌似潘安”,是将潘安的美貌与曹植(子建)、宋玉的才华相提并论的。其实,潘安也非常有才。大家上学的时候都背过王勃的《滕王阁序》,里面有“请各洒潘江陆海云尔”,这里的“潘”就是潘岳,他和陆机为同时著名文士,被后人称为“陆才如海,潘才如江”。著名的苏州拙政园的园名就取自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你看,潘岳的才华像滔滔江河一样,能说没才吗?

潘安除了美貌、有才,还是一个孝子。《二十四孝》里就有潘岳辞官养母的故事,潘母也是一位明大义的妇女,她曾劝过儿子潘岳不要那么轻浮急躁。但是很可惜的是,潘岳后来得罪了孙秀,孙秀本来是潘岳父亲手下的一员小吏,潘岳时常看不起他,后来,孙秀成为中书令,就诬陷潘岳与石崇、欧阳健等人参与淮南王司马允、齐王司马冏谋反,被夷三族。潘岳很后悔没听母亲的话,临被带走的时候说了一句“负阿母”。其母与兄、弟等人皆被杀。

潘安还是个痴情的人。他娶当时扬州刺史杨肇的女儿人杨氏为妻,杨氏早亡,潘岳也没有再续娶,还写了著名的《悼亡诗》三首来悼念亡妻。开启了后世“悼亡”诗词的先河。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潘岳的被杀也多因其性格轻浮急躁,好趋世利。当时,贾谧(晋惠帝皇后贾南风的外甥)身边有二十四人集团,潘岳是其首。他与石崇能做出什么事来呢?就是等贾谧的马车开过去后,二人就在后面扬起的尘土中叩拜,真实谄媚之极!潘岳还参与贾南风构陷愍怀太子司马遹之事,也为后人所不齿。

我们现在认识潘岳,除了羡慕人家难以撼动的千古美男之地位,也要学习一下他的至孝、痴情,当然,更要避免他那种轻浮急躁、趋炎附势的做派。朋友们,你们说是吧?

潘岳(247年-300年),字安仁,本应叫潘安仁。

潘安之名始于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

诗句求简,称潘安仁为潘安,后世也落得个方便的由头,自始称潘安。

掷果盈车

年少的时候,他喜欢拿着弹弓在洛阳大街上打鸟,却由于长得太美,每每都造成交通堵塞——无数女粉丝把他围在路中央,尖叫连连,不让他走。历史上的追星族,竟比现在蔡徐坤的粉丝还要狂热。

后来,他不敢再步行出门了,每次都是坐车代步,但依然被那些狂热的粉丝认了出来,她们纷纷用各种水果往他的车里扔,很快就装满了车子——“掷果盈车”的成语就来自于此。

潘安的明星待遇羡煞旁人,这其中就有日后成为才子的少年左思。左思东施效颦,学潘安驱车招摇过市,女人们见左思奇丑无比,却纷纷对他扔石头。

潘江陆海

明明可以靠脸吃饭,潘安却偏偏要靠才华。

他学富五车,文采极为出色,时人评价他写的文章是:烂若披锦,无处不善——灿烂得像披挂的锦绣一样,没有一处不好。

因南朝梁钟嵘在《诗品》上说:“陆(陆机)才如海,潘(潘岳)才如江。”后人就把他和同时代的陆机并称为西晋文坛两大超级巨星,合称“潘陆”,所谓:陆才如海,潘才如江——陆机的才华像大海,潘安的才华像长江。

潘杨之好

明明可以夜夜新欢,潘安却偏偏一生只爱一个人。

十二岁的时候,他第一次见到了父亲的朋友——时任扬州刺史的杨肇,杨肇对他惊为天人,当即把自己的女儿杨容姬许配给了他。

婚后潘安和杨氏两情相悦,恩爱无比。

虽然喜欢他的女子不计其数,但他自始至终独爱杨氏一人。

后来杨氏不幸早死,潘安便终生没有再娶,还作了三首著名的《悼亡诗》以纪念自己的爱人,这几首诗写得情真意切,极为感人,从此,《悼亡诗》便成为了丈夫哀悼亡妻的专用诗名。

潘安小名唤作檀奴,檀郎。

李煜《一斛珠》中描写自己娇妻娥皇时写道:“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后世女子便以“檀郎”为自己夫婿或所爱男子的尊称。

弃官奉亲

更难得的是,潘安不仅对妻子用情至深,对母亲也孝顺至极。

他曾经在河阳(今洛阳市吉利区)担任县令,当时他父亲已经过世,他便把母亲接到自己身边侍奉。

后来他得知母亲染病,思归故里,便当即决定辞职返乡。

回到家乡后,他又亲自种田养羊,在他的精心照顾下,母亲的病很快就痊愈了。

这个“弃官奉亲”的故事后来被载入唐宋时期开始流传的《二十四孝》之中,还配了这样一首诗来歌颂他这种行为:弃官从母孝诚虔,归里牧羊兼种田。籍以承欢滋养母,复元欢乐事天年。

宦海沉浮

有才有貌有情有义的暖男潘安,在仕途上的经历却颇为坎坷。

他的祖父潘瑾曾任安平(今河北安平)太守,父亲潘芘官居琅琊(今山东临沂)内史,岳父杨肇更是官至刺史折冲将军。作为一个官二代,他很早就出仕了,在太尉贾充的幕府中供职。

就职不久,正好碰上晋武帝司马炎搞了一次亲自下田耕种的活动——当然,皇帝只是为了劝课农桑,做做样子而已。

初生牛犊不怕虎,潘安藉此写出了一篇被广为传颂的名作《藉田赋》。

文章写得相当的出彩,锋芒毕露的潘安成功地引起了广大官员们的一致嫉妒,导致他多年来没能得到任何升迁。

在冷板凳上坐了整整十年后,三十多岁的潘安才总算得到了一官半职——被任命为河阳县令。

河阳地区丘陵众多,他因地制宜,倡导百姓在山中广种桃李等果树,以增加百姓收入。

每到春天,全县漫山遍野都是桃花,煞是好看。

从此“河阳一县花”的名声不胫而走,潘安也得到了“花县令”这一美名——后世的帅哥被称为“花美男”就是由此而起的。

后世有诗为证,如庾信的“河阳一县并是花”、李白的“河阳花作县”、李商隐的“若无江氏五色笔,争奈河阳一县花”……

在河阳,潘安还留下了著名的“浇花息讼”的传说。

有一次,两个百姓产生了纠纷,到县衙来找潘安告状,没想到潘安却让双方当事人共同抬着一个装满水的尖底大木桶去浇花,而且要求保证不能把水洒出来。

两人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齐心协力,互相配合,经过半天的合作,双方彼此都产生了认同,误会也逐渐消除,官司当然也就不打了。

至今在洛阳市吉利区还存有据传是潘安用以取水浇花的水井,人称“潘安井”。

总而言之,潘安在河阳的政绩颇佳,很受百姓拥护。

接下来,前文已讲过,潘安因母病而辞职回家赋闲了。

这一期间,他写下了一首名传千古的《闲居赋》,其中有一句是: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池沼足以渔钓,舂税足以代耕。灌园鬻蔬,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俟伏腊之费。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著名的苏州拙政园之名就出自于此。

潘安写《闲居赋》并不代表他真的想一直这样闲居,其实也只是撒娇而已。

他一心想证明自已不光貌美文章好,官也能做。

自视甚高的他深感郁郁不得志,对朝堂上身居高位的那些大臣如尚书仆射山涛、领吏部王济、裴楷等人心怀怨恨,认为他们不识货,甚至还极为大胆地在阁道上写了这么一段话来讽刺这些人:阁道东,有大牛。王济鞅,裴楷鞧,和峤(时任中书令)刺促不得休。

潘安在这里把山涛比作大牛,王济在前面牵着牛鞅,裴楷在后面扶着牛鞧,两人鞍前马后地侍奉着山涛却根本不干事,只有和峤一个人在累死累活地拼命吆喝——意思是山涛、王济、裴楷三人全是废物,只有和峤还稍微有点用。

山涛乃“竹林七贤”之一,而且是朝廷当权派,潘安因公然辱骂上司,自然被罢官。

这次潘安又是在家里闲居了很久后才被重新起用,担任怀县(今河南武陟)令。

在那里,潘安的政绩依然不错。

之后他又被调回京城洛阳,先后担任尚书度支郎(主管财政的度支部属官)、廷尉评(主管司法的廷尉府属官)等一些不入流的小官。

心高气傲的潘安对这样的职务当然不会满意,或许因为消极怠工,不久后又被免职了。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去世,以白痴闻名的晋惠帝司马衷继位,朝政则掌握在时任太傅的外戚杨骏手里。

杨骏掌权后要提拔一批新人,潘安声名在外,被杨骏任命为太傅府的主簿,成为杨骏的首席秘书。

此时的潘安已经44岁了。

他本以为从此会平步青云,万万没想到,这竟然是一条不归路。

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杨骏就被皇后贾南风、楚王司马玮等人联手推翻诛杀了!

作为杨骏的亲信下属之一,潘安本来也应该被连坐处死,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他有个熟人公孙宏在楚王司马玮的手下当长史。潘安曾经在公孙宏危难之时帮助过他,是公孙宏的恩人。在公孙宏的大力帮助下,他才侥幸保住了性命。

也许这个时候,潘安对官场已经心灰意冷。

但命运就是这么无常,之前潘安努力了这么多年却在官场举步维艰连连受挫,现在却突然时来运转连连高升!

从公元291年起,潘安几乎是一年一个台阶,从长安令、著作郎一直升到了散骑常侍、给事黄门侍郎(皇帝高级顾问,掌管起草诏令),进入了西晋朝廷的权力中枢。

他何以升迁得这么快?因为背后有人。

潘安的靠山是皇后贾南风的侄子贾谧。

由于晋惠帝智商几乎等同于白痴,贾后临朝称制,成为西晋朝廷的实控人。

而作为贾后唯一的侄子,贾家继承人,世袭的鲁公,贾谧虽然年纪不大竟官至侍中,成为了贾后的代理人,实质上的晋廷宰相。

贾谧刚好又是个文学青年,对吟诗作赋特别热衷,便利用自己的特权,专门延揽了二十四位海内知名的才子到自己的门下,号称“文章二十四友”或“鲁公二十四友”。

作为当时最富盛名的文坛领袖,潘安当然也在其中,其余还有陆机、陆云、石崇、刘琨、左思(就是写了《三都赋》然后导致洛阳纸贵的那个)等众多名士。

在这二十四友中,潘安年龄最长最帅最有才,因而他顺理成章地被推举为二十四人之首。

另一名成员石崇是当时的首富,在洛阳郊外有一处豪华度假别墅,名为“金谷园”,潘安等二十四人常在那里聚会,饮酒赋诗,号称“金谷宴集”,留下了一大批著名的文学作品。此二十四人,后世亦称之为“金谷二十四友”。后来王义之的《兰亭集》,即是仿效“”金谷宴集”。

也正是因为加入了以贾谧为核心的这一集团,潘安才得以平步青云,成为在朝中颇有影响的重臣。

他对自己在仕途上的恩人贾谧尤其谄媚,尽管贾谧比他要小二十多岁,但每次远远见到贾谧出入,他和石崇两人都要 望尘而拜 。

潘安也由此备受贾谧和贾后的信任,成为他们的嫡系死党,史载贾后陷害太子司马遹的文稿就是潘安所写的。因为潘安还有一项特殊才能,善于模仿他人笔迹,他模仿了太子司马遹的笔迹,写了逼惠帝让位的话,直接导致太子司马遹被贾后陷害致死。

由于与贾氏集团走得过近,而贾后等人又很不得人心,潘安的母亲看到了潜在的危险,便多次劝他急流勇退,不要贪恋权势。

向来对母亲极为孝顺的潘安这回却没有听她的话。

不久,潘母的担心果然变成了现实。

公元300年四月,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贾后、贾谧等人都被诛杀,作为贾氏集团的重要成员,潘安自然难脱干系。

不巧的是,赵王司马伦的谋主孙秀居然还是他几十年前的仇人!

原来,孙秀当初曾在老家琅琊担任小吏,那时潘安的父亲潘芘担任琅琊内史,是当地最高领导,潘安很看不惯孙秀的狡猾无耻,经常鞭打孙秀。

现在孙秀当上了尚书令,大权在握,当然不大可能放过这种报复的好机会。

潘安也有此担心,于是有心试探。

一次在朝堂上偶遇孙秀时,他幽幽地问道:孙令公犹忆畴昔周旋不?——孙令公你还记得当初的事吗?

孙秀咬牙切齿地回答:中心藏之,何日忘之!——直珍藏在心中,从来都没有忘记!

这下,潘安知道自己一定是在劫难逃了。于是联合同样得罪了孙秀的好友石崇(没有按孙秀要求出让自已的爱妾绿珠),交结淮南王司马允反抗赵王司马伦及孙秀。

然而,司马充不中用,反被赵王司马所杀。

没过几天,潘安被孙秀以谋反的罪名逮捕入狱,随即判为死刑,并夷灭三族。

在刑场上,潘安还遇到了一个好友石崇。

石崇也很意外:你怎么也来了?

潘安苦笑着说道:咱们不是当初有过约定,白首同所归么?

原来,当初在金谷园集会时,潘安在送给石崇的一首诗中有这么两句话: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寄语志同道合的朋友,希望我们到头发白了还能常同来同往。

没想到一语成谶,现在他们真的白首同归了——一起共赴黄泉了。

这一年,潘安54岁。

如果中国古代有模特这个职业,潘安完全可以转行去当模特,不过正如今天很流行的一句话,有些人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要去靠才华吃饭,而潘安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潘安是西晋文学家,在当时文人圈子里,影响力最大的一个团体叫做二十四友,而潘安就是二十四友之首,潘安虽然也留下过《悼亡诗》这样的名作,但是提起潘安,大家最先想到的往往就是他的貌美,古代有四大美人,还有四大美男,潘安就是其中之一,并且他还被誉为"古代第一美男"。

所以我一直很好奇,潘安到底长啥样,潘安原名潘岳,出生于儒学世家,可以说没有这出生,潘安肯定没有那么出名,毕竟在魏晋时期,是非常讲究出生的,当时一个人要出名,必然是要先有好的家世,才有出名的机会,潘安的家世为他日后步入政坛做了铺垫。

现在不少文人雅士,提起魏晋时期,总是心中有一分向往,但真要有些了解,恐怕就没有那样的憧憬了,说到底当时的文人墨客那种闲云野鹤般的生活,都是被政治的黑暗,权臣,奸佞当道给逼的,以至于黄老之学十分盛行。

按理说从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文人们都还是非常憧憬可以入仕,获取功名,再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抱负,真心愿意隐于世的人毕竟只是少数。而在社会混乱,朝局腐败的时候,才会出现众多的隐士,这些人没有抱负吗?当然不是,主要还是怕被卷入政治纷争之中。

潘安才入仕的时候,他也非常厌恶那些依附权贵而得势的文人,但是他很快也就活成了自己厌恶的样子,潘安早期当县令时,还是干出了不少政绩,但是很快就因为犯事被贬官,在太傅杨骏保护下免于处罚,但不久后,杨骏就被诛三族,潘安也被牵连。

这种情况在当时是经常发生的,所以也不难理解,很多有才学的人不愿意入仕。潘安在好友力保下逃过了一劫,后来不得不依附于外戚贾谧。贾谧的姨妈是皇后贾南风,二十四友就是贾谧创建的文人集团。

贾南风干了一件事情,她嫉妒谢玖为晋惠帝司马衷生育了太子司马遹,一次她以皇帝身体不适为由,召太子进宫,后来又让宫女们灌醉太子,让潘安模仿太子的口吻,草拟一份奏折,骗喝醉酒的太子抄写,并让潘安按照太子字迹修改了这份奏折,上面写的是劝皇帝退位,否则司马遹将亲自入宫废了皇帝,皇后的谋逆之言。

太子司马遹因为这件事被废了,最后又被司马伦等人设计杀害,潘安在废太子一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而因为皇后贾南风干预朝政,宗室成员矛盾不断加剧,晋惠帝是个弱智,没法管理朝政,最后导致了八王之乱的爆发。

永康二年,赵王司马伦废惠帝自立称帝,贾南风被毒死,贾谧被诛杀,而依附于贾谧的党羽也尽数被诛杀,其中就包括了潘安,潘安被诛了三族。

潘安算不上一个奸臣,除了貌美外,他也是有其他可取之处的,比如忠情,潘安取了扬州刺史杨肇的女儿杨氏,潘安和杨氏感情很深,杨氏早亡后,潘安终身未娶,因思念杨氏写下了《悼亡诗》,这也开启了中国悼亡诗的先河,“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潘安还非常孝顺母亲,潘安的母亲患病,想要回乡,潘安便辞去官职陪母亲回乡,侍奉母亲,为了让母亲吃到新鲜的食物,又专门养了一群羊,亲自去耕种作物。

只可惜潘安颇有才华,却生不逢时,最终也没能逃过西晋的政治斗争。

潘安这个人是真实存在过的,他有才有貌却仕途不顺、壮志难酬,最后落得一个被株连三族的悲惨下场。潘安所处的时代背景为西晋时期,他的本名叫做潘岳。潘安的相貌十分出众,还拥有“古代第一美男”的美称。据相关记载可知,潘安曾因美貌在上街时遭遇众人的围观,围观的路人还纷纷向他的马车投掷瓜果,最后竟是将车全部塞满。除了相貌分外出众之外,潘安的聪明才智也是备受肯定的。自幼年时期开始,潘安便因聪慧而被人誉为“奇童”。

潘安除却个人拥有的才貌优势之外,他的家世也是非常不错的。出生于儒学世家的潘安自少年时期开始便跟随在朝为官的父亲辗转于河南、山东等地,之后他又来到洛阳进入太学就学。凭借才智以及家世,潘安二十多岁便顺利进入官场开始入仕。入仕前期潘安的仕途还是比较平坦的,但是到了后期他的仕途便逐渐变得不顺。

潘安在怀县担任县令期间政绩斐然,故而被朝廷召回京中任职,但是刚刚回京没多久他便因犯事而遭遇罢官。被罢官之后潘安转而依附于太傅杨骏,成为杨骏手下一名主簿。但是不幸的是杨骏后来因擅权而引发贾皇后的不满,贾皇后因此发动政变将其斩杀。杨骏被杀之后贾皇后还下令诛其三族,潘安也险些被牵连。

因友人的帮助而成功躲过此次劫难的潘安却没有吸取教训,之后他又攀附于贾谧。但是这个贾谧同样未能风光至最后,他因为和贾皇后一同谋害太子而遭到赵王的杀害。赵王通过“八王之乱”成功夺取政权,早前专权摄政的贾皇后及其党羽也悉数遭到了清算。潘安因为依附于贾谧而被归入贾皇后一党,最后惨遭株连。

潘安在阳刚之气盛行的魏晋。为此,刘义庆还在世说新语年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容止,收集了几十位当时堪称一流的美男子,详细介绍了他们的相貌、风韵、仪态,教育文人如何做一个美男子。那么潘安是如何在众多美男子中脱颖而出,成为古今第一美男子的呢?

既然是美男,首先硬件得过关,你得有好脸色。在这一点上,容止采取了虚实结合的方式,真实的部分很简单:“摆得漂亮,好看”。此外,晋书潘岳传还直接描述了“岳、易”。总之,它很美。虚的部分比较好玩:——“年轻的时候,从洛阳路蹦出来。遇到女人,总是手拉手。”现代的翻译意思是,当他十几岁的时候,他去了一趟首都洛阳。当这些妇女看到所有人的目光闪闪发光时,她们向他的车扔水果。当他买完东西,车上装满了水果,于是就有了习语“扔水果牟利”。

这还不是全部。文学界的人都听说了,就演了一出模仿秀,学着潘安到处玩。这戏无所谓,果子没抓到,但经常被女人吐槽。原因只有一个。他太丑了,只是男人的模仿。无独有偶,当时的文豪张载也毫不示弱,同样到处炫耀。结果还没轮到女子动手,一群孩子就扔石头,扔瓦片。这些例子都从侧面证明了潘安的美是独一无二的,任何假货不仅招来鄙视,还可能招致杀身之祸。在这里,我要介绍一下潘安的外号谭奴。于是乎,在他的“美貌”名扬天下之后,谭奴就成了美男子的代名词。

做完硬件再来看软件。潘安虽然美貌无敌,但也不是花花公子。相反,她对爱情很投入。年轻时与著名儒生、扬州刺史杨照之女订婚。结婚后,他们关系很好。甚至在妻子因病早逝后,潘安日夜思念她,她一直没有第二个妻子。为了表达思念妻子的痛苦,他写下了著名的悼亡诗:“你不重的时候谁和同龄的人一样冷?冷的年代不一样,月亮太亮了!翻开枕席,床上空无一人。床是空的,房是空的去恨台。”此后学者纷纷模仿,包括后世大文豪苏轼。从此,悼亡诗成为中国古代文坛的一大奇观。这与许多英俊的男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慕容西和元稹。

对妻子尽心的人,自然对母亲也很孝顺。著名的古代孝经教材二十四孝收录了一篇关于他的文章弃官服亲。据说父亲去世后,他带着母亲在他工作的合阳服役。后来升任长安令,母亲因小病突然想家,说要回老家养老。潘安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在忠孝节义的情况下毅然放弃了自己的工作,跟着母亲回了家,一心为孝。老板知道后一再挽留,但他的决定已经做出,只好批准。这在古代尤其重要。所谓“孝”,孝是考察一个人人品的首要标准。很多孝子被列为公务员,是因为被提拔为孝子。

长得帅,有情有义的潘安无疑成了那个时代女人心中的漂亮好男人,登上第一美男子的宝座也是情理之中。

潘安,即潘岳,字安仁。巩县人,河南中牟县大潘庄人。西晋著名文学家。

大多数人只知道潘安很漂亮,却不知道潘安也是一个有才华又孝顺的人。现在来说说潘安。

据说潘安在做合阳县令的时候,在满县种桃花,浇花,得到了百姓的喜爱。后来潘安被直接称为“合阳一县之花”,或比喻地方之美。连李白也写诗赞其美,赠崔秋浦三首第三:“合阳花为郡,秋浦玉为人。土地名好,风随华汇村。”

因为人长得漂亮,开着车走在街上,连老婆婆都被他们迷住了。她把水果扔进潘安的车里,车里装满了水果。这就是习语“用水果推车”的典故。

后来人们形容一个人的美貌,都用“潘安式的长相”。

潘安不仅长得好看,而且很有才华。他是魏晋第一流的文学家。大家都知道潘安漂亮,却忽略了他的才华。

潘安来自一个儒家家庭。少年时随父游历河南、山东、河北,青年时期就读于洛阳商学院。

在文学作品中,“鲁菜如海,潘菜如河”常被用来形容潘安和陆机,他们是魏晋第一流的文学家。潘安的诗在钟嵘诗品中名列前茅。作为西晋文学的代表,潘安的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尤其是悼亡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哀题材的开山之作,并被推为历代之首,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

潘安和陆机是西晋时期作品传世最多的作家,可见他们受到后人的推崇。潘安的主要作品有悼亡诗、秋兴赋、闲居赋、哀辞、沧海赋、登虎牢山赋和狭室赋。

潘安虽然长得漂亮,但并没有以此作为和妻子杨做爱的资本,他是痴情的。

潘安12岁时,与金代著名儒生杨照的女儿杨订婚,当时杨10岁。婚后,他们共同生活了20多年,彼此深爱着对方。可惜妻子早逝后,潘安对她念念不忘,做了三首名曲怀旧赋缅怀她。看得出来他们夫妻恩爱有加。

潘安对父母也很孝顺。他总是亲自帮助他的母亲在森林里赏花。一年。因为母亲生病了,想回老家,潘岳得知母亲的遗愿,立即辞职去服侍母亲。上官极力挽留,潘安却说:“我贪图荣华富贵,不听母亲的话,算什么儿子?”上官被他的孝心感动,允许他辞职。回国后,他母亲病愈。在他的悉心照料下,他的母亲平静地度过了晚年。

有诗说:弃官从母孝,归家牧羊耕田;这样才能滋养母亲,才能康复,才能幸福。

潘安无愧于“古今最美男人”的称号。在古代,三妻四妾都在场的情况下,潘安深爱着自己的妻子杨,而她死后也没有第二个妻子,这实在是很难得。对父母更加孝顺,用“孝顺”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6677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3
下一篇2024-01-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